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教案1

时间:2019-05-12 16:4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教案1》。

第一篇:《2.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教案1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为。

教学准备:

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乒乓球、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因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二、玩游戏提问题

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

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

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做? 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指导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五、拓展

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

第二篇:《2. 分类》教案1

《2.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信息或者事物。

2、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知道分类是整理各种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 了解几种常见的分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分类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

教学重点

重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

文具、字典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尝试分类,了解方法

1.布置任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各个小组桌子上的托盘里有一堆文具用品,现在请你们当一次文具柜营业员,大家一起努力把托盘内的文具分成六类,每类3样。一边分,一边思考: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活动:尝试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5.把分类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二、联系事例,了解意义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或者一些信息、资料等。

2.讲述:人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呢?分析教材上提供的具体事例中分类的意义。(1)通过给食物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能够帮助我们讲究食物营养的搭配。

(2)字典通过按照第一个字母、笔画或者其他规律给汉字、词语等内容的分类,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字、词等归结到一类,方便人们查找,能够迅捷地查阅字典等。

3.设疑:你还能联系我们前面科学课上的学习活动或者生活经历举出一些事例吗? 4.学生交流,共同丰富认识。

5.小结、过渡: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广泛地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三、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科学家们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2.呈现动物群体形象图片,提问: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资料:科学家是如何给生物分类的? 4.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1)科学家们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2)原来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寻求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3)“双名法”是最常用的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5.思考、讨论:通过分类活动,你了解了东北虎具有哪些明显而重要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征?

6.小结: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对事物分门别类以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通过分类活动,你寻找到了自己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哪些特征? 2.学生交流汇报。

二、了解分类的方法(第一种:找相同点分类)

1.谈话: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今天我们具体了解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最直接——找相同点分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2.激趣:科学家说人的指纹不外乎三种,你信吗?认识弓形、箕形、斗形指纹。3.实践活动:按指印,观察指纹。

方法:把大拇指擦洗干净,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印泥板上,再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记录纸上,观察指纹的特征。

4.小组内分类,再全班交流。5.小结:全班同学的指纹分类情况。

6.游戏活动: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 7.学生交流汇报。

(1)辨别哪些是它们的家族成员;(2)概括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3)在活动记录上画一个这样的海洋生物。(第二种:多极两分法)1.了解什么叫做“多极两分法”。

2.看图,明确“多极两分法”的具体分类方法。

说明:采用“多极两分法”时,一些物体因为具有某些相似性而被分到一起,即同属图表上方的一个大组群,但他们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同特点而在图表下方的小组群中被分到不同的组。这种分法使物体总是从具有大致相同特点的大组群逐渐过渡到具有细微相似性的越来越小的组群。

3.师生互动:播放课件,找出分类依据。

(1)开始,可以把能下蛋的生物归为一类,不下蛋的生物分为一类;(2)把下蛋的生物再分为但羽毛的和不带羽毛的;(3)把不下蛋的生物分为四条腿的和两条腿的;(4)把没有羽毛的生物分为长腿的和不长腿的;(5)把四条腿的生物分为食鱼的和不食鱼的。4.填写分类依据。5.寻找某一生物的特征。

找出任何一样生物,然后沿着图表向上看,就会发现这一生物的特征。例如猫:它食鱼、有四条腿、不下蛋。

6.小结: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分类方法,但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有机体、物体和物质,寻找新的科学发现。使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事物。

第三篇:《2. 实验》教案1

《2.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研究过程中,设计合理的实验收集证据;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知识与技能

知道科学实验可以分为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学会实验的控制;知道科学实验一般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和其他一些科学家是如何证明“大陆漂移说”这个假设的?(收集证据)在科学课上,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它是通过我们自己“制造”的条件,收集事物如何变化的证据。

二、认识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1、认识模拟实验。

(1)谈话:有些实验是对事物如何运动变化的模拟,人们通过实验就知道“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们通常称为模拟实验。

