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设计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改革-王红兵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6:4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艺术设计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改革-王红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艺术设计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改革-王红兵》。

第一篇:浅谈艺术设计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改革-王红兵

浅谈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

王红兵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分析艺术设计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必要性;提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真正实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施方法。

【关键词】 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过程教学。

一、艺术设计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必要性。

国内外艺术设计领域不断扩大,会设计软件的人很多,会艺术的人也很多,但真正能将艺术与电脑技术完美结合的一线人才却严重缺乏,急需大量具备创新思维和熟悉新型软件技术人员,而陈旧的课程设置、单一的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的匮乏等,已不适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无疑给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严峻的挑战。统计众多高职院校就业情况得出,艺术类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但进入职业角色的适应期较长,原因在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技能之间没有很好地对接。尽管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在职业竞争中,学生需要的是一种具有能适应艺术设计类工作群的特殊职业能力。无疑,我们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就是实现与工作实际零距离的对接,必须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

二、艺术设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方法的改革。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采用项目教学,通过校企合作,每门课程成立一个课程小组,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教研团队,模拟多个不同的工作环境,分析多个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能力,开展教学项目研讨,设计能够进行课程教学的单元项目和真实项目,教学实施时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每3~6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小组,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分析,通过各项目小组对项目的讨论,拟定项目实施计划,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并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在校内专业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

2、教材的改革。

目前市面上很多的艺术设计类教材都是片面的,之前笔者参编过艺术设计类教材的编写,收集过相关教材信息,没有一本教材能适应所有高职院校的同一专业,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对于不同的学校,根据其不同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其教法应该也是不一样的,为更好地体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工作过程中所需的职业技能,我认为艺术设计类教材应与企业合作开发,共同编写教材和综合实训指南,融入工作过程,引进企业文化和真实项目,以项目为主线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特色校编教材。

3、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推进课程评价体系改革,须建立由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组成的评价体系,包括:笔试、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能力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社会反馈等多种考核方式。通过多样式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合理性评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教学内容的改革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根据工作任务来确定,紧密联系工作过程。教学项目分为真实项目和子项目,一门课程围绕一个真实项目,或开发出多个子项目开展教学,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应贯彻以项目为导向。

实训课程具体实施方案:在校期间第一、二学年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内工作室、艺术设计协会等实训基地,挣得学校各部门支持,进行校内真实项目演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在大三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跟班实习,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广告公司、装饰公司、图文公司等)真实岗位顶岗实习,培养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学生积累更多的职场经验。

三、真正实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施方案。1.创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根据艺术设计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对象的复杂程度,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过程置身于“工作过程”中,完成岗位职业技术能力的训练,并获取艺术设计类职业技能证书,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设计定位能力、软件操作能力,能胜任艺术设计专业岗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通过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为每门课程成立一个课程小组,由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围绕设计前客户交流(设计交流)、设计实施(设计定案)、项目总结(客户检验)三个技术领域,对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整体分析,找出代表性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再对相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开发出从小型设计团队,到中型设计工作室,再到大型设计公司的进阶式学习领域(课程);并与企业合作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实施课程,建成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全新课程体系。

3、配备相对应的教学资源 3.1.建立教学资料资源库

以突出培养学习自主性、资源共享性为原则,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艺术设计优质核心课程的典型案例库、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公共素材库等资料上网,并推进虚拟网络实验平台、网上答疑、互动自主学习的平台的建设。同时引进和吸收省内外网络企业的技术和教学资源,进一步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加强教学资料建设,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实训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指南。

3.2.模拟工作过程教学场所。

建设模拟工作过程的教学场所,引进企业文化,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更接近工作环境,能更好地开展以单元项目、真实项目为情景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及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从初学到熟练职业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3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建立“校企互聘”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注重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性和制度化,确保专职教师每年下企业顶岗实践;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大企业兼职教师与学院专任教师比例。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偏向于实践教学能力,情境教学设计或项目(案例)设计能力、指导学生完成“工作过程”的指导能力与态度、与其他教师共同配合完成教学目标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 [2] 吴君,沈建华.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沟通问题及对策.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赵倬.浅谈模块化在计算机多媒体专业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朱雄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第二篇:艺术设计类“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材料与工艺”是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从设计应用的角度来认识和掌握材料与工艺的相关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材料的特性及工艺,加强不同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本课程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

