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人教新课标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2(垂线的画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难点
学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和垂直的有关知识,谁来说一下什么是平行?什么是垂直?
找一找,身边哪些地方存在垂直的关系?指一指。让学生列举身边存在垂直现象的例子。
小结:互相垂直的例子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三角尺来验证它们之间是否互相垂直,那我们能不能利用它来给一条直线画垂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垂线的方法。(板书:画垂线)。
二、新课教学
例2: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动手在小组内画一画。
有的学生用两把三角尺来画,也有的学生借助量角器来画。问:如何才能确定所画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呢?
归纳: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才能互相垂直,所以在画这两条直线时,只要保证它们相交的角度是直角即可。
提出问题:你能用一把三角尺画也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吗?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让学生自学教材第58页例2第1题: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2)学生试画,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困生正确使用三角尺。(3)找学生板演,且讲述操作步骤,教师给予相应提示。小结:(进一步强调重点要领)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强调学生画出垂线后要标上直角符号“┐”。
(4)即时练习: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指名到黑板上试画过直线上的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画出垂线的。3.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例2:第2题: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提出问题:学生已经掌握了过直线上A点作垂线的画法了,如果点A在直线外,这条垂线该如何画?你能利用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来完成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任务吗?
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画法,然后在图上独立完成过直线外A点的垂线。
交流反馈时,教师结合学生的作图过程讲解画垂线图的方法和步骤: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过A点;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新画出的这条直线就是过线外A点所求的垂线。即时练习: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画出垂线的。
三、课堂练习
58页 做一做
1、在直线上取一点,过这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2、在直线外取一点,过这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会了画垂线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61页 练习十 8、9题
六、板书设计
垂线的画法 画垂线的方法和步骤: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课后反思: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画垂线_20190820_123059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画垂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垂线的画法,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认识距离,理解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什么叫做垂线?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垂线。
3.怎样画垂线呢?
(板书课题
:画垂线)
二、自主探究
1.议一议:在三角尺和直尺上你能找到垂线吗?
分别指名用三角尺和直尺指一指,说一说。
教师:三角尺上的直角可以帮助我们画出垂线。
2.教学例2。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说一说:用三角尺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B.课件演示画法,学生观察。
C.学生动手画一画。
D.引导归纳画法和步骤:
a.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b.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c.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经过已知点的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学生独立试着画,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画法。
B.归纳画法步骤,指名说一说。
(3)教材第5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一画,指名板演。
3.教学例3。
(1)从直线外一点A,到这条直线画几条线段。量一量所画线段的长度,哪一条最短?
教师演示,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量一量,可以小组讨论交流。
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出示一组平行线。
在直线a上任选几个点,分别向直线b画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动手在教材上这组平行线中画一画,量一量。指名说说你的发现。
(板书: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4.巩固练习:
教材第59页“做一做”。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第6题。
议一议,说一说你的想法,让大家评一评。
教师归纳说明:
测量时使皮尺经过落点并与起跳线互相垂直。
2.教材“练习十”第7题。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和理由。
3.教材“练习十”第4、9题。
学生自由完成,在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1.教学画垂线的方法时,应该把直线的位置方向进行变换,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垂直的含义。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个点到垂足之间的长度,个别学生理解得不好。
3.在综合练习过程中应重点指导个别学生强化训练。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比大小 人教新课标
第2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三第3、4、6、7、8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难点】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2.投影仪。
3.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2个香蕉和3个桃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5的数字卡片;2根小棒。
【情景导入】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香蕉。(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个,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摆法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
第二种:
(5)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课件展示的象形图下面分别动画写出“3”、“4”、“3”、“2”。【进行新课】 学习比较大小(1)数字“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不多,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一样多,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数字“3>2”方法和教学“3=3”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方法如前,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如:“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例
看图填“>”、“<”、“=”,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4○4○
34○5
分析:第一组图,一只兔子对着一个胡萝卜,4只兔对着4个胡萝卜,兔子的只数和胡萝卜的个数同样多,可用“=”表示;第二组图,一只兔对着一个桃,兔有多余的,桃没有多余的,说明兔的只数比桃的个数多,也就是说4比3大,用“>”来表示;第三组图,兔和梨也是一个对着一个,兔没有多余的,梨却有多余的,说明兔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也就是说4比5小,可以用“<”来表示。
答案:4○=4
4○>3
4○<5 要点综述: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可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就是比较多少;谁和谁同样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少,就用“<”表示。
【课堂作业】
1.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第18页练习三第3题、第4题。【答案】 1.第1题
<
> 第2题
<
>
