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第3单元
第三单元 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科技发展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2、文字的出现为科技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3、了解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041--042上的材料,说一说:如果完全失去了现代科技,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二、讲授新课。
【师】 展示两组材料:
第一组:名人名言:
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
2、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革命的力量。(恩格斯)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第二组:材料:据说,人类迄今为止拥有的核武器的梯恩梯当量,足以将自己毁灭22次以上!核威胁的论调,已不是一朝一夕了。再往前看,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一次比一次死亡人数更多的世界性战争,至今回忆起来,仍叫人毛骨悚然。试想,没有现代高科技在其中发挥作用,其杀伤力会如此巨大吗?
思考:这两组材料说明什么?
【生】明确: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说明每一次科技革命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负作用。
【师】以上高度概括了科技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科技发展的足迹吧!【生】阅读教材042下文字
【师】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文字出现以前,人们用什么方式来记事?你知道哪几种古代文字? 【生】明确:象形文字、甲骨文、楔形文字等。【师】每天我们都要和汉字打交道,那么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演变来的吗?它们又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例:“弓”中为何多道弯
现代的“弓”字是个象形字。在商代甲骨文,已有“弓”字。为什么“弓”字多曲折,而不是一段圆弧形呢?前者比起后者,在中间多了一道弯,非常有讲究,可以说,它是古代制弓技术的一大进步,是一个有标志性的进步。
弓的中间为什么要弯一下?由现代力学知识知道,一根直的竹材可以想象是由许多薄竹片一层层粘在一起的。当竹子弯成弧形,外层竹片受拉力,内层竹片受压力。如果拉弓的劲越大,竹材弯的越厉害,当力达到不能承受的时候,就会出现裂纹甚至折断。为了让竹材承受较大的弯力,而外层不致裂开,于是古人想到,将竹材向相反的方向预先弯一下,使外层先受些压力,内层先受些拉力。等到使用弓的时候,外层受拉,内层受压,便可从内部先抵消一些力,而使弓承受的力增大,这样,“弓”的样子就形成了。先向反方向弯一下,用现代的工程术语叫做“加预应力”。
【师】讲一讲古代科技:例:近代科技的纪念碑——埃及金字塔
在古埃及的尼罗河畔,耸立着4800年前建造的金字塔,它可称为是古代建筑的奇迹。而在开罗西郊的胡夫金字塔则是金字塔群中的佼佼者。它建于古埃及第四王朝,由230多万块平均每块重两吨半的巨石砌成,高148米,底边长232米,四个底边之差不超过20厘米。在胡夫金字塔中隐藏着许多奇异的奥秘。金字塔塔高乘上10亿,恰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即149504000公里;用塔高乘以周长,再除塔底面积,正好等于圆周率π。尤为奇异的是,穿过塔的子午线,刚好把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成两半,塔高的重心恰好座落在大陆引力中心。人们对距今4800年精湛的科学技术不能不击节赞叹!那么,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人用了那些技术呢?
可惜的是,有关当年建造金字塔的资料都已散失。目前考古学家也只能凭推测:
首先在测量学和数学上,古埃及人已能利用几何和三角的知识,估计已对圆周率作过初步计算。
在机械上,已经能用轮子来制造各种轮盘,如车轮等,以减少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另外,也已能制作斜面、滑轮等省力的机械装置,使巨大原石块得以运输和堆积。鳞片爪的东西进行推算和估计。
古埃及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创造了世界奇迹--金字塔,为古代科技竖立了丰碑。【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043文字,完成下面表格。
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标志 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阅读教材043小体字,完成表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科技发展
时间 标志 影响
第一次科技发展 第二次科技发展 第三次科技发展 第四次科技发展 第五次科技发展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科技的魅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通过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及学生们根据相关问题查找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相互启发、讨论中了解科技革命给世界和中国带来的利弊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的相互争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
思想觉悟目标: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地看待科技革命的作用,确立科技以人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教学方法:以辩论、讨论、启发为主,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拓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
二、讲授讲课。
【师】日新月异的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科技的魅力吧!
【出示】
1、汽车发展史:
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
汽车不仅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写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创业史。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1)宝马汽车发展史
“宝马”对一些车坛老大哥如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福特、梅塞德斯·奔驰、标致、雷诺、劳斯莱斯等相比下她就显得是一间很年青的车厂,他们令人联想到捷豹(Jaguar),因为大家都有很多相近的历史背景和气质;然而近百年沧桑的BMW车厂却又比更年青的日本车厂显得成熟稳重,故事更动人和激动。
BMW的前身,刚才己提过是一家飞机工厂,他们在1916年3月7日成立,最初以制造流线型的双翼侦察机闻名于世,至于这家公司的名字叫BFW(Bayerische FlugZeug-Worke),“巴伐尼亚飞机制造厂”,公司始创人名吉斯坦·奥托(Gustan Otto),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四冲程内燃机的发明家。吉斯坦在航空的高度成就,使他怀着很大的野心制造汽车,他后来这一决定,为汽车历史写下其中光荣的一页,那就是受到今天万千车迷爱戴的德国BMW车厂了。
(2)劳斯莱斯汽车发展史
“世界汽车中可称为贵族的,惟有劳斯莱斯。”劳斯莱斯成为英国王室专用车已有数十年历史,爱德华八世、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玛格丽特公主、肯特公爵等众多英王室成员的座驾都是劳斯莱斯。沙特国王、日本王子都对劳斯莱斯情有独钟。劳斯莱斯名车系列:
1907:第一代名车“银魅”问世
1936:第一辆12缸发动机、时速100英里的“幻影Ⅲ”问世
1955:一代名车“银云”面世
1971:第一部敞篷跑车Corniche面世
1980:加长轴距的“银驹”面世
1998:颇具现代气息的“银天使”面世
2000:推出豪华旅行房车“Park Ward”
2、透过照片看科技·中国交通变化:(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讲解)武汉长江大桥远眺(2004年7月27日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交通资源不仅稀缺,而且非常单一且缓慢。现在,中国铁路进行了5次大提速,直达列车已可在两个遥远的城市间实现夕发朝至。随着供选择的交通方式的增加,中国人的足迹和视野亦日益拓展。这是第一列客车在群众欢呼声中, 驶进了青海民和车站(1959年8月4日摄)。新华社发
汽车行驶在清镇高速公路上(2004年9月14日摄)。有“贵州第一路”之称的清镇(清镇至镇宁)高速公路将于9月29日建成通车,该公路全长89.625公里,路基宽28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新华社发
这是在湖北汉口至长江埠段通车典礼上,第一列彩车在群众的欢呼声中由汉口开出。【师】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世界到浩翰的宇宙空间,从信息技术到纳米技术,科技无处不在地散发着它无穷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创造着人们的生活。你能列举出一些事例吗?
【生】相互讨论,回答。
【生】说一说:教材044--045中的图片。【师】引导学生阅读051“信息平台”
【生】想一想:
1、大胆设想,人类可能居住的第二、第三个星球是什么?
2、你知道全世界现今被克隆的动物除了羊之外,还有哪些?
3、在你身边还有哪些“数字化”产品?
4、你知道1纳米是多长吗?(1纳米为百分之一毫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直面成就与差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客观、清醒地认识我国的现状,找出差距与不足。
2、了解我国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本原则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3、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找出根源和解决措施。
4、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发展科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找出根源和解决措施。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在世界科技发展的长河中,中国曾经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世界瞩目。曾几何时,由于中国的闭关自守,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经济、科技落后,在殖民者的铁蹄下惨遭蹂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攻克了科技领域的一个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上的奇迹。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史册上继续书写着辉煌。但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科技发展的历史,找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争取早日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二、讲授新课。
1、了解我国古代科技(1)阅读046上材料,回答:你知道在李约瑟这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的26项发明是哪些吗?
(2)写一写:教材046中间
2、了解中国建国以来在科技上取得的成就
(1)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攻克了科技领域的一个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上的奇迹。
(2)引导学生阅读046“信息平台”,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
(3)说一说:你知道“杂交水稻之父”吗?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给我国及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什么?
