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全班交流的设计与应用

时间:2019-05-12 16:3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课堂教学中全班交流的设计与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课堂教学中全班交流的设计与应用》。

第一篇:浅谈课堂教学中全班交流的设计与应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全班交流的设计与应用

桑植县细砂坪乡学校 王小芹

自2010年开始,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县教育局局长向贤良同志要求全县所有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 “三主”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 “三主”理念的指导下,全县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初步总结出一个较好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定向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巩固提升”。现就全班交流这一环节作一汇报:

全班交流,也称全班展示,时间约为15分钟,是“五步”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各个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形式是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结果,也可以是小组全体成员到讲台前做汇报等等,其它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学生之间小组之间都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以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纠正学习中的一些常见错误,同时还可以通过全班交流得到锻炼,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矫正,让学生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全班交流内容的选择:交流内容重在“精”,最好是学生深入讨论过的问题,要有可说性,可论性,可以选择开放性问题,也可以是拓展性问题,亦或是难点、重点、易错类型题目;交流内容还要有价值,都明白的就不用去交流,免得浪费时间,如果专门去弄那些都懂的知识只为了表扬某些学生,那这样的交流是没有作用的,太难的,也不用去交流,以免给学生制造困挠,没有困难却要制造困难是非常失误的。因此,要选择学生能说的,会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能引起深入思考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这样才能体现价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班交流的形式选择:一种是语言交流,这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交流方式,在概念的形成,理论的抽象,形象的描述等,这些容量比较大,内容很丰富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什么是“实数”时,学生自主学习后就很容易的认识到什么样的数是实数,学生用语言表达就最合适。当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时,都要用语言交流,学生的质疑,教师的表扬,学生问答,多方位的交流,问题讨论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各样的说法,疑问均需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第二种是书写交流,在数学定理的证明、推理、论证、探究的过程、例题的解答等等,例如在学习“扇形的弧长和面积”时,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倒、转化比较难理解,在交流这类问题时,就要求学生板书过程,特别要画图说明。当然此过程可以分工合作,一小组是有几个人的,一个人解说,一个人书写,也不会太耽误时间。

第三种是动作交流,交流的同学可以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表达交流内容的效果,有作为语言交流的补充。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和象限”时,学生对于横坐标,纵坐标不好区分,可得用身体和四肢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手平举的方向是横坐标轴,头脚方向是纵坐标轴,右手和头所夹的区域是第一象限,左手和头所夹的区域是第二象限,以此类推。学生在动作中学到了知识,还加强了记忆。第四种是实物交流,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空间图形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制作实物,通过实物的比较,交流,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三视图”的时候,通过对图形的制作,位置摆放,及对图形的详细观察,才能得出哪些线条是实线,哪些线条是虚线,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这些知识的理解,都要通过图形的实物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一、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班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通过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解放思维,寻求正确的解答,教师在交流中,适时的点拔,恰当的提出异意,矫正错误或已经讨论过头的情况,让学习步入正轨。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含学习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含做人的价值。学生出现错误之后,不要一下子指出他的问题,而是要引导他发现他自己的错误,从面纠正过来。

三、教师应从“德高望重”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的方式有:观察、倾听、交流。观察学生学习的状态,照顾差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让学生从心里尊重你;师生间的交流,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使教师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也让学生更尊敬教师,喜爱学习。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教师当成学习的伙伴,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全班交流中应注重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评价学生要多几把尺子,注意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要一杆子打到底;评价中应注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学生在这种理念下,会不断的追求进步,不断的向另一个高峰进发,这才是评价的主要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无定法,重在得法,最关键的是看效果,相信在今后不断的实践、摸索、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全班交流方面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电子白板

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多媒体演示设备,通过白板自带的投影机将电脑的屏幕影像投射到电子白板上,使用者轻触电子白板板面即可操控电脑。近几年我区各所小学都配备了电子白板为课堂服务,电子白板作以其特有的交互功能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青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既有传统黑板的功能,又融合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它拥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库,为教师改善课堂互动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帮助。但是在使用新设备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合理和充分的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完成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白板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电子白板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多媒体演示设备,通过白板自带的投影机将电脑的屏幕影像投射到电子白板上,使用者轻触电子白板板面即可操控电脑。近几年我区各所小学都配备了电子白板为课堂服务,电子白板作以其特有的交互功能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青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既有传统黑板的功能,又融合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它拥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库,为教师改善课堂互动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帮助。

