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5篇

时间:2019-05-12 17:5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探讨了“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以实例介绍了“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科学定位目标;

(二)明确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一般由四个环节组成,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目标;环节二:领会意图、自主探索;环节三:检查结果、发现不足、评价学习;环节四:布置练习、检测学习、提升学习。

关键词:目标导航问题驱动高中生物学教学应用

1.“目标导航,问题驱动”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意义建构,而意义建构主要靠学生主动、自觉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那么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呢?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目标导航,问题驱动”就是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然后创设与教学目标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以问题的提出、展开到分析、归纳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线索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帮助学生建构生物学知识。下面以人教版《人教版必修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例,探讨“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中的应用。

2.“目标导航,问题驱动”的应用案例

2.1科学定位目标。

2.1.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

(3)阐述胞吞和胞吐的含义及特点。

2.1.2能力目标

(1)运用类比与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2)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与交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1.3情感目标

(1)主要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主动自觉;

(2)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2明确学习目标,设置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课件演示】人工合成的脂双层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相比有何区别呢?二者在功能上有何不同呢?

学生思考讨论。

【课件演示】观察下面的动画,说一说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学生思考讨论。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被动运输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2)主动运输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3)胞吞和胞吐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环节二:领会意图、自主探索。

学习目标一:被动运输的含义和特点

问题1:什么是扩散?

【课件演示】我们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当妈妈在厨房做菜时,不久,我们就会闻到厨房飘出来的香味。如果我们往清水里滴一滴蓝墨水,会发现清水很快变成蓝色,这就是扩散现象。

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所谓扩散,也就是溶质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问题2:什么是被动运输?

【课件演示】物质进出细胞时,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又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此外还有其他运输方式。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被动运输。那么什么是被动运输呢?

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被动运输指物质进出细胞时,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即总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注:这里的“高浓度”、“低浓度”指运输的离子和小分子本身的浓度,而不是它们所处溶液的浓度。

问题3: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被动运输现象呢?

【课件演示】我们已经知道,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被动运输现象呢?

学生思考讨论。

问题4:什么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是如何进行的呢?

【课件演示】自由扩散是如何进行的呢?请观察自由扩散示意动画,思考自由扩散有哪些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自由扩散指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自由扩散特点: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能量。例子: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物质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问题5:什么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如何进行的呢?

【课件演示】协助扩散是如何进行的呢?请观察协助扩散示意动画,思考协助扩散有哪些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协助扩散指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协助。

协助扩散特点: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能量。

例子:葡萄糖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等。

学习目标二:主动运输的含义和特点

问题1:生活中有哪些逆浓度梯度运输现象呢?

【课件演示】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钾离子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1065倍,其他多种离子如氯离、钠离子等,也比池水高许多。我们血液中,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浓度只有血浆的1/6。为什么这些离子能够逆浓度梯度运输呢?

学生思考讨论。

问题2:什么是主动运输呢?

【课件演示】指物质跨膜运输时,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总结】这里的“高浓度”、“低浓度”指运输的离子和小分子本身的浓度,而不是它们所处溶液的浓度。

问题3:主动运输有哪些特点?

【课件演示】主动运输是如何进行的呢?请观察主动运输示意动画,思考主动运输有哪些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主动运输特点: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能量(ATP)。

例子:Na、K、Ca、Mg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等通过主动运输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等。

问题3:主动运输对于细胞生活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课件演示】主动运输对于细胞生活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学习目标三:胞吞和胞吐的含义和特点

问题1:什么是胞吞呢?

【课件演示】胞吞的过程,当细胞摄取大分子物质时,首先是大分子物质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从细胞膜分离下来,形成囊泡,然后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

问题2:什么是胞吐呢?

【课件演示】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物质,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然后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环节三:检查结果、发现不足、评价学习。

每次进行分组学习之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采取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反馈点评。挑选出几个同学的作品让他们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环节四:布置练习、检测学习、提升学习。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3.“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反思

3.1设置“目标导航”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有关课程标准,并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各知识点教学前,可以预先告知同学们该知识点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到有备而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目标接近,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指出知识关键,以便学生巩固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目标导航为克服教与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提供了客观标准和依据,其让教学过程更有序,教学内容更精选与充实,科学准确的目标定位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3.2“问题驱动”的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根据每节课的要求,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将目标细化成问题,自始至终都应围绕教学中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一般来说,提问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而变化。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有些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应善于创设条理清晰、合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层递式”问题情境,选择提问时机,启于愤悱之际,问于矛盾之时。要抓住重点、难点处,明确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深入思考,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再次,提问要给学生展现思维过程的机会和及时给予评价。教师提问后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学生回答后,教师还要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做相应的总结与评价,指出学生回答的优点与不足。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要善于运用提示与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方法帮助和鼓励学生回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另外,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使问题形成有机完整的系统,发挥整体功能,取得应有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简单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技能。“目标导航,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可将教学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参考文献:

[1]孙婷.谈目标教学法的优势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下月刊),2012(07):79.[2]金传宝.美国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7(2):54-57.[3]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5.

