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推荐)

时间:2019-05-12 16:5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推荐)》。

第一篇: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推荐)

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教育技术(94定义和05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重点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媒体、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

经验之塔,重点是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数字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镜头

曝光控制技术 景深控制技术

拍摄中的“色彩的利用” 图形图像素材获取的方法 矢量图和位图 位图图像格式

PS中选框工具、魔棒工具、套索工具的使用 PS中修复画笔工具和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

PS中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照片的处理方法

第三章

音频媒体有哪些? 音频文件的各种格式 音频数字化过程及指标

控制音频数字化采集的质量,应从哪四方面着眼 传声器的指向性

常用的音频编辑软件有哪些

第四章

视频媒体有哪些? 视频文件的各种格式 视频媒体的教学功能 视频教材的设计制作过程 镜头的运动技巧

第五章

动画制作软件种类

FLASH动画制作的一般过程 FLASH动画的类型

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 轨迹动画和遮罩动画对图层的要求 元件的几种类型

图形元件和影片剪辑元件的区别 帧、帧频

第六章 多媒体技术

信息媒体的六大类型 多媒体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的定义和类型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过程

多媒体课件屏幕设计的总体要求 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

Powerpoint的几种视图方式、特殊的文件格式 Powerpoint中设置背景的几种方法

Powerpoint中各种媒体的使用方法: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特别是控件的使用。

Powerpoint中超链接设置的几种方法 Powerpoint中动画效果的设置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投影机的性能指标

第九章

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定义 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图 学习需要和学习需要分析的概念 学习者分析的主要内容 学习内容的五大类 教学目标的三大领域

第二篇:教育技术学重点

教育技术学重点

1、教育技术:主要是口耳相传,人们通过口头语言,面部表情,动作姿势以及实景展示等情景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活动,承传这人类社会的文化和文明。

2、信息化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教育与教学活动,我们通常称之为教育信息化。

3、超文本:(Hypertext)它是一种用来收集、储存和浏览离散的文本信息,并用来建立和表示信息之间关系的管理技术。

4、超媒体:(Hypermedia)用超文本方

学生,难以顾及个别差异;师生交流往往只是单向作用,缺乏教师、学生间的多向互动。

14、传统教学交往存在哪些问题?(1)课堂教学交往过程单向化(2)教堂教学交往形式单一(3)课堂教学交往缺乏公正性(4)课堂教学交往的实效性低下

15、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包括哪些?

(1)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播技术

(2)了解并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和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2)以激发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

(3)及时提供对学习结果的反馈(4)恰当运用竞赛、评价与奖励等措施

24、能够根据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型,进行所学专业学科的教学设计。(1)肯普的教学设计模式(2)“迪克—凯瑞”模式(3)“史密斯—雷根”模式

25、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请介绍一下乔纳森对此的观点。乔纳森等人于1999年提出了构建主义的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主要由问题|项目情况、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交流|协作工具和社会|情境支持等部分构成。

(1)问题|项目情境:核心部分是问题或强调要以问题驱动学习,而不是先从理论或原则出发,再做一些问题解决的练习。

(2)相关案例:在基于案例的推理和认知弹性理论的基础上,乔纳森提出运用相关案例来支持学习者的相关经验(3)信息资源:信息能使其在情境中的应用产生相关的意义,因此提供相关的森强调了选择适当的相关材料的重要性,包括网络资料以及超级链接的资料。

(4)认知工具:指能承担和促进特定认知过程的计算机工具。他们能帮助学习者完成问题求解任务。

(5)交流|协作工具:培育协作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其主要观会性的方式实现知识的社会构建。(6)社会|情境支持:社会和情境支持包括物质基础设施、教师和学习者的训练准备情况。这对于成功的实施学习活动来说是必要和重要的因素。

26、如何进行协作学习中的学习活动设计?常见的协作学习活动方式有哪些?

学习者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

5、整体性。

28、如何评价与甄别网络信息? 同时,要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信息,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不同作者的相关论点,着重考虑其可信度、准确度、合理度和支持性四个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信息质量。

29、介绍一个信息问题解决策略的模型? BIG6 模型

任务分析、寻找方法、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表达信息、学习评价

30、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课堂讲授式教学、基于案例的教学、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教学、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网络化探究学习。

31、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信息化教学素养?

(1)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媒体化教学环境,网络化学习环境,数字化资源环境。

(2)熟悉信息化教学观念:学习环境素质教育观念。

(3)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

32、典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 物理教学环境、信息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及人际关系环境

33、标准型集成性多媒体教室构成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是在教室范围内的局域网,为方便的获取互联网上的信网络教学控制系统:硬件型;软硬结合型;软件型。

教学资源系统:按功能可以分为辅助备课资源库,学习资源库,资源搜索工具三部分。

学生是认知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他只对学生的学习建构起帮助、引导和促进作用;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来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并利用必要的学习资

35、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点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遵循科学研究方法,并依据学科课程或直接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进行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36、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的主要操作模块图。P11437、印刷材料作为视觉媒体教学资源的以凝固的信息符号呈示教学内容,它具有方便易得、使用方式灵活等优点,但却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资源和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作用,因而教学中通常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分析并通过师生互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学习主体地位,注重信息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于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习活动,引导、监控和评价学习进程,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

