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政治生活》3.7.3 我国的宗教政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政治《政治生活》3.7.3 我国的宗教政策学案 新
人教版必修2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2)了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了解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理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学习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因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进行新课
一、我国宗教掠影
问题
1、你如何看待宗教现象?
P80教材用三个镜头展示了我国的宗教现状。我国各种宗教千百年以来和睦相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爱国的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也为增进国际宗教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二、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问题
2、如何看待宗教的产生、与消亡问题?
P80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它自身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我国现阶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还没有消失,宗教还将长期存在。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还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问题
3、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实质、内容? P80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问题
4、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含义和目的是什么? P81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问题
5、如何理解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P81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问题
6、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呢? P81——82
三、弘扬科学精神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体现了我国对待宗教问题的科学态度。
2、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3、中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目标检测
1、据2004年《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 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 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这表明()
A.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 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2、2006年11月30日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为江苏徐州教区王仁雷神父举行了辅理主教祝圣仪式。天主教教皇称这一做法违反了教规。国家宗教局回应说,自行祝圣是中国内部事务。这体现了我国()
A.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B.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C.支持宗教界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能够使正常宗教活动得到法律保护 ②能够真正实现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③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④有利于使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2007年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同梵蒂冈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建立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外交部发言人进一步指出,梵方不得干涉中国内政,包括不得以宗教事务为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这个主张主要体现了()A.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B.我国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 C.我国引导宗教为社会发展服务
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5、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族和宗教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内蒙古全区共出版各类蒙古文图书近千种约200万册,蒙古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格萨尔王史诗”、“藏医药”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宗教的文物、古迹、寺庙得到妥善保护,各种宗教活动正常举行,满足了群众宗教信仰的需要。材料体现了我国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与保护()
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一致的 ②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是一致的
③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是一致的 ④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四)配餐作业 A组题
1、目前西藏自治区共有1’100多处宗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人数达到46000多人,各种宗教活动的开展使信教群众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说明我国()A.积极鼓励人民群众信仰宗教 B.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C.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 2、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在奥运村设置专门的宗教服务中心,开辟了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的宗教活动场所,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宗教信仰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提供宗教服务,让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共 处。这表明()A.宗教思想与科学世界观不存在根本的对立 B.正常的宗教活动都是在宗教服务中心进行的 C.宗教信仰与奥运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D.我国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2008年9月8日,中国中青年宗教领袖代表团在美国亚特兰大市与美国宗教界人士和当地政府官员开展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发挥宗教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运用相关知识,完成3一4题。
3、中国中青年宗教领袖代表团在美开展交流表明我国()A.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B.宗教界可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C.依法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D.宗教界没有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4、发挥我国宗教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需要宗教界()①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
②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③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④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组题
5、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之所以要取缔邪教做,是因为邪教()A.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宗教,不具有世界性 B.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恶势力 C.进行非法聚敛财物活动 D.涣散人们的意志,使人安于现状
6、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因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能够使正常宗教活动得到法律保护 ②能够真正实现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③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④有利于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长期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08年5月13日,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基督教全国两会等宗教团体分别以不同形式向各自组织发出通知,要求他们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活动,踊跃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上述事实说明,我国宗教()①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②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③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 ④为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08年10月下旬,第七届亚洲宗教和平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派出28人的代表团参加了为期5天的大会,在大会上充分阐述了中国宗教界关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运用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上述事实说明()A.我国宗教对世界和谐贡献力量 B.宗教界人士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变化 c.宗教对于社会发展主要起着消极作用 D.只有依法管理,才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9、会议期间,我国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与会的各国、各地区宗教人士进行了广泛交流。这说明()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政策 B.我国宗教界在平等友好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c.宗教是影响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 D.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10、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4 ①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②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③根除宗教对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④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组题
