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4年级下30 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2 17:2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S版4年级下30 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S版4年级下30 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设计》。

第一篇:语文S版4年级下30 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通过比较、感受,把同一句话写具体。

3、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教育。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对本课的内容应该感兴趣。他们已经具有了预习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所以我布置了有针对性的预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描写的句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和思考。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和思维过程中把握课文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屈原爱国的忠心。

教学难点: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进行民族精神教育。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粽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它是什么节日吃的?(板书:端午节)我们每年都过端午节,哪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端午节弄明白端午节的由来。补全课题(端午节的由来),齐读课题。活动2【讲授】

二、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朗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绍屈原的有关语句。指名回答(著名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爱戴的人,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指名答。(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抽小组读后提问:屈原为什么要投江自杀?(抓住“万分悲伤”来理解)

他因何而悲?(报效祖国无门,自己和祖国同胞都成了可悲的亡国奴。)因何而愤?(为昏庸的楚王和祸国殃民的奸臣权贵们。)

2.出示课件(屈原投江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指名答。(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报国无门)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学了本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屈原不愿苟且偷生,具有真正忧国忧民的情怀,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表达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决心,因此更加深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过渡:如此忧国忧民深受人们崇敬爱戴的忠诚之士突然投江自尽,人们有什么反应?

1、全班齐读第五、六自然段。

2、小组讨论:屈原自尽后,当时的百姓是怎样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样做的?(抓住“放声大哭”、“大声呼唤”、“沿江打捞”、“投”、“祭奠”“祈祷”……)

3、比较句子:(出示课件)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去他。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去他。(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指名答。(“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4、端午节的形成。全班齐读第七自然段

活动3【讲授】

三、课题小结,拓展练习。

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

1、出示课件: 围绕以下问题复述:

问题一: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二:他为什么要投江?

问题三: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 问题四: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

3、指名在全班复述。

活动4【讲授】

四、总结提升。

学完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你懂得了什么? 活动5【讲授】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听。活动6【作业】作业设计

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听。活动7【讲授】板书设计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 忠诚爱国 不畏权贵 关爱百姓江中投粽子 百姓 以示纪念 赛龙舟

民族精神 代代相传

第二篇:30端午节的由来导学案

《30端午节的由来》导学案

姓名:组名:

自学提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朗读第1—2自然段,了解端午节风俗。

3、朗读第3—6自然段,感知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表达爱国的感情的以及人们对屈原投江的表现。

4、朗读第7自然段。明确端午节的由来。

自主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根椐课文内容填空。

(1)农历()月()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端午节已有()年的历史。

二、学习第二部分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书上找到有关句子,然后填到横线上。

1、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屈原为什么受到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权贵们是如何对待屈原的?(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

无中生有:。

6、欣赏屈原的爱国诗歌。(见课件)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答:。

2、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3、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三、学习第三部分。(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组写得好。

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在这些节日里都有哪些风俗?

答:。课后检测

一、给带点的多音字注音。

中计()传统()首都()

···

中间()传记()都是()

···.二、比一比,再组词。

尸()措()驾()颂()

户()错()架()领()

三、选词填空。

后来以后最后

1.(),楚王中了秦王的圈套,被骗到秦国软禁起来。

2.楚王逐渐疏远屈原,()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

3.从此()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祭奠屈原。

四、猜一猜。

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打一食物:()

第三篇: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端午节的缘由,通过屈原的言行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课前准备:

1.课件。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 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3.齐读词语。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诬陷:诬告陷害。谗言:陷害人的坏话。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2.组内交流。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板书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 赛龙舟(纪念屈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二、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2.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3.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边上。

三、自学课文,展示交流。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怀念?

指名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绍屈原的有关语句。指名答。(著名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爱戴的人,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速找出来。指名答。(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读一读。(1)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我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默读本段,找出原因。指名读。(楚国灭亡,屈原万分悲愤)

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点。)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指名答。(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报国无门)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从屈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答。(热爱祖国、不畏权贵、坚持正义、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挠斗争------)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答。3.比较句子。(展示课件第四屏)指名答。(“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4.驾小船、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深深怀念。

展示搜集到的屈原诗歌并进行交流,通过诗歌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情怀,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铺垫。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感人。

四、拓展延伸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结,是维系着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在这些节日里有什么风俗? 指名答。

五、课堂小结

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让我们缅怀先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续和继承下去!

