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我的一节集体绘本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我的一节集体绘本教学活动
2o15年9月3日,我们迎来了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到来。这些天,孩子们到处都能看到英姿飒爽的武警官兵,在站岗、在巡逻、在保卫着国家的安全。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探讨着:“当兵的叔叔都好帅!长大后,我也想要拿着枪保卫祖国!”“我要去北京,北京有天安门!”“北京好玩吗?北京有什么?”……在幼儿的交谈中,我发现幼儿对北京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我们在阅读区中投放了绘本《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链接幼儿当下的兴趣点。静察幼儿
在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静”察幼儿的兴趣点和对画面的解读、分析能力,找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如果教师“静”察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困惑点仅仅是小部分幼儿的问题,可与幼儿展开个别交流予以解决。如果难点是全体幼儿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就此组织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以《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为例,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图片中所展现的北京城的布局之美及历史文化,需要老师引导幼儿分析和解读,于是我们设计了一节集体绘本教学活动。开放设计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困惑点,我们设计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的绘本阅读活动。活动目标
1.能对九宫格中提供的图片进行细致阅读,理解图书的内容。2.了解中轴线上的建筑,初步感知北京城的布局之美及历史文化,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活动准备
已有绘本《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阅读经验、课件、九宫格两张、红蓝圆点卡片、计分卡 活动过程
一、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引起孩子活动兴趣,引导幼儿初步知道什么是中轴线。)1.孩子们,我知道这本书你们都看过了,能告诉我书的名字吗?关于这本书的名字,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2.让我们来看看北京城的平面图吧。(打开平面图)在平面图上,下面表示南面,上面表示北面。从南到北有一条线,这条线在这张图的哪里?(中间)看这条线的左、右,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这条线贯穿南北,使整座北京城形成左右对称的布局,人们就叫它中轴线,北京城最重要的建筑都在这条线上。
二、共读绘本(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初步感知中轴线上的建筑的布局之美及历史文化。)1.教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想象。预设重点观察图片:
紫禁城: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房子?怎么都是黄瓦红墙? 天安门:两边的房子一样吗? 永定门:房子为什么建得这么高?你见过这样的屋顶吗?在哪里看见过这样的建筑? 小结过渡:古代的中国人用他们的智慧建造了这么美丽的北京城,把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紫禁城、钟鼓楼(回到平面图)这么多有特色的、重要的建筑建造在中轴线上,使整座北京城形成左右对称的布局。关注中轴线,我们就能发现老北京的一些有趣的故事。2.分别出示三幅图,请孩子来说一说老北京城的有趣故事。小结过渡:每一幅图告诉我们一个老北京有趣的事儿,几幅图连起来就告诉我们一件完整的老北京故事。你们对中轴线上的这些建筑熟悉吗?有没有在书上没看懂的,想要知道的事情呢?那我们今天就来玩一个“找到我”的游戏。
三、游戏--“找到我”(在游戏中能根据九宫格提供的图片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了解
第二篇:绘本教学 反思
绘本教学,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绘本到底怎么读?”“绘本到底怎么教?”这两个问题很久以来就在我脑中盘旋。作为一线老师,我们给孩子们推荐许多绘本书目,但自己却并不太知道,绘本到底应该怎样来读,家长们更是把它作为识字的一个工具,难以发挥绘本阅读应有的功用。本次教研活动,我选择上一堂绘本教学的课,想借此机会提升自己对绘本的认识,也借此机会与各位老师探讨绘本教学的方法。
经过几次不成功的试讲,我和教研组的老师们渐渐感受到:绘本教学的关键是是否能带领孩子进入绘本所描述的情景中去,让孩子拥有一些新的体验,而不是以提问题的方式来督促孩子学会里面的内容。教师对绘本阅读的引导不是让孩子去学会什么,而是让孩子去感受什么,体验什么。儿童应该在这样的体验中才能不断地认知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关系,进而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和建构。
对于儿童来说,阅读本身的兴趣所在就是让他们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而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画面和文字带给孩子的形象是孩子能够维持兴趣阅读下去的理由。文字和画面是静止的,死的,但是当我们能够唤醒孩子那种潜在想像力的时候,文字和画面就活了。这样,孩子在文字和图画中,不断地去想像,去创造形象,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不断提升,孩子的体验得到了丰富。
