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教学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教学的整合
(火箭军工程大学士官学院 山东青州 262500)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极大地推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时代的数学教师,除了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基本或全面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科技外,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尤其要进行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想的教学研究,致力探索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笔者从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出发,对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的整合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高等数学教学信息化发展做进一步的探讨。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课程知识结构、内容优化的整合1.1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
首先,大量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教学用传统方法处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果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处理,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空间立体图形的绘制、移动、旋转、缩放等课程内容的教学,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将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变得比较直观和容易。又如计算导数和积分、求解微分方程等课程内容的教学,利用数学工具软件计算既省时省力,又容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我们要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中心,开发出一系列由电子教科书、音像教材、网络教材、电子教案、助教助学课件、工具软件、试题库、教学资源库等有机组成的立体化教材。它是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并发挥其优势进行的一体化教学设计,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应用对象、不同的应用环境设计教学要求进行开发、制作并使用,能极大地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其次,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本身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可以运用于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应该精选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中典型的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把“数学模型”作为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数学模型以寻找实际问题的答案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即通过编制程序由计算机完成复杂的计算解答任务。
1.2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优化
从“新数运动”开始,各国数学课程内容中陆续增加了计算机的知识。这不仅说明计算机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说明数学的发展扩大了它的发展基础。
一方面,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完成更多高等数学内容的教学成为可能。人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工具软件来简化数学上一些复杂的理论证明,从大量繁琐冗长的公式推导和问题计算过程中得到解放,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进行更多高等数学内容的教学。从这一点来说,这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不断压缩理论教学课时的改革需要。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得以更好的体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专业、各岗位大量应用信息技术,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普遍应用,与之密切相关联的离散数学教学内容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应融入离散数学的有关教学内容,充实如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运筹学等一些广泛应用的知识,使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能更好地服务于其他课程的需要。高等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途径
2.1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对极限的思想、微元法、研究空间曲而的截痕法等内容,我们在黑板上无法形象直观地示出来。现在,通过多媒体,利用数学软件包强大的符号演算功能,图形、动画功能,使得以前难以表达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演示,并且直观、生动、形象。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技术,为数学这一“思维的艺术体操”提供了崭新的“表演舞台”。多媒体既形象,又直观,同时,省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相应地也部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强度,为教师讲课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
2.2 交互式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其目的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中,引发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果只是老师单向讲授,缺少学生的参与和信息的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好,可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恰恰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在多媒体课件中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兼备,声情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受到感染和启发。这样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加上传统的黑板教学,增添了师生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反馈机制更加完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比如运用基于WEB交互式课件,交互性向学生提供一种在线“参与”手段,教师可以根据终端学生情况改变教学组织过程。而且,还可以向终端提供习题操练与在线测试,学生也可以随时通过网上的课件资源在课下巩固课堂的知识,同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双方都找到了便捷有效的交流途径。
2.3 数学实验的实践