第二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加强学习创新、开动学生大脑、提高学习兴趣与专注研究的一种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地教学能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的应用,能充分显示出优势。文章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以及任务驱动模式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计算机教学 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任务驱动教学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能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在学习的某个阶段能围绕这个目标,快速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一个任务学习完再学习一个任务,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学习压力并提高学习效率。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教学”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能活跃学生僵化的思维,使教师善于引导设计、探索,用教学设计带动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个学习任务完成并组合,学生会逐步了解计算机,并且感受体会到学习计算机带来的乐趣。

一、任务驱动的概述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与学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和感悟问题的情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多实践。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工具,通过驱动教学方法就能快速掌握与熟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情景设计、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就会派上用场。

例如在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快速查询需要的相关资料时,就会必不可少地使用到搜索引擎。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和概念并了解常用的一些搜索引擎和网站,掌握复制保存网页中和信息内容和图片和方法并储存到指定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和探究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学会操作计算机带来的便捷。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实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独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要求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围绕某个学习目标,由浅到深,由深到精,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与主动性。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学习与探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作用,学生学习效率较高,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这两个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法组织课程教学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这里起到很好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管哪个学科哪个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学习。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迫切。一支粉笔,一言堂传统教学的弊端日渐显露,计算机能把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集于一身,计算机教学虽然是学习新鲜的事物,但是计算机的基础和基本操作的技能的学习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这么重要但乏味的东西,怎样让它变得生动起来呢?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效果极佳。

例如在很多中小学的课堂教室中,就很好地运用到了“任务驱动教学”,老师课前设计好PPT演示稿,以动画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提示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丰富的动画教学情景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能让学生富有趣味性地、思考探索学习,激发学习好奇心,轻松完成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的好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有趣,神奇之处在于要我做和我要做。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美,体验到美的满足和兴奋,让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变得乐趣无穷。愉快地学习,并学有所成、学为己用。

第三篇:浅谈比喻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比喻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谭邦应

(湖北省秭归县职教中心

443600)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精力充沛、信心百倍。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表述往往比较抽象枯燥,显得深奥难懂,如果在教学中引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就可以使这些知识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举几个例子间要说明比喻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用储蓄存款比喻人体内的能源物质

人体内的能源物质有ATP、葡萄糖、肝糖元、脂肪等,它们为机体供能时有先后顺序并且高协调。可以这样比喻:

ATP——零花钱。其特点是数目不多,但可以随时利用存折向银行支取。葡萄糖——活期存折。当机体内ATP含量下降,可立即由葡萄糖分解补充。

肝糖元、脂肪——定期存折。如机体内能量过多,会合成糖元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储存起来。肝糖元则属于定期较短的存折,脂肪相当于定期较长的那种,在饥荒年月(如动物冬眠)就可排上大用场了。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程好比是医生在给病人注射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容易误认为是整个噬菌体都侵入了,通过以下比喻可以让学生一次性记住。

蛋白质外壳——注射器,医生给病人注射时,注射器自然是留在外面的。注射液——DNA,噬菌体侵染细菌以后,只有DNA进入到细菌内部去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可以比喻为人们织毛衣

氨基酸——毛绒,毛绒是构成毛线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则是构成蛋白质基本单位。

多肽链——毛线,把氨基酸脱水缩合成多肽链比作是用毛绒纺成毛线。蛋白质——毛衣,由多肽链折叠盘旋而成蛋白质就好象是用毛线编织成的毛衣,有它独特的空间结构。DNA的空间结构很象是一架螺旋状的梯子

多核苷酸链——扶手,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一共有两条,共同构成梯子的骨架。

碱基对——梯板,碱基对间的氢键相当于给两块木板间上的销,G和C之间有三个,A和T之间有两个。

这架梯子的扶手之间、梯板之间以及上下螺旋之间的距离都很规则,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结构牢固,从而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5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好象是不同的人过河一样 顺水自由漂流——自由扩散,会游泳的人可采用这种方式。

顺水乘船漂流——协助扩散,不会游泳的人需要借助船(载体蛋白质)才能完成。

逆水行舟——主动运输,不会游泳的人从下游到上游时,他必须乘船(需载体蛋白质),需奋力划船(消耗ATP)方可完成。这样,把原本很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容易记住。6 遗传信息的表达就象是邮局发电报