“感受、体验、唤醒”这三个关键词成为了我本次教学的明灯。我紧紧围绕他们设计了我的教学环节。我一开始就努力地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到故事当中去,让他们猜猜后面的故事情节、演演故事里的角色,说说角色心里的想法等等。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觉得自己就是故事中的狐狸、青蛙,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乐于表达。这样读绘本读得情趣盎然,从他们投入的表演、专注的表情、快乐的笑声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样的绘本阅读,这种愉悦的阅读体验会沉积在心中,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成为孩子们后续阅读的一股强大力量。
当然,绘本阅读课也是语文课,也应该承载语文教学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孩子们学习讲故事,并习得简单的方法:让画面动起来,把静止的图画变成动画片,听出画里的声音,故事才能讲得有声有色,这样的方法,从头到尾我都在引导孩子们进行揣摩、练习和运用,孩子们的表达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我很喜欢一种提法,就是“无压力阅读”,对于绘本阅读来说,更应该是无压力的、快乐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绘本的阅读才会是分享的、体验的。只有这样,我们的绘本教学才能让孩子越来越喜欢。
以上即是我本次教研过程的点滴感受,期待各位老师的碰撞与交流。
第三篇:绘本教学反思
绘本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想在绘本阅读,语言表达训练和低年级写作之间找到一条有机整合的方法。
绘本,原意图画书。但事实上,绘本与广泛意义上的图画书不能混为一谈,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文字的作用,而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本对儿童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极大的价值,而且益于孩子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孩子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重要意义。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成功的语文课。我认为,只要是你触动了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可以在这堂课上尽情的想、尽情的说、尽情的写,然后思想得到升华,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走出常规,真正的用心去设计每堂课,用心去上好每堂课。
故此,教师在学生阅读中应成为阅读环境的创设者,阅读过程的观察者,阅读进展的支持者,以及阅读过程的参与者。
儿童喜欢阅读,但儿童不喜欢为了考试而阅读。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语文课的形式,让它活起来,进行语文创意教学。
《蚯蚓日记》是一本带有深厚的生活气息的童话书。它以画面与自白结合的形式描绘了蚯蚓的生活和情感。童话书又充满了自然科学知识。它讲述了蚯蚓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观察这个世界,并用乐观的心态融入到这个丰富的世界中去。蚯蚓的生活就是孩子生活,蚯蚓的成长就是孩子的成长。
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学看图写话,能够用文字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内容。本绘本情节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很多,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去想象。因此在导读时,放手让让孩子尽情的想、尽情的说、尽情的画、尽情的写。
2014-4-2
第四篇:绘本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还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一年级小学生非常喜欢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但是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看鲜艳的图画层面,所以进行必要的绘本阅读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预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能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并尝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阅读绘本的基本方法。
3、感受母鸡萝丝散步的愉快历程和狐狸历尽艰辛的坎坷与悲惨。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通过想象来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体会故事的诙谐幽默。通过三步来引导学生阅读绘本需要猜、看、说,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脑,培养细致观察、大胆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阅读绘本的方法。学生回顾萝丝散步的经历,让学生给词语对号入座,从而练习词语搭配,使阅读绘本渗透词语练习。拓展读儿歌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练习朗读,感受同一个故事可以用不同的文本来体现,也感受语言的丰富和魅力。
虽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学生在认字上有些困难,没有考虑到。由于一年级学生,课上坚持时间不能过长,个别学生出现了听课不认真的现象,老师也没有及时发现,没有照顾到全部学生。
