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能根据法则准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在尝试解决读书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进位加法计算的过程。
3.情感目标:
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解决“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估算
(1)82 + 46 ≈
(2)18 + 23 ≈
(3)75+ 11 ≈
2.用竖式计算
+ 47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做笔算加法时,先从个位加起,个位6加7等于13,在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3加4等于7,7再加进上来的1等于8,十位写8;最后结果是83。
一起回忆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是不是?可是有一些地区的小朋友却买不起书,所以我们学校的同学们进行了捐书活动,他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爱心,这边有这次捐书情况的统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出示课件,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师:通过上表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答)
师:你能根据上面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到减法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由于不是本课所讲内容不必板书。当提到加法问题时教师要立刻板书出来: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说出: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三.解决问题
提问:小朋友们,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如果会,那应该怎么列算式呢? 118+104+95= 提问: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呢?
老师总结学生说出的不同之处,并揭示板书课题(三位数的连加)
提问:我们先不要计算,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本呢? 学生估计。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120+100+100=320(本)
100+100+100=300(本)
提问:估计好了,现在来算算,到底有多少本?好,请大家在草稿本上动手算一算。
师巡视,仔细看一看,规范学生的写法,老师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方法。方法一 1 8 1 0 4 + 9 5-----3 1 7 方法二:118+104+95 =225+95 =317
方法三: 118+104+95 =100+100+100+18+4-5 =317 方法四:118+104+95
=120+100+100-2+4-5
=317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平时计算中只要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就行,但是三位数的连加这种方法是我们这节课的新内容,你能掌握吗?下面跟着老师再一起来扮演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应用题要写单位和答,并且注意书写格式。
师:我们今天所学的三位数进位加法与两位数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生答:大致看法是前两条一样,不同点三位数的计算多了一位——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师:第三条我们可以怎样简练的说?(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它前一位进一)教师追问:满二十多怎么办?一定有同学会说:向前面进2。
引导孩子说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时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生总结三位数进位加法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四、巩固提高 提问:小朋友们都很棒,刚刚有说到四年级同学也进行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出示四年级小学的捐书表格),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呢?
让学生正确列出算式,估算出结果,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们都学了什么呢?学了新知识,我们要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样新知识才不会遗忘。六.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 118+104+95=317(本)
118
+ 95
———
317 118 +104 ――― 222 +95 ―――
317
七.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相对其他学习内容来说稍显枯燥。这节课,学生在各方面的精彩表现着实让我感到欣喜,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数学源于生活,它是从现实世界里抽象出来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创设了“捐书活动”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之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2、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从而体现出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他人交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节课,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
1、对于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在处理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时明显节奏有点慢,从而耽误了点时间,以致后面的解决问题没有时间处理完;
2、对于估算的处理不是很到位,以后要加强学生对于估算方法的选择,以及合适与否的判断,逐渐像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
3.从旧知过渡到新知的过程中处理得不是很恰当,还有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方面要多培养。
在以后教学中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尤其是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方面,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老师。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天天练
35+25= 24+36= 100+210= 250+250=
300+400= 460+240= 270+320= 430+540=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贫困山区的图片),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引出课题),老师吧他们捐书的情况做了个统计,一起来看看吧!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
师说:我给大家十秒的时间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本书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3.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
教
具: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B、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C、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1)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3、做一做
4、(1)后来呀,我们的兄弟学校东宇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结果。
二、学中做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1)独立思考,什么叫买1000送100?(2)小组交流。
三、课堂总结。课后反思:
第四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捐书活动的教案
捐书活动
学习目标: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运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连加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并选用不同的算法。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一)复习:
1、竖式计算
136+188= 37+16+18= 34+18+36=(找两名同学到黑板前计算,其他同学看教师手中的口算卡片进行口算)
2、(口算的具体题要体现在教案上)
(二)导入:
师:同学们,九月份咱们准备开展读书活动,为了能读更多的书,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自由谈)
老师有个建议,咱们举行一次捐书活动,(出示课题:捐书活动)把同学们捐来的书放在班里,设置一个图书角,这样同学们就能读到更多的书了。下面咱们就来看看书上同学们的捐书情况吧!
