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国际学校 张 峰
教材分析
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知识,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第九单元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本节课例5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口算虽是是新内容,但大多数学生在学前已有一定的口算基础,例6的计算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不作为数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因此,本课设计主要从创设情景入手,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的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2.让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口算。
9+1 8+2 10-7 5+4 9+0 6-6 4-4 3+6 7+3 6+4 8+2 0+5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1)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3)10和4组成的数是()。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1)教师媒体出示图画。
问: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10+5= 15-5= 5+10= 15-10=(3)请学生摆小棒,边摆边算,挑选自己喜欢的算式,算一算,等于几。(4)发表意见。
问:有哪个小朋友摆的是10+5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找学生板演。)
(提示学生:10就是1捆小棒。)
问: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组讨论。发表意见:①因为1个十5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②我觉得10加5就是15,10个再添上5个就是15个。教师说明:因为1个十5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为什么? 那么10加9呢?
(6)我们已经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因为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 9加10呢?
教师小结:看来,十加几就等于十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谁来用小棒摆一摆? 看来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讨论:如果没有小棒,该怎么想15减5等于10? 如果是17-7呢?18-8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几就等于10。
(8)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 17-10呢? 18-10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教师出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10+6 13-3 4+10 18-8 10+9 12-10 1+10 16-10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教师出示图画。
(2)让学生口头列出四道算式。(3)在书上填写。(4)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提示: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12-2为什么等于10呢?12-10为什么等于2呢?
(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3)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第二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本课在设计上遵循两点:第一,教学形式、方法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多种数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第二,注重学生有效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小学上册第8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知识,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第九单元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本节课例5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口算虽是是新内容,但大多数学生在学前已有一定的口算基础,例6的计算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不作为数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因此,本课设计主要从创设情景入手,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的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盆挂图,8朵写有数字的卡片花。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你们吃过红红的西瓜,酸甜的葡萄吗? 不少小朋友现在一想起来,忍不住要流口水呢!今天森林王国要举行一场“瓜果品尝大会”(课件出示),你们想来参加吗?
课件出示:
1.1个十和3个一组成()(括号里贴梨的图片)。2.8个一和1个十组成()(括号里贴橘子的图片)。3.15可以分成()个十和()个一(括号里贴香蕉的图片)。
4.1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括号里贴葡萄的图片)。
5.个位是2,十位是1,它是()(括号里贴西瓜的图片)。6.17,个位是(),表示()个一;十位是(),表示()个十(括号里贴桃子的图片)。
师:你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题,答对了,这些水果就是你的啦!(根据学生说的答案,教师点击相应的水果显现答案,并配有答对的音乐。)
【学情预设:孩子们看到动画般各种闪闪发光诱人的水果,不仅一饱眼福,而且渴求解决问题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争先恐后挑选自己喜爱的水果轻松作答,仿佛正品尝着香甜的水果欢心极了。】
师:这么快水果就被分完了,看来小朋友们对11-20各数组成的知识掌握得可棒了。
【设计意图:复习的知识点是简单枯燥的,但一个符合孩子认知情趣的情境却使它变得生动有趣,也正是因为它的简单性与必要性,孩子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情绪亢奋。此环节不仅是新知识的铺垫,也是情感体验的铺垫。】
二、自主尝试,领会新知。1.例5:10加几的加减法。⑴看图列式。
师:“瓜果大会”一定有许多的瓜果,可没有桌子摆放可怎么办呀,别急小猪和小猴,大象和小兔是“瓜果品尝大会”的小木匠,现在它们要准备搬运木头开始工作啦!
(课件出示小猪搬一捆10根的木头,小猴搬3根木头。)师:小猪搬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一捆是10根。)小猴搬了多少根木头?
师:谁能根据他们搬的木头列出算式来? 生:10 + 3 = 13 3 + 10 = 13 1310 = 3 教师板书,问:你是怎么看的?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又有了延续,孩子们在故事情节中饶有兴趣地观察到数学信息,利用原有的看一幅图写4道算式的知识经验,很快地解决了问题。】
⑵讨论算法。
师:为什么10 + 3 = 13,你是怎么算的?小组可以互相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1)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
(2)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 + 3 = 13。
(3)个位上0 + 3 = 3,再加上十位上的1是13。(4)数数,10往后数3个数就是13。】
师:为什么3 + 10 = 13?
