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8—§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学案

时间:2019-05-12 16:2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8—§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8—§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学案》。

第一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8—§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的意义。【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71想想做做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课本P71想想做做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滚摆实验:滚摆下降时,高度逐渐 速度越来越 ,重力势能逐渐 动能逐渐 说明 能转化为 能。

思考:当滚摆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大而重力势能最小?当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小而重力势能最大? 2.图乙单摆实验: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时, 能转化为 能;从B点运动到C点时, 能转化为 能。

思考:当单摆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大而重力势能最小?当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小而重力势能最大? 探究活动二:机械能及其守恒

1.机械能指的是。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3.机械能守恒的现象:

自己亲自体验课本P72图11.4—3想想做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铁锁的动能和势能是怎样转化的?

2.铁锁能否回到原来的位置,为什么?

3.在此实验中,机械能的总量守恒吗?如果不守恒,它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机械能有哪些?

2.举例说明人类是怎样利用风能和水能的?

3.利用水能和风能发电时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探究活动四:阅读课本P73“科学世界”,讨论人造地球卫星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转化的

1.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重力势能最,在远地点的动能最,重力势能最。

2.卫星从近地点到远地点过程中:速度 →动能 →高度 →重力势能 → 能转化为 能。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过程中:高度 →重力势能 →速度 →动能 → 能转化为 能。随堂练习

1.向上抛出的石块在空中上升时是 能转化为 能;到达最高点后下落,是 能转化为 能。

2.2004年8月26日,在雅典举行的奥运会中,我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三米跳板冠军,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她在起跳过程中,跳板的_ 能转化成 能,又转化成 能,最后转化成她的 能,而进入水中。

3.自行车下坡,不踩脚踏板,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是因为 能越来越小, 能越来越大。

4.电动小车沿斜面向上匀速行驶,则在这个过程中()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总机械能不变 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总机械能增大 5.下列关于水的各句诗句中,和机械能没有关系的是()A、不尽长江滚滚来 B、飞流直下三千尺 C、白毛浮绿水 D、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一顾客站在电梯上,随电梯匀速上升,在此过程中他()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第二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8—§2.3《声的利用》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2.3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实例,联系生活,知道声音在生产、生活、学习、医疗中的应用。

2.通过完成“声能传递能量”实验探究活动,了解次声波的危害和超声波的应用,能举例说明。

3.通过传递信息和能量两个角度分类,认识声的利用,对声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

(一)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38-40内容,勾划知识点并记忆(1)试举出声能传递信息有哪些例子?

(2)讨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方面运用了声传递能量的知识。

(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下面的检测,注意思考,独立完成。

1.声音可以传递 和,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取病人心率的过程,说明 也能传声。

2.蝙蝠采用 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3.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增大声音。(选填“响度”、“音调”、“音色”中其中一个)

4.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具有。大象用次声波交流,说明声能传递。

5.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三)质疑问难

展示小组自学情况,处理自学检测中的问题 交换学案,批改更正

你掌握了吗?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来和大家交流。二 活动设计1

通过学习,我又获取了哪些声与信息传递的例子:(1)

(2)

探究活动二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小实验: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由于膜的振动,压缩空气。

(1)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声音传递能量的其他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雷声说明了什么?雷声震耳欲聋呢?隆隆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来临呢?

学法指导:注意举例分析,从主要方面入手,重点是超声波的应用和次声波的危害。过渡语: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当堂训练题。

三、随堂练习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2.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3.如图,将两个相同音叉并排放好,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会发生的现象是,这说明了声音传递能量。4.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A.发出声波探测大钢板内有无裂痕 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发出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 D.发出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5.下列不属于声传递信息的是()

A.声呐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C.B超 D.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 6.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声传递能量的是()

A.振动的喇叭可以吹灭蜡烛火焰 B.汽车从马路上开过,路边居民窗户嗡嗡作响 C.美妙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灵 D.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第三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8—§9.2《液体的压强》学案(模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9.1液体的压强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 深度的密切的关系。

2.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1)由图9.2-1可知:液体对 有压强;(2)由喷泉水柱上喷可知:液体内部 也有压强;(3)塑料袋盛水后底部下凸,说明液体对 有压强;

2.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原因:液体受到 力的作用,并且具有,所以液体内向 都有压强。3.实验: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了解微小压强计的结构,微小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 ②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参照报告册)③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液体内部存在(2)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

.(3)深度越,压强越。

(4)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 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探究活动二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1.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2.由公式可以看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3.讨论交流:(1)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有没有关系?(2)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重力大小有没有关系? 4.例题 探究活动

三、连通器

1.定义: 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的是 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 总是相同的。

随堂练习

1.下列日用器具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喷泉. B.钢笔吸水.C.茶壶 D.液体压强计.

