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时间:2019-05-12 17:2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附: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达成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意见

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JG08334]实施意见

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2008年第334号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已开题研究。课题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讨论并布署了研究工作,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计划的如期完成,课题组提出如下实施意见,希参照执行。

一、关于目标制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体现时代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发展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语文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合作、交流、共享、表达……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级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也反映了语文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师只有从课程整体目标入手,保持连贯性,突出年级重点,科学准确地定位课时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调节与激励作用。教学目标制定应坚持以下原则:

1、体现科学性。科学性是指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规律,目标制定体现课改理念,符合课标要求,是在课标要求的统领下进行准确表述。

2、体现层次性。一是目标要求有程度变化。依据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目标分别以不同的动词表示:用“认识、了解、理解、积累、学习、学会”等目标性动词刻画知识技能的学习;用“体会、感受、体验”等过程性动词刻画语文学习活动水平;用“学习、用、能用”等动词描述能力培养的渐进过程。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切实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体现目标制定的层次性。如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是第二学段中关于学习叙事性作品的目标要求,在表述主题单元目标或课时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照抄课标要求,而是要根据学生在这一学段的学习进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表述为“学习、练习、能”,以体现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渐进性。二是目标达成有差异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基本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目标。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存在差异,因此,目标设计应凸显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教师既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课程要求,也不能搞“一刀切”,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如下文关于《秋天的雨》细化目标分解中,它是按照识记、理解与应用能力层次拟定,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别达到哪几项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明确有心理指向。第一课时目标和第二课的1—4项目标是属于识记与理解层次,是全班学生应达到的共同要求;

5、6两项目标属于欣赏与应用能力层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要求。这样对学困生有保底要求,有些要求他们通过努力也能达到,而中等生、优秀生就能在更高的要求中尽其所能。制定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了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优秀生吃不饱”的现象,同时也有效落实关注学生、关注发展的课改理念。

3、体现适切性。适切性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坚持整体性、有序性、适度性和可测性兼顾的基础上做到明确、具体、完整。明确是指用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情境来反映教师对学生行为变化的期望;具体就是指确定目标要进行周密思考,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角度分析,从教材编写意图出发,从落实课后语言实践的角度考虑,将课时目标的表述进一步细化;完整就是体现目标多元,体现三维整合。下面是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的课时目标细化与教参提供的教学目标比照。教参目标

细化分解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凉爽、、留意、扇子、炎热、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留意、炎热、凉爽、频频点头、五彩缤纷”的意思。

3、帮助学生在诵读感悟的过程中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5、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后第3题中两个比喻句的优美与形象。

6、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总—分的构段特点并仿照课文的构段方式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秋天。

与教参提供的教学目标相比,细化分解后的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如生字词语教学作为知识目标有定量要求,12个会写,8个会认,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学习、积累、背诵、了解”等行为动词描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用“在诵读感悟过程中、借助生活积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边读边想、引导发现”等行为情境表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用“热爱、喜爱”等目标性词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不是机械分开,而是交融统一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师在深度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既可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又可防止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相脱节的现象,切实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于目标实施

1、在课标统领下保持连贯性。丰富而多元的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发展。丰富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注重个性体验、突出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积累、重视能力培养、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合作交流,重视习惯培养、强调联系生活”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在保持连贯性的前提下分阶段有重点的提出了具体要求。下面我们可以看看关于“默读能力、理解能力”阶段目标要求:

学段

理解能力

重点

默读能力

重点 第一学段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了解意思,积累词语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明确默读要求,实践练习第二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意义。

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默读思考并学会质疑

第三学段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准确理解意思,辨别感情色彩,推想词句内涵

体会表达效果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快速默读并能把握文章要义

以上目标的分段要求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心中装着大目标,课堂落实小目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准确分析学生语文能力的现实起点,突出年段目标重点的有效落实。尤其是当学生某一些方面能力出现缺位或不足时,教师要及时采取补漏措施;对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课堂上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促成目标的有效达成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中年级段的默读要求的重点默读思考并学会质疑,教师就要把这一要求贯穿于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始终,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让每位学生的都在读书、思考、发问的实践演练中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和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品质。对于连贯性的教学目标,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在课时目标制定中呈现出来,有时可在阅读理解的具体要求中体现,有时可在教学语言的承转过渡中渗透,还可在教学回顾总结环节中明确,让每个教学细节都折射出老师“教在今天,想到明天”的发展观。

