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一节成功的多媒体整合课教学案例
《三峡》一节成功的多媒体整合课教学案例
周文言
一、教学设计依据
1、分析教材
《三峡》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文言文。也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文章。近几年来被列为中考篇目。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2、分析学情:
初二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学生可结合书下注释,理解翻译文章,可将自己不会的词句画出,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对于内容理解,主要依据教参的教学建议,在多种方法朗读的基础上,品味三峡的优美风光。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本着“以读为本”的原则,将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描写的特点作为教学重点,来指导学生品读感悟。
二、教学设计思路:
1、《新课标》中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新课标》中还要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运用了有效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此基础上作扩展联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味美景、说出美景、从而赞美美景。而不把重点放在文言词汇的繁琐讲解上。对于难点就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来解决,这样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我把本文的教学分2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品为主,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情景熏陶感染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
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层次。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能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感染法、合作探究法、点拨引导法。
四、教 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作者郦道元常识。了解《水经注》相关知识。
2、积累“重岩叠嶂、夏水襄陵、乘奔御风、飞漱、清荣峻茂、曦、阙”等字词。
3、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语句的含义。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品味三峡山、水的特点。能熟读成诵。情感目标: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习热情放飞理想、走向世界。
教学重点:读文感悟三峡山、水的特点。教学难点:概括三峡的美。【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前播放视频:<<三峡美>>歌曲。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初步感受三峡之美、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激情导入: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缔造了三峡,歌唱家用优美的歌声赞美三峡,许多文人墨客也为三峡挥毫泼墨,三峡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进行一次超越时空的三峡之旅!
(设计意图:既与歌曲相联系有何文章相衔接,问句又引起学生的思考起到激趣作用。)
二、走进作者:郦道元(幻灯片出示)
(设计意图:积累文学常识知识 同时让生掌握记忆方法:名、时、地、评、作;了解《水经注 》为理解课文作铺垫 ;同时重要知识用另种颜色标出,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
三、幻灯片出示:我最棒(读音)(这个环节虽是一张简单的幻灯片,我既让生个别读又齐读后又写,既发挥了作用又不流于形式。)
四、朗读之旅:
(一)播放三峡解说:生通过音画了解感受三峡之美。(此环节虽然是短短的四分钟左右,但是对于整体感知三峡的美起到极大的作用)
(二)幻灯片出示:各抒己见:三峡美吗?说说你的看法。
(这一设计环节在一个小问题的带动下,既让学生有目的的看,同时又增强了理解能力,培养了说话的能力,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个别读
(四)同桌互读互听
(五)录音范读(配三峡画面)
(六)齐读(七)跟读
(八)小组朗读展示、评价
{朗读这一环节:我是从多种形式来读,既贯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感、读中悟的思想,同时学生地积极性也大大的增强了。尤其听名家的范读学生感慨很深,他们如身临其境,不但帮助了读也帮助了文章理解}
五、品读之旅:(分组进行)
(一)出示思考题:文章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有何特点?(幻灯片出示讨论题)同时分组。
(二)屏幕出示答案(出示画面)
(三)出示:合作探究题(集思广议):作者描写景物采用了哪些方法?