(3)注重利用“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开展学习探究活动,重视在具有真实意义的相关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技术工具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

(4)重视学习过程的社会性协作和交互活动。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同时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以及重视对各种学习结果的社会性交流、讨论和共享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应用,以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

39、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新理念 发展性评价理念、真实性评价理念、多元评价理念、动态评价理念、后现代评价理念

媒体工具的使用:多媒体投影机的连接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

1、教学信息多媒体化

2、学习资源共享化

3、学习活动合作化

4、自主学习个性化

5、教育管理自动化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

1、信息资源共享化

2、信息处理数字化

3、信息存储光盘化

4、信息显示多媒化

5、信息传输网络化。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

1、信息技术息载体的多样性

4、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性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情境创设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便

4、学生互助互动,有利于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学资源:又称为学习资源,它是指一切可以用来促进学生学习,支持学与教全部过程的各种支持系统,学习材料和环境条件的总称。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念: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知识意义的自我建构;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注重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一方面要借助于丰富的预备学科知识,(2)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主要致力

式来组织和处理各种文本、图片、图像、(3)熟悉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策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的通称,略和管理方法 超媒体是超文本概念在多媒体技术领域的拓展。

又称作合作学习,它是指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在一定得激励机制下,学习者个人和小组通过协同互助的方式,为完成共同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

6、概念图:又称作概念地图或思维导图,最初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诺瓦克等人基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7、研究性学习:也称为综合学习或专题学习,它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荐并力行实践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通常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遵循科学研究方法,并依据学科课程或直接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进行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8、Wiki:是有一种自由软件中发展而来的网络应用技术,它允许多人协作参与和共同维护同一个网络站点,每个人都可以在Wiki网页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对合作完成的任务主题进行扩展或深入研讨。

9、Blog: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表达个人思想且内容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和信息交流方式。

10、教学设计: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确定教学需求、设计教学方案、试行教学方案、评价施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的系统规划和决策过程。

11、教学策略:就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对特定形式和活动序列等教学问题进行的设计规划。

通过各种操作程序和方法,全面收集教和学的相关信息,从而对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并为学生自我完善和教师教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本质上讲,教学评价是一种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系统、高效地传授基础知识。缺点是教学过程由教师控制,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讲授主要面向全体

(4)熟悉信息化教学的常见模式及其教学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和教学应用

(6)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与方法,并能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学科课程教学之中

16、请列举几种常用的支持网络教学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工具 ?

同步交流工具:IRC聊天室、ICQ(网络寻呼机)、MSN、Skype

BBS电子公告板、Usenet新闻组、BLOG网络日志

17、教学资源包括哪些类型? 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传统课程资源、音像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综合性资源系统

18、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哪些? 表现性评价、学习契约评价、概念图评价

19、信息加工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工具:Photoshop工作环境Flash动画设计操作环境Dreamweaver操作环境PowerPoint2000Authorware的基本功能

作用:图形图像素材编辑Flash动画制作数学网页设计制作视音频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修改母版的方法? “插入”—“影片和声音” “视图”—“母版”命令

教育性、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

22、什么是微格教学?

学”。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摄像机、录像机、全场录音系统、视音频遥控系统、视音频切换机等,对学生进行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

2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要掌握的策略有哪些?

(1)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学习要求

5、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5)熟悉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项目,他们是学习事件的焦点。乔纳森

观念;教学设计观念;学生主体观念;与维护;

异步交流工具:E-mail和MaiLing List、信息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解决问。乔纳

息资源,通常会有一个internet出口。的集成性

2、信息活动的交互性

3、信

电子测试系统、基于电子学档的评价、点强调了学习是通过协作、共享,以社

34、学习理论中的建构主义有何观点? 于开展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指运用教学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素材加工电子演示文稿设计多媒体

主动地参与讨论、探究、评价等活动,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的观点与解决方法,同时建立社会化的交往方式,培养其基于团队的协作学习能力。

常见的协作学习活动方式有竞争性活动、合作性活动、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等类型。

27、如何设计学习情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作为支撑物启动教学,是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问题:

1、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20、PowerPoint 中插入多媒体的方法、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并形成自己对问题

教学情境中使用的媒体、信息、方法、21、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有哪些?

12、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意为微型化教学,通常又称为“微型教

学习情境设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主要特点有哪些?、13、讲授式学习有怎样的优势与局限? 某项专门训练,使学生掌握某种技能、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

结构水平。

2、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

38、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

3、情境创设要有多样性。

4、吸引力。(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

第三篇:2014教育技术复习

对微课的理解

“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国外,早已有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美国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一分钟课程。在国内,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2]。其主要特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6]

按“中国微课”网站上微课大赛关于“微课”的项目说明,“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视频一般为5分钟,建议不超过10分钟[5]。

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这是我对微课的总体印象。微课以5——10分钟的讲解,来完成某个知识点的教授。微课制作可以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可以是纸笔加手机模式,用笔在纸上边讲解边写画,用手机将这个过程录下来;最常用的是PPT讲解过程的屏幕录像,由设计者就着PPT或其他设计工具制作的课件进行讲解,录制这个讲解过程。因为时间限制在5——10分钟,所以内容设计及讲解时,要做到精准控制,要将设计的精华部分展示出来。整体效果追求“妙”,就是要达到讲解时将设计思想完美展示,传达的是清晰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空内做到结构又相对完整,语言准确,让教师观看了,能清楚地明白其设计意图,领悟其设计的与众不同的精妙之处,让学生看了,能因精巧的设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而印象深刻,达到掌握该知识点之目的。微课时长限制在5——10分钟,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2.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3.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4.微课程可以因材施教,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

