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11.4 功率》教案 苏科版
《11.4 功率》
教学 内容 课 题 课
程 标
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四节——功率 第一课时:功率
三
知识与 维 技能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课 型:
新授
1、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知道功率的公式P=
W=Fv,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t算。
3、知道功率的单位“瓦特(W)”,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情感态度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与价值观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1、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学具
2、知道功率的公式P=
W=Fv,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t1、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知道功率的公式P=
W=Fv,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t表、米尺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修订栏
一、温故知新
1、提问:小明的教室在5楼,估测一下,小明上楼做多少的功?
2、深化:如果第一次上楼他用了1.5min,第二次他上楼用了40s,则:两次相比,做功相同吗?人的感觉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 师:那么做功的快慢用什么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功率
二、学习新课
1、安排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2、提问:功率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什么叫功率?
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单位是什么?
板书: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它的计算公式是:P=w/t 推导变形公式为:P=w/t=FS/t=F·V W=Pt t=w/p 教师引导
独立完成
独立思考
自学课本
小组交流
记录整理
学生活动
1W=1J/s 1KW=1000w 记忆理解
61MW=10W
3、指导学生了解功率的大小。
学生阅读P18的内容,了解功率的大小。阅读深化
4、估测自己的功率。
指导学生课后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测自己 的功率:
1上楼 ○小组交流 2引体向上 ○ 3俯卧撑 ○ 提问:从以上方法中选择一种测自己的功率的 方法,思考一下:你应该测量那些量?用什么集体讨论 工具?
指导学生认识: 回答 1 测自己在不同状态时功率的大小一般不会○ 一样。测的功率并非自己的最大功率。○深化理解 强调测量时注意安全。
三、基本练习
1、完成WWW的第1、2两题。独立完成
一、拓展练习
1、小明用50N的力推着一个重力为300N的小 车在水平桌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行驶5秒,1小明对小车做了多少功? 求:○独立完成 2小明推车的功率为多少?
○集体订正
课堂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总结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练习册第2、3、5、6题
独立完成
第二篇: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教案 新人教版
端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民俗风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分析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描写。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教法学法:讲授法、情境法、讨论法 教具运用: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吗?(春节、端午、中秋)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这首诗是哪个传统节日的?(多媒体展示: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引入课题,板书:端午日)(学生简介端午日的来历和相关习俗)
是不是所有地方的端午日习俗都一样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民是怎样过端午日的?
2、作者介绍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出示投影)
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
蘸(zhàn)酒 峒(dòng)shù(戍)军 泅(qiú)水
擂(léi)鼓 jiǎng(桨)手 鹳(guàn)呐(nà)喊
3、请学生思考文中写了湘西端午日的哪些民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赶鸭子)
三、研读课文
1、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节。出示思考题,学生讨论并交流。(1)齐读第一节,思考问题:
A这一节主要写了几个场面?(分出层次)
讨论明确:(板书)
三个场面 第一:河边看划船 第二:河上赛龙船 第三:胜利者领赏 B哪个场面最吸引你?为什么? 谈感受最深的场面
人山人海的场地写得好。
▲ 三个“莫不”的句子
莫不,即没有一个不的意思,是双重否定。强调端午日人人参与,无一缺漏,渲染当天热闹的气氛,为下文赛龙舟的热闹场面设置悬念。▲从文中找其它写人多的句子。
(2)侧重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场面。
先请学生描述“赛龙船”场面,后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投影出示)A这一层按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明确:逻辑中的总分。
B找出赛龙船时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外貌和动作,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赛龙船的场面有何作用?(结合探究·练习二)
讨论明确:写外貌的: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写动作的:持、划;拿、挥动、指挥;敲打、调理。这些词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
C文中写“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联想,有何作用?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结合探究·练习一)
讨论明确:使人遐想鼓声冲天、士气高昂的种种景象,进一步渲染了龙船竞赛的激烈程度。D文章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赛龙舟的盛况?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动作描写——“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虚实结合:实写鼓手船手的协作,虚写即采用联想想象(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E从赛龙船这一事例中,你有何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如:团结就是力量;要发扬合作争先的精神等。(3)朗读这一层,并当堂熟读成诵。
2、略读第二节。
(1)追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2)参与追鸭的人员有哪些?
