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尝试
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尝试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年来,初中毕业、升学试卷由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过渡,因此阅读课教学就成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初中并没有开设专项阅读课,在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使用过程中(以下案例均以此教材为例),我们通常把reading这一板块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整体理解,第二课时为语言点学习。因此,第一课时也就成了我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进入初中二年级时,一部分学生面对整段英语文字,第一感觉就是看不懂、不想看,于是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便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在阅读能力这方面尤为突出。在班级授课制下,英语阅读课的“整体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方法,它主要照顾全面,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为此,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二篇:分层教学尝试中
分层教学尝试中
在小班化教学的全面实施下,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使每一类学生都得到进步或发展,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和智力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吃不饱”,学习能力欠佳的同学“吃不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便是解决这种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法。下面谈谈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主体分层,尊重差异
我在教学活动中观察、收集学生的学习表现,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考试状况、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习惯及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大致划为A、B、C三个层次:A为潜能生,B为中等生,C为优等生。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层次,并按相应的规则要求自己,能上则上,该降就降,并不断激励和帮助学生,使其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目标分层,激活思维
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提出各层次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尽可能使低层次的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1、预习目标分层,关注需求
我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前预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完成。A层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B层学生:在A层学生的基础上,流利朗读课文、解决课后问题; C层学生:在B层学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当然,以上三种预习分层要求不是绝对的,界线是模糊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预习目标,也可以自拟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2、课堂目标分层,激发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影响了他们对同一种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角度,因此,我设计了课堂学习目标分层标准:A层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课文的生字新词、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能初步理清课文脉络,就已经达到学习要求了; B层学生则要求他们在阅读中能够掌握并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C层学生应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参与学习,鼓励发表独特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想象和联想,促进他们探究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文章,“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我多提供些学习目标供学生参考、选择。
学习目标一:
(1)默读课文4—13自然段,想一想分别讲了哪两件事?(2)找出父亲教导“我”的话,请你多读几遍。
(3)读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4)补充阅读材料:短文——《两只青蛙》。学习目标二(在目标一的基础上增加):(1)从事例中你体会到什么?(2)说说读后的感想。
(3)阅读短文——《两只青蛙》,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学习目标三(在目标一的基础上增加):
(1)读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并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2)阅读短文——《两只青蛙》,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这样的学习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既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大的满足与收获,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
三、作业分层,唤起热情
如果说课堂教学给了学生一对驿动的翅膀,那么精心设计的分层作业就是给了他们一片用以翱翔的天空。我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都有收获。作业以梯度设计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基础题(适合A层潜能生):完成作业布置任务的下限目标;提高题(适合B层中等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拓展题(C层优等生):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作业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这样的分层作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冲关,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张扬。例如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基础题:A.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提高题:B.在风雨中伫立了150年的废墟,书写着中国150年的耻辱。面对圆明园的废墟,看着这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谁说?是将铁蹄踏进圆明园的英法联军,还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或者,是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把你想说的写成一段话。
拓展题:C.如今,在废墟上已逐步建起圆明园遗址公园,每天接待着无数的中外旅游者来此参观与凭吊。关于要不要重新修建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这样的分层设计作业面向了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即可以保证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发展,又可以使另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能力得到发展,交流收获时又可以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让分层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特长、张扬个性的平台。
