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地理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正由理论走向教学实践,在这过程中,广大教师对新的教学手段、方法的探索方兴未艾,近几年来,教师一直比较关注的是案例教学法。由于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密切联系,另外,从中学地理新教材看,案例比重增加幅度很大,案例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
一、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运用探讨
精心编制的案例如何融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它的功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涉及案例运用实施。它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可设计成三部分:(1)呈现案例;(2)分析讨论案例;(3)评价案例。
1.呈现案例
(1)从案例呈现的时机考虑。案例按功能可分成例证性案例,分析性案例、讨论性案例。用于例证和说明地理中抽象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原理、过程和规律的例证性案例,它一般在这些原理、过程和规律之后呈现;用于分析结构相同的区域开发和国土整治问题的分析性案例,在呈现顺序上,只呈现分析性案例;或者在呈现分析性案例之后,又给出了类似地理事物让学生进行知识或方法迁移。讨论性案例在呈现顺序上,一般设计成先呈现案例,再呈现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对案例剖析。与分析性案例不同,讨论性案例对地理事物的描述往往不完整,或只给出地理背景而缺失发展过程,或缺失发展背景只给出发展过程。背景和过程描述是客观的,学生需要依据案例后面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以获得对整个地理事物的全面了解。
(2)从呈现的媒体设计。地理案例隐含的地理规律、原理可以由不同载体呈现:地理文字材料形式(包括案例情节数据),地理图形、图片及多媒体主要以图形符号形式呈现案例内容,直观、形象、蕴涵丰富的地理信息;教师描述、学生描述是以语言形式;学生表演、模拟再现形式等等。用不同方式呈现信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呈现主体安排。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从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知识、信息,在某些方面,甚至有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比教师多。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可能成为活跃教学活动,理解教学内容的良好素材,所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将这些素材挖掘出来为教学所用。同样的地理事件由不同的发人呈现,其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案例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如果有可能甚至可以由其他人员提供,让学生学习生活化地理,身边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
(4)从呈现案例数量考虑。一节课可以安排一个案例,围绕一个案例展开教学,也可以考虑选择多个相似或两个相反案例进行教学。这样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地理批判思维能力,以免学生“以偏概全“。
(5)从案例用法考虑设计。作为一种素材分析得出相关地理原理和规律。如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来分析城市化的相关原理规律。作为背景材料编制试题,作为辩论的材料发给学生阅读、讨论探究。
2.分析和讨论地理案例
案例呈现以后。教师和学生围绕案例设置的问题开展分析、讨论,开展多样的师生、生生互动,将地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具体操作方式灵活多样,如个人准备、小组讲座、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
3.总结和评价地理案例
教师可以对案例进行评价,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对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指出学生分析、讨论地理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二、“地理案例”在地理课堂中的实施案例
1.教学内容:5.8《传统工业区》
2.课时:一课时
3.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教学程序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业区案例→分析辽南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本节课的内容(鲁尔工业区)就是一个案例,从案例本身看,它是通过分析鲁尔区的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基本方法,属分析性案例。从本节与全章的知识结构看,本案例又可以看成是5.6《工业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原理的例证性案例。
4.案例的实施
由以上分析可见,本节的设计由来自教材的鲁尔区案例和教师自己设计的辽中南案例构成基本框架。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实施案例呢?下面侧重谈一下对辽中南工业区案例的设计和实施。
从案例呈现时机考虑,可把它放在地理原理方法(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以工业区的优势区位因素及优势区位因素的变化为切入点)得出之后,以讨论式案例呈现。呈现媒体是地图和文字材料形式。包含有自然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等信息的地图和工业区景观用幻灯片,将辽中南工业区建国到2004年的经济相关统计数字和“十一五”计划有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基地的阐述的文字材料发给学生阅读,这样为师生互动探究学习创设了丰富、翔实的材料与生动的教学情境。然后,学生分成四组设置四个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讨论。
(1)辽中南工业区优势区位有哪些?这些优势区位可分成几类?有哪些优势在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你有这些材料吗?
(2)辽中南工业区什么时候开始衰落?当时中国什么工业区开始兴盛?你认为它的衰落主要由哪些区位因素变化引起的?