数学实验是推动数学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做数学”,以问题情境或从实际问题出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步骤,在计算机上进行探索实验发现数学规律,提出猜想。多媒体信息技术恰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这种做数学实验的机会,教师可以把适合学生探索发现的内容做成问题解决型、实验模拟型等类型的课件,让学生上机自主学习,变单纯由教师讲授演示为师生交互、人机交互型教学。在数学实验课的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教学生使用某种方法来解决所给的问题。高等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等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误区。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片面地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确实对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还是要结合课程的特点来应用。实际上,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算证明成分很多,在制作课件时,及时录人分步呈现会使课件全程很长,课件翻页太多,有时还会造成图、式分离,难以对照思考。这时如用黑板、粉笔边写边讲,讲的过程中设问点拨,关键处提问研讨,小结时概括小结,则这样动态形成的板书也能为学生提供数学思维的时空,也同时为学生算、画、证、操作提供动脑、动手的实验示范。有些方便易行的演示操作,可以不必动用多媒体动画设计。教学过程中将多种媒体手法进行优化组合,最后形成纲要信号图,也是课件设计中应解决的问题。
还有就是盲目地追求多媒体的表现形式,而忽视了实质的教学内容。虽然多元化的多媒体元素比如图片、声音、视频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过多或者过于繁多花哨的媒体元素的应用则会适得其反,使主要的教学内容成了附属品。所以要适度地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工具,而不是教学的主体。
同时,在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中,忽视展现数学思维的过程对于问题的表现足全盘托出,少了推理演绎的过程,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数学问题的解答每?A段都依据思维方法列出问题,但是对每个问题却一次呈现图,对于证明也是一次呈现证明演绎的全部,然后对照讲解,略去了分步构图的思维过程和动态变换后的归纳思考过程。数学证明中应配合启发证明思路的诱导设问,使证明的呈现分步进行,不能在例题中一次性呈现解法全过程。
第二篇:高等数学与生活
高等数学与生活
摘要:
生活与数学截然是一对包容与包庇的一对词语,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处。运动与数学,思考与数学,行为与数学等等。
关键词:运动思考行为
内容:物质运动是一个物质信息传递的过程,在传递过程中形成人类未知的图案或其它迹象,我以为是正常的。物质运动其实也是个空间运动的问题,只是空间太大时人类无法了解,太小时人类也无法了解而已。
所以,空间哲学是通向未知空间的唯一途径。
空间哲学如果想得太过遥远,人类会视其为疯子,而成为历史的、比较遥远的空间哲学则被视为封建迷信。两者都是人类弱智的表现。比如说算卦,人们更多的把此说成是迷信,但其实,算卦是空间偶合的编序史。具体的说,算卦就是一个模拟空间运动图像排序的方法。空间运动的偶合点,是通过时间呈现出来的,没有时间,空间偶合现象就无法呈现。但是,没有空间运动就没有时间,所以,我一直认为时间因空间运动而存在。换言之,时间是空间运动时空间差的尺度。没有时间,空间差也就消失了。
当物质的空间速度超过物质质量数倍时,物质质量消失,当物质形成超大群体,而物质质量又完全消失时,就形成了宇宙旋窝。这个旋窝,我猜想就是科学家所说的黑洞。
另一种物质运动,可能更精微,也更不被世人接受,这就是人类的思维。
一般认为,水、阳光、粮食和性,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条件,即,人类良知。世界各国人民尊崇毛泽东的根本原因,在于毛泽东的所思所想其立足点都是捍卫人类良知。所以,反毛者必是反人类良知者,而反人类良知,是高智慧人群中跌入魔界,也即丧失大智慧,陷入欲望为唯一需求的少数人。人类思维的物质运动,同样会参与到宇宙间的物质运动中去,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自然现象体现出来。这也是被今人视为封建迷信的“天有祥瑞,帝必效之;天有灾异,帝宜抚民”的原因。人类思维的物质运动,也是一个积累过程。所以,治国的根本在于如何调整人心这个巨大的物质场,而不是助推人心物质场的巨变。
另外,我以为,光线的弯曲与变形,是空间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宇宙空间的发散式非规则对称运动,如果将来有一天有天才的数学家出现,把空间哲学变成数学模型,其功至伟,赶得上十个爱因斯坦。因为,人类只有把空间哲学变成数学模型,才具有实验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认为,空间哲学是人类智慧的扩展,数学模型是新智慧变成现实的途径。
我们同时认为,中国一旦有对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国前三十年历史和十年文革,重新认识的自觉,而不是浅薄到只会简单否定或者肯定,中国文化与科学的发展,必将迎来革命性发展的潮流,引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
但是,人类历史证明,精英往往是弱智的代名词,因为,精英的无耻与卑鄙使精英成为强者,精英的自私使精英变得弱智。所以,中国只有出现无私的精英集团,才可能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但是,无私的精英集团人民大众管出来的,并非是天生的。没有人民大众的管束,无私的精英也可能堕入自私的泥淖,这就是文革,也就是大众民主的要义所在。
精英逐利,必然祸国殃民,民不当家,精英定然逐利。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
一分街小学
王采霞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从备课到查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等都可以应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最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得到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图、文、声并茂,拓展了课堂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事物的建构更加完整、准确,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
1、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场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直观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许多形象直观的教学动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简单说教,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的“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教学中恰当融入电教媒体,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我在讲 “圆的认识”时,课堂教学中需要补充许多课外的例子,同时补充一些课堂练习,板书内容很大;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就可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的板书,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比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泛泛讲读要好得多。