电报密码——遗传密码,电报密码由阿拉伯数字组成,而遗传密码则由碱基组成。

电报文字——氨基酸,用电报密码可翻译成中文汉字,氨基酸则是通过遗传密码翻译而成的。

电报语句——多肽链,用文字可以组成语言,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形成多肽链。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简直就是钢丝与弹簧的关系

纲丝——染色质,呈细丝状,比较长。

弹簧——染色体,是由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而成的,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只不过形态不同。把细胞比喻为我们生活中的电视机

若把细胞比喻为电视机,那么构成电视机的电子元件就是细胞器,各种电子元件不具备收看电视的功能,必须组装成电视机才能收看电视。细胞也是这样,它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其实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比喻还有很多,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加强积累,并灵活地应用于教学,可以让书本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浅谈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其在教与学中具有多方面应用:教学设计工具、内容呈现工具、知识关联工具和协作学习工具。概念图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情况,而且还可以帮助老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关键词:概念图;高中生物学教学;应用

概念图(concept map)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j.d.novak等人历时12年,根据ausuel意义学习和概念同化理论开发的一种通过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连接,进一步形成命题和层级结构,以了解学习者在某一概念网络中已有概念的教学技术,是知识组织和表征的工具。

由于概念图能清晰地呈现概念的整合过程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它既可以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工具、交流的工具,又可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笔者认为,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前景广阔,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是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1],是一种关于概念知识、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系统结构、计划流程等的图形化表征方式,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它包括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次4个基本要素。节点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节点概念间的意义

关系;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词;层次即将最抽象、涵盖面最广的概念称为关键概念,置于最顶层,涵盖面较小,较具体的概念称为一般概念,位于其次,依此类推,由此显示概念间的等级关系。

二、概念图的基本构建步骤(一)选取概念。

围绕主题找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并列举出来,但每个概念只出现一次。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

(二)把最能反映主题、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最概括的概念放在图的顶端,同一层次的概念放在同一层。

(三)继续往下写,以增加更多具体的概念。

将最具体的概念放在最低层,然后,将图中的每个概念用圆圈圈起来。

(四)寻找图中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结,并表明连接线。概念之间的联结有时很复杂,主要分为同一知识领域的概念和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要进行交叉连接。

(五)用线条把概念连接起来,并用连接词语在连线上注明。概念间的连线可以是单向、双向或无方向的,但向上或向两侧时需加箭头(没有箭头时默认为由上往下)。连接词语应能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具体明确的词。〖xc1.tif;%48%48〗

三、概念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中有211个生物概念,其中必修本有154个,选修本上有57个。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这些概念,笔者认为应该使用概念图。因为概念图可以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图示的方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它是用视觉再现知识结构、外化概念和命题的一种方法。这种表征知识的形式有助于教师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某个知识领域的全貌,理解已有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习者将新观念与其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将知识融会贯通,发展对知识体系的理解[2]。

(一)概念图作为教学设计的工具。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用绘制概念图分析知识结构,把本单元和前后单元的概念联系起来,促使教师深层次地理解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可用概念图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每一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样呈现更便于学生记忆,形成知识网络。(二)概念图作为内容呈现工具。

概念图作为内容呈现工具,能够将繁琐的内容以概念的形式简单、明了、清晰地传递给学习者,可以满足教师将教学内容以概念为单元逐一呈现给学习者。这种方式不仅能形象呈现内容,而且能让学生非常直观地发现知识内容之间的关系,保证了下次继续学习时的知识的完整性。

(三)概念图作为知识关联工具。

用概念图进行知识关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将学习者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实现知识的整体记忆,同时也促进学习者思维的发展。当我们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会很容易记住,但是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这是因为我们习得的都是孤立的概念,没有进行知识关联,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只有保证知识的关联性,才能在运用时游刃有余。

(四)概念图作为协作学习工具。

通过小组共建概念图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思想碰撞过程中,个体的知识得以修正和生长,思想得以完善和成熟。概念图作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讨论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交流工具。

(五)概念图作为评价工具。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常常只能考察学生的零散知识,而概念图却可以检测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的深度、知识综合程度和迁移能力。概念图作为教学评价工具,适合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创建概念图过程,了解学生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情况,有助于教师诊断被学生误解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图作为“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做到“授之以渔”,提高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 joseph.d.novak d.b.gowin: learning how to learn[m].newyorkand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2] 张倩苇.概念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02(11).

