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要将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更新和创新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布置语文作业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培养其语文学习的能力。但就当前形势来看,教师布置语文作业和对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的期待相差甚远,语文作业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并不高,教师期望的成效和投入的精力呈现反比。所以,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作业设计工作,不断贯彻新课改的要求。1.作业量大,效能低下
由于小学生无论是从智力,还是记忆力上都尚未成熟,所以对小学生的教育不能一味地加大作业量,应该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来进行检查,因而能够发扬学生独立思维的本领。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直是教育领域内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作业负担作为课业负担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业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部分教师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更高的效率,不惜一切采取“题海战术”的方法。这不仅不符合教育规律,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的教育方法和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让孩子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为无稽之谈。现今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不仅来自教师,还来自家长,作业量超出了学生的承担力。对家长的访谈中也体现了这个问题:
问:除了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您还会给小孩布置其他的作业吗?
答:那是肯定要布置的。如今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当然要让自己的小孩多读、多写、多练了。一般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让小孩做从书店买来的课外辅导资料或者试卷之类的,时间能利用就要合理利用。
问:那这样会不会增加小孩的课业负担和压力呢?
答:那没办法,大家都这样做,总不能让自己的小孩落后。
从老师和家长布置作业的程度来看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此外,长期以往家庭作业量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固化现象,也就是说,大多数家长很少会根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不同,合理、灵活地布置家庭作业,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几乎相同,这也是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的又一原因。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曾明确指出小学生的作业量不得超过一小时。但从现状调查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普遍的远远超过一个小时。作业量大,长时间使大多数同学身心疲惫,患有“拖延症”,失去做作业的兴趣甚至失去对某些科目的学习的积极性。无疑使“增负”与“减负”背道而驰。2. 作业设计存在形式上的单一化
当前大多数教师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千篇一律,大都局限于书面作业。当前以知识巩固为主要目的书面类作业仍处在作业形式的主流位置。这种书面作业主要表现形式为抄写生字词、完成配套练习册、识记并背诵课文、写作文等。不断重复书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学生记忆。但是长期使用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不断机械的重复而不进行创新,定会使学生排斥做作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也会出现应付、敷衍语文家庭作业的不良态度,认为语文家庭作业不过就是随便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缺乏挑战性,极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这样的作业既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其创造力的发挥。3.作业设计内容枯燥,布置上存在一致性
目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主要是常规性的书面作业,主要有抄写生字词、比较形近字、背诵课文、做课后配套练习题。这种仅仅围绕课本知识来设计的语文家庭作业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业的热情。此外,大多数教师过于依赖于教材,对教参内容不加分析只是一味布置现成的作业,没有自编内容。这种常规性书面作业,只注重学生的写,却没能调动学生动口、动眼、动手、动耳的多种感官的参与,这样单调乏味、缺乏创新性的语文家庭作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何谈“减负”,何谈提升教学质量?
