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美丽绽放

时间:2019-05-12 17:0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美丽绽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美丽绽放》。

第一篇:让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美丽绽放

让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美丽绽放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有没有关注我们的学生?有没有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习者,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有喜怒哀乐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的教学(更确切的说是学生的学习)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这样的教学就达到了人性化的高度。

一、挖掘教材内涵,让教学呈现生活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深广的生活内容,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书中言语生动、色彩鲜明的课文,更是他们感受生活的重要依托。1.读读唱唱,感悟自然美。

小学语文课本不少课文,短小精练,文辞优美,极富意韵。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之余,结合情境,让孩子们唱唱跳跳,抒发情感,在歌声中体味课文的优美意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家》一文,内容浅显,孩子们在自我朗读时,就已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呢?为此,我在孩子们朗读、背诵后,特别设计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孩子们在美妙的歌声中,回顾课文,再次感悟儿歌所描绘的深远意境,感受自然的神奇之美。

2.读读画画,体验生活美。

小学课本中有不少和时令、季节相关的课文,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可有我意识地让学生边学边画,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美。在孩子们学了《春风吹》后,让他们将自己脑中想象到的春天的美景,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下来——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山林,高飞的风筝……稚嫩的画笔掩藏不住一颗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真挚童心。

3、读读写写,描绘社会美。

低年级孩子思维形象、具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给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动脑、动口之余,多动动手,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学口语交际《三八妇女节给妈*的礼物》后,我还特别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祝贺语,写到贺卡上,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孩子们在积极动脑想出祝福语后,又要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把祝福语正确、端正地写到贺卡上,最后还要有礼貌地把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小小一张贺卡,在锻炼孩子们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学习了《山寨》、《美丽的武夷山》、《海底世界》等课文后,我们既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一下那儿的美景;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善待自然,珍爱生命”的环保宣传等实践活动。使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时时有语文。

二、语文融入生活,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课文以生命和活力,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1、实现文本的对话

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话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领会这些语言的巧妙之处并学会

运用是学习的难点。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通过情景再现,朗读感悟等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晏子的话,感悟晏子的话中有话,体会晏子的智慧与人格,学生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和感悟还是比较深刻的,但如果进行到这一步的话,学生对语言只停留在理解层面的感悟,还没有上升到运用层面的感悟。因此,我在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楚王侮辱小记者,小记者尝试反驳。”楚王说:“哼,齐国难道没有大记者了吗?怎么来的都是些十二、三岁、乳臭未干的娃娃记者?”让学生把刚学到的晏子的以退为进,偷换概念等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学生的答案也比较精彩,比如“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等等,在这样的训练中,提高了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其实,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应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2、再现文本的情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我经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在演的过程中,体验文本情境,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感人场面,同时配以我抑扬顿挫的朗读,丰富多变的表情、精心挑选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了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而且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3、体验文本的生活。

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必须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着手,让他们在平时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感悟,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而学会生活。在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与学生现有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但由于有些内容是别人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所获得,对于那些缺乏体验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法获得等同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文本为蓝本,促进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体验,养成学生主动体验生活的习惯。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的是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而采茶和炒茶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没有亲身体验。教学这课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怎样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这是教学这课的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情感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1)“采茶图”:采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不多,为了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我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自己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清晨采茶图”美的句子以及表现采茶姑娘勤劳和灵巧的词语,反复朗读,仔细感悟。最后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高境界,并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焙茶图”:课文中有一段介绍了制作碧螺春的方法,学生对这一段的热情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在处理这段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先了解碧螺春制作的方法以及过程,在初步了解基础上,找出描写焙茶手焙茶动作的词语,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一次读时,我有目的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能够体会焙茶手能够将茶叶制作的“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师傅的手艺肯定了得。作者说焙茶手那四个动作一个一个做很简单,但是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混淆,在他的提醒下,我和学生一起做这四个动作,才做第二遍,又很多学生已经分不清这四个动作的先后顺序了,还没有做

第三遍,几个嘴快的已经在下面嘀咕了:“这些焙茶手真厉害呀”、“四个相似的动作能丝毫不差,水平到家啊”、“他们做这四个动作时速度比我们要快多了”。更有趣的是一位学生在底下模仿作者介绍的“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时手脚大乱,左手和右手做一样的动作,学生“工艺茶”了。