军民。
(3)追鸭的场面及人们的心情如何?
喜庆气氛,热烈、欢腾。
(4)充分发挥想象,描绘追鸭的场面。(5)体会第三部分的作用。
结构作用:总提两个竞赛,使文章很完整。内容作用:表明端午日全民同乐的时间之久。
3、文章详略的安排
穿新衣
画王字
吃鱼肉(交代)
桨手
持
划
赛龙舟
(详写)
带头的 拿
挥动
指挥(奋力争先 同心协力)
鼓手、锣手 敲打 调理 追鸭子
(略写)
4、结合上文两个场面的学习,请学生谈谈如何进行场面描写。
文章是如何渲染当天热闹的气氛的?
写全茶峒人到河边观看划船,三个“莫不”,侧面烘托出当时热闹的气氛。
讨论明确:条理要清楚;详略要得当;注意渲染气氛,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四、总路全文
1、主题思想
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描写赛龙舟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俗。
2、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
课文关于端午日民俗写的很多,如吃粽子等就没有提及。
两项竞赛作者详写龙舟竞渡,略写赶鸭竞赛。
(2)材料安排条理清晰。全体总体上按时间顺序。
先写上午11点钟左右吃过午饭出城,再写赛船过后看追赶鸭子,最后交代这两种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3)注重渲染气氛,突出民乐。
五、布置作业
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带头的、锣手、鼓手、桨手、群众„„),用一段连贯的话有针对性地向大家介绍你在活动中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及所起的作用。
示例:我是我们这一队的带头的,就坐在船头上。你们看,我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比赛开始后,我就左右挥动小令旗,指挥船只的进退。在我的指挥下,桨手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龙船好似长龙出没于波光烟雨之中,直冲终点线。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教案 苏科版
二、内能 热传递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使内能转移的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会进行关于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教学重点:1.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 教学难点:1.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器材:弹簧、冷、热水、两个烧杯、墨水、滴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提问:
1、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势能,我们是如何判断的?
结论:机械能的存在可以凭肉眼判断,即它是一种外部形式的能量。
2、运动的汽车具有的动能,这个能量从何而来?
汽油燃烧时会产生能量,这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这种能量的存在,你可以凭肉眼看到吗? 一般凭肉眼是不能判断的,即它是一种内部形式的能量——内能。
二、新课教学
1、内能
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的《分子动理论》有哪些内容?
讲述:物体内部的分子始终处在无规则的运动中,因此分子具有动能,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就像用弹簧相互联系的物体具有势能一样,分子间也有势能,这种能叫做分子势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由于一切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
(1)定义:内能:分子间(内部);机械能:物体间(外部)(2)关系:物体的内能不可以为零;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
3、探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1)完成演示实验“墨水扩散”并分析内能的变化情况。(2)归纳结论: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提出疑问: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一定上升吗?(提示学生,回忆六种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的情况)
学生讨论并举例反驳:
一杯热水与半杯热水相比,前者内能大于后者。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一块0℃的冰刚熔化成水,温度仍是0℃,但内能增大了。
(4)教师小结: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因为内能大小是由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4、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观察课本图12-18,思考:物体的内能是如何转移的? 介绍热传递。(学生阅读信息快递)
思考:有一根细铁丝,你能通过哪些方法使它的温度升高?(使它的内能增加)其中哪些方法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A、放在太阳下晒; B、在石头上摩擦;C、放在热水中烫; D、放在火上烧; E、用锤子敲 F、放在手中捂 G、用力反复弯折;
5、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符号:Q,单位:J。
提问:“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通过热传递吸热,使它具有的热量增加了400J。”这种说法对不对?