此外,大多数教师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考虑,采取同种难度的作业设计模式。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对小学生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对学优生而言,比较容易做的作业对其没有挑战性,不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对学困生而言,比较难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适宜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其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效作业设计的目的难以达成,也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进程,教学目的也会出现偏离。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时尽量达到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这样也能使“减负”落到实处。4.作业设计独裁封闭
当前语文作业设计的主体是各任课教师, 作业设计主体单一,具有很强的独裁性与封闭性。教师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布置什么样的语文作业就布置什么样的,而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作业,需要什么样的作业,学生成为被动的服从者。教师的这种作业设计的方式,不利于达成总的教学目标,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语文教学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与实践性,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局限于课本,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体验,难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有效的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新性。因此,当前作业设计应将学生纳入作业设计的主体范围之中,让学生成为自己作业设计的抉择者。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作业的顺利、高效完成。5.作业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当前教师对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不足,导致语文家庭作业内容主要来源于日常的教材、教辅材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作业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缺乏对教材教辅必要的分析与整合。没有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挖掘作业资源,家庭作业资源范围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局限于课后习题和配套的练习册,这种单一的作业来源,不利于发挥语文家庭作业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同时,过分依赖教材、教辅材料的作业来源显然也不利于提升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参与主体也只限于学生、教师。对家庭作业活动的其他可能性参与者利用开发力度不够,学生家长作为家庭作业活动的重要资源,教师理应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与其沟通、合作从而更好的实现家庭作业的功效。6.作业评价片面,方式单一
固定形式的作业和作业答案的唯一性造成了作业评价的片面性。翻开学生的作业本,映入眼帘的大多是“√”、“×”或者是对号上面加一点,或者是给学生“优”、“良”、“差”这样的等级,更有甚者是作业后面直接写一个“阅”字。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模糊判断,不明白自己究竟“优在”哪里?“差”在哪里?不能很好的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篇: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几年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品味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
第一,偏。
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之所以有些课语文味不浓,失落了语文本体,其深层原因是这些语文教学偏向教学形式的模仿,而轻文本的细研。教师本身对教材都不够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准确把握,怎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呢?文本学习成了一种浅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无法深入文本体会蕴意,感受语言的魅力,也就没有了语文味,也就不能感受真正的人文,更不能实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偏,还包括对“双基”的不够重视,尤其是不够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导致轻视讲解、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对立起来。新课标修改稿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说明部分的分析还是必要的。适时的分析、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落实“双基”。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
第二,虚。
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虚,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脱离文本进行教学,漫无边际,随意发挥,用集体讨论取代了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还美其名曰开拓延伸。更些课,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由于课件使用不能做到适时、适度和有效,虽然一时间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第三,闹。
有些课堂表面看来热热闹闹,但表面的热闹精彩掩盖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虚乏力。课堂中众声喧哗,异口同声,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闹,反而使课堂封闭,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本我,缺失了个性,甚至连笑也是勉强挤出来的,这种情况令人不安。第四,杂。
有些课教师落实不到位,重点不突出,所安排的内容繁杂,课件又杂多。甚至有些是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老师也塞进了课堂,耽误了教学时间,又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碎。
课文是一个整体,当前有些课随意宰割、支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在教学中,要学生凭兴趣选读某个段落,难道不感兴趣的就不读了吗?最后又不返回整体;有的课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文章整体,让学生孤立地理解课文中的某一句话。难道学生就对一句话感兴趣,其他都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就不学了吗?
那么,语文课文又应该怎么教呢?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有底气的语文教学,绝不是看似什么都训练了而其实什么都没有落实的语文。当前,有些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这样的教学,知识怎能得到内化?技能怎能得到提高?
我们要化繁为简,消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所以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而且要重视“精讲多练”,精讲,教师讲精华,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多练是相对精讲而言,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不要脱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二、扎扎实实教语文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 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有错误要及时矫正,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这样的教法是不可取的。实,不是僵硬死板,应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使语文教师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三、轻轻松松教语文
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很重。就一堂课而言,不是铺天盖地,倾盆大雨,教师气喘吁吁地牵着学生走,学生匆匆忙忙地跟着教师跑。我认为,为了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学生阅读文本,是重新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
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总之,新课改下的教学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深刻领悟,灵活运用的过程。需要的不仅是外在形式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形神兼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研究,不仅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足够的教育智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改得扎实,改得稳健!