(3)“品茶图”:我让学生三品课文。一品,先配乐自己朗读课文,初步谈谈感受。二品,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各自泡茶,观察茶叶入水的情形,同时结合作者所观察到的情形,配乐反复品读课文。三品,师生互动,教师先品茶,给学生读悟创造了条件,学生再品茶,亲身感受,同时结合作者品茶时的感受,配乐反复品读课文,使感情再次得到升华。

三、开拓广阔空间,让语文走向生活化。

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但决不是唯一场所。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如何引导孩子们自主地在课外学语文、用语文?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把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孩子们从自我的世界迈入到广阔的周围世界里,吸收学习。

在学完综合练习《你姓什么》后,我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个姓,能像课文一样来说呢?有的学生说:“什么林?双木林”,有的说:“什么陈,耳东陈”……当学生回答完后,我急于让他们坐下,而是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们有的说:“我妈妈就姓林,是妈妈教我的”,有的说:“我是自己看课外书认识的”……每一个学生说完,我都要及时地表扬他们:“你真爱学习,会在课外自己学字了!”“你真了不起,都会自己自学了!”……短短一句夸奖,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课外自主学习的乐趣,也鼓励了其他孩子更主动、积极地在课外自主学习。

又如在教学《生活中识字》一课中,我在课堂上引领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到商场购物识字。在请学生们帮助老师挑选衣服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认读商场名字、看导购图、选品牌、读合格证,在轻松逛商场时认识了很多生字,通过交流互动初步掌握向别人请教、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想,以及查工具书等不同的识字方法;启发学生汉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认

识生字,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汉字积累;通过评选“识字大王”、“分享成功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这节课突破传统教材的束缚,突破单一的学习渠道,突破传统音形义的识字方式,不形成统一的文本,不对学生规定识字任务,让孩子在丰富的生活当中认字识字、理解词语,在这样生活化、情景化、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孩子学得愉快,没有任何负担。

除了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学语文,我鼓励他们多在生活中用语文。学了有趣的课文,让孩子们把它讲给家里的爸爸妈妈、邻居家的弟弟妹妹们听;看到有趣的事情,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学生们收益匪浅,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学生提高了语文阅读、表达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我深信,强化语文活动,让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将成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人性化的教学将使学生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美丽绽放。

第二篇:生活在自由的心灵深处

生活在自由的心灵深处

一百余里的连夜跋涉,到了门口兴尽而返,这样的事情王子猷做得出,东晋很多人都会做。历史上称之“魏晋风度”。对这个名词,我的解释是“生活在自由的心灵深处”。这样的解释也许大多数现代人无法理解。按最近一期《随笔》中丁帆的话:“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在消费文化占主导的社会中,精神的舞者都是被目之为怪人的。

在漫漫冬夜的旅行中,桨声灯影寒山飞雪的乐趣,饱满了王子猷的心灵。随兴而行,兴尽辄止,清晨的子猷像烟花散尽时的倦客,需要做一个美丽的雪夜之梦,哪里还顾得上恶俗的寒暄。比起坦腹东床的乃父,这个王氏家族中最具艺术气息的男子更依赖于自己的心灵。他的行事是快意而直觉化的,从这一点看,现代人喋喋不休的“意义在于过程”还抵不上子猷的一个“兴尽而返”!

记得高中时学巴金的《灯》时,课本中有一个提问:“文中说„人,不是靠吃米活着‟,那靠什么活着?”当时第一个想法绝对不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而是“自在”。这应该跟我当时的语文老师孟克晋先生有关。校园里有两株相传是鲁迅手植的樱花树,春天的时候开放得蓬蓬勃勃,仿佛云霞一般。风雨晨夕,则落了一地,花瓣于泥黑间显得更为娇美。有匆忙赶路的学生,总是贸贸然地踩了上去,不久,便狼藉一片。孟老师上课就说,落下的花瓣是不能踩的,因为它很美。很多年以后每当想起这句话,总觉得孟老师与王子猷是同一类人,都是内心充满趣味的人,他们永远不会被生活的琐屑同化。也许就在那时,我不再把生活看作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东西,生活应该是一种内倾的私人化的过程。它至少应该是斑斓的、湿润的、带着笑声和眼泪的。

写下上述语句,是带着惭愧之意的。写作此文的时间,正是30岁生日的深夜。在中国人眼里,这该是一个总结的时刻,无论是事业的,还是生命的。然而近两年的生活,却乏善可陈。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就像灯下拨动着算盘珠子的王戎,为稻粱谋,为分数谋。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吟诵中,却担心着学生是否能背出,这就是现实的悲哀。我知道,雪夜访戴,在现在的我们眼里,多半成了童话或者寓言一类的东西。我们还有至门而返的勇气吗?