产品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交叉融合、应用性很强的新型学科。材料与工艺是产品设计的物质基础条件,一款优秀的产品,离不开材料与工艺的合理选择,材料本身不具备形态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工才能成为具有一定形态、结构、质感的产品,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材料与工艺”课程在产品设计教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延边大学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材料与工艺”作为本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在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设置在第2学期,总学时为64学时,教学对象是艺术类学生。在64学时中需要通过讲授、考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能够运用到产品当中的材料,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工艺的能力。经过调研和实践,发现当前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课程教学授课方式单

一、理论教学讲解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课堂所授知识与学生设计实践活动距离较大,在具体设计实践中难以运用;缺乏相对应材料与工艺实训设施以及与之配套的实践环节,导致基础知识授课完成之后,学生难以巩固所学知识;长久以来的艺术化的形态训练,造成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一味追求造型的“新、奇、特”,材料和工艺方面知识的欠缺,导致缺乏材料设计的意识。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存在选择材料和工艺应用意识薄弱的问题,设计方案对可实现生产的技术要求考虑不足,多停留在概念表达上,缺乏制造、生产的可能性并与生产一线严重脱节,致使设计出的产品不能被生产出来。

本文结合笔者在延边大学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的教学工作和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进行探讨。精简教学内容,加大教学内容的广度,降低深度

“材料与工艺”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材料的特性、常见材料及加工工艺、表面处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在产品设计中选择适当的材料,如何灵活运用材料的各种性能,充分考虑设计出的产品的结构功能和加工工艺等。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从广度方面进行讲解,避免从深度上进行探讨,深入浅出才是对艺术设计类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授课时,让学生从设计的角度来了解材料工艺,不过多地涉及材料加工的专业理论,点到为止,举一些有针对性的、优秀的产品设计实例,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材料和工艺的重要性,进而加深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避免只重点强调各类材料的工艺加工方式、工艺本身的复杂性、精确性,这样会令课堂变得沉闷,学生不会从中得到设计的启发。教学内容除了对传统材料的讲解之外,还要加大对复合材料、新材料的讲解,特别是能更好体现设计创意的新材料,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对更多更好的设计创意的产生起着推动作用。转变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育,用提问、问答或讨论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引进具体设计案例,如金属电镀、金属成型等工艺,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用生动的视频给学生演示,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每章节的理论教学讲授结束之后,让学生根据研究课题内容,课外通过大量阅读参考文献和市场调查,做好充分准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经过充分辩论将问题彻底搞清,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多媒体教学是本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用照片、图表、视频等形象化语言来表达抽象的内容。课件配以大量的实例图片以及视频,根据实例提出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其主观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影响材料感觉特性的相关因素时,展示塑料饰品和金属饰品两张对比图片,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和研究,阐述两种不同材质饰品的视觉感和触觉感,从而加深对各种材料感觉特性的印象。加强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材料与工艺”总学时64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32学时。若以纯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会变得枯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践环节设置要有针对性,与课程理论有相应的联系。我们将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例如,讲授产品表面处理基本原理和特点后,根据主题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并制作产品,用蚀刻工艺刻出纹理后,再用表面处理给予产品色彩,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还让学生收集塑料瓶、玻璃瓶、木头下脚料等,从环保二次回收利用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不同材料、不同性质、不同的工艺方式制作各类产品,如木头与树脂的结合,把木头塞入树脂里头,使木头少了狂野与自然,多了一份典雅细腻的质感,将这些小小的木头树脂做成项链、耳环与戒指等饰品。

通过实践过程,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材料的特性及其工艺原理,加强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细化考核内容

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第一,课程考勤、实践课程的表现。第二,平时作业。包括市场考察、汇报讨论、材料创新制作等内容。第三,平时考试(笔试考试)。每章节结束之后,采用开卷形式,进行平时考试。第四,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考核。根据主题,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新设计,赋予材料新用途。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占学生总成绩的50%,即平时成绩,第四部分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