11.2008年8月26日至29日,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寺庙真正成为爱国守法、管理有序、与社会相融的宗教活动场所。支持宗教界代表人士对宗教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阐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目的是什么?(2)如何理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二篇: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3.7.3我国的宗教政策检测
3.7.3 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选择题
1.2016年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与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座谈时指出,2015年,各宗教团体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在开展公益慈善、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宗教要始终坚持中国化方向,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说明()①我国宗教团体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②宗教界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③我国宗教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④宗教界要深入挖掘宗教中的积极因素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各宗教团体在开展公益慈善、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表明我国宗教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③当选;各宗教要始终坚持中国化方向,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这要求宗教界积极挖掘宗教中的积极因素,④当选;宗教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性质上是对立的,①②错误。
答案: D 2.(2015·浙江卷)我国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后者意味着,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②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 ③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④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宗教的本质是唯心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科学文化知识本身是宣扬唯物主义的,因而它们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如果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用马克思主义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就等于要他们放弃宗教信仰,这是背离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因而①②说法错误。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既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要限制宗教的消极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④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确做法。
答案: D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成立至今,恢复并建立了各级爱国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约810万人,占新疆人口的56.3%以上。为了保护宗教遗址,我国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还积极 支持、帮助各宗教团体和宗教爱国人士出国访问,开展国际友好交流活动,这说明在我国()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 ②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③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宗教文化得到了国家的尊重和保护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我国新疆信教群众众多,宗教遗址得到国家保护,宗教交流得到国家支持,说明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宗教文化得到尊重与保护,故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错误,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对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则予以打击;在我国,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4.被告人吴泽衡冒用佛教名义建立“华藏宗门”,神化自己,蛊惑蒙骗他人,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同时,组织利用邪教组织,以引诱、胁迫、欺骗等手段,实施犯罪行为,于2015年10月30日被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715万元。这说明()①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②必须打击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犯罪活动 ③要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必须对广大信教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社会主义,①错误;材料表明国家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②③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④说法错误,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我们可以对普通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答案: B 5.在宝鸡举办的第二十七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德高僧、中外嘉宾和佛教四众弟子4 000余人云集供奉佛指舍利的佛门圣地法门寺,欢庆世界佛教界这一盛会。材料表明()A.我国保护宗教信仰,积极支持宗教发展 B.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C.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开展一切对外交往活动 D.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解析: 举办世界佛教徒联谊会,说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落实,D符合题意;A中“积极支持宗教发展”表述错误;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非基本政治权利,B错误,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C错误。答案: D 6.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身着不同的服饰,怀揣各自的信仰,来自中国五大宗教团体的政协委员们以“出世”的身份参与“入世”的政治,传递中国一亿多宗教信众的声音。这表明()①我国信教群众的政治权利得到尊重和实现 ②我国宗教界人士拥有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权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④我国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宗教界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传递信教群众心声,表明我国信教群众的政治权利得到尊重和实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也说明了我国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①③④符合题意;参政议政是政协的基本职能之一,认为宗教界人士拥有决策权错误,②不能入选。
答案: C 7.为了进一步打击极端宗教恐怖势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经过审查,决定批准《乌鲁木齐市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这()①说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发生变化 ②有利于限制公民信教,构建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击宗教犯罪 ④说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打击极端宗教恐怖势力,有利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击宗教犯罪,③正确;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是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表现,④符合题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①②表述错误。
答案: D 8.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以下选项符合这一要求的有()①某宗教组织在公众场所宣传宗教教义 ②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兴办养老公益事业 ③某宗教组织在大学设立机构发展教徒 ④某宗教团体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活动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解析: 宗教组织应在宗教场所宣传其教义,①错误;我国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③错误;②④所述符合题意。
答案: B 9.某省宗教界代表人士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报告会。会议要求,广大宗教界人士要积极行动起来,找准服务大局的聚集点、结合点和落脚点,为改革创新、绿色崛起注入正能量。这说明在我国()①信教群众都能为国家发展作出努力 ②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信教群众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④宗教界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会议要求宗教界人士为改革创新、绿色崛起注入正能量,体现了②;宗教界代表人士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④;①表述过于绝对;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宗教有神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根本对立,③错误。
答案: C 10.近年来,“宗教搭台、经济唱戏”活动越来越多,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介入其中,利用宗教进行旅游开发,把宗教作为牟取利益的工具。这些活动()①违反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②损害我国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与形象 ③是利用宗教干涉他人宗教信仰自由 ④体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利用宗教牟利违反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法律,①正确;宗教成为他人的牟利工具,损害了宗教界的权益和宗教的社会形象,②正确;利用宗教牟利并不体现对他人宗教信仰自由的干涉,③错误;材料反映了宗教问题上的不正常现象,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某日,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来到一个基督教堂门口。甲说:“信仰宗教有助于提高道德修养,我们进去学习学习。” 乙反驳说:“宗教是精神鸦片,我们进去要向宗教宣战。” 丙冲着乙说:“现在宗教信仰自由了,宣传无神论已过时了。”
丁反问丙:“既然宗教信仰自由了,为什么还要求教徒热爱社会主义,这不是违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吗?”