至今仍怀念着大四写毕业论文的那段生活。四五月份光景,每天骑车去孤山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查阅资料。一路上青山绿水,杨柳依依。心情好得不得了,论文选题也因此发生着有趣的变化:初为桐城古文,后转为马一浮,最后定于袁枚与他的性灵说。西湖的美景与“穿着长衫大褂,与苏小小攀攀亲”的袁枚发生了共鸣,这真是很奇妙的一刻。看看湖景,查查资料,写写文章,论文后面隐藏的功利性的东西都被生活的乐趣过滤掉了。那时的我,就像《书里书外》所录负笈南下查找资料的陈平原,工作即是乐趣,生活就如乐章。

敝校前辈教师李叔同,是我最崇敬的人。有人说,他做教师像一个教师,做艺术家像一个艺术家,做和尚像一个和尚。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认真到近乎刻板的人。前几天在虎跑看了他临终前写的偈语“悲欣交集”的影印件,才明白他内心的饱满。一个波澜不惊,极富控制感的人,临了却感慨万千,这就说明他真的是把生活当作心灵的漫步。他从来就不曾出世过,他只是把自由高蹈的狂狷之气化成了静默的转换。在他的一生中,又何曾因为现世的束缚而改变志趣呢。心灵的圆满也算是一种感悟吧。

云淡风轻,天心月圆,30以后的生活,应当顺着这个轨迹走吧。

第三篇: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的世界,是“美”的世界。人类社会的美无处不在,宽阔壮丽的山川河流,巧夺天工的建筑工艺,高尚纯洁的人文情感等,无不闪现着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文教师应该让“美”在语文课上生动起来。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学生的美育!美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便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美育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有助于学生趋善避恶,抵制一切卑劣的思想和行为。可见美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让“美”在语文课上尽情流淌,激情飞扬,引导学生走进美的世界呢?

笔者结合自

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在美的海洋中畅游

1.自然美,令人陶醉

俗话说:“天下美景,尽收眼底。”显然,美对视觉器官的冲击不容忽视,而语文教材中壮美的自然景观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挖掘,渗透于语文课堂。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似一条奔腾欲飞的巨龙蜿蜒于广漠之上、盘旋于丛林之间的万里长城,以及威武雄壮的秦兵马俑,美妙绝伦的敦煌莫高窟等,都以其震撼人心的美使世界瞩目,令人神往。因此,语文教学在涉及自然景观、人文建筑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产生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的敬仰之情。

这样,学生可以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2.社会美,震撼人心

语文教材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用心揣摩就可以发现。实际

上,语文课本中描绘的许多历史事件、历史画面,通过作者语言文

字的生动描述,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如临其境,往往能给学生一种真实的社会美感。如《史记》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剧场景;《三国演义》中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壮观场面;《水浒传》中林教头谦和礼让,比武时善待洪教头的动人画面……这些历史故事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善于点拨,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中所包含的社会美。

与自

然美相比,社会美的内容更为丰富,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就更大。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培养学生健康的欣赏情趣和审美能力,突出语文教学教书育人、抑恶扬美的功能。

3.人物美,启迪心志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历史人物,以他们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塑造出无数的光辉形象,为人们世代相传,也成为学生学习和行动的楷模,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美的丰碑。例如:从拯救天下黎民百姓、勇射九日的后羿,到主持修建“泽被千秋,功著万代”的都江堰的李冰;从不辱使命、出使西域的张骞、班超,到率领船队浩浩荡荡七下西洋的郑和;从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主持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甘愿以生命唤醒民众的谭嗣同;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开国元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数不胜数的历史人物,能让学生深深感悟出他们所具有的高尚的人格,这对于启迪学生的心志,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语文课堂进行美育教育的绝佳素材。

二、结合文本,张扬个性,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要让语文课汁鲜味美,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结合文本和自己的个性,馈赠给学生更多的美的享受。

1.要上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

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是丰富多彩的。首先,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语言美、意境美、人物美、社会美与文化美等。其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听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就有这样的感觉: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课堂上,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教师,不知道是学生变成了教师,还是教师变成了学生,总之,教师、学生、教法、教材中所体现的美已完全融为一体。这样,语文教学也就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这样的教学不仅发展了学生,而且也发展了教师自己,师生在课堂中得到了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这样的课堂教学当然是美的,美在课上得到了张扬,课后连教师自己也觉得回味无穷,美不胜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自然不会觉得语文课枯燥乏味,相反,他们会因此而深爱上语文课,这也是语文教学魅力之所在。

