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示范教案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是全册书的最后一节,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本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教学时可用参考资料中的例子引入对本节课的学习。然后向学生提供“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概况”,供学生讨论分析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将图6.13及教材100页的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中国2l世纪议程》是指导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行动方案,通过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是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学生结合我国国情.对这些战略框架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集约型经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P100的活动是对本节第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考。该活动也可放在本节教学的开始,让学生讨论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
在教学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时,可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以清晰地印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
关于清洁生产需要强调两点:(1)清洁生产是全过程的,从自然资源开采到加工;(2)清洁生产的概念是相对的,是与现行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对产业的发展而言,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分析案例2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对清洁生产的过程分析、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可启发学生搜集清洁生产的案例讨论、分析,或为某个企业设计清洁生产模式,画出流程图;如果当地有清洁生产企业,也可组织学生参观、访谈。
在分析案例3时,引导学生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考虑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的效益。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生产流程,对每一生产流程进行评价、质疑,提出建议。针对目前社会上的奢侈之风,应该特别提醒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模式。只有健康、有益的适度消费,才符合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分析批判美国所奉行的凯恩斯消费主义理论。
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公众的广泛参与。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多方面考虑,并及时给予评价,巩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行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大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理解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懂得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过程与方法
1.列表比较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印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
2.在分析案例2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对清洁生产的过程分析、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可启发学生搜集清洁生产的案例讨论、分析,或为某个企业设计清洁生产模式,画出流程图。
3.在分析案例3时,引导学生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考虑留民营村生态农业 的效益。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生产流程,对每一生产流程进行评价、质疑,提出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针对目前社会上的奢侈之风,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教学重点
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难点
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案例、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请看下面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环境问题的认识。
中国遏制荒漠化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这里生态环境很脆弱.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土地荒漠化的形势日趋严重。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面积为260多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以上,且每年以240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近20年来,我国防治荒漠化的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七五”期间国家组织了有关荒漠化防治项目的科技攻关。“八五”期间共完成治理开发面积420多万公顷,在沙区创办多种经营600多个。经过多年努力,荒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草原建设和水土保持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沙区人民和科技人员创造了生物固沙、铁路固沙、引水拉沙造田、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沙地衬膜水稻、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轮牧、以草定畜等许多成功的实用技术、经验及开发治理模式。
“九五”期间,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以东北到西北的风沙严重危害地区为主,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生态建设与资源开发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地方经验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力求使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生:中国是一个环境问题较突出的国家,环境问题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治理环境,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师:对。我们再来看下面一段材料,说一说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概况(一)人口
1.人口增长量庞大,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净增人口在1400万左右。每年有2000万以上人口进入劳动年龄等待就业,每年新增的国民收入有l/4以上用于新增人口。
2.控制人口增长任务艰巨,近年内人口出生率回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1994年到2000年,每年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妇女数仍然保持在1亿多人,边远地区育龄妇女数还在增多,部分推迟生育的妇女今后还将生育。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约7000万,流动人口的增加使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增大。
3.近年来出生婴儿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4.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社会抚养问题日益突出,1993年,我国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2%,老年人口达7350万。在一些出生率较低的地区,如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5.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我国目前没有稳定解决温饱的人口估计有近7000万。1993年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5.5%,其中80%以上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
(二)资源
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33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耕地和草场共有400多万平方千米的面积缺水,有6000多万农民和4500万牲畜缺少足够的清洁饮用水。
2.耕地短缺矛盾十分突出,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减少。全国已有1/3的省、自治区人均耕地不足O.067公顷,东部沿海地带的广东、浙江等省,人均耕地仅有O.033公顷左右。
3.能源供需矛盾加大,油气短缺问题严重;大宗矿产储量的耗损速度远大于年增长速度,现有矿山能力将有较大消失;浪费资源严重、矿业开发秩序混乱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治理。4.用材林消耗量高于生长量,森林质量不高。草地资源综合优势和潜力未能有效发挥,过牧超载、乱开滥垦、草地荒漠化严重。
(三)环境