运用宗教方面的有关知识,分别对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观点进行分析。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运用宗教方面的有关知识,把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观点的错误指出并进行分析。
答案:(1)由于四位同学没有准确、完整地理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他们的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2)甲的错误是没有认识到宗教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 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作为青年学生,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
(3)乙、丙的主要错误是不了解公民既有信教、进行宗教活动的自由,也有不信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所以既不能到宗教活动场所宣传无神论,用强制手段要求人们不信教,也不应该忽视帮助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项重要工作。
(4)丁的主要错误是把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热爱社会主义对立起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热爱祖国就是要求人们拥护社会主义,宗教是一种思想意识,信仰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矛盾。无论信教或不信教,作为一个公民,按照宪法规定,都应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5)我们青年学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全面的理解,切忌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绝对化。
12.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信奉伊斯兰教,汉族中的部分群众信仰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全区现有清真寺3 300多处,阿訇4 000多人,满拉6 000多人,伊斯兰教协会13个。还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寺观教堂200处,各类宗教职业人员5 000余人。
你认为宁夏在自身发展中应该如何处理好宗教信仰问题?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从材料中把握宁夏的多民族现状,然后结合我国的宗教政策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证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2)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宗教事务。(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篇:高中政治《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宗教在我国还将长期存在,全面正确理解和贯彻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知识方面:
识记: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理解:(1)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2)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
(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能力方面:
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3.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加强宗教的政策观念,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特别是认清法轮功的邪教本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紧紧抓住中央一再强调的三句话:(1)全面贯彻宗教政策;(2)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教学方法和设想]
本课是新授课,学生对宗教问题较陌生,难点和疑点很多,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分析交流---验证结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教学过程]
(打出第一张投影)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宗教政策。
导入新课:(打出第二张投影)最近美国的一些新闻媒体对中国的宗教状况横加指责,认为中国取缔法轮功,是对宗教的迫害,它们说,“中国限制宗教活动,没有宗教自由”。是否真象美国所说的中国没有宗教信仰自由。还是先让我们来看看法轮功到底是什么货色。播放《反对法轮功》录象片段大约4分钟。
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你对我国政府取缔法轮功是怎样认识的。学生议论后,找一名学生回答(略)(打出第三张投影)“法轮功”不是宗教,是地地道道的邪教。它具备邪教的六大特征。其本质是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它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危害极大,必须坚决予以取缔。
打出第四张投影: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五十七届会议4月18日在日内瓦举行唱名表决,通过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一项动议,决定对美国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提案不予审议和表决。这是美国在人权会上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第十次遭到失败。这充分说明利用人权干涉它国内政是不得人心的。再次暴露了,美国某些人打着“人权”旗号,利用“宗教”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
那么,在我国到底有没有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对宗教实行什么政策呢?
(一)、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板书)
(打出第5张投影)请大家先来看看这几幅画面,第一幅:是按藏传佛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经金瓶掣签,诞生于藏北嘉黎县的6岁灵童坚赞诺布,被任命为十世**额尔德尼的转世真身。中央人民政府特准坚赞诺布继任为十一世**额尔德尼。(其它略)以上事实说明我国
用心爱心专心 1
存在宗教信仰的自由。再来看看下列数字,(打出第6张投影),新中国50年来,宗教的状
况,说明我国对宗教实行的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那么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我们又如何理解和贯彻这一政策呢?
1.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打出第7张投影)(见下图)
1.正确理解宗教信仰
自由的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 政策的范围内进行
仰自由政策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 办的方针
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请同学们阅读并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有“四个自由”(辅板书)从以上含义我们不难看出,尊重和保护宗
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既保障公民信教的自由,又保障公民不信教的自
由。不能只理解为一个方面。“两个方面”(辅板书)
全面理解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那么该如何贯彻执行呢?
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自由权利,国家要给予保护。但是否是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呢?