通过上述考核方式,不但能测试出学生平时的理论学习水平,而且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实际能力的高低,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

结语

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艺术设计类学生不单要从美学层面上考虑,还要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很大程度上都与材料有关。“材料与工艺”课程既涉及材料加工专业理论又延伸至设计领域,如何将设计与材料串联起来,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加工性能,掌握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培养其研究、创造、创新能力,课程教学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如何更好地进行“材料与工艺”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第三篇: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田涛 覃月宁

来源:《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年第03期

【 摘 要 】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对培养对象能力的要求,就电子商务专业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计算机类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定位与作用,整合课程体系等几点改革措施。

【 关键词 】 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Reform to Explore

Tian Tao 1 Qin Yue-ning 2

(1.Business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Nanning 530006 ; 2.The Xiangsi Lake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Nanning 530008)

【 Abstract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commerc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teaching system,combined with electronic business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develop a target for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specialized in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all kind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puter class,and puts forward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 course in electronic commerce in the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and function,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some reform measures.【 Keywords 】 electronic commerce; computer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与计算机技术能力要求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等多种知识和电子商务综合技能的,较好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商务技术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及其贸易政策,熟练掌握英语和一门东南亚语言,能够较好地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网络环境下的商业、贸易和营销管理等的实践或研究、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以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对网络贸易人才的需求。

1.1 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结构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综合性学科,从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主要由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构成其知识体系;要求培养对象在3~6年时间内,完成本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并通过管理、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实战训练,达到掌握经济管理、网络贸易、市场营销、在线交易、物流管理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商务应用系统规划、可行性论证及评估、需求分析、设计、开发、部署与维护的技能;侧重在分析和规划的能力培养。

1.2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运用能力包括:商务应用平台规划、网络集成运营、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应该具备:①掌握软件工程理论与规划方法,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②掌握大规模商务应用平台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规划、可行性论证、概要分析、需求分析、需求设计、设计、测试、培训、评估、部署等方法。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够准确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该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电子商务专业建立初期,我院为提高学生就业率,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技术方向,一个商务应用方向。大一基础课程结束后,学生必须确定其方向,每个方向的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技术方向的课程偏向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侧重于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高级语言、商务应用等;而商务应用方向则偏重于会计、营销、管理、物流等专业内容;两个方向的交集是数据库、会计、营销等专业内容。这样,偏重于技术的学生,缺乏商务知识,而偏重于商务应用的又缺乏信息管理能力,导致最终的结果是技术方向的学生可以被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替代,商务方向的学生可以被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替代,电子商务专业的优势完全没有得到体现,甚至学生都无法理解电子商务专业到底能干什么。

2.2 电子商务专业师资严重缺乏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缺乏电子商务专业的复合型教师,专业教师分别由机电、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领域教师组成;各专业领域教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无法明确商务和信息技术真正、合理的切入点,导致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商务应用知识类课程的随意和简单组合;在实践环节,教师缺乏相应的实战培训和应用经历,仅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讲解并引导学生,难免出现教学实践和现实应用的脱节。

2.3 计算机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

计算机课程设置随意性比较大,目标不够明确;例如为便于学生考二级,将Access数据库原理列为基础课程,大二学生要学习高级语言,又开设网络数据库作为先行课程,两种数据

库课程的开设,缺乏整体考虑。计算机类课程设置不合理,例如计算机类课程设置课时均在50个左右,未能考虑该类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综合实训类课程,先行课程安排不合理,例如管理信息系统、Web站点设计,所需的先行课程包括高级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动态网页设计及网页设计、项目管理等。一般为了拿出更多课时安排商务类课程,将必须的先行课程压缩数个,导致综合实训课程无法正常进行,甚至成为演示课程。

2.4 实践环节薄弱

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其培养目标是商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但建设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硬件轻软件,认为组建了实验室,配置了电脑,接入了网络,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这种思维在各高校都普遍存在。

