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杭州市青春中学金铃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
杭州市青春中学
金铃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理解文中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2、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悟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楼兰这个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而罗布泊这个神秘的地方依然吸引着我们去揭开它的谜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二)略读课文,概述内容情感。
1、用一句话概括罗布泊是个怎样的地方,并说说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触。
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感触的一句话,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三)研读课文,感受忧患意识。
1、有水和缺水的“罗布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罗布泊发生巨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分析下列两组句子的表达作用有何区别。①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这一切是人为的!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②救救青海湖、月牙泉和所有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3、假如你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棵胡杨树,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四)延伸讨论,拓展环保主题。
1、请你再列举一个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事例。续在“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后,要求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2、在“拯救罗布泊”的专家讨论会上,请你发言,说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为什么?要求至少说出两点依据。
(五)调查研究,宣传环保风尚。
1、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把讨论的有关内容整理成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撰写或摘录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要求内容明确,语言简洁,醒目突出,并在适当的时机对你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六)小结:
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对着永恒消逝的家园,人类只能长歌当哭,任他们走进永恒,走进我们血脉相传的记忆!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楼兰留下的“人与水的记忆",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不过,看一看今天的罗布泊,我们也足以担忧,我们留给后人的记忆,将是什么样的历史呢?走过这一片繁华,前面,会是荒凉吗?
(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如果你愿意,你坚持,每一个人都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变化!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
推荐网站:自然之友
中国科普网
中国沙尘暴网
四、教学反思
从研究性学习实施两年多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选取的是开放性的内容作为研究主题。学生走出课堂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调查访谈;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影响着学生。可是,一回到课堂,学生就又恢复了和原来一样,进行着传统式的学习、听课、记忆、考试,学生又成了一台机器。虽然在传统的讲授式的学习条件下,教师也强调启发,强调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但是教师是按照预定的目的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路子上来的,课堂气氛可能很热烈,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可是学生很少问为什么。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其意义不仅仅是增设了一门新的课程,而应该是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不仅把研究性学习看作一门必修课,还应在课内课外各种活动中体验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应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科特点,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多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积极大胆地思维、想象、提问、猜测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多方位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主张四个“不”,学生能阐述的教师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理解教师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在教学设计中我竭力体现这个理念,更多地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能力与应用。
第二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分析
横山县党岔中学:潘德军
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安排在八年级下册 “人与自然”这一单元,本单元的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重点难点:
1、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
3、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可待续发展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出示第1、2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感觉很美。
生2:看后让人心旷神怡。师: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齐答:不知道。
师:这是我们榆林的红碱淖,你们有没有想去这里旅游的念头? 生齐答:想。
师:是的,同学们,看到这么美的图片,我们每个人都想去这些青山秀水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可惜的是这些美丽的地方正在离我们远去,美丽的罗布泊便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3张幻灯片)
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整体上来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生:自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师: 同学们刚才读得都非常地投入,接下来请同学们给图片配一段解说词,具体要求是:(出示第4张幻灯片)
要求:(1)、看图片,配解说词。
(2)、解说词内容要求来自于课本。(3)、注意朗读时的感情。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过去的罗布泊---仙湖)
生3: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生4: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生5: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师:几位同学的朗读都很富有感情,从他们的朗读中我们能够领略到过去的罗布泊的确很美,美得令人向往不已。那么现在的罗布泊呢?(出示第6张幻灯片:现在的罗布泊---干湖)请同学们再给这些图片配一下解说词。
生6: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生7: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二十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林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读得很有情感,学生鼓掌)
生8: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师:刚才两组同学配的解说词形成了明显的对比。通过对比,罗布泊过去的美丽和现在的恐怖就非常的明显了。下来请同学们进行仿句练习(出示第7张幻灯片)
示例:(1)、昔日的罗布泊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现在的罗布泊是大漠沙如狼,寂寞无人家。
(2)、昔日的罗布泊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的罗布泊是戈壁滩,黄沙漫,不见飞鸟马不前。
(3)、昔日的罗布泊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现在的罗布泊是飞沙走石,大漠孤烟。
仿句:昔日的罗布泊是 ; 现在的罗布泊是。(两分钟后交流)
生9: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现在的罗布泊是杨林枯死、胸膛裸露。
生10:昔日的罗布泊是绿洲;现在的罗布泊是戈壁。
生11:昔日的罗布泊是碧波荡漾、胡杨丛生;现在的罗布泊是茫茫戈壁、了无生息。
生12:昔日的罗布泊是人间的天堂;现在的罗布泊是万物的地狱。
三、合作探究
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罗布泊为什么会由人间的天堂变成万物的地狱了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罗布泊变成如今的模样的吗?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2、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3、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地方正在上演呢?
(学生组内探究相关问题,三分钟后全班交流)
生13:盲目增加耕地用水„„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要读出遗憾并带有谴责的语气。师: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生14:有感情的读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盲目增加耕地用水„„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师:盲目,就是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那么看不清的是什么? 又是对什么认识不清?