(一)白板代替黑板

传统的黑板只有书写,多媒体设备中的幕布只具有投影显示的功能,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是计算机的显示器和投影器的幕布,还可以使用感应笔书写。使用白板感应笔,可以在白板上实现多种硬笔、荧光笔、毛笔等书写效果。在不用借助任何教学用具的情况下就可以 写出各种形状的字,教师就可以将多余的时间用到别的环节中去,无形之中就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书写的内容和电脑上同步显示,就构造成一个大屏幕,用手指操作电子白板就相当于直接操作电脑,所以它就有了粉笔和鼠标的功能,并且再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可以直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自由地板书,真正站起来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与对话,共同演绎精彩的课堂。(二)使用电子白板让师生互动更自然

传统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课件必须在电脑旁用鼠标点击,现在教师可以在白板上直接用感应笔操作电脑操作课件,课堂教学将更加宽松和直观。传统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中虽然可以实现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这种交流大部分是与电脑的对话,而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在课件基础上让学生动起手来,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来,亲自动手去操作电脑,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和点击,建立起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克服了多媒体投影只能用于展示教学内容的缺点。通过互动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三)使用白板录像回放功能让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保存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或者教学细节,而交互式电子白板能记录在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这一功能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进行记录 下来,当学生对问题质疑时或进行启发式思考时,教师把教学过程进行回放,这时学生就会对刚才的问题茅塞顿开。这时一个简单的操作,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在课堂总结时,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也不再空洞,交互式电子白板记录把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再次呈现出来,教师还可以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四)使用白板的新颖工具为教学服务 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我们往往采取各种办法,比如用纸张事先遮罩欲显示的内容,用彩色标记重点内容,等等。而电子白板有一个聚光灯功能,当教师需要突出强调课件中某一部分的内容,当学生对其有一个更加深刻直观的了解时,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聚光灯,将此部分放大至大半个屏幕,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瞬间集中到此部分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该部分的内容,为教学重点的凸显提示提供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实用功能。电子白板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它兼具传统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的双重优势,作为一项新的教育信息化装备,已在中小学教学中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教师在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时应该怎样做呢?

二、更好的使用电子白板为课堂服务

(一)教师要提高对电子白板的认识

目前,有许多教师并不真正清楚电子白板是什么,或是认识非常片面,依旧忙于课件的编辑、制作和操作之中,缺乏应有的软件应用能力。一部分教师没能将电子白板真正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类似于投影屏幕的工具来使用,并未充分利用电子白板自 身的一些特色来提高和改善教学。教师要将电子白板的应用设计到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个科学的应用电子白板的教学脚本,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更侧重于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师生互动,而不是单纯的将电子白板误解为展示屏和触摸屏的简单结合。

(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进行互动 电子白板的价值体现在它的交互性。电子白板实际上是一个平台,一个供师生互动的活动平台。比如,在小学的算术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到电子白板上做练习题,做对了,会出现朵朵红花,反之则出现哭脸;在成语课上,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填写成语,填写正确以动画的形式讲解成语故事,既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成语的意义,又可以加深对该成语的记忆。在交互白板环境下完成的知识建构,是在与电子白板“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实现的。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单纯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方式,为师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习也因此变得更有乐趣。电子白板的交互主要体现在它营造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互上。在多媒体课堂上,人机交互发生在教师与电脑之间,学生完全处于交互之外,但是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交互之中。多媒体使用中教师是用鼠标点击,学生只是看到屏幕上的变化,并没有看到教师的操作,学生的参与性不高,但是电子白板是在学生的观看中教师进行操作的,“我点你看”和“你看着我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造成的课堂互动度也是大相径庭。电子白板虽然只是一项新事物,但其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正日益显现,掌握并且能熟练使用电子白板是将来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以便能够最好地适应和运用电子白板,优化教学效果。

第三篇: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应用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应用

