第一篇: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有效实施研究个人总结[模版]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有效实施研究
青青草
一、课题界定与支撑理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游戏和愉悦、欢乐几乎密不可分,许多心理学家都强调没有欢乐的过程就没有游戏。黄人颂强调“游戏伴随着愉快的情绪”;谢菲尔认为“正面的感觉伴随着游戏而产生”;贾森强调游戏中的积极情感,游戏通常充满着愉悦及欢乐,即使有时并非如此,儿童依然认为游戏好玩而重视它。在游戏的王国里,真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任何真实的东西都可以想象成自己希望的目标,这让游戏的儿童得以在“真”和“假”之间尽情驰骋。游戏中,儿童仿佛感觉到自己是世界的“主宰”,随着自己内心心绪的起伏,自己可以决定游戏世界中发生的一切。相对于儿童几乎无法控制的真实世界,游戏中的自主感、控制感可以增强儿童接受真实世界挑战的勇气。游戏的过程是随兴的参与,游戏的玩伴想要继续玩下去就继续玩下去,不必在乎花费时间的多少。反过来也许大家正准备玩游戏时,一个玩伴的家长来叫孩子回家,可能小伙伴们还没有玩到,就一窝蜂地各自回家了。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自然而然”而非刻意地学到一些东西。一旦某一活动过程被标上“学习”的标签,该活动就不可能被孩子认为是游戏活动。换句话说,孩子们看一项活动究竟是学习还是游戏,不是根据活动本身,而是根据行为背景来判定,即看该活动是由教师引导的还是由儿童引导的。我们剖析了现在幼儿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环境、时间、材料是局限游戏开展的首要因素;
二、游戏活动中教师的组织引导策略不清晰;
三、不重视游戏活动的管理与评价。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效果,大大降低了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阻碍了幼儿在游戏中成长与收获。
基于以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我们对“幼儿游戏设计与有效实施”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
“幼儿游戏设计研究”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好的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就是游戏。在游戏过程当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游戏设计研究是指通过反复探索、实践,创造出吸引幼儿兴趣、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型游戏,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人际交往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游戏有效实施研究”
就是在对幼儿游戏设计及在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以游戏理论为指导,促进幼儿游戏有效实施于幼儿教育中的方法研究。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具体化)本课题研究涵盖五大领域,贯穿幼儿在园一日生活,通过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即最近发展区)以及兴趣爱好,总结出设计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新型游戏的方法,并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幼儿游戏设计现状及应用情况调查研究。(1)教师方面:了解教师对幼儿游戏设计的理解、对幼儿兴趣的了解、以及各年龄段幼儿应达到的目标的了解。(2)幼儿方面:了解幼儿对待已有游戏的兴趣及参与程度。
2、游戏设计的多样化研究。
语言类游戏、健康类游戏、操作类游戏、艺术类游戏等游戏设计的研究。
3、游戏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游戏设计的趣味性、创新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研究。
四、研究阶段工作
(一)准备阶段2016年6月—9月
主要工作:选题讨论、学习教育理论、撰写主课题方案、申报立项、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实验队伍。
方法措施:确立“幼儿游戏设计有效实施”的意识,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组织课题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调查幼儿游戏设计和应用的现状及分析;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
主要工作: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落实课题研究步骤、规范研究流程、对研究进展进行适度调整、修订计划、积累过程资料,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方法措施:采用课题核心成员负责制,按照幼儿园教科研管理条例,有条不紊地开展课题研究,并全面落实课题研究月检制度;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幼儿园游戏教学论》等理论知识;课题组教师设计以幼儿为主体的多样化、科学化游戏,收集、整理、分析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案例;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多样化、科学化游戏的设计与评比,展示一批优秀游戏设计,探索新时期幼儿游戏设计的新模式和有效实施的新方法,;每学期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并进行经验交流会,汇报课题研究的具体进展,及时调整研究进度和方法;对课题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并邀请专家、名师为我们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三)总结阶段2017年9月—10月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报告、汇总研究资料、请专家组进行评估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方法措施:课题组教师撰写“幼儿游戏设计及有效实施”为主题的论文,撰写结题报告,举行现场结题会。
五、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一)研究成果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成果: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主动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经验,真正为幼儿的素质发展服务。
2、做好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撰写相关论文。
(二)成果实践价值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游戏方式。对幼儿游戏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发展的观念,突破传统游戏的局限,探索科学化、多种形式化以及富有兴趣的游戏设计,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2、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探究学习能力。