生15:看不清后果,对生态问题认识不清。
师: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因为如此,所以同样的悲剧还在发生,文章中还提到了什么地方?
生16:青海湖、月牙泉。师:罗布泊的消逝,青海湖的水面下降,月牙泉的面积缩小,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为造成的。让我们一起来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出强烈的求救声!
师生有感情的齐读。
四、拓展延伸
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面对当前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状况,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此刻你的心情倾注于笔端,流淌在文字之间。
生动笔写作。
五、课堂小结
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同学们,罗布泊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心存忧患,但我们并不悲观,让我们齐心协力,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美丽的塞上明珠--榆林!
六、作业布置
(出示第11张幻灯片)1.词语造句:干涸 萧瑟 和煦 沧海桑田 浑然一体(使用以上五个词语进行造句练习)2.根据课文相关内容,适当发挥想象描写罗布泊。(可运用对比、排比、拟人、融情于景的手法)3.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罗布泊的世纪老人,亲眼目睹了罗布泊的沧桑变化,你会对人们诉说些什么?(可以有揭示环保主题的情感抒发或议论)
教后反思:
本堂课,主要抓住对比这一手法,让学生在“配解说词”和“仿句练习”这两个环节中深刻地领会罗布泊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学生动口读、动手写,贯穿于整节课中,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
1、罗布泊消逝原因的分析,教师的解读还不够深刻;
2、对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的揣摩,落实得不到位,学生的情感高潮没能够迸发出来;
3、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贫乏,不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精彩表现予以肯定。
第三篇: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等方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罗布泊今昔图片的对比: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曾被称作仙湖,碧绿的湖水,茂密的胡杨林,是生命的绿洲。而现在却是一片漫漫的黄沙,骆驼的尸骨随处可见,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树只剩下了干枯的枝干。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幕悲剧的发生?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找学生读课本相关段落)
变化的原因: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动。“盲目”其实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图本地区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甚至不懂生态平衡不懂自然规律,兴高采烈地自掘坟墓让黄沙将整个家园掩埋。
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三、局部探究:
文章内容尽管很简单,但却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找出最让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列数字、作比较、拟人、排比等手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描述及具体数字的罗列,形成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将枯死的胡杨和罗布泊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又如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而直接的抒情,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延伸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可出示青海湖和月芽泉美丽的照片,增强直观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能否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拟人等等手法说一说?
(可出示两段资料: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100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全世界大约有3亿至10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8.7亿公顷土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16公里。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分比为35.5%;在世界范围内,耕地每年流失 的表土估计约250亿吨。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到21世纪初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1/3。
多年来的滥砍滥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目前约有3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00多公里的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据专家估计,如果照此下去,到2010年,我国将有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比两个台湾省还大。)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能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后拓展学习:
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第四篇:中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试题 一
中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试题 一.填空题 1.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选择原则有目标导向原则、
、
。237 2.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选择关注的因素有学生因素、
、
。237 3.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属性有综合性、
、
。
232 4.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常用的三种方法是学期考核检测评价、
、
。
210 5.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
、多元化原则。
207 6.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五个维度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
、
。
206 7.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诊断功能、强化激励功能、反馈调节功能、
、
。
201 8.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有系统性原则、
、
。186 9.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
、
、WebQuest教学法。184 10.教学方法的特点有依存性、灵活性、
、
。
181 11.教学内容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
、
。
167 12.教学内容的类别主要有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
。
165 13.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编写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系统化原则、具体化原则、
、
157 14.《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运用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
153 15.教学设计过程的核心要素有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
、
。
16.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分析阶段、
、
。
二.解释下列概念 1.教材分析 答 1教材分析的内涵 教材分析就是对教材内容做出具体分析为下一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做好前期准备。教材分析包括 ① 分析教材编写的意图 ② 指定教学目标 ③ 找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④ 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 2教材分析的意义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环节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知识分析法
3.心里分析法
4.方法论分析法
5.教学设计 答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6.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答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从而达到促进中学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及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7.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答中 8.学习动机 答中 9.教学目标 答中 10.教学方法 答中 11.教学评价 答中 12.学期考核检测评价 211 答中 13.表现性评价 214 答中 14.档案袋评价 221 答中 15.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231 答中 16.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第五篇:作业题中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_
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复习资料(部分)
1.教材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有哪些促进作用? 答:(1)有利于安排最优化的内容;(2)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2.简述教学设计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意义。答:(1)有利于促进学习,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2)有利于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3)有利于促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3.请查阅文献或进行调研,简述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现状 答:高中信息技术改革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在肯定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正视以下现实问题:
教师对新课改下的课堂尚需研究;(2)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教学“断层”严重;(3)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尚需进一步调整;(4)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不能胜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5)信息技术课及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受到重视。
4、什么是教材? 答:教材一般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它通常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广义狭义......)
5.什么是教材分析?
