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模块《3.2设计的基本原则》精品教案
新课标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模块《3.2设计的基本原则》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 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创新、实用、经济、美观、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也是后续各章节知识的焦点。设计的基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学生通过对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原则之间关系的理解,内化为初步运用设计的基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并为能制定符合基本原则的完整设计方案作知识准备。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学生已具备模仿设计制作简单生活用品的能力,但这种设计与制作一般缺少系统性,多感性成分,缺乏理性的思考。但是高中紧张的学习逐渐磨灭了他们做设计的想法,禁锢了创新的思想。
学生对设计的基本原则的识记并不困难,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交流互动等教学活动,将使学生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对设计的基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和初步具备运用设计的基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
(2)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对设计的基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
(2)初步学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3.情感目标
提高审美情趣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4.教学重点
对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的理解。
5.教学难点:
对设计原则之间主次、联系、制约、促进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大屏幕投影辅以许多典型案例作为补充、拓展和深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的一般原则。
2、通过对美观与实用、美观与绿色包装的关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间的联系、制约、主次的关系。
3、注重引导学生互动,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评价,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
五、教学准备
搜集典型案例及图片,课件制作。
六、教学过程(全程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幻灯演示】展示三种台灯图片,请学生选择满意的一款,并说明理由。
【提出问题】不好的设计导致失败,好的设计带来成功,我们该如何评价设计的优劣?
一个好的设计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设计思想有新意;
(2)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3)设计美观又注重环保意识等等
【提出问题】设计有没有一定的原则可循呢?(二)深入讲解
1、创新原则
【提问】创新常常表现为什么?
引导回答: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幻灯演示】光感手套(一种输入装置):只需空中比划,即可输入命令。提问:这是技术发明还是技术革新?(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归纳】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什么是创新:
创新指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注意:创新既包括创造或改进新产品,也包括新的生产方法或以新的商业方式来处理某种产品等。
【幻灯演示】图是应用蓝牙(无线)技术创新的电脑输入设备。讲述:创新是设计的关键,产品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讨论:如何实现创新的目标?
方法:【幻灯演示】组合方法创新,改进方法创新。
2、实用原则
产品实用性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包括:
(1)物理功能:性能、构造、效率、精度、可靠性。(2)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3)心理功能:造型、色彩、机理、装饰。
(4)社会功能:显示个人价值、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
【幻灯演示】产品实用性因时因人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
案例1:八十年代的家庭,常有人制作电视机专用橱,电视机锁在橱中,隔着玻璃看电视,或开锁开橱门后再看电视。现在有这现象吗?为什么?
3、经济原则
从哪些方面着手降低成本,体现经济原则?
答案:从材料、技术、管理、工艺、包装、运输、仓储等方面降低成本。
4、美观原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观原则对设计越来越重要。在产品技术含量相同、功能类似的情况下,人们总愿意用相同或高一点的价格购买更加美观的产品。
【案例分析】去商店购买钢笔,选哪个好?哪个更实用? 【幻灯演示】产品的外观美是怎样来表达的?
答案:外观的美通过造型、大小比例、材质、色彩、装饰图案等设计组合来表达。【马上行动】谈谈对各款运动鞋的感受,选出自己喜欢的款式,并说明理由。【案例分析】求美观有时会和实用、可持续发展原则矛盾。
(1)高级垃圾——贺卡(每年因制作贺卡而砍伐大片森林,用电子贺卡代替更有意义)
(2)卡通笔筒分析(笔筒说:笔兄弟门,快来呀,这是你们美丽的家呀。笔说:笔筒老兄,家门这么小,你要把我们挤死啊?)
5、科学原则
设计作为重要的技术工作,必然要遵循自然界的科学规律。违背科学原理的设计,最终是要导致设计失败的。
【幻灯演示】分析为什么飞机、汽车、快艇要设计成流线型呢?
例子:设计电动车、发电机要遵循电磁感应原理;设计房屋、桥梁要遵循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6、安全原则
在设计工作应考虑安全问题,对产品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予以说明、警示,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建筑物的设计、各种日用品的设计、游乐场所的设计都应考虑安全问题。特别儿童玩具的设计应考虑安全问题
7、技术规范原则
【设置问题】火车为什么能安全地运行在铁轨上?