2.教师要教出自己的个性美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扬自己的长处,尽量避免自己的短处,要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如果做到这些就会在课堂中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美”。例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情溢意涌,那么,在施教时,就应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情蜜意中得到陶冶,受到情感美感的教育,从而感悟语文课堂的美;有的教师沉静稳健,敏思善辩,那么,在施教中,就应用自己的智慧的雕刀,对色彩斑斓、充满美意的课文内容,沉着而次第地进行解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旁征博引,妙语连珠,那么在施教中,就应以知识性、趣味性、条理性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总之,如果每位教师都自觉地“潜进”“溶入”自我,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一得之功,那语文课堂能不美吗?学生能不爱语文吗?

教师:陈艳

第四篇:让生命在关爱中绽放美丽

让生命在关爱中绽放美丽

——对小学生实施珍爱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

[内容摘要]:生命是美丽的,让班级中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幸福、快乐地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针对目前学生存在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容易做出极端行为的现状,提出了珍爱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笔者认为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在学科教学中认识生命;在课外实践中感受生命;在自我生活中理解生命;在温馨氛围中欣赏生命。实践证明,通过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动,对优化学校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 键 词]: 生命教育

珍爱生命

关爱

感悟

体验

一、引言

生命是美丽而伟大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赞美生命,留下了无数生命的颂歌,生命的绝唱。然而,在我们的周围,却经常发生着一些令人心寒的事,请看笔者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搜集到的一组材料: 1、2000年5月,某校六年级一女生方某晚自习就寝时,因为与同学发生摩擦,有同学说了她几句,就冲到走廊,跨上栏杆,要从五层楼上跳下来,幸亏周围同学、值周教师及时拦阻,才未酿成悲剧。2、2003年9月,某校六年级一成绩并不理想的女生来到教师办公室,问老师:“你们大人的生活是否会过得很累?”她说,她过得太累了,在校学习压力大,在家要干家务,而且父母稍有不如意就打她。她觉得自己活着太没意思,不想再活了。3、2003年11月,某中学一男生因与三位同学发生纠纷,就拿出一把尖刀在大街上追赶他们,并扬言要砍了他们。后被当地警察制止。4、2004年3月,某校几名学生在打乒乓球,因发生争执,一学生顺势将球拍砸在另一学生头上,致使该生头部鲜血直流,上医院缝针包扎。

女大学生自杀、马加爵事件,像这样小到颓废、消极,大到打架斗殴、自残自杀、溺水、纵火、投毒等践踏生命的偏差行为频频发生。这些情况足以说明,如今,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往往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甚至轻率地走上人生的不归路,不仅漠视和践踏了自己的生命,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悲剧和不幸。

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那么短暂,生命却因短暂而弥足珍贵。漠视生命,轻言放弃生命,这是何等可怕的现象啊!面对这一出出事件,触目惊心的同时,不由得令我们去追问,去深思。什么是生命?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到底有多少了解?如何让他们领略生命的伟大和美丽,进而去欣赏、去敬畏、去珍惜?可见,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珍爱生命教育的基本特征

所谓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一般认为是指“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行动力”的一种有关人的意义、理想与实践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珍爱生命的教育除了具有一般教育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

1、全员性:生命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让每一个生命尽情地成长是教育者的职责,因此,生命教育不仅要关注学习优秀的、品德良好的学生,更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独来独往的、少言寡语的、学习与品行较差的学生。可见,对每个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2、情感性:珍爱生命的教育,需要教育者灌注满腔的热忱,给每位学生以关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需要学生用心来感受生活,体验生命。因此,情感性是贯穿生命教育的一条主线。

3、实践性: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教育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从而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因此,实践性是珍爱生命教育中一个突出的特征。

4、整合性:实施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环境的布置、课程的开设、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也包含学科间内容的相互交叉、融合,因此,实施生命教育就有必要对此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合力。

三、实施珍爱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

生命教育的最基础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让学生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体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重视生死,珍惜自己,保护生命,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也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与苦难,是以能够更积极、正向的行动。如何达成生命教育这一最基础的目标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认识生命,感知生命的尊严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抓住课堂契机,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保护生命的能力,是生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将课堂教学当作攻坚战来对待,把珍爱生命教育渗透于其中,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巧妙地注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找准切入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张扬生命、释放生命活力的好场所。

