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摭谈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性

时间:2019-05-12 16:4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7摭谈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7摭谈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性》。

第一篇:47摭谈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性

摭谈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性

鸿尾中心小学 谢依俤

【内容摘要】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等相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以超越自我的视角抛弃成见,与时俱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人文性 鼓励 幽默 宽容 自评 互评

新课程就象一股春风吹进了我们的课堂,与此同时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更是涤荡着我的心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评价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那么,如何通过课堂评价,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新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是体现创意的课堂„„这其中,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是功不可没的。

(一)赏识与鼓励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不管哪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量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如在一节教研课上,班上有一名学生胆子特别小,平时很少回答问题,可是当我提出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全班举手的人不少,他也举了手,看到这种情况我很为他高兴,虽然他可能答不上,但我还是让他回答,没想到他回答得非常好,只是声音太小,我高兴地对他说:“你回答得非常准确,老师为你骄傲!你想不想让全班都听到你精彩的回答呢?”这个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非常高兴。于是他声音洪亮地把答案重新说了一遍,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从此以后,我感觉这个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声音也洪亮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诙谐与幽默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势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上,一定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如一位老师教学《晏子使楚》时,请一位学生到黑板板书课题,学生板书时,“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而“楚”却写得很小。整体看起来很不协调,全班哄笑不止。老师不慌不忙说:“大家先别笑,你们好好想想,这位同学可是很有头脑的,你们在预习时都读过课文,对晏子佩服吗?”“佩服。”学生齐答。“喜欢楚王子吗?”“不喜欢。”老师紧接着说:“是啊,请看,这位同学写的课题——”很多学生马上领悟,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自发鼓起掌来。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设身处地的教师,他们自然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三)商量与探讨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而老师不要在学生犯错时大声批评,让他们哑口无言,毕竟孩子也有自尊,此时我们更应该懂得好好与他们沟通,让他们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所以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更有利于师生双方敞开心扉地交流。

一位教师执教口语交际课时,当一位学生说,他看到妈妈冬天做家务手都冻肿了,很心疼,想长大后赚好多好多的钱,给妈妈请一个保姆。教师亲切地问:“那你想过没有,保姆也是人呀,难道她的手就不会被冻肿吗?你关心妈妈也要关心保姆呀,你接受我的意见吗?”学生随即愉快地点了点头。这时,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又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课堂上,教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学生的心灵,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语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学生遇上这样和风细语的教师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有什么心理负担不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四)宽容与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有偏颇的事,这时老师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么我们的评价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宽容、亲切、真诚,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如一位老师执教《会摇尾巴的狼》,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老山羊很聪明。”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狼也很聪明”。老师也随即肯定说:“有道理,狼的确也很聪明。”

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面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可以引导说:“狼看起来的确很聪明,但是它的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让学生领悟到狼的聪明是为了欺骗,再追问“这样的聪明我们喜欢吗?”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

二、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

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知识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教学《雨点儿》中感情朗读“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时,组织学生用表演读的形式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表现欲强,一上台就表演得惟妙惟肖,但扮演大雨点的学生把断句给断错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表演读完后,我先要求表演读的同学进行自评,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表演“大雨点”的同学说:“大雨点很关心小雨点,所以我是用关心的语气读的。”接着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留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较全面地指出了表情朗读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在自评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评

师生互评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互相评价,以期达到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使用这种评价方法,往往是教师为了达到促使学生读书深思的目的,提出相对应的观点组织辨析或以示范朗读为目的,引导学生领悟朗读的艺术和技巧。如一位老师在讲读《草原》的第一自然段时,见学生朗读不到位,于是他说:“大家读得很不错,我也想读一读,看大家能给我打多少分。”于是学生认真听,积极评,不知不觉中进一步研读了课文,领悟了朗读的方法。接下来的读书,则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相信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语文课堂多一些人文色彩,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张琼清《在评价中发展》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12 [3] 张琳 《如何评价学生的发言》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 [4] 雏林森 《新课程下的教师课堂评价》 甘肃教育,2005.9 [5] 陈杰

《让课堂生动起来》

《教学月刊》,2005.9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建立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教研员、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新课改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历史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提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要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自身、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促进意义。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合理分解,其目的在于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共同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关注这个过程中既要评价“教”,又要评价“学”。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1.多元互动评价。

(1)自主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主要由执教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评,对自己所认为的有效行为进行描述,把自己在课前的教材认识、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完成情况以及自己对课堂中的得失利弊作一个介绍。评价自己课堂教学之中的成功之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这样的评课方式能打破以往的评课方式,改变上课与评课相脱离的现象,避免评课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促进学校教研风气的形成。