(四)屏幕出示答案(同时配相应的图片)
(五)有感情地朗读
【本环节的效果:再大量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三峡山、水的特点,并在理解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真的能读出景物的特点,品出特点,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或讨论,或读文,或说见解谈写法,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赞美之旅:
1、屏幕出示导游词示例。(降低了难度,有的放矢)
2、学生为喜欢的段落写导游词。(学生乐于自己喜欢的写,也就有话可说,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3、在音乐的渲染中读或说导游词。(在画面音乐的渲染下让学生做了一次小导游,培养了说话能力,提高了写的能力,也进一步感受三峡之美)
八、齐背文章。(因为读得很充分,大部分学生能背下来但不是很熟练,需要巩固)
九、再一次播放<<三峡美>>(升华感情,品味三峡之美,用心感悟其美)结束语:大自然是广阔的、丰富多采的,还有许多胜景等待你去欣赏,有许多奥秘等待你去探索,愿每位同学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精华,用知识的头脑武装自己;望每位同学都能象滚滚长江水一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学生细细聆听,进行情感熏陶,激发学习的热情】 课后反思:这是一节多媒体整合课,我认为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恰到好处,改变了过去为上多媒体而流于形式的错误做法,每一个幻灯片的使用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视频资料也激发了学生兴趣,为理解起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读,真正地做到了熟读成诵。三个板块的设计:朗读之旅、品读之旅、赞美之旅环节衔接紧密,梯度性强。紧紧围绕了听、说、读、写来完成。但静静的回味一下课堂不尽人意的地方也很多,如:在朗读的指导上,未能把学生的激情完全调动起来,有些学生不敢放开去读;再说导游词时,学生的语气语调不够亲和力,只是为说而说,入境程度差。
第二篇:一节多媒体课教案
Authorware7.0指向固定直线上的某点动画---小球入箱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实例的制作,掌握制作“指向固定直线上的某点”动画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
1、“指向固定直线上的某点”移动类型的选择
2、“远端范围”属性 【教学难点】
1、理解及应用Random函数
2、层的设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复习与导入(15分钟)
1、复习
复习指向固定点的动画要领
2、演示实例,导入新课内容:小球入箱。
效果如图所示,一个小球随机落在窗口中任意一个箱子内。
第二部分:实例操作步骤(30分钟)
1、启动Authorware7.0,新建一个文件。
(以下每个步骤各抽选一名同学并指导其在教师机上完成)
2、执行【修改】/【文件】/【属性】命令,弹开文件属性对话框。单击“背景色”前面的方框,选择一种颜色作为背景色。
3、在流程线上添加两个“显示”图标,分别命名为“箱子”和“小球”。
4、双击“箱子”图标,打开演示窗口。使用矩形工具画一个正方形,并复制四个,执行【修改】/【排列】命令,将它们等距排列好,并分别标上箱号。
5、保持各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可选中这些对象,执行【修改】/【群组】命令将它们群组起来。
6、单击“小球”图标,打开演示窗口,用“椭圆”工具为小球。
7、在流程线上添加一个移动图标,命名“移动”。单击该图标,打开属性对话框图。选择“小球”为移动对象,移动类型为“指向固定直线上的某点”,按提示“拖动对象到目的地”。基点位置在第一个箱子中,终点位置在最后一个箱子中,目标点文本框处输入随机函数random(0,100,25),使得小球能够自动随机选择目标点。
9、在移动图标前拖入一个等待图标,保存并运行程序,可见每次小球随机落入不同的箱子中去。
三、相关知识点
“指向固定直线上的某点”移动方式属性框中的各项属性的含义同上节课中介绍的“指向固定点”移动方式基本一样,最大的区别在于多出一个“远端范围”属性。
该属性用来表示目标点位置超出了由基点和终点所确定的范围时如何处理。下拉菜单中包含有三种方案:
1、在终点停止:此选项时,若目标点的值比基点值小,则取基点值;若目标点值比终点值大,则取终点值。
2、循环:此选项表示用目标点的值除以终点与基点的差值,取其余数作为目标点的值。
画一个圆并填充颜色,作
3、到上一终点:此选项目标点则可以位于直线方向上的任何位置。第三部分:学生实践操作,巡回指导(30分钟)
学生自行完成实例,教师就个别问题进行单独指导,若有重复出现的问题,则立即就该问题对全班重新讲解。并自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避免在其他班级中出现相同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及制作技巧(10分钟)
“指向固定直线上的某点”这种移动方式是将对象从当前位置沿直线运动方式移动到固定直线上的某点,该固定直线由属性面板上的基点和终点所确定,而该直线上的目标点的定位常用数值或变量来表示。
1、Random函数中的0表示初始值,100表示终止值,25表示步长,即每个“箱子”之间的间隔为25。
2、若要实现小球落“进”箱子的效果,只需把箱子所在的图标属性中的层次改为“-1” 或将小球所在的图标属性中的层次改为“2”,在authorware中,各个图标的层次数值越高,显示位置越上,反之,层次数值越低,显示位置越在下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制作射击打靶的动画,要求制作“靶子”背景,设计“箭”射向靶子上任意位置的动画。(效果图见课本第198页)
第三篇:教学案例:三峡》评课
教学案例:三峡》评课
冯白高
上周教研组活动听了周老师一节课,讲的是郦道元的《三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课。
此课并不复杂,目标明确,安排得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讲练结合,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节课是第二课时,课堂内容是四个板块:
一、语文早班车,学生表情朗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节选),大家点评,引入新课。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朗读课文。
三、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译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背诵第一段课文。