不是,而是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请同学们看书,国家保护的范围有几个方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是“三个保护”(辅板书)。
那么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它又是以什么标准界定呢?请同学们阅读p128最后一段。教
师总结,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宗教场所内”和“自己家里”进行的宗教活动,任何人
不得到宗教场所外,宣传有神论;同时,任何人不得到宗教场所内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在信
教群众中发动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由此看出,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自由权利,与
其它一切自由一样,也不是绝对的。公民在行使这一自由权利时,不得超越国家的宪法、法
律和政策的范围。也就是说,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政策范围内进行。请同学们阅
读P129第一自然段,看一看法律上对宗教活动的规定有几个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有“四个不得”(辅板书)。其中不得利用宗教干预行政,即宗教不得干预政府部门的工
作;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司法,即宗教不得干预法院、检察院的司法工作。(打出第8张投影)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行为,是否符合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事例
1:是利用宗教干预行政;事例2:是利用宗教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事例3:是到宗教
场所外传教,宣传有神论。因此,以上三个事例,都是违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
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还要坚持一个方针,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这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问题。(打
出第9张投影)我国政府对“梵蒂纲”封圣一事强烈不满,如何认识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呢?
教师回答:旧中国,天主教、基督教完全被帝国主义势力控制和利用,一些外国传教士曾经
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直接参与者和帮凶。对此,梵蒂冈不仅不表示忏悔,反而
要把这些作恶多端的罪人册封为“圣人”,这是对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是为殖民主义和帝
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翻案,梵蒂冈的这一行径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和中华民族的尊严。是妄图继续对中国的宗教进行控制。
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在此基础上,还要发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关系,如以傅铁山为团长的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一行8人,于2000年8月28日出席了,“联合国宗教和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傅铁山代表中国宗教界人士发言。
1994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一个规定、一个条例,请看教材P129小字材料,教师问,国家为什么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作出如上规定?教师回答,一方面,通过法律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制止一切非法的宗教活动,真正使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所以,要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打出第10张投影),什么是依法加强对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为什么要依法加强对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只有依法加强对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才能更好的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一方面: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及宗教团体、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
我国依法取缔法轮功,就是打击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它不仅没有妨碍宗教信仰的自由,相反正是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体现了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因此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二者并不矛盾,是一致的。那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呢?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打出第11张投影)请同学们阅读P129—130 请学生回答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含义是什么?
B:有无这种可能?(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相适应是否意味着信仰一致呢?不是的,就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作到“一热爱,两拥护”,就是要求教徒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作到“四维护”(辅板书),并以此作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C:提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否克服了消极作用,只存在积极作用了呢?
学生议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作为与科学世界观对立的宗教,只要存在,其消极作用就不会消失。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把宗教的消极作用限制到最小限度。
综上所述,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关系是。(打出第12张投影)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二者是一致的。二者的共同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还有那些疑问呢?
学生举手提问,老师,前边我们学过,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其作用主要是消极的,我国为什么还允许其存在?还对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
老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以下这一问题。
(二)、我国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观依据
哲学上我们学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要坚持唯物论的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制定宗教政策也要遵循这一观点。(打出第13张投影),提问:你对周恩来的一段话是如何理解的?在我国,宗教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按照唯物论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宗教存在的条件有如下几个方面:(打出第14张投影)
1、传统思想、宗教观念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
这是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不可能很快消失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基本消失了,但其社会根源并没有消失。阶级根源是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但不等于社会根源。在社会主义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由此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某些严重的天灾人祸,因此人们还不可能从宗教的影响下完全解放出来。(社会根源不等于阶级根源)辅板书
3、国际影响的存在。
因此,宗教在我国将长期存在。这也是我国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观依据。
(打出第15张投影),这是灵山大佛的开光仪式,有八万人参加。同学们,想一想这说明什么呢?教师;这一方面说明,在我国的确存在宗教,另一方面说明宗教是一只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我国总信教人数1亿人,如何把这一社会力量,引导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正是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义之所在。
(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正确性、意义)
(打出第16张投影)符合宗教自身的规律
宗教自身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只要宗教赖以存在的根源和条件存在,宗教必然存在,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采取人为取缔宗教的办法。另外,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公民个人的私事,是个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不能用强制的办法解决。
2.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民族和宗教虽属两个不同范畴,但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在我国宗教在少数民族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处理好宗教问题,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3.有于团结信教群众
宗教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还是一只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就是要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这一目标上来,这也正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这一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课小结:(打出第17张投影片)