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上好课,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熟练掌握和应用教学技能和方法。课堂教学牵涉面广,灵活性强,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作长期的艰苦不懈的努力。

1.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课堂教学当然也有自身的结构。课的结构,就是指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教学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

教育史上有过两种影响深远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一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论”,赫尔巴特把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

“明了-联合-概括-应用”,视为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二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法”,凯洛夫用教师的施教程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课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个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以前,我国教育界多采用凯洛夫的“五环法”

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尽管这两种结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教育学家正在探索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然而对于我们进行培训教学的兼职教师,我们还是以“五环法”为主,结合四段论,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1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作好上课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教学在良好的气氛中有秩序地进行。这是任何一种类型的课中所不可缺少的,而且应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

1.1.1

组织教学的目的

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为了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重视随时唤起学生的注意,正确地组织教学,严格地要求学生,向学生提出正当合理的要求,建立正常的课堂秩序。

2.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知识特点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情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在课堂秩序管理方面,采用不同的组织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当学生出现课堂纪律问题时,分析原因,启发诱导,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进行解决,对学生的近期和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于个别学生既要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又要看到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长处,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克服缺点错误,向好的方面转化。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良好的课堂秩序,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需要教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用规章制度所确立的标准来指导他们,约束他们。使他们形成自觉的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

1.1.2

组织教学的基本方法

1、目光环视组织法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富有表现力的眼睛,往往胜过生动的语言。慌乱中的、走神的学生,一旦看到教师注意自己了,也就迅速平静下来了。用目光环视全班,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目光注视之下“一览无余”,常常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情感交流组织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通过情感的传递去影响学生,也能达到很好的组织教学的目的。当学生因困倦无精打采时,教师的饱满精神会使他们受到感染而提起精神;当学生慌乱、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的平静、专注,会使他们受到影响而集中注意力;教师进入意境,感情充沛的讲授,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爱,会被学生所觉察并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因此,教师的情感,在组织教学中有异乎寻常的作用。

3.语言艺术组织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语调、语速的变化,富有感染力、鼓动性、幽默感的语言“俘虏”学生,使学生感动、向上。因此,用语言艺术组织教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技能。

4.注意规律组织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学生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教师发现学生听课注意力不十分集中时,可以加重语气强调“同学们,这个问题很重要,请大家注意听讲。”这样全班学生就会集中注意,主动地与教师配合,用顽强的意志来完成学习任务。但如果只凭随意注意,时间持续过久,脑细胞就会产生抑制现象。因此,教师还要善于将随意注意转化为不随意注意,使教学活动成为有趣的事,让学生乐而不倦。但是,如果只凭不随意注意,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无意注意不能持久,它往往随着特殊刺激的减弱而消失。因此,要善于运用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相互转化规律组织教学。使两种注意巧妙结合,交错有致,成功地组织教学。

5.设疑释疑组织法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问则疑,疑则思。教师通过一个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布障设疑,激起学生的疑问,通过释疑使问题步步深入,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组织教学的效果。

组织教学的技能还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各种偶发事件能否迅速而妥善做出处理的教学机智上。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行之有效,并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组织教学的技能体系。

1.1.3

教学组织的基本类型

1、管理性组织

管理性组织是教师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其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对于课堂纪律的衡量标准,过去和现在有着不同的看法。以前认为一个班级纪律好坏的基本尺度,是看它上课时是否安静。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有一点声响,连一个图钉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声音。而现在,人们主张课堂不能像过去那样令人感到压抑,教师不是独裁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是学习的场所,既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又要有纪律作为保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组织的时候,既要不断地启发诱导,又要不断地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指导性组织

指导性组织是教师对某些具体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组织。1)对阅读、观察、实验等的指导组织

在阅读、观察、实验等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迅速地投入这种学习,并掌握这种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指导性组织。常用的方法有,给出时间限制要求学生迅速投入;概括主要内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为学生指明思考的问题和随后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语言为回答问题作好准备。2)课堂讨论的指导组织

讨论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当课题富有争论性或具有多种答案时,运用讨论方法是最适合的。讨论的特点是使班上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讨论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地思考课题,给予反应。通过讨论彼此启发,相互补充,对问题做出结论或概括。这样,学生就成为知识的主动追求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讨论中个人参与交流的程度随分组的大小而定。分组较小,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分组较大,不善于发言者有可能自动退出讨论。讨论的方式,可根据讨论的目的,班级的大小和学生能力,采取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全班讨论