第五篇:浅议如何进行绘本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浅议如何进行绘本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摘要】随着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绘本教学逐渐成为新的教学方式,但是一部分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绘本教学的内容,依旧有没有摆脱传统教学对自身的影响,在盲目的利用绘本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明确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指导策略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阐述,希望对绘本教学今后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绘本阅读 集体教学 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开展了绘本教学,但面临绘本资源有限,班级规模太大、幼儿人数多等因素,致使很多老师不知道怎样来设计绘本课,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教师对绘本盲目选择、目标把握不准确、教学设计单一和过程平淡,使得教学效果也显得不理想。这样对幼儿的成长起不到作用,甚至会阻碍孩子的发展。那如何展开绘本教学,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很重要。
二、绘本和绘本教学设计的定义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
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源于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影响。集体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
绘本教学: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而绘本教学设计则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此,我以开展的具体绘本为例,根据教学设计的构成和相关理论,对形成一个好的绘本教学设计需要完成的内容进行探讨。
三、绘本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挖掘绘本的价值,制定多元目标。
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是教学活动能否成功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绘本教学的目标更要紧抓绘本的隐线,多元化开展。我们可以尝试从这几个方面去挖掘绘本的内在价值。
(1)研读绘本,分析绘本的内容倾向,抓重点制定目标。
(2)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和疑问制定下一次活动的目标。
(3)尝试利用绘本创设情境,制定多种活动目标。
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这是一本讲述“爱”的绘本,作者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充满趣味的对话,加之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将“爱”这的主题诠释得完美无瑕。因此,我会很直观地把爱是要大胆地说出来,学习大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教学目标,进行一个以情感为主的社会活动。但除了这个目标之外,我还利用它开展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经过认真地研读绘本,我发现了绘本蕴含更多的教学点,归纳总结如下:(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所体现的浓浓的爱。(2)用各种方式表现“爱”。
(3)知道爱是要大胆地说出来的,学习大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4)尝试使用短句“××有多×,我就有多爱你”(5)能大胆地参与讨论并表述自己的观点。
(6)根据“爱”的主题展开“我和妈妈谁的爱多”的辩论赛。(7)学习比较并理解事物的长短、高矮、远近的关系。
当然这样的教学目标是笼统的,哪两个目标可以放到同一个活动中?目标怎样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梳理与整合。
2、绘本教学设计的策略。
幼儿园绘本教学就一般的知识、技能性教学而言,应该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所以绘本教学设计策略不该是固定的,程式化的,而应该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设计出具有特色、符合教师自身特征及实际教学背景的教学策略。关于幼儿园绘本教学策略,可以细化到很多方面,我想说说教学形式和有关教学中如何提问的问题。(1)绘本教学形式策略。
教学形式有很多种,要根据故事内容而定。如有些绘本适合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演出来。如《熊叔叔的生日派对》可创设派对的欢乐景象,让孩子在绘本情景中自由讲述,让孩子们的想象力、表达力得到发展。《搬过来搬过去》幼儿在亲自搬运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讲《小兰和小黄》时,我们通过一边做实验一边来讲,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2)绘本教学提问策略。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的好好象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 A、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兔子的家》为例,“猜猜这是谁的家啊?”这个活动中的第一个提问就让孩子在细致地观察发现中培养阅读观察的能力。第二环节是用看图猜谜的活动形式层层引入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例如眼泪的那段也可以是雨滴、水滴、油滴以引发孩子的讨论。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中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后面的一段留一个疑问“兔子先生掉到洞里后会碰到什么呢”引发孩子联想,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引导孩子交流讨论身边周围的图象与符号,让活动有持续发展的价值。
