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

时间:2019-05-12 17:5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2页例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结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用一步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具有连续性两个问题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教材以美术兴趣小组为背景,一次提出了两个具有连续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前面学过的“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分析问题已知条件、还缺少一个条件,需要将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教材以“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认真审题,同时明确要解决两个问题,弄清楚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在解答问题的编排上,教材以两个小朋友对话的形式呈现,第一个问题是旧知,学生会解答,第二个问题解答缺少的条件在第一个问题中已经解答出来,并将其作为已知条件。进而清楚地认识到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例5解决有关联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连贯地思考,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由于连续两问的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学生第一次接触,还不习惯于连续地思考,需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常规训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3.初步培养学生有连贯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的找出解答第二问时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二年级(1)班图书角有故事书14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多8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2、教室学习栏里,小明得了22朵红花,小军得的红花比小明少5朵,小军得了多少朵红花?

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师:第一题怎样列式?并说说想法。

生:14+8=24,求科技书有多少本,就是把和故事书同样多的14本与多的8本合起来,所以用14+8。

师:第二题呢,谁来说。

生:22-5=17,求小军得了多少朵红花,就是把小明得的红花朵数减去5,所以用22-5。

[学情预设:根据条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是刚刚学过的内容,学生不会困难。]

[设计意图:根据条件,解决一个问题的应用题是新课学习连续两个问题应用题的基础,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巩固学生第一个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方法,提高对问题解决的熟练程度,为新课学习作辅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出示数学书第32页例5的情景图和问题。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名。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男生有多少人?第二个是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给时间让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两个问题”及哪两个问题,防止学生漏掉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根据已知条件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想一想你能求出什么?也就是第一个问题男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男生人数,14-5=9(人)

师:第二个问题,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你理解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要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找到谁的人数和谁的人数? 生:要找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师:已知条件知道女生人数是14人,没有告诉男生人数,缺少的男生人数到哪里找呢?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男生人数题目中没有告诉,但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求出了男生人数是9人,把这个结果当条件用就可以了。

生:我们已经求出了男生有9人,说明男生人数已经知道了,可以当条件用了。

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男生9人当作条件,现在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计算。

生:9+14=23(人)师:解答正确吗?怎样验算。

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学情预设:第一个问题刚刚学过,新课前也复习过不存在问题,第二个问题缺少一个条件题目中没给,需把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当条件解答,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困难。]

[设计意图:解答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有意引导学生看条件能算什么,进行综合法训练,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解决第二个问题需把第一个问题答案当作条件,学生还不适应连贯地思考,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有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突出连贯思考的分析过程。解答第二个问题时,有意引导学生看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的思考,进行分析法的训练。]

(3)小结:这道题我们解决了几个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缺少一个条件到哪里找呢?把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当作第二个问题的条件,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2、先算第一个问题,把第一问的结果当条件再提一个问题。

(1)科学兴趣小组有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少7人,女生有多少人? ?

(2)小兔采了13个蘑菇,兔妈妈比小兔多采了8个蘑菇,兔妈妈采了多少个蘑菇? ?

独立列式计算,汇报。

第一题女生有多少人?女生人数:15-7=8(人)

师:题目已知男生15人,现在又求出了女生有8人,再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科学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并说说想法。

生:15+8=23(人),题目知道男生15人,又求出了女生有8人,合起来就是兴趣小组的人数,所以用15+8=23人

全班口答:女生有8人,科学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第二题兔妈妈采了多少个蘑菇?兔妈妈采的蘑菇:13+8=21(个)师:现在也知道了兔妈妈采了21个蘑菇,谁能再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兔妈妈和小兔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

师:同桌说说怎样列式解答,并说说想法。然后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先根据条件解答问题,再把问题的答案当条件提第二个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把问题的答案当条件思考的训练,培养学生连贯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结:要学会把问题的答案当条件来思考。

3、根据问题补齐条件。

(1)院子里有15只鸡,鸡比鸭多几只?(2)果园里有26棵梨树,苹果树与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第一题能算吗,为什么?