当学生还不能自行领导讨论,或某些问题需要全班一起明确时,可采用全班讨论的方式。在这种形式中,教师是讨论的领导者。他提出问题后,发动学生相互交流,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参加讨论。因此,这种方式能保证交流或争论顺利向着预期的目标前进。而讨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启发、引导的能力。其缺点是不能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2)小组讨论

这种形式是把全班分成几个讨论小组,每个组有主持人和记录员。讨论进行时,教师要一个组一个组地去听取发言,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引导。这种类型的讨论,必须限定时间,才能使学生把精力放在主要问题上,不在枝节问题上浪费时间。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都要把讨论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并向全班汇报。

(3)专题讨论

这种形式是选几名学生组成一个专题小组,每人对所选论题从不同方面做发言准备,然后在全班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它同学要边听边记下每个人发言的要点,准备发表支持或不同的见解。发言结束后,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对选题做出明确的结论。

辩论式讨论。这种方式是将对某一问题持相反意见的学生分成两组,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批驳对方的观点。采取这种方式时,辩论的题目必须有突出的含义,包括辩论的成分。主持人在开始时要有简短的引言,结束时要进行总结。总结要充分肯定辩论的成绩,指出不足之处,对于结果有时可不做结论。

对于讨论指导的要求。首先,论题要具有两个以上的方面,不具有简单、现成的答案。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论题进行深入的揣摩。其次,论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来源于他们所熟悉的,但又不十分明了的问题。再次,为了使讨论能顺利进行,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事先准备。在讨论中要善于点拨和诱导,使所有人参与讨论。要制定讨论规则,以防乱吵或把争论变成个人冲突。

3.诱导性组织

诱导性组织是在教学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亲切热情鼓励:这种组织方式,既适用于好学生,更适用于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思想的学生。设疑点拨激发: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学习的欲望,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深入思考问题的一种好办法。

1.2

复习旧课

它的任务是复习已学过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质量,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概括复述

教师在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一节所讲的内容,概括的小结一下,扼要地复述出旧知识之后,进而提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索,这样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2.检查提问

教师在讲课之前,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几个前课所学过的问题,引起全班同学回忆和思考,再找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在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给以订正和补充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复习了旧课,为导入新课创造了条件。3.学生复习

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可先叫学生以听、写、板书、朗读、翻译、练习等活动方式来复习旧课,使他们再现旧知识,然后再讲新课。4.回忆思索

教师在讲新课前,提示学生,回想前课所讲的几个问题,学生经过回忆思索,在头脑中再现教师提问的内容,教师即可讲授新课,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1.3

讲授新课

1.3.1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运用正确的方法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导入的类型是在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而确定的。因此,每种导入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内容,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寻求答案的迫切心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导入的设计要起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集中注意。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迅速投入到新的学的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保持。

2、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点。导入的目的即用各种方法把学生的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

3、明确目的。在导入的过程中只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进入课题。通过导入自然地进入新课题,使导入和新课题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才能发挥导入的作用。1.3.1.1

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般地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以取。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不能拿大学的教学内容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导语,也一能以小学的教学内容做为培训课堂教学的导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起的作用。

5、导语要短小精悍

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1.3.1.2

新课导入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出就顺了。并且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具体说来如下:

1、导课要有针对性

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其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如果课堂教学导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入胜地而留连忘返。可见,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2、导课要有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导课要有新颖性

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一般说来,导课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应切忌单为新颖猎奇而走向荒诞不经的极端。

4、导课要有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

5、导课要有简洁性

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1.3.1.3

新课导入的基本方法

1、直接导入法。开头直接点出课题。

2、课题导入法。直接分析题目的含义,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3、目的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说清楚,以求得大家的配合。目前进行的目标教学法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

4、温故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回顾、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并将此化作一个个的铺路石,然后过渡到所授知识的讲解上。

5、衔接导入法。从教学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同一类型知识的顺序,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导入新课。

6、设疑导入法。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引趣导入法。以引发学生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