1.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达11.4万亿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为1823万吨。大中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个别城市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
2.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1994年达149.8亿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远不能适应需要。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附近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近海海域污染加重。
3.到1994年,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亿吨,占地55697公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严重。1994年,据39个城市统计,平均等效声级高达72.6分贝。在城市噪声源中,生活噪声占46.8%,交通噪声占28.9%,工业噪声占8.3%,施工噪声占5.1%,其他噪声占10.9%。
4.乡镇工业污染明显加重。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43亿吨,工业粉尘排放量达580万吨。
(生讨论)师:中国的人口状况如何?中国的人口现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生: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当前正担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中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2%的人口,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又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的挑战。
师:对。从上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生1:人口增长量庞大,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生2:控制人口增长任务艰巨。
生3: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社会抚养问题日益突出。
生4: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师:对。从材料中可以知道,我国的资源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生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生2:耕地短缺矛盾十分突出,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减少。生3:能源短缺严重,大宗矿产储量的耗损速度快,浪费资源严重。
生4:用材林消耗量高于生长量,森林质量不高。过牧超载、乱开滥垦、草地荒漠化严重。
师:不错。从上面的材料中还可以知道,我国的环境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生1: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
生2:城市附近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近海海域污染加重。
生3:垃圾污染严重,噪声污染问题突出。
生4:乡镇工业污染明显加重。
师:对。由此我们知道,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很突出、严重。所以我们必须走——
生:(齐答)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板书)师:请同学们看图6.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阅读Ploo的阅读材料“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如何理解《中国21世纪议程》是指导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行动方案? 生:(讨论)《中国21世纪议程》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l世纪议程》。该议程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它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承担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为人类社会共同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也为我国创造一个更安全、更繁荣、更美好的社会提出了具体奋斗目标。
师: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生l:发展经济,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
师: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否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相矛盾呢? 生2:不矛盾,关键是要看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中国21世纪议程》所表述的“发展”是力求结合中国国情,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步由粗放型经济过渡到集约型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新的科学发展观。
师:对。《中国2l世纪议程》中还表达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哪一战略重点? 生3:解决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该议程提出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要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只有这样,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最终得以充分发挥。
师:对。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是具体、可操作的。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国情,对这些战略框架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生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必有标准答案)。
师:下面我们来完成活动。活动与探究
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收集有关材料和事实,说明我国为什么不能走前两种道路,而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观点l:把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等达到更高经济发展阶段,拥有更大的经济实力以后再来解决这些问题。
观点2: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观点3: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讨论回答)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地区环境脆弱,如果将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有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已变得无法让人们继续生存下去,或者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问题的治理已不是经济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实行发达国家现行 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师:不错。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那么,中国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呢?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板书)师: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请你说一说循环经济的特点及它与《中国21世纪议程》之间的关系。生1: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生2:《中国2l世纪议程》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战略,其战略重点是发展经济,要在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循环经济”是中国最好的选择。
师: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生:清洁生产。
师:什么是清洁生产?如何理解清洁生产? 生:清洁生产是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师:对。请同学们看表6.1“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清洁生产是一种怎样的生产? 生1:清洁生产是全过程的,从自然资源的开采到加工。
生2:清洁生产的概念是相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
师:对产业的发展而言,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请看案例2“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对清洁生产的过程进行分析,说说清洁生产能取得哪些效益。
生l:清洁生产方式可以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案例2中可以看出,清洁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师:对。清洁生产的污染是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的,那么清洁生产的经济效益如何呢? 生2:从经济效益来看,清洁生产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师:对。因此,推行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清洁生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中国21世纪议程》也把推广清洁生产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渡)师:案例2是一种工业生产模式,那么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们国家应该走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呢?我们来看案例3“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说一说留民营生态农业措施有哪些。