回答:全国铁路的铺设、火车车轮间距都有严格的技术规范标准。
引导:技术规范原则。各行各业都有设计的技术规范,分为必须达到的技术标准和推荐性的技术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9000,ISO14000,环保标准)。
8、可持续发展
1、引入:一次性发泡快餐饭盒在功能、价格方面的优势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2、讲解: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人类长远的发展,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平衡等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技术产品是与生态、环境、资源等等紧密相连的。产品的设计既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四)分组讨论
前面所说的产品(电视机、运动鞋、台灯)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除了综合考虑外,面对诸多因素,你有无侧重点?能让所有的设计原则都达到最佳吗?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五)课堂小结
1、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美观原则、经济原则。2、设计原则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三章第3节3.2编程解决问题教案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课程目标与教材分析】
一、课程目标分析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处理部分中,包含了编程解决问题的信息处理技术,课程标准对于“信息处理”部分的内容标准是“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具体到程序设计部分,内容标准为“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及基本特征”。
进一步具体到第一课时,程序设计的内容标准应为:
1.认识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2.理解计算机程序的原理
同时,作为必修《信息技术》中的程序设计,只要求学生对程序设计具有通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为选修课程积蓄情感。因此,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为:
1.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2.掌握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和本质
3.产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即用编程解决问题。本节是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入门介绍,是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概述和引子,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和体验,了解程序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种根本手段,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知道算法是程序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同时形成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
【学习主体与教学策略分析】
一、获取易感知的直观体验
计算机程序不像计算机硬件(看得见摸得着),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只是听说“计算机程序”,或者浅显地了解一些计算机程序的知识碎片,而不知道计算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原理和地位。甚至会基于一些机器人科幻片的现实体验,把“计算机程序”看成一种超自然的物质。因此,需要合适的程序实例将“抽象”化为“具体”,提炼操作性强的实例来为学生提供易于感知的实践素材,消除这些玄幻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让学生以零起点经历新建程序、编写程序、调试和运行程序的过程,使学生在认知的冲突、联想中形成对程序设计原理、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功能丰富、对象众多、代码冗长的程序实例易让学生产生惧怕感,为应付教学时间短暂而从实例中截取部分的实践也容易使学生误入断章取义的歧途。所以,需要设计简约、有代表性、易操作的实例制作,让学生程序设计的完整过程,了解程序设计的过程与方法;通过编写简约的程序来间接、智能化地控制计算机,消除对程序的神秘感、惧怕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内驱力。
二、以“简约不简单”的效果激发参与热情
一般的“简单”总是容易产生“乏味”,为了避免乏味,要追求“简约不简单”的效果。用“设计简约”和“效果不简单”之间的强烈对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激情。为此,设计了程序实例“见证奇迹”,该实例只用一条命令制作出让学生惊叹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产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三、关注全体,张扬个性
由于学习经历、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必定存在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这个差异给实践活动带来的最大影响主要体现在程序界面设计和程序代码的输入、编辑上,所以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关注“纺锥体”的两端,解决“吃不下”和“吃不饱”的问题。
1.首先是提炼简化全体学生要掌握的基本任务
在使用流程图进行算法设计阶段,要求有水平的学生完成掌握复杂的算法设计,允许一部分“零起点”的学生只掌握算法设计的核心。
2.其次是给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算法设计利用程序设计语言独立编写调试运行程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程序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机执行程序的基本过程
2、能说出算法的基本概念
3、能描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4、能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简单问题的算法
过程与方法
1.合理选择既有知识与技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2.有计划地开展程序设计实践
3.在归纳基础上开展创新尝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体验,部分学生能形成学习“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程序与算法的内涵、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简单问题的算法
教学难点
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简单问题的算法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景导入
倾听、启发、交流、思考、回答问题。
1.设问: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见证奇迹,你觉得这个奇迹,和什么有关呢?她是当今信息社会,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灵魂。
她是微软发家致富的源泉。
她是Windows
XP、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的命脉。她就是计算机程序。
(给出学生相关信息启发的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程序的重要性)有些同学可能认为她很神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迈出这神圣的一步,打开程序设计的第一扇门。
情感激发
1.观察程序运行的奇妙效果。
2.观察程序中包含的命令,产生“我也要试一试”的参与的热情。
有很多同学总是以仰头的姿势来看待程序设计,其实今天我要说其实程序设计并没有那么可怕,她其实是非常的简约。1.运行“见证奇迹.exe”程序。
2.继续激发参与热情:这么奇妙的现象,其实只用了一条VB命令。随即打开VB程序,观察其中的VB命令。
