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Excel函数计算年龄几法
用Excel函数计算年龄几法
在Excel中利用系统时间和出生年月计算年龄是人事管理、工资统计中经常性遇到的工作,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对此有些研究,现将有关计算方法介绍如下,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一、利用DAYS360、CEILING和TRUNC函数
1.函数简介
①DAYS360函数
它能按每年360天(每月30天)计算出两个日期间的天数,作为计算工龄的工具非常方便。它的语法为:
DAYS360(Start_date,end_date,method)其中,Start_date是计算时间段的起始日期,end_date是计算时间段的结束日期,method用来指定计算方法的逻辑值(取FALSE或忽略使用美国方法,取TRUE则使用欧洲方法)。
另外,不同地方计算工龄的规则不尽相同。有的按“虚工龄”计算,如1998年6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工龄为3年;而有的则按“实工龄”计算,1998年6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工龄为2年;对此可使用CEILING函数或TRUNC函数处理。
②CEILING函数
它的语法为:
CEILING(number,significance)其中number为待计算的数值,significance确定取整计算的倍数;该函数可将number沿着绝对值增大的方向,计算出一个最接近(或最小倍数significance)的整数。
③TRUNC函数
它的作用是将数字的指定部分截去,计算出一个最接近的整数或小数,语法为:
TRUNC(number,num_digits)其中number为待计算的数值,num_digits用于指定小数部分的截取精度,取0时不保留小数、取1时保留一位小数(依次类推)。
2.计算公式
①“虚工龄”
根据计算要求和有关函数的特点,计算“虚工龄”的公式为:“=CEILING((DAYS360(A1,B1))/360,1)”。公式中的A1和B1分别存放工龄的起止日期,“DAYS360(A1,B1)”计算两个日期间的天数,(DAYS360(A1,B1))/360则按一年360天计算出工龄。由于工龄一般以年为单位,故用CEILING函数将上面的计算结果(沿绝对值增大的方向)取整,从而得出“虚工龄”。
②“实工龄”
计算“实工龄”的公式为:“=TRUNC((DAYS360(A1,B1))/360,0)”,公式中计算工龄天数的方法与上面的相同。TRUNC函数将(DAYS360(A1,B1))/360的计算结果截去小数部分,从而得出“实工龄”。如果计算结果需要保留一位小数,只须将公式修改为 “=TRUNC((DAYS360(A1,B1))/360,1)”即可。
二、YEAR和RIGHT函数
1.函数简介
①YEAR函数
它可以计算出日期序列数(如两个日期相减的结果)所对应的年份数,其语法为:YEAR(Serial_ number),其中Serial_
number为待计算的日期序列数,既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也可以是一个表达式。
②RIGHT函数
该函数用来提取字符串最右边的若干个字符,因为YEAR函数的计算结果带有19等字样,必须利用RIGHT函数将它过滤掉。该函数的语法为:RIGHT(Text,Num_chars),其中Text是待计算的字符串,Num_chars用来指定从右向左提取的字符串长度(忽略时取1),例如“=RIGHT(“电脑爱好者”,3)”的计算结果为“爱好者”。
2.计算公式
由于YEAR和RIGHT函数的特点,它们组成的公式只能计算“实工龄”,具体形式为“=RIGHT(YEAR(A1-B1),2)”。公式中的A1和 B1分别存放工龄的截止和起始日期(正好与DAYS360函数相反),“YEAR(A1-B1)”计算出两个日期间的年份数,RIGHT(YEAR(A1-B1),2)则通过自右向左提取年份的后两位(工龄一般都是一位或两位数)。计算出来的一位数工龄前有个“0”,与习惯不太相符,这是上述公式的缺点。
