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历史先秦----春秋战国(教案)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先秦时期
(二)----春秋战国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选修
1、(改革)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背景:
①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②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③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④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⑤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内容:
①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③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
④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⑤社会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总体评价: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①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壮大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广大人民所受剥削与压迫;未予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人物)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仁、礼的政治主张,性相近的人性论,“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经济:
1、农业: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土地私有制确立:
(1)原因:春秋时期,由于_______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
(2)经过: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_____收_____,这实际上承认了___________。②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_______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的出现和_______的逐渐推广,提高了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的确立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2)特点:以_______为单位、男___女___、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______的______经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积极作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_______。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_______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
(1)战国铁农具推广;(2)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鼓励(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
(1)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范蠡被尊为商人祖师):春秋战国时期,我国_______繁荣。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商人______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_______和拥有雄厚资产的______。(2)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三、文艺:
1、思想: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①孔子的主要观点:核心是“______”。实现“______”,要做到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待人宽容,“____________”。孔子强调统治者要______,爱惜______,取信于民,反对______和______。他希望恢复____________制度,主张“______”。首创______,主张“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__”。他强调一切要顺应______,提倡______、______提出“______”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______的理想社会,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______,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______,不断______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①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______。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______,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______。到了春秋战国时期,______逐渐下移,从“______”发展为“______”,这就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②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________和________;儒家学派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墨家学派的_________;法家学派的_________。
③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______发展的基础。
儒家思想的形成: ①孟子的主要观点: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______”思想。发挥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____为贵,社稷次之,______为轻”;在伦理观上主张“______”。所以要实行______来回复和扩充人的______。
②荀子的主要观点:主张施政用“______”和“王道”,“______”。看到了_______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者_____也,庶人者____也。_____________,亦能覆舟”的著名观点。(3)伦理观上主张“__________”,强调用______来规范______,使人向善。③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____,儒家思想更能________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__。
2、文艺:
《诗经》: 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部______。《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诗经》的诗,以______为主,多____________,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诗经》经______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______经典。《离骚》: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______。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因此又称“______”。
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______》《______》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知识巩固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1)以上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黄梅戏《天仙配》插曲(2)上面材料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关系? 材料三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3)为什么郭洙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4)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答案要点:
(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①第一手材料:②实物史料。
(2)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因为出现了“百家争鸣”
原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分封制瓦解,周于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4)春秋战国时期首先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获得长足进步,分封制崩溃,郡县制逐渐形成;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诸侯争霸,战乱不断,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检测反馈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思想界,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全球通史》 请回答(1)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哪些根本性变革?
答案要点:铁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3)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请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等爵制
政治: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
思想:燔(fán)诗书而明法令
社会生活: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习俗等领域推行全面改革.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促成了(封建)经济繁荣 政: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提高军队战斗力
总: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生产力得到解放,请说出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民间手工业发展,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4)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战国时期有哪些重大的思想文化成就?
形成“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发挥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看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著名观点。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因此又称“骚体”。
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思想界,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全球通史》 请回答(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哪些根本性变革?请举例说明在此过程中改革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要点:铁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春秋时期有哪些重大的思想文化成就?
答案要点:①孔子的主要观点:核心是“仁”。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首创私人讲学,主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③《诗经》: 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孟子•告子》
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请回答:
⑴ 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答案要点: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⑵ 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⑶ 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要点:
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篇:高中历史先秦----春秋战国(教案)
先秦时期
(二)----春秋战国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选修
1、(改革)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背景:
①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②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③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④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⑤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内容:
①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 ④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⑤社会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总体评价:
①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壮大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广大人民所受剥削与压迫;未予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人物)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仁、礼的政治主张,性相近的人性论,“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经济:
1、农业: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土地私有制确立:
原因:春秋时期,由于_______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
经过: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_____收_____,这实际上承认了___________。②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_______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的出现和_______的逐渐推广,提高了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的确立
特点:以_______为单位、男___女___、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______的______经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积极作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_______。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_______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
(1)战国铁农具推广;
(2)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鼓励(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1)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范蠡被尊为商人祖师):春秋战国时期,我国_______繁荣。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商人______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_______和拥有雄厚资产的______。
(2)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三、文艺:
1、思想: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①孔子的主要观点:核心是“______”。实现“______”,要做到待人宽容,“____________”。孔子强调统治者要______,爱惜______,取信于民,反对______和______。他希望恢复____________制度,主张“______”。首创______,主张“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__”。他强调一切要顺应______,提倡______、______提出“______”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______的理想社会,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______,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______,不断______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①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______。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______,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______。到了春秋战国时期,______逐渐下移,从“______”发展为“______”,这就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②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________和________;儒家学派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墨家学派的_________;法家学派的_________。
③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______发展的基础。儒家思想的形成: ①孟子的主要观点: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______”思想。发挥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____为贵,社稷次之,______为轻”;在伦理观上主张“______”。所以要实行______来回复和扩充人的______。
②荀子的主要观点:主张施政用“______”和“王道”,“______”。看到了_______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者_____也,庶人者____也。_____________,亦能覆舟”的著名观点。(3)伦理观上主张“__________”,强调用______来规范______,使人向善。
③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____,儒家思想更能________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__。
2、文艺:
《诗经》: 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部______。《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诗经》的诗,以______为主,多____________,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诗经》经______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______经典。《离骚》: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______。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因此又称“______”。
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______》《______》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知识巩固
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1)以上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黄梅戏《天仙配》插曲(2)上面材料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关系? 材料三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3)为什么郭洙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4)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答案要点:
(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
理由:①第一手材料:②实物史料。
(2)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因为出现了“百家争鸣”
原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分封制瓦解,周于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4)春秋战国时期首先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获得长足进步,分封制崩溃,郡县制逐渐形成;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诸侯争霸,战乱不断,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检测反馈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思想界,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全球通史》 请回答(1)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哪些根本性变革?
答案要点:铁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请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等爵制
政治: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 思想:燔(fán)诗书而明法令
社会生活: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习俗等领域推行全面改革.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促成了(封建)经济繁荣 政: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提高军队战斗力
总: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生产力得到解放,请说出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民间手工业发展,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战国时期有哪些重大的思想文化成就?
形成“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发挥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看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著名观点。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因此又称“骚体”。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思想界,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全球通史》
请回答(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哪些根本性变革?请举例说明在此过程中改革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要点:铁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春秋时期有哪些重大的思想文化成就? 答案要点:①孔子的主要观点:核心是“仁”。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③《诗经》: 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材料三: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⑴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答案要点: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⑵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⑶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要点:
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三篇: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彭厝学校
苏红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成语典故,讲述成语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
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分析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因为齐桓公第一个称霸而且其过程在诸侯国中具有代表性,所以齐桓公称霸作为一个重点。
城濮之战,长平之战为代表的战役对于争霸局面和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为重点。教学难点: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不易自己领会。【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西周建立后,周武王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个重要措施是什么?(分封制)由此产生了一些什么?(诸侯)国王改称什么呢?(天子)
2、教师生动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同学们,讲新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题目叫《烽火戏诸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周幽王即位时,国势已经衰微。他有一个特别受宠爱的妃子褒姒,很漂亮,但不爱笑。为了让褒姒发笑,幽王绞尽了脑汁。最后,他把目光盯在了骊山顶上的烽火台上。什么是烽火台呢?简单地说,就是古时传信报警的一种建筑。遇到敌情时,白天报警,燃狼粪冒浓烟;黑夜报警,点柴草起火光。浓烟和火光会把敌情很快传遍各地。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就下令点起烽火。各国诸侯看到烽火升起后,知道京城告急,就急忙率领人马前来救助。周幽王和褒姒看到诸侯在骊山脚下忙乱的情形,感到非常可笑,褒姒终于大笑。谁知这一笑,竟使西周灭亡的日子到来。当犬戎进攻围困镐京时,周幽王下令再次点起烽火求救,但诸侯都怕上当,谁也不来,犬戎终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问:这个故事和我们小时候听的那个故事有点相似?(“狼来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烽火戏诸侯”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公元前771年,犬戎族进攻西周时,往日用来报警、号令天下诸侯的烽火台失去了威力和作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周室王族平王迁都洛,历史称这个周朝为“东周”。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为什么把这段历史叫做“春秋战国”呢? 学习新课: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雄(前770--前476年)
1、教师讲述“春秋”的来历。然后讲述: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这个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周王室的地位下降。一些较大的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他们,他们展开攻势,咄咄逼人,不断进行争霸战争,这种争霸斗争就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
2、学生自己阅读本框,了解本框内容。
3、检查,引导学生理解。
(1)春秋时先后出现了哪些霸主?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进行补充讲解(用当时形势图演示)。
春秋霸主,一般认为有“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嗑闾、越王勾践。
(2)春秋第一霸主是谁?他为什么能成为第一霸主?
引导学生看P31《春秋争霸形势图》,找出齐国的位置,然后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原因)?