8、比较导入法。所谓比较,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有的可同类相比,有的可正反对比。

9、归纳导入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导入新课。

10、实例导入法。通过观察有关的实例、实验、实际操作来导入新课。1.3.1.4

新课导入应避免的问题

1、方法单调,枯燥无味

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对引入新课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因此在备课时没有下功夫准备;有的是手头资料缺乏,苦于找不到方法和材料。

2、洋洋万言,喧宾夺主

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大量的时间,以致冲击了正课的讲述。新课引入只能起到“引子”的作用,起到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正课的作用,所以在引入时一定要合理取材,控制时间,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3、离题万里,弄巧成拙

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更不能与正课有矛盾或冲突。

4、缺乏准备,演示失误

各种引入新课的方法都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实验或游戏的方法引入新课就更是如此。

1.3.2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每个知识点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循环,一节课的讲授是多个循环的有机结合。

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理解:通过推理、分析、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

巩固:通过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

运用:举例、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运用和延伸

1.3.2.1

讲授新课的基本方式

1.讲授式

通过课堂教学语言向学生直接讲授知识。包括讲述和讲解两个方面。

讲述:是教师向学生叙述教材内容、叙述事实材料或描述所讲对象。

讲解:则是向学生解释和论证原理、公式概念和定理等。

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二是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要有启发性;三是说写并重,恰当地运用板书。

2.谈话式

谈话式是师生利用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讲授的一种方法。

基本要求:教师谈话前要精心准备;谈话中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因势利导,多给学生以发言的机会;谈话结束后要有总结,让学生明确孰是孰非。

3.讨论式

讨论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主要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

基本要求:讨论前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拟定讨论题目;讨论时要随时了解情况,善于启发引导;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使讨论的题目有所归宿,不能放任自流。

4.启导式

启导式是以启发引导为主,让学生自己学习理解的一种方式。

基本要求:教师讲授少而精,学生动脑又动手,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动脑动手弄懂教学的内容。

5.训练式

训练式是指以练代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训练掌握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以练代讲并不是完全不讲,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实际,进行少而精的讲授,以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训练题要求,成系统,有梯度。

6.讲练结合式

先讲后练,或先练后讲,或边讲边练,把讲与练有机结合起来。

基本要求:讲有重点,练有中心,二者要有机结合。1.3.2.2

讲授新课的基本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讲授的方法很多,现举常见的几种方法如下。

1、直接讲述法

教师直接讲述教学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述要求系统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清晰、简练、准确、生动。要合理地运用板书和肢体语言,恰当地使用设问、反问、停顿等教学技巧。

2、质疑问难法

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造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

3、举一反三法

对于某一类问题,教师抓住典型范例,分析解剖,揭示规律,而把同类其他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

4、逻辑推理法

教师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揭示某个问题的结论。

5、同类比较法

对于学生较难理解和不易接受的问题,选择学生熟悉的同类问题进行比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点。

6、点拨提示法

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做出指点,给学生以提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7、铺垫引导法

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温习旧知、扫除障碍、作好铺垫、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得出结论。

8、归纳总结法

通过对实例、实验、观察等实际事实的分析,经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3.2.3

讲课语言的基本要求

1、学科化

教师的讲课具有专业性,在课堂上的讲解语言中含有大量专业学科的专业术语。因此必须运用本门学科专业术语。

2、口语化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语言是由教学内容转化而成的口头语言。必须是教师个体消化以后的知识抒发,教师要凭借对教学内容的通晓、居高临下的俯视和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才能完成教学内容到口语的转化。学生反感“照本宣科”的教师,就是因为这样的教师没有实现教学语言的最终转化,他讲述的语言完全是他人写在书本上的书面语言,因而也是僵硬的,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当然,个性化要受到规范化的制约,用词必须准确,使用的句群和语段必须合乎逻辑。

3、教育性

教师的讲解语言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讲解语言的教育性。教师课堂讲解的教育性与教师个人的威信有直接关系。只有学生确信教师讲授和指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才能把教师看作榜样,教学语言的教育性才能得以增强。

4、针对性

教师课堂语言的针对性,规定了教学语言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应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生动活泼。