第三篇: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较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未能够解决。因此,本文在充分理清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
引言
语文是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工具,对其学习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重视对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多数语文教师对有效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对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当,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都还很小,正处于能力和思维形成的启蒙阶段,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能力还不能达到正常学生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而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字、语言知识,还要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依然沿用传统的“识字一课文分段一归纳总结”教学步骤,而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再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发展要求,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只能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致使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忽略了教学侧重点
每个学科都会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人纲中的教学要求,进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不重视教学课时的安排,也没有教学的侧重点“扫荡式”的从前向后教学,往往因为在一些非重要部分浪费过多时间,照成后而的课程无法按时完成。此外,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侧重点,经常出现离题、跑题的教学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还不能将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致使教学效率人人降低。
3、形式化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丧失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依然存在教学死板僵硬的问题外,还存在着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空有热闹的形式而没有充实的内容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并没有学得知识,并没有使得自身的素质得以提高,从而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分析
1、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小学语文的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转变教学方式,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为学生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有效学习语文知识内容的同时,学会优美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在讲解《秋天来了》这一课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通
过对文章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文中的生词及文章表达的意识,根本不能培养学生描写景色的能力。为此,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用多媒体视频或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形象地展示秋天的美景,创设“秋天来了”的美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美的最求,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秋天的与众不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生活中对秋天的感受,借助诗句中对秋天的描述,学习和掌握描写美景的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充分准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课堂教学,避免教育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现象出现。为此,教师首先应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的进行教学预设,思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需要,探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理解、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各方而能力快速发展。
3、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制止教学活动的形式主义之风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新课程改革最关键就是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是教师由传统课堂的主讲者和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就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同时,教师要尽量避兔课堂上出现各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活动。如在组织学生讨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可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综合、筛选,选取一些关键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进行“情景再现”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并适当地加予调控;在让学生搜集、汇报资料时,教师可事先给出范围,并要求学生汇报前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提取,有必要时要先把资料理解内化后再进行汇报等。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多元理解和个性感受,又不违背文本原义和正确价值导向,既防止了教学活动的有形无神,又让师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人的母语启蒙教育,在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每一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认清自己身上肩负的重要责任,认真反思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涨平,刘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教学与管理,2009(36).[2]冯文清.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山.法制与社会,201C(30).[3]崔殿东.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山.课程教育研究,2013(14).
第四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功能
评价功能的失调,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这说明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分数的意义,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评价功能的失调,还表现在对教学的消极影响上。当前各学科都存在评价方式单一,以考代评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也不例外。考试不仅代替了评价,而且实际上主导了教学过程。例如,有的地方为了应付考试,用无穷无尽的练习题、模拟题来训练学生,弄得学生不堪重负,而且这些练习题往往模仿考试试题的内容和形式,练习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在于为学生考出好成绩作准备。又如,有的地方是为竞赛作文作准备,让学生套各种获奖作文的路子,参加各级竞赛“为学校争取荣誉”。这不仅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无助于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损害了学生的健康。
二、评价内容片面,过多测试书本知识,忽视对综合素质的考查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很少注意到对人文性目标的考查。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而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在评价中应包含人文性教育目标的考查,以引导学生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但在当前语文教学评价中,人文性目标的考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教学的功利色彩比较严重。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所谓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被视为多余的奢侈品,教学和评价的重心明显偏向语文的工具性,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几乎成为语文教学和评价的全部内涵;其二,当前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主要采用测验与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中过于追求客观、量化,这种评价方式对于人文性目标的考查通常难以奏效。这一评价方式的不足也成为制约教师对人文性目标进行考查的重要原因。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囿于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实际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语文的工具性就体现在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而以往的测验和考试很少考查学生在这些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这样,我们在教学与评价中孜孜以求的“实用”其实是不堪实用的,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并非偶然现象,它反映出评价在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效度问题,需要我们采取评价内容开放化等相应措施加以克服与改进。