总之,教育无痕,就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我校实施分层教学以来,我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论文摘要]本文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准则,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的差异性为切入点,详细地说明了分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层次的划分、分层原则的确定、实施教学过程、分层进行的课堂活动和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尊重个体差异”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指导我们实施英语课程的基本准则。为了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这一基本课程标准,我在课堂上尝试运用分层教学法,以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心理特点为基础将他们分成不同的教学群体,依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一、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正确划分学生层次
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还要对这种客观存在给予充分地尊重,也就是要体现“英语课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的精神。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依据什么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呢?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吗?“实验证明,多数外语学习者的成绩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一般说来,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责的外语学习者的成绩要好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人。” 因此,我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状况的两方面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或类型。如:A组——外向型、成绩较好(Extroverted learners);B组——内向型、成绩较好(Introverted learners);C组——外向型、成绩较差;D组——内向型、成绩较差。各类别的划分可随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二、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分层教学的目标
英语新教材在形式上力图新颖、活泼,同时还注重了可读性、突出了交际性,有利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由于心理和能力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既表现在学生的心理特征上,又反映在学习成绩上。所以如果片面地按照单一目标来执行教学计划或简单地把学生看作自身素质与学习能力相同的一个整体,必然会在教学工作中造成教学活动只适应部分学生而不是全体的情况。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特征,合理地准备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程序,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都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激发。
三、突破传统课堂活动模式,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是根据固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唯一的教学程序并采用单一的教学活动模式。这种单一的课堂活动模式只适合个别或少部分学生的心理及学习需要,对于全部学生则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而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达到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法分以下三步进行。
1、首先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来编撰,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所体现出的差异性。教师在展示目标的时候,也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科学地选择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就能给学生创造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的学习状态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最终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过去进行时”(Past Progressive Tense),对于C、D 两类的学生只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讲授陈述句的用法。A、B两类的学生在学习陈述句的基础上,要独立总结“过去进行时”的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用法。再如,在进行听力训练时,A类:在听懂的基础上表演短文并回答问题;B类:在听懂的基础上复述短文并回答问题;C类:在教师指导下听懂短文,回答问题;D类:在教师指导下听懂短文。在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势表现的更为突出。A类:在学新口语之后,既进行对话表演,并能熟练运用新口语;B类:在学新口语之后,既能运用新口语;C类:在学新口语之后,既进行对话练习;D类:在学新口语之后,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
2、制定分层教学活动,实行因材施教
分层设置递进式问题。对A、B两组学生设置较简单的,以课本为基础的问题;对C、D 两组学生应设置深层次的,具有较深难度的问题。例如在学习The Man Upstairs时,教师分别提出四个问题:
A: How do you think the two men? If you are one of them, what will you do?
B: Was the man downstairs happy because the man upstairs didn’t throw his second boot? If not, why?
C: What did the man upstairs say to the other man downstairs?
D: Where did the man downstairs live? Why did he like to live there?
2)分层进行练习。分层练习可以让不同类别的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在教师的帮助下,以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学习能力。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一定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练习题的难度要与学习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不同层次练习题的难度要有交叉。此外,低层次的习题中的个别题要与中等层次习题难度相当,中等层次习题中的部分题目也要有与高层次习题难度相当。
3、分层指导,分层教学
在学生学习期间,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类别学生,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既要有适合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教学活动,又要满低层次学生的需要。对高水平的学生,应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对于他们不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上要深入讲解,充分练习,使其能够领会、理解、掌握并运用。
分层评价,促进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共同进步。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分层的教学评价是会妨碍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抹杀学生的个性,无法鼓励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当然也就谈不上尊重学生个人在学习中的发展方向。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尝试:
首先,树立“因人而异,分层而评”的评价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最忌讳对所有同学采用同一个尺度,这样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我会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应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给予他们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各类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我的课堂上,如果有学困生举手要求发言,我总会给他们机会。但有一些同学总是由于这些学困生的发言迟缓,而抢先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候,我会说:“请大家帮帮忙,××今天能举手,说明他有充分的准备,这是良好的学习开端,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把这个机会给他,好么?”。同学们不再出声,耐心地等待他的发言。之后,对他正确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使发言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的喜悦。当然,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表现的确有水平或见解独特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向上动力。
最后,在书面测试中,要避免使用单一的试卷而产生无法全面检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情况,要避免使许多已取得进步的学生们,在简单的分数前失去信心,并导致产生厌学心理。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可以使每一位学习者都能找到自己进步的痕迹,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次考试中,教师把试题分为两种题型:基础题和能力题。基础题为100分,能力题为50分。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题型中得到的分值和以往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学生的进步幅度,依此来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这种带有纵向(与自身比)和横向(与同学比)比较的综合成绩具有明显合理性与科学性,不但能测出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以上仅仅是我在具体教学中对应用分层教学法的一点认识。总之,分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同时也由于实践的时间较短,而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这里我恳请专家和广大教师对此提出批评和建议,共同探讨适合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科学途径。(免费英语网www.xiexiebang.com 整理发布)
第四篇: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摘要]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班级开展分层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能够让好、中、差的学生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各层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有所得、有所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需要注意摸清情况,分层科学合理;分层备课,明确各层学习目标;分层授课,让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分层评价,鼓励共同提高。[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 尝试思考
我校是事业办九年一贯制职学校,小学班级学生人满为患,而上了初中,班级人数锐减十多人。为什么初中阶段学生流失的状况难以杜绝?除了少数家长、学生对教育不重视外,还跟中学教师恪守传统的教育理念、坚持保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初中阶段由于课程多、任务重、课时紧,教师较多地采用传统保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大一统”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其实只照顾到中等水平的普通学生的需求,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少,学习的主动性差,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越来越让人担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学科尖子,而因学习成绩差、自尊心备受打击导致厌学、辍学的情况倒是时有发生。
要改变学校的这种状况,我们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还要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绩。2015年秋季学期笔者接手新的初中班级,面对52名稚气未脱的学生,如何才能擺脱尖子不尖、差生辍学的老状况?在翻阅大量教学理论书籍,并与多个学校的同行交流取经后,笔者决定在新一届初中班级中开展分层教学实验。
一、为什么要实施分层教学
1.从学校教学实际情况考虑
我校虽说是职工子弟学校,但其实单位子弟占不到全校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大部分的学生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这些学生大多因父母工作地点的频繁变更而经历了多次转学,入校成绩较差、学习习惯差。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到了初中后适应能力也不同,因而即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拉开的幅度也是很大的。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如果采用传统保守的教学方法,要想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是非常困难的。
2.从分层教学的特点考虑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必须是在同一层次下才能顺利进行,即交流双方必须有“共同语言”。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分层教学让教师探究如何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从而达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的目标。
分层教学是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训练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它正确对待学生的客观差异,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1.摸清情况,分层科学合理
笔者所任教的七年级由原来的两个六年级合并而成,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观察,对于全班52名学生在各科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已基本摸清,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教学目标会定得更精准、更合理。用两个学期进行分层教学课题的实践研究,可以让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磨合,教师可以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而到八年级下学期,形成完善、成熟的教学常态,为九年级中考冲刺打下基础。
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为了达到合理分组、有效提高的目标,根据学生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成绩及思维水平,笔者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组,A组是学优组,是班级排名前十名的学生;B组是潜力组,为排名十一至二十名的学生;C组是中层组,为月考考试及格,排名二十名以后的学生;D组是提高组,为月考不及格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在七年级下学期中,每次月考后都会对四个组进行重新调整。而对于D组的学生而言,月考及格,则可以进入C组,如果在月考中没有不及格的学生,则取消D组,通通进入C组。
分层教学实施前,笔者与全班学生及家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强调每次月考后的学生分组将只公布A组和B组名单,即前二十名,而二十名以后的学生则根据月考及格和不及格的情况知道自己是在C组还是D组。此举既能极大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又保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把分层教学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
2.分层备课,明确各层学习目标
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于D组提高组的学生而言,主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而制定的目标要求不宜过高,笔者给D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字词过关、作业完成、背诵达标,以此保证“考试及格”的设想能够成为现实;C组为中层组,学生比例最大,主要是培养他们自觉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并能达到巩固好课堂知识的目标;B组是由10名学生组成的潜力组,主要培养他们质疑、讨论的习惯,给他们布置适当难度、适当数量的课外训练,鼓励他们向学优组转化;A组是学优组,为班上月考前十名的学生,笔者主要要求他们形成严谨、踏实的学习品质,善于自学,敢于质疑,不断拓宽学习思路,努力成为学科尖子生并带动全班学生学习。