生1: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生2: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生3: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师:看图6.15“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用关系示意”。该生态农业的核心纽带是什么? 生:是沼气池。
师:对。具体说一说沼气池在这个系统中为什么居于核心纽带地位。
生:因为沼气池充分利用了生产过程的废料,实现了清洁生产,减少了浪费和污染,而且很好地实现了生态循环。
师:不错!留民营生态农业的实质就是: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和消除环境污染,达到节约、高效的目的,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
方面的高度统一,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活动与探究
阅读图6.16“公众参与”。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你认为图6.16所举的个人行为对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有没有意义?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生1:图6.16所举的个人行为对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有意义。
师: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生l: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生2: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回收。生3:不开“无人灯”。生4:节约用电、用水。
生5:减少空调的使用,在冬夏季分别降低、提高空调温度的设置。生6:不用一次性筷子。
生7:不用餐巾纸,用手帕。
生8:减少一次性购物袋的使用。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很好的办法,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在自己的生活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出自己的贡献!板书设计
问题探究 调查报告:
针对家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你认为你的家乡应该怎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搜集资料。
2.整理、分析资料。3.撰写报告。课后练习
1.绿色冰箱的推广使用可以„„„„„„„„„„„„()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 B.减少二氧化氮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发生 C.减少氯氟烃的排放,从而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 D.减少废热的排放,从而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2.清洁生产是一种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A.清洁厂区、清洁设备、健康工人 B.清洁环境、清洁产品、清洁消费
C.清洁的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
D.清洁原料、清洁能源、清洁的产品
3.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清洁生产只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
B.研制和生产可在自然界中分解的包装袋的生产过程不属于清洁生产 C.进行清洁生产可将污染预防拓展到生产全过程,而无需回收废弃物
D.要实现生产过程、产品和最终报废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4.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主要是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的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就很难除去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十分严重,而城郊、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较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1.C 2.C 3.D 4.D
第二篇: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大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理解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懂得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参 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印证循环经济的可行性;以课本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
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教学难点
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原则,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要不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什么?怎么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演示板书:第三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问: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板书: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第三篇: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2)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2.能力目标
(1)学生会根据中国的国情分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从分析、评价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措施,去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出处:21教育名师】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国情的分析,唤起学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3.教学用具
课件
4.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投影]:案例1:中国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
10贵阳只要下雨,几乎就是酸雨(PH=3,甚至2)比醋酸还酸。
20中国有1/7的国土被沙漠覆盖,1/3国土受到风沙的危害,平均每天有500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20多座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名城如楼兰等都淹没在沙漠之下。30原生存于我国的招鼻羚羊、野马、犀牛、野牛等动物已经绝迹,华南虎、亚洲象、双峰驼、黑冠长臂猿也身逢绝境,濒临灭绝。华南虎只剩30--40只,可餐桌上还有穿山甲、娃娃鱼等二类保护动物。
40黄河从1972年经常断流,1997年从2月7日开始,到年底共断流13次,累计断流226天,仅胜利油田少产原油损失30多亿元。
50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1/3,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50亿吨,相当于每年损失1厘米厚的土壤,而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400年。
60铁路两旁的快餐盒、塑料带似白色飘带。
70北京市的居民每天呼吸的空气(大多时候),即使不吸烟,也相当于每天吸一包烟。世界50个选定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比,北京、广州、上海、沈阳、西安“榜上有名”.最差的10个中有5个是中国城市
80广州的交警和交通干道的两侧居民和小学生血液中含铅量超正常值,处于铅中毒状态。
„„
[提问]看完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板书]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读图] 8.17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提问]解释三段“引文”.[总结]“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森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了森林保护主张,然而这一可贵的生态意识并未能发展成为民族生态伦理的主导,反而“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法国哲学家夏托。布莱恩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野蛮时代是森林,文明时代却成了沙漠”.[过渡]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板书]
1、人口压力阻发展
[投影] 案例2:惊人的人口等式:
中国人口=前苏联+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31个国家总人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提问]以上等式反映什么问题?
[归纳]中国人口数量太大,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人口负担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障碍。
[过渡]人口如此,资源状况如何?