5.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6.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题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多媒体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远程教育的实施对教育体制产生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单单是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也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2.对教学行为方式的影响;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将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同时数字化学习也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

3.对师生的影响;

4.对教学内容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课程内容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例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在其他学科目标中加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并要求各学科课程都必须根据时代发展要求,革新原有过时课程内容。

第四篇:快速成型技术复习重点

1.快速成型:简称RP,即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数字控制CNC、激光、精密伺服驱动和新材料等先进技术集于一体,依据计算机上构成的工件三维设计模型,对其进行分层切片,得到各层截面的二维轮廓信息,快速成型机的成形头按照这些轮廓信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选择性地固化或切割一层层的成形材料,形成各个截面轮廓,并逐步顺序叠加成三维工件。.

快速成形技术全过程步骤:a.前处理b.分层叠加成型c.后处理 快速成形制造流程:CAD模型→面型化处理→分层→层信息处理→层准备→层制造→层粘接→实体模型 2. 什么是快速模具制造技术?该技术有何特点? 快速模具制造就是以快速成形技术制造的快速成型零件为母模,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实现硅胶模、金属模、陶瓷模等模具的快速制造从而形成新产品的小批量制造,降低新产品的开发成本。特点:制模周期短、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制模成本低,精度和寿命都能满足特定的功能需要,综合经济效益好,特别适用于新产品开发试制、工艺验证和功能验证以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LOM涂布工艺

采用薄片型材料,如纸 塑料薄膜 金属箔等,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束,按模型每一层的内外轮廓线切割薄片材料,得到该层的平面轮廓形状,然后逐层堆积成零件原型。

SLS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技术)利用粉末材料如金属粉末 非金属粉末,采用激光照射的烧结原理,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层层堆积,最终加工制作成所需的模型或产品。4. 快速成形与传统制造方法的区别?

传统方法根据零件成形过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成型过程中材料减少为特征,通过各种方法将零件毛胚上多余材料去除,即材料去除法,二类是材料的质量在成型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成型过程主要是材料的转移和毛胚形状的改变即材料转移法,但此类方法生产周期长速度慢。快速成型技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品质将新产品迅速投放市场。

硅胶模及制作方法 硅胶模具是制作工艺品的专用模具胶。

制作工艺 原型表面处理 制作型框和固定型框 硅橡胶计量,混合并真空脱泡 硅橡胶浇注及固化 拆除型框,刀剖并取出原型 7.构造三维模型的主要方法:a应用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根据产品的要求设计三维模型b应用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将已有产品的二维三视图转换为三维模型c防制产品时,应用反求设备和反求软件,得到产品的三维模型d利用网络将用户设计好的三维模型直接传输到快速成形工作站 光固化快速成形(SLA)有那几种形式的支撑?

a.角板支撑b.投射特征边支撑c.单臂板支撑d.臂板结构支撑e.柱形支撑

6.目前比较成熟的快速成型技术有哪几种?它们的成型原理上分别是什么?

液态光固化聚合物选择性固化成形简称SLA,粉末材料选择性烧结成形简称SLS,薄型材料选择性切割成形简称LOM,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成形简称FDM

⑦SLA原理:1利用计算机控制下的紫外激光,按预定零件各分层截面的轮廓为轨迹逐点扫描,使被扫描区的光敏树脂薄层产生光聚合反应,从而形成零件的一个薄层截面;2当一层固化完毕,移动升降台,在原先固化的树脂表面上再敷上一层新的液态树脂,刮刀刮去多余的树脂;3激光束对新一层树脂进行扫描固化,使新固化的一层牢固地粘合在前一层上;4重复2、3步,至整个零件原型制造完毕。『或SLA是基于液态光敏树脂的光聚合原理工作的。这种液态材料在一定波长(λ=325nm)和功率(P=30mW)的紫外光照射下能迅速发生光聚合反应,分子量急剧增大,材料也从液态转变成固态』

⑦SLS原理: 1在先开始加工之前,先将充有氮气的工作室升温,温度保持在粉末的熔点之下;2成型时,送料筒上升,铺粉滚筒移动,先在工作台上铺一层粉末材料;3激光束在计算机控制下,按照截面轮廓对实心部分所在的粉末进行烧结,使粉末融化并相互黏结,继而形成一层固体轮廓,未经烧结的粉末仍留在原处,作为下一层粉末的支撑;4第一层烧结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截面层的高度,再铺上一层粉末,进行下一层烧结,如此循环,直至完成整个三维模型 FDM原理:加热喷头正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可根据界面轮廓的信息作X—Y平面运动和高度Z方向的运动丝状热塑性材料由供丝机构送至喷头,并在喷头中加热至熔融态,然后被选择性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界面轮廓。一层截面完成后,喷头上升一截面层的高度在进行下一层的涂覆,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三维产品。

LOM:LOM快速成形系统由计算机原材料存储及送进机构、热粘压机构、激光切割系统、可升降工作台、数控系统、模型取出装置和机架等组成。计算机用于接受和存储工件的三维模型沿模型的成型方向截取一系列的截面轮廓信息发出控制指令原材料存储及送进机构将存于其中的原材料。热黏压机构将一层层成形材料粘合在一起。可升降工作台支撑正在成型的工件并在每层成形完毕之后,降低一个材料厚度以便送进、粘合和切割新的一层成形材料。数控系统执行计算机发出的指令,使材料逐步送至工作台的上方,然后粘合、切割,最终形成三维工件。b 原型制件过程

模型剖分 基底制作原型制作 余料,废料去除 后继处理

8.哪些成形方法需要支撑材料?为什么?