二、自学探究 出示自学提纲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书17页建设小学捐书活动的表格
(1)谁来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表格里反映出来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尽量让学生说表格中的内容即可,不要在这个地方浪费时间)
(2)那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2、学生自学
三、展示答疑
(1)三(1)班捐了118本、三(2)班捐了104本、三(3)班捐了95本。四(1)捐了103本、四(2)班捐了109本、四(3)班捐了98本。
(2)三年级捐书多少本?是把三个班加在一起,四年级的是把四年级三个班加在一起。怎么计算呢?
三位数连加可以列成竖式,计算时一定要小心哟!(3)估一估
师:谁来估一估建设小学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并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呢?(注: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3、算一算: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算一算,建设小学三年级共捐了多少本书?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小组互相交流多种算法。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预设:口算 脱式计算 竖式计算有可能包括两步竖式或三步竖式)
4、在这么多种方法中,你最欣赏哪种算法?说说为什么?
5、同一种方法计算四年级共捐书总数。
四、拓展延伸(18页最后一题)
五、反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位数的连加法,我们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可以根据学生说的适当进行板书(备注:“应当注意什么”应该写在教案上)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三年级一共捐书:
四年级一共捐书: 118+104+95
103+109+98 =222+95
=212+98 =317(本)
=310(本)
三年级比四年级多的本数:
317-310=7(本)
答:三年级捐的书多,比四年级多捐7本。
教学反思:
第五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捐书活动的教案
fpg
捐书活动
学习目标: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の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能正确进行三位数の连加运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加运算の计算方法。
3、能结合连加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の情境,解决一些简单の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探索连加の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の估算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并选用不同の算法。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一)复习:
1、竖式计算
136+188= 37+16+18= 34+18+36=(找两名同学到黑板前计算,其他同学看教师手中の口算卡片进行口算)
2、(口算の具体题要体现在教案上)
(二)导入:
师:同学们,九月份咱们准备开展读书活动,为了能读更多の书,你有没有什么好の建议呢?(学生自由谈)
老师有个建议,咱们举行一次捐书活动,(出示课题:捐书活动)把fpg
fpg 同学们捐来の书放在班里,设置一个图书角,这样同学们就能读到更多の书了。下面咱们就来看看书上同学们の捐书情况吧!
二、自学探究 出示自学提纲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书17页建设小学捐书活动の表格
(1)谁来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表格里反映出来の内容就是数学信息,尽量让学生说表格中の内容即可,不要在这个地方浪费时间)
(2)那个年级捐の书多一些?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2、学生自学
三、展示答疑
(1)三(1)班捐了118本、三(2)班捐了104本、三(3)班捐了95本。四(1)捐了103本、四(2)班捐了109本、四(3)班捐了98本。
(2)三年级捐书多少本?是把三个班加在一起,四年级の是把四年级三个班加在一起。怎么计算呢?
三位数连加可以列成竖式,计算时一定要小心哟!(3)估一估
师:谁来估一估建设小学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并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の呢?
fpg
fpg(注: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の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の方法。)
3、算一算: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算一算,建设小学三年级共捐了多少本书?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小组互相交流多种算法。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算の?
(预设:口算 脱式计算 竖式计算有可能包括两步竖式或三步竖式)
4、在这么多种方法中,你最欣赏哪种算法?说说为什么?
5、同一种方法计算四年级共捐书总数。
四、拓展延伸(18页最后一题)
五、反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位数の连加法,我们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可以根据学生说の适当进行板书(备注:“应当注意什么”应该写在教案上)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三年级一共捐书:
四年级一共捐书: 118+104+95
103+109+98 =222+95
=212+98 =317(本)
=310(本)
fpg
fpg
三年级比四年级多の本数:
317-310=7(本)
答:三年级捐の书多,比四年级多捐7本。
教学反思:
f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