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不进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笔算乘法(不进位)》
授课人:严建国
教学内容
课本第五册第56页例1,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课件、小棒。教 学 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
1、口算:
30×6=
500×7=
600×3=
22×4=
11×7=
30×4=
30×8=
41×2=
80×3= 学生先口算,后指名学生说出是怎样口算的。
2、像41×2= 这样的算式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3、出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二、探新
1、出示图片(课件)
师: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连加法。
12+12+12=36 3.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
1.摆学具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四、学习竖式
1、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看看老师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2、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1、笔算下面各题: 14×2
212×3
423×2
21×4
33×3
221×4
2、学校大门两边各有342盆花,共有多少盆花? 学生试做,后订正。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练习十三第1题.
第二篇:笔算乘法(不进位)
笔算乘法(不进位)
课题
不进位乘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生将初次接触乘法的笔算,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本领,如何开个好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自主探究,体验笔算乘法的必要性。
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教师适时地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在探究中自主建构新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学习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仔细观察,掌握笔算乘法的格式和算理。
在学习乘法竖式时,教师先不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演示了解乘法竖式的写法,体会乘法竖式的算理,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强化学生学到的知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信息卡片。
课
1课时
时安排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6分钟)
1.计算。
2×20
3×30
2.观察下面的算式,与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12×3
1.在练习本上完成习题,小组之间交流答案。
2.找出两组算式的区别,小组之间讨论。
1.算一算。
8×10=
4×20=
8×7=
6×5=
8×9=
6×4=
3×30=
7×20=
答案:80
140
2.填一填。
①2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②143是由1个()、4个()和3个()组成的。
③4个3是(),5个10是()。
④6个100是()。
答案:2
百
十
一
600
3.改一改。
改正
:
改正
:
答案:
4.把一根长10米的木料锯成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4×3=12(分钟)
二、探究学习新知(25分钟)
1.探究12×3的计算方法。
(1)想一想,该怎么计算?
(2)全班交流、反馈、总结算法。摆学具;口算;用连加法计算;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比较一下,你们喜欢哪种算法?说一说理由。
2.探究不进位乘法的笔算计算方法。
尝试把12×3写成竖式计算。
师生互动交流算法。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10,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把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教师板书:
1.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交流算法:
(1)因为三个12相加即12+12+12=36,所以
12×3=36;
(2)2×3=6,3×10=30,6+30=36;
2.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做并在全班交流。
总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写到哪一位的下面。
3.引导学生推想:322×3得多少?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老师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
把一位数写在多位数的下面,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下。
3.学生交流讨论。
4.学生试算并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习。(5分钟)
1.巩固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1.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好奇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究不进位乘法的笔算计算方法。
首先探究12×3的计算方法。全班交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摆学具;口算;用连加法计算;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比较一下,你们喜欢哪种算法?引导学生学会笔算的方法计算。从而推导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计算方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积极地向学生渗透推理、类比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60页例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体会成功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归纳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学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笔算乘法策略的形成过程。教具、学具准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
播放课件:口算(说出想法)
20X3= 20X5= 800X7= 3000X3=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乘法的计算,希望同学们今天学的更好。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探索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1、出示例1情境图
说明: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通过你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师:把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表述一遍。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会列算式吗?(板书:3×12 或12×3)师: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吗?请同学们先独立的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算法。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算法多?
[设计意图]利用实际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既能够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活动: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研究
(2)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3)学生汇报:
(1)可以利用摆小棒的方法。(2)利用画图的方法。(3)连加的方法。(4)口算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没有学过的内容这本身就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体会数学题做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评价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回答给出不同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优化算法:
(1)小组讨论:每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小组汇报:
4、共同学习乘法竖式。
(1)老师: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各种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但他们都有共同的地方:分别算出个位和十位,再把他们加起来,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减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0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2)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写一写。(3)然后师生共同板书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写边说明。重点强调在以后的练习中要用竖式进行计算。(先板书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板书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师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的数都叫做乘数,最后的得数叫做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既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老师再给与适当的讲解,能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任务二:探索笔算乘法的算理。
播放小练笔:(加深理解,体会乘的顺序)
3
1 2 2 1× 2 × 3 × 2 × 4
1、观察:笔算乘法应该注意什么?
(1)一般情况下:位数多的因数写在第一行,位数少的因数写在第二行。(2)相同数位要对齐;(3)从个位乘起;
(4)乘到那一位就把积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三、检测导结:
1、出示检测题:
(1)、我会改错
21×4=25 132×3=396 312×2=24
132
312
× 4
× 3
× 2 25
396
(2)、我会笔算
12×4= 211×4=(3)、我会解决问题 得星:
一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32人,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笔算乘法应该注意什么?
第四篇: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我的教案
2.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我的教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我的教案
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我的教案
指名说一说。【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笔算乘法(不进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本节课从学生课堂 我的教案
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第五篇: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李慧 黄河中心校 2014年11月11日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习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计算的方法及乘法竖式的列法和运用。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20×9=
40×6=
400×3=
600×8= 12×4=
22×3=
23×3=
43×2=
2、填一填
1)、28的个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是(),表示()个()。
2)、122的个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是(),表示()个()。百位上是(),表示()个()。
3).2个百、3个 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的一天开始了,神奇的数学王国里正在举行画画比赛,大家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交流汇报,板书信息: 板书:3盒水彩笔,每盒12支
3、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支彩笔?板书问题。
4、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1)。12×3
2).12+12+12 集体计算12+12+12
三、合作探究:
1、用什么方法计算12×3的积,先独立计算,想一想有几种算法,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分享。
2、学生讨论算法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算法,合理的算法给予肯定,不恰当的及时进行引导。
3.分类评价: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连加法;
(2)口算:10×3=30
2×3=6
30=6=36(3)还有列竖式计算,请学生板演。
问:6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呢?(加强学生对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的理解)
4.认识竖式(加强学生对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
12×3=36(支)2 × 2 —————
×
6......2×3 ————
0……10×3 6 ———— 3 5.强化练习
34×2(让学生说明算理)
6师:那我们在写乘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呢?
(注意:两个乘法的数位要对齐,在左侧写上×,然后画上横线开始计算,这和加、减法法竖式的注意事项是一样的。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四、巩固提高
1. “做一做”第1题,第2题多媒体展示,学生在学习纸上计算。
2.对对错错。
3.我能行。(两道解决问题练习题)4.数学小游戏。5.五、课堂小结
回头看,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预设:
12×3=36(枝)2 ×—————
6......2×3 3
0……10×3 ———— 3 2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