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与落实
幼儿园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与落实
自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通过多角度,多方法的学习,我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的教育实践方面也有了新的成果,尤其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在新的时代下,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幼儿教育观念也应该不断的更新,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深入学习和理解新《纲要》,深刻学习和领悟《纲要》的精髓,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本
《纲要》中每一部分都充分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并且以它为指导思想,引领着我们去制定和落实教学目标。幼儿时期,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十分脆弱不堪一击的时期。幼儿在这个时期是需要成人精心呵护,和激发好奇心的。然而,这一时期的幼儿很容易被人忽视,弱小的幼儿更不知道把握这一关键的时期。那么,幼儿园的教育就要适时地把握住这个时期,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条件,结合实际的情况为幼儿的教育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充分的体现出幼儿园的教学目标要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本去制定。同时,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的支持与引导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自身的内在潜能,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的需求为入口,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创设一个轻松、自由、活跃的环境,适当的参与幼儿活动,并进入到幼儿的世界中与幼儿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更全面更有效的去落实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孩子的每一次自主生成的活动
一次,在小朋友集体做操回班之后,小朋友们很开心。突然,王子凌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李欣阳把雪球带到屋里了。”李欣阳小朋友把手伸开说:“没了,你看都变成水了。”“呀!怎么回事呀?雪球呢?”我并没有去因为小朋友的告状而去教育不许小朋友拿雪球进屋,而是顺势引出话题,让孩子们说出为什么雪球变成水了。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与温度有关。因此我又装了两杯雪,一杯放在外边窗台上,一杯放在教室里,让小朋友观察。当他们发现其中一杯变成水时,又有小朋友谁还可以变成冰呢!为了验证这一句话,大家又想办法把水变成冰。在冰与水之间我们又进行了实验,进一步了解了水的三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刻的感受到孩子自己生成的活动是最受孩子欢迎的,是最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的。孩子的每一次新的发现、新的问题都与他们自主探究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经验是分不开的。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是最能在大限度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这种自主生成的活动是最有教育价值的,是预设的活动不可替代的。我们要珍视孩子的每一次自主生成活动,充分挖掘幼儿自主学习的价值,这样才能完美的、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
2、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针对这次小朋友告状,我并没有因为带雪球进屋而惩罚小朋友。而是抓住一个生成性探究学习的机会去进行教学,获得了在课堂上预设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时刻把孩子装在心里是幼儿教师的职责。在活动中我们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幼儿,把每一个幼儿所表达出来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心理需求当做教育契机,及时将预设的教育活动与幼儿自主生成的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的落实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去尝试,从而落实教学目标,丰富幼儿之知识储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随时调整教育目标 正因为我抓住了“水的三态变化”的这一生成教学机会,我获得了比预设教学还要有效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比较专注的事物,去挖掘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结合预设教学目标,随机调整教学内容,使自主生成活动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达到最佳落实教学目标的活动效果。
二、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纲要》中目标的制定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发展的重视,体现出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理念。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幼儿的主体地位,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以及我们与幼儿互动的关系,这样对于幼儿教育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幼儿是主体
《纲要》中特别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而且反复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正确认识幼儿的地位,才能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需求,从而去更好地为幼儿的教育教学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2、教师是主导
幼儿是主体并没有否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教育目标的落实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活动者、引导者。
3、与幼儿充分互动
幼儿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由教师设计预设并开发的接受性活动过程,而是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不断交流、不断生成新问题的的过程,只有不断交流才会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我觉得上面“水的三态变化”的生成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只有教师与幼儿实现双面的主体效果才能有效的建构和发展完整的课程。使得教学目标得到完整的实现与落实,同时,实现师幼共同发展与融合。
三、有效利用多种教育途径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同时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使得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建立平的合作的伙伴关系,发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合力,以达到完美的、全面的落实教育目标。
四、重视教育评价
教育目标的制定与落实之后不是完全结束了。《纲要》对幼儿园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方法等都作了要求。不同的幼儿身心发展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因此,在评价时要关注幼儿的差异,灵活运用教育评价方法。只有落实了正确的评价方法,让幼儿得到充分的肯定,教学目标才算完整的落实到位。
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关于制定与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方法。但还是要继续深入的学习。只有我的教育观念不断的更新,我的教育工作才会不断进步。
第二篇: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新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化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注重的是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我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然而现代社会极需有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二、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
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建立人的客观性、依赖性,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丧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消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四、注重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在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三篇: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王夏丽
语文教学为了实现目标的有效落实,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文本为载体,以课标为标准,从实出发,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教学目标,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更是如此。