2.5 缺乏综合性实践环节

综合性实验是高校培训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潜质的重要实践环节。目前理工科教育开始逐步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了许多综合性实验环节,例如电子器件设计,给学生一个课题名称和内容介绍(或者学生根据课题方向,自拟题目),让学生综合所学内容和翻阅各种文献,完成设计工作,最后提交一个产品,并要求学生对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对于许多有创造性实用价值的产品,指导老师会协助学生申请发明专利,通过校企合作推向市场。和理工科相比,电子商务专业在综合实验环节还比较薄弱,其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专业实验环节起步较晚,高校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和缺乏高素质实践性教育人才。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3.1 将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明确计算机类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定位和作用

重新审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商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意识,熟悉商务过程、精通信息技术是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对象的绝对优势。在教学过程,应该合理规划计算机课程体系,明确计算机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计算机课程与商务类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能片面的剥离;例如在讲述市场营销、物流、经济管理课程时,可将涉及到的各类信息系统融入其中,并对各类信息系统所涉及的技术、架构、服务等进行讲解,同时完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熟悉商务过程,同时掌握系统平台的架构、技术、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3.2 完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逐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和平台,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实验教学是整个培养体系的重点,实验环境、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完善,将直接影响理论教学的效果。在构

建各门课程实训任务的同时,不能忽略综合性实训平台的搭建,综合性实训平台应作为一项独立实践环节开设,由专门的教师团队负责,旨在培养学生参与商务体系的整个生命周期,并灵活运用各类信息技术,为学生进入社会角色提前做好铺垫。

3.3 推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侧重几个方面。

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不限于学历、职称的提升,应该“走出去”,和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相结合,对教师进行培训,甚至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商务活动,进行深入锻炼、学习,教师的商务素养提升了,自然会影响到教学的实践环节。

加强课堂教育。在当前科研氛围浓重的高校,教学过程被许多教师轻视,这种趋势要遏制,课堂教学必须保证质量,让每位任课教师都能站稳讲台。

加强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按学科分类,加强各专业学科与交叉学科间的交流,促进各专业知识体系的融合。

提高专业教师待遇。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实践任务和其他专业相比,比较繁重,因涉及到信息技术,要不断学习,在薪资待遇方面,要对其进行补偿,这样才能留住人才,稳固教师队伍。

从企业、高校引进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专家,学者,作为学术顾问或者学科带头人,创建良好的学术和人才培养环境。

3.4 营造自由学习氛围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突破常规,去除说教思维,根据前沿的商务信息技术应用,实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团队可以走出学校,加强和商务企业合作,从企业获取各种应用项目,为学生营造实战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项目规划、分析、论证、设计、开发、测试、试运行、部署上线、维护等全过程;让学生在实战中成长,在实战过程发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在实战过程,可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团队思维能力的提升。该教学模式是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综合实训项目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题目,根据自身情况,自由组合团队,并协调团队内部分工,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5 引入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高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要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向转化,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传统的实验教

学是学生集中做实验,密度比较大,时间安排比较紧促,学生很难很好地消化和吸收。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后,学生要做实验,必须提前预约,学生预约实验就需要提前主动的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有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验效果更佳,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是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对学生来说,相应地增加了学习时间,强化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教师来说,意味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工作量的增大。在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中引入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解决实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也为综合性实验科目、独立实验项目的设立奠定了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曾凡奇.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5,(2):109-111.[2] 瞿彭志.经济管理类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

(4):76-79.[3] 徐学军.实验教学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经济师,2004(4):106-107.[4] 郭广生,齐再前,白守礼.构建科学合理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57-58.[5] 孙刚成,田伏虎.谈创新性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教育探索[J].2008(7).[6] 孙军军,赵明清.企业信息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信息网络安全,2012年第10期(总第142期)第90页.[7] 周国勇,陈磊.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体系设计研究.信息网络安全,2012年第8期(总第140期)第167页.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0GXNSFB013053)。

作者简介:

田涛(1979-),男,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海量存储、对等网、数据库。

覃月宁(1979-),女,壮族,广西桂林人,硕士,讲师。

第四篇:基于翻转课堂的土木工程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范文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土木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根据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新教学模式,期望能为我国土木工程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基础类课程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规模和数量上也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各种土木工程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应用于工程实践,使得我国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不断改革,以适应当今土木工程教育新形势。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刘西拉教授曾指出,当代中国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应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即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较多的工程经验和较好的计算能力;其次,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话句话说,当代土木工程专业的合格毕业生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很强的创造能力,也要具备从当代社会特色的角度分析与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也要具备较好的组织与交际能力。