SLA、FDM需要制作支撑,LOM、SLS不需要制作支撑。原因:在SLA成形过程中为了确保制件的每一部分可靠固定,同时减少制件的翘曲变形,仅靠调整制件参数远不能达到目的,必须设计并在加工中制作一些柱状或筋状的支撑结构;LOM:工件外框与截面轮廓间的多余材料在加工中起到支撑作用,故不需支撑材料;SLS:未烧结的松散粉末可以作为自然支撑,故不需要支撑材料。

10.常用的快速成形技术所用的成形材料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什么要求?

SLA:材料为光固化树脂。要求:a.成形材料易于固化,且成形后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b.成形材料的粘度不能太高,以保证加工层平整并减少液体流平时间c.成形材料本身的热影响区小,收缩应力小d.成形材料对光有一定的透过深度,以获得具有一定固化深度的曾片。

SLS:材料为所有受热后能相互粘结的粉末材料或表面覆有热塑(固)性黏结剂的粉末。要求:a.具有良好的烧结成形性能,即无需特殊工艺即可快速精确地成形原理b.对直接用作功能零件或模具的原型,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要满足使用要求c.当原型间接使用时,要有利于快速、方便的后续处理和加工工艺。

LOM:薄层材料多为纸材,黏结剂一般多为热熔胶。对纸材要求:a.抗湿性b.良好的浸润性c.收缩率小d.一定的抗拉强度e.剥离性能好f.易打磨g.稳定性好。对热熔胶的要求:a.良好的热熔冷固性b.在反复熔化-固化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c.熔融状态下与纸材具有良好的涂挂性与涂匀性d.与纸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e.良好的废料分离性能 FDM:材料为丝状热塑性材料。材料要求:a.黏度低b.熔融温度低c.黏结性要好d.收缩率对温度不能太敏感 11.这四种快速成形技术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SLA优点: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成形速度快精度高,能量低。缺点:工艺复杂,需要支撑结构,材料种类有限,激光器寿命短原材料价格高。

SLS优点:不需要支撑结构,材料利用率高,选用的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好,材料价格便宜,无气味。缺点:能量高,表面粗糙,成形原型疏松多孔,对某些材料需要单独处理。LOM优点:对实心部分大的物体成形速度快,支撑结构自动的包含在层面制造中,低的内应力和扭曲,同一物体中可包含多种材料和颜色。缺点:能量高,对内部空腔中的支撑物需要清理,材料利用率低,废料剥离困难,可能发生翘曲 FDM优点:成形速度快,材料利用率高,能量低,物体中可包含多种材料和颜色。缺点:表面光洁度低,粗糙。选用材料仅限于低熔点的材料。

12.主要快速成形系统选用原则:A:成形件的用途(a检查并核实形状、尺寸用的样品b性能考核用的样品c模具d小批量和特殊复杂零件的直接生产e新材料的研究)B:成形件的形状C:成形件的尺寸大小D成本(a设备购置成本b设备运行成本c人工成本)E技术服务(a保修期b软件的升级换代c技术研发力量)F用户环境

13.快速成形的全处理主要包括:CAD三维模型的构建、CAD三维模型STL格式化以及三维模型的切片处理等

14.在快速成型的前处理阶段为什么要把三维模型转化为STL文件格式?STL格式文件的规则和常见错误有哪些? 由于产品上有一些不规则的自由曲面,为方便的获得曲面每部分的坐标信息,加工前必须对其进行近似处理,此近似处理的三维模型文件即为STL格式文件

规则:a共顶点规则b取向规则c取值规则d合法实体规则 常见错误:a出现违反共顶点规则的三角形b出现违反取向规则的三角形c出现错误的裂缝或孔洞d三角形过多或过少e微小特征遗漏或出错

分析SLS SLA FOM LOM 质量及精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从快速成型三个过程讨论

首先是前处理,四大成型工艺前处理工作基本相似,模型建立和切片。影响精度主要是切片,厚度越厚,叠加后工件侧面的台阶缺陷越明显,厚度越小,精度越高

SLA 1 树脂收缩及原因

树脂会发生收缩 导致零件成型过程中产生变形:翘曲

收缩原因;固化收缩和温度变化的热胀冷缩机器误差

设备自身精度所带来的误差 加工参数设置误差

激光功率 扫描速度 扫描间距设置误差 FDM 1 设备精度误差 由于设备自身有一定的加工范围以及其加工精度,对最后加工工件有一定的误差 2 成型过程的误差a 不一致约束 由于相邻两层的轮廓有所不同 成型轨迹也不同 每层都要受到相邻层的约束 导致内应力 从而产生翘曲 b 成型功率控制不当 功率过大 会导致刮破前一层 同时会烧纸 机器寿命降低 过小 粘结不好c工艺参数不稳定