在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都要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A、B组学生能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D组学生的困难和A组学生潜能的发展。
3.分层授课,各层学有所得
分层教学的主要环节就是分层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各个环节,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学习,都能有所收获,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有效地实施分层授课,分层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丑小鸭》一课中,关于安徒生的作品介绍,笔者找C组学生解答。这一内容虽涉及课外知识,但难度并不大,提问两三位学生就基本上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关于这一课中的新词汇,笔者找D组学生读注音、讲含义,这些内容课本上都有,提问只是换一种形式让大家一起学习、巩固,同时还能增强D组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更高。关于丑小鸭生活地点的变更及变更的原因,笔者组织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学习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寻找答案,以分层学习中A组或B组的学生作为小组代表发言,阐明各自小组的探究结果。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锻炼A、B组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个任务若交由C、D两组的学生完成,会有较大难度。至于提炼文章主题思想、概括作品特点这些任务,主要交给A组学生解决,同时会提问B组或C组赞成哪个学生的观点,理由是什么。最后的精彩片段朗读则是人人参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被点名单独朗诵的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角。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阅读课文的分层教学,既能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訓练重点,达到分层指导的效果,又兼顾全班教学这一传统形式,强调了全员参与的整体性;既能让全体学生从各自的层面体验成功的愉悦,又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通过这一教学法,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给A、B两组学生制定的目标是700字左右,开头结尾有亮点,内容新颖或平凡中见细节,文章结构有想法;C组学生的要求是600字左右,文章结构完整,叙述流畅,能用上修辞手法;D组学生的要求是500字以上,叙事完整,语句通顺,错别字少。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形式,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言,作文要求也不宜绝对统一。让不同能力的学生达到不同要求的作文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形成不断进取的动力。
4.分层评价,鼓励共同提高
对于A、B两组学生,笔者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既欣赏他们在课堂上、在作业和试卷中体现的智慧,表扬他们成绩的提高、名次的提升,当然也指出退步降级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C组学生,笔者通常只表扬进步,勉励其他学生也能有所提升;对于D组学生,笔者表扬月考及格进入C组的学生,不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当然课后的谈话是免不了的。
每次月考过后,笔者都要对学生的组别进行必要的调整,建立动态的分等定级机制。对有进步的,提高等级,对有退步的,则降低等级。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陷,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三、对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再思考
1.心理疏导在前
初中生处在个性发展的分化期,青春期、叛逆期使部分初中生对成年人的教育产生质疑甚至反感,让学生理解接受分层教学的模式必须是心理疏导在前。另外,取得家长赞同与配合也非常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多方积极配合,把分层教学的负面因素降到最低,教学效果才更为显著。
2.分层时机合理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中学的教学环境、教学规律还没有完全适应,几次考试并不能说明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另外,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所以七年级不宜过早进行分层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与观察,师生双方互为了解熟悉后,到了第二学期开始第一次分层教学才相对合理。
3.动态分层的必要性
考虑到初中生思想上的波动较大,学习上存在不稳定性,分组要适时调整,分层教学的对象目标也要及时调整。一次分组后就一劳永逸,不利于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分层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
4.加强课堂分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探究
课堂上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合理而艺术的分层教学,难度很大,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新。对于在八年级阶段如何改进之前形成的分层教学模式,巩固分层教学取得的成绩,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探究。
来自答案网:王可江 [参考文献]
[1]王继忱.初中分流教育的实验研究[J].人民教育,1997(11).[2](美)琼·苏穆特尼,范·弗拉门德.在普通课堂教出尖子生的20个方法:分层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第五篇: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尝试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要兼顾大多数的学生,使接受能力好的学生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很难有自己创新的活动;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由于一时难以掌握上课所讲的内容,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而接受能力一般的同学由于比较安于现状,在学习上缺少拼搏精神,即使有潜力可挖,也只求能够完成课中任务。所以,无论是哪一类的学生都体会不到自己独立完成作品的快乐,在课堂上就表现为无论是哪一类的学生都会偷偷地玩游戏或和上网做其它的事。然而近两年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有效的杜绝了有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难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特长,很受学生的欢迎。
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该理论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并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
分层教学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分层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全体学生,这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下面是我在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为此,首先我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首先经过测试,依据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或组,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或者分组,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分层教学。