游戏设计科学化,多样化,使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意识、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改革学习方式的今天,我认为改革游戏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3、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幼儿的知识视野,使教学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在玩中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本课题所研究的幼儿游戏设计科学化、多样化是一种开放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因人、因地而异,恰当地拓宽内容,开发资源;可以适度体现家园之间的联系;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跨区域式交流、探讨。
第二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摘要】区域活动越来越受重视,但不可否认在很多幼儿园所开展的区域活动中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并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才能使我们对区域活动的认识逐渐深化。本文将根据如何使区域活动进行有效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能更正确全面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5-0153-01
一 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或“活动区活动”,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让幼儿在活动区角中通过自主选择,与材料和其他积极互动,在自己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的一类教育活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区域活动的主要理论支持。而学前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通过作用于环境而获得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关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游戏学习无疑是很有效的途径。
二 区域活动合理的设计
1.有计划的区域活动设计
目前,很多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开展没有足够的重视,许多幼儿园里区域活动只充当幼儿园的一部分游戏设施,而不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而是单纯让幼儿游戏的“小型游乐园”,虽为区域活动,实际上却是幼儿自由游戏的地方。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并不考虑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这些情况使区域活动真正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区域活动的意义。我们应正确认识重视区域活动,让幼儿不仅仅在“小型游乐园”中玩,而是在“小型幼儿园”中学习。这样就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区域活动计划,才能让区域活动不失去它真正的意义。
2.区域活动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区域活动展现了顺应幼儿自然发展方面的突出功能,但同时也体现了将幼儿发展成社会所需的样子的局限性,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经验为基础而展开的活动,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幼儿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效率。这正是许多幼儿园走进的误区,即区域活动过于独立性。应将区域活动与其他主题活动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区域活动往往是幼儿自发的,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进行的活动。若在区域活动中大多数幼儿对某一活动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考虑将这一活动形成运用到全班幼儿参与的主题活动。同时,区域活动还可以作为主题活动的延续而持续地发挥其重要的功能。作为其他主题活动的延伸活动,可以更好地巩固其他主题活动,活动因为良好的传授会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与模仿兴趣,从而延伸到区角继续进行感受和分享,进行有经验的交流,这有助于幼儿的进一步巩固、自主学习、探索与发现。
三 区域活动恰当的实施
1.区域活动材料充足的投放
实际上,在许多幼儿园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根本没有区角,有的也很简陋,幼儿园里的教师经常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成品的活动材料,既浪费资源,使用率又低。对此,可利用自然物品和废旧物品这样会比成品活动材料更具有探究性、可操作性,还会节省资源,更环保。活动区域的材料决不能长期毫无变化,只有短期、定期进行更换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并不使幼儿渐渐失去游戏的兴趣,材料的投放还应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层次性,满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
2.教师正确的指导
一些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只是表面,并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只是让幼儿按老师规定的方法去“玩”,虽有指导单并不明显。
要做到有用的指导就需清楚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体活动的地方,即教师可以很好地观察到幼儿不同的个体差异,了解其个体水平。指导能力较强的幼儿时,不要过于具体,进行间接指导,给他们自己充分发挥的机会,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幼儿,在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通过言语提示;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采用示范法或直接给予帮助。幼儿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幼儿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其次,也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及每个幼儿的特长,有效地引导幼儿学习与他人合作和共同活动,让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帮助和带动下进行活动,达到提高和进步。