三、课堂练习:3W
四、课后巩固: 伴你学1___12
五、小结
六、教学反思:
第四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五章功率一节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十五章《功率》一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物理意义.2.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3.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4.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5.体会科学探究的成功愉悦感.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难点: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还有快慢之分,引出做功的快慢,类比速度理解功率的定义及其公式.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3、某同学参加大扫除,负责提水。试分析在以下的过程中,他对水桶是否有做功。(1)提水沿楼梯走到二楼;(2)提水沿走廊走到教室门口;(3)提水在门口站一会儿。
二、引入新课
引言: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不仅要考虑机械效率,对于生产设计和使用机械做功时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物理量。我们通过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理解它,认识它的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甲乙两同学分别将12块砖搬到二楼 ,是否做功?
2、设每块砖的重量为G,楼高为h,甲、乙两同学需要做多少做功?
3、甲用时30秒,乙用时30秒,谁做功能更快?为什么?
4、挖土机和人挖土,都挖了2分钟,谁做的功多?谁做的功快? 议一议:.有哪些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做功相同时,时间少的做功快 方法二;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工多的做功快
5、如果做的功不同,时间也不相同,又怎样来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比较乙和丙单位时间做工的多少,引出功率的概念。
板书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3.功率的表达式:功率=功/时间
4.公式:p=w/t P — 功率
W — 功
t — 时间
单位:瓦特,符号:w
常用单位:千瓦(w)、兆瓦(Mw)换算关系:1KW=1000W
1MW=1000KW
1W=1J/S
5、介绍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 功率大小是描述机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所说的机器功率多大是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想一想(1).运动员的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2)功率70W和450W功率哪个大?做功哪个快?为什么?
6、做一做
一台机器用2分钟时间做了 6×104 J的功,这台机器的功率是多少? 跟我学
例:1 建筑工地上,水泥板的质量是0.7t,起重机在15s内将它匀速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想一想:起重机的电动机做功的功率也是1.9kw吗?为什么?
例2
质量为50kg的物体,用50N的水平推力推着他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移动10m.问:
(1):推力的功率多大?(2):重力的功率多大? 提升拓展
1、重为10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2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0.2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拉力f的功率 想一想: P=fv的应用
汽车爬坡,拖拉机耕地,车辆的运行速度都很小,为什么呀?
2、爷爷和孙女上楼,比一比谁的功率大。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用到哪些测量的仪器?求功率的表达式是什么?
(1)、体重、楼层高度、上楼时间。(2)、体重计、卷尺、秒表。(3)、P=W/t=Gh/t=mgh/t 小试牛刀
练习题见幻灯片 小结:学到了什么 作业:书后
第五篇:九年级物理杠杆教案4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杠
杆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杠杆、支架、钩码、尺、线等
三、复习
请画出下面点到线的距离。(学生板演)
四、导入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板书课题)
五、新授
师:那么什么是杠杆呢?
(一)杠杆定义
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
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
师: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板书定义)
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书本呢?(学生实验)师: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
出示投影片: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等。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
师: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看图13-1),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答,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一般都是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于杠杆的名词。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教师示范讲授)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动力作用线的定义在课本的下面(学生阅读)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
师: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现在我们来练习画一个(出示投影)
(三)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完了杠杆的五个要素后,我们来通过实验研究一下杠杆为什么能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首先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下课本第五自然段,找出我们这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学生阅读并找学生说出)
师: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所谓的平衡指的是杠杆在水平位置上静止,或匀速转动。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的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找学生起来说做法,教师演示)
师: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学生回答)实验的第二、第三步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继续看书。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做几次?我们用什么来当动力和阻力?为了统一一下标准,我们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当阻力。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我们前后位每四人一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负责随时记录数据。好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找一组的实验数据投影,并分析数据。
师: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个规律来?(请学生回答)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板书)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如果用字母表示的话这个公式可以写成:F1l1=F2l2 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这个关系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时候,我们使用杠杆所用的动力是与动力臂成反比的,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
六、小结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那些知识,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学生总结)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