会导致层与层制件或同层不同位置成型状况的差异 从而导致翘曲 或度不均

SLS 主要是激光的参数 1 激光功率密度过大 扫描速度过小 则局部温度过高 导致粉末气化 烧结表面凹凸不平反之 则粉末烧结不充分甚至不能烧结 建立的制件强度低或者不能成行 2 激光束扫描间距与激光束半径配合会影响激光烧结的质量

LOM 过程中误差造成的缺陷 1 喷头起停误差 2 路间缺陷 解决方法 控制相邻路间的粘结温度使得接触牢固 控制材料的横向流动填补空洞

后处理影响精度主要有 人为修整带来的缺陷 有支持结构的成型工艺在除去支付结构时对工件表面的破坏等

第五篇:新型分离技术复习重点

学渣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出来的,希望对大家有用

考试题型 填空20分 共10题 简答20分 共4题

设计20题 共2题(其中一题双极膜3室制备酸碱,图、原理,另外一题净水器5级结构百度上有)

计算40分 共3题

第一章

1.分离技术的定义

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将某种混 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一种手段。2.分离技术的作用于意义

(1)分离技术在过程工程中的意义:分离工程通常贯穿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包括从原料、产物和副产物中脱除杂质;循环物料的分离;从废物中脱除污染物,是获得最终产品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2)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饮用水、自来水大多都通过对来自江河湖海的水处理后获得的;每天食用的果汁、生啤、白糖、食言等分别通过蒸发、膜虑、结晶、电渗析等方法制得;每天开车所用的汽油、煤油等都是通过对原油加氢反应除去硫磺并经分馏制得的。(3)在环境中的保护作用:家庭生活污水所含成分十分复杂,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环境,需通过富集、吸收、降解或转化等方式将有毒、有害污染物除去。

(4)在人类健康与保健中的作用:分离技术在医疗上做出杰出的贡献,人工肾、人工肺人工肝具有的功能都是利用膜的筛分作用通过透析、滤过方法净化血液、供氧和去除CO2使血液氧合,或通过置换等,达到调节人体平衡、维持生活、延长寿命的目的。(5)在能源再生与新能源利用方面的作用。3.分离剂的概念

加到分离系统中使过程得以实现的能量或物质。4.三大类新型分离技术

第一类—— 对传统技术或方法加以改良的分离技术:超临界 流体萃取、液膜萃取、双水相萃取以及色谱分离等; 第二类—— 基于材料科学发展形成的分离技术:反渗透、超 滤、气体渗透、渗透汽化等膜分离技术;

第三类—— 膜与传统分离相结合形成的分离技术:膜吸收、膜萃取、亲和超滤、膜反应器等。

第二章 计算题都在这一章 1.第一种类型:混合熵(作业有做过)

S mix=- R n i lnx i 摩尔混合熵的计算: 0S mix = Smix /n(n为体系的总摩尔数)=- R x i lnx i

(这只是PPT里的例题)

分离理想气体或溶液的最小功(W min)W min = T S mix • 摩尔最小功

W min  TS mix  RTx i lnx i o o

2.第二种类型题:渗透压

=C R T(非电解质溶液)是渗透压 单位KPa C单位是mol/L(一定要换成mol/L)=RT

当溶液的浓度增大时,溶液偏离理想程度增加,对电解质 水溶液常需引入渗透压系数来校正偏离程度。

 Ci(电解质溶液)

Ci为水中离子的浓度 注意离子的下标

 i i C i RT 溶液的浓度较低时,绝大部分电解质的渗透压系数接近于1,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对NaCl,KCl等一类液,其系数基本上不随浓度而变;而Na SO , 2 4 K2 SO 4 等一类溶液则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3.第三种类型:唐南平衡(课本第20页)

假定一种分子或离子大得不能通过膜,而溶剂小分子和普通离子能 自由通过,这时若系统中有这类分子电解质存在并达到平衡时,膜 两侧电解质浓度并不相等,这种现象即为唐南平衡。

4.第四种类型:火用(详细请见2.2PPT第67页开始,课本例2-1)

5.范德华力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

诱导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

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有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有诱导力和色散力,在极性分子之间则有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的作用。

6.第三章

1.常用的膜材料

2.膜的分类 按膜的材料分类:纤维素酯类、非纤维素酯类

按膜的分离原理及使用范围分类: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按膜的形态分类: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 按膜的结构分类:对称膜、非对称膜、复合膜

3.膜的制备工艺

(1)相转变法:L-S型制模法(2)复合制膜工艺

4.反渗透满足的两个条件:(1)存在选择性透过膜(2)工作压力大于渗透压

5.渗透满足的两个条件:(1)存在选择性透过膜(2)存在浓度差

6.有孔学说与无孔学说

7.反渗透的应用领域

(1)海水、苦咸水的淡化制取生活用水,硬水软化制备锅炉用水,高纯水的制备。

(2)在医药、食品工业中用以浓缩药液、果汁、咖啡浸液等。与常用的冷冻干燥和蒸发脱水浓缩等工艺比较,反渗透法脱水浓缩成本较低,而且产品的疗效、风味和营养等均不受影响。