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人人跃跃欲试,个个争先恐后。从第一项开始,大家就很踊跃,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美文后,许多人举手要求发言,纷纷评价,从读的水平到文章的观察细腻,表达准确,都谈得很细。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把读放在首位,先让学生自读,划分句子节奏,再抽查读,老师指导,看视频,听录音,练习读,分组读,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了读,分层次,步步提高。朗读的高潮是各组高手在班级展示(为了节省时间,每人一段)评分,读到了极致,效果非常好。接下来,学生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接着译文。在译文中,既有单个订正,又有集体指导,多数学生译的都比较准。
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前提下,整体感知课文,看看每段写了什么,文章是怎样布局的。在熟读的基础上,多数同学背下了第一段课文。
本节课,虽说最后时间紧了点,有点匆忙,但整节课,是紧凑的,有条不紊的,高效的,是成功的。
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课程,是因为它符合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工具性,突出主体性,突出了人文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让学生做到了“五个参与”。(1)全员参与: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一个都不能少”。(2)全程参与:全班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有序、高效。(3)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言积极,配合默契。(4)创造参与: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发言或练习中有创新因素。(5)差异参与:兼顾优等生与后进生的能力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和释疑解难,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合作学习,如指定小组合作学习、自由结组合作学习等。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采用了以下方式:(1)补足式。(2)多变式。(3)幻想式。(4)启发式。针对课文的具体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合作学。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容量大,学生活动多,效果好,因此,是一节成功课。
第四篇:一节爵士舞课的教学案例
一节爵士舞课的教学案例
顺德一中 体育 张浩
体育新课标遵循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快乐教学和娱乐健身的原则,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设计课的内容。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作用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技术技能,使学生身心愉快,体质增强,达到健身效果,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以及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课程中要让学生感受运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寻找美、追求美和展示美。下面是我一节爵士舞课教学中的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课堂背景:
高中的学生,他们青春、活泼、可爱,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抓住这个特点,特意把爵士舞当作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把健身房里健身的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取其精华的搬到课堂中来,始终坚持经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快乐教学和娱乐健身的原则。学习、练习和自创爵士舞,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技术技能,力求在热情、奔放、充满青春活力的音乐中,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流程反思:
课的准备部分:
首先让体育委员组织全班同学在统一指令下集队,要求做到:快、静、齐;体育委员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告,这一点学生一直做得都很好;接着课堂进入热身环节:复习搏击健身操;学生刚一开始不太记得动作,但通过教师语言提示,很快就回忆起来上节课的内容,很快做到了在轻快的音乐节奏下复习搏击健身操,使学生心旷神怡,非常愉快地投入到课堂里来,达到热身的目的。
课的基本部分:
1、引出课的内容:爵士舞视频引入,组织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爵士舞与HIPHOP运动有什么区别;要求:让学生努力记下一到三个爵士舞的动作。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结果学生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回答不太正确,但是本环节目的已经达成,学生都做到了认真、积极思考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学习爵士舞:教师在动感的音乐节奏下组织学生学习一套6个八拍的爵士舞动作;因为学生对爵士舞有所了解,并没有真正去学习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1、学生学习太慢,大部分学不会;
2、90%的学生跳不出爵士舞的感觉。所以,在以后的课堂当中,教师对动作编排上还是要多下点功夫,考虑的问题要周全,学生没有基础,教师应编排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让学生一学就会,重点是把爵士舞的节奏感找到。
3、分组练习:通过分组进行自由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技术技能,巩固动作,教师注意观察并指错纠错。这一个环节学生表现就非常好了,学生素质高,学习兴趣浓,所以分组练习的时候学生都非常的积极,课堂氛围很好。