由同学发言,教师小结。
原因: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因此,到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国力量非常强大,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这实际上就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称霸为诸侯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3)中原第一霸主是谁?他又怎样成为霸主的?
晋楚争霸--城濮之战。
晋文公长年流亡在外,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了国王之后,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而此时的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了黄河流域,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楚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公元前7世纪,楚晋双方在城濮展开决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最后大败楚军(引导学生看P32〈晋军猛冲楚军〉)。
“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到了楚庄王时期,楚军又打败了晋军,楚庄王取而代之,成为中原的又一霸主。
(4)你能讲“卧薪尝胆”的故事吗?
江南吴越争霸。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指出成语“卧薪尝胆”的由来。
4、动脑筋: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的霸业,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齐国和晋国都是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军事等方面。渗透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思想。
5、过渡: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各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周王几乎被遗忘,“尊王”的时代已过去。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开始了。
二、战国七雄--七雄并立。
1、战国初期:七雄的形成。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引导学生阅读P33第一段文字及〈战国形势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名称:
历史角度:齐、楚、秦、燕(春秋时期的国家)+韩、赵、魏(三家分晋)
地理角度:齐、楚、秦、燕、韩、赵、魏 东南西北到中央 告诉学生记住七国的方法“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1)设计情境:桂陵之战形势,让学生讨论:你是齐国国主或者军事指挥者,你将怎样去救越国?
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讲解“围魏救赵”的故事。
(2)教师讲“马陵之战”、――孙庞斗智
(3)过渡:战国时期的斗争除了战场上的较量之外,还展开了“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由于秦国通过变法而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而东方六国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曾一度“合纵”攻秦,但最终还是被秦的“连横”政策各个击破。各大国的势力逐渐衰落,而秦国却越战越强。在秦国兼并其它六国的过程中,有一场空前激烈的战斗--长平之战。
3、长平之战--秦赵之间。
师:长平之战发生的时间、结果、影响。(引导学生阅读P34小字部分)(学生回答)强调影响: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的进攻。指出成语“纸上谈兵”就出于此。
课堂小结:
学生齐声朗读歌谣,并抄下来: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齐楚秦燕赵魏韩,桂陵马陵孙膑谋。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教师指出: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谰的年代,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既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又是中国从分裂转向统一的历史时期。那么,秦国在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后,独占鳌头,摆出了咄咄逼人、无敌于天下的架势,是笑到最后的国家。但是不是笑得最好,请听下回分解。课堂练习:
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战争是 A.城濮之战
答案:A 2.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是在_________战役之后 A.城濮之战
答案:D 3.下列各诸侯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秦国
答案:C
4、以下史实与齐桓公无关的是()
B.赵国
C.晋国
D.韩国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A、任用管仲为相
B、以“尊王攘夷”为旗号
C、与楚国争霸 D、首先称霸
5、下列战役中,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A、围魏救赵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板书设计: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奴隶制的瓦解)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制的形成)
一、春秋争霸
1、争霸背景:王室衰微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成霸业 原因
自然条件
政治条件
外交手段
4、晋楚争霸:城濮之战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韩赵魏
2、桂陵、马陵之战
3、长平之战——奠定秦统一六国的趋势
课堂延伸:收集、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比一比谁收集的多,谁讲得更精彩。
第四篇:《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发挥重塑历史特色人物的想象能力。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过程,采用分组导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①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③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成果,以培养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开放和创新的目的;
④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直观性。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教学重点:
①因为齐桓公第一个称霸而且其过程在诸侯国中具有代表性,所以齐桓公称霸作为一个重点。②城濮之战,长平之战为代表的战役对于争霸局面和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为重点。教学难点:
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不易自己领会。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课前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并由教师向学生阐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东周的两个分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形成 东周的分期由教师讲述 图示二个分期:(可用多媒体,也可板书)看P30注释①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 引导学生联系4、5课内容
提问:我们已学习了奴隶社会的几个朝代?每一朝代的时间及特点?
老师可将学生发言情况副板书,有条件的用课件展示,形成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的完整概念。
及时对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也可由学生互评,并给予鼓励。
(二)春秋争霸
1、王室衰微(争霸背景): 提问:春秋争霸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
在此基础上,老师举出一两个具体、生动的例子,补充说明王室衰微情况。提问:“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之间有何因果关系”? 指导思考,就势引导。看书回答
2、春秋五霸:
提问:春秋五霸指哪些?