情感迁移
将对范例程序的制作热情转移到“如何进行程序设计”的层面上。
1.展示范例程序代码引出程序的概念。
2.了解程序的概念
本质:一系列步骤的组合存在形式:命令和语句
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灵魂
实例一
1.根据游戏规则进行猜数游戏。
2.分小组讨论,用层次分明的自然语言表述猜数游戏的过程
3.结合老师给出的事例理解算法的定义
4.根据老师总结的猜数游戏的算法,用流程图的方法重新表达此算法
下面我们就尝试和程序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1.说明游戏规则
2.将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归纳总结
3.引出算法的定义
4.提出算法的几种表示方法
5.给出流程图符号标准的常用符号及功能
6.总结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实践任务2
1.根据老师讲解内容,以老师提供的学案为支持,开展范例程序的代码编写和程序调试实践。尝试自己根据提示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
2.积极交流讨论,相互提高。
3.拓展实践:在程序正确基础上,尝试修改代码,使程序产生其他不同的运行效果。
1.实践前给出“小贴士”:不要一味“从零开始”。
2.巡视全体学生,对个别学生给出指导。
3.收集学生实践典型问题和个性设计,为集中讲解提供素材。
交流内省
1.在交流基础上发现需要纠正的问题。
2.在完成基本任务基础上产生拓展的意识和实现方法。
3.继续开展“玩”程序。
4.生成可执行程序,最终提交源代码和可执行程序。
1.让完成学生讲解基本任务的操纵步骤。
2.让个性设计的学生讲解其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源代码和可执行程序的作用和功能的不同。
4.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继续尝试他们已有的想法并生成可执行程序。使学生产生持续探究的动力。
总结提高
1.通过网络提交系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
2.通过练习的交流,进一步开展内省,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1.提示学生打开程序体验及操作参考,做其中的课堂练习题。
2.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交流总结拓展。
第三篇: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主要阐述了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程序,即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节作铺垫。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体验到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理解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技术素养。教学对象分析
针对普通高中学生以前很少有设计认识的基础这一情况,如何让学生能较完整的掌握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呢?这涉及到学生能否对本教材有一个完整认识的关键。因此,让学生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从模仿制作的便携式小凳子的实践中获得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感性认识,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达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能力目标:能运用设计的一般过程指导设计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设计应遵循的一般过程。
2、难点:能自觉地将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应用在设计活动中。教学策略与方法
1、本节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解决方案-解决过程—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2、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
3、课时安排:1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发现和明确问题
[马上行动]
阅读案例3:有一天陈晨和同学们到公园里去,发现有很多儿童在玩耍,但常常找不到想坐的小凳。他想,能不能为小朋友设计一款携带方便的小凳呢?……
[设问]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陈晨,在这个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项目在确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发言]
总结:完成一张表格
经过环节 具体工作
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访谈、查找文献
分析信息 整理归类、制成图表
明确问题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确定项目 设计便携式小凳
2制定设计方案
问题明确了,设计便携式小凳这个项目确定了,我们应该着手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了。
[提出问题]在制定设计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需要考虑哪些具体方面呢?
[学生回答] 要稳固、体积轻、携带方便、成本小、制作简单……
[教师分析]
归纳要设计好一个便携式小凳子,必须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
[马上行动]
操作任务:根据刚才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你们的设计方案,在纸上绘出你们认为
最合理的便携式小凳设计草图(包括选材、结构、连接方式等。时间:10分钟)
分组要求:前后六位同学组成一组,选出组长。
作品展示:每组组长上台展示设计图,并讲解设计原理。(时间不超过1分钟)
4.方案筛选
[讨论与交流]
组织学生对众多方案进行初步筛选,淘汰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有明显缺陷的方案。允许保留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总结]
1、展示一些别人设计的便携式小凳
2、总结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
制定设计方案
制作模型或原型
测试、评估及优化
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方案准备制作材料,为下一节制作课做准备。
4、测试、评估及优化(1)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测试是检验产品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措施。测试的内容有对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强度、载重等方面的测试。(2)评估
在测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对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通过评估我们可以得到较理想的设计方案和产品。这种评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案例分析:对便携式小凳的评估(3)优化
设计方案的优化是在对设计方案进行测试与评估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的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我们都知道小凳子最大的功能就是坐,但是要把小凳子作为一个产品拿去销售,那么除了坐的功能之外,还要坐的舒适、携带方便、美观大方等等功能,就是要对产品进行优化。
案例分析:对便携式小凳的优化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如果别人要使用我们的小板凳,我们就要向使用者介绍我们设计的产品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同时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既可以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为此,我们通常要设计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就产品说明书是指导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特性,使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像我们在家使用电视、在学校使用多媒体电脑一样。案例分析:便携式小凳使用说明书