(4)教师: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史册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继续书写着辉煌,科技成果已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开始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5)引导学生阅读047上小体文字,了解现代科技。
3、了解差距,制定措施
(1)教师:我国科技虽然发展迅速,成就瞩目,但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5)引导学生阅读047下小体文字,了解差距
例1 :2000年中国与中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000年中国与中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表现为:人口发展指标比较,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为1.00,我的实现程度为0.55;经济发展指标比较,中等发达国家为1.00,我国的实现程度为0.26;社会发展指标比较,中等发达国家为1.00,我的实现程度为0.40;生活质量指标比较,中等发达国家为1.00,我国的实现程度为0.59;教育发展指标比较,中等发达国家为1.00,我国的实现程度为0.29;科技发展指标比较,中等发达国家为1.00,我国的实现程度为0.25;信息化发展指标比较,中等发达国家为1.00,我国的实现程度为0.04;生态化展指标比较,中等发达国家为1.00,我国的实现程度为0.49。
例2:、专家:中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主要是人才
2004年5月9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称,中国与发达国家科技的差距,主要是人才的差距,尤其体现在战略科学家和领衔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上。
路甬祥提出,中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方面体现在人才上的差距,应不断健全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人才队伍结构和梯队,通过分类管理,使各类人才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3: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日前在此间说,目前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2003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已 经跃居世界第5位,来自内地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过来自海外的申请,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的报告显示,根据技术创新能力、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力、传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人力资源及其能力等多个方面综合测算,中国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在72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5位。
目前,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
据统计,目前,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有20个左右国家,它们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都在2%以上,技术对外依存度都在30%以下,所拥有的发明专利占世界总量的99%。
(2)制定措施
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发展科技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3)阅读048“信息平台”材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史,找出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制定了相关的措施。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长大为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作出贡献。
四、作业:
基础训练
第二节 教育振兴民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的基础地位;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能力:通过分析教育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探究我国教育的现状,学会分析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差距。
3、知识:了解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差距;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教育是一种力量;认识到我国教育的严峻形势;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素质。
难点:面对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优势压力,如何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落实到实际行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育是一种力量
一、导入:
1、介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案例:再累也要读书,再忙也要读书,再穷也要买书······
2、同时结合教材引言部分材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出的题目。问:(1)为什么台湾新读书主义如此倡导?总统如是说?
(2)知识和书籍带给我们什么?
通过共同的探讨,引出话题:知识是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知识的获得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一种改变我们生活、振兴民族的伟大力量。
二、新课学习:教育是一种力量。
(一)你说我说: 请同学们说说从过去到现在,你所感受到的、或听到的、或看到的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变化。(比如衣、食、住、行、用等等)
鼓励学生主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知识改变生活”的材料,并作简单分析。
(二)我来思考
为什么生活中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教师(归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生活、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科技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教育是基础,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一种力量。
(三)七嘴八舌
出示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阅读教材P50阅读空间狮子和羚羊要竞争必须“学会奔跑”寓意深刻,对人而言,教育更是一种力量。
(四)畅所欲言
教育往往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引用身边的事例及教材事例来说明。见P051上小体字
设想:一个人不接受教育将会是怎样的?
(五)澄清误解
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学生可能会提出质疑:比尔*盖茨不是大学多没毕业吗?指出接受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从比尔*盖茨引出“知识经济“。
(六)释疑解惑
教师问:现在社会上常流行一个词“知识经济”,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同时通过教材p051下小体字“日本重视教育”和师生共同补充相关例子(如袁隆平与中国威胁论)等,让学生了解科技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知识对创造价值的作用,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
(七)信息平台p052 问: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确保竞争的成功?转入下文:教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出示各国重视义务教育的举措,特别是我国义务教育状况。
(关于我国的义务教育状况,这部分内容与下一目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放到下节课学习,这里只简单地了解即可。)
(八)社会调查
请教你的长辈,了解他们对知识更新有什么实际的感受,以及知识更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你的父母、亲友是否还在学习,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本内容在第五单元中还会涉及,这里不必细说,可以放到课后完成,让学生明白以下道理即可:
因为信息时代的知识频繁地更新换代,所以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在任何情况下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每个人都必须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
三、备课反思:
关于“终身学习”,本人认为,根据教材P52周宁爸爸的材料,更加能引伸到学习的话题,但在第五单元中还将专门设计“活到老,学到老。”的话题,在此我只点到为止,没有深入,不知这里有没有必要细说,与各位探讨。
四、巩固练习:
1、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2、辨析:国家再穷不能“穷”教育,老百姓再富不能“富”孩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等式填写,人口-教育=?
人口+教育=?
在师生共解的基础上,再次懂得: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我国在教育上有些怎样的举措呢?转入新课:我国教育的现状。
二、新课学习:
(一)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
展示材料:义务教育法第5、11条规定,教育法内容,教材P52资料,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1、我国义务教育状况:
教育部负责人答:九十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0余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和政策大力推进“普九”目标的实现。截止2000年底,全国实现了中国政府提出的"普九DOUBLE_QUOTATION目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40%左右提高到85%,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990年的97.8%提高到99.1%,初中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66.7%提高到85%以上,2002年更是达到92%。据2000年在巴西召开的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教育部长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位于九个国家的前列。
2、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政府办学和社会各界办学相结合,建立了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的新机制,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如期实现了“两基”奋斗目标,正在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的新的发展模式。
3、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允许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
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教育法规定:女子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
问:以上这些措施说明了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你对我国教育的进步有哪些实际的感受?
(二)转折:我国教育形势整体严峻
1、与发达国家相比:
展示材料:《我国首次公布“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1)、自学p053信息平台
(2)、我国首次公布“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
报告描绘我国人力资源现状:整体国民素质偏低,中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与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15岁以上公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4年,不到初二水平,与美国100年前相仿,比韩国低近4年。问: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2、我国地区间的差距
展示材料:教材P53,“我想读书”及苏明娟大眼睛图片。
思考:(1)你看到以上情况,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一个角度从现状上回答;另一个个角度可以引导学生对贫困地区的帮助等,培养学生的爱心;第三个角度,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权。)
(2)是我国的什么工程让她们重新享受了学习的权利?
(3)你还知道资助贫困学生的什么行动吗?你准备为这些事业做点什么吗?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学习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问: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习p54“信息平台”:看了这些内容的感想?
得出结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
(四)思维拓展:
从你的生活实际出发,说说我国目前教育领域中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入WTO给我国的教育又会带来怎样的挑战?我们中学生该如何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第三节 科教兴国的重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感受、体验,认识到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能力: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3、知识:充分认识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同时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的含义,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难点: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怎样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第一课时
培养创新精神(此课设计为活动课,与单元活动结合)
一、导入新课:
投影材料:《个性有价》他是一位天才的书法家,9岁时参加日本青少年书法展就在东京掀起一股旋风。他的4幅作品全部被私人收藏,总价值1400万日元。当时,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曾这么预言,在日本未来的书法界,必将会升起一颗璀璨的新星。
20年过去了。一些寂寂无名的人脱颖而出,而他却销声匿迹了。是谁断送了这位天才的前程呢?在2001年九州岛的樱花节,小田村夫专门拜访了这位小时候名震四岛的天才。在看了天才书法家的作品之后,他仰天长叹,说了这么一句话:“右军啊!你毁了多少神童。”
右军是谁?右军是王羲之,1600多年前的中国大书法家。小田村夫为什么说是书法大家毁了他们的神童呢?原来这位神童临摹王羲之的书帖成瘾,经过20年的苦练,把自己的书法个性磨得一点都没有了。现在他的字与王羲之的比较起来,几乎能够达到乱真的程度,可是自己的东西一丝都找不到。在鉴赏家眼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艺术而是令人厌恶的仿制品。
一个天才因模仿另一个天才而成了庸才,这不是书法世界里独有的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行业。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大师级的人物之所以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在这些领域天生的庸才太多的缘故,而是因为有太多的天才因模仿而成了庸才。
千万不要丢失自己的个性,因为这才是一个人惟一真正有价值的地方。纵观古今,凡是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坚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敢于从流俗和惯例中出列的人。
引出:没有个性就是没有创新,神童也会成为庸才。
思考: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如果没有创新会怎么样?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创新指从事的活动和思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
二、学习新课(由于内容涉及创新,所以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在活动中创造,所以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本文。)
(一)活动一:勤于观察
教材58试一试,看看你是否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1„
2„.归纳:善于观察是创新者应有的品质。
思考:怎样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阅读教材57,得出:首先„„然后„„再次„„
(二)活动二:善于思考
1、推敲
同学们都知道“推敲”二字的来历,诗人贾岛吟诵的“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韩愈为之定为“敲”,成为千古佳话。请同学们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引导学生思考。
2、你有什么好点子让他们能轻易就分辨出自己的杯子吗?(完成教材P56的材料)。
(活动中注意引导,鼓励创新。)
3、讲述古今中外善于思考的名人故事,树立榜样的力量。(如教材58有的第谷、谢皮罗,教师可补充牛顿、阿基米德等)。
(三)活动三:培养想象力
1、头脑体操:
要求:呈现十几个无关的词语材料,在较短的时间里由4位同学上黑板默写,看谁记忆得多。
太阳 母亲 夜晚 儿子 河流星星
稻米
湖泊
祖父 耳朵 眼睛 父亲 手臂 玫瑰 棉花 雪 头
树
手
嘴 谈一谈:请默写较好的同学谈记忆的方法:
记忆规律A:中间的材料较难记;教你一招:先记中间的材料
记忆规律B:理解的材料容易记忆;教你一招:赋予意义联想法、归类法、谐音法等 当然,以上活动不仅仅是想象力方面的,因为创新不是孤立地需要想象力等,所以还要观察、思考、想象、实践。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1)请你绘出30年后交通工具的草图。
(2)想象30年后自己的模样。
(3)想象空中城市、水中城市将是什么样子。
(四)活动四:实践出真知:勇于在实践中进行大胆探索。
1、热身明理: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介绍:美国学生课堂上研究蚯蚓,用线绑住蚯蚓,吞到喉咙里,拉出来后,发现蚯蚓还活着,得出蚯蚓的生命力很强的结论;数学家高斯小时侯计算“1+2+„„+100”的计算方法。
3、阅读P59小字内容:瑞安中学的创新活动。
4、科技作品展:你有过类似的小制作、小发明吗?现在那出你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简单介绍。(课前准备)
四、结论:不能创新,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备课反思:尽管本单元设计的第一个理念是“为创新”而设计,所以设计了许多关于科技与教育的创新,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本节内容,科教兴国的重托是要学生去做很多很多,这里还可以拓展,不局限于教材所涉及的,而问题的回答我们需要多角度、全面。
第二课时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由于本课时内容主要是讲述教育方面的,是第一节的延续,所以可提到前面,作为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焦点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二、学习新课: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一)什么是受教育权
阅读教材
所谓受教育权,见教材p60上
为了(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
(2)如果是谢友兰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 进一步说明: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
(六)开动脑筋
阅读教材P60金靖和特殊学生的故事,想一想:
1、这些小孩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这些小孩会给金靖怎样的回答?
