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2
《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 塑料布 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
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第二篇:《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1
《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一年级就开始的“能……的玩具”系列到五年级就结束了.但是,与这个系列“含有科学原理”一脉相承的课程仍然存在.本课所设计的“乐器”就不能仅仅创作出外形,还需要比较“谁制作的乐器更美观、更实用,谁的乐器能发出更美妙的声音?”这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不言而喻.所以在“搜集:各种乐器的图文资料”的同时,必须“了解:乐器发声原理”,接下来就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制作了.其实,在“了解”之后,设计是关键,而制作并不一定“高难度”.这从“学生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作为美术课,“美观”千万不能忽视!
二、教学思路 采用“感知—体验—探索—实践”的教学策略.即:首先引导学生听一听不同类型乐器的声音特征,看一看乐器的外形特征,再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最后展开想象,合理设计乐器,体会设计与物品功能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建议
(一)引导阶段
1. 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2. 看了这段视频,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件乐器呢?出示课题《我做的乐器》.
(二)发展阶段 1.选择材料(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乐曲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2)看一看 图示打击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边出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像这样能打、敲、摇、刮响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3)选一选
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乐器?并说明理由. 现在老师再添加几种新的材料:网线、颗粒状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铃铛、铁环等),你能不能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刚才的材料组合构成一件打击乐器?
(4)试一试
尝试组合,并在小组内交流组合方式. 小结: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乐器音质是不同的.选择材料时,先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音质,再根据需要选择材料.还可以尝试把几种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乐器.
2.外形设计 乐器王国里除了节奏明快的打击乐家族,还有一个重要分支,那就是声音柔美、动听的弦乐家族.
(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弦乐曲.视频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2)看一看 图示弦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竖琴.请学生观察用橡皮筋做的弦是怎样绷上的.还可以怎样绷弦?
(3)想一想
① 弦乐的音质和什么有关呢?
② 弦乐的外形与它的发声有没有联系呢?(4)试一试
① 尝试拨响几件粗细、多少、松紧不同的弦板,体会弦乐音质的变化. ② 尝试拨响带回音箱和不带回音箱的弦乐及不同大小孔洞的弦乐,体会音质的变化.小结:各种乐器独有的外形并不是随便设计出来的,乐器的外形是为了发出更动听的声音而精心设计的.弦乐是通过改变弦的粗细、多少使音质产生变化.弦乐还通过改变孔洞和回音箱的大小形状来改变音质.
3.排列组合(1)听一听 管乐是利用嘴唇把气流吹入,引起乐器的发声部分产生振动而发声的乐器.教师演示吹瓶子口,但这个瓶子还不能称为乐器,现在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几个瓶子组合在一起,吹奏起来有音阶的变化,就成为一件乐器了.
(2)看一看
欣赏利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的乐器.学生观察排列组合的方法.
小结:把形状、质地相同的物体按大小相接,顺序排列就能组合成一件乐器了.(3)试一试
收集挑选形状、材质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组合,并试着演奏. 4.装饰
(1)欣赏各类装饰独特的乐器,启发学生思维.
(2)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乐器的材料选择适合的装饰方法.
(三)创意制作 1.设计草图.
2.根据草图选材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评价
1.独奏并请学生介绍为了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做了哪些设计. 2.组织学生按不同种类乐器分组合奏.
(五)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各种工具、材料.
四、评价建议
1.能否根据不同乐器发声原理选择适合的材料,设计出有创意的乐器. 2.能否通过独特的设计改善乐器的音质.
3.能否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件作品,并从中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第三篇:《我们做乐器》教学设计
《我们做乐器》教案设计
一、课题 《我们做乐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设计意识有所进步。
三、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意识。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情感的研究。
四、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学生准备: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
五、教学模式方法 欣赏、讲授、练习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段乐曲,你们想不想听?
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 大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 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师介绍不同时期的乐器: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制作乐器。如: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利用竹简、铁管、铁盒、陶土等制作乐器。
交流与评价:
1、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 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2、师生交流评价。
3、布置下节课工具。第3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和声方面继续加工乐器,让自己的乐器更好。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3、学生展示乐器
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
教师评价,小结。
4、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
板书设计: 7.我们做乐器
学生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
步骤:先画出设计草图,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分工制作,展示优秀作品。
第四篇:自制乐器教学设计
《自制乐器》教案
一、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请看大屏幕: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高)(音色);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无固定音高或者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我们把音乐的强弱叫做(响度);把乐音的高低叫(音高)。
二、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很用心,都已经熟练掌握,老师奖励大家看一段视频。(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交响乐团的合奏录像。)
师:羡慕这些演奏者吗?我们也用自制的乐器来办个音乐会,好不好?
生:好!
(教师板书课题)心灵手巧
三、新授
1、自己做的乐器肯定比不上专业乐器精良,但一样能发出优美动人的乐音。请大家欣赏一些自制乐器的图片。
2、师:欣赏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自制乐器的材料简单,我们也做得出来。
生:我也很想做一件乐器。
3、师:我很喜欢你这种自我探索的精神,老师相信同学们心中都有自己对乐器的独特想法,也能设计并做出简单精美的乐器。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我们将举行一次“自制乐器合奏展示会”
师:制作之前还提示大家注意
4、制作开始 5学生汇报展示
师:刚才同学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特别用心、细心。现在已经有几个作品出炉了,请….上台给大家展示你们自制的乐器。展示的时候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你们自制乐器的名字,所用的材料是什么。
还有很多小组的同学选择制作有难度的乐器,老师佩服你们的勇气,没完成的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期待下节课看到同学们多样的乐器,精彩的演奏展示!
第五篇:2说和做教学设计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导 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4.听读课文: 要求:听清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思考问题。(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明确:(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研讨课文: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略)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4)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3)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4)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布置作业:(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学者和诗人 1、《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2、《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3、《古典新义》
闻一多先生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革命家
↑1、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
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