(3)针对衰落的原因,你能为当地政府提一两条建议吗?你的建议和措施实施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4)预测辽中南工业区的发展趋势,阐述你的理由。
分析讨论开始时,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以免出现主题偏差、时间不够等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案例内容与相应地理原理方法的联系。然后,请几位同学发表自己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总结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有局限性的。
三、地理案例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无论教学设计中的案例是什么内容,以什么方式,由什么人通过何种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以达教学目标,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编制案例要据教学目标和现实条件而定
据教学目标和现有教学环境,教师需要对所选案例作文字修改,或图像截取和补充,使案例贴近教学内容,蕴涵丰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延伸、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满足开放性教学的需要。
2.地理案例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并不是任何一个地理事件都可作为案例,它应具有一般地理知识,包含基本地理原理,较好体现地理规律和地理特征。从案例的呈现形式看也要有地理特色,多采用图表和图示、图片以进一步突出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人地相关性学科特色。
3.案例来源、形式、内容要多样化
案例的多样化是揭示地理规律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需要。不同的地理内容要求由不同形式和来源的案例来推导和证明。如果案例全部来自教材,形式千篇一律,揭示原理途径相同,将案例教条化,会误导学生去死记硬背教材的案例内容,淡化对规律性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相反,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开阔学生视野。另外,案例多样性还表现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还要据学生情况、当地实际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4.精心设计有效探究性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探究”的质量取决于案例后边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问题必须与“案例”背景和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必须具有低台阶、互关联的特点。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启发学生逐步建立既成事实和被说明地理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5.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案例的设计中要留给学生探究主题和角度,以及思考分析时间和表达自己的机会。案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交流,注意创设宽松自由、民主和谐课堂氛围,善于为学生提供平等、竞争、创造和发展的机会。
(责任编辑 付一静)
第二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解决以下问题:
⑴ 在模块背景下,教学内容要以模块为整体,设计模块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活动围绕模块主题开展。倡导以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⑵ 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探究符合新课程精神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多样性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合理的利用,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⑷ 改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寓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建议教师根据《标准》中教学实施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法,提高词汇、语法、阅读的教学效益。⑸ 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根据标准中的评价建议要求,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及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和评价主体互动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⑹ 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学要结合学生的需要,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以教材为载体,帮助学生奠定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英语语言基础。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不影响教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替换、调整、补充或者取舍,以提高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第三篇:在实施发展党员工作计划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展党员工作是否能够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不仅在于是否制定了一个计划,更重要的是要看计划实施的情况如何。因此,在做好制定计划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计划的实施。各级党组织在实施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来实施计划。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经上级党组织审定后,便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因此,下级党组织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按照计划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坚决克服把计划束之高阁或随意更改计划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于不执行计划盲目发展党员或随意更改计划的行为,要给予严肃批评,以维护计划的严肃性。(2)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要实事求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修订计划。计划虽然有权威性、严肃性,但在执行中也有灵活性。尽管制定计划时考虑得比较周密,但也不可能没有一点疏漏。同时,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又在不断发展变化,制定计划时也难以作出完全准确的预测。因此,基层党组织在执行计划时,要从实际出发,不要生搬硬套。既不能机械执行,一个不超过,一个也不少;也不能不顾计划,降低质量,盲目发展。有的入党积极分子虽然早已列入发展计划,若尚未培养成熟,也不要急于发展;有的入党积极分子虽没有列入发展计划,但经过教育和考察,证明确已具备党员条件的,也可以发展。(3)在实施发展党员计划中,要注意发展党员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只求数量上实现计划而忽视质量,就违背了制定计划的根本目的。因此,实施发展党员计划,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数量服从质量,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就要据实减少发展数量,做到宁少勿滥。(4)不能把有计划地发展党员片面地理解为“限制发展”,把发展党员计划中的发展数量错误地当作“指标”、“比例”层层下达。在实施发展党员工作计划中,一些党组织往往把上级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指标,而硬性规定发展数量和比例,造成一些基层党支部不能从实际出发确定计划发展对象,影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样做,违背了制定发展党员计划的本意,必须坚决纠正。(5)要加强对实施工作计划的具体指导。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经常检查指导,帮助基层落实计划,总结经验。通过检查及时发现计划本身及实施中的偏差,及时修正计划,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注意分类指导,认真总结典型经验,用典型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发展党员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四篇: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效课堂模式进行地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宣汉县第二中学