2.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而形状不同的A、B两个容器中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的关系为:PA_____PB,FA______F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等质量的三种液体,液面位置如图所示, 则液体对烧杯底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甲>P丙>P乙

B.P甲<P丙<P乙

C.P甲=P乙=P丙

D.因密度未知,所以无法比较 5.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等质量的不同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a______Pb。(填“>”、“<”或“=”)

6.某自来水龙头离地面高度为1米,测得水龙头处水的压强为1.96×10帕,则水塔里的水面离地面高度为______米。(g取9.8N/kg)

7.将10kg的酒精倒入底面积为100cm的容器中,酒精深1dm,则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多大?(g取10N/kg、ρ酒精=0.8g/cm)

第四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力》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7.1 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定义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以下内容)

1.力是,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一个是。如,人推车时,对车施加的力称为推力,则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力,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简称,符号是。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则推导下,托起一只母鸡所用的力大约是。

探究活动二: 1.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1)拉弓射箭,弓的 发生改变;(2)撑杆跳高,杆的 也发生了改变 结论:力能改变物体的 2.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1)图1,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棒球由静止变为运动。(2)图2,足球运动员将飞奔过来的球接住,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结论: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1)由静止到运动(2)由运动到静止(3)速度大小的改变(4)速度方向的改变。)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是(1);

(2)。

探究活动三:对力的三要素的认识

1.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2.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3.如右图,分别从A、B两处推门,会发现A处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这也就是力的三要素。

探究活动四:对力的示意图的认识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称为力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力的,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的位置代表力的,线段的长度代表力的。例:用20牛的力向右拉物体 画出: 用40牛的力向下压物体

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实验结果表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举例:用手拍桌子时,桌子发出了响声,但手也会觉得疼痛。说明手对桌子用力的时候,桌子对手也施加了一个力。

小组讨论,举出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力的现象。(1)游泳的时候,向后划水,人向前进。(2)划船的时候,船桨向后划,船向前走。

火箭升空时,向下喷出高速气流,火箭获得了向上的动力。

随堂练习

1.下列作用力中,大小最接近1N的是()A.马拉车行走的力 B.牛拉犁耕地的力

C.托起两个鸡蛋的力 D. 拔河比赛时每个人对绳的拉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3.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

4.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发动汽车使它从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匀速向右转弯 C.石块在空中越落越快

D.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降

5.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浆 B.湖水 C.同学 D.龙舟 6.以下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丁 A.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D.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7.如图,比较图中b和c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有关;比较图 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比较图 可知力的效果还与 有关。

8.画出下面各图中力的示意图.

用20N的力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拉木块

第五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3—§3.1温度温度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3—§3.1温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单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准确的,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3.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4.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温度的概念,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对比。

三、学习过程:

一、自学质疑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47-50页的内容,找出下列问题答案,注意边读边思考边记忆并勾划知识点。

1.温度的定义是什么? 2.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3.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4.温度计在使用前应该观察什么? 5.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6.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7.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不可以,为什么?

(二)自学检测

1.物体的_________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_________,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等。3.摄氏温度的符号是_______。摄氏温度的规定: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把___________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_____。

4.人的正常体温为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5.使用温度计测温度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和_______,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__或_________。

7.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_相平。

8.体温计的最小分度是_________℃,测量范围从_________℃到_________℃。

(三)质疑问难

展示小组自学情况,处理自学检测中问题。

二、训练展示 1.合作探究

①观察桌上的两种温度计,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②分别摸一下两个水杯,估计里面水的温度,互相交流你的估计值,然后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测量出的实际温度分别是_________(在测量水温的同时,请每组的2名同学把体温

计放在腋窝下测量体温)

③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判断正误,如果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原因.小组讨论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曾经有过哪些错误的操作?这样操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④取出体温计读数,并比较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在结构上和使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思考并回答:现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和39.60℃,那么两次测温后读出的数据是怎样的呢?

师生活动 改进补充建议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2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3.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值.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图读数时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4.读出右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_℃

下载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8—§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8—§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