首先,整合有利教育资源。很多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合理地挖掘这些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然后在教学中相机进行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无痕迹的教育中得到有关生命的知识,进而认识生命,学会关爱生命。如: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共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一文中,品学兼优的赖宁为保卫国家财产,挺身救火,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在这篇报道中,作者更主要的是赞扬赖宁舍身为公的精神,我们也不可否认这种精神的确需要倡导和发扬。学完课文内容,了解了赖宁的伟大精神后,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说说你认为赖宁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去效仿?”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在辨析各种见解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遇到特殊情况,你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引导学生动口说,动脑想,能使学生不仅明白生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习到保护生命的具体方法,真的是获益非浅。

其次,树立健康的理想。理解生命的意义,首先要找到一个生命的支点。贝多芬在自己的遗嘱中写道:“我旁边的人可以听到牧童歌唱而我听不到,使我几乎绝望……是艺术留住了我。在患难中支撑我的,使我不致自杀的,除了艺术还有道德。”贝多芬将艺术和道德作为人生的支点,创造了生命的辉煌。可见,确立自己生命的支点该有何等的重要。利用学科资源,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理想,教育学生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实践,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学科渗透式的生命教育,能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生命并了解生命的意义,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主题班会中深化生命教育

主题班会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阵地,利用好这个阵地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来之不易?什么是死?死对自己、对周围的人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小学生来说都只有些许的认识,只有当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跃动,了解生命的挑战,了解生命的独特,才能真正体会她的伟大与神圣,才能既学会善待自己的生命,也努力去善待他人的生命。

首先,开设专题讲座。利用班队活动课专门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播放生命成长过程的课件、影碟,宣传有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知识,让学生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认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着生老病死,生命中处处充满挑战,体会生命成长的艰辛,正视生命的轮回,学会关爱生命并对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意识。

其次,开展专题研讨。对高段的学生,组织开展一些生命教育专题的研讨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生命,了解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开展《假如只有三天光阴》的专题研讨活动,鼓励学生多方思考、积极讨论,让学生在反思、讨论和交流中,在对死亡的认识和感受中,在濒临死亡的体验中,在生与死的强烈反差中感悟生命的短暂和珍贵,感悟到不爱惜生命将给周围的人带来巨大的悲痛;在《如果发生……》的专题讨论中,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了解在紧急情况下自护、自救的措施,激发起他们更热爱自己的生命,理解生命的尊严,从而学会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

第三,开设摹拟课。根据小学生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征和社会现实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到生命。如通过讲故事、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懂得如果遇到各类社会性事件时应提防受骗,增强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外界的应变能力,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善于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

(二)在课外活动中感受生命,体验生命的神圣

课外活动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最容易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有意义的事,文明活动,不极端行事,不自暴自弃,这是对生命敬畏的最朴素的体现。

1、在课外活动中感受生命的可贵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阅读有关生命知识的刊物、儿童文学,收集有关生命教育的图片、名人事例、名言警句等,开展有益的生命教育集体活动,观看有生命价值的影视节目,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生命的价值观。在阅读、收集、学习和不断的感悟中,他们不仅能明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还理解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无形中得到认识和升华。

2、在课外实践中体验生命的神圣

生命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机地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社会实践,更可以让他们感受生命的绚丽。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动、植物。生命的外延相当广泛,一颗草、一朵花、一只蚂蚁……他们都是生命,只有对身边的万物充满感情,才能更真切地理解生命的伟大,人的伟大。在教室中开辟“生物角”,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生物角”种植一些植物,养殖一些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定期观察他们的生长;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课外时间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播下一粒种子,看它发芽、生长,进而开花;观察青蛙的卵,看它孵化,由小小的蝌蚪成长为美妙的歌唱家;观察那丑陋的毛毛虫,从蛹中蜕变为美丽的蝴蝶……他们常常为一颗草的发芽而欢欣;为救助一尾小鱼而同心协力、竭尽所能;为一只蚯蚓的死去而伤心落泪。在亲身实践中,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由此更热爱生命。

其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进产房,一起去倾听新生命诞生的嘹亮乐音;带领学生进入敬老院,给迟暮的老人带去关爱;组织学生向残疾人、向希望工程、灾区等献爱心……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学会如何关爱身边的生命。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生命的美丽和来之不易,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心中自然涌动起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三)在自我生活中理解生命,分享生命的快乐

因为孩子的生命有无限多的可能,不能妄想把他们塑造成和我们想象中那样多么完美的人。生命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和孩子一同去感受生命中的各种感觉,并且享受生命所带来的一连串的惊喜和悸动,它更注重的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和体验。