5、简明性

简明性的语言,是经过提炼的、经过认真组织的、经过认真推敲和严格选择的。

6、逻辑性

教学语言要能引起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语言必须是逻辑性极强的语言。1.4

总结巩固与布置作业

总结巩固是使学生对当堂所学新内容加强理解、消化和巩固。教师要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结合主板板书,串讲本节内容。要求语言准确、精练,重点突出。布置作业是使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和消化所学的新知识。要求循徐渐进,数量适宜。课后作业的类型常见的有书面作业、实践作业、阅读作业、综合作业等。

2.板书的设计和使用

2.1

板书的概念

板书是指教师上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呈现给学生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像等教学信息。板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王松泉教授在《板书学》中形象地把板书称为反映教学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每堂课的“眼睛”……教师通过精心提炼语言,选择线条、符号、图形等进行艺术组合,使板书形成美观艺术的有机组合体,成为沟通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桥梁。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板书可分为传统板书和现代板书。传统板书也称通用板书,是指用粉笔在黑板上展示文字、符号、图表、图示、板画等教学信息的教学手段。现代板书,又称电子板书,是指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展示文字、图表、图像、动画等教学信息的教学手段。

根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板书可分为基本板书和辅助板书。基本板书也叫中心板书、要目板书或主板书,通常称为主板。它主要用来体现教学目的,凸现重点、难点、中心和关键,反映基本教学内容及其结构,具有固定性。辅助板书也叫附属板书、注释板书或副板书,通常称为辅板。它主要用来反映教学内容中有关注解、例句,提示有关零散知识,对主板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辅助,具有随机性。

2.2

板书的作用

1、建立知识框架

教师通过课堂板书将教学内容、知识之间的联系、整课的线索等以基本框架凸现在学生面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

2、理清教学思路

好的板书设计能直观地显现教学内容的脉络,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3、突出重点难点

板书书写的是浓缩教学内容,突出教材的精华,提纲挈领,做到让学生一抬头,便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当,对学生的听讲、笔记和复习都有很好的作用。

4、具有形象直观的功能

板书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5、具有灵活互动的功能

板书可以作为师生互动的桥梁,教师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共同演绎推理完成教学内容。

6、具有审美陶冶功能

布局合理、设计精美、字迹娟秀,并配以不同色彩的板书,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

2.3

板书的基本要求

板书是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而设计的。弄清板书设计和使用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板书效率、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1、目的明确,有启发性。

板书设计第一重要的就是目的明确,课堂教学的主心骨就是教学目的。

2、内容凝练,重点突出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要紧扣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意图,反映主要教学内容,做到重难点突出,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3、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在板书时,要按照某种顺序或知识结构,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要求,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提纲,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4、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板书在内容实用的前提下,还必须有“中看”的形式。这就要求板书的设计要结构合理,布局匀称得体,给人以美感;同时,在书写的时候,要根据黑板的大小、板书的内容,对黑板的利用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5、形象直观,表达准确

板书要以直观的形象诉诸于学生的视觉,要注意准确、恰当的表达,使学生能够很快地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6、讲书同步,富于变化

板书的内容确定以后,什么时候书写,写在什么地方,决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讲课的具体情况而定,尽量使板书和授课融为一体,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7、书写规范,形式多样

备课时设计好了板书,课堂上还要运用恰当,书写规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4

板书的合理使用

传统板书与现代板书是板书在不同时期发展的表现形式,两者各有优缺点。传统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和灵活性的优点。而现代板书具有教学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直观生动形象的优点。教师应该结合使用,使不同的板书形式共同为课堂教学活动服务。

教师在教学中对传统板书与现代板书的使用常见的有三种。一是现代板书作为主板,传统板书作为辅板或省去。二是传统板书作为主板,现代板书作为辅板。三是只使用传统板书。

只使用传统板书教学,不利于给学生传递大量的教学信息,不利于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不利于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从而使得教学效率低。特别是工科类的培训教学,复杂的设备结构、工艺流程、操作技能,很难用传统板书加讲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而过分依赖现代板书,省去传统板书或者只是作为辅板,则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教和学的互动性差,学生记笔记困难,易于疲劳。而传统板书作为主板,现代板书作为辅板,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板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当然,如何合理地使用传统板书和现代板书,取决于学科、教师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只要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板书的使用都是合理的。