= > 2.可以先数再比较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小结:我们认识了“>”“<”和“=”3种符号,知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在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课后作业】
1.第19页练习三第6、7、8题及思考题。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 比大小
猴和同样多
猴比多
猴比少
3=3
3>2
3<
等号
大于号
小于号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声、光、色的作用,通过画外音的层层设问,将一个个富有音趣的情景串联起来直至课程结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难点,可通过四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1)课件播放,引起学生注意;
(2)全屏幕动态书写“>”和“<”,加深印象;
(3)同桌小组交流识记“>”和“<”方法,帮助记忆;
(4)设计两个游戏强化学生记忆。
这四个环节多角度让学生视觉、听觉、交流游戏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第四篇:第2课时《画垂线》名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画垂线 中原区百花艺术小学 刘丽莎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2及“做一做”。例2教学垂线的画法,采用开放式教学,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试画,然后教材提供了连续三幅图演示垂线的画法,体现了作图的规范性。由于画垂线的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对规则平面图形的画图和研究。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平面图形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也将影响到学生对平面几何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自主探究画垂线的方法,经历画垂线、总结画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经历画垂线的过程,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垂线。
2.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的方法。3.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的方法。
(四)学习重难点 画垂线的方法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画垂线》名师教学课件、《画垂线》课时作业、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折一折: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2.画一画:在纸上画出一组垂线,并说一说你的画法。
(二)课堂设计
1.反馈预习任务,引入新课(1)反馈交流
课前我们布置了折一折和画一画的游戏,你们完成得怎么样?(在小组内交流)
(2)揭示课题
师:根据垂线的概念,我们已经试着画出了一组垂线,怎样根据要求更熟练规范地画垂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画垂线。
【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前通过交流课前的预习任务,既巩固了对垂线概念的理解,又可以了解学生画垂线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画垂线做了思维上和技能上的铺垫。】
2.自主尝试,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交流画法
师: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保证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呢?你是怎么画的? 预设学生有三种画法:
(用两把三角板来画、用量角器来画、用一把三角板来画)
想一想:你画出的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为什么使用三角板或量角器都可以很快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哪种方法更简单一些?
引导学生发现: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实质上就是让这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用一个三角板来画比较简单一些。
【设计意图: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交流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的画法,这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尝试画图初步感受到画垂线的实质就是让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用一个三角板来画比较简单,为后面教学学生总结画垂线的方法积累的相应的活动经验。】
(2)自主探究,总结方法
①学习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的方法
师:你能用三角板过直线上这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吗?课件呈现问题。
a.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画图。
b.学生汇报交流。师:你能说出过直线上一点,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步骤吗?指明学生说一说画垂线的步骤,逐步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
(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然后沿着直线移动,让三角板的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最后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画上直角符号。)
c.课件演示用三角尺画垂线的过程,结合课件演示教师总结提升:线线重合、点点重合。线(直线)—线(直角边)重合,点(顶点)—点(直线上点)重合。牢记这两个重合就可以正确画出垂线。
d.练习: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设计意图:最初自主画垂线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时,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获取新知,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学习当中去,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与概括,让学生自主总结画垂线的方法,此时的方法总结以及操作的准确性将成为后面知识学习的基础。】
②学习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
师: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用三角板应该怎样画呢? 课件出示:
a.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的方法。b.学生汇报,总结方法:
先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然后把三角板沿着直线平行移动,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直线外的点,最后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
c.教师课件演示,总结提升:一对、二移、三画、四标。
一对:直角边对齐直线;二移:平移三角板使另一边与直线外的点重合;三画:画出一条直线,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四标:标上直角符号。
d.练习: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③比较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认为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在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然后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它的垂线。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方法的迁移,自主探究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在充分感知、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概括画垂线的一般方法、步骤,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增强作图的规范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应用促学,形成能力
(1)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我发现:过直线上(或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条。(2)练习十第9题(3)练习十第6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画垂线方法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作图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交流收获,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教师总结:
(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在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然后沿另一条直角边画。虽然点的位置不同,但是都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规范作图,画直角符号。
(三)课时作业
1.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可以相交成4个()。A.锐角 B.钝角 C.直角 答案:C 解析:【考查目标1】根据垂线的概念进行判断。2.下图中,图()是画垂线的。
A.答案:B
B.
