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_小学数学_神奇的小棒
《神奇的小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角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2.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3.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图形美、数学美、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拼摆图形,在反思交流中体会数学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发现活动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教学准备】磁性小棒、展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一根根磁性小棒。
谈话:同学们,玩过这样的小棒吗?你用这样的小棒做过什么? 预设:生1:数数。
生2:拼图形、、、、、谈话:这简单的小棒同学们有这么多玩法,看来它真的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下面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板书:神奇的小棒),看看这些神奇的小棒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乐趣和惊喜,好吗?先来看看老师搜集的几幅图片,请看屏幕。
课件依次呈现用小棒拼成各种图案。谈话:仔细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欣赏图片。
提问: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这些图案都是用小棒拼成的。
教师顺势评价:你观察的仔细,看出了图案是怎样拼成的? 生2:这些图案有小树、热带鱼、五角星,他们很漂亮。教师顺势评价:你发现了这些图案来源于生活,感受到了图案的漂亮。
生3:这些图案中有三角形,还有四边形,还有角。教师顺势评价:你还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知识。生4:我还能知道五角星的图案一共用了20根小棒。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用这些神奇的小棒可以摆出生活中的这么多的物品,还能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感受到这些图形的美丽。其实只要大家动动手、动动脑用这些小棒还会创造更多的美丽的图案,你想不想自己拼一拼,摆一摆。
【设计意图】由小棒拼成的图片引入,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从中发现图案中蕴藏的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美。
二、动手操作、自主创作 1.独立思考,合理规划
谈话:下面同学们联想生活中的物品,先想一想,你准备拼什么图案?用什么样的小棒?大约用多少根?想好后,在展板上自己摆一摆,动手拼一拼。
2.动手操作,创作图案
谈话:遇到困难可以问问老师,也可以问问同学,小棒不够用可以互相借一借。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发现有创意的典型作品)【设计意图】合理的规划是创作的基础,生活原型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独立操作前先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准备拼什么,用什么样的小棒,然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合作意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为更好的运用知识创作图形奠定基础。
三、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同桌交流。
谈话:下面把自己的创作介绍给同桌,注意说明你摆的图案是什么?里面藏着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同桌交流。2.班内交流。
谈话:谁愿意把你拼成的图案介绍给全班的同学?
预设1:我摆的小伞里有锐角,一共用了35根小棒?展示学生摆的小伞。
追问:怎样知道用了35根小棒?
预设:一把小伞用7根小棒,5把小伞一共用5×7=35根。小结: 这个同学能够用上乘法口诀很快计算出用到的小棒数量,看来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预设2:我摆的小鱼里有锐角、钝角,还有三角形,3条小鱼一共用了18根小棒。
预设3:、、、、、、小结。同学们能够用简单的小棒创造出这么多漂亮的图案,还都能用到学过的数学知识计算出小棒的数量,真了不起。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处处用到数学,我们的生活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图案而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先同桌交流,再班内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同时指导学生有序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反思总结,深化感受 1.欣赏图片,深化认识
课件展示生活有名的建筑、熟悉的家居物品的实物图片。谈话: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1:生活中到处有图形。
生2:有了图形,我们的生活更美丽。生3:这些图案中有我们学很多数学知识。2.反思总结,畅谈收获
谈话: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我能用小棒拼出很多图案。
教师顺势追问:今天我们用小棒拼图案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预设:先想好拼什么,然后再拼一拼,再和同学说说。
小结:也就是说我们在用小棒摆图案的时候,先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这样我呢就能创作出更多精美的图案。(完成板书)
预设2: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
教师顺势总结:数学有用,生活因为有了数学更加美丽。【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生活美,畅谈收获,教师顺势总结提升活动的一般步骤,深化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第二篇:神奇的小棒教案
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9页的综合实践。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角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2.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3.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图形美、数学美、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拼摆图形,在反思交流中体会数学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难点: 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发现活动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教学准备: 教师:磁性小棒、展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小棒、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一根根磁性小棒。
谈话:同学们,玩过这样的小棒吗?你用这样的小棒做过什么? 预设:生1:数数。
生2:拼图形 „„„
谈话:这普通小棒竟然有这么多玩法,看来它真的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神奇的小棒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板书:神奇的小棒),先来看看老师搜集的几幅图片,请看屏幕。
课件依次呈现用小棒拼成各种图案。谈话:仔细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欣赏图片。
提问: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这些图案都是用小棒拼成的。
教师:你观察的仔细,看出了图案是怎样拼成的? 生2:这些图案有小树、热带鱼、五角星,他们很漂亮。生3:这些图案中有三角形,还有四边形,还有角。生4:我还能知道五角星的图案一共用了20根小棒。班内讨论交流后(1)课件出示:
一棵小树用了7根小棒,两棵小树用了多少根小棒?(2)课件出示(14根)
生交流:一条小鱼6根小棒,3条小鱼()根小棒。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用这些神奇的小棒可以摆出生活中的这么多的物品,还能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感受到这些图形的美丽。其实只要大家动动手、动动脑用这些小棒还会创造更多的美丽的图案,你想不想自己拼一拼,摆一摆。
【设计意图】由小棒拼成的图片引入,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从中发现图案中蕴藏的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美。
二、动手操作、自主创作
