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反思(王全莉)
《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反思
城关二小 王全莉
《积的变化规律》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例以一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围绕实现高效课堂为目的,我设置自学探究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为主线进行教学。这节课,首先我运用数学趣味游戏引入规律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规律的重要性,然后进入自学探究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两次自学。第一次,通过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自学例4左边一组算式,发现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发现规律后又让学生自己写一组符合这个规律的算式进行验证。紧接着又进行了第二次自学,同样让学生通过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自学例4右边的一组算式,再次发现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除以几。然后再次让学生写出符合运算规律的算式进行验证。接着让学生把两次发现的规律进行整合。最后是规律运用部分,通过设计判断题、灵活运用、走进生活和拓展练习几个模块进行练习,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价值。自我反思;本节课总体教学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在实际教学和备课设想中,主要环节基本达到。以自学探究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为主线实施教学,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自学也能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我认为做得好的方面:1.围绕实现高效课堂为目的,合理的设计两次自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自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2.有意识地创设了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好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教育氛围,让他们时刻充满着兴趣。把传统的教师“讲数学”变成了学生“学数学”的活动,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愉悦的课堂氛围,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做得不足的地方:1.教学验证的规律环节中,应单独把它提出来,而不应该放在自学指导的第四步,这样就给人的感觉自学规律和验证规律两个环节模糊不清晰,忽略了验证规律的重要性。2.在设计练习题时,没有体现层层深入,由简到难的梯度。比如:我设计的第一题判断,它里面的有一个题就有一定的挑战“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也扩大4倍”。3.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出现了失误,把除以说成了除,不管什么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一定要做到语言严谨。4.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练习的还不够,最后总结和拓展的环节没有呈现。通过以上总结的不足,通过蔡老师的经典评价,又让我从此次教学活动有了新的收获。作为一名中青年的数学教师,自己在专业知识上还不够扎实,还要刻苦加倍的学习,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在教学课堂中教学时间安排上不很到位,有时总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以后的每节课的作业设计上,要根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由简到难把握一定的度,这样既注意基础训练,又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还要重视课后总结,重视教学的前后呼应,检查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在课后的总结中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当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总之还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很多很多,争取以后堂堂都上高效课。
本节课有收获,也有遗憾。从现在开始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激发思考教学、钻研教学、改进教学的积极性,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内功、提高素质、探索研究,努力塑造城关二小教师的新形象。
2013年11月22日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例4)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1)6×2=12
(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4、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5、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18÷2)×(24×2)=(18×2)×(24÷2)= 105×45(105÷5)×(45×5)=(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P51 “做一做”
2、思考: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九第1题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课标与教学分析】
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例题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收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思路的引导非常清晰:
(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2)归纳规律: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通过本例的教学,让学生体验规律探索的基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举例验证规律。与实验教材相比,这里的编排还给出了规律的文本表示,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规律。
德育渗透点:通过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收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学情分析】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不但在相关的练习设计中,编排了一些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的内容,如练习八中的第12题,练习九中的第4、6题等等(这些题中虽然有些打上了“*”号,不作普遍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而且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作为例题专门加以研究。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数感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规律。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6×2=
6×20=
6×200
8×4=
40×4=
20×4=
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二、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6×20=
6×200=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4页4、5,、6。
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6×2=
8×4=
6×20=
40×4=
6×200=
20×4=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也乘或除以几。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华安学校 熊丽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58 页例 4 及“做一做”,练习九第、5 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有趣的事。
2、让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述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并运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语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又规律的,比如桌椅的摆放,做操时的列队,图书管读书的分类,以及超市货物架的分层等等,都是又规律的。数学,作为自然界最基础的科学,也是很有规律的。
今天,我们通过这堂课共同来寻找,在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出示课题)
二、竞赛激趣
师:下面,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小竞赛(课件出示)请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图中算式并夺取小红旗,谁算得最快最准就是冠军。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并颁发冠军奖牌。(课件演示)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一)、谈话
师:今年奥运会上,咱们中国也得了不少金牌,可我们不能一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汶川大地震,同学们还记得吗?地震虽过去了,但损失是惨重的,灾区人们的生活还十分困难,有很多小朋友上学都没有学习用品。
(二)、探究问题,发现规律
师:为了支援灾区重建,各中小学开展了“手牵手,献爱心活动,全校同学都捐出自己的零花钱给灾区小朋友买学习用品。现在,熊老师想请你们帮灾区小朋友算一算:
1、问题:一个文具盒6元,买2个文具盒需要多少元?
1、一个文具盒6元,买2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元? 一个文具盒6元,买20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元?
2、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
师:现在请同学仔细观察这3个算式,谁能告诉老师,各个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问:三个算式哪里相同?(都有一个因数6)
第二个因数变化了没有?积变化了没有?(变了)怎么变的?(观察①和②,②和③)
(①式和②式相比,第二个因数乘了10,积也乘了10,②式和③式相比,第二因数乘了10,积也乘了10)
那把①式和③式相比,因数和积又有什么变化呢?
(①式和③式相比,一个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了100,积也乘了100)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自由发言)你能把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小结: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4、出示第二组数(课件演示)
5、让学生根据上面找规律的方法,找找这组数中又有什么规律? 学生自由讨论。
讨论结果:(①和②相比,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20缩小了2倍,也就是除以了2,积也除以了2。②和③相比,也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了2倍,也就是除以了2,积也除以了2。①和③比,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从20变到5,除以了4,积80也除以了4变成了20)
小结: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6、概括规律
师:能不能将这两句综合成一句?(同桌互相概括规律,教师板书)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四、练习(应用规律)
1、师: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你们接受挑战吗?拿出闯关卡,运用刚刚学的规律,完成第一关和第二关。(做一做及练习九第一题)请学生说出如何运用规律算出来的。
2、积的变化规律延伸探索。
师:看来第一关和第二关,都难不倒大家,现在请你们看到第三关。(练习5)先算出他们的得数,然后观察,他们的因数和积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两个因数都变了,积没变…)
课后,请同学继续闯关,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顺利闯关!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通过这节课你们探索出了一条什么规律 ? 请你跟大家一起分享你发现规律的经验和乐趣。
六、布置作业:
请根据我们今天学的规律,写出两组有规律的数。(扩大和缩小两种情况)
七、板书
积 的 变 化 规 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吹气球吗?上课前让我们先来玩一玩吹气球游戏,老师先玩,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气球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教师吹气球,学生发现教师吹一次气球就变大一点,再吹又变大,让学生明白“扩大”的道理,接着教师又把吹大的气球慢慢放气,学生发现气球又不断的变小,让学生明白“缩小”的道理。)为后面的知识作好铺垫。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8×125=
6×20=24×125=
6×200=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又发现了什么?
8×4=25×160=
40×4=25×40=
20×4=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17×12=
26×24=17×24=
26×12=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18÷2)×(24×2)=(18×2)×(24÷2)=
105×45=(105÷5)×(45×5)=(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4倍,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