生:因为10 + 3 = 13所以3 + 10 = 13。师:原来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是不变的。
师:为什么133 = 10。
(3)个位上33 = 10。】
师:你用上了“想加法做减法“的方法更简便了。师:那133 = 10所以1310 = 3 „„
师:小朋友们真棒,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既简单又好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本领!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方法,因此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交流,对比,优化算法的时间,把学生无意识的学习状态变成自主探究的有效课堂。】
⑶归纳学法。
师:根据一幅图,我们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请大家观察两道加法算式10 + 3 = 13 3 + 10 = 13(读算式时教师有意识地强调“10”),你们能照样子也发明出这样的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能编写出10 + 1 = 11至10 + 9 = 19八种算式,孩子们活跃积极,课堂气氛热烈。】
教师根据学生编的算式板书并有序地排列。师:请你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都有用10来加,都是10加几或几加10。
师:哦,10 + 1 = 11、10 +5 = 15、10 + 9 = 19,看来十加几就等于十几(板书:十加几等于十几)。
师:那你们还能根据这些加法再写出它们的减法算式吗? 教师根据学生编的算式板书并有序地排列。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秘密呢?
师:是呀,十几减几就等于十,十几减十就等于几(板书:十几减几等于十、十几减十等于几)。
师:大家真了不起,总结了这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是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设计意图: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孩子来说很简单,只需多加练习熟能生巧便能达到提高计算正确率的目的,然而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来说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为此在教材设计上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教师通过把学生列举的算式进行有序的排列,在有意识的板书暗示中,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满足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实现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2.例6: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⑴看图列式。
师:大象和小兔也搬来了木头(课件出示大象搬11根的木头,小兔搬2根木头)
谁能根据他们搬的木头列出算式来? 板书: 11 + 2 = 13 1311 = 2 师:为什么11 + 2 = 13?
生:个位上的1和2相加得3,再和十位上的1相加得13。师:为什么1311 = 2 被减数 减数 差
师:在减法算式中,都是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起名字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拥有无限的空间去创造,教师无需对学生命名做评价,这样既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也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渗透了统一的思想。】
师:看来加减法算式在数学王国里也有自己的名字,希望小朋友就象记住好朋友一样,记住他们的名字好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1.口算比赛(书P88 1、2)。
师:现在是小朋友表演口算本领的时间了,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独立作答,教师巡视辅导;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师:祝贺你们成为今天的口算大王,掌声表扬自己吧!【设计意图:一堂计算课如果只是教师学生一味的说,也是
“口说无凭”学得不扎实,如果只是学生一味的作题,这种“填鸭子”的学习方式容易疲劳产生厌烦,最后对新知还不知其所以然。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学好计算方法,为此设计中没有忽视书写练习的重要性,让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停一停”脚步,打打基础,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喘一喘”气,给他们消化,熟练,巩固的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2.摘苹果。
师:森林大王决定“瓜果品尝大会”在苹果树下举行,你们看树上结满了这么多的大苹果(课件出示苹果树其中有6个苹果上打乱顺序写13、14、10、3、4、7)。
师:又红又大的苹果你们想吃吗,每人只能摘3个苹果并能写出算式才算成功?请小组讨论,看谁的办法多!