儿童是用更多种“语言”来表达、表现的,这也许是儿童的天性。一百种语言与一种语言,反映了幼儿的主体性,他们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等待成人去理解、尊重。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尊重幼儿的特点,通过区域活动合理的设计从而进行恰当的实施去发展幼儿的能力,让幼儿在一个真正“有准备的环境”中学习,并通过语言点拨、通过行动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指导。让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去学习、去适应世界,不断提升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3
[2]张晓琳、赵春梅、杨东玲.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4]张燕.活动区教育质疑[J].学前教育研究,(6)
〔责任编辑:李锦雯〕
1996
第三篇:幼儿园思维游戏课有效问题研究阶段总结
思维游戏课有效性提问研究阶段性总结
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效问题的提问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扩展,也能让孩子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我园自思维有效性提问研究开展以来,在教研员的带领下,老师们在教学中对有效性问题的把握有了初步成效,现将总结如下:
一、告别原始封闭式提问,逐渐向开放性过渡。
(一)、前阶段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提问过程中,往往低估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通常使用较封闭式的简单的语言和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使用“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幼儿就用“对”“好”“是”来回答。这种提问方式不需要孩子进行深度思考,缺乏对孩子思维的启发,提问质量较差。
2、问题设计不严谨,提问过于频繁。由于孩子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意识,很多老师想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在一节课中可能会出现二十几次的提问,提问过于频繁、主导性过强,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来学习,使孩子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3、提问只针对局部,没兼顾全体。一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将问题集中于领悟能力较强的孩子身上,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孩子进行提问,使课堂进度加快。没被提问的孩子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倦听课,逐渐产生消极心理。
(二)、现阶段教师的提问逐渐引领幼儿进行思考,已初见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反思、改进,现阶段教师的提问已经基本克服了以上弊端,并初步具有启发功能。幼儿能及时地在“探求”或思考,并对学习的内容“组织”答案。老师们通过启发幼儿去寻找多种答案,使思路开阔、灵活,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如: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幼儿有点无所适从,思路只朝一个方向去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辅助小问题来提示幼儿思维的方向,让幼儿的思维得到“点拨”。才能使孩子们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多个发散性的回答就会产生。教师以辅助小问题来引导幼儿,让幼儿拓展思路,师幼互动
性更强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教师编拟许多开放性的问题,不仅激励幼儿联想创造,还激发幼儿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找出不同答案,增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在深入开放性提问实施过程中,发现 “开放过度”现象并 进行针对性研究、探讨,并出现成效。
(一)、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开放过度”现象。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会因担心局限幼儿思维,在抛出问题后收不回或接不住的现象。把握开放性提问的方法中存在“开放过度”现象。我们再次深入探讨、研究,如何才能真正把握好开放度。什么才是适合我园和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二)、探讨、研究、总结出适合我园有效性提问:应紧密关联、简单明了、言简意赅、由浅入深,还要抓住幼儿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
经过多次上课实践、学习探讨,总结出教师要充分了解孩子,要精心设问;首先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幼儿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幼儿应该知道说、唱、画、想什么,更要让幼儿知道怎么表现。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简单明了、言简意赅、由浅入深,还要抓住幼儿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
(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到提问效果。有效性提问不仅局限于文字本身,还会受到非语言因素的制约。比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到的肢体语言、语气语调和语速的快慢等都会影响到问题的有效性。
(四)、近期初步取得的一些成果。1、2013年4月我园20名教师参加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举办的优秀案例评选,2位教师荣获一等奖,5位教师荣获二等奖,11位教师荣获三等奖,2位教师荣获优秀奖。2、2013年5月在罗庄区幼儿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刘丹老师荣获一等奖。3、2013年11月在山东省民办教育优秀研成果评选中我园2位教师荣获二等奖,3位教师荣获三等奖。
三、下一阶段我们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并因材施教。
(一)不同目标,设置不同的提问方式。如:符号抽象性、创造性提问。
(二)针对不同种类、不同能力,研究相应、细化的提问语言。
(三)根据四中信息:语义类、图形类、符号类、行为类和五大领域不同层次的幼儿,在理解力、记忆力、集中思维、创造思维、语言思维、评价决策及社会性行为能力的培养要因材施教。
教师与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因为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课堂交流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它创生一系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把握适当的度,以启发幼儿思维,提高教学效益。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因情而异,随机而变,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游戏与玩具研究
浅谈幼儿园游戏与玩具研究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幼儿园张迎晨