1、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我们会时时发现生活的美丽,感受生命的快乐。

在一本杂志的卷首语中,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一次,在学术报告会结束后,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走上讲坛,面对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霍金,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面对这样尖锐的问题,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扣击键盘,宽大的屏幕上显示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的理想,有我爱的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敬仰霍金,因为他的智慧,我们推崇霍金,更是他直面痛苦时的坚强、乐观和勇气。拥有感恩之心,是生活中珍贵的财富。笔者带领学生真心接触了这篇感人的文章后,适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罗列幸福的清单,并写一写生活的体验:“我拥有……”。于是,学生们发现了生活的真爱: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长辈的关怀、同学的友情、邻里的帮助……生命在幸福中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在感恩中感悟了存在的价值。

当生活失意时,更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用心感恩生活,找出幸福的理由,罗列生命的精彩和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平和积极地对待生活。

2、教育学生勇于承挫

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和大的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能正确对待,采取退缩、逃避甚至极端错误的做法,只能失去年轻的生命,毁掉光辉的前程。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耐挫力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从而正视挫折,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对感受生命的快乐有更积极的意义。

耐挫力的教育和培养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分步实施;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对各方面表现出色,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挫折,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对各方面表现不佳,经常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充分利用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来实施耐挫力教育,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此外,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耐挫力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

3、鼓励学生学会倾诉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烦恼和不顺心,如:达不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自己的某些愿望不能实现,与同学、老师或家长的冲突等等,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如果这些矛盾与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出现焦躁、悲观、消极、自暴自弃等心理,甚至因此而走上自虐、轻生的道路。因此,学会倾诉,也是珍爱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1)设立“心理问题咨询信箱”。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虽然有着心理困扰,但并不想公开自己的心理,他们需要心理上的安全。为此,在教室的一角设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绝对保密的“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为学生提供倾诉心中苦闷、吐露心灵秘密的一个渠道,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信箱,教师向学生伸出温暖之手,一次次谈话,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学生获得战胜自我的勇气和力量。(2)支持同伴间的相互交往。融洽的班级氛围是建立在同学间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班风良好的基础上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感受同伴的关爱,能结交到朋友,当有心理困惑时,能在相互倾诉中排遣烦恼,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同伴关系是孩子最广泛、最正常的社会关系。我们要支持并鼓励孩子间的正常交往,给予正确引导,让孩子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愉悦,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尊重。RL·史蒂文曾经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出真我,并完成那充满各种潜能的明天的我。” 一个有自尊的人,他才会树立起安全感,肯定自我身份、自我形象、有归属感,才会与集体融合在一起,享受生命。在交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他们都是完整的个体,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要学会尊重自己,享受完整的自己;同时,也要学会接纳同伴,尊重同伴的生命。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赏识。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多赏识同伴,放大同伴的闪光点,懂得谦让,体验给予的快乐,体验关心与被关心的快乐。如开展“夸夸……”(人物)等称赞游戏和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

第三,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同伴之间的交往难免会遇到摩擦,产生矛盾。对于交往中的矛盾,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处理一些自己能处理的矛盾。对一些比较大的矛盾,我们应该给予必要的疏导,给予提醒和暗示,有机地讲一些待人接物的准则和道理,培养他们和同伴的交往能力。

(四)在温馨氛围中感悟生命,欣赏生命的美丽

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营造温馨、民主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在家校的共同关爱中快乐生活,享受生命的乐趣,欣赏生命的美丽,是珍爱生命教育的又一重要手段。

1、转变家教观念,营造温馨亲情氛围 蔡元培说:“习惯固能成性,朋友亦能染人,然较之家庭,则其感化之力远不及也。” 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调查表明,凡是家庭中受到不良影响和心灵上受到创伤的孩子,每每是学校最难教的孩子,也常常是漠视生命的群体。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形成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就对家长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1)根据实际,尽力办好家长会。在班主任工作中,将定期举办家长会纳入工作计划,有准备、有目的地与家长探讨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的重要影响作用。引导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常用“心理换位”,认真考虑自己的言行会引起孩子什么样的反应;引导家长学会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所存在的问题,面对孩子的不是,要耐心说服,从孩子和大人的不同角度谈问题,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引导家长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把家当作舒展生命的港湾,把父母当成分享生命的知己,当子女在学校或社会受到某种压力或产生心理矛盾时,能在家里有宣泄、排解的机会,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并组织家长开展讨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家长该如何做到言传身教?》等专题讲座,及时有效转变家长的教育偏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教子的方法。