(2)教师演示实验:用会“叫”的水壶模拟火车的汽笛声。

(3)讲述:龙卷风是地球上的所有风中最猛烈的一种,它能将树木拔起,将车辆甚至房屋掀翻。龙卷风是巨大的热气流与冷气流快速碰撞后,从云层一直伸展到地面的猛烈旋转的气体圆柱。为了帮助大家了解龙卷风的形成,我们通过制造水的旋流来进行模拟。

(4)学生分组实验。

2、认识对比实验。

(1)谈话:有些实验是对比不同条件下事物会如何变化的,通常叫做对比实验。(2)讨论:米虫喜欢呆在哪里?(学生提出两种假设:潮湿的米里、干燥的米里)(3)提问:怎样证明谁的假设是正确呢?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4)学生设计实验。(5)汇报实验方案。

3、研究“蚂蚁是怎样认识回家路的”。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认识回家路的吗?(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

(3)谈话:我们重点来研究蚂蚁是不是凭自己留下的气味回家的。你们准备怎样收集证据验证你们的假设呢?

(4)学生讨论。(5)汇报实验方法。(6)学生到室外实验。(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8)小结:说明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反复验证。

4、抽动玻璃杯底部纸条的对比实验。

(1)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底部压一张纸条,第一次慢慢地抽动纸条,第二次迅猛抽动纸条,观察玻璃杯有什么不同现象发生?

(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

(4)提问:实验现象说明什么?(物体有一种特性:原来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的状态)

三、向学生介绍雷迪的故事

1、谈话:对比实验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印度医生雷迪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对比实验。

2、学生阅读故事。

3、提问: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获得的结论要么支持假设,要么推翻假设)

4、提问:雷迪在实验中注意控制了哪些条件?

5、学生回答。

四、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1、谈话(边说边演示):同学们,把糖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溶解)

2、提问:怎样能使糖在水中溶解得快,哪些条件影响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呢?

3、学生进行假设。

4、学生设计实验并汇报实验方案。

5、学生分组实验。

6、提问:在实验中,你们是怎样控制条件的?

7、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的条件下进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

五、研究“乒乓球反弹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1、谈话:同学们,每小组都有乒乓球,请大家玩一玩乒乓球落地的游戏,有什么发现?

2、学生活动并交流发现。

3、提问:乒乓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4、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情况。

(学生可能会提出:乒乓球反弹高度与用力大小有关;与地面的软硬程度有关;与乒乓球的高度有关;与空中有无障碍物有关„„)

5、谈话:怎么证明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6、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并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7、学生汇报方案。

8、学生分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9、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10、提问:能总结一下你们研究的步骤吗?

第四篇:《2. 做酸奶》教案1

《2.做酸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醒学生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

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布置作业

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第二课时:

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师:上节课,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

6、教师小结:

(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7、模拟细菌的繁殖试验:

介绍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并让学生说出试验中各种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进行试验,试验到细菌繁殖到第八代。预测第二十一代细菌的数量。

填写试验纪录,汇报实验后的结论和感受。

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旦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

7、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第五篇:2.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1

《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2.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

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二、进入新课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 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 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1、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2、打开冰箱冷藏室。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3、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

4、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三、巩固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下载《2.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2.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1

    《2.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并且知道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 3、知道四季的成因,......

    《2. 搭支架》教案1

    《2.搭支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2、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3、通过搭建稳固支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

    《2. 热的传递》教案1

    《2. 热的传递》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

    《2. 建立模型》教案1(推荐5篇)

    《2. 建立模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利用模型进行解释; 2、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模型解释的方法、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模型解释也是科学探究的一......

    2.落花生(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通过所写的事物,或蕴含着作者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本单元主要由《白......

    2.我是什么(教案)

    2我是什么(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个字,会写“天空、傍晚”等9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说水的变......

    2.金木水火土(教案)

    2 金木水火土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丰碑2.教案doc

    《丰碑》教学设计 侯老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环境描写并感受将军内心和神态的变化,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 2 、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