6、课外案例分析:家用餐厅装修的设计过程和生态垃圾桶的设计过程。
三、课后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和制作来阐述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大致把设计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即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设计的一般过程是按照一定的、科学的、合理的程序过程,但设计同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一项具体设计中,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步骤之间则可能出现一定的循环,因此,设计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
四、课后作业:
为小组制作的便携式小凳附上使用说明书。
第四篇: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设计表现图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第一节
设计表现图
一、对全章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本章教学内容,从标题和安排顺序看,是为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绘制设计图样服务的。但是,从整个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来看,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十分重要的平台。纵观整个模块1,本章的教学内容,又是知识性更强的章节。因此,应该把本章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和系统的知识块,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工程素质的培养。其中包括:认识工程图样的价值、识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了解工程图样的基本规范、初步培养按标准绘制工程图样的良好习惯等。
基于上述认识,我把本章内容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即技术语言、投影知识和三视图的绘制、轴测图简介和正等轴测图的绘制、工程图样及绘图标准。
轴测图也是常用的工程图样之一,主要用于草图的绘制、产品说明书并有助于对三视图的识读和理解。因此,也是本章主要内容之一。但在要求上可以稍低一些。鉴于高一数学中有关于“轴二测”的内容,因此把正等轴测图作为重点内容。这一节,既是对全章核心内容“设计图样”的铺垫,由于技术语言的概念也是技术活动中应该知道的常识。因此有必要用2课时来学习。
二、对学生的分析及教学策略
1、学生在初中数学课中已接触过三视图的概念,但经了解,大部分学生已对此没有印象。因此,教学中既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又不能对此估计过高,对主要的内容,应从基本概念入手,不要跳跃。
2、由于前面几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叙述性的,多为常识性的内容,需要理解的较少,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已不如前,为了改变学生对本课程的已形成的印象,在本章的教学中,还应适当加入课堂练习和作业。
3、由于工程图纸是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必须符合共同的标准,因此,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实际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标准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能绘制简单的草图来表达技术设计的意图;
3、能识读效果图;
4、了解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会综合应用不同种类的技术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设计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绘制设计图形过程,体验从设计构思转化为设计语言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设计的绘图的重要性,体验技术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了解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一些技术语言的实物或代用品。
七、教学过程
(一)技术语言的种类与应用
先让学生回答,什么是语言?经过简短的讨论后,容易得出:它是人们用于相互交流和表达的工具。接着,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发出红光的手电筒,对学生说:当你驾驶着汽车在路上行驶时,突然看到前面亮起了红灯,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对,是“停车,不准通行!”,那么,这是谁向你表达的这个意思呢?对,是交通管理部门。因此,可以说,这个“红灯”就是交通管理部门和司机们交流和表达的工具。显然,它也具有语言的功能。因而,它也是一种语言。只不过它是用在技术活动中的语言。从而引出课题。
为了加深印象,可以继续举例:当你看到交通警察面对马路,一只手臂弯曲,另一只手臂伸直,指向你前进的方向时,它告诉你,现在可以通行(它同时引出了肢体语言)。当你听到,你身后的车鸣喇叭的声音,它表示的是请你让一让(显然这又引出了声音语言)。车间的工人,拿着一张零件加工图,只要按照图纸标注的要求进行加工,不需要有设计人员在场,就能准确无误地加工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显然,这张零件加工图,就是一种设计人员与生产人员进行交流的语言(为后面的内容作了铺垫)。
一边提问,一边引导,让学生回答:“什么样叫技术语言”了——(板书)在技术活动中进行表达、交流、的工具,如图形、表格、声音、手势、标志等,我们统称为“技术语言”。
接下来,可以用多种方式来介绍“常见的技术语言及其主要用途”。
下面的内容供参考。
1、图样。这是在工程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交流工具。这也是下面我们要重点学习的一种技术语言;
2、图表。通常用于统计数据的表达。常见的有表格、柱形坐标式图表、饼形图表等;
3、模型。一般是用于建筑物、建筑群的表示。地理、军事上用的沙盘模型也是属于模型式技术语言、4、符号、标志。在交通、广告上用等很多,在工程图纸上也有用规定的标志、符号来表示一些特殊的要求。
5、声音。如号音、汽笛、喇叭等在表达某些特殊信息时发出的声音。
6、手语和旗语。在交通、航海方面用于指挥和交流和沟通。哑语也是手势语言。可以统称为肢体语言。
7、口头语言。有的技术活动,如技术讲座、教学等,主要是用口头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8、程序语言。它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工具。
9、计算机演示。以计算机为载体,用多种媒体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工具。
10、面文字语言。各种技术文件,都需要用到书面文字语言。
总之,凡是在技术活动中用来进行交流、表达和沟通的工具,我们都可以将其叫做技术语言。
对于“技术语言的特点”的总结很重要。可准备几个典型的技术语言教具来展示,然后由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
下面的总结供参考。
技术语言、生活语言、艺术语言它们都属于语言,它们都有其语言的共性,都是表达、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但由于应用的场合和目的不一样,它们又各有其特点。技术语言的特点有:
1、简单明确。要让人“一看就明白”。
2、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这主要是对交通标志和符号的要求。对工程图纸的识读还是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才能看懂的。
3、规范、统一。在使用范围内,必须要统一和规范,不然就大不到交流、表达、沟通的目的。
由于在不同的专业范围内,有不同的约定表达方式,技术语言的形式和具体内容都有所不同,只能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二)草图的绘制
1、设计表现的基础
讲解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动手实践的方法,课件主要以设问的方式给出,学生结合课件上的问题找出答案,并通过实践作图,掌握画草图的方法。
课件的问题:
a 徒手绘图分几步?