三、N和INT函数
1.函数简介
①N函数
N函数属于信息函数之列,它可以完成单元格对象的转换。就是将数值转换成数字,日期转换成序列值,TRUE转换成1,其它对象转换成0。其语法为:N(value),其中的value是待转换的单元格对象,它可以是数值、日期等数据,也可以是一个表达式。
②INT函数
该函数可以将一个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语法为:INT(number),其中number是待取整的一个实数或表达式,用它将计算结果取整为“实工龄”非常方便。
2.计算公式
由于INT函数的固有特点,用N和INT函数构成的公式只能计算“实工龄”,具体形式为“=INT((N(A1-B1))/365)”。公式中的A1和 B1分别存放工龄的截止和起始日期,“N(A1-B1)”计算工龄的序列数(其实就是工龄的天数),(N(A1-B1))/365将N(A1-B1)的计算结果转换为工龄,由于工龄数一般是小数,于是通过INT函数将它向下取最接近的整数。
Excel函数 计算实际年龄 1.真实年龄=2007-出生的年份
=2007-YEAR(A1)原理: 日期年份函数YEAR 语法:YEAR(serial_number)。
参数:serial_number为待计算年份的日期。应用实例:“虚工龄”计算
所谓“虚工龄”就是从参加工作算起,每过一年就增加一年工龄,利用YEAR函数计算工龄的公式是“=YEAR(A1)-YEAR(B1)”。公式中的A1 和B1分别存放工龄的起止日期,YEAR(A1)和YEAR(B1)分别计算出两个日期对应的年份,相减后得出虚工龄。
2.真实年龄=两个日期(出生、当前日期)之间年数 =datedif(A1,today(),“y”)
真实年龄=总天数-出生年份 再除以 365 ,再四舍五入
=ROUND((TODAY()-A1)/365,0)=ROUND((TODAY()-A1)/365.25,0)
第二篇:构造函数法
函数与方程数学思想方法是新课标要求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构造函数法便是其中的一种。
高等数学中两个重要极限
1.limsinx1 x0x
11x2.lim(1)e(变形lim(1x)xe)x0xx
由以上两个极限不难得出,当x0时
1.sinxx,2.ln(1x)x(当nN时,(1)ne(1)n1).
下面用构造函数法给出两个结论的证明.
(1)构造函数f(x)xsinx,则f(x)1cosx0,所以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增,f(x)f(0)0.所以xsinx0,即sinxx.
(2)构造函数f(x)xln(1x),则f(x)11n1n1x0.所以函数f(x)在1x1x
(0,)上单调递增,f(x)f(0)0,所以xln(1x),即ln(1x)x. 1要证1n事实上:设1n111e,两边取对数,即证ln1, nn111t,则n(t1), nt1
1因此得不等式lnt1(t1)t
1构造函数g(t)lnt1(t1),下面证明g(t)在(1,)上恒大于0. t
11g(t)20, tt
∴g(t)在(1,)上单调递增,g(t)g(1)0, 即lnt1, 1
t
111∴ ln1,∴1nnn1n1e,以上两个重要结论在高考中解答与导数有关的命题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三篇:函数法证明不等式
函数法证明不等式
已知函数f(x)=x-sinx,数列{an}满足0
<1>证明0
<2>证明an+1<(1/6)×(an)^
3它提示是构造一个函数然后做差求导,确定单调性。可是还是一点思路都没有,各位能不能给出具体一点的解答过程啊?
(1)f(x)=x-sinx,f'(x)=1-cosx
00,f(x)是增函数,f(0)
因为0
且an+1=an-sinan
(2)求证不等式即(1/6)an^3-an+1=(1/6)an^3-an+sinan>0①
构造函数g(x)=(1/6)x^3-x+sinx(0
g''(x)=x-sinx,由(1)知g''(x)>0,所以g'(x)单增,g'(x)>g'(0)=0
所以g(x)单增且g(x)>g(0)=0,故不等式①成立
因此an+1<(1/6)×(an)^3成立。
证毕!