教师板书各种算式。
【设计意图:这是有一定思维提升的练习,6个数字写出4组算式是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如数字10、3、4、7是要重复使用的,既能当作加数,又能当作和,如果学生的思维是无序没有条理的,那么就很容易遗漏其中的一组算式。】
3.数字七色花。
课件出示苹果树下左右各摆两张木桌,上面摆放各种水果,围坐一圈的小动物。
师:“瓜果品尝大会”马上要开始啦,鲜花公主为大家送来了许多鲜花,请大家一边吃水果一边上赏花(教师贴出7个花盆图,分别写上算式: + 7 = 14 – 4 = 11 + 3 = 13 – 2 = 191 = 10 112 = 10 123 = 10 132 = 11 10 + 4 = 14 4 + 10 = 14 1410 = 4 2 + 11 = 13 135 = 10 156 = 10 167 = 10 178 = 10 189 = 10 19-10 = 9 十加几等于十几 十几减几等于十 十几减十等于几
设计思路
本节课把数学学习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故事情境,设计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体现了趣味性、情感性、生活性和开放性,以“瓜果品尝大会”为主线,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探索中去思考、体验和感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收获数学知识的同时,还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1.重视情境创设的完整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乐意在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本节课一开始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借助“采摘瓜果”的游戏成为故事的起因,复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进而以小猪和小猴,大象和小兔为“瓜果品尝大会”造木桌成为故事的经过,学习了例5例6的知识,最后又以“摘苹果”和“赏花”成为故事的发展,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巩固了知识,这种前后呼应的故事情境呈现方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搬木头图,列出4道算式获得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相互交流,阐述各自的算法,在集体汇报中,由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灵活的,提出了多种口算的方法,最后还罗列出与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相关的其它算
式,引导学生总结出算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掌握的算法都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推理判断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
3.重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为此,根据小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水平,本课练习通过精心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场口算比赛,让全体学生“伸一伸”手就能拿到“苹果”;6个数字组合4种算式虽有些复杂,但并没有把全体学生拒之门外,大部分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两至三种算法,另外一种只需留心观察“踮一踮”脚尖就能摘到“苹果”;根据得数16编写算式更是不局限学生采“苹果”的方法,用“跳一跳”乃至“爬一爬”、“打一打”等各种方法都可以。这些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好数学的机会,特别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数学《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知识基础是11~20各数的组成,所以教学时先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作为新知的铺垫,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小棒时,不再指定每一小组必须摆什么,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摆。尊重学生的选择,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愿望,在动手中思考,在动手中探究,掌握数学知识。
3.注重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还提出:要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新知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体会计算方法,并突出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实际操作,汇报结果时由学生自己评判,教师给予充分肯定,使其在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计数器 口算卡 学生准备 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2.复习数的组成。
从11~20各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来说说它的组成。3.揭示课题。
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也可以组成十几。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复习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富有针对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探究新知
1.摆小棒,列算式,明算理。
(1)学生操作:你能用小棒快速地在桌上摆出“13”这个数吗?要求使大家能一眼看出是1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为什么要这么摆?
(3)看图列式: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指名板演)(4)反馈交流,形成板书:10+3=13 13-3=10
3+10=13 13-10=3(5)结合小棒图说说算式中的10、3和13分别表示什么。(6)交流算法:挑一道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生1:数小棒。生2:数数。
生3:1个十和3个一可以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13可以分成10和3,从13里去掉3就剩10,去掉10就剩3,所以13减3等于10,13减10等于3。
(7)知识扩展:4人小组合作,在11~20各数中选一个数,用小棒像刚才一样摆一摆,并写出4道算式。
(8)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评价。
(9)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知道了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2.拨珠子,学算法,知名称。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上拨上2颗珠子,学生根据拨珠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11+2=13)
(2)提问:你是怎么算出11+2=13的?(3)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计算方法。
①用数数的方法:从11开始再数2个数,12、13,所以11+2=13。②数珠子:个位上现在有3颗珠子,十位上有1颗珠子,所以是13。
③数的组成: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再加上2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和3个一,就是13。
(4)请你根据这道加法算式列出一道减法算式,(13-2或13-11)根据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得数。
(5)将算式分类: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可以把黑板上的算式分成两类,该怎么分?(如学生有困难,可引导他们竖着看)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6)猜名称:在加法和减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它自己的名称,你想猜猜它们的名称吗?(学生猜)(7)读名称:要想知道自己猜的名称和数学家取的名称是不是一样,请大家看教材78页,一起大声地读一读它们的名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部分名称)(8)说名称:说一说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0+3=13 13-3=10 3+10=13 13-10=3 设计意图: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并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理解算理,找出算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新知。⊙游戏巩固
1.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1题。
看图写算式,看谁做得又快又对,再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看谁说得又清楚又响亮。2.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3题。