在学期开始我首先调查研究全体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将学生相对分为三个层次,既 A、B、C三个组。A组学生是对计算机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B组学生是对计算机只有简单操作水平,不能熟练操作,一般情况下这组人最多。C组学生是对计算机很不了解,不能进行任何基础操作。因为信息技术课是在机房进行上课的,排位置时首先让C组学生坐在中间位置,方便老师经常对这些同学进行指导。B组同学挨着C组同学,坐在靠中间的位置。A组同学坐在两边的位置。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学习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用一句俗话就是 “跳一跳,摘桃子”。对这种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先努力向上“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即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目标的分层就在于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 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课前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低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应用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树立信心;在此前提下,要求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实践上机操作。中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软件的功能能够进行进一步的自学和探究,并在具体的应用或作业中加以体现,还能举一反三。高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
三、备课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哪些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哪些是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哪些是中等层次的学生要知道的,哪些是优等生要了解的。
四、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分层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高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层次的学生和低层次的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低层次的学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高层次的学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一般情况下在每章节起始课时我先把总任务布置下去,在每节上课前,我会把这节课要完成的课堂作业给学生们演示一遍,并简单介绍该练习的重点难点所在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我会重点的,详细地分析介绍练习中的重点、难点,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我会给每位学生一点练习时间,如果高层次的学生已经能够了解和掌握所要讲授的知识点,那么在讲授时我就释放该组学生的学生机,让他们在下面独立完成本章的作品,而其他的学生则继续跟着我的思路走。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保证班中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点,而高层次的学生又可以不被我牵着鼻子走,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发挥他们的潜能。在每节课我都会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完成他们的课堂作业。这时,我会对高层次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看看该作业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能否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来改进这些缺陷,或者是否还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实现同样的效果等。对于层次稍低的学生,我会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如果他们已经掌握了,则鼓励他们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如果还没掌握,我会试着用一种他们更易接受的方法把该知识点再讲一遍,由于他们已经跟着全班听过一遍,所以再讲一遍,他们基本都能掌握知识点的内容。
比如在文字处理这一章的学习中,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给出本章的最终作品是做一张科技小报,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对于学习程度较弱的同学,我先带领学生做一篇自我介绍,然后由学生总结都用到了哪些技术,该怎样用,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去做小报,带领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探研。
四、评价分层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特别重视反馈-矫正策略。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便十分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话,不能有效反应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于本学科用理论考试的方法比较难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我采用交作品的形式来完成考核任务。由于每一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他们的考核标准也不同。对于 C组学生来说,他们交上来的作业即便是课堂作业的整合,也能够合格;对于B组学生,他们的作业不能只是课堂练习的整合,必须通过独立思考、用已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自己设计的作品;对于A组学生,独立设计作品还不够,在作品中最好还能包含一些课堂上没有讲过的知识点,要有创新点。
通过两年多的分层教学,我从中的体会是: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信息技术课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应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做到了以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为教学的出发点,符合教育科学的理论和原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能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与自信,必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分层教学”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帮助。
分层教学有 利于 老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对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在一个相互平等和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并且比在传统课堂中更容易进行协作式学习,更容易做到 “学有所获”;它有利于结合学生本人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尤其有利于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分层教学是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目的是通过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应用能力,为培养身心诸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就教学对象的层次性而言应该是动态发展的,任何机械的将学生人为定位分层的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
分层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学习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在某些教学环节中,A组学生以一对一的模式辅导B组学生或者共同完成一个小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一对一模式并不是固定的,随教学的需要可随时调整,让他们在互助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且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以此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素质。在分层次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当然,我们探讨的分层教学模式,不能形成思维定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的模式。
通过实践,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