当前,“慕课”、微课等创新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得到认可,同时也在促使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改革。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在中国高等教育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融合“慕课”、微课等创新教学方式的翻转课堂,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技术支撑以及学生对此技术的掌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推动融入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应用,使其早日成为我国教育的可行模式,丰富我国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1 翻转课堂的“诞生”

对翻转式课堂教学最初“诞生”于美国,其最初的模式在于师生的积极互动。在北美的林地公园高中,那里的老师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家里离学校较远,导致很多时间都花费在了回校途中,还因为种种原因,有的学生会错过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但是,在该校就读的很多学生因为以上原因无法紧跟老师的上课进度。

最具开创性的是,这两位逐步地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把课堂时间空余出来,用来给学生解决在做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很快,这样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并广泛传播开来,得到学生的支持。“翻转课堂已经完全颠覆了我们常规教学方式。现在不会在课堂上耗费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来讲解。”两位创始老师如此评价。

两位老师的教学改革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所以经常受到同行的邀请,并向周围感兴趣的人或机构推介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开始利用在线视频在课外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时间则开展互动学习和实践练习。

其实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学者就开始对翻转课堂教学开展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如: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文章及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思考所见所闻,然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一同探讨所学知识;老师在课前集中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或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设计与准备教学资料等。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际应用层面,务求探索出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作用,对课堂教学有充分补充的翻转课堂模式。得益于业界和学者的积极探索,翻转课堂很快流行起来,其影响逐渐从美国向其他国家扩散。

1.2 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探索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虽然进入中国的时间较短,但是也引起我国教育界的热切关注,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在知网上搜索以“翻转课堂”为关键词的论文就有三千多篇,不包含以慕课、微课等词进行探讨的文章。除了理论研究,教育界也开展了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进行试点探索的有大学、中学和中职学校,较有影响的试点分布在京津、沪宁、重庆与广州等几个区域。

重庆市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它是“全国第一所深度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学校,该校总结出翻转课堂实际操作中3个“翻转”路线:课前4环节、课堂5步骤和6大优势。国内学者把“翻转课堂”定位为:是将数字技术整合、信息化校园建设以及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变革。但是,由于学者、学校等实施主体对于翻转课堂的切入点各不相同,因此实施主体的改革方向也不尽相同。比如:聚奎中学强调“翻转课堂”应内含三类翻转:(1)教育目的的翻转;(2)教育理念的翻转;(3)教学方式的翻转。行知中学认为探索“翻转课堂”是基于网络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上海市仙霞高中开展“翻转课堂”是侧重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其内核是基于自学知识点上的“对话、讨论与练习”。

1.3 中西方国家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比较

西方国家的土木工程专业是以实践为目标的,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到学以致用。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英国,很多的工科院校实行的是“三明治”式教学模式,即第一、二、四学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学年学生被要求到公司或者企业实习,工程实践可作为工作实践经验。本科教育完成后,还要接受2年的企业培训或是2年的工作实践,或3年的博士深造,方可参加执业注册考试,取得签字权。

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简介中定义:“土木工程(英文:civil engineering)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是广泛服务于国家基础设施与民生的宽口径一级学科,包括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和道桥等二级专业方向。本专业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础。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工程需要的 “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建设部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提出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和指导性计划,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采用的是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这一模式,可以看出,高校教学计划中基本包含以下主干课程,三大力学、建筑材料、项目管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2 土木工程基础类课程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土木工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土木工程的起源是通过各类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归纳与总结各类成功与失败经验,特别是在吸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从18世纪初,以牛顿和伽利略为代表的近代土木工程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系统基础理论的学科。自此,土木工程才逐渐从工程经验过渡并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回顾整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实际工程实践经验往往先行于理论,各类工程失败经验往往能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如今,还有很多工程问题的处理,仍然依靠广大工程师的实践经验。