2、在模块视野中把握整体性。现行的新课程语文实验教科书,就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被组织为具有内在联系的8个模块,而不是各自独立的几十篇课文。这种设计思路将语文教科书组织单元的要素由知识、能力体系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的“主题”,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和乏味,富有吸引学生参与的魅力。这种模块组织方式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有利于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内容综合化,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模块的这种特性既为实施灵活而开放的教学提供了可能,也带来了挑战。为此,教师要以模块的视野审视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要纵横联系,领会意图,把握目标;处理教材,要整体入手,兼顾局部,让每一个教学设计点都表现模块系统的张力。在模块背景下,教师要通盘考虑本模块所要展开的教学活动,强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和学生在一个时段内就某一主题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逐渐提升语文素养。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是围绕“秋天”这一专题选取了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描写秋天的课文和诗歌各一篇,还安排了一篇反映童心童趣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这是教材编者从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角度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此种编写形式的内在意义,特别是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化任务及其关联,在备课时合理融合,交叉落实,这样既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更提高了教学的双边效率。像本主题中安排的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习作“画秋天写秋天”等实践性作业不能随教学时间的自然推移到“语文园地”再作出布置,而应在模块备课是作出整体构想,甚至在进入“主题单元教学”之前就要作出安排,这样有助于学生将静态的书本知识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用学术生活的理性来提升对日常生活的感受与理解,使学生参与建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提升了的高尚的教学生活。

3、在课文教学中体现取舍性。细细分析,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的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需要教师对不同课文类型(精读和略读)和不同体裁的课文目标进行合理的取舍。因为我们知道,教材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有很多训练点,如果不能把握课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就有可能出现要么目标定得太多,不能实现预期,要么目标确定出现偏差。通常情况下,诗歌、散文、故事往往侧重于情感目标,在读中感悟文字中的价值取向,接受审美熏陶;而说明性、科技介绍文章更在乎其理性的把握,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形成科学精神;作为显性目标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应当作为每一课时硬任务给予有效落实;像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等隐性目标是需要长期以往地抓落实。取舍性地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不同文体不同类型课在教学策略上的选择。对于情感性较强的文章,可采用多种读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感悟的兴趣;而对于说明文,则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和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感。讲读课文,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教材,以“读”为本,在进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熏陶的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能力。对于略读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学法巩固为主,特别是引导学生抓紧紧抓住文前的“导语”自主学习课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适当的点拨。

4、在阅读拓展中关注发展性。《语文课程标准》从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深远意义,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选择读物能力和良好读书习惯为重点,以促进学生主动课外阅读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阅读的自由环境和自由空间。教师要根据小学生阅读心理需求分阶段、有重点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低年级采用“童话引路法”引导学生读、讲、写童话;中年级段可组织“走近名人”的读书系列活动;高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指导要以节选的名著名篇的课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名著、品名篇、赏名人。以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的大语文观把学生的视角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淀母语文化,积累情感体验,积蓄童年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要有效开展读书指导课,定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自主阅读成为学生的课外生活方式。

三、关于目标达成评价

语文教师在准确把握新课程的多元目标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以评价为“棋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评价改革实践中实施阅读评价内容多元化,将《课标》关于阅读教学应达成的目标进行分项要求,如将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分解为阅读能力、阅读数量、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交流等八个方面进行评价,用相对具体的、可观察、可记录的指标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表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促使学生将评价标准转化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在评价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学生书面检测成绩和完成语文作业情况),而且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阅读过程、阅读方法、阅读的情感与态度上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定量刻画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策略上运用“情境性评价”、“即时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等,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诊断,以培植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同时还可以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需要。在评价主体上力求实现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和协商关注的群体决策。评价结果以未达标、达标、良、优四个等级来呈现学生的阅读质量并对学生当下的阅读状态用评语进行定性描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评价实施中,要尊重差异,不搞一刀切,允许学生选择项目、选择时间参加评价,允许学生这学期不能达标,下学期还可达标。真正发挥评价的引导和促进功能。

四、关于几点要求

课题研究过程中将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正视现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知难而进。

(一)研究促发展。各实验单位和研究人员要增强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努力寻求解决困难的各种办法。课题组主要成员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争取单位领导的全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同心合作,始终把“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工作的规律。

(二)活动促研究。各子课题组要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着手并积极创造条件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以专题活动,以专项研究的方式把校本教做真做实。