2、你怎样理解这位重新回到教室的学生的做法?你能设想一下这群小孩和这位特殊学生的将来吗?
3、假如这些小孩在你的身边,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你将怎样帮助他们?
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拥有的受教育权是多么的可贵,我们要珍惜,要充分享受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小明是某校初三,面临初中毕业,班上的同学都在认真地复习迎考,他却整日无所事事,经常迟到旷课,违反校规。当同学、老师、家长为他着急和担心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是未成年人,应该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还有《义务教育法》必须保证我初中毕业,所以我才不担心呢!”学校经过多次对他的教育无效,最后对小明做出了“开除学籍”的处理? 分析:
1、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他的言行。
2、学校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3、假如你是小明的好友,请帮助他制定正确的行动计划。
归纳:小明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义务教育法》具有强制性,小明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认真完成学业,遵守校纪校规。小明只有认真学习,立志成才,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同时小明也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八)课后延伸:就当地情况,查找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现象。
三、备课反思:因为第二节第二课时讲述的是教育的现状,而第三课时第二目也是关于教育的,所以从教育的现状直接到“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前后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更为顺畅,不知这样的设计是否妥当,与各位探讨。
第二篇: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教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教案
主要知识点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1、人民—人大代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5、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每一个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
6、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7、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对其中某一问题进行规定。
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任务: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它共四章,即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9、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其性质和基本内容,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10、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是宪法的具体化,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11、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违宪必究!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以便保障其权威性和稳定性。
1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B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3、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14、青少年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15、行使建议、监督权的三渠道:A可通过人大代表或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B可用电话等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C可通过电视等媒体进行监督。
16、公民行使监督权时,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正确行使,应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17、维护国家安全是你们的政治义务。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18、我们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机密。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两个100年”的目标:第一个“100年”即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二个“100年”,即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4.公有制经济的内容: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5.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指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
6.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8.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0.中学生应该怎样理财消费?在消费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具体做到(1)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2)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3)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①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的地位。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②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3.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怎样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①思想道德建设,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如果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比作一部车,则两个方面就比做这部车的两个车轮,比作鸟也同样。6.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7.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是:发展教育和科学。8.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第三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单元测试题(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离不开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现阶段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功经验 2、2009年4月26日,两岸同胞期盼六十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真,两岸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收获。这表明()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③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④“三通”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事件中能直接体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①按年收入1300元的贫困线标准,我国有近8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②我国政府决定,争取用3年的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棚户区居民住房问题
③中国船只频繁遭索马里海盗袭扰,我海军舰艇编队出洋护航 ④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还难以满足群众的要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右图《中国腾飞》中,寓意着新中国腾飞的动力源自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坚持科学发展道路 ④中国人民有称霸太空的雄心壮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在党的少数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宁夏和广西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中的政策是()A、民族区域自治
B、对外开放
C、改革开放
D、共同富裕
5、王明的爸爸在中国航空航天集团公司上班,年薪收入12万,炒股收入 4万元,出租房屋收入2万元,获得公司入股分红5万元。这表明
A.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B.我国坚持劳动、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C.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我国采取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
6、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由汉字“大”演变而来(图),寓含上海 世博会拥有海纳百川的博大精神,而取名“海宝”是招来 “四海之宝”之意。“海纳百川”和“招来‘四海之宝’”,强调的是:()A.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B.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D.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7、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国有经济的是 :()A.肯德基连锁店 B.陈雨自己开的杂货铺
C.中国航空航天工业 D.孙跃就职的镇办饲料加工厂 8、2009年,我国取消对个体、私营经济征收的个体工商管理费,实行这一政策有利于:()①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②巩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鼓励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 ④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和限制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②③
9.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
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10.下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11、澳门回归10年来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1999年到2008年,澳门的本地生产总值由472.87亿澳门元增加到1718.67亿澳门元,年均增长13.30%。这说明:()A.“一国两制”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澳门明天会更好 C.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持澳门稳定与繁荣 D.澳门的完全自治调动了“澳人治澳”的积
12.下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56分)
13、童童在课余时间做了一项收入来源的调查,以下是他的调查结果: 叔叔 自由职业者 股息、佣金 姑姑 外资企业销售员 产品销售提成伯父 农民 农产品销售收入
(1)、据表回答:被调查人员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反映出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是什么?(4分)(2)我国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上表中家中各成员收分别是凭什么要素获得的?(4分)
14、.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09年“十一”前夕,北京天安门广场矗立起56根恢宏壮观的“民族团结柱”,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庆的庆典背景之一,是节日期间首都北京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1)你认为在2009年“十一”前夕天安门广场前矗立的56根“民族团结柱”,有什么样的特殊寓意?(2分)
(2)我国通过哪些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4分)
(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4分)15、68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8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17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她的68岁生日。某班准备举行一场“祖国赞歌”主题班会,作为共和国成立68周年的献礼。请帮忙完成下列任务:
(1)成就搜索:请你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举2例即可)(4分)(2)辨析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在已经进入发达阶段。(4)16、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7个决议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和关于确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黄润秋辞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草案(1)说说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4分)
(2)上述材料说明了全国人大行使了那些权利?(4分)
(3)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的哪些观点?(4分)
17.材料一:2005年7月6日至13日,台湾新党组织新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展开“民族之旅”。这是追思历史、团结民族、共担国家与民族责任的继续,是进一步增强两岸民族认同感的又一个开端。虽然两岸的坚冰仍未打破,两岸的局势依然严峻,“台独”势力还在“精致化”的道路上行进,但是台湾民意已经并将继续朝向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方向发展。阅读材料,请回答:
(1)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有哪些?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原则分别是什么?(4)
(2)作为青少年学生,对于祖国统一大业,你能够做些什么?为什么?(6)
材料二:2008年7月5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事件,这次事件,系以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指挥煽动,受到全国人民的强烈谴责。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样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2分)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2分)
(5)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你准备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4分)
第四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单元练习
九年级思想品德 单元练习
(一)(共四个大题,50分,45分钟完成)
班级姓名序号成绩
一、选择题:下列1——6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7
——10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其字母番号填入下面表格相应的方框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某网站组织的”成人标准”网络票选活动中,“责任”一词的选票高居榜首,成为入选成人标准的首个关键词,这表明
A.责任就是无私奉献B.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C.承担责任就要不言代价D.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2.、“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易卜生语)。这句话启示我们
A.人生最大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事,对自己负责
B.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C.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就不必在意别人说什么
D.人生最大的责任是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
3、下列属于在家庭生活中必须承担的责任有
①爱岗敬业②孝敬父母③尊老爱幼..④见义勇为⑤刻苦学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⑤
4、俗话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
A.玫瑰有着浓郁的芬芳,它经久不衰
B.我们应该把美丽的花朵赠与他人一起分享,不能独自享受C.生活中应该注意培养高雅情趣,将快乐幸福和他人一起分享
D.当你关爱和帮助了他人,当你关注和服务了社会,你同时也收获了幸福和快乐
5、香港之子“阿福”(黄福荣),从2002年开始在内地做慈善工作。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四个孤儿院师生的安全,这说明“阿福”
①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②能亲社会,服务社会
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④个人荣誉感太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沈浩同志在任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六年间,舍小家为大家,无暇顾及年迈的母亲和未成年的女儿,一心扑在工作上,推动小岗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群众称他是“离不开”的好干部。下列对沈浩同志的行为认识不正确的是:
A.无私奉献,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缺乏承担做儿子和父亲的责任意识
C.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D.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以集体利益为重
7、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在广州举行,约20万名志愿者为亚运会提供志愿服务。
承担志愿者工作
A.要付出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等代价
B.可以收获知识、经验、技能和社会的赞誉
C.是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D.将会付出生命的代价8、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郭明义,20年来,他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他的事迹表明
A.承担责任,付出的越多,得到的物质回报就越多
B.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
C.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是一种奉献精神
D.要审时度势,学会在不同的责任之间进行选择
9、以下是同学们在“我与集体”主题班会上提出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A.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B.集体好处我多占,集体困难我不管
C.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D.集体荣誉要珍惜,集体事务共承担
10、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下列活动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是
A.参加义务植树B.参加城市“啄木鸟”活动,维护城市清洁
C.向社区居民宣传税法知识D.无偿资助失学儿童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1、仔细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女同学的做法对吗?