B、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例如在进行绘本《花园里有什么》的教学过程中在幼儿观察理解画面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提问“其实春天里有些东西是看不到的。“那小男孩可能怎样找到春天呢?”问题抛下后有的孩子马上就说道“我猜他会用放大镜去找春天的秘密。”有的说“他还可以用手去摸花园里的花”“他还会听到下雨的声音······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很活跃很积极。C、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例如在我组织阅读绘本《我爸爸》时,一位小朋友说“我喜欢妈妈不喜欢爸爸”,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附和道:“我也不喜欢爸爸。”看来孩子们没有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爱,所以爱爸爸的情感也自然是比较缺乏。因此,如何让孩子感受爸爸的爱激发孩子爱爸爸的情感成了我这个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注重问题的设计,如在故事的最后有一张爸爸和宝宝拥抱的画面,为了让幼儿理解画面同时思考发现宝贝和爸爸之间的情感,我问孩子们“爸爸和宝贝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拥抱?”孩子们说:“宝宝喜欢爸爸,爸爸喜欢宝宝,所以要拥抱。”我接着问:“你和爸爸这样拥抱过吗?拥抱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也拥抱过。”“拥抱的时候很温暖”。“拥抱的时候很开心”“拥抱的时候很幸福。”这里可以让孩子们从绘本走向自己回顾和体会自己和爸爸的情感。我进一步问“你看他们脸贴着脸正在说悄悄话呢!宝贝会对爸爸说什么?爸爸又会对宝贝说什么呢?”孩子说:“宝贝说爸爸我喜欢你,爸爸说我也喜欢你。”“他们在说我爱你。”这时孩子们是结合了绘本又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后的回答。这种以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不但帮助幼儿理解画面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3、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情境、活动线索、孩子可能提出的问题,要附一些设计说明。关于绘本教学的思路,我就自己的理解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活动导入。教学设计中,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我认为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导入应该是有趣而引人入胜的,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兴趣盎然地走进来。我比较常用的有下面几种方法:情境导入法,也就是说用PPT 或其他教具创设一个相应的坏境。谈话导入法,也就是以一个故事开头导入活动。实物导入法,就是以物品导入。图片导入法,展示直观的图片。游戏导入法,开头以一个小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猜谜导入法,以猜谜语的形式展开整个活动。音乐导入法,以歌曲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当然,还要根据绘本的内容和孩子的年龄而定。以《报纸上的洞》为例,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以猜猜躲在报纸后面的老师和两个小客人“苹果猪”和“丑小兔”,将幼儿引导活动中,非常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请客人出来”、“打招呼”的乐趣。(2)品读绘本,了解绘本主要内容。
现在幼儿园的班容量大,涉及的课程有比较多,因此,集体教学是幼儿园的主要教学模式。绘本作为一种新型的故事读本,首先体现在语言教学上的作用,它肯定是发展幼儿语言很好的素材,所以它可以设计成为教师引导下的阅读活动。A、找准点是展开绘本阅读的关键 绘本可以用简单的画面、简单的文字表达深刻的内涵,可以把很多人生哲理通过有趣的绘画、简练的文字传达给读者。但幼儿孩子不识字,很多画面不能一眼看穿。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它的情节重复出现,而它的主题“爱”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很难把它和画面联系起来的。所以要在一个活动中完成理解故事、看懂绘本内容,教师必须给予孩子一个理解绘本内容的点。活动开始,我和孩子展开比赛:“什么东西最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动作:将手举高,或站立,或站到椅子上;第二步出示绘本,认识封面上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问:这会是谁说的话?为什么?孩子们答:小兔和妈妈都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他们想让妈妈(或孩子)猜一猜爱有多少?第三步老师告诉孩子:两只兔子在展开一场比赛,他们会展开一个什么比赛?因为刚认识了题目,孩子答: “他们在进行一场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比赛”。
B、画面的取舍是教学有效完成的保证 画面一般来说都有几十页或十几页,要在一个教学活动时间内完成对所有图片的讲述,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不可能而为之,结果造成活动时间的延长,因为画面内容的重复性,造成提问的雷同,重点不突出,环节走过场,幼儿讲述的兴趣减弱,教学有效性降低,因此画面的取舍很关键。
一般绘本的故事情节都有重复性,教师要选择几组具有典型性的画面,通过对这几组画面的讲述,引导他们进行经验的迁移,从而掌握对整个绘本的讲述与理解。在课堂中要完成的是教给孩子理解画面的思路,而不是对所有画面的讲述,对于舍弃的画面可以留到课后,或者最后一个师生共同讲述的环节再进行。
C、与绘本的亲密接触是绘本阅读教学的根本