b 网格法徒手画的动作要领? c 基本图形怎么画?
d 直线与曲线的连接怎么画?
2、草图的分类
草图也叫方案草图或设计速写。
根据所处的设计阶段的不同,草图可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设问:构思草图是什么?设计草图是什么?
3、草图绘制的步骤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用文字的方法把草图的绘制表达出来。
种类
举例
图样
机械加工图、建筑施工图、装潢布线图、电子电路图
图表
零件规格表、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
模型
车模、房模、航模
符号
交通管理符号、公共场所使用的符号
(三)透视效果图的识读
设问:与草图相比,效果图有什么优点?在识读时要注意什么?
(四)正等轴测图
出示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和轴测图,说明祖测图的优点和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从而导出课题。
1、轴测坐标系的形成
首先让学生知道,轴测图是根出示右图。根据图形,向学生讲清楚:用正投
影的方法,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向一个平面投影,转动空间直角坐标系,会得到不同的投影。对每一个投影,它都和直角坐标系存在相应的投影关系。当其投影成为,人们事先规定的轴测坐标图形时,所得到的投影关系,就是我们以后要用到的轴测投影规则。
2、正等轴测坐标简介
(1)正等轴测坐标系
如右图所示,正等轴测坐标系是是由相邻两个坐标轴夹角都等于120°的三个坐标轴组成。左下方的坐标轴为X轴,右下方的为Y轴,Z轴一般都是让它竖直向上。三个坐标轴的交点O称为坐标原点。
(2)正等轴测投影规则。根据空间直角坐
标投影为正等轴测坐标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到
如下的投影规则:在直角坐标系中,沿三个坐标轴的尺寸,投影到正等轴测坐标上时,在相对应的坐标方向上,长度要缩短,缩短系数(轴向压缩系数)在三个坐标方向上均为0.82,为了绘图的方便,人为规定,正等轴测投影在三个坐标方向上的轴向压缩系数都取1。
3、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上述正等轴测投影规则告诉我们,根据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图形作轴测图的基本方法是:沿直角坐标系各坐标轴的方向测量点的位置,再根据轴测投影的轴向压缩系数,在轴测坐标系中确定该的位置。这也是“轴测投影”名称的由来。
(1)用坐标法作简单的轴测投影图
例:右示两个正方形的直角坐标系不一样,分别做它们的正等轴测图。
解1
第一步,作轴投影坐标如图。
第二步,在直角坐标系上测量A点的X坐标和Y坐标。
第三步,按相等长度(压缩系数为1)在轴测坐标系上取X,Y值。得到A点的轴测投影a。
第四步,按同样方法,求出B,C,D点的轴测投影b,c,d。
第五步,联abcd,即得正方形的正等轴测投影
图。
解2,作为课堂练习由学生自己完成。
(2)用坐标法作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所谓平面立体,就是各外表面都是平面的立体。六面体、棱柱体、棱锥体等。
给出平面立体的三视图,作该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作图步骤如下:
A、在三视图上确定直角坐标系,如图(1);
B、作正等轴测坐标,根据俯视图,按1比1的轴向压缩系数,在轴测坐标中作出A,B,C,O四点的轴测投影。再根据正视图中的Z向尺寸,同样按1比1的比例,在轴测坐标中作出a,b,c,o各点。如图(2)。
C、连接各顶点,擦去看不见的轮廓线,加粗看得见的轮廓线,得到所求的正等轴测图。如图(3)。
(3)圆的轴测投影
A、XOY面上圆的轴测投影
作图步骤如下:
——作轴测坐标,在相应坐标轴上,按1:1的要求,作出E,F,G,H各点的轴测投影e,f,g,h。
——在直角坐标中,作圆O的外切正方形,根据AB,CD平行于OY轴,BC,AD平行于OX轴,在轴测坐标中,求得正方形ABCD的轴测投影为abcd。
——连接ag,ch,分别交bd于m和n。
——分别以a,c,m,n为圆心,以ag为半径作弧gf,以ch为半径,作弧hc,以mg为半径,作弧cg,以nf为半径,作弧hf。这四段弧连接成的椭圆,就是所求的圆的轴测投影。
具体的作图方法,可教材P118,给出的步骤进行。
B、XOZ和YOZ面上圆的轴测投影可参照上述方法,由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然后由老师总结。
(4)用切割法作平面立体图形的正等轴测投影
下图中a)给出了一个平面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可以看出,它是在六面体的基础上分别切去若干部分而得到的一个图形,因此可以用切割法来绘制。其作图步骤如下:
a)在三视图上定坐标轴,b)在轴测坐标轴上以x,y,z 方向最大尺寸画出六面体。c)画出要切去的三棱锥体。
d)画出要切去的侧面的四棱柱体。
e)擦去图形中不应有的交线和被遮挡的线,然后描深。坐标法、切割法是绘轴测图的基本方法,画图时必须根据形体特点灵活应用。通过书本上的两个例子说明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实践作一正等轴测图。
小结与练习
第五篇: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4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教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章
节: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三节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课 时:第2课时
作 者:林雅芝(浙江省嵊泗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进行技术试验前,要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和安排。