评价内容囿于书本知识,尤其过分强调课本知识,给教学也带来很多消极影响。例如,教师仅凭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实施教学,学生除了阅读课本外,没有时间或不愿意阅读课外书籍。又如,由于测试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不注重参与实践,而是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机械练习、死记硬背上;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练代教,不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再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偏重于读写能力的考查,忽视听说能力的考查。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和评价一直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重要内容,但由于“听”和“说”一般未列入测试范围,所以对听说能力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是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忽视对听说能力的考查必然使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大打折扣。综上所述,现行小学语文的评价内容过于偏狭,既遗漏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又过分夸大了某些内容的价值。评价中过于看重书本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分析当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当前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入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常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而作业设计工作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的数学作业设计,是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然而,小学数学教学作业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作业品质的提高。加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化,是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需求。
一、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小学数学教师总是坚持“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为了达到课堂目标而忽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了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顺利,常常调用一切可以控制的元素来实现这一目标,忽略学生的重要性。这种教学设计思维方式实际上将学生当成教学的工具,完全不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2、缺乏整体优化意识,导致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设计缺乏指导作用
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整体优化意识,很多教研员也提到了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候,往往缺乏整体思考的能力,只为备课而备课,忽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学生的发展性”。首先,在课程层面上,脱离整个课程知识体系设计教学,要教好数学,就必须要熟悉所教内容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已有的
知识基础和以后的知识发展,教学设计也更有针对性。其次,在课堂层面上,小学教师缺乏“确定目标到达成目标在到评估目标”的整体优化设计意识。分析、设计、评价和调整活动都应该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也成了“摆设”,很多教师往往凭自身经验和直觉去抉择。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浪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有时候这些“精心设计”不但起不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甚至南辕北辙,如媒体的使用往往喧宾夺主、作业的布置或测评的内容与目标不相符等。同时也无法评价自己的教学,导致整个教学都是处于“教到哪算哪”的盲目状态,教学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3、知识传授方式单一
一份好的教学材料应当是具备多方面信息的,而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信息仅仅停在书本上,即静态信息。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对静态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规划,教师的观点是只要在课堂上将书本中的知识给学生都讲到了就算完成任务了。对于书本以外的其他内容很少在意。这些做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缺少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对数学教育理论缺乏更新,导致新课程理念理解有偏差
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对小学生怎样学习数学的过程有所认识,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特点、不同知识类型(如概念、空间观念、问题解决等)的学习过程和特点等。现在有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老师们对教学设计的理解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就是以前的备课。只是换了种说法而已”“教学设计对新教师来说很重要,小学就那么点数学知识,年复一年地教,都教烂了,对于我们这些老教师来说,写教案就没有什么意义啦!”“太严格的教学设计会框死老师的思维”“设计好的教案.并不能保证他能上好课,一个好教师更在于教学机智,也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等等,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之间的区别。对教学设计存在种种误解。此外,还存在比较突出对教学设计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之间的矛盾问题。很多老师认识到了教学
设计很多先进理念如整体优化、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目标导向、知识分类等,但是由于缺乏教学设计操作层面的技能,如内容分析方法、教学目标阐明技能、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选择方法等.就无法让这些好的教学设计理念真正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5、缺乏有力的前期分析,导致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等。教学设计只有找准起点、定准方向才能保证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评价工作有的放矢。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认识不到位,以及对学生知识经验和情感态度也了解的很少,同时缺乏对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分析,这样教学目标就定不准确,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
二、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数学作业实用性不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利用例题的展示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利用。教师在例题讲解之后,一般是将相似的题目作为作业让小学生以数学课堂内所学的方法进行巩固。这样的作业设计,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使学生重复同样的方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作业与生活的联系性不足,会使小学生将作业当作一种学习的负担,在数学作业的完成中没有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用性不足的数学作业会阻碍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
2、小学数学作业吸引力不足
计算不是小学数学作业的全部,教师要利用数学作业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验证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书面作业是小学数学作业的主要形式,教师让学生针对书面题目进行一些计算与作答,过于机械化的书面作业不利于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机械化的计算与作答使得小学数学作业的魅力值大减,提高了学生对作业的厌烦程度,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3、小学数学作业层次性不足
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在数学知识的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对于小学生的差异熟视不睹,利用相同的作业要求所有的学生。在作业难度与数量上
不进行区分,这样一刀切形式的作业设计不符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同样的题目,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可能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习欲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可能太难,会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层次感不足的数学作业设计不利于数学教学成效的提高。
综上所述,作业设计的能力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重要表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现在的教学形势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真正的数学学习需求,加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化。小学数学作业的合理设计,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当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自主提高,以作业设计为连接,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