《幼儿园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活动是幼儿主体性发挥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游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已经把游戏引进幼儿园并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游戏活动的质量最大限度取决于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和游戏材料进行研究,掌握幼儿游戏行为、参与态度和轻叹体验的现象和规律,更好地指导幼儿游戏。
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里玩具多,游戏伙伴缺少合作的机会与对象,在园内虽有玩伴却是相互模仿,在游戏过程中经常发生矛盾,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应“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合作既是社会交往中必备技巧、也是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内容,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十分重要,在游戏中孩子变得越来越灵活并有自己的想法,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活动区游戏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的过程和幼儿自主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
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游戏材料。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一)游戏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儿童要游戏,首先我们必须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提供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地发展。
(二)游戏材料的适宜投放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活动区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清晰地理解和把握,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从而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小三班的幼儿,幼儿年龄段偏小,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从培养最基本的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结合目标投放材料,通过材料投放适宜性,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有针对性,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同的材料,突出材料的丰富性,能够吸引幼儿更多地自主的参与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在音乐区、语言区投放
相应的材料。
(三)儿童是游戏的体验者 也是游戏的操作者
材料的丰富性、有趣性,能够吸引幼儿更多的自主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有更多的动眼、动手、动脑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全面发展。
游戏中,幼儿充分体验了“自由——我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或者“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孩子享有创造的自由,游戏具有一种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精神。正是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激励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气氛。
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自制材料,自制玩具的过程是游戏的一个阶段,儿童制作玩具往往是从仿制开始的,逐渐发展到独立实际,创造新材料,制作出新颖的作品。制作玩具是为了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机会,在制作过程中的模仿、想象和创造,一方面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使双后变得更加灵巧。因而,玩具既能改善儿童的认知结构,流动性未知欲,又能促使幼儿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创造,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说,儿童是游戏的体验者,也是游戏的操作者。
(四)游戏与玩具是幼儿进步的“工具”
游戏是儿童玩的一种方式,玩具是儿童玩的一种工具,儿童在游戏学习中,玩具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工具,玩具在幼儿游戏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在游戏中,幼儿的举止言行都是围绕着玩具这个物质中心发展的,它给幼儿带来无限的欢乐。正是这种工具促进幼儿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又是一种必须,因为它是儿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幼儿必须通过游戏才能实现其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游戏环节中游戏儿童体现并确认了自己的存在,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与科学道理相结合在一起时,心里会得到极大地满足,孩子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得创造,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因此,我们应放手让孩子去游戏,让他们用积木建构公园、家具、立交桥等。即使是最简单的游戏,也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和体验创造的快乐。
(五)玩中作乐 乐中作学 学中作思 思中作智
游戏中,幼儿自己支配游戏主题、游戏环节、游戏角色以及游戏
规则,体验了那份专著与执着,这是创新所必须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场面;为了垒起一座高高的城堡,幼儿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倒了重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最后终于达成心愿…….在游戏中,幼儿坚忍不拔地克服困难,不断索取,锲而不舍。这是因为,孩子认为自己能胜任游戏任务,所以才如此专注与执着。
幼儿愉快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了游戏的趣味性,乐于探索,乐于创新。如,游戏中的“以物代物”“一物多用”等,这些都克服了物体的固有功能,训练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
造性。在游戏中,幼儿敢作敢为,不怕失败,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新奇感与成功感始终伴随着幼儿,这些都明显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正是这种自信心,使得孩子有创新的动力,这种动力有助于孩子,更进一步的创新!