构造分式函数,利用分式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例1】证明不等式:≥(人教版教材p23T4)
证明:构造函数f(x)=(x≥0)
则f(x)==1-在上单调递增
∵f(|a|+|b|)=f(|a+b|)=且|a|+|b|≥|a+b|
∴f(|a|+|b|)≥f(|a+b|)即所证不等式正确。
点评:本题还可以继续推广。如:求证:≥。利用分式函数的单调性可以证明的教材中的习题还有很多,如:
p14第14题:已知c>a>b>0,求证:
p19第9题: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是a,b,c,且m是正数,求证:
p12例题2:已知a,b,m,都是正数,且a
二、利用分式函数的奇偶性证明不等式
【例2】证明不等式:(x≠0)
证明:构造函数f(x)=
∵f(-x)=
=f(x)
∴f(x)是偶函数,其图像关于y轴对称。
当x>0时,<0,f(x)<0;
当x<0时,-x>0,故f(x)=f(-x)<0
∴<0,即
三、构造一次函数,利用一次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例3】已知|a|<1,|b|<1,|c|<1,求证:a+b+c证明:构造函数f(c)=(1-ab)c+a+b-2
∵|a|<1,|b|<1
∴-10
∴f(c)的(-1,1)上是增函数
∵f(1)=1-ab+a+b-2=a+b–ab-1=a(1-b)-(1-b)=(1-b)(a-1)<0
∴f(1)<0,即(1-ab)c+a+b-2<0
∴a+b+c。
第四篇:构造法之构造函数
构造法之构造函数
:题设条件多元-构造一次函数
B:题设有相似结构-构造同结构函数主要介绍
C:题设条件满足三角特性-构造三角函数 D:其它方面——参考构造函数解不等式
A、题设条件多元时,选择构造一次函数
例
1、已知x.y.z(0,1).求证:x(1y)y(1z)z(1x)1(第15届俄罗斯数学竞赛
题)
分析 此题条件、结论均具有一定的对称性,然而难以直接证明,不妨用构造法一试。可构造一次函数试解本题.证法一 函数图像性质法、构造函数f(x)(yz1)x(yzyz1)因为y,z(0,1),所以
f(0)yzyz1(y1)(z1)0
f(1)yz1(yzyz1)yz0
而f(x)是一次函数,其图象是直线,所以由x0,1恒有f(x)0,即(yz1)x(yzyz1)0,整理可得x(1y)y(1z)z(1x)
1证法二函数单调性法、构造一次函数f(x)x(1y)y(1z)z(1x)整理,得:
f(x)(1yz)x(yzyz).(0x1)
因为0x1,0y1,0z1 所以11yz
1(1)当01yz1时,f(x)在0,1上是增函数,于是f(x)(2)当
11yz0
f(x)1yz1;
时,f(x)
在1,0上是减函数,于是
f(x)f(x)=yzyz=1(1y)(1z)1;
(3)当1yz0时,即yz1时,f(x)
成立。
yzyz1yz1。综上所知,所证不等式
小结(1)为了利用所构造的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将11yz1分成“01yz1,11yz0,1yz0”三种情况讨论,使问题得以解决。
(2)解决本题有两个核心的地方,一是将证式构造成一次函数,二是对一次项系数进行逻辑划分。
(3)本题也可以构造关于y或z的一次函数,这就需要真正理解函数的实质概念。
例
2、已知1a,b,c1:,求证:abcabc
2证明 构造一次函数y(bc1)x2bc,易知bc10,在1又x
则由一次函数的性质不难得知当1
x1时,y0;又1a1所以xa
1时,y(bc1)12bc
x1时,y
为减函数;
=bc1bc(1b)(1c)0
时,y0,即(bc1)a2bc0 命题得证
B、题设条件有相似结构时-构造同样结构的函数
例
1、a、b、c, R,求证
abc1abc
a1a
b1b
c1c
.证明:构作函数f(x)当任意x1,x2满足0
f(x2)f(x1)
x21x
2x1x
x1x,x[0,),则研究这个函数性质如下:
时,0
x1x2
x11x
1
x2x1
(1x1)(1x2),所以函数f(x)在[0,)是递增函数.f(|a||b||c|).因为|abc||a||b||c|,所以f(|abc|)即
|abc|1|abc|
|a||b||c|1(|a||b||c|)
|a|1|a|
|b|1|b|
|a|
1|a||b||c|
|b|
1|a||b||c|
|c|
1|a||b||c|
|c|1|c|
.不等式得证.例
2、解方程(6x+5)(1+
(6x5)4)x(1
x4)0.