⑵她的这种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和后果?
12、一位同学在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团体操表演后,在日记中写道:“炎炎夏日,汗水从颈脖子流到了脚脖子,一些动作练习了数万次。我们晒黑了,但是也长大了,坚强了。在火热的七月,挥洒出汗水,磨练了意志······”同学们勇敢地承担了对祖国的责任。他
们得到了什么回报?付出了什么代价?
13、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读后感。
材料一:“不关爱集体的人不用”,这是一家科研机构招聘人才时的首项要求。材料二:漫画
三、分析说明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4、材料一:中学生马鹏飞,自幼家庭不幸,奶奶是他唯一的亲人。5岁那年,奶奶因患糖
尿病失明,生活不能自理,他十年如一日,坚持照顾奶奶,帮助奶奶穿衣洗漱,打针吃药,同时坚持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治好奶奶的病,还要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
材料二:空军某航空兵师飞行员冯思广,在驾驶飞机时遭遇发动机骤停,为避免飞机坠
落在人口稠密地区,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果断地改变飞行轨迹,最后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壮烈牺牲。
⑴请些出马鹏飞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至少两种)。
⑵材料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扮演了那些角色?
⑶冯思广的选择是珍爱生命的表现吗?为什么?
15、据《重庆晨报》2011年3月5日讯,3·5学雷锋郭明义爱心团队“大型奉献日”活动
在江北区春晖社区启动。郭明义爱心团队重庆大队、江北绿叶义工志愿服务队等近600名新的志愿者代表郑重宣誓:用爱温暖山城!据了解,我市从1994年成立志愿者协会以来,至今注册志愿者达78万,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服务涵盖助老助残、关爱儿童、扶贫开发、生态环保、禁毒防艾、全民健身、社区互助、法律援助等各方面。
⑴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的行列中来?
⑵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志愿者们共有的品质和自觉行动。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有什么体会?
四、活动探究题(6分)
16、信义兄弟·公民责任
在北京当包工头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中,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他30多个小时没合眼,冒着一路风雪赶回老家,将筹借的33.6万元钱一分不少地送到了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兄弟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20多年来一直秉持的“新年不欠旧年帐,今生不欠来生债”的家训。
⑴ 教材连接:“信义兄弟”为了承担信守承诺的责任付出了巨大代价。请你说说负责任需要付出哪些代价?
⑵ 践行责任:作为中学生,虽然我们年纪尚小,但我们毕竟日渐成熟,开始融入社会,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请你谈谈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
⑶ 我思我悟:从“信义兄弟”的感人事迹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至少从两个角度回答)?
第五篇: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第一单元 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第一框 我们向往公平
一、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公平感的产生;②公平(不公平)的含义;
③社会公平的含义; ④为什么要维护公平? ⑤如何维护社会公平?⑥怎样做一个有公平感的人?⑦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如何?
2、能力目标:
(1)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3)分清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2)维护社会公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3)树立规则意识,遵守正义制度,敢于、善于同不公平现象、行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合作公平、社会公平的含义是重点;
2、为什么要维护公平?是重点;
3、应该如何维护公平?是重点
4、公平感的产生;公平的必要性的认识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活动等的运用。
四、教具教学手段:(略)
五、教学过程: 引言部分的讲解:
在这个故事中,让同学们思考老人的同学提出“比赛不符和公平正义的要求”,为什么违反了比赛规则,比赛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正义的?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公平正义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通过问题的列出,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着问题学习课本。
并且在引言的第二段上初步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正文: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通过课本P3—P4材料分析,让同学门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产生公平有不公平感?(教师点拨)合作就利益关系,从作中产生了利益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感。
2、认识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的含义?在这里要抓住判断公平的标准是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否则就是不公平。
通过对教材P4—P5的阅读分析让同学们理解讲究公平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的知识思考王某的做法对刘某是否公平?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王某李某是好朋友,二人合作开店,王某在合作中,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承担的越来越少,而在合作中的获利并没有减少,按照公平的标准就是不公平的。
那么,这种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他们的合作就很难继续下去,必然导致失败。的出结论,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在此可以举一些例子如:当今世界的谈判要双赢、外商投资也要照顾外商的利益、遵守国际交流的准则等。
3、所以,合作的必要性也就解决了。可见,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另外,通过P5填一填的小活动交流,进一步认识合作公平的表现、要求和必要性。既然公平是必要的,那么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就要学习下一个标题的内容了。
(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让同学们知道,除了在个人与个人合作公平外,还有社会公平。
(1)什么是社会公平?含义,区别合作公平。它们主要是产生的具体途径不同。社会公平是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权利、机会和利益中产生的。
(2)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表现。见P6图片、P7材料填空部分,充分交流介绍在各方面的公平表现。(3)通过公平表现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明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公平得到了基本实现;但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对此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在这里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正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必须要维护社会公平。自然而然的引出下一个问题。
2、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重要性?(教师点拨)注意:这个意义要从个人与个的合作公平以及社会公平两个角度去分析。
教材有三点作用,前两点是从个人合作的作用上看的,第三点主要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的。阅读教材下面的材料加深对维护公平意义的理解。温家宝总理帮民讨工资主要体现了第三点作用,总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三)、维护公平的途径和对我们的要求:(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1、维护的途径有:一要靠国家政府的力量(制定公平的法律制度、行为规范,并且打击和制裁、纠正不公平现象和行为);二要靠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宣传、监督、履行);三要靠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包括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学生。
2、对每一位公民的要求:必须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犯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这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完成填一填 说一说 的内容,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六、板书设计:
1、公平的产生(合作——利益——比较)
(一)良好的合作
2、公平的含义(注意判断的标准)需要公平
3、不公平的含义
4、合作公平的必要性及
人们向往公平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启示
1、社会公平的含义
(二)公平有利于
2、社会公平的表现 社会稳定
3、社会公平的现状
4、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①②③)略
(三)维护公平的途径及对我们的要求(略)
七、作业布置(见练习资料部分)
八、教学后记(略)
第二框 为正义高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2)明确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3)明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态度。(4)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的认识掌握区分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标准;(2)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行非正义行为为耻;
(2)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标准;②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性的体现;③如何做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①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以及正义制度对社会公平的作用;②认识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之间的关系地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小活动的形式等。
四、教具、教学手段:图片、收集的资料、小品的准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首先,要认识我们为什么要维护社会正义这个问题,理解正义的重要性作用。在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社会正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还有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这里可以利用书本的图片和材料引出讨论,引导到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的认识上来。其次,认识什么是正义、非正义行为的问题,把握区分衡量的标准。
第三、正义的要求、正义的规则如何体现和确定呢?人们按照什么来做才是正义的呢?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正义制度的知识。在此要讲清以下几个知识点:
(1)什么是正义制度?有哪些具体的正义制度?这里可以让同学们看P9下面的几幅图片来说说。比如:大到道德、各种各样的法律,小到劳动纪律、行业规定、学生守则、课堂纪律等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让学生列举、交流感受)
(2)那么怎样的制度才是正义的呢?可以让学生讨论,以班级公约的制定为例如何才是对没一位同学都是公平的。而且通过这个讨论也就引出了正义制度对维护公平的意义所在。(3)理解正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及与公平的关系。既然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制度,所以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正义制度。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这一体现。
第四、树立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态度。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对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违纪行为会受到什么结果,分别交流,在交流中形成共识。
既然,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要受到不同的对待,那么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就引出一个结论和要求那就是“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从书上吕毅的选择开始分析问题: ①吕毅为什么还要投何雯的票? ②他在投票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
③从这个事例中你看可以明确,我们在遇到事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从这些问题中,来了解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要树立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2、那么,怎样才是遵守了正义制度呢?那就是要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解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体现。、3、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呢?阅读之后有学生回答、交流。
4、那么要使自己做的更好,更有正义感呢?那就是要不仅对自己要求好,还有就是在对别人的非正义行为要勇于揭露,敢于和善于跟这些行为做斗争。
在这里要注意这四点要求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同学们认识到做个有正义感的人是对没个人的要求,也是可以做到的,有标准可循的。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施非正义为耻!