解析:【考查目标1】
3.小明摆的小棒要和我摆的小棒互相垂直,摆法正确的是()。
A.答案:B B. C.
解析:【考查目标1】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实质上就是让这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4.过直线上或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2、3】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在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三角尺找点,然后沿另一条直角边画。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画垂线|冀教版
《垂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垂线的认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学生在低年级认识感知一部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与教师组织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实例,让学生感悟知识,使学生建立直观与抽象能相互转化的有效思维,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为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后继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直线、角等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一些垂直的现象,具备一些简单的分类思想,能够从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学习的。受图形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技能的影响,部分学生学起来还感到吃力,动手操作的灵活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策略
教法上: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在“认识垂直”这个重点环节,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抽象化过程。另外,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采用“直观演示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课件示范比较,给他们直观的方法指导;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同时指名汇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反馈小结。
学法上:数学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学习方式,目的是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的知识要点,掌握作垂线的基本技能。
2.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领悟相交与垂直的内涵,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抽象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三)教具学具
直尺、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板。两根小棒。画有图形的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提出疑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拼摆图形吗?好,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两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看看哪组摆出的样式多?
1.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摆出的图形,说说构成的是什么样的图形。从发现的问题中揭示课题:相交与垂直。
师:同学们都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我选了几个代表摆放到了前面,下面就让这些图形的作者介绍一下他拼摆的是什么图形?(学生介绍)
师:那构成这些图形的两根小棒又有什么位置关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黑板一侧板书:相交与垂直)
3.同学设疑。
师:关于“相交”和“垂直”的知识,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二)解疑合探,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认识相交
课件展示课本例一图片。让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
师:找出图中哪些可以看作是相交直线?注意让学生把能观察到的都说出来。
(预设:两根交叉的小棒可以看作两条直线相交;两根相交的竹篱笆可以看作两条直线相交、十字路口的两条路可以看作两条直线相交。)
师:下面,老师就用直线画出这些图形。(课件出示)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图形,这些图形都有几个角,都相交于几个点?
(预设:1.都相交于一点;2.都有4个角)
(2)当学生说出相交于一点时,教师指着说:都有一个相交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两条直线的交点。
教师强调: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可以组成四个角。
(3)师:(课件出示)观察这三个图形,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角,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纸片(有三组相交的直线),先自己观察或测量,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后汇报。
(预设:1.∠1和∠2组成180°……
2.角1和角3相等,角2和角4相等
3、图3中的4个角都是直角)
(4)当学生说出预设3时教师引导: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那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图3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动手测量验证(量角器或三角板)自己的想法。(教师画出图3)
汇报:图3的4个角都是直角。
(指两名同学一个用三角板,一个用量角器)要求:边演示边叙述方法。
(当学生验证结束后,教师板书垂直符号)师:注意,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要用这个符号标记。
2.教学互相垂直、垂线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板书: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师: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个交点叫做垂足(板书:垂足)。
再次理解“互相垂直”。教师可以给两条直线取名字,便于学生理解。
(1)让学生指着图3说一说谁是谁的垂线。
(2)图1图2中的两条线是不是互相垂直?为什么?
(3)提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叫互相垂直,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4)师: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现象,你能从教室中找出哪些?
学生汇报。(重点指出谁和谁互相垂直,谁叫谁的垂线,垂足在哪里)
(5)课件:指出下面图形中互相垂直的线。(练一练第一题)
3.认识距离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下面我们在研究研究点和直线的关系。
(1)
从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线段能画多少条?(动手画一画)
(预设:无数条)
(2)下面老师画了4条(P79)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猜一猜哪条线段最短,为什么?
(预设:AC最短,AC是直线的垂线)
(3)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说出哪条最短
位置关系)
(4)引导学生总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教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同时出示课件)
(5)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说说上图中的四条线段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点A到直线的距离。
(6)
练一练:第二题。(课件)
(三)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上课诱入的问题,拼摆的图形中哪两条相交的直线是互相垂直的。
(四)巩固练习
1.我会填
(1)两条直线相交成()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
2.用心辨真假
(1)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和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做一条。()
(3)两条直线成四个角,如果其中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另外三个角也一定都是直角。()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作业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将其对折,再对折,两条折痕是不是垂直的?
附:板书设计
垂线的认识
A
垂足
B
互相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