(3)印染、食品、造纸等工业中用于处理污水,回收利用废业中有用的物质等。

8.反渗透膜的组件

有四种: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中空纤维式。

9.级与段的概念

段: 前段膜组件的浓水流经下一膜组件进行再处理,流经几组膜组件即称为几段。

级: 膜组件的产品水再经下一膜组件进行处理,产品水流经几次膜组件处理即称为几级。

10.膜的浓差极化概念、影响、减缓的措施 概念:在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称为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影响:

1.使膜表面溶质浓度增高,引起渗透压的增大,从而减小传质驱动力; 2.当膜表面溶质浓度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便会在膜表面形成沉或凝胶层,增加透过阻力;

3.膜表面沉积层或凝胶层的形成会改变膜的分离特性;

4.当有机溶质在膜表面达到一定浓度有可能对膜发生溶胀或恶化膜的性能;

5.严重的浓差极化导致结晶析出,阻塞流道,运行恶化。概括地说,就是分离效果降低,截留率改变,通量下降。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膜组件结构; ②加入紊流器; ③料液横切流向设计; ④料液脉冲流动; ⑤螺旋流; ⑥提高流速;

⑦适当提高进料液温度以降低粘度,增大传质系数。

11.膜的污染定义、影响、措施,与浓差极化的区别 定义:是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大分子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措施:1.水通量逐步下降(膜通量下降);

2.通过膜的压力和膜两侧的压差逐渐增大(进料压力和△P逐渐增大);

3.膜对溶解于水中物质的透过性逐渐增大。措施:

1.料液预处理(热处理、pH调节、离子交换、预过滤、加入稳定剂)2.膜材料的选择(考虑膜的亲疏水性、荷电性。亲水性膜及膜材料电荷与溶质电荷相同的膜较耐污染;对膜表面进行改性)3.膜孔径或截留分子量的选择(通过实验选择最佳孔径的膜)4.膜结构选择(不对称结构膜较耐污染)5.组件结构选择

6.溶液pH控制(分离、浓缩蛋白质、酶时,一般把pH调至远离其等电点,使其溶解度增加,并带电荷)7.溶液中盐浓度的控制(以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8.溶液温度的控制

9.溶质浓度,料液流速与压力的控制 与浓差极化的区别

膜污染与浓差极化有内在联系,尽管很难区别,但是概念上截然不同。浓差极化加重了污染,但浓差极化是可逆的,即变更操作条件可使之 消除,而污染是不可逆的,必须通过清洗的办法,才能消除。

12.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作业有做过,也可以看PPT3.4第99页)

第四章

1.气体分离的定义和工作机理

气体膜分离过程是一种以压力差为驱动力的分离过程。在膜两侧混合气体各组分分压差的驱动下,气体分子透过膜的现象。

目前常见的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有两种:其一,气体通过多孔膜的微孔扩散机理;其二,气体通过非多孔膜的溶解/扩散机理。

2.传统的气体分离方法 深冷分离法 吸附分离法 吸收分离法

3.气体分离膜的应用

(1)从合成氨中的尾气回收氢气(2)富氧气的制造(3)水果保鲜(4)天然气脱水

4.分子流与粘性流

膜孔直径(dp)远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λ)时,气体分子与孔壁之间的碰撞几率远大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几率,此时气体通过微孔的传递过程属努森扩散,又称自由分子流。

孔径大于操作条件气体分子的平均运动自由程,孔内分子流动受分子之间碰撞作用支配,分子与孔壁之间的碰撞可以忽略,称为粘性流。气体处于粘性流状态是没有分离性能的。

5.渗透汽化(PV)、蒸气渗透(VP)的定义与区别

渗透汽化(或渗透蒸发)是指液体混合物在膜的一侧与膜接触时,其中易透过组分较多地溶解在膜上,并扩散通过膜,在膜的另一侧气化而被抽出,从而达到分离的膜过程。

蒸发渗透(vapor permeation),与渗透汽化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其进料为气相,相变过程发生在进装置前或在膜上游蒸发汽化,在过程中蒸汽相渗透通过膜。两者相同点

1)推动力均是组分在膜两侧的蒸气压差; 2)分离相同体系使用同种膜;

3)膜后侧的情况完全相同,均为真空,采用相同的方法移去渗透物; 4)膜内的状态以及渗透物扩散通过膜的规律基本相同。两者的不同点

1)VP的加料为蒸气,气体在膜组件中的流动状况较液体好,分布均匀,物质在汽相中的扩散系数大,浓差极化的影响小;

2)PV过程中渗透物有相变,过程中料液的温度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渗透通量的下降,通常采用级间加热的方式来维持料液的温度;而VP过程无相变,过程中加料温度基本不变,VP的平均渗透通量比PV大,所以完成相同的分离任务,VP所需要的膜面积小。

3)VP的操作温度通常比PV高,温度高渗透通量大,所需膜面积小; 4)VP的蒸气加料比PV的液体加料,杂质含量小,由于VP的渗透通量大,因此在VP法比PV法节省设备投资费用,因而总成本比较低。

6.渗透汽化的操作方式

冷凝法 抽真空法 冷凝与抽真空结合法 载气吹扫法 溶剂吸收法

7.渗透汽化膜的种类和应用 渗透汽化膜可分为:优先透水膜、优先透有机物膜和有机物分离膜。(无水乙醇)