(2)发动家校,创办班级“家长报”。“家长报”是联系家、校的一条重要纽带。以往常常是学校——家庭单向的交流方式,工作中,笔者发动学生,将学校、班级、同学中发生的事及时定期地编写出来,让家长能真实地了解学校的生活和教育动态;发动课任教师记录教育随笔,教育心得,编写教育专题;同时更是发动家长参与到当中来,交流自己科学育子的心得体会,与他人共享教育成功的快乐,交流教育过程中困难和失败,共同探讨教育中的迷茫,使单向交流的“家长报”向多向交流发展,成为促进珍爱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渠道。

2、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温馨人文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了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确实,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但教育更需要关注生命。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命得以张扬的权利。只有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并实现其育人的伟大职能。

(1)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健康的校园文化是生命教育中宝贵的隐性教育资源,它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身心得到锻炼。在配合学校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的同时,努力创设“三室文化”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并结合开展大型的 “我爱我校”和“捐资助学”等德育活动,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舒适的人文环境中得到精神的愉悦,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关爱,体验自我,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2)给予特殊的人文关怀。在开展小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重视面向全体学生,也应注重对特殊学生心理偏差的纠正,用心关注那些需要关爱的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关爱弱势群体。班级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些弱势群体,我们暂且把他们进行归类:胆小内向、随波逐流型;经常失败、郁郁寡欢型;品行不良、自暴自弃型;交往紧张、患得患失型。其实,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关注、爱护和引导,这些弱势群体对此更为需要。

关爱弱势群体要做到: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以人与人的平等为起点的并行关系,强调民主、平等与和谐,是交互式的教学相长。教师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学生只有从心底里尊重教师、认可教师,真正向教师敞开心扉,才能接受教师的关怀,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第二,因人而异的情感教育。因为弱势群体存在的类型不同,采取的教育手段也不尽相同。但不论怎样,教师要加强情感的投资,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如为胆小者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鼓励他们挑战自我;为屡遭失败者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增强自信;为自暴自弃者分析其自身拥有的长处,让他们看到光明„„此外,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班队活动,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只有教师走进学生,善于细心观察,用心去感受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偏差,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关爱每一个需要爱护的人,才能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理的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次,包容问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偶发事件,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偶发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其间必定包含着发生的必然性。作为一名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生命内涵,要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犯错误的生命,以平和的心态积极进入工作状态:第一,全面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教师要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述说,细心了解周围人的叙述,及时分辨事情的真伪和始末,切不可凭主观武断判断事情的原委,造成更为严重的心理抵触和后果。第二,根据出现的心理问题,加强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对问题学生放任自流或严厉斥责都是极端错误的做法,教师要用真诚的感情感动学生,要以宽厚的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接受学生心灵的倾诉与情感的流露,努力为学生营造表露心迹的环境,让自己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针对学生的倾诉,恰如其分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挫折与困难。第三,关注问题学生,防患于未然。平时对这些问题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观察其日常行为,经常谈心、加强心理沟通,了解其心理动态,经常呵暖问寒给予生活的照顾,发现有心理偏差及时予以疏导,促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快乐成长。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爱自己的生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让学生形成生命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生命的角度着手阐述,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观,自尊、自爱,善待自己的生命;只有家校转变教育观念,拥有丰富的生命内涵,共同关爱孩子,尊重并珍惜每一个生命,生命之花才能绚丽绽放。

参考书目: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年10 月 出版

2、《家庭教育学》

彭立荣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3、《珍爱生命》

余旭林 著

《班主任之友》2004年总第228期

第五篇:让生命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异彩

让生命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异彩

在高官厚禄中看不到你的名字,在名人大宛儿里见不到你的身影。年复一年,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学生,你仿佛落入了一种轮回;岁月又固执地为你刻上道道年轮,一不小心,抬头戴上老花眼镜一看,已是两鬓斑白,身体微驼,是不是该光荣退休了呢?想想都可怕。

你的生命色彩就是这样苍白吗?