生:不能算,因为只知道鸡的只数不知道鸭的只数,缺一个条件。师:也就是说求鸡比鸭多几只必须知道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两个条件,谁来补充。

生:需补充鸭的只数,有8只鸭。师:现在能解答了吗?独立解答。第二题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求苹果树与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知道苹果树棵数与梨树棵数两个条件,现在只知道梨树26棵,还缺苹果树棵数。补充苹果树有25棵,列式:26+25=51棵。

[设计意图:由问题补齐条件训练,明确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有两个相关联的条件,培养学生由问题出发寻找所需条件的能力,进行这样分析题目数量关系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明确问题需要哪两个相关条件。

4、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会了些什么?把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当作解决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学会把问题的答案当条件来思考,明确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有哪两个相关条件。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2页做一做。

2、课本33页练习六第1页。

学生独立作业,2人上黑板演示,集体订正。[设计意图:巩固学生连贯思考问题的方法,检验学生由问题找条件和把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当作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的掌握情况。]

达标检测 1、32-6+17 58+23-7 57-(23-8)63-(15+26)

2、小林家养了24只白兔,养的黑兔比白兔少6只,养的黑兔有多少只?小林家黑兔与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3、二(1)班有21名男生,23名女生,二(1)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二(2)有39名同学,比二(1)班少多少名?

4、同学们到礼堂听解放军叔叔讲故事.一年级去了34人,二年级去了45人,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礼堂里一共有96个座位,还剩多少个空座?

设计思路

《标准(2011)》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明确指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基于此,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通过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连贯地思考,获得数学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本节课教学充分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学生连贯地思考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基础问题解答的基础上,所以本课设计首先复习解答基础的实际问题,为新课学习做好辅垫。新课例5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审题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与能力,连续两问的第一个问题容易,学生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是新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需要哪两个条件,缺少的一个条件又从哪里找,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让学生先算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当条件再提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思维聚焦,把问题的答案当条件来用,为学生连贯思考问题打基础。最后设计了一组能算吗?缺少一个条件不能算,让学生根据问题补齐条件,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需要哪两个相关条件,获取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三个环节的设计相辅相成,最终达成学生学会连贯地思考,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2.3.7解决问题-连续两问同步测试

二年级上册2.3.7解决问题-连续两问同步测试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计算题

(共2题;共10分)

1.(5分)算一算

14-5=

46-9=

14-9=

90+5=

15-7=

54-4=

11-9=

13-6=

12-6=

16-8=

9+30=

11-8=

14-7=

17-9=

4+80=

12-4=

15-8=

12-3=

2.(5分)算一算

32+5+6=

5+48-8=

56-(2+38)=

40+37-8=

20-(16-9)=

36+60-70=

二、填空题

(共1题;共2分)

3.(2分)计算下列各题.39+6=_______

54-27=_______

三、解决问题

(共5题;共35分)

4.(15分)六一大促销。

(1)买一个放大镜和一本词典,能节省8元吗?

(2)买7副三角尺和1个地球仪需要多少钱?

(3)请你再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5.(5分)家电商场原有90台电视机,卖出59台,又运来46台,商场现在有多少台电视机?

6.(5分)现在一共有多少位客人?

7.(5分)兔妈妈拔了40个萝卜,兔妈妈吃了10个,小兔吃了20个,现在还剩多少个萝卜?

8.(5分)树上还有多少只小鸟?

参考答案

一、计算题

(共2题;共10分)

1-1、2-1、二、填空题

(共1题;共2分)

3-1、三、解决问题

(共5题;共35分)

4-1、4-2、4-3、5-1、6-1、7-1、8-1、

第三篇: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

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掌握在连续两问中将第一问的结果作为条件。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加法、减法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过程。

3、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连贯思考的数学思维能力。

4、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掌握在连续两问中将第一问的结果作为条件。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掌握在连续两问中将第一问的结果作为条件。

2、能使用数学思维中的连贯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1、孩子们,你们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呢?