[板书]
2、资源短缺令人忧
[投影] 案例3:我国资源状况:
10水资源:人均占有淡水资源233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6000多万农民和500万牲畜缺少足够的清洁饮用水。宁夏西海固有个乡叫喊叫水乡。蚌埠、淮南就在淮河边,在缺水、污染严重时矿泉水、饮料脱销,真是应了漫画“缺水怎么办”,“喝矿泉水、饮料”.20耕地:全国1/3的省、自治区人均耕地不足0.067公顷。
30能源:供需结构矛盾大,资源短缺,浪费严重,效率不高。
40生物:森林质量不高,草原过渡放牧。
从我国的资源总量来看,淡水供应:不应超过4.5亿人;能源:不应超过11.5亿人;土地资源不应超过10亿人;生态负荷在7--10亿人。不论从哪一项看,都已超负荷。
[过渡]人口和资源的问题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
[板书]
3、环境危机日益重
[投影]
案例4;我国的环境问题:
10水体污染加剧。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大江大河受污染,“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就是真实写照。地下水超采,海侵现象严重。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0噪声污染:39个城市平均噪声72.6分贝。
30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沙尘暴、浮尘、扬沙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40生物多样性减少:1970年秋天,袁隆平在三亚鹿回头发现雄性不育水稻(大自然几乎找不到),1975年--1983年,24亿亩水稻增产2400亿公斤。30年过去了,当年的专家故地从游,再也找不到野生稻了。21·世纪*教育网
[总结]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过渡]
4、可持续发展--历史的必然
中国21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点: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为零;2040年资源、能源消费速率零增长;2050年实现中国生态环境退化率零增长。
[板书]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模式--生态农业
[讲解]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它既不同于那种系统目标单
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也不同于那种通过投入大量化肥、农药和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要求,发展农业应主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生、相养规律,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合理利用化肥、农药,投入机械,劳动力以及改良生物品种、合理灌溉等,促进系统的不断开放,从而建立一个综合发展、多级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体系。从某种意义上将,它是我国目前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的典范。
可持续农业:强调作物轮作,以减少杂草和病虫害,减少由农业化学品使用而引起的水土资源污染的危害性,推广对自然、生产、消费者无害的病虫害控制战略和方法,增加机械和生物的杂草控制及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动物粪便和绿肥的施用,以增加土壤的营养物质和有机质,选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等等。
[读图] 案例5;读8.20,分析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措施
[板书]
1、调整产业结构
[提问] 北京留民营村是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
[板书]
2、开展综合利用
[提问]这种综合利用的效益何在?
[板书]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提问]从北京留民营村能源利用方式和类型看,这种做法的良好效果何在?
[提问]评价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模式。
[总结]这是按照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物质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其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如废弃物)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各种废弃物得到再次、多次和循环利用。资源利用率高,又防止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留民营村发展了生态户式的种、养、沼三结合模式和生态村的种、养、沼、加四结合模式。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习题一二。安全教育
第四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了解《中国21世纪议程》;
2、过程与方法:利用生产流程图,分析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重点难点】
结合中国国情,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结合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实例分析循环经济的意义。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导言: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图片展示,充分认识到:
中国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人口普查总人口数已超过13亿,中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面积要养活占世界约21%的人口。);
自然资源短缺(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类型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
深刻的环境危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破坏现象及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结论]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活动] 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过渡]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哪些理论指导?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
[转承]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循环经济
[活动] 如何理解“循环经济”。
[提问]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回答] 清洁生产
[案例分析] 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读图分析生产流程,思考问题。
[知识扩展] 绿色食品知识(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
[过渡] 而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如何实现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案例分析]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范例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后讨论分析,及绘出“桑基鱼塘”的循环示意图。
[思考] 作为一名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每日能做什么?