七、板书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

忠诚 爱国

不畏权贵

关爱百姓

百姓

十分爱戴

万分悲痛

深深怀念

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第四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三---六自然段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屈原忠诚爱国、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人们对他的崇敬、爱戴与怀念之情。

3、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屈原的爱国忠心。用自己的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会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资料〈怎样复述课文〉

一、谈话入题

上节课我们就开始学《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了。谁来告诉我你通过上节的学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把握课文脉络

师:端午节是因什么而引起的? 板书:起因:屈原投江

屈原投江后人们主要做了什么事?板书:人们:投食物祭奠 后来呢?(每年五月初五都投放粽子)结果怎么样?板书:结果:形成了端午节

三、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理清了课文的基本线索,我们现在来深刻领会课文的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师注意学生的发音、语气等,并相机指导。)师:独立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A 屈原是个怎样的人 B 他对国对民的贡献

C 遭到权贵诬陷,被楚王流放

D 流放时依然爱国爱民(《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尤能表达屈原对处于苦难生活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哀怜。)分别读出描写这几方面的内容,并谈谈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抽小组读后提问:屈原为什么要投江自杀?(抓住“悲愤”来理解。)他因何而悲?(报效祖国无门,自己和祖国同胞都成了可悲的亡国奴。)因何而愤?(为昏庸的楚王和祸国殃民的奸臣权贵们。)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屈原不愿苟且偷生,具有真正忧国忧民的情怀,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表达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决心,因此更加深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过渡:如此忧国忧民深受人们崇敬爱戴的忠诚之士突然投江自尽,人们有什么反应?

(1)抽生读第4自然段

(2)同桌讨论:屈原自杀后,人们做了什么?

(抓住“放声大哭”、“大声呼唤”、“沿江打捞”、“投”、“祭奠”“祈祷”„„)(3)理解重点词句。看课文后面第三题,比较句子,体会哪句好,为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人们怎样的心情?(万分悲痛,崇敬爱戴、怀念„„)(4)小组有感情地读这一自然段,评价.(5)师:后来,人们怎么又往江里投放粽子?默读第六自然段,回答。(6)理解重点词句子看课文后面第三题,比较句子,体会哪句好,为什么? 小结:从中表达了人们热爱屈原的思想感情。

4、端午节的形成

全班齐读“从此„„等习俗”

五、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复述课文。1学习资料《怎样复述课文》,掌握复述技巧。2小组练习复述本文。

3上台来复述给大家听。(可以参照课文和资料)

六、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懂得一个什么道理?

(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我们应当了解每个节日的由来,才能让这些传统节日过得有意义。)

六、家庭作业

回家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人听。

第五篇:30 端午节的由来 导学案1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班级、端午节的由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

陷、传颂”等词语。

【预习自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

戴?

(2)“悲愤”近义词是

3、简述课文内容,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讨论合作】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

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展示提升】

把前面的知识向大家展示一下。

1、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当堂达标】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2)屈原为百姓()。

(3)屈原()屈原投江后,百姓们()、()、()现在的端午节()。

【解决问题】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课后反思:】

下载语文S版4年级下30 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S版4年级下30 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端午节的由来 教案 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反映了百姓对爱国诗人......

    《清明节的由来》三年级语文下教学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S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 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刘津萍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3[五篇]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30 端午节的由来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反思

    反思一:端午节的由来教学反思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讲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他爱国、有才干,并且深受百姓的爱戴,可是楚王却听信了其他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去,不再......

    语文A版二年级下:《一粒种子》教学设计(最终五篇)

    语文A版二年级下:《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12个,积累词语11个词语和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学习; 2.......

    语文s版二年级下《我能行》教学设计

    26《 我能行》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贝贝面对困难自己努力解决的勇气和办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过程与......

    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由来(第1课时)教案语文S版五篇

    30 端午节的由来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课文先讲了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然后说是为了纪念古代著名诗人......

    《端午节的由来》s版第八册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内容简析】:小学语文S版第八册第八单元《端午节的由来》 桂林市汇通老鹰 《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