摘 要: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为此,我校在多方考察和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开创性地提出了“361”高效课堂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上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得到充分尊重,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充分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但是,有些老师由于认识上偏离主导思想,片面地夸大“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课堂过于活跃,甚至难以驾驭课堂,本文就这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教学改革
“361”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宣汉县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效性”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361”高效教学模式产生。所谓“36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8+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一年来,我校运用“361”模式进行地理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上升,但教学中也陈在很多问题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渗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三是要提高课堂讨论、辩论效果。
讨论与辩论都是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让学生之间交流,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展现自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是经堂能用到的较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设计的讨论问题讨论不起来,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提高课堂讨论辩论的效果呢?我认为:一是讨论或辩论的内容要明确恰当,是学生未知的,想知道的。但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思考分析能达到的。二是在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老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或是情境。要将材料给充足,时间给充分。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讨论、交流、整合意见与观点。三是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让他们分工协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手不管,可以给予指导,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的学习我用了讨论与辩论的方法,效果很好。四 强化地图和区域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师,应该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利用传统的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读图、析图、描图、绘图,逐渐地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努力培养学生查阅地图、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很多农村初中不重视地理,甚至没有开设地理课,基础薄弱,这样一来学生学习高中地理非常困难,并且高考与区域地理有关的题高达七、八十分,所以,在新教材时间紧的情况下一定要穿插区域地理的教学。
五、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程提供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感受多变的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与生活;看交通地图,乘公交车;看中国交通图和列车时刻表,安排旅游线路、乘车路线和出发时间;利用指南针或手表与太阳方位来确定东西南北方向;山区的学生可以根据山地的海拔、纬度,知道自家的山地适合种植的农植物和其它经济作物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心中有数,并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识等。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在一些合作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机会不均等,仍然是部分优生独霸课堂。
2、个别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大,少数学困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参与学习与讨论。
3、小组交流时,作为优秀生的组长的意见具有先声夺人之势,影响或左右了其他组员的正常思维。
4、学生的注意力过于注重轰轰烈烈的活动,忽视和淡化了对知识的学习(预习)和双基训练。
5、作业、检测有抄袭现象,交流时有按资料书照本宣科的现象。
6、学生的自学能力、表现欲望、语言表达能力强了,但书写、答题等方面的规范性差了。
7、课堂有些失控,由过去的过于安静到今天的过于喧哗,以至于老师听不清学生到底在说些什么。
8、部分教师不作为或驾驭不了课堂,出现了不讲、不听、不评价、不纠正、不总结、不调控、不检测反馈的局面,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此,在构建快乐高效课堂,对课堂结构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革命的同时,千万不可随意削弱教学常规,决不能随意降低教学要求。相反,对于备课、作业、训练、测试、反馈等环节,要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将教学环节的落实进行到底,贯彻落实堂堂清的基本要求决不动摇。才能保证铁的教学质量,否则,建设高效课堂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体都动起来,在学习小组中做到互帮、互学、互问、互答、互考、互改,在群体互动和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进步与成长的快乐,在学习组织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以经常性的激励性评价刺激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就会由衷的喜欢课堂,热爱学校,使校园生活成为学生最快乐的人生经历。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课堂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徐小嘉
民办学校学生,基础是个问题。所以课堂教学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特别是教学设计,一定要备学生,而教学设计的细节问题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一节探究课究竟怎样设计、在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节课与本课题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如何衔接等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探索。比如:
1.要对学生有学习任务要求。
学生特别是小组学习。没有任务要求就变成乱成一锅粥,所以任务一定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一些我们学生能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的问题。有任务的学习,才是认真的学习,有任务才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学习。课堂无效环节的出现,学生时而游离课堂的表现,多因学生的不需要,太难不需要,会了不需要,要传递给学生需要的信息,那就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预习情况,对学案及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据此确定课堂的内容和方式的重点。可惜的是,这一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
老师要对学生可能会遇上的困难要有预判,并设立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线索。让学生跟着线索。课堂的资源来自预设和即时的,上课时呈现的预设资源,一般利用比较充分,但也常常效果不能最大化,比如使用视频资料,要么是验证知识,要么是回放生成的过程,要么是挖掘启示,但在使用时往往只是一睹为快,费神费力的挑选截取只达到给眼洗澡的效果,有点浪费。即时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最需要的,不能回避,可以及时共同解决,可以缓下来解决,比如,在听课中,老师引用了一副图片,只是在证明教材的文意,结果学生对图片的人物及其导致的结果,很感兴趣,也许对这学科意义不大,但对学生有意义,因为学生需要,可惜被有意回避了。
3.评价的指标与学习指标结合起来。
学生首先学会自己评价自己的答案,小组内互相评价,师生间评价等等,学习中,学习目标与课堂评价相结合。针对学生的答案,评价很重要,鼓励性评价更重要。
4.对小组的合作要有具体要求。
小组合作,要设立要求。小组讨论要设立小组长,评价员,发言者,记录员等,这些要求是要培养小组讨论的习惯。
5.注意在教学设计时体现追求兴趣的理念应注意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的解决,注意学生在问题中的积极性的参与。
学生是个机灵活泼的个体,思想活跃,老师一定要熟悉文本、学生,对学生问过的,会问的问题,都要有所了解,适时引导学生问自己想到的问题,当然也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鼓励学生勇于回答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