2、哇,有这么多喜欢的,有参加的舞蹈兴趣小组的,有参加绘画的,也有参加篮球的......3、小朋友们的兴趣真广泛,那能干的孩子,XX(任意选择一个小组)小组想请你们帮一个忙,你们愿意吗?

二、旧新知识结合,碰撞知识新火花:

课件呈现:(补充条件或问题)

A、XX小组有男生16人,女生比男生少9人,_______________?

B、XX小组有男生16人,_______________,XX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孩子们真棒!帮了XX小组一个大忙。孩子们,那你们能总结一下腰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几个已知的条件吗?(两个)

看到孩子们这么能干,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也想请能干的孩子帮他们解决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上的准备。】

3、课件出示例5,学生多形式看图读题(默读、齐读、指名读)读完后师设问:孩子们,你知道了什么?(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要解决的问题有几个?(两个)分别是?(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4、孩子们想一想,这和我们刚才帮XX小组解决的问题一样吗?(前面解决的都只有一个问题,而现在连续有两个。所以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连续两问。)揭示课题

5、现在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说一说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有学生说出计算的式子教师引导学生数字分别对应条件,引出解决的方法)

6、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了,现在请你和同桌讨论下,我们应该先解决哪一个问题?

(1)第一个问题。(2)第二个问题。(3)意见不统一

A、为什么要解答第一个?(生回答)假如我先解答第二个问题呢?开始逐步从第二个问题开始分析: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而男生的人数有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呢?首先应该求出男生有多少人?也就是先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B、我们来看一看行不行。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而男生的人数有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呢?首先应该求出男生有多少人?也就是先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C、用A、B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分析。

6、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个问题;男生有多少人? 第二个问题: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14—5=9(人)9+14=23(人)答:(学生口答)

7、解答正确吗?有什么样的方法呢?(方法不唯一)(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三、归纳总结所学,悟出数学连贯思想:

1、孩子们,聪明的你们帮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解决了问题,他们很高兴,非常感谢你们!但是他们更加希望你们再通过这到题归纳一下数学中的秘密。

2、这里一共有几个问题?要先解答哪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呢?在解答第二个问题时,我们缺一个男生人数的条件,只有将第一个问题求出来才能解决第二个问题。它是作为解答第二个问题的已知条件。两个问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一步一步连贯的思考问题!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四,巩固练习提高,牢固脑中知识。

1、一班有33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数比一班多4人,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问题:

(1)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一班有33人参加,二班参加人数比一班多4人)

(2)先解答哪一个问题?为什么?(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2、(1)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

(2)如果再做40朵黄花,黄花和红花一共要做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多几朵? •(1)第一个问题怎么解答?(25+10=35(朵))(2)黄花和红花一共:40+35=75(朵)(3)黄花比红花多:40-35=5(朵)

第四篇:教学设计《连续两问》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连续两问》解决问题

人教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32页例5

茶田学区 杨胜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学生

3、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连贯地思考问题,能正确运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准确的找出解答第二问时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补充条件再解答出来。

______,二班有33人参加课外活动,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课外活动?

①出示题目让学生解答。

②学生质疑后追问:为什么无法解答?怎么办? ③补充相应的条件 ④解答

⑤小结:看来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2个条件。

2、导入

风和日丽的一天,我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到野外写生,(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你们看,这儿的景色真美呀!同学们坐在草地上尽情地涂画着,可是,他们遇到了难题,向你们发出求救,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师: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例5: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追问:

第1个问题是什么?第2个问题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的实际问题和以前我们学习的实际问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叫做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4、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呢?为什么?能直接解答第二个问题吗?为什么不能?

解决第一个问题。男生有多少人?

5、学生列式计算,指名口述。

6、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7、现在能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解决第二个问题。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要先知道什么?

