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再读书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懊悔”“囫囵吞枣”“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深邃”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书的五种好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2.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位好朋友一直陪伴着你们,给你带来知识,带来快乐,这位朋友是谁呢?它就是——书。(板书:书)
2、如果让你打个比方,来形容一下你的这位“朋友”,你会怎么比呢?(书是一片汪洋大海,让我畅游;
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书是一个大花园,充满了醉人的芬芳„„)3 说得真好。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个故事。(媒体出示图片,师述:“商人捡石头的故事)(1)商人为何高兴?为何懊悔?
1、交流。
2、师小结:
作者形象地把读书比作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好处比作宝石,就是想告诉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
像这种既高兴又懊悔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读书就是如此。(板书课题: 读书再读书)
3、齐读课题
7、师过渡:许多人都非常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好处太多了,使人受益无穷。它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在第5-12节中找到能概括这些好处的词句,用“
”划下来。生交流,师板书: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1)指导书写“邃”。
(媒体出示生字“邃”,里面下半部分点击后变红闪烁)
(2)“深邃”词语搭配(山谷、目光、哲理),理解“深邃”的含义。(3)师生合作读板书。
师:“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确,读书给我们的好处真是太多太多了。”师指板书说:“读书能使我们——”生读:“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4)这里我们可以用摘词法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生说。三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读书使人眼界开阔,增长才干,读书真使人受益无穷,课文列举了读书的五点好处,对每一点论述都独立成节,浏览第5-12节,你对读书哪点好处感受最深,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提问题,或写下三言两语的体会。生交流,师随机点拨。(媒体出现选项,点击下方按钮随机选择)(媒体选项一)▲读书使人视野开阔(1)齐读。
(2)师问:你们去过非洲大陆吗?但通过学习第23课《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去过非洲大陆,但我()。(媒体出示图片:《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封面)
(3)是啊,第23课节选自《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她的作者是一位10岁的小女孩蒂皮·德格雷。她生在非洲,长在非洲,和许多野生动物交上朋友。读了她那本图文并茂的画册,你仿佛怎么样?
生交流。
课文中有一个词形容这样的情形是(身临其境),这里的“临”是(到达)。(4)师: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美丽的非洲大陆和圣洁的南极大陆,使我们“身临其境”?(指名读,齐读)
(5)读书一大好处就是使我们视野开阔,在平时阅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感受,请用下面句式说一说。(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我没有
,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6)师:读各种各样的书,仿佛让我们走进一幢幢新房子,打开一扇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未见过的美妙的风景,读书真使我们——(视野开阔)。
(媒体选项二)▲读书使人情趣高雅
(1)创设情境:(媒体出示图片)泰戈尔的诗语言隽永,想像丰富,百读不厌,闭上眼,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跟随作者来到茂密的树林中,深呼吸一下,你现在有什么感受?(愉悦、快乐、享受„„)就这样沐浴清晨的阳光,全身心地放松,吟诵《金色花》。师吟诵,学生吟诵。(媒体出示句子,播放音乐)
(2)师:在晨曦中这样轻轻吟诵,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句子,感觉有花瓣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3)师:美妙的大自然,让我们心旷神怡、思绪万千,那些曾经被我们反复吟诵,并深深打动过我们的诗句美文,不禁脱口而出。(媒体出示图片)荷花、黄河、月夜(4)生吟诵积累过的有关诗句、段落。
(5)你们声情并茂的吟诵不仅感动了自己,还打动了其他的同学,看着大家出色的表现,我不禁要说,读书使你们情趣高雅。(媒体选项三)▲读书使人美丽
(1)书既不是名贵的化妆品,也不是漂亮的衣服,更不是昂贵的饰品,怎么能使人美丽呢?读句子。(2)理解“赏心悦目”。①“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
②生活中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心情愉快? ③“书卷气”怎么能使人“赏心悦目”呢?(媒体出示图片)冰心、杨红樱 A 用一个词形容神态、样子。
B 师生合作读。师读“读书使我们美丽”时,生接着读“书一本„„赏心悦目的呢?”(3)师小结:
是啊,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著名学者还是普通读者,只要是爱读书的人,书读得多了,他的说话、举止、神态、做事都有读书人的气质,这是一种高雅美丽的气质。
(媒体选项四)▲读书使人思想深邃(1)质疑:既然是“偷”,为什么还说好?(2)交流,朗读体会。
(媒体选项五)▲读书丰富我的人生(1)“丰富的人生”指什么?(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通过读书,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书中古今中外的任务一起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齐读第10节。
课堂小结
四 课堂总结,复习巩固。和你们一样,作者也感受到读书带来的甜头。
师生合作读第4节。(学生读读书带给我好处的句子;“我”常常想的句子;以及懊悔的句子。)2 师小结,再读课题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生命发生奇迹,我们要(师指课题),(生: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于后悔,我们要——(生:读书再读书)。
课后习题
五 课后拓展,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懊悔、伴随、推移、庆幸、领略、圣洁、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深邃、受益无穷。辨析组词。
吟()
境()
幸()铃()
镜()
辛()3在5-10小节中,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背诵。
第二篇:读书、读书、再读书(模版)
~-7-16 字数:157
5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我完全赞成这句话,并深有同感,因为我就属于这种类型。因为我老是想:“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早上要带学生训练,晚上还要训练……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反复盯着苏的这句话,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那就是“汗”。大概算上从小学开始所读的书,可能200本还是有的,不过大概这不是苏这句话的本意吧?他所指的应该是你工作后吧?在这点上我应该好好向我们的校长学习。
前几天参加了本科的远程教育考试,其中有一门是关于《教育学》方面的内容,特别提到了苏的《给教师的建议》。想想作为一个教师,再懒,这本书总该看吧!或者说该仔细的看看吧。于是,上网,仔细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你会发现,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理论大师,本书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像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一样。读过此书后,你一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因为班里有方怡、徐柳两位“大将”,所以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的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比如在给方怡、徐柳布置作业时,也减少了阅读、写作方面的作业,但这恐怕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求差的太远了。我想,我做不到这些,大概就和我缺少教育素养有关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多数时候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有多少时间在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相信大家肯定不会和我一样吧?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这一定很可悲!那么,和我一起读书吧,朋友们!