现在随着多媒体在幼儿园的普及,绘本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舍弃书,运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多媒体课件能使早期阅读教学和视听材料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操作也简单方便。而绘本书由于规格的限制,教师进行集体教学时很难展示给所有的孩子。但阅读是一种人与书的紧密联系,书在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萌发阅读兴趣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那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呢?我们尝试课件与书的结合,在集体阅读的时候运用课件,最后安排自主阅读的环节,使课件与书完美的融合。
(3)活动延伸。
绘本的结尾,往往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它常常会呈现出乎意料的“戏剧性”内容,怎么会这样?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故事又会怎样发展?我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续编或延伸到其他领域。我们用两周的时间来做同一个绘本活动,比如《花格子大象艾玛》教学中,我将其延伸活动设计绘画活动《有趣的格子装饰画》。社会活动《与众不同的我》,续编活动,化妆舞会上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呢?我还提供充分的道具和服装来玩装扮游戏,让家长和孩子把自己装扮成想变成的样子,孩子们从绘本中享受无比快乐的同时也间接地训练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一举多得。
四、幼儿园绘本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原本,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概念已经比较宽泛,因为幼儿园明确地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分为了大、中、小班,但由于我自己参与绘本研究的经验尚浅,所以对于幼儿园绘本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只能粗浅地说个大概。
1、正确选择好绘本。作为教师,具备鉴赏优秀绘本的能力,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的能力在绘本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为本。
首先以幼儿为本,选择适合幼儿不同年龄段与智力发展段的绘本。比如,中班儿童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更注意事物的表面属性,他们的观察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应选择那些画面清晰、形象突出、情节简单、内容健康的绘本供幼儿阅读。如《花格子大象艾玛》、《熊叔叔的生日派对》等。
(2)不能根据文字多少来判断绘本传授知识的深浅。通过自己长时间接触绘本发现著名大师绘就的绘本,即使文字不多,但却具有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突出功能,如美国伊恩·福尔克纳的《奥莉薇》,文字不多,却通过作者简单的笔触将超有个性的猪小妹跃然纸上,让小读者享受一场特别的视觉盛宴。(3)应以审美、娱乐功能为主。
美是绘本最重要的本质,图画是美的主要载体,图画如果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那么儿童从中获得的想象就必然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因此,选择绘本要重视绘画的艺术品质。因此,选择绘本,不是选择“大道理”,孩子美好的童年时光,不该是被端端正正地钉在教育里,而是在轻松愉悦的绘本故事中笑着成长。
2、追求绘本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
绘本教学应该是一种充满童趣和利在营造快乐气氛的活动。因此,在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现实和心理发展规律,充分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各种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提高活动片段带来快乐的价值。
我在工作中也发现有些很不喜欢看书的小朋友,原因是其在家里看书后总要回答父母的问题,他一方面很怕答不上来,另一方面就是在看书时集中不了经历,老在琢磨爸妈会问什么样的问题。结果没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反而使读书在其心里成了件有压力的事。同样,绘本教学活动设计如果有过多的提问,且不懂得提问的策略,同样没法使绘本活动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也发挥不了绘本在孩子成长中应有的价值。
3、正确处理绘本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达成的关系。
绘本教学的目标应当全面、合理,要体现个性差异。因为幼儿园绘本教学要实现的更多是情感或者精神层面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绘本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为了符合教学设计原理就不顾绘本教学本身的特点以及儿童自身的特点。
此外,比起技能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来说,既定的绘本教学目标达成与否不应该直接生成教学评价,因此,我认为,教学设计应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幼儿园绘本教学设计理应秉承这一宗旨。
课堂因有效而精彩,因高效而生动,绘本通过慎重选材,有效设计,多元开展促使幼儿愉快阅读绘本,轻松学习绘本,高效领悟绘本。记得松居直曾说过,好的绘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为孩子播下满心喜悦,伴其茁壮成长。绘本教学就是撒下这粒种子的手,为孩子播下幸福的种子的同时也教会孩子播种更多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