补充:除书上的三人外,还有秦穆公、楚庄王(课件展示)《春秋战国形势图》
3、齐桓公争霸原因:
齐桓公争霸原因设计问题组(课件展示)(1)、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2)、如何把资源条件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3)、管仲改革老师采取边叙边议的教法
提示学生引用《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强调改革的进步意义 提出问题:改革与富国强兵之间有什么联系?
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的思想学生叙述改革措施,评说管仲改革的作用。(4)、“尊王攘夷”政策提问:为何说“尊王攘夷”的口号高明? 设计问题组(课件展示)
a.什么是“尊王”?什么是“攘夷”?
b.“尊王攘夷”这一口号是在怎样的形势下提出的?
c.既然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为何还要尊王? d.“尊王”会有哪些影响力?
e.“攘夷”为什么在当时很有号召力?
f.“尊王”起到了哪些作用?看P31注释①解决第1问(5)、小结:提问:齐桓公争霸的原因有哪些?将归纳要点课件展示一下学生议论,从自然条件、实力、争霸手段(政策)三个方面发表看法 教师提出掌握要求即可。
4、齐桓公称霸标志
学生看书掌握葵丘会盟的时间、盛况、意义
5、晋楚争霸(1)、晋文公改革提问:晋文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联系齐国改革,让学生思考:“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城濮之战提问:在晋楚争霸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晋国为何会以少胜多? 补充:“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的目的是什么?(以退为进和战略)提问:“退避三舍”的作用?
学生看书总结回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派代表讲述“退避三舍”的故事 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退避三舍”的作用 讲述“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的故事。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看书、讨论、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中掌握知识,了解历史。
6、吴越争霸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
问: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在同学们熟知的成语中,哪一个成语是“卧薪尝胆”的反义成语?(乐不思蜀)投影《卧薪尝胆》图
问:从卧薪尝胆与乐不思蜀中谈启示 教师补充材料:历史上确有“尝胆”,卧薪是后人加上去的,以“卧”与“乐”的启示教育学生,同样是国君,同样的经历,却由于他们不同的抱负,不同的志向,导致了不同的结局看小字回答。小结提问:(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归纳要点: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讨论: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
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重用人才;重视改革内政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
7、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从战争的角度出发,战争给当时的社会以及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其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掌握:战争是残酷的,但在当时的社会,它也有利于局部地区的统一,有利于我们的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三、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韩、赵、魏
引导学生由春秋时期的霸主以及三家分晋得出战国七雄是哪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形成并立局面。并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其中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由此导入长平之战的介绍,其他战役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从战争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人物、经过、结果、影响方面了解一场战争。课堂小结:春秋战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时期,在此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战争也给社会和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但总体而言,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同学们要正确的看待和学习了解这段历史!板书设计: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的分期
1、争霸背景
2、春秋五霸
3、齐桓公称霸
二、春秋争霸
4、晋楚争霸
5、吴越争霸
6、争霸的影响
三、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
2、战国七雄
第五篇:《先秦移民》教案
年级
五
主备人
孙瑞英
参加人员
五年级地校老师
内容
我的家乡第五
册第一单元
课题:《先秦移民
》
参
加
人
员
建
议
1、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先秦移民相关的历史事件,通过图片了解先秦移民的发展历程。
2、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展示越王勾践的图片,引出越王勾践迁移的故事,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渗透我校“真善美”生态课堂理念。
兰亭小学地方课程集体备课记录
《先秦移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的祖辈从哪里来的2、了解越王勾践的故事
3、了解琅琊城的历史渊源
4、了解春秋和秦代移民的意义
5、渗透我校“真善美”生态课堂理念
活动准备:越王勾践的电视片段、搜集琅琊台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交流你搜集到的琅琊的一些传说或故事(组内交流、班内交流)。
你了解到的关于越王勾践的故事有哪些?从哪里知道的?(电视剧、电影、故事书、老人的讲解)组内交流、班内交流
2、交流本村的村志中对本村的介绍。
我们的祖辈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我们的祖辈一直就生活在这里的呢?
二、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
1、你知道了那些知识?(了解我们西海岸的人文风情的历史)
2、介绍越王勾践的故事:
越王勾践迁徙西海岸的历史故事。
3、琅琊的由来:
交流:你还知道关于勾践的那些故事?你还知道琅琊台那些传说?
三、学习第二节:秦代移民
交流:交流关于秦始皇的故事或传说。
了解秦始皇东巡、徐福东渡的故事、甸王家村的由来。
四、课堂检查:
1、勾践是何时迁都琅琊的?
2、卧薪尝胆的意思。
3、甸王家村的由来。
五、课后了解:
1、收集徐福东渡的故事。
2、秦始皇东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