(2)了解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的过程与方法,掌握简单技术试验报告的撰写。(3)了解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设计过程中,能充分认识不同技术试验的差异。
(2)实施试验的过程中,能规范操作,并能发现试验中的问题,并能及时修正。(3)撰写试验报告的过程中,能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技术的兴趣、热情和创新意识。(2)认识技术试验的内在价值和作用。
(3)形成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
能设计简单的试验报告,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简单的试验报告,撰写试验报告。
四、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法、谈话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讨论法等。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的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包括“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内容”、“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二是了解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的重要思想方法,它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解决技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为教材第三章测试和评估的学习作了相当好的铺垫。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技术试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引导、体验、交流、协作、评价等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白技术试验不可能一帆风顺,往往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为以后学习和经历技术设计打下基础。因此,本节的重点应该放在设计简单的试验报告,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撰写试验报告的过程。
2.设计理念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是技术设计的重要思想方法,是后面内容学习的基础。本节是要学生在经历技术试验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形成相关能力和价值观。因此,设计给出一个合适的技术试验任务驱动载体,给学生经历技术试验实施和报告撰写的过程很重要,但如何经历过程更关键,所以采用“做中学”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成长。直接利用书本案例给学生做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考虑到体验失败 的试验载体选择成本要低,课程内涵要足,又要安全,设计中先采用“长度不变,A4纸的结构强度能超过卡纸平展强度的验证试验”让学生体验失败,呈现问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修正。增加“邓嫁先的案例”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也有一位这样值得我们崇敬的科学家,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外,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再次体验时成本也要低,课程内涵要足,又要让学生注意到即使纸张强度这样的小试验也会有安全问题存在,所以设计了简单又富课程内涵的 “双面胶和502对纸张的粘接强度对比试验。”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体验试验实施的过程,让他们感悟技术的魅力,体验从失败到成功的快乐,形成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对技术的兴趣、热情,提高实施技术试验能力,并可达到迁移提升其它能力的效果。
3.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采用“做中学”的设计思想,围绕这一设计思想,设计中先采用“长度不变,A4纸的结构强度能超过卡纸平展强度的验证试验”。然后安排“斯洛廷”和“邓嫁先”等案例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体验试验实施的过程,让他们感悟技术的魅力,体验从失败到成功的快乐,形成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对技术的兴趣、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实施技术试验能力,并达到迁移提升其它能力的效果。
(1)提出试验项目,要让学生在体验实施试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困难,暴露缺点。教师要注意观察课堂生成的学生缺点等资源。
(2)交流“试验前是怎么考虑的?”、“试验过程顺利吗?有什么经验或着教训和大家分享吗?”、“试验结论怎样?有什么实际的应用价值吗?”一定要充分,要让学生自己讲出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3)要让学生体验到《当核材料接近临界值》中斯洛廷和《邓嫁先和核试验》中邓嫁先的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牺牲的科学献身精神。
(4)讲解报告格式要让学生知道格式虽然不是唯一的,要启发学生观察,让学生明白报告格式都应该包含试验名称、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等基本项目。
