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山青教案
《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历史、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欣赏管弦乐曲《高山青》,通过声势节奏的参与,感受并表现高山族音乐热烈奔放的音乐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台湾和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们渴望统一。教学重点:
学习演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能够感受台湾音乐的风格。教学难点:
了解歌曲的情绪变化,学习初级高山族基本动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钢琴 教学过程:
一、歌曲欣赏,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高山青》,PPT课件出示台湾地理,风俗,历史的图片。初步感受高山音乐的美感。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
2、教师范唱《阿里山的姑娘》,学生关注情绪变化?
A部分优美抒情
B部分情绪热烈欢快
二、分段学习歌曲A部分
1、跟随录音伴奏挥拍哼唱歌曲A部分,注意重唱强拍第一拍,找出难点(一字多音的衬词、反复听、教师教唱、学生自主唱、力求唱的流畅)
2、将歌曲音高按低至高的顺序,排列出音列12356(五声羽调式)
3、采用不同的形式,领唱、齐唱或者男女生分句接龙演唱歌曲A部分
(演唱要求: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
歌曲B部分
1、朗读衬词(那利瓦到伊鲁那呀,嗬伊呀嗨)---注意附点节奏
2、跟随教师学唱歌曲B部分(重点突出四四拍节奏型)
3、齐唱整首歌曲
4、分2部分学生演唱歌曲AB两部分。
三、拓展延伸
1、师:高山族的歌曲还有很多,歌曲的表现形式也略有不同,我们欣赏一下歌曲《站在的高岗上》 师:这首歌是台湾艺人张惠妹演唱的又一首高山族民歌,更具有山歌特色。
四、课堂总结
在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音乐声中,结束新课。
第二篇:我身边的法律故事--高山青12
我身边的法律故事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题记
生活的快乐与否,是在于你的权利等关于你的东西都不受到侵犯,而维护这种东西的,就叫做法律。
一百五十多年前,鸦片在中华的大地上流传开来,它尽情地吸食着中国人的魂魄,使得西方
殖民者大肆掠夺祖国财富。清政府虽想严厉禁止,颁布了一条又一条的禁止令,却没有多大的效果,使得人民沉沦了。为了国家和民族,林则徐站出来了,利用强制性的法律,禁止了
鸦片。直到一百五十多年以后〃〃〃〃〃〃
这块曾经沉寂荒芜的土地上,又重新充满了虎虎生机。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
座钢筋水泥大桥横跨激流,满满的是现代社会的模样。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一些现象出现
在人们的视野中。
过去人们对家禽类食物情有独钟,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这种添加剂,那种防腐剂,可现
在,HINI过去了,H7N9又来了,难不成还要有H8N3?H9N9?这些不都是人类自身造成的吗?
我想请问你是否还敢往下想,饭店里的味精超标,蔬菜里的农药超标,曾经的三鹿奶粉
事件........最后导致你的体重超标,血压超标、血脂超标、血糖超标........这一切的一切,是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么?不,绝对不是。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
希望能吃到健康的食品,过健康的日子,不再为食品安全,生活安全而烦恼,而担忧。
“我们会以着做人的本分,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利益,严格遵守法律,不做一切违法犯
法的事,因为它能让我们站得直,行得正。”这些话,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制造商都背的滚瓜
烂熟,而是真正能有谁能“站得直,行得正?”
其实,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人民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对社会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有
权打击,并为维护人民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及时检举,以防止更
多的人受到伤害。作为生产者,就应该做不昧良心的事,仔细想一想,现在造成的食品污染
难道不会侵犯到子孙后代么?难道就这么铁石心肠么?请你收好你的贪心,诚诚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你就会得到你应有的回报。
但愿人笑口常开,希望人平安快乐。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来建设,我们的未来是丰富多
彩的,生命掌握在我们手里,历史会记下你的光辉。
第三篇:速写教案——高山的画法
教学内容:第五章
高山的画法
教学目标:掌握高山的绘画技巧,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绘画当中
重点:了解高山的绘画技巧
难点:掌握高山的多个画法,然后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绘画当中 教学过程:
一、地形指的是地质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
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它时刻在变化着。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
二、高山的画法三、四、学生临摹练习,老师巡堂辅导 课堂小结
第四篇:《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教学重点:
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教学难点:
如何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
2、师生总结: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
生: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二、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1、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象回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三、创作活动:(以体验风格特征为主)
对于陕北民歌,先凭
一、两首歌曲是不能对其音乐风格进行定论概括的,同学们在课下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通过上网、电视等途径来从各个文献了解陕北的人文特点、音乐风格、民俗风情。以更好地来体验陕北民歌的韵味。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几首西部歌曲,大家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陕北民歌的魅力。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用歌声和肢体语言感受到了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其韵味,并且对陕北民歌感兴趣。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应继续去体验。
第五篇:《上去高山望平川》微教案
《上去高山望平川》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青海花儿自由、起伏的旋律特点,体验其真假声结合的演唱特征。
2、通过聆听体验,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并喜欢演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视频西北歌会《上去高山望平川》 2.教师提问,这首歌曲属于哪种类型?
这是一首青海的花儿,花儿是流行于青海和甘肃及宁夏大部分地区的汉、回、撒拉等十多个民族中的一种山歌。这首《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众多花儿中流传广、影响大、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更是一首节奏自由、旋律宽广的原生态民歌。
(二)新课授教 1.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他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再听老师来唱一下。
旋律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中间还有几个大跳,跌宕起伏,它的节奏自由舒展,一唱三叹,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样的旋律使高原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融为一体。
2.分析歌曲的结构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他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单乐段结构,这也是花儿的典型特点。3.讲解歌词大意
师:我们再看一下歌词,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这也跟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4.分析歌曲的调式
师:这首歌曲是什么调式的呢?我们先来找一下主音,主音是5,是调式中的徵,再来看看,歌曲中少了角音3,所以是四声徵调式,属于民族调式,我们把他的音排列起来,就是56125,这也是西北民歌中的典型音列。5.讲解演唱方法
师:刚刚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歌曲用了什么样的演唱方法?
演唱时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式,在高音处常常有悠长的自由延长音,突显了西北民歌高亢、嘹亮的特点。6.讲述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非常舒展悠扬的
(三)总结花儿的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1、同学们,我们刚刚欣赏了青海的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结合这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花儿的特点。节奏:自由
旋律:高亢、起伏较大,音域较宽且常有跳进。唱法:多为真假声结合 结构:多为上下两句体。
2、那么你认为形成花儿这种风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主要是地理条件的影响,青海、甘肃一带人稀地广,风大的环境造就了那里的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气候寒冷,人们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三.总结
民歌的美就在于她的:“原生性”。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抒发都包含在高亢的歌声中,体现和渗透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喜爱这些原生态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