下面回顾一下本节课讲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我们讲了三个问题即我国宗教将长期存在,这是制定宗教政策的客观依据。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以及制定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巩固练习:(打出第18张投影)
选择题:
下列行为违反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是
某工人信奉基督教,周日必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天天佩带十字架;②中国天主教发表声明,批评罗马天主教委任犯有反革命叛国罪的龚××为红衣主教,干涉中国天主教事务;③某教徒在大学利用课外活动向学生传教,并根据自愿原则在学生中发展教徒;④某共产党员经组织批评教育放弃宗教信仰;⑤某教徒据不杀生的训诫在教堂里指责国家对某犯罪分子处以死刑是不道德的;⑥某教徒在家对他正在上中学的儿子系统讲述《古兰经》;⑦某教徒受外国某宗教组织的委托,在国内发展教徒;⑧某教徒把对方信仰天主教作为自己的择偶条件而刊登在征婚启事上
A、① ② ④ ⑧B、② ③ ④ ⑤ ⑥ ⑦
C、③ ④ ⑤ ⑥ ⑦D、③ ⑤ ⑥ ⑦
学生回答:认为正确答案是C
老师[解析]本题应选D,本题所考查的是我国的宗教政策,而全面贯彻宗教政策可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掌握公民有信仰宗教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是既保护公民信教自由,也保护公民不信教自由,所以①、④都符合这一政策要求,第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即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超出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的活动,就是非法活动。则③ ⑤ ⑥显然违反了宗教政策,第三,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②遵循了这一规定,⑦则违反了这一规定,故而违反宗教政策的是③⑤⑥⑦D。
有同学提出: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共产党员也是公民为什么共产党员不能信教? 教师回答:
(1)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是公民的私事,是公民的个人信仰问题,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2)但是,宗教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则不是个人的私事,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成员不得信教。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共产党员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如果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就要劝其退党,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因为作为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这就同共产党员的无神论信仰发生了矛盾,不符合共产党员的条件了。
本课结束。
第四篇:高中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教案10 新人教必修2
高中政治教案: 第五课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
度
一、教材分析
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且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的权利有了制度的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四、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接触的较多一些,而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接触相对较少,有些学生对它认识很少,这样在教学中就有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对基础知识逐个分析以达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全面了解,以便解释生活中政治现象。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编写与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人民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的。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一组镜头反映了我国国家机构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是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建国家机关、开展管理国家的各种政治活动的。
1、我国的政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师活动:请大家阅读教材61页“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简表”,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可见,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4)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四)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联系大量政治生活实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九、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二)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十、教学反思
教学中依据教材给提供的材料,把教学内容和有关材料结合起来,充分的做到理论和材料的结合。同时把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材料,时事融入到课堂中来,提高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高中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教案9 新人教必修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明确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基本政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的国家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基本概念
(1)公民与人民
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法律地位。凡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的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国籍是取得一个国家公民的资格的惟一条件。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人民是政治概念,是指在国家生活中的政治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现阶级,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可见,公民的范围比人民更广泛。公民中不仅包括人民,而且包括那些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2)权力与权利
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的。在任何社会,都要有一定的权力,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服从。权力可以分为政治权力、宗教权力、经济权力等。我们使用的权力,主要是指政治权力,即一般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权利的行使必然以法律为依据,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而存在。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
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组织体系。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它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它。
(3)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它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它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主要职权有以下几大类:行使国家立法;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决定和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3、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1)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2)人民代表的权利主要包括: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义务主要包括: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
用心爱心专心 1
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等。
4、我国的国家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它是新型的国家制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准直接体现。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能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上国家的意志,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就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上确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5、区分几组关系。
(1)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的关系。
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3)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它是我国人民管理国家的组织形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个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一个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 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这表现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由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民主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以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等和团结。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5、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措施