以抢答的形式完成,教师事先做成口算卡,并适当补充题量,由学生抢答,并要求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数学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78页2题。
板书设计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3=13 13-3=10
3+10=13 13-10=3 11+2=13 13-2=11
第四篇: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页的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道理,熟练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二、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2、看图写算式,复习用一幅图片写出四道算式。
3、填空复习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新授
1、教学例
5(1)出示十三根小棒图,看图片写算式,并说一说各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2)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算理。
2、教学例6
(1)出示11根小棒,再出示2跟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在计数器上演示11+2=13的过程。强调2要加到个位上去,强调十位上的一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一表示一个一。
(3)演示从13根小棒中去掉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请学生上台演示13-2=11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算理。
(5)学习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简单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老师任意指算式,学生说出该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看图片列算式。
3、做练习十五的第1——5题。
(四)、全课总结。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探索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用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等方法,使学生探索发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
教授例5时,教师起示范作用,使学生理解并明白2要和单根的一根小棒合并到一起。那么在教授例6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了。
3、实际操作法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采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更好的直观的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
四、说练习作业安排和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安排的是教科书第8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1—5题.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例5和例6的小棒图和相应的加法减法算式.这样安排突出重点,简单大方.五、本课自评
本节课在进行公开课之前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并得到了数学教研组长贾老师的精心指导,因此整节课上下来,自己比较满意,其他老师也反应和上节公开课相比有了很明显的进步.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分为复习、新授和巩固练习三大部分。教学各个环节安排恰当。
在教授例5:10+3=13、3+10=13、13-10=3、13-3=10时,特别将算式后面的答案擦去,并提问:
10+3,10、3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3+10,3、10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13-3,13、3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13-10,13、10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列式求什么?
使学生明白一幅图片能列四道算式的算理。
在教授例6时,特别采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和动手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使学生明白2要加到个位上去,和原来的一个一合起来一共是3个一。使学生明白算理。
在巩固练习时,出示8个写有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算式的动物图片,让学生小动物找朋友。寓教于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兴趣浓厚,这样安排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本节课通过自我反思和其他教师的指点,发现还有一些地方有待改进:
1、在做练习时,应该让学生先不要拿笔,听老师讲完注意事项之后,再让学生拿出笔来动手练习更合理。否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拿出笔来,会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听讲的现象。
2、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动作不够干脆利索,应改进。
3、在讲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时,应适当的讲解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的区别。
本节课经过众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点评,使我获益匪浅。在此感谢!
第五篇: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听课记录
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听课人:
时间:节次:下午第二节执教: 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
教学过程:
一、汇报预习
交流“我会填”1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
可以写成()+()=(),还可以怎么写?
二、谈话导入
1.我们已经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现在老师说一个数,谁来说这个数是怎么组成的?
17、14.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都表示十几,我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这样的过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10有关的加减法,板书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三、新课教学
1.出示例题图。
根据图,列出4道算式,自己写一写,写好后,和同桌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小结算法。
2.观察这四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你也能写出像这样的算式吗?
自己试着写一写。
四、练习。
想想做做习题。
让生逐题完成,校对交流。
第4题,生交流校对时,让生说一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五、总结
说一说,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评课:
王老师这节预习后的一年级数学课,按照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很小,主要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在老师设计的预习指导引导下进行自学,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后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说出书上的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是怎么来的?学生说出了左边+右边=总数接着老师又继续提问10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样让学生既知道是什么,还明白了为什么。
摆小棒游戏,自主探索10加几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算法。王老师的教学中,变静态练习为动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动态演示“一共有几根棒?”“左手有几根?”“右手有几根?”同时让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进一步追问: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去解决问题。把算式与操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脱具体的实物操作,让学生试着用“头脑中的计数器”去拨一拨,完成练习,这样把算式与表象操作结合起来。这
样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就更深入了一步。
适当练习,巩固算法。王老师在学生通过上述活动初步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算法。同时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到十加几与相应减法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