第三篇:《忆读书》教案第一课时
《忆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深入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深入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走进文本。
请同学们看课文《忆读书》首页的冰心头像,这位慈祥、可亲的老人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冰心的作品感染、教育了几代人。她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诗集《繁星》、《春水》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一篇佳作《忆读书》,欣赏冰心散文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解题。
标题“忆读书”就是回忆读书经历的意思,具体是指作者冰心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二)、字词积累。
1、字音。笸箩(pǒ)堆砌(qì)聊斋(zhāi)水浒传(hǔ)天罡地煞(g......āng)(shà)怒发冲冠(fà)(guān)..
2、字形。
(酷)爱 消(遣)(津)(津)有味 人情(世)故 不能自(已)
3、词义。
悬念:挂念,惦记。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一般作“无病呻吟”。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朗读研讨,解读文本。
1、读完全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本课的主旨集中表现在那句话?(用课文原文回答)
【学生探究后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体会,请再读课文,找一找它们分别与文章中的哪些内容相照应? 【学生探究后明确】“读书好,多读书”照应第2~11自然段,“读好书”照应第12~13自然段。
3、三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学生探究后明确】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第二部分(2—11):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教师小结:文学常识、字词积累、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四、作业布置:复习所授内容、朗读课文。
第四篇:《读书再读书》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懊悔、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囫囵吞枣、悄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激发兴趣
1.师:(1)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2)“懊悔”是什么意思?(懊恼、悔恨)
(3)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它们都是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
(4)他为什么高兴,又懊悔什么呢?
2.过渡:是啊!像这种既高兴又懊悔的事在我们生活中时常出现,好比读书就是如此。
3.板书:读书。
二、学习课文第3、4节,揭示课题
1.作者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对我们谈了他读书的切身体会,请你默读课文3、4小节,用“ ”划出读书的好处及作者现在的懊悔。
2.学生读课文3、4节,并划句。
3.指名交流。
4.小结,并把课题补充完整。
师:为了使自己在长大成人后,不至于懊悔自己书读得太少,我们现在就应该“读书再读书”。(补充课题,齐读)
5.过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它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三、学习课文第5—11节
1.接龙读课文6—10节,其他同学边听边用“ ”划出读书的好处。
2.课文向我们列举了读书的五种好处,它们分别是。作者用了相同的写作方法:先(生答概括)后(生答具体),分别用5小节详细介绍了读书的5种好处。现在分小组学习这部分内容。
3.分小组学习。
各组长打开学习包,选择你们喜欢的那一节,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每小节的学习要求分别是:
第6节:造句(阅读新体验3)
提示:①读句2遍;②思考1、2分句是什么关系?
3、4分句与1、2分句又是什么关系?
第7节:质疑问难,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第8节:①理解“悄然”、“赏心悦目”的意思。②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意思。
第9节:①如何理解这里的“偷”和“装在自己脑子里”?②既然说“偷”,为什么还说好呢?
第10节:“丰富的人生”指什么?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并作交流。(交流方式自定,朗读可自读、挑战读、邀请读;问题可自答,也可考其他小组……)
5.小结:师引读第11节
课文最后一句“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这“捡宝石”与“读书”有什么关系?
四、拓展练习
1.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父母、朋友、邻居等等,让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
2.仿照课文第6—10节,用总起分述的方法把读书的好处写下来。
第五篇:《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案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案
东瀚莲峰小学 林美琴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3、运用联系上下文、比较、联想、补,白、移情换位等方法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训练学生想象、发散思维的能力;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思想特点。【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亲人,了解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1、了解时代背景
2、了解什么是亲人?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思考: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情让我们觉得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学习生字新词。开火车朗读、齐读
3、说说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情?要求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
4、学生交流
5、过渡语:
三、精度品味,感受真情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深深感动的句子,圈出深深触动你的词语。
2、交流让你感动的语句。
3、重点品析:
A、还有什么地方令你感动?(志愿军战士洗补衣服,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
B、大娘就为我做做了这三件事吗,抓拄“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体会大娘为我们做的事还有许多许多)
4、重点品读:
A、引读,深刻体会我们对大娘的情谊。B、从请求、恳求、哀求等情感指导朗读
四、总结学法。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 朝鲜人民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就是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