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着重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语文第一课时,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从字词入手,落实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在质疑中发现疑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因此,在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后,我主要以如下形式来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方法虽然不成熟,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完善。
课的伊始,我以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走入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预习内容后,以检查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从而达到有效落实字词的目的。然后让学生代字词入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有效落实读准课文这一环节。接着,发挥小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课文的层次,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通读全文,读中质疑,解决疑惑。对于深入挖掘课文情感,人物形象的问题,留到下节课去讨论。并鼓励学生去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第四篇:如何有效设计教学目标
如何有效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与学的方向,它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又是是衡量、评价教学效益的标准,更使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体现。目标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目标越明确具体,越能激发人们实现目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然而在我们看到的教学设计中,目标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如:照搬教参内容;脱离课标内容标准;目标表述空泛,可测性不强;行为动词缺失,主体错位;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一维,忽视二、三维。我们该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呢?
一、依据课标、学情、教材确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标的分解、细化,要做到适合学生水平(起点),尽量做到“跳起来能摘到的果子”;要有有学科味,知识技能目标(结果性目标)应具体可测,多维兼顾;教学与目标要相呼应,达到教学围绕课堂目标展开,结课时检查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规范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五要素。
1、行为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教学目标强调陈述的主体是学生,这意味着要从学生的角度描述结果,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预期相应的变化,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2、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意、态度、价值观。
3、行为动词,要具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把握准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所用行为动词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如: 结果性目标的“知识”中:
“了解”可用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来表述;
“理解”可用“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来表述; “应用”可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来表述。结果性目标的“技能”中:
“模仿”可用“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来表述; “独立操作” 可用“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来表述; “迁移” 可用“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来表述。体验性目标中:
“经历(感受)”可用“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来表述; “反映(认同)”可用“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来表述; “领悟(内化)”可用“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来表述。
4、行为条件,是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如“不借助计算器能计算出”、“通过查阅辞典”、“根据组图,能写出300字的短文”、“在10 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等。
5、行为程度,是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可从准确性、速度(时间)和质量确定。如:“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第五篇:落实三维目标,开展有效教学论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制定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培养目标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在科学教育本质的认识上的一种飞跃。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这么说: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升华。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必须用《课程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坚持教学目标具体化
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是行为主体,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要明确行为动词,陈述要明确具体,要可以观测,应采用《课程标准》上界定的行为动词,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不确定的语言;要明确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要明确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程度或要求等。
在叙写时,一般既可以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叙述,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叙述。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分列若干点,目的是为清晰、真实地表达出来。
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坚持教学内容问题化,在过程中体现三维目标
在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时,注重创设情景,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其科学思想、精神和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创设探究情景,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它起着激励、启发、点拨、反馈的功能。首先问题要以情景为基础,设计的问题或情景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感悟到情景中的问题,并且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其次问题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才能够拨动学生的思维,再者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新课改的理念,教师提供的背景应该可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三维目标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使教学内容能有效的传达,加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之间的联动,突出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引导。围绕教学目标,在设计活动时,突出可行性、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设计的活动要符合三维教学目标,是核心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挑战性等。在活动中,对学生要有明确要求,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生间要有分工合作的机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主导的作用,做到指导有方、主导有度。
四、有效评价课堂教学,在评价中实现三维目标
在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时,能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发展以及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的落实情况等。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用表示赞赏或用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要压制,给予适当的疏导。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一定要继续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不断创新,努力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时间、空间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