对于工科类的培训教学,传统板书作为主板,现代板书作为辅板是比较合理的。传统板书作为主板,用于建立知识框架,展示教学思路,突出教学重点。辅板部分用于演绎推理,反映教学内容中有关注解、例子,提示相关的零散知识。

现代板书主要作为辅板,用于提供大量信息,展示复杂设备的外观和结构,再现生产过程和操作技能,模拟工艺流程和设备的运行,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第四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与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与教学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慢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教学过程中大力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并积极促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之间的有机整合。本文将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和教学设计做出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应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61-0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学科课程和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机整合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合理地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也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和教学设计,是当下每所高中学校和数学教师都迫切关注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二者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合理地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理论以及媒体三种之间的融合,它强调整合融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局性,同时也是一种双向整合,要求在变革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同时重构并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和研究层面,着眼于传统教学形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通过取长补短的方法来给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

在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时必须坚持先进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明确数学教学任务与目标,依据数学对象合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整合方案,同时遵循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相互协调的原则,确保课堂整合的教学设计教、学并重,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合理整合来培养起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以及资源收集利用、发现与探索知识、创造并展示知识的新的学习方式,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理解、加工、交流、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借助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根据自身与社会需要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规划与管理的终生学习的态度与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1.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概念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具备识别、归类数学对象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既给概念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二面角”的概念时,可以借助相关信息技术软件的动态图像这一功能来辅助教学,首先提出“两个平面之间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等问题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讨论与思考,而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对两个平面相交时的不同情况来做出展示,并借助几何画板来对二面角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反复观察中构建出概念。

2.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数学命题指的是数学法则、定理和公式等方面的内容,在数学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为最终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数学思维活动过程进行还原,给数学命题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例如,在推导三棱锥体积的教学当中,由于高中生的空间观念不强,需要通过动态演示与反复组合来使学生形成割补思想,这是传统的黑板教学所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进行三棱柱分割,让学生在动态演示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分割过程。

3.数学实验的教学设计。数学实验教学是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超级画板和几何画板等软件能够创造出较大的实验空间。例如,在讲解曲线系方程时,教师可以利用上机实验来对方程系统进行调节,借助计算机来对已知方程式的曲线做出验证,让学生在观察轨迹变化过程中了解方程的本质特点。

4.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便是对相应的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在生动快捷地创造出问题情境的同时可以在学生讲解问题时发挥独特的效用。例如,在探究直线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软件来对问题中的方程式进行图形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直线位置受点的运动的影响,而后再设计相关问题来不断地引导学生探索。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应用的过程当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好对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认真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每个细节,实现传统教学资源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在教授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多方面综合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介花.高中数学差异教学下同题异构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2]陈威.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3]沈阳.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第五篇: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主题交流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主题交流

2016-11-27 发布者:阿依古丽·米吉提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环节,增强教学效果。就此,谈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出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我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了主题画面,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使本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教学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为简单。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练习,并且不断巩固新知识。

(1)在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解决重点、难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有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长智慧。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下载浅谈课堂教学中全班交流的设计与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课堂教学中全班交流的设计与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性应用教材的研究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子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性应用教材的研究” 实验计划 涛 雒 中 心 小 学 课 题 组 2008 年 3 月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

    三维设计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BIM三维动画演示技术在高职高专建筑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孙煜 摘要: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使用Autodesk revit软件进行建筑真实场景模拟操作。在建筑专业的相关课程上,使......

    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学术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任小文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

    可视化工具应用交流与分享

    可视化工具应用交流与分享1、除了Freemind,你还用过哪些软件来做类似的工作?谈谈你对这一软件的评价。 答:在平日的教学中,我用word编辑教学目标,用 powerpoint制作课件展示教学......

    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成败,口语表达能力实在起着关键作用。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教学语言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并根据......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案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模式的建立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重情......

    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应用

    《从欧美教师的教学特点看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应用》——张亚兰 《小学英语教与学》 1.游戏教学的意义: 生理上:小学生大多是7-12岁 自制力不强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 容易疲劳......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