(三)交流促合作。各子课题组要加强合作,增进交流,拓宽反馈渠道,及时了解课题进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相互切磋,不断创意。

(四)确保计划如期完成。各子题组要按照《研究方案》和《实施意见》定期完成各项任务,就此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1、课题组主要成员每学期结束前向课题组提交一篇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论文。

2、各子课题以学年为阶段向课题提交一份阶段性总结报告。

3、各研究人员每学期通过子课题鉴别向课题组提交1—2份有新意的“模块备课教学设计”。

4、课题组每学年开展一次研讨观摩课,各研究人员需以“共读、共备、共研”的方式参与指定内容的教学设计。

5、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并配合上级教研部门相关活动,对子课题阶段性成果进行评选。

以上所述,本课题研究需要全体研究人员,精诚合作,大胆求索,在自我发展和学生发展上下功夫,与时俱进,创新实践。

第二篇:课题组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达成情况表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达成情况表

2006年9月~2010年12月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组2009年12月10日

填表说明:

此表由“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课题参研教师如实填写。

第1页

请参研教师回顾3年前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教育教学情况”和“愿望”,如实填写。

第2页

 个人专业发展三年目标——指经过三年来的努力达到的目标,开始时间为2006年9月: 自我定位:1.总体发展目标

目标项目仅供参考,将内容填入右边空格内;未当班主任的教师不填写“班主任能力目标”这一格;

自我发展:2.专业理论学习目标、3.教育教学发展目标、4.阶段目标  2.专业理论学习目标——项目仅供参考,将内容填入右边的空格内;  3.教育教学发展目标——项目仅供参考,将内容填入右边的空格内;

 4.阶段目标——以精炼的文字从理论学习、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当年学进行小结;注意突出值得推广的做法。

 达成情况——依据目前的情况,按照“优”、“良”、“基本达成”或“未达成”自我评价,如实填写。

 总结——对个人专业发展三年目标的“达成情况”以精炼的文字从理论学习、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突出值得推广的做法。

交表时间:

下周一(2009-12-15)之前,由教研组组长(或课题负责人)收集并交教科室存档。

教科室 2009年12月10日

第三篇:如何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拟定的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一)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我以为可遵循以下原则来进行 1 整体性原则

要从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一切具体的目标都不能与总目标相悖。2 科学性原则

目标要适当,恰当,符合学生实际,普通性目标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发展性目标优生能达到。可操作性原则

目标要简明、具体、易操作、以检测,可是教学目标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阶段性性原则

明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侧重。5 科学性原则

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

二)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学生)。因为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达成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2.陈述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

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如果是公开课,还应该使听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的。

3.必须体现“三维”融合,层次清楚。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须体现这三个维度,但是这三者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不能单独分列出“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哪些”、“情感态度目标有哪些”。此外,工具性是多方面的,人文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课文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

4.必须立足学情,体现学段目标。

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既着眼于学段目标的达成,又考虑原有目标的基础,兼顾与下一个学段目标的接轨,提倡“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对课程目标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了解编者意图,明确所教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当然,准确制订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实现目标才是教学活动的最后归宿。因此,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课堂实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要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制订真正促进师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心理设计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使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既不拔高也不过低,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有轻重之分,由易到难,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使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在落实环节的时候还必须讲究教学策略,指导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主动化的特征:

1、过程情趣盎然

2、探索活动积极

3、师生互动互惠 一堂好课需要老师从观念上把学生放在首位,研究学生,研究教材,讲究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的收获。

第四篇: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重视不够,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虚化、泛化或错位、缺位的情况比较严重。至于在目标设定中,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将教学目标表述清楚地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一、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功能

(二)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三)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教学目标看似简单,不过三五条、十来句话,却凝聚着老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出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制订好教学目标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历练。.《语文课程标准》。

.编写意图(年级要求、单元要求)

(一)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单元目标 1.在单元提示中领会单元目标 2.结合同一单元文章领会单元目标

(二)仔细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预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恰当设计目标。

教材编写者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提示主要体现在文前提示与课后练习中。

3.文本特点。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都是写浓浓亲情,但要结合各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

(四)、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1)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学生(2)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可观察可检测的

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之类的含混不清的结论性的词语。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能找出本文的线索”清楚。再如,“学习托物喻人的写法”(《蝉》目标)“学习倒叙的写法”(《风筝》目标)“领会欲扬先仰的写法”(《蝉》目标)等都是带有结论性的表述。如果换成“本文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主旨的?”“按什么顺序组材的?”“本文旨在赞蝉,作者却说听了很烦,这种情感对赞美之情是增强,还是削弱?”这样,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一定能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根据实际情况叙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需要利用的材料、时间因素、行为出现的地点等等,如“借助工具书„„”、“读课文之后„„”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行为产生的条件

限定了教师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有一系列行为构成,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一般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而且表述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结论性语句。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看什么

1.教学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所采用的哪些教学策略促进了目标的有效达成?有何建议?