[小结及板书]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二、《中国21世纪议程》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附: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范例
生态农业是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集约经营的综合农业生产系统,旨在协调区域内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满足人们对农业及农产品的需求,同时又有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就是在鱼塘周围的塘基上种桑树,桑叶喂蚕,蚕沙(即蚕屎)和蚕蛹喂鱼,这些饵料先被水体上层的鱼儿吸食,上层鱼产出的粪便被水中的深游生物吸收,而深游生物又是中层鱼的食物,鱼的排泄物沉到塘泥中,又成为桑树的肥料。桑基鱼塘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因其生产上形成良性的循环而出名。
珠江三角洲由东、西、北三江汇合冲积而成,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是盛产蚕桑、塘鱼、甘蔗的重要基地。三角洲内河网密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当地人民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这种塘基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出现了新的生产结构方式—“果基鱼塘”、“桑基鱼塘”。(见下图)
“果基鱼塘”是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养鱼,堆土筑基,填高地势,相对降低地下水位来种植果树(如栽植荔枝、柑橘、龙眼等果树)。后来由于国际贸易对丝绸需求的扩大,种桑养蚕的获利大大超过了水果的收益,不少地区从原来的果基鱼塘生产形式大量改为桑、塘专业性生产。果基鱼塘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鱼塘里养鱼,塘基上种桑树的桑基鱼塘,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人们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充分地利用土地的空间与轮作的时间,以求最佳的经济效益。“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是: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帮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洼地水涝之憋,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桑基鱼塘的主要特点:
1.种桑与养蚕、鱼、猪相结合,生产上有紧密的联系。
2.植物与动物互养,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3.塘与基合理分布,水陆资源相结合。
第五篇:中国可持续发展
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调研与思考
20092630张春兰
相信我们都看过《2012》,虽说只是一部电影,可能更多的是娱乐大众,但我们也似乎开始忧虑起来,玛雅人寓言2012年12月21日为世界末日,12月22日的阳光将会永远不见。而这两年来,世界到处都发生着天灾人祸,有人会说,这些事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不足为信。但我认为,这些看似有些危言耸听的事情片段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环境问题似乎越来越严峻,而一些社会及经济问题也越来越令人头疼。如果我们人类还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高速度的经济发展的话,这些盛世幻影也会随之幻灭。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古至今,都会出现社会或环境等问题,就中国而言,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
我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举世瞩目,我国经济自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品也正在逐步提升。但在我们享受这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我们又是否知道,这看似繁荣的经济是付出了多少代价才换回来的么? 而这样的繁荣能否持续下去呢?
其实,国家和政府都已早已重视起这些问题,也适时提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指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它既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也符合中国当今国情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内容。
但事实上,就算政府一直强调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似乎总是收效不大。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在坚持走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前,必须知道横在我们面前的那些阻碍有哪些。这些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生态和环境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人们一味的关注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却忽略了因为这些我们要付出的巨大代价。改革开放后,我国也随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因为利益的驱使,不顾生态环境的破坏,只要有利益可图,何顾生态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控制着这些商人,甚至根本不治理,其实我们都知道,一旦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生冲突,很多人会很“明智的”选择前者,而这些错误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遭受更严重的环境危机。另外,我国人口众多,环境资源压力大,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加之我们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差,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且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越是贫穷的地方,环境破坏则越严重,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如此的恶性循环,也难怪可持续发展道路困难重重了。
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发挥法律的作用,相关立法机构要依据“防范为主,保护优先”原则,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法相关立法工作,建立大环境立法体系,并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制定适合本地的环境法。在制定正确的环境法律之后,最后就是执法了,执法是末端环节,所有相关事情执法者必须依法处理,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况且,有时候“杀鸡儆猴”也不是坏事,现今中国社会腐败风气严重,腐败现象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见怪不怪,但就是这些腐败,致使在一些环境监督和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造成更严重的环境危机。所以,执法者必须依法处理。当然,由于腐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所以这方面的任务也是任重而道远。其次,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公民守法观念。中国由于长期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现代法律并非本土产物,对法律总持一种排斥态度,尤其是环保法,历史上只有破坏环境与自由,而无保护环境的传统。同时在公有制条件下,自然资源权比较抽象,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被处位于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经济关系而不是法律关系,由此,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也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在经济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所取得的经济成果令世界惊艳,但是,最近诸多事件表明,这样的经济开发似乎变得不理性了,一味的追求GDP或企业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的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的经济是泡沫,不可能会长久下去,是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质上就是对发展作理性的限制。经济的发展,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当然,这是需要眼光和胆识的,但无论怎样,我们必须坚持走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们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最后,就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是个很广泛的范畴,而中国也正在积极改善社会各项事业,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有效成绩。但我想说的一点是,中国自古就以勤劳勇敢,团结友爱标榜的一个仁爱之国,但最近的种种事情让我觉得这是一个让人彷徨的社会,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仁爱之心成为奇迹,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无论这个国家发展有多么迅速,如果人民的灵魂没能同步的话,那么发展又有何用呢?要知道,物质是永远无法代替精神存在的。所以,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势在必得。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些想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朝夕而就,应该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但只有我们坚定不移的贯彻这一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