4、自创自编爵士舞:教师将班上同学分为4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求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思考,努力创编出一套自编的爵士舞动作并练习。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给了学生12分钟的分组创编时间,因为教与学,学与练已经不是现在新课标的重点了,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型接受转化自主型、创新型发展。学生表现得很活跃,课堂笑声四起,学生创编难免会出现一些搞笑的动作,不管怎么样,学生动脑筋了,快乐了,有所得了,本环节的任务就完成了。
5、创编爵士舞表演:教师通过组织各组将自己创编的动作套路表演出其它小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爵士舞的动作并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刚一开始各小组还是有点羞涩,四个小组谁都不敢主动要求第一个展示,当时我急了,还以为学生的时间不够,没有完成创编的动作,但是没有办法,只能点将了,点了第一组、每二组……第四组,我发现其实每个小组的创编动作都很好,具有中学生爵士舞的特点,学生都笑开了花,课堂气氛达一了高潮。
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做放松的拉伸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起做深呼吸和拉伸练习,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在组织学生进行本节课学生的总结和自评时,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都说出了一些本节课的收获,重点是他们都要求下节还要上这样的内容,所以本节课是成功的,学生快乐,健康。
课后分析:
爵士舞——爵士舞的学习对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音乐的节奏感有很好的培养效果,学生习的兴趣会很高,学习所达到的健身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课中爵士舞把全班同学的心灵和我结合在了一起,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作用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技术技能,使学生身心愉快,体质增强,达到健身效果,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以及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五篇:《三峡》教学案例
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三峡壮丽的风光。
4.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2.仔细品味文中描写三峡山水的语句,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
教师: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三峡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出示文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查找有关“三峡”的相关资料。
2.播放三峡的风光片和课文朗读磁带,领略三峡的美丽风光。
三.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课文,扫除生词障碍。
2.由“峡”字的结构特点,了解三峡的地形特点。
3.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山与水特点的句子。
4.再次集体朗读课文,感受三峡描写的生动。
四.研读理解:
1.学生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内容。学生同桌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分别请四位同学上台分段讲解,同学对个别字词含义提出质疑,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3.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对三峡山与水的特征作简要分析。
4.再次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下江陵》又称《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比较这两篇作品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总结全文内容,齐背课文。
七.课后作业:
在长江三峡上为什么适合建造大坝?
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出示文题及作者】 师:课前大家查阅了“三峡”的相关资料,请同学们做一些介绍。
生: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动刀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生:长江三峡不仅有早已经建成的葛洲坝,还有刚建成不久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它们也为长江三峡增添了新的景色。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三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山和水。让我们随着一段风光片,一起走进郦道元笔下的三峡。
【播放三峡的风光片和课文录音,领略三峡的美丽风光】
师:请大家看标题,三峡的“峡”字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生:左边是山,右边是夹。
生: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峡必定要有山有水。
师:说得真好。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山,哪些地方描写了谁呢? 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生:描写山的地方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
生:我觉得“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也在描写山。
生:描写水的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生:„„
师:同学们找了许多,也很准确。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生动描写三峡的。(集体朗读课文)
师:课文描写很精彩,但他是一篇古代的文章,在语言习惯上有很多词语的含义和现在不一样。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课文内容?