六、板书设计:
1、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2、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
(一)分清生活中的
3、正义制度(含义、正义性的理解、要求)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4、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的态度 为正义高歌
1、前提:树立规则意识。
2、集中体现:
(二)要求、启示:
3、最起码的要求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4、更高的要求:
七、作业布置:(见联系资料部分)
八、教学后记:
第2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第一框 责任对于你我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责任的含义、产生途径; 分析责任的特点和要求;
(二)能力目标:
在不同的身份和时间中责任的交流和探讨,认识总结责任的特点; 树立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事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作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的行为,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责任的含义、特点;(重点)
2、认识责任的特点,这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四、教具:(略)
五、教学过程: 引子:
要讲公平讲正义,就必须讲责任,负责。在前言中可以先认识一下责任的重要作用。“责任是一盏航标灯,有了它,生命之旅便不会迷失方向;责任是一副担子,扛起它,我们才会拥有充实而有价值的人生。”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必须负责任。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责任。
(一)有承诺就有责任
1、认识责任的来源。阅读书本材料回答书上问题。(1)列举生活中的承诺现象。(有学生交流)
(2)想一想承诺意味着什么?揭示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
(3)那么,承诺主要在什么当中产生的呢?是在同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人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
在这里可以列举不同的社会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来认识不同的责任。有老师提醒,同学说出责任。另外,就是看相关链接,从多方面了解责任的来源。而“相关链接”的内容不必要求,只是感受责任的来源是多方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什么是责任?
从上面对责任来源的分析,诱导学生分析责任的本质,从而认识责任的含义。明确,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身份不同,责任不同。(了解责任的特点)
因为人们有着许多种不同的社会关系,那就有许多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十分中也就有着不同的责任。阅读书本材料,分析李华在不关系中承担的不同责任有哪些?(学生交流回答,老师点拨)通过这个分析理解引出第一个特点。“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也就不同。”完成P19的“填一填“
另外,人的社会关系也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的。这里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举例。如:我们的学生现在是儿子、女儿、学生等身份,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是爸爸、爷爷等,女同学会是妈妈、奶奶等;或是其他身份的出现如企业的员工、单位的领导、老板等等。那么我们学生的责任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通过这种讨论和思考,引出第二个特点“责任涵盖了人们生命历程的全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所承担的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最后,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责任呢?在这里先引出面对责任的正确态度和要求。那就是要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作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的行为,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为什么要做一个有负责任的公民?有什么意义?这就要学习第二框的知识,分析面对责任的不同选择会有什么不同的后果。从而树立责任意识,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负责任的人。
六、板书设计:
1、了解责任的来源
(一)有承诺就有责任
责任对于你我他(产生)
2、责任的含义 担负起自己应负的(了解责任)
1、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责任,作一个合格
(二)身份不同、每一个人都承担着多种责任 的负责任的社会
责任不同 成员(特点)
2、责任是变化发展的
七、作业布置(见作业材料)
八、教学后记(略)
第二框 面对责任的选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意义;
2、明确不承担责任的种种不良后果。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责任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的分析,得出面对责任的应有选择。也是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责任意思,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各个人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正气,维护道德和法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分别如何?(2)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
2、难点:
(1)讲明责任不仅仅是代价还有重大的意义。而且,相比是意义远远重于代价。(2)在比较中认识负责任的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小组交流法、知识比较法、教师的启发式点拨等。
四、教具教学手段、准备:布置预习、准备书本问题材料的交流等。
五、教学过程:
引子:上节课我么学习了知道“身份不同,责任不同,人们有许许多多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应该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所以今天就学习第四框。(板书框题)正文讲授:
(一)、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讨论:你认为什么有人就是要逃避责任不负责任吗?
(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讨论交流认识)在许多的回答中,最后老师总结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从而引出第一个知识的学习。
2、充分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为承担责任作好思想准备。让同学们知道,代价有大有小,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承担责任有的时候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3、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4、那么,承担责任是不是就是只有付出代价呢?如果是那样,那确实没有承担的理由。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同学们阅读P20李岚的材料。思考:
(1)在承担讲解员的责任中,李岚都付出了哪些代价?
(2)李岚咱付出代价之后,对自己是不是毫无意义呢?(学生讨论)
对此,学生肯定说不是,对自己也有好处。那么就从学生的回答出发,探讨到底有哪些作用、意义。在学生作了充分的讨论之后,教师要对作用意义进行归纳总结。指明对自己;对社会、国家、甚至人类有益。
在此,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几由此产生的意义。起到对知识和情感的提升作用,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还有是把书本上的阅读材料用起来加深对知识的把握。
(二)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现实社会中是不是所有的人到在积极承担责任呢?不是,也有大量的不承担责任,不履行应尽义务的行为和人。了解在承担责任方面的现状。
2、运用,P19表格的责任认识,如果不承担这些责任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由学生交流讨论。明确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既然如此,必须制止这些危害的发生,并对这些危害采取一定的措施。那么,他们到底会得到什么后果呢?人们和社会会对他们有什么反应呢?(也有学生交流讨论)引出道德的谴责、法律的制裁的结果。但是,不是所有的不负责任的行为都要受法律的制裁,要看社会危害性的程度,这一点必须讲明。
3、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从负责任的后果到不负责任的后果的比较中再来认识,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得出行为启示:“一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归结到本课的落脚点,实现教育目的。
六、板书设计:
1、承担责任会负出一定的代价
(一)承担责任(具体代价、基本要求)
意味着什么(1)对自己
2、意义
面对责任的选择(2)对社会 努力做一个负责
任的公民
1、不负责任的现状
(二)不承担责任(1)受到道德的谴责
有什么后果
2、后果
(2)受到法律的制裁
七、作业布置:(见练习材料部分,另有材料)
八、教学后记:
第三框 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基本要求。
2、明确公民该如何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能力目标:
分清公民与他人的责任、公民自己的责任、公民对社会的责任,积极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学会承担责任的方法、途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承担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会承担责任,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怎样承担责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手段、教具:活动准备、投影制作
五、教学过程:
复习前知,引出新知:既然承担责任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自己的内在需要。那么我们因该如何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呢? 正文讲授:
(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阅读书本材料,回答问题:(由学生讨论、交流)(1)生活中的李勇积极承担了哪些责任?
(2)观察自己周围,积极承担责任的人都有哪些表现特点?(3)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积极承担责任的人?
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来认识怎样学会承担责任的问题。
1、要树立责任意识,从思想上出发,解决思想问题,也为责任的承担提供了主动性。
在生活中,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够促使我们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2、有了思想的认识就应该把它化为行动。那怎么行动呢?