1.师: 你们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吗?(生答)能把你喜欢的图形用小棒摆摆吗?(生动手摆图形)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的?(生答)(教师引导学生摆出一个图形)
2.独立思考,合理规划
谈话:下面同学们联想生活中的物品,先想一想,你准备拼什么图案?用什么样的小棒?大约用多少根?想好后,在展板上自己摆一摆,动手拼一拼。看谁的小棒最神奇,摆出的图形最可爱。
3.动手操作,创作图案
谈话:遇到困难可以问问老师,也可以问问同学,小棒不够用可以互相借一借。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发现有创意的典型作品)
【设计意图】合理的规划是创作的基础,生活原型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独立操作前先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准备拼什么,用什么样的小棒,然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合作意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为更好的运用知识创作图形奠定基础。
三、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同桌交流。
谈话:下面把自己的创作介绍给同桌,注意说明你摆的图案是什么?里面藏着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同桌交流。2.班内交流。
谈话:谁愿意把你拼成的图案介绍给全班的同学?
预设1:我摆的小伞里有锐角,一共用了35根小棒?展示学生摆的小伞。追问:怎样知道用了35根小棒?
预设:一把小伞用7根小棒,5把小伞一共用5×7=35根。
小结: 这个同学能够用上乘法口诀很快计算出用到的小棒数量,看来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预设2:我摆的小鱼里有锐角、钝角,还有三角形,3条小鱼一共用了18根小棒。预设3:、、、、、、小结:同学们能够用简单的小棒创造出这么多漂亮的图案,还都能用到学过的数学知识计算出小棒的数量,真了不起。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处处用到数学,我们的生活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图案而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先同桌交流,再班内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同时指导学生有序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反思总结,深化感受 1.欣赏图片,深化认识 课件展示。
谈话: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1:生活中到处有图形。
生2:有了图形,我们的生活更美丽。生3:这些图案中有我们学很多数学知识。2.反思总结,畅谈收获
谈话: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我能用小棒拼出很多图案。
教师顺势追问:今天我们用小棒拼图案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预设:先想好拼什么,然后再拼一拼,再和同学说说。
小结:也就是说我们在用小棒摆图案的时候,先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这样我呢就能创作出更多精美的图案。(完成板书)
预设2: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
教师顺势总结:数学有用,生活因为有了数学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生活美,畅谈收获,教师顺势总结提升活动的一般步骤,深化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板书设计:
神奇的小棒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回味课堂,感觉亮点之处如下: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在数学课上,我领着学生开展了一次名为“神奇的小棒”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制作的小棒,与同学进行合作,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孩子们互相观看、互相评论,脸上洋溢着喜悦。
学生在课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操作、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践 等学习能力。首先,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数学信息、数学问题。角等方面)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学生积极观察思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动手拼摆。引导学生同桌里充分的讨论,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活动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摆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不同特点,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使用建议: 1.活动前一定让学生明确操作要求。
2.操作活动后要给学生足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3.未破解的问题:
由于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何让小组活动有序开展值得商榷。
第三篇:健康《神奇的魔棒》教学反思
健康《神奇的魔棒》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目的是一物多玩,探索纸棍的多种玩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在开始的准备部分,我有意识的将“魔法棒”(纸棍)变成方向盘,开汽车入场;拿魔法棒做热身操,在音乐声中引领幼儿拿魔法棒做棍棒操,如:可以变成大象的鼻子甩一甩;变成大马跳一跳。穿插一两种纸棍的玩法在里面是为后面的探索玩法环节做铺垫。在探索纸棍玩法环节:虽然给了一定的方向,但由于中班幼儿爱模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幼儿只能想出几种类似的玩法,这时就需要老师直接给出几种玩法让幼儿跟学并练习:跳格子、当做金箍棒玩耍等。最后总结出:骑大马、跳格子、当金箍棒、开汽车等几种玩法让幼儿分散自由练习,游戏中幼儿很感兴趣。
第四篇:用小棒做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 “用小棒做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巧移小棒儿变换图形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能够学会图形变换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在巧移、巧用、巧创的研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对比、猜想、验证等方法,进行探究实践,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3.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寻规律、善于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玩小棍儿活动,使学生运用对比、猜想、验证等思维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学会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地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乐于探寻规律,善于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情分析:每个孩子都有过玩小棒的经历,但是,系统地进行图形变换活动,孩子们还是很少接触,所以对于孩子既新鲜又熟悉。这个主题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摆拼平面图形、探究如何进行图形变换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在体会小棒游戏、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的同时,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这个主题活动容易操作和实施,活动性、趣味性、思维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能有效达成课程目标,所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主题活动。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道脑筋急转弯题,看谁能先找到答案? 学生回答
师小结:你们这么踊跃地回答问题,看来你们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啊!那么我们这节课就用小棒来做游戏,进而发现用小棒做游戏的规律。(板书:用小棒做游戏)
二、探究实践、理解方法 活动一:摆小鱼
同学们,请你们跟老师摆一摆,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看我们摆出的这条小鱼在向哪个方向游动吗?小鱼有几个游动的方向?