第五篇: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摘 要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以及如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使用进行探讨,完善电子教学。

关键词 任务驱动;电子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16-02

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新型复合人才既是新的社会形势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也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课题。所以,教学理念的更新、课程的改革以及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都是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合格职业人的关键。然而,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强烈实践性的课程,并且高职电子技术教学顺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实践性是它独特的优势。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瑞典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作为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的主要思想是:知识是学生采用知识意义构建的方式在自我世界中形成的,并不是由教师教授而来。这指出教师辅助学生进行所有教学任务的探索,学生作为主体完成实际探索的任务。任务教学法表示,授课内容是任务,学生是探索任务执行者,为了能够达到知识获得的顶峰,根据任务的要求和目的对任务开展实施和计划[1]。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基础的任务教学法发生了三个中心的改变,即原本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三个要素转变为以学生、任务、实践为中心。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作为辅助人员,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探索的任务,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改善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推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学生成为知识探索的主动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将逐渐提高。

将学生作为中心 将学生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明显的优点,它着重指出学生以自身的自主和实践来获取知识,这就强调了学生自主执行的能力,也就是任务教学法较其他教学法的过人之处,对培养学生完成实际任务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2]。

改善师生关系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更开放和民主是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在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教师不再一直讲解,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将学生的视角作为任务出发的起点,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而了解到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困难。这就加深了相互的了解,改善了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发展。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其他高职院校学科教学不同的是,电子技术教学培养的是在实践上具具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现代人必须学会创新和自主学习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电子技术环境,响应现代工业对技术人才新要求的号召而做出行动[3]。任务教学以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实践探索完成任务的模式,一方面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吸收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进行实践问题探索研究的精神和方法等方面得到锻炼。如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统一化 传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没有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一般都是先在一个场所学习理论知识,再转移到另一个场所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时就无法将理论紧密联系起来。然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题,把所有知识学习都当作任务来执行、探索、实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习惯,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吸收了新的知识,还完成了自我构建新知识的过程[4]。所以,想要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地应用在电机教学中,就要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统一在连续的时间与场所中进行。

细化实践操作步骤 任务教学法强调的是任务,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如何设计任务是关键。设计任务时一方面要复习旧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在牢固的基础上再搭建新知识的构架。比如说制作助听器,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教授关于放大电路和晶体管的知识。准备任务和设计课时,按照实际情况,课时可以安排两到三个。准备任务需要首先将学生分组,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他人的长处,要按照学习成绩和性格特征等标准来分。一组五到七人即可,总共六到八组为宜,本组内一切事宜有小组负责人全权执行。实践操作还涉及实践材料的准备,为了节约时间,要提前准备好教室、实验室和所需要的工具等。

如何进行实践 在实施操作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助听器的实体有一个感观的认识,教师要先给学生看助听器的详细分析,再向学生介绍助听器的功能,让学生对助听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当进行操作时,首先把任务分成几个部分,即学习晶体管的构造、牢记大电路的有关知识和调试整机安装,明确学习每一个部分的目的在于了解吸收新的知识。因此,学生应按照每一部分的先后顺序紧凑地进行实施,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达到学习吸收新知识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认真观察每一个步骤,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操作当中,学以致用。

交流分享收获与体验 为了能够学好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所有有关的新知识,任务结束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至关重要。任务项目既需要小组内成员的总结归纳,也需要课堂上全班学生的总价归纳,同时综合学生和教师对任务的评价、总结和归纳。首先,组内成员对本组同学进行个人工作的总结;其次,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任务实施的过程;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项目实施的过程和结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综合表现。首先,学生作为整个任务实施过程的主体,应先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以及自己做不好的方面,再交流完成任务的收获,以及对自己在任务实际操作过程中自主动手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自我评价[5];其次,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这就包含参与任务实施的热情程度、操作的方法以及最终的结果。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符合现代新的社会形势对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且是一种相当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十分明显。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任务教学法的运用,都是教师提高电子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7):192.[2]樊红雷.谈任务驱动教学法用于技术教学的效果[J].技术物理教学,2013,21(4):70-71.[3]栾彦利.探究任务驱动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31-32.

下载“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成为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围绕既定“任务”进行......

    试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其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渭县鸡川中学 丁昌盛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本文就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优化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探讨和尝......

    生物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方向兼顾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它探究的是有生命的物体,让学生掌握的是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有关知识,内容比较抽......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关于“素”词

    一、动物激素1.氨基酸衍生物 ①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组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

    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初一:“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应用5篇

    夏能权 内容摘要: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贯彻执行教育部“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号召,深化应用写作课程改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任务设计三对接、任务......

    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doi:10.16644/j.cnki.cn33-1094/tp.2016.07.019 摘 要: 分析了高校信息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中部分问题可以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避免。结合作者在信息类课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