首先,不要眼高手低,不要就是只想做大事,不想赶小事的思想。等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么还是一个行动的矮子,还是没有成为负责任的人。认识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做力所能及的事开始。从小处见真情。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阅读P24材料二,在诸多事务面前,为林轩出谋划策他该如何处理才是相对合理的? 由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学会选择责任,学会处理责任的技巧和主次。树立效率观念、时间观念、科学的工作方法的培养。
(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1、为什么要维护社会秩序?
从破坏、违反社会秩序的危害性、意义对比上分析,见课本图片、材料遵守不遵守的不同感受认识。所以遵守社会秩序是每个人的自身需要;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也是社会的需要,道德法律的要求。道德法律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每个社会成员都负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2、怎样遵守维护社会秩序?
在这里要搞清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基本要求,并且分清各个内容之间的区别。重在从感性上认识就可以了。见图片P26四幅的认识区分。还有就是跟青少年学生直接有关,身边的、力所能及的小事的认识处理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见(P27的材料一中的六种情境的处理)
(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在这里跟同学们认识下列几个问题即可:
1、如何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出金点子)
总之,就是要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做不到,就是想不到。请每一位同做社区的有心人,热心人。认识到第一点,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到的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思: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在为我们负责,我们又应该怎样回报社会,做一个负责的公民?(阅读书本材料讨论)
指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
2、为什么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这要从外部要求和个人自身需要两个角度去分析认识。
最后,要把公平、正义、责任的关系讲讲,明确揭示给学生。关系如下:
(1)社会是一个合作的体系,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没有公平,合作就不能维持,社会就不能发展;(2)社会公平需要正义制度的支撑,需要赋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公平今年感是正义的基础;正义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
(3)公平和正义都需要通过承担责任来落实和实现的。
六、板书设计:
1、树立责任意识
(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从我做起,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3、选择责任,讲究效率
让社会投
1、为什么要维护? 给我赞成票
(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2、如何维护?(基本要求)
1、如何承担?最有条件做到的是?
(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好形式是?
(承担社会责任)
2、为什么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注:活动设计另外再设计
七、作业布置(略)
八、教学后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百姓生活的变迁过程;
第2单元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第 3 课 腾飞的东方巨龙 第一框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2、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决定性因素、现状;
(二)能力目标:
1、从大量的图片、数据、访谈中感受国家的巨大变化;
2、通过变化的感受,分析认识变化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以下几个道理:
1、社会主义的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
3、我国已经是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百姓生活的变迁;综合国力的含义、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从发展的事实认识重要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准备、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交流资料。
五、教学过程: 引子:
多媒体课件打出有关中国发展的外国媒体和政要的评论,以及有关的图片,感受中国的巨变在世界的影响,得到全世界的关注、认同、和羡慕等。从而引出本课话题。正文的教学: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1、感受百姓生活的变迁: 多媒体课件打出百姓生活新旧对比图片,和歌曲和声,营造气氛。在看的过程中让学生回答(1)是哪方面的变化?你们家如何的变化?(交流、讨论)(2)看课本预习下来说明的是实行哪一个政策的结果?
(3)从建国初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4)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点拨)认识到::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媒体打出,学生记在课本上并齐读)
2、填一填:百姓生活数据的变化(书本)略
这有学生通过课前的收集来交流,再次有自己的直接收集来感受变化的巨大。由此,树立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光荣。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个问题:
(1)你们认为当前国际间的形势怎样?是一片太平呢还是竞争激烈?
学生肯定会说竞争很激烈。由此教师引导下去。
(2)那么,你们认为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靠什么呢?是贩卖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介绍少林武术、还是你认为的有其他东西?请同学们交流讨论,最后,有教师总结。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力)
2、综合国力的含义、内容、及决定性因素的学习掌握。这里主要有学生朗读、记忆、感受。
3、认识我国一系列大事、成就的取得的,还有重大工程的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就是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多媒体播放08年审办奥运成功、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的画面)那么我国的综合国力到底发展的如何了呢?
4、综合国力的发展: 可以有学生收集的材料交流,中间有老师也提供这方面的资料补充;主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总结:对本课的道理再次明确一下,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情感的升华。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也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要成为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改革开放的行动者,已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为自己更美好的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课件播《放社会主义好》、《春天的故事》歌曲,同唱两首歌。
六、板书设计:
1、百姓生活大变迁表现、经历过程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2、分析变迁的原因
感受共和国巨变
3、得出变迁的道理(略)
1、综合国力的含义、内容、决定性因素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综合国力的现状
3、认识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略)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判断、填空、简答题)
八、教学后记:
第二框 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党的地位性质;(2)党的先进性的主要原因;(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
(4)三个代表的含义、即有关的具体体现。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发展过程的分析学习,能自己形成结论:党是我们事业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充分认识党的先进性。
(3)认识党的领导和旗帜之间的关系,及旗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党是我们事业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旗帜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旗帜的明确;
2、难点:对党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还有是结论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教学手段:
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材料收集(书上要回答的填空的让学生先尝试完成)
五、正文讲授: 引子:
复习前面一课的道理,在讲出这些道理的时候让同学们认识一下他们的关系。党是我们的领路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作为话外音播放。
(一)执政兴国图伟业
1、回忆了解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的提出背景。明确党是如何一步步的带领人民走上幸福大道的。回答讨论下列问题:(投影)(1)在整个国家发展中共产党处于何种地位?起了什么作用?(2)从这些认识出发,说明将来国家的发展仍然离不开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自然得出书本的道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过国党是如何保证现代化建设的呢?学生交流、老师介绍。(投影)如:
抗击非典、顶住东南亚金融危机、98抗洪抢险、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在危难之时岿然不动,稳步发展。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有这样的地位?就是源于她的先进性。在这里主要是教师讲授先进性的主要原因表现。指导思想先进、奋斗目标先进、性质先进,所以共产党能有这种作用的产生。
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及其本质。
4、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描绘的本世纪头20年的宏伟蓝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里可以再次回忆一下前框学习的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变迁,现在已有的水平是什么?还有是我们苏州已经率先实现建成了高水平小康社会。(有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园区亲商之路等)加强乡土教育,认识到这个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二)、旗帜引领前进路
1、阅读说一说,中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指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的三次理论飞跃是什么?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引领人民前进的?
3、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都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其中,特别是认识当前指引我国前进的旗帜三个代表的有关知识。补充:(1)三个代表的含义;
(2)三个代表的关系、本质、核心、关键等;(3)有关三个代表的具体事例。
阅读填写,P43的材料,认识三个代表,认识党的性质宗旨。
4、总结,认识旗帜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动摇了旗帜的指导,就必然导致思想的混乱社会动荡,背离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就会化为泡影。
六、板书设计:
1、回顾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得出的结论:
(1)
(一)执政兴国图伟业
2、为什么会有这?(2)些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先进性)
3、目前我国的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旗帜是什么?
2、旗帜分别有何意义贡献?
(二)旗帜引领前进路
3、旗帜间的关系如何?