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进一步密切人大与群
众的联系等等。
课堂思考: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如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权力体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等,这些提法虽不同,但都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则是这一制度下的权力机关。
(2)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人民三者是统一的。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三者的统一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3)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由于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因此,对国家和地方事务的重大决定能够反映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从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从与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创建和决定国家其他各种管理制度,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财经制度、婚姻制度等等。其制度的改革、改善也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怎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体是由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二者是国体和政体之间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怎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二者是统一的。针对练习: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于1954年,选择这样一种制度作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这是由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及历史等诸多原因决定的。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
A、一切从实际出发B、意识的能动性C、矛盾的普遍性D、发展的观点
2、我国人民代表的选举方式为(C)
A、间接选举B、直接选举C、间接与直接选举并存D、全民选举
3、现在,除一年一度的人大会议听取一府两院的全面工作报告外,人大常委会还根据情况,听取某一方面的报告、部门的报告和专题报告,并已形成制度。这是人大常委会在行使(A)
A、监督权B、立法权C、决定权D、任免权
今年初,江西省寻乌县人大代表在参加县人代会时提出“关于扩大县有线电视收视覆盖面的议案”。该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一议案,及时督促政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对该议案的认真跟踪督查,目前,该县有线电视网已遍布全县15个乡镇,使该县80%以上的老百姓都能收看到县有线电视台的节目。根据材料回答4—5题
4、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具有(D)
A、质询权B、监督权C、发言、表决免责权D、提案权
5、材料也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宗旨是(A)
A、为人民服务B、民主集中制C、实事求是 D、维护国家的权力
6、材料: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的代言人,其作用发挥如何,履行职责怎样,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的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影响到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可现实中,一些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情况却不尽人意,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履职热情不高,时常缺席人大会议。二是“会而不议,代而不表”。有些代表虽然参加会议,但往往是流于形式的多,发挥作用的少。三是只赞不议,提“批评”的少。四是“代表代表,散会就了”。闭会期间,有的代表不参加或很少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不联系或很少联系选民和群众。
(1)从哲学角度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
(2)结合材料,请你提出几点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答案:(1)部分人大代表出现履职不力的现象,既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从主观方面来说:部分代表的主体意识淡薄。由于大多数人大代表实行兼职制度,处于兼职位置的代表,作为本行业的精英骨士必须首先干好本职工作,势必难以将“人大代表”作为首要职务来行使。久而久之,代表的职务意识和代表意识越来越淡薄。从客观方面来说次,部分代表履职能力不强。由于人大代表的产生是普遍性原则的体现,不可避免地导致代表素质参差不齐,能力有高有低,履行代表职责的效果也很不一致。有的代表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不够熟悉,碰到具体问题吃不准、搞不透。有的代表拘泥于一时一事,不能立足长远为民代言。另外,代表的执政渠道不畅、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也成为制约代表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等。
(2)首先,要提高代表的素质。选举时,要把改善代表结构作为首要条件,突出政治素质,严格按条件选举,从源头上提高代表素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代表培训,提高代表对人大制度和任务、地位、职权、作用的认识,明确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其次,要保障代表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建立健全代表活动小组和活动阵地,在坚持继承、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完善各项制度,从组织上为代表开展活动奠定基础。要为代表提供学习资料,提供活动经费,包括补贴及其它待遇、代表活动经费等各种保障。第三,要加强与代表的联系。通过联合开展各种方式,加强省、市、县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系;开展代表联系选民活动,增强代表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参政议政的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进而激发履职的积极性。第四,要建立代表的激励机制。
7、材料1: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完全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包括它的国体和政体)在中国没有生存的条件。先是维新派力主推行“君主立宪制”,接着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结果是,前者根本没有实行起来,后者根本没有站住脚。
材料2: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并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农民协会”、“工人罢工委员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实行的抗日民主政权和与之相适应的参议会制度,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都是适应革命形势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具体形式。毛泽东同志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中国现在可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的构想。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新中国的政权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正式确立了这一制度。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有何不同?
答案:(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延续和提升,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第一,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后者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第二,体现的国家性质和权力的主体不同。前者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后者体现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资产阶级是国家权力的主体。第三,组织活动原则不同。前者实行民主集中制,后者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相互制约、彼此平衡。
8、材料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我们国家整个政权组织形式,不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自身的组织和职权,还包括权力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关系,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种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基础上的。
材料2:胡锦涛说,“这个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这个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
答案:(1)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其基本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组成国家权力体系,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这一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的直接体现。它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能够逐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因此,如果这个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这个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