你能改变图中小鱼游动的方向吗?最少移动几根小棒,让小鱼向上游、向下游,向相反方向游?
交流汇报:你是怎样想的?请你到前边来讲一讲。移动过程中经常会忘记移动哪根小棒了,你是怎么做的?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清楚,我们在做小棒游戏时,可以把要做出的图形与原图形都摆出来,放在一起,仔细观察,认真对比,大胆猜想你可以移动那几根小棒,再通过实践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板书:观察、对比、猜想、验证)
活动二:刚才同学们摆的都很好,没有难倒大家,下面老师想增加点难度,你们想继续吗? 出示一只小棒拼成的燕子。
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小组中已经准备好的小棒,像老师这样摆一只燕子,你能看出它在朝着哪个方向飞?
你能任意移动3根小棒儿,让小燕子向相反的方向飞吗?怎样移动?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你是怎样做的?请到黑板前说一说,好吗? 师评:谢谢你清楚的表达,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了,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对比等方法就可以探究图形发生有趣的变化的规律,利用这些方法,我们还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更大胆的探究。
三、拓展延伸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加有趣的游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留给同学们课下去完成。用六根小棒摆成四个三角形。
四、自我评价,畅谈收获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来总结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
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不怕困难,勇于接受挑战,做最出色的自己,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下课!
第五篇:一年级上 捆小棒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捆小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地数、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其顺序、大小,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个位,十位。
教学重点掌握数的意义和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明确数位不同,数含义不同。
教具准备铅笔,小棒,计数器.号码纸片
学具准备小棒.橡皮圈,直尺,圆片
一、教学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精美的奖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能猜出我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吗?.
2、要得出准确的个数,我们应怎么办?(数一数)师生一起数,个数12)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认识10个一是 1个十
1、出示问题
师:猴博士要买10枝铅笔,假如你们是小售货员,请用小棒代替,帮老师,‘数出10根’,看谁数的最快。
2、探索 交流
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数方法在全班汇报,可能有:
方法一:一根一根数
方法二:二根二根数
„„五跟五根数
3、展示数法。
师:(这是1根,也就是一)我一根一根的数出来,这10根小棒里有多少个1根?(10个)也就是有多少个一? 10个一(板书)猴博士说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想把它捆成一捆,1捆里就有多少根小棒?10根,。有几捆?(生答)那就是几个十?1个十.(板书)
4、小结
1捆是()个十,10个一就是()个10板书 ‘是’
生齐读,10个一是 1个十.想一想:1个十里面拥有几个一?