我想决不是的。

当你走进那熟悉而又神圣的课堂,当你上迈上那简陋而又庄严的三尺讲台,你的青春将在这里挥洒,热血将在这里沸腾。在这里,你成就了你的学生,又陶冶了自己,所以课堂就是教师最快乐幸福的殿堂。因此,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异彩。

当满怀喜悦与激动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我就知道,我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我魂牵梦萦的事业——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老师来说,少不了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但是马上我就遇上了难题,学生上我课时不能认真听讲,纪律性不强,我感到对他们很头疼。这是我带的第一界学生呀,我非常想努力教育好他们,让他们成材,可是我的方法好象不对路,上课时同学们不怎么听我的,有时一道题讲好几遍。我当时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幸好,我们办公室的其他几位老师很热心,给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和我结成师徒对子的范淑莲老师,德高望重,教学经验丰富,她教给我许多实用方法,我吸收了许多教学方法,并且大刀阔斧地屏弃了“满堂灌”的传统上课方法,尽可能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动起来,把舞台让给他们,让他们充分的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自己就是一个好导演的角色。

可是,就是在这样活跃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在跃跃欲试时候,有一个安静的角落从来不举手,从来不发言,难道他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吗?看到那暗淡的眼神,瘦削的身影,我不能在沉默,我要帮他把本属于他这个年龄孩子的活泼快乐找回来。通过一系列的了解,我知道了他原来的性格很好,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就是因为爸爸妈妈突然离婚,本来和谐美满的家突然成为了泡影,他一时难以接受,不肯原谅爸爸妈妈,也不和身边的人接触了,以不说话、不学习这种极端方式来报复他的爸爸妈妈。面对那冷漠、敌视的目光,我知道我要做什么了,我要挽救这个孩子。我不厌其烦地细心开导他,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用我微弱的爱,唤醒了他那颗因为缺失父母的爱而干涸的心灵。现在,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身边的朋友多了,成绩也稳步地上升。看到他的改变,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当然,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的爱是微弱的,是平凡的,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与责任做一些非常平凡的事情。只有那些在最危难时期,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甚至用生命诠释了教师的爱与责任的人,才是新时代最伟大最崇高的师德师魂。

你听说过汶川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吗?当地震发生时,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冰雹般的砖瓦,水泥板坠落在他的身上,热血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那张开的双臂成为了永恒。

你听说过绍兴那个叫祝香云的老师吗?她热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在大货车疾驰而来冲向学生的瞬间,她张开双臂推开孩子,用生命铸就了辉煌的绝唱。

还有那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却远赴边疆支教的徐本禹,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农村的教育,为了许多单纯的感动,他在孤独中坚守着一个承诺,一个关于热爱的承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倍感自豪。没有鲜花,我们却拥有满园的桃李芬芳;没有掌声,我们却赢得尊重与赞赏;没有金钱,我们却拥有孩子们心灵的阳光!我们播洒着期盼,收获着成功的喜悦;我们播洒着清贫,收获着社会的富强!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是光荣的教育工作者!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让我们宣誓: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们依旧永远守侯着这盏希望之灯,倾心教育这快热土,同铸不朽之师魂!

下载让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美丽绽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自由的生活在课堂上美丽绽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青春绽放美丽

    让青春绽放美丽 涉县第四中学 杨晓丽 2000年8月,带着青春的激情,怀着对教育的真诚,我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普通的却光荣的初中教师,在涉县这块育人的热土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

    让心灵绽放美丽

    让心灵绽放美丽 当落叶带着优美的舞姿亲近大地,它也懂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当一滴水冲向冰冷坚硬的岩石,它更明白自己拥有水滴石穿的高贵加价值,当小草穿......

    让个性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谢宁平(5篇)

    让个性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单位:洛阳市涧西区青岛路小学 姓名:谢宁平电子邮箱:***@163.com 电 话:*** 让个性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洛阳市 涧西区 青岛路小学谢宁平......

    演讲稿-----让生命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异彩范文合集

    让生命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异彩 ——用爱心浇灌学生心田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仁: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异彩——用爱心浇灌学生心田》。 冰......

    让自己生活在真实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日子在奔波忙碌中流水般逝去,朝晨暮西一瞬间,总是匆匆太匆匆。 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读书有时候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在这个快餐畅销跑着都嫌......

    让“提问”之花在英语课堂上绽放

    让“提问”之花在英语课堂上绽放 【摘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很善于提问,“问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面上,这实际上仍然是教师控制、......

    让法制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让法制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丹寨县城关一校教师:张云 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关系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以及个人的安危。在语文教学......

    课堂上给孩子们多一些自由

    课堂上给孩子们多一些自由 闲暇时间,手捧一本《教师博览》,细细品读,仿佛手中捧着一杯香茗,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初为人师时,为我蜕去伤痕斑驳的茧,化作一只五彩斑斓的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