为f(6x+5)=-f(x).只要证明f(x)是奇函数且是单调函数,就能简单的解出此题.
解:构造函数
f(x)=x(1+
原方程化为
f(6x+5)+f(x)=0.
显然f(-x)=-f(x),f(x)是奇函数.再证f(x)具有单调性.x4)),f(x)在(-∞,+∞)上是增函数.所以f(6x+5)=f(-x)x=-
5C、题设条件满足三角函数的特性时-构造三角函数
例
1、已知a.b.x.yR.且a2b
21,xy1.求证:1axby
1证明 已知x
y
由a2b21,xy1,可设
bsin,acos.xcos,ysinaxbycoscossinsincos()1所
以1axby1
例
2、分析 由根号里面的代数式可以看出有这样的关系:x1x1且0故想到三角函数关系式并构造xsin2
所以ysinxcosx
D、其它-参考构造函数解不等式
在解决不等式的证明题时常常通过构造辅助函数,把原来问题转化为研究辅助函数的性质,并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奇偶性等性质来解决。
例
1、求证不等式:
证明:构造函数:f(x)
x1
2x
x1.(0
)
),当
即x时,ymax
x12
x
x2
(x0)
x2
(x0)
x2x2
x
x
f(x)
x12
x
2
1
x2
所以
f(x)的图像关于y
xx
1(12)x212x12
x
x
x
x2
f(x).轴对称。当x0时,12x
0,故f(x)0;当x0时,依图象的对称性知f(x)0.故当x0时,恒有f(x)0.即
x12
x
x2
(x0).例
2、已知x0,求证:x
1x
1x
1x
52证明:构造函数f(x)
x
1x
(x0),则x
1x
2,设2,由
f()f()
1
(
11()(1)
)()
1显然:因为2
,所以-<0,>1,所以f()
f()0,所以f(x)在2,上是单调递增的,所以
x
1x
1x
1x
f(2)
以上两题的实质上是用的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来证明的,其中如何来构造恰当的函数是进一步证明的关键。
第五篇:《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教案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使用函数计算数据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掌握求最大值函数、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技能方面:
1.使学生掌握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
1.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2.求最大值、最小值函数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2.观察法。3.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的表格素材。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学生制作的“家庭水、电、煤气费用支出表”,同时提出问题:如果在表格中增加一个月的数据或增加一个新项目(如,电话费),利用原来输入公式的方法,会不会出现错误? 教师介绍: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完成计算,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由此引出课题——函数的使用。
二、新课 1.求和函数(1)使用SUM函数
教师打开“成绩表”文件,讲解并演示使用SUM函数求出王一明同学总分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按书中第20页例1的要求,添加数据,并利用SUM函数计算总分。
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利用自动填充功能简化重复求和的操作?(2)使用自动求和工具按钮
教师介绍,Excel提供了自动求和工具按钮,使用按钮也可以完成自动求和操作。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教师布置任务:试一试利用自动求和按钮求出张建同学的总分,然后在“成绩表”下面添加“科目总分”一项,利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科目总分”。2.求平均值函数
教师介绍求平均值函数是AVERAGE,它的使用方法与SUM函数相同。
教师布置任务;利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提醒学生注意选择数据区域的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利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在“成绩表”下面添加“科目平均分”一项,计算科目平均分。3.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
教师介绍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分别是MAX和MIN后,布置任务:在“成绩表”下面添加“科目最高分”、“科目最低分”,然后利用两个函数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4.其他函数
教师参照书中第24页表一,简单介绍其他几个函数的用途。
三、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习题1、2。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使用函数完成计算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用函数计算“家庭费用支出表”中的数据。
八、板书 教学后记: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克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