4、旗帜的重要性
5、三个代表的有关知识:(略)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试卷、简答、填空、判断(略,见有关材料)
八、教学后记:
第 4 课 全民共同致富
第一框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分及其分类;
2、掌握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各自的地位重要性;
3、了解我国生产力国情;
4、大力发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现实意义;
5、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内容,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
(二)能力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为什么要实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从不同的原因中认识到我国正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是决定性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2、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原因(重点);
2、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材料交流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1、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每人了解苏州、东渚的一两个企业名字即性质;认识你了解的企业对社会、国家、个人分别有什么作用。
2、收集我国法律关于发展非公有制和公有制的规定;
3、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投影)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开门见山的引出第一个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后,首先可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分有哪些?可以让同学们看书回答,同时投影打出。
在列出了各个经济成分后,老师简单的揭示一下它们的性质。然后自然而然的分析归纳出经济成分的分类,一类是公有制其他的就分为非公有制;(讨论、交流)书本P44的材料问题:
(1)小宋妈妈开办的服装加工店与原来的服装厂在经济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自己父母在什么经济形式中工作劳动?充分讨论交流,从切身感受中形象的认识所有制、认识经济成分。
(3)有好多同学都是农村的,那么你父母在家务农?主要是属于什么性质的经济成分呢?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老师可以帮他们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是公有制的一种具体形式。
2、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公有制与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同非公有制地位的区别;这里主要有老师讲述为主。
在此补充: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见老书的知识)
在学习了各自的重要性后很自然的得出一个结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呢?对于这个问题要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我国的国情,看P46图片,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再配以投影材料。认识我国当前的生产力状况。最后明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底且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必须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此,国家特别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见P47相关链接)国家对非公有制的正确态度。(略)
其次,从作用的角度分析:
一方面,看公有制经济的变化,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主体地位加强了,作用力量更大了,特别要注意其中的国有经济。(投影)有关公有制的数据表格、典型事例、图片、还有是领导人的讲话等,加强对公有制作用的认识。
另一方面,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意义,这主要通过学生的感受交流来完成。可以把原来准备的调查的结果,同时老师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讲。具体的作用例:
扩大就业;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便人民生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等等
最后,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在这里不用从理论上作过多的解释,一方面从现实角度的证明,另一方面从现代化建设好坏、正确与否的标准来认识就可以了。引出“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说明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的。使同学认识到,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上面的问题、疑虑自然解决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也讲不断发展完善。
六、板书设计:
1、是什么?(1)公有制
2、我国的经济成分及分类
(一)基本经济制度(2)非公有制
3、公有制的地位重要性: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4、非共有制的地位重要性:
基本经济制度
1、从国情看原因(决定性因素)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社会主义性质、生产力状况)
度不动摇
2、从作用看各自的原因:
3、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后记:
第 二 框 切好“蛋糕”共同富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分配制度;
2、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意义作用;
3、先富共富的关系;
4、如何致富的要求;及国家对个人收入的政策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认识实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认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3、分清何种是按劳分配、何种是非按劳分配方式的收入;区分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分配方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树立诚实劳动合法致富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我国的分配原则、分配制度;意义;致富的要求等;
2、分配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调查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调查自己家的收入来源;教学课件的准备等
五、教学过程:(一)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课件打出原来的分配制度的分配原则体现的弊端,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国必须进行改革。
1、了解我国的分配原则,由学生阅读后回答,同时分析生产要素。这个原则体现了公平、正义。可以和其他的因素防在一起比较,在比较中见优势。如:性别、权力、资格、年龄、关系等等。
2、认识掌握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这里的“适应”要跟同学们解释清楚。
课堂交流,自己父母的收入是属于何种分配方式得来的?(学生交流、讨论)同时完成P50材料2的问题,区分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3、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意义作用。在分析分配原则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可以总结出来。所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的就出人情”,每方面的人员的积极性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而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了,就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所以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分配制度都可以而且必须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结论认识可以有学生来完成。
(二)诚实劳动 合法致富(认识怎样致富的问题?)阅读P51材料1回答思考问题:
(1)你认为这位大学生的选择值不值?为什么?(2)这位大学生及周边的人是怎样富裕起来的?
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就必须来分析和树立正确的富裕观,致富的途径的把握。
1、首先要分析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必然产生的结果是收入分配的差距,导致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比其他人、其他地区先富起来。那么怎样认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呢?(1)先富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2)先富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这里,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先富是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必由之路;而且国家可以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各种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确保共同富裕的实现。
2、面对广阔的致富之机会,我们青少年学生,每一个公民应该如何做?怎样致富? 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最后,老师要加以点拨:
(1)每个人都应抓住有利的条件,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走上富裕之路。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用合法正当的方式。
3、国家对公民收入的法律保障。(1)怎样保障?规定
(2)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的区别;
(3)为什么要打击非法收入?非法收入的危害性
(三)本课总结: 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认识“做蛋糕”就是如何解放发展生产力,“切蛋糕”就是如何分配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分配方式)
2、我国的分配原则是什么?(生产要素)
(一)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3、意义作用如何?
4、与生产力、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 切好“蛋糕”
1、先富的意义:
共同富裕
2、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二)诚实劳动 合法致富
3、公民如何致富?
4、国家对公民收入的法律保障
5、非法收入的危害性
七、作业布置:
练习册、简答、填空、背诵,见资料。八:教学后记:
第 5 课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第一框 一年一度人代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人民代表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设置;
2、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3、人民代表的产生、与人民的关系;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等
(二)能力目标:
1、从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人民代表、人民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学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靠人民代表实现自己的当家作主的权力的能力和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热爱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尊重人民代表,积极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尽到小主人的责任。
2、认识区别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与其他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2、难点:认识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各种关系中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交流法等
四、教学手段和准备: 教师资料的收集; 学生收集2005年全国和苏州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材料;
设计一份“假如我是人民代表”的畅想书,在学完本框的时候交流分享。
五、教学过程:
(一)阳春三月看人大
(投影)播放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图片、代表讲话和画面,营造气氛。引出下列几个问题: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2)反映了我国在政治方面的哪个制度?(3)这个制度的目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为什么我国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呢?看书和结合我国的性质回答这个问题。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设置如何呢?
性质是国家的权利机关;设置包括: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等五级。
3、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性质、职权、常设机构、首长等)可以通过投影把它的机构情况投放出来感受一下即可。
4、(投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各个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的场景,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其他机关为什么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什么性质?(2)这种情况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特别是要明确“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
(投影)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图表,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苏州的国家机关有哪些,他们的性质关系分别怎样?
(二)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1、看相关链接:认识人民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在这里主要要分清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区别,思考我们东渚镇、苏州高新区、苏州市、江苏省、全国的人大代表分别是如何产生的?
2、人民代表的职权:阅读明了就可以了。问题是要认识到大标题的提示“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为人民服务。
3、人民代表和人民是什么关系呢?知识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还可以配以一些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加以认识。
(三)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地位及对我们公民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地位如何?
2、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课后活动:交流假如你是一位人民代表的畅想。(如果来得及也可以在当堂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1)国家性质
1、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阳春三月(2)人口国情
看人大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设置
一年一度人代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常设机构、首长
4、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直接、间接)
(二)代表人民
2、人民代表的职权
行使权力
3、人民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地位及 对我们的要求启示
七、作业布置:
练习册、发放材料、试卷等
八、教学后记:
第二框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我国的民族关系;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共同繁荣的原因、途径;
4、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含义特点、意义;
(二)能力目标:
认识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全国各个民族的共同繁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我国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们必须履行坚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的义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优越性,必须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多作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途径的理解;良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意义;
2、难点:从国情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实现屹民族的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手段和准备:
不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我国民族的分布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有哪些;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自治权的内容等;
教师要做好教学课件,及有关的资料收集,用于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
预备铃的时候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营造气氛。
(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国民族历史资料片段,展示旧社会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遭遇、我国的民族构成等;说明两方面,一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旧社会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特别是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受到不公正待遇。马上引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说明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通过材料让学生确认我国确实在坚持这些原则。P58材料分别反映了国家坚持了什么原则?
由于在这种正确的政策的实行下,必然形成良好的民族关系。那么我国的民族关系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掌握。通过P59材料一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确实如此。教师介绍,我国针对民族地区采取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如:书本P59材料二的内容。让同学们思考国家就是在坚持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引入对共同繁荣的学习。搞清下列几个问题:(1)为什么我国要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一方面学生看书回答,一方面教师提醒他们从国家的性质上想想。就是要想到我古哦市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
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2)如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点拨,要指出其中的关键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己的艰苦创业。那么这种良好的民族关系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呢?
联系前面第二课的成就,还有我们的宏伟奋斗目标都要靠各民族的团结。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1、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从国家性质,民族分布特点两个角度认识。学生交流自己的收集材料。(趣味拼图)课件拼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区的位置和名称。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认识。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特点。(投影)介绍自治权的内容,明确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本质是实现少数民族人民的当家作主。
4、分析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作用、优越性。可以用其他国家的反面事例作为例子,证明意义重大。
(三)青少年学生如何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应有的贡献?把知识化为对自己的行为要求,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六、板书设计: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一)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和
2、我国的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独具特色的
4、如何实现共同繁荣的途径? 民族区域自治
5、维持良好关系的意义重要性
1、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2、这一政策的地位
享有自治权
3、这一政策的含义、特点:
4、这一政策的意义
(三)对青少年和每个公民的启示、要求如何?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后记:
第 6 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第一框 发展是硬道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基本路线的含义、核心内容;
2、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地位、意义作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起讫、主要特点主要原因等;
(二)能力目标:
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内容;发展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等;
2、难点:理解核心内容的关系;分析“发展才识硬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小组交流、教师讲授法辅助等;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资料收集、收集有关华西村的材料;教学课件的制作;
五、教学过程:
(一)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1、阅读P66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春联反映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爱党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由衷的高兴之情。(2)说说你所知道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哪些? 同学交流。教师点拨,引到基本路线的学习上来。回忆第3课的知识。
起讫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由学生朗读1—2遍,指出这个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2)制定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初级阶段的国情、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知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从社会性质、发展程度两个角度分析的;而主要特征也是分析为什么我国正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论证认识;还有是注意起讫的时间和事件的区别。必须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3、基本路线实施以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
在这里要指出基本路线的制订的依据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灯塔);所以我们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4、认识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及其关系。这里主要由老师讲授为主,补充关系: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促进的,两者都是为了更好的解放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二)“一个中心”是关键
1、P68阅读书本材料:
(1)回答讨论列举现代化的内容;联系综合国力的知识回答。
(2)一起讨论经济建设在众多内容中的地位,作用问题。引导认识是整体,经济建设是中心。
2、阅读P69材料,回答思考问题:(1)从材料上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2)反映我国正初在什么阶段?