应用:1.有机溶剂脱水 2.水中脱除有机物 3.有机混合物的分离

8.膜基吸收的原理

膜基吸收(membrane-based absorption)是以疏水或亲水微孔膜作为气、液两相间的介质,并利用膜的多孔性实现气、液两相接触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原理

一般采用双膜理论来研究膜基吸收的传质过程,传质过程的推动力为组分在膜两侧流体中的活度差(浓度差)。其传质过程主要经历四个过程:(1)气相中的物质在气相边界层中的扩散过程;(2)膜孔中物质的传递过程;(3)气液两相界面的物质溶解一吸收过程;(4)液相界面的物质向液相主体扩散过程。

第五章

1.血液透析能取代肾脏的哪些功能 排出对肌体有害的代谢产物 维持水代谢平衡

维持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平衡 协助维持血压

维持人体内环境电解质的平衡

2.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洗滤的定义、联系、区别(作业有做过)

3.腹膜透析

参与透析的是腹膜中的毛细血管和淋巴

4电渗析的基本条件 离子选择性透过膜 直流电场

5.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在阴极与阳极之间,放置着若干交替排列的阳膜与阴膜,让水通过两膜及两膜与两极之间所形成的隔室,在两端电极接通直通电源后,水中阴、阳离子分别向阳极、阴极方向迁移,由于阳膜、阴膜的选择透过性,就形成了交替排列的离子浓度减少的淡室和离子浓度增加的浓室。

6.阳膜的定义

凡是在高分子链上连接的是酸性活性基团(例如一SO3H)的膜,称为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7.电渗析过程 反离子迁移 同名离子迁移 电解质渗析 水的渗透 水的电渗析 水的电离 压差渗漏

在上述几种传递现象中,只有反离子迁移才具有脱盐或浓缩的作用,其他过程均会影响电渗析的除盐或浓缩效率,增加电耗。设计中,应选择理想的离子交换膜和最佳的操作条件,设法消除或改善这些不利影响。

8.电渗析的浓差极化的定义,影响,措施

定义:在离子耗竭层中,溶液的电阻会变得相当大,当恒定电流通过离子耗竭溶液层时,会引起非常大的电位降,并迫使其溶液中的水分子离解,产生大量的H+和OH-来弥补及传递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离子交换膜的极化现象。影响:

(1)耗电增加; ① 部分电能消耗于水的离解和与脱盐无关的H+和OH-迁移上;

② 极化沉淀使得液-膜界面的电阻增大,导致电耗上升。(2)膜的使用寿命缩短;

极化后膜的一侧受碱的腐蚀,另一侧受酸的腐蚀。此外,沉淀结垢(Ca(OH)

2、Mg(OH)2等)的侵蚀,会改变膜的物理结构使膜的性能下降。

(3)膜的有效面积减少

沉淀结垢堵塞水流道,减少离子渗透膜面积。措施:

(1)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善操作条件,使电渗析在极限电流以下运行。通常取极限电流的70~90%作为操作电流。实际操作中,主要通过调节工作电压来控制操作电流。

(2)采取有效的方法强化传质过程,提高装置的极限电流。(3)定期酸洗,加入阻垢剂和倒换电极操作等过程来消除极化沉淀。

9.离子选择性透过膜如何选择性透过

凡是在高分子链上连接的是酸性活性基团(例如一SO3H)的膜,称为阳膜;凡是在高分子链上连接的是碱性活性基团[例如-N(CH3)3OH]的膜,称为阴膜。它们在水溶液中进行如下解离: R-SO3H→R-SO3-+H+

R-N(CH3)3OH一→R-N+(CH3)3+OH-

产生的反离子(如H+、OH-)进入水溶液,从而使阳膜上留下带负电荷的固定基团,构成强烈的负电场,阴膜上留下带有正电荷的固定基团,构成强烈的正电场。

10.电渗析级与段的概念

级:电渗析器中一对电极之间所包含的膜堆称为级,一台电渗析器的电极对数就是这台电渗析器的级数

段:电渗析器中淡水水流方向相同的膜堆称为一段,水流方向每改变一次,段数就增加一段

11.电渗析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1.能耗低:在除盐过程中,只是用电能来迁移水中的盐分,而大量的水不发生相的变化。尤其适用于苦咸水淡化;

2.药剂耗量少,环境污染小:仅在酸洗是时消耗少量酸;

3.对原水含盐量变化适应性强:可按需要进行调节,根据一台ED器中的段数、级数或多台ED器的串联、并联或不同除盐方式(直流式、循环式或部分循环式)来适应;

4.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5.设备紧凑耐用,预处理简单:预处理一般经砂滤即可; 6.水的利用率高:ED器运行时,浓水和极水可循环使用,水的利用度可达70%~80%,国外可高达90%左右

不足之处:只能除去水的盐分,而不能除去其中的有机物,某些高价离子和有机物还会污染膜;易发生浓差极化而产生结垢(用EDR可以避免);与RO相比,脱盐率较低,装置比较庞大且组装要求高,因此它的发展不如RO快。

12.双极膜三室制备酸碱(设计题)