[请同学稍作准备,同桌间相互讨论](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内容)
[分别请四位同学上台分段讲解][CAL显示课文内容和三峡图片]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问题?
[同学对个别字词的含义提出质疑,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发挥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师:通过刚才的复述,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当然与刚才有所不同。在朗读课文时,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从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角度对他的朗读进行点评。]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透出了对三峡的赞美之情。
生:他朗读时语速舒缓,很抒情;语气、语调把握得很充分,抑扬顿挫,很有分寸。但我觉得他没有注意重音,“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沿溯阻绝”“素湍绿潭”“清荣峻茂”这些词都应该重读。
[播放风光片欣赏]
师: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三峡的山与水的哪些特征?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生:文中描写三峡的山,抓住了山的连绵不断,我是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看出来的。“七百里”,可见其长。
师:很好。那么,我们把“略”字换成“俱”字可以吗?
生:不可以。“略”字准确的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如换成“俱”字就使人感到不是山,而是一面墙,表意不准确。
[抓住重点词语,突出语言教学,通过比较品味,加深对语意的理解,培养准确用词的能力]
生:我认为课文描写了山的高峻陡峭。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夜分才能见到日月,如果山不高,山不连,都不会形成这种现象。
生:我认为“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看似描写猿猴凄凉怪异的叫声,其实它仍是在侧面描写山的高峻陡峭。
师:说得好。三峡真的像郦道元所写的这样连绵不断、高峻陡峭吗?请大家看一组图片。[CAL显现三峡的山景]
师:那么他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水呢?
生:三峡夏天的水是凶猛、湍急的。我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看出来的。三峡春东时节的水是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师:三峡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CAL显现三峡的江水画面]
生:我有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生:因为三峡的水最有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师:同学们谈得都不错。课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壮丽的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生:[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三峡是长江上最为雄奇壮观的山水画廊。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驻足观赏,挥毫泼墨,留下很多传世之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写过一首描写三峡的诗歌,还记得吗?
生:[异口同声的]《早发白帝城》[集体背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同样描写三峡,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早发白帝城》和《三峡》这两篇作品,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四人小组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下面谁先来谈谈?
生:我先说。我认为《早发白帝城》和《三峡》这两篇作品的相同点是:都描写了山的高峻连绵,水的迅疾;都赞美了三峡的神奇、壮丽的风光。
生:[踊跃的]我认为它们的不同点有三条:(1)体裁不同。《三峡》是散文,《早发白帝城》是诗歌,所以《早发白帝城》的语言更凝练些。(2)篇幅不同。《三峡》文章篇幅较长,而《早发白帝城》的篇幅很短。(3)时间不同。《三峡》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四季风光,《早发白帝城》则描写了一天中的景色。
生:不同点还有描写范围的不同:《三峡》描写了三峡其中一段的万千气象,而《早发白帝城》生动表现了整个三峡的优美景色。
生:我觉得它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三峡》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秀美风光的赞美之情,而《早发白帝城》要表现的是作者李白思念故乡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有见地,许多观点对我也很有启迪。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
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齐声背诵课文]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幅画。[展示三峡大坝图]
师:大家都知道,画面上展示的是建成并使用的三峡大坝图。最后请同学们联系课文,想一想:在长江三峡上,为什么适合建造大坝?
教学反思: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采用串讲的形式,虽然课堂结构紧凑,但是形式呆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峡》是一篇描写山水景色的优美的古代散文。在课文的处理上,我从赏析入手,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仔细品味文中描写三峡山水的语句,感受三峡壮丽的风光,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我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三峡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预习课文,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并提出质疑。同时我还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融入到课文的赏析中,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能力,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张扬。最后,将《三峡》与唐诗《早发白帝城》进行比较赏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扎扎实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