我们要鼓励孩子别出心裁的玩,让他去做他喜欢的事,如折纸船、捏动物、放风筝、过家家、收集石头、树叶、糖纸、贝壳、捉昆虫、饲养小动物以及集体游戏等,不要遏制孩子的玩性,当孩子凭借自己浅拙的审美意识去欣赏、鉴别它的形态美、纹理美、色彩美、并思量着能否把他们做成一幅“艺术展品”。
游戏作为儿童发展的一种存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的游戏,在现代社会更有充分的理由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我们不仅仅要把儿童游戏堪称是一种教育方式,还要把它当成为儿童的生活,游戏应该属于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五篇:幼儿园游戏与玩具研究
幼儿园游戏与玩具研究
摘要:《幼儿园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活动是幼儿主体性发挥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游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已经把游戏引进幼儿园并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游戏活动的质量最大限度取决于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和游戏……
关键词:游戏;玩具研究;游戏活动
《幼儿园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活动是幼儿主体性发挥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游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已经把游戏引进幼儿园并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游戏活动的质量最大限度取决于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和游戏材料进行研究,掌握幼儿游戏行为、参与态度和轻叹体验的现象和规律,更好地指导幼儿游戏。
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里玩具多,游戏伙伴缺少合作的机会与对象,在园内虽有玩伴却是相互模仿,在游戏过程中经常发生矛盾,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应“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合作既是社会交往中必备技巧、也是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内容,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十分重要,在游戏中孩子变得越来越灵活并有自己的想法,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活动区游戏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的过程和幼儿自主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游戏材料。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一)游戏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儿童要游戏,首先我们必须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提供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地发展。
(二)游戏材料的适宜投放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活动区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清晰地理解和把握,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从而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M中二班的幼儿,幼儿年龄段偏小,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从培养最基本的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结合目标投放材料,通过材料投放适宜性,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有针对性,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同的材料,突出材料的丰富性,能够吸引幼儿更多地自主的参与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在音乐区、益智区投放相应的材料。
(三)儿童是游戏的体验者 也是游戏的操作者材料的丰富性、有趣性,能够吸引幼儿更多的自主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有更多的动眼、动手、动脑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自制材料,自制玩具的过程是游戏的一个阶段,儿童制作玩具往往是从仿制开始的,逐渐发展到独立实际,创造新材料,制作出新颖的作品。制作玩具是为了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机会,在制作过程中的模仿、想象和创造,一方面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使双后变得更加灵巧。因而,玩具既能改善儿童的认知结构,流动性未知欲,又能促使幼儿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创造,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说,儿童是游戏的体验者,也是游戏的操作者。
(四)游戏与玩具是幼儿进步的“工具”游戏是儿童玩的一种方式,玩具是儿童玩的一种工具,儿童在游戏学习中,玩具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工具,玩具在幼儿游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在游戏中,幼儿的举止言行都是围绕着玩具这个物质中心发展的,它给幼儿带来无限的欢乐。正是这种工具促进幼儿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又是一种必须,因为它是儿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幼儿必须通过游戏才能实现其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游戏环节中游戏儿童体现并确认了自己的存在,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与科学道理相结合在一起时,心里会得到极大地满足,孩子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得创造,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因此,我们应放手让孩子去游戏,让 他们用积木建构公园、家具、立交桥等。即使是最简单的游戏,也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和体验创造的快乐。
(五)玩中作乐 乐中作学 学中作思 思中作智游戏中,幼儿自己支配游戏主题、游戏环节、游戏角色以及游戏规则,体验了那份专着与执着,这是创新所必须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场面;为了垒起一座高高的城堡,幼儿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倒了重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最后终于达成心愿…….在游戏中,幼儿坚忍不拔地克服困难,不断索取,锲而不舍。这是因为,孩子认为自己能胜任游戏任务,所以才如此专注与执着。
我们要鼓励孩子别出心裁的玩,让他去做他喜欢的事,如折纸船、捏动物、放风筝、过家家、收集石头、树叶、糖纸、贝壳、捉昆虫、饲养小动物以及集体游戏等,不要遏制孩子的玩性,当孩子凭借自己浅拙的审美意识去欣赏、鉴别它的形态美、纹理美、色彩美、并思量着能否把他们做成一幅“艺术展品”。
游戏作为儿童发展的一种存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的游戏,在现代社会更有充分的理由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我们不仅仅要把儿童游戏堪称是一种教育方式,还要把它当成为儿童的生活,游戏应该属于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张迎晨:《浅谈幼儿园游戏与玩具研究》【N】学前幼教报 2015-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