第六章

1.恒沸精馏的定义

在两组分恒沸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挟带剂),该组分能与原料液中的一个或两个组分形成新的恒沸液,从而使原料液能用普通精馏方法予以分离。利用恒沸现象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这种方法称为恒沸精馏。

2.萃取精馏的定义

混合溶液中加入挥发度很小的添加剂以增大两组分间的α。第三组分萃取剂(溶剂)一般沸点较高、不与原溶液中任一组分形成恒沸物,仅改变原组分的α从而实现精馏分离,这种方法称为萃取精馏。

3.分子精馏定义、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分子蒸馏(又叫短程蒸馏)它是依据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在高真空下(一般在小于1Pa),使液体在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蒸馏分离,受热时间短,特别适于处理高沸点及热敏性的物系,是一种非平衡蒸馏。工作原理:

工作工程:

1)在热的作用下,分子从液相主体向蒸发表面扩散,液相内的扩散常是控制分子蒸馏速率的主要因素;

(2)液膜表面上的分子在高真空,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自由蒸发;(3)基于真空抽力,蒸发分子向冷凝面飞射;(4)自由程大的分子在冷凝面上的冷凝;(5)馏出物和没有蒸发的重组分的收集。4.分子蒸馏的两个基本条件

①轻、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必须要有差异,且差异越大越好; ②蒸发面与冷凝面间距必须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5.分子蒸馏的优缺点

优点:1.操作温度低(远低于沸点)、真空度高、受热时间短(以秒计)、分离效率高等,特别适宜于高沸点、热敏性、易氧化物质的分离;

2.可有效地脱除低分子物质(脱臭)、重分子物质(脱色)及脱除混合物中杂质;

3.其分离过程为物理分离过程,可很好地保护被分离物质不被污染,特别是可保持天然提取物的原来品质;

4.分离程度高,高于传统蒸馏及普通的薄膜蒸发器。局限性:(1)设备投资方面

由于分子蒸馏要求在高真空下进行分离,所需要的设备成本过高,结构复杂,设计技术要求高,相应的配套设备也多,投资过大,国内尚未见大规模运用;(2)生产能力方面

分子蒸馏受设备结构和加热面积的限制,设备体积比常规蒸馏设备体积大,在大规模生产应用中有不少困难。

第七章

1.超临界流体的定义和特性 超临界流体是指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状态的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故称之为SFE。特性:

(1)密度、粘度和扩散系数的特点

密度比气体大得多,与液体接近,使其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粘度接近气体, 比液体小得多。扩散系数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是气体的几百分之一, 是液体的几百倍。与液体相比,超临界流体粘度小、扩散系数大使其传质速率大大高于液体。(2)溶解特性

在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可引起超临界流体密度急剧变化,相应地使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发生急剧变化,因而可利用压力与温度的改变来实现萃取和分离。

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 工作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当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成为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粘度虽高于气体但明显低于液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 100倍;因此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 能够将物料中某些成分提取出来。然后通过改变超临界流体的温度或压力调节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使溶解的物质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影响因素:1)超临界流体的选择 2)操作条件 3)夹带剂的选择 4)原料的性质

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压力

压力变大,溶解能力增强。温度升高,溶解能力的变化不一定。

3.超临界萃取的特点和局限性 特点:

(1)萃取时间短:由于超临界流体强穿透力和高溶解度,它能快速地将提取物从载体中萃出, 既节省溶剂,又减少了能源和人力的费用。(2)萃取彻底:萃取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从而提高了后续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有利环境保护:利用二氧化碳作为流体,解决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利于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

(4)低温萃取:在较低温度下萃取,解决了对热敏感样品的萃取难题。(5)痕量萃取:能萃取10-9 级的样品。局限性:

(1)对脂溶性成分溶解能力较强而对水溶性成分溶解能力较低;(2)设备造价较高而导致产品成本中的设备折旧费比例过大;(3)更换产品时清洗设备较困难。

4夹带剂的作用:

5.超临界C02应用广泛的原因 温和的临界条件 无毒 阻燃 价廉易得

超临界CO 2 溶解能力强 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6.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实例 从咖啡豆中除去咖啡因 啤酒花萃取 植物精油的萃取 中药提取。。

下载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技术考试题复习

    教育技术考试题部分理论复习 1(单选题)答案C关于教育技术的以下说法中你最赞同的是 。 A教育技术就是在教育中应用计算机技术” B教育技术就是在教学中......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考试复习重点

    2012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重点提醒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2、教师的信息素养 3、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内涵 4、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5、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 6、戴尔的经验......

    动物防疫技术复习重点5则范文

    一、 名词解释1、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是指某些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包括寄生虫病和传染病。2、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进行繁殖开始到该病最初的临诊症状出现为止,......

    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重点(自己整理)(5篇)

    1 “教育技术 : 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 现代教育技术: 运用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

    国际技术贸易复习重点[五篇材料]

    1国际技术贸易:一国的技术供方通过签订技术合同和协议,将技术有偿转让给另一国受方使用的行为。 2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的私有权,是自然人或法人在生产活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等领......

    2018年《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发表,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

    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要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第一章 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1、我国古代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孔子。4 2、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学记》......

    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1试述国际贸易的作用 2简述国际分工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3简述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4试述对外贸易政策积极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5简述侵略性贸易保护主义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