(2)主体评价。

主体评价通常由校长、教研员、同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方面的人员作为评价的主体,在听课后对执教者所进行的评价。听课后这些方面的人员根据自己对课堂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而作出的评价意见。执教者作为被评价的客体,应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的理解程度去听取评价意见,筛选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信息。

(3)互动评价。

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让执教者和听课者双方针对课堂教学充分发表意见。这种评课形式应建立在上课者和听课者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上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自己的教学,听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价其教学,主客互动,调动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时,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由听课者对上课者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方面以及教师素质方面提出问题,由上课者作出陈述。这样的评课,既可以发挥上课教师的主动性,体现教学评价的个性,又能发挥集体智慧,体现出评价的共性。

2.分层课堂教学评价。

(1)随堂听课评价。

从数量上看,听课评课活动大量在随堂教学的环境中发生。这种形式的语文教学,给予老师的教学评价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与精心准备、反复试讲的课相比,对这些数量众多的课堂教学,重在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按评课量标的要求面面俱到,这种评价是收效甚微的。

(2)专题研究课评价。

在学校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的今天,许多学校经常开展上语文专题研究课的活动。对这样的教学评价;要在(评价标准)的指导下,紧紧地围绕研究课的主题来评价,突出一个“研”字。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点与研究课的要点结合起来,使研究课的研究主题深人人心。

(3)公开示范课评价。

为培养骨干教师、辅导年轻教师而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往往由有经验的教师或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影响的教师承担。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侧重在评价量标的达成度和语文教学风格方面。突出“示范性”,倡导学习者学其方法、学其风格。评价可以把上课者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独由见解、擅长之处作出比较鲜明、突出的分析和概括,并加以提炼和升华,让评价起到示范作用。

(4)优质竞赛课评价。

为发现和培养教学新人,建立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队伍而举行的教学竞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发掘和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师。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应突出甑别和选拔的功能,采用统一标准,从严要求。在分析对比中选优,在选优中总结教学经验,将评优与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

第三篇: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暑期我有幸去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听了余教授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后,仔细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颇受启发,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科学教学,贵在探究(有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学科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新科学课程将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如,我们在上第四章《熔化与凝固》一节时,可安排学生在实验室里上这节课,通过动手实验??填写熔化过程记录表??画出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比较两种物质的熔化有什么不同。这里虽只包括了探究的部分环节(没有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但也属于探究。因此,探究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环节。

二、科学教学尽可能体现生活化(有感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情境)老师用他的那双慧眼不仅关注科学教材,而且还会善于关注生活。充分利用生活经验,体现科学课堂生活化。不但给学生以亲切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课堂中的一个亮点。这样的课堂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无意识注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关注每一位学生(有感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教学关系)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教师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科学学习的环境。课堂上教师能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技能和实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观点持合理的怀疑态度,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感于教学关系)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仔细回忆这三堂课,不难发现有这样的共同之处,学生都表现的兴高采烈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科学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建立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教研员、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新课改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历史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提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 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 业发展上。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要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自身、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促进意义。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合理分解,其目的在于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共同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关注这个过程中既要评价“教”,又要评价“学”。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1.多元互动评价。(1)自主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主要由执教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评,对自己所认为的有效行为进行描述,把自己在课前的教材认识、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完成情况以及自己对课堂中的得失利弊作一个介绍。评价自己课堂教学之中的成功之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这样的评课方式能打破以往的评课方式,改变上课与评课相脱离的现象,避免评课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促进学校教研风气的形成。(2)主体评价。

主体评价通常由校长、教研员、同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方面的人员作为评价的主体,在听课后对执教者所进行的评价。听课后这些方面的人员根据自己对课堂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而作出的评价意见。执教者作为被评价的客体,应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的理解程度去听取评价意见,筛选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信息。(3)互动评价。

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让执教者和听课者双方针对课堂教学充分发表意见。这种评课形式应建立在上课者和听课者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上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自己的教学,听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价其教学,主客互动,调动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时,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由听课者对上课者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方面以及教师素质方面提出问题,由上课者作出陈述。这样的评课,既可以发挥上课教师的主动性,体现教学评价的个性,又能发挥集体智慧,体现出评价的共性。

2.分层课堂教学评价。(1)随堂听课评价。

从数量上看,听课评课活动大量在随堂教学的环境中发生。这种形式的语文教学,给予老师的教学评价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与精心准备、反复试讲的课相比,对这些数量众多的课堂教学,重在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按评课量标的要求面面俱到,这种评价是收效甚微的。(2)专题研究课评价。

在学校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的今天,许多学校经常开展上语文专题研究课的活动。对这样的教学评价;要在(评价标准)的指导下,紧紧地围绕研究课的主题来评价,突出一个“研”字。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点与研究课的要点结合起来,使研究课的研究主题深人人心。(3)公开示范课评价。