自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工科生的培养模式主要参考苏联模式,即:专业划分过繁,学科交叉性较少;重点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而对相关的新发现新领域缺乏应有的重视,对工程实践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主要以教师单向授课为主,没有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教育模式的不足不断凸显,教育与实践脱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适应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分析与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令人欣慰的是,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并在不断修正与完善。

翻转课堂等新模式的出现,正式对于全国的教育模式探索的有力补充。它的出现为传统课堂的创新、学生活力的激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了基础教育外,在专业教育上,在土木工程专业,也可以开始相应的探索。对于任何新事物的研究,从源头认知、挖掘及摸索是根本。

2.1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也必须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翻转课堂模式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进步,这能让学生能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各种学习网站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弱点或者兴趣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而且可以线上和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答疑互动,对于课程的问题可以即时沟通,不会受时空因素的影响,自主性和实时性很强。

2.2 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是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因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外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进行答疑互动,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增加课堂的互动性,针对多数同学遇到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解决,这也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位观察指导者,由于互动性的增加,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这也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可能会注意到学生自创的学习方法、自发组成的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完全依赖老师。这样,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上,促进他们更加开放地学习,真正理解课堂内容,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老师就会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与指导的循环。

2.3 形成教师―学生―家长交流新模式

翻转课堂同时改变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在翻转课堂后,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可以帮助理解教师的教学。

学生不学习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他们贪玩?他们学习能力不一样,有的跟不上老师进度,所以产生厌学心理?他们的基础知识学得不牢,所以感觉学习很费劲?亦或是他们有什么个人问题干扰了他们?教师和家长都需要找到学生不学习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采取必要措施来让学生回到学习的轨道。

翻转课堂是一种方式方法,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和自主化的学习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负责的途径;使课堂的内容得以长期保存,可用于复习或补课的学习;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主动学习的课堂;更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互动性、自主化教育的学习。因此,翻转课堂的内涵涉及了师生关系、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出现的一种符合世纪信息时代学习者特征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能使土木工程学科学生从繁重的通识教育课时中脱身,把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用于专题讨论课、个性化培养及工程实践。

结语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翻转与革新,创新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使之与实际接轨,与时俱进。翻转课堂通过对课时、课程的重新规划,教学模式的创新,重新梳理教学流程,使之更加高效,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互动学习为学生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塑造新型的学习文化。