答:对教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包括分析教材编写的意图、制定教学目标、找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为下一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做好前期准备。
6.教学的三个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教师、学生和教材。
7.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1)知识分析法;(2)心理分析法;(3)方法论分析法。
8.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是各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9.什么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从而达到促进中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及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10.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有哪些?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有:
1强调以学生者喂中心,○注重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强调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强调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系统,○从而促进中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设计重点从教学内容设计转向了教学过程设计。
3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形成广义的学习环境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4强调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活动的主线,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
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
5强调“协作学习” ○6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反对将简单的技能与知识的测试作为唯一评价的依据。
11.教学设计过程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肯普”模式 ○2“史密斯—雷根”模式 ○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3).“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2.教学设计过程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1学习者特征分析:分析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从而确定教学○的起点。
2教学目标分析: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是后续的设计环节,如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或学习评价得以展开的依据。
3教学内容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或学习的主题。○4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认知结构变量决定采用以“教”为主或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选择和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
5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包括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的确定、评价○方案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其中形成性评价贯穿教学设计过程始终,并且应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修改。
13.什么是学习需要?
答: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
14.什么是学习需要分析?
答:学习需要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学习需要从而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并辩明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同时它还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的。正因为如此,学习需要分析属于一种前端分析。
15.学习需要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以不同的期望值作参照系分析学习需要,便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即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和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由于目标存在于机构内部,所以关于期望的状态只须查阅机构内部目标方案和访问内部目标决策者就可得到,但应注意的是把所期望的状态用学习者的行为术语描述出来。这样收集数据的重点就是关于学习者目前状态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将期望状态(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具体化,形成完备的指标体系,作为收集目前状况数据的依据。
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根据机构外社会(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衡量学习者学习的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揭示的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和社会实际要求存在的差距。特点是把社会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超前性,需科学预测)为准则和根本价值尺度揭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外部参照法是对机构内部目标合理性进行论征的有效方法。
16.学习者分析的要素有哪些?
答:学习着分析的要素有: ① 认知发展分析(认知发展是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和过程)。
② 起点水平分析(起点水平是指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
③ 学习风格分析(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④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17.学习者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答:学习者分析的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自我描述法。
18.什么是教学目标?
答: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19.什么是教学内容?
答: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的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问题,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教师教的内容和学生学的内容。它具体体现在教学大纲,计划以及教科书,教学软件的要求和承载的学习的内容上,但他又不同于教材内容。20.教学内容的类别有哪些?
答:一般可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情感技能三大类。认知类教学又分为言语信息的教学,智力技能的教学和认知策略的教学三个层次,这样就有五种类型的教学内容类别。21.什么是教学内容分析?
答:教学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其中教学内容的广度揭示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范围,深度决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只是深浅程度和能力的质量水平。教学内容分析中有两个关键的“节奏点”是必须把握的;一是教学的“重点”而是教学的“难点”。22.教学内容分析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答:(1)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2)教学内容的编排:组织对已选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组织编排,使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3)分析教学内容的类别:对教学内容的类别做出基本判断,为选着不同内容分析方法和不同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4)确定单元目标及对内容进行初步评价:为每一个单元编写相应的单元目标,说明学习哲学万本单元的内容后应能做什么;在各单元目标确定以后,教师应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进行初步的评价,以保证所选择的内容与学习需要相符合。23.教学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答:基本方法: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法和使用卡片分析法。24.什么是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被特定的教学目的所指导,服务于特定的教学任务。答:○2教学方法把人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融于师生共同的课堂活动中。
○3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来完成教学内容的手段。
○25.教学方法的特点有哪些?
1依存性(所谓依存性,就是教学方法不能独立的存在,而是受各种教学因素的影响和答:○制约。)2灵活性(灵活性,就是教学方法在运用上有较大的伸缩性,即“教无定法”
○。)3综合性(综合性,在教学中,对方法的运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
○)26.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答:○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6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
27.什么是讲授法?讲授法的教学环节有哪些?
答: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述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8.什么是讲练结合法?讲练结合法的教学环节有哪些?
答:讲练结合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环绕完成某些学习任务,组织以学生进行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为主的学习活动,并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操练中级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已达到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熟悉过程与方法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环节:提出任务和目标、学生动手实践、讲师讲练指导和师生归纳交流。
29.什么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环节有哪些?
答:任务驱动法:以人物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
教学环节: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和交流与归纳。
30.什么是教学评价?
答:教学评价: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察和价值判断。
31.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1诊断功能
答:○
评价是对教学效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以此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优点和缺点、矛盾和问题。
2强化激励功能 ○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使教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
3反馈调控功能 ○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提供有关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以便师生调节教和学的活动,是教学能够始终有效的进行。
4教学功能 ○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的长进。5导向功能 ○在进行教学评价前,将评价的依据或条目公布给被评价人,将对被评价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起到导向作用。
32.教学评价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1)以基准为依据划分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2)以内容为依据划分有: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3)以功能为依据划分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以方法为依据划分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33.教材的功能有哪些?
34.教材的局部分析和整体分析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35.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确定的?教学因子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36.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一个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该是怎样的?
37.教学设计的概念意义是什么?我们对教学设计有哪些要求? 38.《课程标准》包括哪几部分?什么是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