为培养骨干教师、辅导年轻教师而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往往由有经验的教师或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影响的教师承担。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侧重在评价量标的达成度和语文教学风格方面。突出“示范性”,倡导学习者学其方法、学其风格。评价可以把上课者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独由见解、擅长之处作出比较鲜明、突出的分析和概括,并加以提炼和升华,让评价起到示范作用。(4)优质竞赛课评价。

为发现和培养教学新人,建立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队伍而举行的教学竞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发掘和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师。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应突出甑别和选拔的功能,采用统一标准,从严要求。在分析对比中选优,在选优中总结教学经验,将评优与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

第五篇:浅析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浅析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是对生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和未来人生的关怀。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母语,它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在其中也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文化、精神。教语文,同时也就在教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华民族的感情。修订后的大纲强调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强调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

一、小学语文中人文性的具体内涵

语文的工具性,《标准》明确指出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值观

主要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标准》前言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课程目标中又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文化观

既关注民族优秀文化,又主动吸纳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规定“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实施建议中又规定教材”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3、生命观

人文性的基石是人性。它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健康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着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材应“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前言中规定“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体、美的和谐发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目标中又规定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追求

1、开发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因此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以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启迪。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学习资源主要有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课外学习资源则非常广泛,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

2、倡导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它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它还提倡跨领域学习,提倡语文与其他学科的配合。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3、培养探究性学习

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类似于当前中学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去寻求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共同研究为主要特征,注重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共同研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一般遵循“设疑(发现问题)——探究(研究问题)——归纳(问题解决)——应用(问题迁移)”的四个流程。

4、加强实践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加强实践性学习最大的益处是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学习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既增强学习知识的直观经验,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与能力。实践性学习的方式很多,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游览名胜古迹;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尝试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能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进行讨论、学习辨别是非曲直。

5、重视体验与感悟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体验与感悟的历程。学生内心的体验与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与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的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语文学习的模糊性决定了不少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虽然学生很难表达,但内心的体验与感悟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痕迹深深。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这又决定了体验与感悟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是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因此,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体验乐趣;感悟真情、感悟真理,感悟文化。学生会在这样的培养下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有内涵的人。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人文性的具体表现

直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实施状况,不少课堂处于随意性的对话之中,人云亦云,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没有感悟到多少语言规律,也没有获得多少深刻的人文内涵。语文本体与人文精神两者俱废,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令人忧思的现象。

1、蜻蜓点水,表面浮华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没有让学生好好读课文,没有通过创设环境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一味地要学生谈感受,说出来的东西都只能趋于空洞浮泛。学生对课文缺少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都是在耍嘴皮子,缺少根基,有如暖风掠过耳根,有如浮萍漂过无影踪,有害而无利。

有的教师喜欢在感觉的东西上与学生纠缠不休,“为什么要这样读?你能说说吗?”学生想了想说:我想这样读就这样读了。意会了,难道还不够么?意识上理念上的到位要比语言的表达重要得多。学生碰到一个问题不是踏踏实实去思考与探究,而是处心积虑去揣摩老师的意图,许多感受谈得很肤浅,或者言不由衷,然而教师却在台上为他叫好,带领大家向他投以羡慕的眼光,表面的热闹浮华之后让人感到透心凉。

2、一味顺着学生走,缺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然而审视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部分教师却一味顺着学生走,左突右闪,跑题千里,半天不能回到既定的教学任务上来。比如童话故事里狼和狐狸一类的角色使坏心眼,干坏勾当,有孩子认为狼和狐狸聪明,教师不加引导,一味鼓励,孩子的交流中就会出现更多的偏差,造成孩子情感价值观的混乱。一些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盲从学生,还盲从公开课堂。“你读懂了什么?还不懂什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些教学指令随处可见。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讲究教学策略,学会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素质的角度,设计好教学,充分考虑形式与内容的实效性是否一致,显性与隐性的教学目标如何双重体现,而不是随意与盲从。

3、没有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材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就是要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如今众多的课堂里,教师都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但大多数还是形式上的,尤其学生在课堂中谈感受“节外生枝”的时候,教师发现答案偏离了所谓的标准答案,往往不能宽厚地面对孩子的纯真,马上打断或硬生生地拽回来,不能机智地给以引导,孩子的“真知灼见”很难被视为珍宝。而实际上,在这样的时候,最可以体现教师内心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文的理解。