(5)阅读“纸张的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的试验报告”案例是为了让学生从别人的试验报告中找到可以进一步借鉴的地方,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不必展开分析。
(6)要强调设计方案的环节每个人都要做,以达到人人提升的目的。“双面胶和502对纸张的粘接强度对比试验。”环节一要启发学生考虑周全,如“502胶水使用的安全问题”,要控制相同的粘接面积,至少要做两种以上的纸张材质才能得出结论等;二要注意观察学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其它问题,及时启发或指导学生加以修正。
(7)交流“试验过程、结论与第一次试验相比的试验感受。”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表达,仔细倾听,为评价提升做准备。
(8)通过评价,要让学生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达到共同提高和建立学生信心的目的。
(9)通过对“技术试验在设计中有什么作用?”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重要思想方法的技术素养。
(10)本章小结要做到既全面,又有重点。
(11)课堂练习是为了复习人机关系的知识内容,要让学生充分的分析到位,起到巩固作用。4.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技术试验的概念和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为本节的学习作了铺垫。学生虽对科学实验并不陌生,且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的实施也有互通性,但现在高中生没有经历实验报告的设计。因此,设计简单的技术试验报告、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撰写试验报告成了本节的重难点。作为本课的设计针对的是我们学校理科平行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中下水平,初次设计技术试验报告他们往往会考虑不周,不够规范,如“双面胶和502对纸张的粘接强度对比试验”部分同学可能只会做一种材质纸的试验。所以应该先让他们体验失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自我修正。通过再次的试验让他们感悟技术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对技术的兴趣、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实施技术试验能力,并可达到迁移提升其它能力的效果。
六、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课件PPT、学生试验材料砝码、双面胶、502胶水、A4纸和手工纸等。
2.教学课件的准备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课件总体比较简洁。主要是为提出问题、技术试验、案例分析等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提供方便。
七、教学过程
1.试验体验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五种技术试验的方法及其许多方面的应用。那么,这节课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尝试“A4纸的结构变化与手工卡纸平展的强度对比试验”。
教师分发纸张(每组A4纸2张,卡纸1张。为节省材料可以一分为二给学生使用)和砝码。学生:学生思考,交流,动手试验。
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学生试验实施过程情况,关注活动存在问题较多的小组。2.试验交流
先请某某小组(请问题较多的小组)的某某同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谈一谈:(1)试验前是怎么考虑的?
(2)试验过程顺利吗?有什么经验或者教训和大家分享吗?(3)试验结论怎样?有什么实际的应用价值吗?
学生:试验前我们没怎么多考虑,比较兴奋地开始试验了。试验过程也不顺利。因为我们随便折叠了结构就开始试验了,后来想到好的造型了,纸都已经折过了,要是能事先想好就不会这样了。不过测试和观察过程是比较认真的。我们获得的结论是通过改变A4纸的结构造型能够改变它的强度,还没有验证强度可以超过平展的卡纸。我们的结论也有实用价值,如矿泉水瓶一次性杯子等就是通过改变结构达到增加强度的目的。
教师:大家同意他的结论吗?其他小组有不同的结果吗?(有小组学生说有。)请某某同学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和结论。
学生:我们小组的结论是通过改变A4纸的结构造型,其强度能超过手工卡纸平展的强度。我们在试验之前尽可能考虑了不同的折法对强度的影响,如褶皱的细密不同试验,卷起来等试验。我们觉得试验比较充分,结论正确。同时,我们体会到了技术的魅力和作用,并有一种成就感。
教师:感谢两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试验经历和感受,相信我们其它小组的同学也有许多与他们一样的体会。没有经过周密计划考虑的技术试验往往会使试验不能到位或完全失败。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的第三部分——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内容帮助我们完善和提高有关技术试验的知识和能力。(课件)
技术试验的实施除了必须对试验过程做周密的计划外,还要抽取试验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课件)
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有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出现意外。3.案例分析