2.能否紧扣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点与作业?

3、从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哪些达成度较高?哪些属于失效目标(未达成或达成度不高)?

4.课堂是否有无效教学环节?是否有精彩生成环节?教师是怎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5、教师是如何处理好统一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本策略

1、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2、优化教学方法。

3、关注目标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我们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而在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实施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的。

(三)教学目标如何达成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

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特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1.有效地提问。

2.有效地“对话”。

3.有效地朗读。

4.有效地感悟。

5.有效地迁移。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有效策略的达成度(最终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有效策略的达成度 听了名师和教授的专题讲座,真是受益匪浅。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有效策略。一.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练。实践证明,越是简洁的教学语言,越有利于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课堂效率也相应较高。(1)提问语应精心预设。相同的一个问题,如果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一方面他会影响学生答题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答题的速度,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提问:“鸟的天堂好在哪里?”由于疑域太宽,学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我又换了一种问法:“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不加引号?”这样的质疑,思维的焦点就在“有没有加引号”的差异上,指向比较明确。思考的目标相对集中,探究的过程有具体的支点,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课前精心预设好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2)讲授语应压缩锤炼。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不要传统的教师讲授,讲授法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问题是作为老师该如何让讲授的语言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讲,少讲,挤出时间让学生讲。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简洁、不罗嗦,能课前设计的先设计好;其次,要转变教学思想,尽量压缩讲授时间,能不讲的坚决不讲。(3)评价语应点拨巧用。我在网上看了很多特级教师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发言,总会与之交流。

一、两句简洁的话总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其作用或激励,或赏识,或尊重,或期待,如:“听了同学们的读书,非常好。我想起古人的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不理解的做个记号,打个问号。看谁提的问题大,看谁提的问题响,看谁提的问题多?”类似这样的经典名句,在特级教师的课上是屡见不鲜,不胜枚举的,正因为特级教师们能巧用这些评价语,才有了课堂上的精彩,这些课堂用语才是有效的课堂语言。二.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我在教育杂志上看到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样一句话。有效的语文课堂是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抓住教学切入点是关键。1.教学目标简明具体。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如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领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比 “学习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达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监控——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采取什么措施及时调控? 2.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如我在网络上看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建峰老师执教《钓鱼的启示》,他是这样的,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写下各自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第二个环节交流“批注”;第三个环节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可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可摘录文中优美词句,也可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还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简洁自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感悟。三.钻研文本要深入。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因此,我们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文本,从深度、广度等多方面进行研读,挖掘丰富的内涵,再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才能辅导、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的开展个性化阅读。与学生一起探究对话,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方能浅出。总之,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音坑乡明廉小学

吴恒成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课程标准......

    再论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合集五篇]

    再论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观摩同课异构课例《西欧和日本的发展》有感 今天我学习观摩了崇媛和杜毅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例《西欧和日本的发展》,感触颇多。 两位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共5则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在远程研修专题一中,张汉林老师介绍了一个北京一六一中学张明明《辛亥革命》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了“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共5则)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

    立足教材,有效达成教学目标——2012版新修订PEP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材实践探究

    浙江诸暨市浣纱小学(311800) 楼飞燕2013年11月23日,诸暨市第六届小学“百家论坛”教学研讨会暨全国特级教师教学艺术观摩会——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浣纱小学举行。五位教师就2012版新修......

    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

    《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2010年11月14日 18:32:13 来源:肥东县赵亮初级中学【字体:大 中 小】 《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赵亮......

    在有效的文本阅读中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精选]

    第二次作业 在有效的文本阅读中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第二中心小学陈小梅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八家子中心小学:史静丹 目前在教育界,抨击“教育脱离生活”的呼声十分强烈。“教育脱离现实生活是当今教育的一大问题„„。只重书本,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