8、哪个条件题目直接告诉我们了?另一个条件你能找到它吗

9、教师指出:第一个问题求出的9人成了第二个问题的条件。也就是说要求出第二个问题一定要先求出什么?

10、学生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11、9表示什么?14表示什么?23表示什么?

12、我们的解答正确吗?怎样检查?

13、学生汇报,师小结:把所得的男生9人,代到题目中,看是不是比女生少5人,和女生人数加起来,看看是不是23人。

14、检查完了可别忘了答。

15、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先由学生汇报后,老师小结:先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题目中已知的两个条件去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和另一个有联系的条件去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后进行检查和答。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2页做一做

说一说先解答哪个问题,为什么?

2、练习六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顾,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解答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这两个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在解答第二个问题时,因为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第一个问题求出的结果,所以我们把这种题叫做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在解答时,要注意:(1)做题时要把题目看清楚,不要把第二个问题漏掉;(2)解决第二个问题时,要用到第一个问题的结果。

【教学反思】

1、感知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都十分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通过“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三步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连续两问的问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进一步感知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并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常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问题分析所需的条件,应坚持进行分析数量关系的常规训练,如给条件补充问题、给问题补条件等,使学生明确当一个缺少条件时,必须把条件补足,才能进行解答。在复习中进行常规训练,帮助理解连续两问的问题之间的联系。

3、建立联系,突破难点。

连续两问的问题,关键在于第2个问题的解答需要用到第1个问题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连贯的思考。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将两问之间的联系建立了起来,知道第1个问题就是第2个问题的条件之一。但是我班有学生提出可以直接算第二个问题,列出了综合算式。面对这样的学生,首先我给予肯定,然后引导他说出第一步算的是什么,从而明白第1问和第2问之间的联系。

4、及时调整,促使课堂效果最有效。

学生对于“兴趣小组”不是很明白,因此在老师导入的时候,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在后来的教学中有所弥补,但是失掉了教材激趣的作用,因此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先问学生有没有在校外学习美术的经历,学生马上说有,于是我再顺理成章的引出例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看来,在课前应该对学生有更好的预设和研究,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5、两难的“检验”。

对于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检验,我还是感觉有些走过场,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是否正确,而我在教学时一再强调检验的方法,感觉有些教条,但是怎样把检验落实到位,学生需要达到什么程度,都是我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教案

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76~77练习十二第6~10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连续两问应用题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练习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求小朋友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确一道题里两个问题的联系,掌握好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二、整理思路

1、把下面应用题先口头补充完整,再口头列式解答。(1)________,又买来20个苹果,现在有苹果多少个?(2)________,栽好了10查,还有多少棵没有栽?(3)________,平均分在4个笔筒,每个笔筒里多少支铅笔?

2、解答下列各题。(1)妈妈买2篓苹果,每篓8个,买了多少个苹果?吃了6个,还剩几个?(2)妈妈买2篓苹果,每篓8个,买了多少个苹果?又买4个梨,苹果和梨一共买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题的联系。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先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和有联系的另一个条件去求出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得数要做第二个问题的条件,要求第二个问题必须先求出第一个问题。

三、练习应用题。

1、解答练习十五第6题。

2、解答练习十五第8题。(1)看清图意。(2)做完后订正第一题:28=16(元)求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16元这个得数和题中的另一个条件去求第二个问题。(3)订正第二题:提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要求应找回多少元要先求什么,为什么?做练习十五第9、10题。

四、练习小结练习十五第7题。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3.6 解决问题——连续两步 同步测试

    内蒙古自治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3.6解决问题——连续两步同步测试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

    连续两个问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学会先解决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解决另一个稍难 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两个连续性问题......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3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2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

    第3课时《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设计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 中原区淮河路小学 秦文凯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2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8题。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

    国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练习题

    国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 1、每只小狗玩具6元,买3只这样的小狗玩具一共多少元? 2、有5组小朋友去跳绳,每组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3、王老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例5)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歩骤和方法,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精选5篇)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3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