(二)11——20的认识1、11的认识
噢,原来猴博士是想要帮刘老师买奖品送给小朋友的.现在他发现班上又有1个小朋友表现很乖,所以还要1枝铅笔来作奖品.请你再添上1根小棒 原来的10枝,加上添上的1枝, 谁来提个数学问题?(生汇报,列式)板书: 1个十,1个一, 是 11
10+1=11
师小结: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认识计数器(数位)
请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是几就是表示几个一,十位是几就是表示几个十。
(1).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同时将实物对照..学生看清数位。
讨论 11当中有两个“1”,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是一样吗?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1”表示的是一捆(1个十),右边的“1”表示1根(1个一)。
小结: 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像老师这样说怎么拨的(在十位上拨几.在个位上拨几。读出”)
3、摆一摆、拔一拔
15的认识;猴博士又发现4个表现好的乖娃娃。请你再拿4支铅笔给他.现在合起来是多少?15请售货员摆出,拨出,说说你是怎么拨的。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拨一拨,***
板书(15的组成)1个十,5 个一10+5=15
19的认识噢,刚才 猴博士又发现4个表现好的乖娃娃。再拿给他4支铅笔。摆一摆,10支再加上右边的 几支? 9合起来一共是多少支? 19算式是? 指名回答。板书10+9=19那再请人来说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上台拨一拨。1个十,9个一板书
20的认识刚才认识了15、19,知道19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如果右边的9根再数上1根,是几根呢? 又是1个10,我们也把这10根捆成1捆,现在是多少?(2捆,20根)在计数器上拔出2个十,并说含义。请学生汇报。2个十是()10+10=20板书
活动二 对口令拔数练习从11——20
(1)教师说,学生拔(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先说后拨
(2)师拨 生说(教师说 拨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活动三感知数的顺序、大小(读数,写数)
1)读直尺。0——20,读到10以后,说出后面是几(10的后面是11,11的后面是12.。)
2)你发现了什么?(从小到大,后面的比前面一个大一;11-19十位是1.20的是2。。)
3)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到过11-20各数?
小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同学们课上表现很出色,猴博士高兴极了,要带同学们到游乐园去玩,但一路上会有许多路牌指示,见到路牌提示需要解决一些问题,过了关才能去游乐园,大家有信心吗?
第1关看图写数。练一练1题
第2关开火车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练一练2题
第3关我会说。(加入第4题,)
1)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2)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2,这个数是()
3)17的邻居是()和()。
4)比16大,又比19小的数有()。
最后一关游戏——运动员集合站队。
选8个同学戴上号码牌:9号、10号、11号、13号、16号、15号、14号、12号。
师:你们8名同学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运动会,希望你们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
(1)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号码顺序排好队,并报出自己的号码。9——16
(2)宣布队员参赛项目。(如点到自己的号码向前一步站好,然后再归
队。)①号码比14小的运动员参加50米赛
跑。②号码比10大比16小的运动员参加跳绳比赛。③号码最大和最小的参加跳远比赛。
四、小结
板书课题 认识11—20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捆小棒,认识了11—20各数,这些数都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知道了从右边数 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还学会了按顺序给这些数排队。
捆小棒【教学反思】
“捆小棒”这个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主要从三大流程安排:
一、数小棒,捆小棒,认识10个一是 1个十;
二、结合计数器,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11——20的各数;(从具体实物——半抽象模型——抽象的数字)
三、读直尺,感知20内数的顺序、大小。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在本课之前也已经学习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及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于数的概念他们却未必都清楚。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所以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以猴博士为主人公的系列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本节课开始,通过猜数游戏这一有趣的方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先通过让学生动手摆、捆小棒,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然后学生按教师要求,变换小棒数量,理解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计数器这一环节在整堂课起到一个工具性的作用,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数位。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对“十进一”的突破体现不够,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接收状况,即对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作用没有充分释放给学生感知。部分学生并没有体会到捆“10”的简便,导致在后面15,19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摆出单根小棒15,19的情况。既使得学生吃力,也浪费时间。在19到20的过渡上也没把握好,如果引导及时正确的话,也可以再次建立好数位,帮助学生在计数器上正确拨出20。读完直尺后,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11—20的数,引导学生养成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生活化。爱玩是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综合练习中创设了“猴博士要奖励一(5)班的小朋友,带大家去游乐园玩”这一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在整个教学中还出现了其它不足之处:从教学组织方面来看,我对课堂的调控还有待加强,对做的好的学生及时表扬了,对做的不好的学生也应该马上提醒,以
维护课堂秩序同时起到示警作用。一年级的孩子对学具有着特殊的偏好,在他们的眼中学具也是玩具,尤其是带珠子的计数器,所以出现了个别孩子上课时自己偷偷的拨珠。对于此类学具的使用,老师还是应该做一个硬性规定,令行禁止。其次,教学语言不够准确。老师的话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所以要求精准、简洁、完整,以便学生模仿,操作。导向明确亦可节约时间,以便保证充分高效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由于本课时内容较多,时间较紧,所以很多地方都是老师引导着学生来学习操作。若时间充足,我觉得关于捆小棒“十进一”的问题,完全可交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如 怎样既快速地摆出11根小棒,又能让人一眼看出数量;剩下的数的认识即可同理认识了。此外,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引导不够,要求过低。应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发言,大声回答,完整叙述,让学生多说,多做,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