第五篇:以实践类课程为例浅析影视专业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及教育的不断进步,有些问题也在教学的过程中随之显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影视行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如何将所学运用于实践是其遇到的最大问题。那么,本文就通过影视专业设置的实践类课程,进行相应的影视教育的教学改革的探讨及实现。【关键词】实践类课程;影视专业;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42-02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影视艺术的传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不仅有影视经济的勃兴,还有相关的文化、教育产业的相应发展,比如说在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开办影视相关的专业及课程。那么,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不断进步,有些问题也在教学的过程中随之显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影视行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如何将所学运用于实践,是影视专业教育及与社会实际结合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下文,笔者就通过影视专业设置的实践类课程,进行相应的影视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及实现。就课程设计而言,影视专业中的实践类课程所实践的内容不是教科书或参考书中现有的知识、方法或结论,而应该是根据所要实现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给出合理而又多元化的求解方案――设计。比如,通过课程的讲授与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素材导入、剪辑、声音、字幕等整个后期制作流程,达到动态的实践性效果。实验要求注重考虑学生对于影视媒介特征和视听语言特点的真正把握,而这类课程是对理论类课程的深入和检验,注重影视操作理论和方法的全面实践,强调对知识和综合实践的学习,进而真正实现对前期相关课程的综合运用与拓展。下面本文就以《摄像技术》课程为例,对课程性质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摄像技术》是影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强调技术与艺术、理性与感性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技术性与实操性是本门课程区别于纯理论课程的显著特点,理论的讲解为学生动手操作做了有机铺垫和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小组协作能力,在作品创作中体现课程的实践性。此课程与《影像语言》、《影视艺术概论》、《影视画面编辑》等课程相辅相成,力求使学生在掌握摄录像机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完成完整作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摄录像机的发展趋势,熟悉摄像机和录像机的基本构造,掌握摄像机和录像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摄录像机现有的各种格式,熟悉掌握数字摄录像机各功能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数字摄录像机各项技术指标及性能,并学会摄录像机各种操作功能的使用方法和整机的日常维护,在系统的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实践课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摄像技术》课程首先讲授的是摄录像原理与摄像机的基本知识,从电视节目制作的角度让学生理解电视信号、彩色电视基本原理、电视摄录系统,掌握摄录像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摄像机的分类、电视画面的摄取与传输原理讲授摄像机的分类、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摄像机的感光元件、摄像机的信号处理、数字高清摄像机等方面的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理解影视摄影造型元素与影视画面空间构建的技术环节和思维方法,初步掌握运用摄录像技术解决镜头表达的理念和技巧。接着讲授影视镜头构成,通过镜头构成概述,讲授镜头构成及目的、镜头构成的主要因素、镜头构成的特点、镜头构成的基本要求、镜头构成景别;镜头的位置法则,讲授影视镜头的视觉中心、中央位置、边缘位置、上方位置、下方位置;面积法则、突出主体、揭示作用表达重量感和重要性、表达重量感和重要性;方向法则、拍摄方向、拍摄高度以及平衡法则、绝对平衡――对称、相对平衡――重力平衡等等,使学生了解画面的形象元素,认识构图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构图方式。第三部分讲授构图中画面形式美的基础――线条与形状通过线条与形状的感情,讲授直线、曲线以及形状,然后通过组织造型元素,建立画面秩序,形成画面节奏,表达与传递情绪,揭示形象的象征意义和形象间的内在联系,衬托人物个性、线条的抽象与联想、引导视线等。摄像技术的实践操作是配合《摄像技术》课堂理论教学而设置的课程实践,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摄像技术课程实训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影视摄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影视摄像技术的实践之中。针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培养训练学生调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实践训练,使学生了解摄像技术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摄像技术的方法和技巧。《摄像技术》以对摄像机、三脚架、监视器、线材等的运用,是按照影视创作的规律创制作品的实践训练。实践环节的训练内容、训练规格都是按影视创作的规律和基本技巧设置的。通过对各个摄像技巧的实践练习,训练学生掌握影视摄像的技术技巧,使学生深入了解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创作的一个重要实践过程,完成好这一重要环节,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了影视制作地流程及其重要性,提升了自己的影视欣赏和制作水平,形成了相对较为系统的影视知识体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完善了其知识结构,达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还可以为学生的后期制作提供有效的辅助借鉴,并为完成完整作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通过《摄像技术》课程的具体实践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影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设置的课程实践,实现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影视类课程实训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影视创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将其有效运用到影视创作的实践中去。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培养、训练学生地调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影视短片、纪录片、电视栏目的创作为主的具体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影视创作地过程和主要技巧,并在作品中发挥创意思维,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不仅如此,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还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进行具体的设置及调解,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其所具有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学提出如下层次要求:比如,熟悉影视创作的理论及应用知识;掌握影创作过程中需涉及到的摄像、剪辑、灯光、音响、配乐等流程的基本工具和技术;熟悉影视创作的基本流程,了解影视作品生产过程和生存环境;熟悉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能够重复和再现。以实践类课程为例谈影视教育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学生创作小组,以学生自主调研和创作实践为主。从影视剧创作流程过程的总体设计,到分阶段、分任务、分技术的具体实现,最后通过影视作品的呈现,实现影视创作项目的整体实现。在注重专业能力实训的同时,强调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注重学生预习、方案设计、按设计方案进行实训的环节,具有非常良好的操作效果。作者简介:郑婧怡(1980-),女,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油画创作研究。

下载浅谈艺术设计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改革-王红兵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艺术设计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改革-王红兵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共5篇]

    1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主要构成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课程主要由基础类课程、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

    就业压力下网络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改革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将教学过程改革与专业证书考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

    刍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汇编)

    刍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 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艺术等课程,这......

    推进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推进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为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本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推进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推进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本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

    推进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推进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为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本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对王红同志的工作鉴定(推荐)

    对王红同志的工作鉴定 王红同志从2010年10月至今,一直担任经管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一职,其工作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 一、讲政治、讲大局,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

    (汤旭蓉)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5篇范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汤旭蓉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0) 摘要: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操作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