2、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中,将生活中的一些抽象的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原他的本色,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易于理解。比如,语文老师在教《雨中登泰山》时,就较好地运用了电教媒体手段。泰山是五岳独尊,是一座名山,它上面有许多名胜,然而学生根本没有到过。为了让学生一览泰山风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从网上收录了许多关于泰山介绍的文字、图片等,制作声图并茂的课件。通过屏幕的展现,五岳独尊碑、奇松、怪石、云海、虎山水库、对松山、探海石、迎客松、十八盘、空中索道等一幅幅泰山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再与优美动听的课文和谐相配,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亲临其境之感。尤其有关八仙、《金刚经》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较深的理解。音乐制造了氛围,图画、图片再现了文章内容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多媒体进行教学,节省了教学的时间,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可使课堂教学密度增加,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不同的场景、对象,在45分钟之内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并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不断重复同样的内容而感到厌倦。多媒体的使用增大了课堂容量,缩短了板书时间,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示范作用。板书更规范,工整,使抽象变形象。便于直观演示,增添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再现场景或实物。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大势所趋,当今“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时势可以铸造英才,时势也可淘汰庸人,现实实际迫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有着潜在的优势,但一切是为学生的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研究学生为途径,以各学生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第四篇: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新高数)《高等数学》课程整体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课程代码:220000103 制 定 人: 张秀玲 制定时间:2011.7.20 所属部门:基础课教学部 批 准 人:
二、基本信息
学 时:60 授课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高职班
三、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理念
本着“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重能力、重应用、求创新的总体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将从学生将来工作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出发引出需要学习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按照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目标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优选决策原理、反馈评价原理进行本课程的设计。2.课程目标设计
本专业主要面向建筑工程施工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
掌握施工图绘制、识读的基本知识;熟悉工程预算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工程量计算等与数学密切相关的知识.据此设立数学课的课程目标如下:
1.1.能力目标:利用数学知识消化、吸收工程概念和工程原理的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和相应软件包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善于归纳、类比、联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 1.2课程的知识目标:
理解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熟练掌握函数的极限、导数、积分的计算;能对函数进行连续性的判断,会求最值、切线、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及旋转体的体积等.1.3课程的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使学生在原有初等数学的基础上,学习与掌握高等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并能用高等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管理与服务的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3.课程设计的步骤 3.1课程开发流程
通过专业调研,掌握专业学习所需数学知识,了解现代人的素质需求,培养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方法,重新建构出专业学习需要的、提高素质必须的高等数学的学习内容。3.2课程内容设计
把专业学习需要的、提高素质必须的高等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加工,设计出五个模 2 4.《高等数学》模块设计 4.2函数极限与连续 3 4 4.4不定积分和定积分 5 篇二:318陈杨林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大概按照这样的格式写一下,红色的是我写的其他的有时间请补充 1 2 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篇三:高等数学中《极限》的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中《极限》的教学设计
摘要:极限是高等数学的基础,这一章的教学关乎到学生之后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极限》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学法和教法。
关键词:极限;创设;引导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 数学研究的内容是函数,无论是初、高中时期的数学,还是大学时期学习的高等数学,那么有人要问了,高等数学中所谓的“高等”是什么呢?这里是从方法说的高等数学是以“极限”为基础的,足见极限在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性。
一、教材分析
极限在教材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极限的思想,理解和掌握函数极限的严格定义,能用数学语言证明简单的极限。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函数极限的概念 ;能运用函数极限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领会数学的极限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高等数学教学总结
高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本科金融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任课教师,我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学校教研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位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还注意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能积极投入到课改的实践探索中,认真学习,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
三、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为了教学质量,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认真备好课。
①认真学习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2、坚持坚持学生为主体,向5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坚持学生为主体,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针对大一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认真批改作业。
在作业批改上,做到认真及时,重在订正,及时反馈。
(二)存在问题
由于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以及在教学经验上还很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除此之外,现在注重考察的是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但由于以前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还很弱,以后还需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学思想。
2、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