我们来阅读案例“当核材料接近临界值”。(课件)学生阅读。
教师:国外的科学家如此,我们中国核技术奠基人之一的邓稼先也具有同样科学献身精神。(课件)教师:请二人小组讨论:人们在技术试验中可能会遭遇不可预料的危险,甚至有人为了获得资料在试验中英勇献身,你对此有什么体会?(课件)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技术试验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需要试验者具有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技术试验往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需要试验者拥有顽强的毅力。
4.讲解报告格式 教师:刚才你们试验的时候有没有进行数据记录?有纪录的小组请举手? 学生:一部分举手,一部分学生没有,说心里记着。教师:如果试验数据很多的话,那会不会记错呢? 学生:会的。
教师:如果没有纪录试验数据的话,试验结论还不能使人信服。所以试验过程我们不但要认真观察,还要仔细记录,进行数据分析,进行试验总结,形成报告的形式。试验报告没有规定的格式。可以是这种格式(课件),也可以设计成更详细的格式(课件)。
5.思考和讨论:
教师:技术试验报告的格式虽然不是惟一的,但不同的技术试验报告应该呈现哪些共同的内容呢? 学生思考、讨论和回答
教师:不同内容或方法可以形成不同的试验报告。但都应该包含试验名称、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等基本项目。(课件)
另外,试验报告的文字应力求简明扼要。试验记录应该完整和真实。记录内容应包括实验的全过程。实验现象反常时,应做出明显标记,做详细记录。为保证数据准确,试验应重复若干次。技术试验完成后要分析和总结试验结论(课件)
6.阅读案例
教师:请阅读课本P41“纸张的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的试验报告”(课件)7.马上行动
请每个同学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双面胶和502对纸张的粘接强度对比试验”设计试验报告并实施试验。教师提供:弹簧测力器、双面胶、502胶水、A4纸和手工纸(课件)
教师:一边分发材料,一边问:纸张的强度试验有没有要注意安全的地方? 学生:有,502会沾手的,不小心还会伤害眼睛的。
教师:对,那么,怎样可以消除或减轻502对皮肤的伤害? 学生:水,可以备一些水在旁边。
教师:可以的。或者用餐巾纸沾湿了放在旁边也可以。不过首先要注意安全。那么,粘接材料的试验做几种纸张好呢?
学生:多做几种好。
教师:对,多做几种才有说服力。学生设计、讨论、修正。
教师:大家要按计划分工合作,规范操作,并完成试验报告。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8.试验交流
请某某同学代表小组说说试验过程和结论。
学生1:我们采用了两种材料进行试验,每次都用2厘米长的双面胶的面积大小进行试验。待502胶水干了开始测试,整个试验比较顺利,安全。我们的试验结论是502胶水的粘接强度超过双面胶。与第一次试验相比,我们觉得规范、安全意识增强了,并且让我们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
再请某某同学代表小组说说试验过程和结论。
学生2:虽然我们的试验结论与他们相同,但我们觉得测试越多,结论越有普遍性,而且面积越大,其差异性也越能表现出来。所以,我们采用了三种材料进行试验,每次都用3厘米长的双面胶的面积大小进行试验。我们觉得我们的试验计划非常周到,试验过程非常有序。尽管我们出现了意外,有少量的胶水沾到了手上,但我们用备用的湿纸巾立即进行擦拭,有惊无险。这对我们今后的技术试验及其他活动启发很大。
9.试验评价
教师:虽然我们前面经历了许多失败,但是我们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使“双面胶和502对纸张的粘接强度对比试验”很成功,达到了“小试验达到大目标的效果”。说明同学们都很棒,特别是某某、某某小组等同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试验和其它活动中,能保持这种严谨、认真、不怕辛苦、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为将来成就大业打下基础。10.思考
教师:技术试验在设计中有什么作用?(课件)
学生:它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和优化设计的关键。也可为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教师:在技术活动中,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在技术设计后期,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同时也可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
11.本章小结(课件)12.课堂练习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43综合实践第2小题。(课件)学生观察、答题。教师巡视。
教师:现在请某某同学说说其中人机关系不合理的地方。其他同学补充。学生回答。
教师:用课件出示完整的答案。13.拓展延伸
教师:请你课外为检测台灯的稳固性设计几种试验方法,下节课交流。(课件)
八、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采用“做中学”的方法,从体验试验,发现问题,纠正想法和行为到再次试验体验成功的过程。中间穿插教师讲解的过程是启发学生、引起思考、教师提供帮助的过程。为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这样几点:
1.注意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2.两个试验安排不能颠倒,第一试验比较安全,学生体验较合适。
3.注意观察学生试验的过程,抓住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为展开教学服务。4.最好把用于报告的白纸发给学生,便于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