(3)材料表明我国哪些方面的问题?你知道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吗?请交流一下。(4)你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由学生讨论,说错说对都可以,问题是要积极参与开来。教师适时的引导到我们的课本知识上来。认识形成“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等观点。这里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是从根本原因上讲的,另一个是从作用意义上讲的。注意:在这里还要对“发展”的内容进行解释。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综合国力的其他各个方面。从本质上说,是全面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协调和谐的发展,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
3、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我们如何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作贡献?)略 六:板书设计:
1、基本路线含义:
(一)指引我们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起讫、主要表现)
前进的“灯塔”
3、基本路线的实质和意义
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发展是硬道理
1、了解现代化建设的内容
(二)“一个中心”
2、经济建设的地位 是关键
3、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4、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七、作业布置:(略)
八、教学后记:
第 二 框 讲述春天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2、了解开放的形式、重要性;
3、明确改革开放下的青少年必须树立如何的正确态度?
(二)能力目标:
理解国家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祖国的能力,为改革开放事业多作贡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拥护、支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改革和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2、难点:如何从基本规律的角度分析好,引导好对改革和开放的必要性的认识;认识改革开放的利弊;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图片展示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学唱听歌曲《春天的故事》;收集改革开放前后对照的图片和资料用于上课的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了解改革的过程必要性:
(投影)十一届三中全会画面和92年邓小平南巡画面及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 思考问题:(1)图一是什么会议?
(2)在这个会议上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这个决策是在哪位领导人的领导下进行的?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在此,马上认识改革的时间和过程发展的介绍。
(投影)安徽小岗村的资料片片段。认识书本上的问题:(1)小岗村改的什么内容?这种改革为什么能使粮食产量猛增?(2)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的必要性要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角度分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想适应的地方就要实行改革,但是因为基本制度是适合生产力的所以只是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2、了解改革的内容和本质:(略)这里主要是教师讲解为主。
3、改革的重要性、意义的分析学习。最后也要说明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
4、认识改革的影响和公民应有的正确态度。
对于改革的影响的认识:首先对于国家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种种困难和问题,要正视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会涉及到许多认得切身利益,有的人的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可能还会受到削弱;但是要从长远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和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角度认识改革,拥护改革。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讨论其中的两方面的影响。
5、认识公民(青少年)应有的正确态度。可以通过一个活动来加深认识。“现学现用” 设置情景:
(1)假如你的父亲是国有企业职工,现在减员增效实行改革,你的父亲被下岗了?你该怎样跟他做工作?
(2)假如你是改革政策的制定者你应该及考虑到提高效率、积极性,又要很好的照顾到那帮人的利益不?
(二)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阅读书本材料,回答讨论书本问题:
(1)说一说:我们周围与对外开放有关的人和事?(2)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形式。
(3)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2、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也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角度分析提示,当然,课文主要是从重要性的角度讲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介绍,对其的意义和挑战的介绍。
3、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对外开放?(略)最后,要总结改革开放和一个中心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
1、改革的历史发展
2、改革的必要性
(一)改革——社会
3、改革的主要内容、本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的重要性 讲述春天的故事
5、对我们的启示、要求:
1、开放的形式、基本途径:
2、开放的必要性
(二)开放———现代
3、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4、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后记:
第七课 走科教兴国之路
第一框 时代的选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科学技术、教育、人才的重要性;
2、我国科技和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3、科教兴国的基本要求。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科技、教育、人才的重要性和现状的学习,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紧迫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拥护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现状;
2、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三、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教师讲解、课外参观、四、教学准备、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收集有关科技、教育、人才的资料、了解本地的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等;
五、教学过程:
(一)科教兴则国兴
1、了解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了解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每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首发国;(2)对首发国的影响如何?
(3)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和民族与科技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2、投影:袁隆平研究成果的投影、有关的图片等,思考科学技术的作用意义。见课本P78。
列举高科技产品的威力。如:高科技武器的杀伤力、高科技医疗设备等等
3、了解教育、人才的重要性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材料的介绍来认识这几者的关系和重要性。人才强国战略的介绍等。了解发展教育、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面对竞争与差距
1、要讲清、认清当前国际形势。
通过投影、录像的播放介绍世界各国的高科技发展战略。认识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制定自己的高科技发展战略重视发展那高科技,这主要要由学生自己观察获得。
2、从国际形势的角度得出,我国要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培养人才,迅速提高科技教育水平。
介绍863计划的情况,了解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情况。回答课文问题: 认识科技的重要性、国际的形势、还有是跟我国在这方面的现状有关。
3、了解我国在科技和教育上的现状。思考: 现状的总体情况如何? 查找差距的有关表现:(略)差距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怎样才能缩小这些差距?
由学生交流回答,认识科教兴国的紧迫性。
4、科教兴国战略的的基本要求。及各自的目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2、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关系
(一)科教兴则国兴
3、人才强国战略
一、时代的选择
1、当前国际形势
2、我国的对策
(二)面对竞争与压力
3、我国科技、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4、科教兴国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七、课堂作业、练习:见练习册和基本思考题、简答题。
八、教学后记:
第二框 创新是关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创新内涵的理解;
3、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具体措施。(国家、个人)
(二)、能力目标:
1、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素质,为改变祖国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创新内涵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收集准备我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规划和有关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
(一)科技创新 赶超一流
1、辩一辩:见书本P83男女同学的交流。(投影)思:
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和引进科学技术的意义和局限性;
2、科技创新的现状的介绍。材料展示,学生谈认识。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世界制造大国,并不是创造大国,自主创新能力低。
3、我国在这方面实施的对策:交流、介绍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和计划。
(二)教育创新 人才蔚然
1、认识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在教育创新方面的措施。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认识和介绍。
3、青少年学生的措施、启示:
(1)了解符合素质教育的几种学习方法。
(2)设计几个具体的活动,让同学们选择何种学习方法。
(3)除了改变学习方法还要注意作好哪些事?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具体认识做个有用人才的内涵。
4、理解创新的内涵。(略,见最后一段)科教兴国,学子任重。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终生学习是人们的普遍观念。我们惟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有所作为,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板书设计:
1、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一)科技创新赶超一流
2、创新的现状
3、科技创新的措施
二、创新是关键
1、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国家实施教育创新的措施
(二)教育创新 人才蔚起
3、学生个人的措施、要求:
(三)对创新内容的全面理解。
七、作业:(略)
八、教学后记:
第 8 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框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我国人口问题的危害性;基本特点;
3、资源问题的现状;环境问题的种类、基本状况和危害;
4、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
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核心的认识;两者的关系等;
(二)、能力目标:
1、在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之后,能自己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
2、发现自己身边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现状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核心;(重点)、2、从国情现状的角度分析认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难点也是重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研究性学习、实地调查法;等等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分3组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图片、文字、统计资料; 预习课文思考书本材料的问题;完成书本的天空思考部分的内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投影)
1、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通过这个引入课题。回答问题:
(1)每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问题?(2)谈谈在这种情况下的感受如何?
(3)所有这些图片说明了我国面临了什么问题?必须实行什么战略?(4)看书回答:世界、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总的情况如何?
2、我国的人口问题:
(投影)
2、感受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个图片分别从不的角度体现了三个基本特征: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的文化素质偏底。(投影)
3、有关人口问题的危害的认识。四幅图片资料的展示反映四方面的危害,必须由学生来回答认识;
通过对人口国情的认识,初步思考应对措施,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认识我国的资源问题:
(投影)
4、我国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同世界水平的比较,认识我国环境的总特点; 说明,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投影)
5、我国资源利用率同发达国家的比较以及我国资源的利用情况;认识我国不合理的利用、开发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4、认识我国的环境问题:
(投影)
6、一组环境问题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