四、小学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策略

联系当前的语文教改现状和学生的实际,谈谈如何适应新课程建设的形势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人文性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开发潜课程,着眼创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创新思维活动。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要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激发其主体性和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知识与思维空间,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教学环境,利用教材隐含的思维训练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创新意识逐渐化为学生在其发展过程中自觉的心理需求。

当然这也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引导,目前随着课改的推进,综合实践课程越来越被重视,研究性学习也成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直到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多的实践机会,因而也就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这种注重实践过程、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无疑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

此外,对于知识综合性较强的语文科的学习,不能忽视语文潜课程的开发,要利用校内外、课内外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兴趣小组、社区活动、网络媒体、影视、阅读活动及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及学习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知识及经验上的储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能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以人为本,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加强个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首先是人,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清代学者王筠在其著作《教童子法》里较早地提出了一个带有教育哲学性质的命题:“学生是人”。王筠认为教育应尊重人的个性,发挥人的能动性,语文应该在育人方面发挥其综合性。他的这种观点在人文精神痛失的今天同样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的核心是个性的和谐发展。但是,由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生产技术的大规模,要求批量生产的群体化社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是社会上需求大量的“标准化人才”,表现在教育上,就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无视或忽视教育对象的个性,力图用统一的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和统一的标准打造同一规格的人才。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极大地限制了人的个性发展。个性教育正是对这种教育机制的否定,它强调尊重人,尊重人的个性,提倡良好个性优势的发展。语文个性教育在人格塑造方面坚持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追求就是由关注教学目标向关注教育目的转变,将人文关怀贯彻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去,重塑人格。

在充分重视语文学科在学生健康和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做到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关注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即使对于同一个学生,因其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运动变化过程,也应根据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这些也正体现出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深刻的人文关怀。

3、利用好教材,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

教材中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主体接受审美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学生面对美文中的审美现实,其心理活动大致经历这样的顺序:诉诸想象——产生感知——进入审美判断和审美玩味。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的,学生主体通过想象才能把一行行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这也是欣赏文学作品时最先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有密切的关系。

审美活动中的感知具有整体性特征,通过感知使审美对象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感知越真切,所引起的想象便越活跃,所激起的情感反应便越强烈,这主要体现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共鸣。审美判断是对作品中的真善美作出的判断,使人不仅会动情,且会产生理智感和正义感等高尚情操。我们在教学文学作品时应启发学生注意对其艺术形式及蕴含的主题作多方正面评判,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走向高级层次。

在审美玩味中,学生的想象、感知、移情等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对文学作品

中的情节、人物、氛围、哲理等久久不能释怀,真正获得审美愉悦。

我们应重视并想方设法激活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活动,使教材中审美现实在教师的指引下进入学生的心灵,去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逐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能力。进而把整个的语文教育过程当成审美教育的过程,充分释放汉语言文字及文学作品中的美感,把学生的精神引向纯净高尚的境界。

4、倡导交往对话精神,走语文教育民主化之路。

著名的文艺理论家钱中文教授在《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的讲演中提出的“交往对话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反思。钱中文教授认为: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只有话语霸权,只有批判;没有自主意识,没有学理。思维方式停留在非此即彼,有我无你的状态,把对话对象不是放在平等的对话基础,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不能将学问增殖。对于一篇文学作品,老师有他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学生也有。这种审美感受由于师生年龄、心理、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肯定存在着差异。老师对这些差异应持包容的态度,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发挥,这对老师其实也会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这就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师生之间走向平等对话与合作,这其实也是当代语文教学在师生关系上的必然选择。就这一点来说,语文教育应走民主化之路。教育的民主化,是人与人在教学关系上的平等。语文教育民主化“是以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切入点,力图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系统与过程的民主化水平,为个性的发展与创造性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师生合作互动的教学情境”。包括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平等,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善,教育过程中民主意识与民主能力的渗透与培养等。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其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当然,这应以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为前提,以语文教研的科学实验为基础。

以上是新课改理念下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及其实施的粗浅的理解和认识。重建人文及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目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应紧密联系当前的语文教改及语文教学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前提下,真正让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人文性。

下载47摭谈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47摭谈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摭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摭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与评价观,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崇尚真知、探寻真理的氛围,形......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一、新课程 新课程,泛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从201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激励......

    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5篇范例)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 中学教育已步入新课程时代,人文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课堂教学在传递汉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成为终身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有趣的课堂、一个对话 、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探究的课堂。探究和把握这些基本的评价标 准,有助于我......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在新课程理念下,国家对新课程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评价都作了全新的改革。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目的是让每个......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摘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及时代背景,本文从思想性、生动性、系统性、三维性、三观性、增值性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高中 英语 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摭谈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5篇模版)

    摭谈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石林县石林镇中心学校 高锋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准确》对语文性质作了明确界定和新的定位,强调“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