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7:1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篇: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传统幼儿园数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把数学知识当作一种需要记忆的知识进行训练式教学,而不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来建构数学知识;教师往往关注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而忽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较多以集体授课的形式为主,幼儿个体参与性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久而久之,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减退,享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特别是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更是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德国有位学者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让幼儿掌握初步的数学概念,必须找到直观的切入点,从情境的现实出发,让孩子在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思考新的知识问题,并对下一个情境活动充满期待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为了让幼儿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加里宁);数学是美丽的(霍金)。根据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理论研究以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采用儿童最喜爱的“情景化”模式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景化”、“生活化”模式是幼儿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它是儿童自发的、自愿的活动,没有任何社会功利目的,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并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幼儿的需求,最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情境教学强调以特定的氛围,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鼓励孩子“观察”“操作”“发现”,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情景中,并通过合作交流,自动操作数学材料,主动探索,让孩子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促使孩子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与获得数学经验。有效地提高幼儿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幼儿素质教育改革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具有现 实指导意义。

幼儿数学教育“情景化”、“生活化”,是指在数学集体活动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情景化。即幼儿园数学教育以情景、生活为为基本途径,它具有三层含义:(1)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借助情景活动、的内容,将数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情景活动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的”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的满足。(2)幼儿在各类情景活动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将数学融入各类情景活动中,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情景活动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积累数学经验,巩固数学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乐趣。(3)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并获得数学的认知方法和探索方法,并使这些方法成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工具。那么教学实施的关键:一是数学活动的生活化;二是一日生活的数学化。

因此,我们 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进行了数学活动情景化、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发展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特别是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设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推进了一步。国内外研究者在探索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历程中,按情景在教学的成分及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曾走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辅助期。在这一阶段,情景活动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所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第二阶段为组合期。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情景活动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第三阶段为融合期。情景活动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和 恰当的运用,教师把数学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或几个情景活动之中。当活动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第四阶段为整合期。情景化活动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情景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教学情景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继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情景化的实践研究,体现了尊重幼儿学习的特点,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解释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由自我建构的,“教”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与发展,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如何帮助幼儿自我建构。对于数概念的获得,皮亚杰指出,“假定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对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小的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儿童的真正生活情景应是儿童重新发明算术的背景。日常生活情景中儿童所遇到的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刺激了儿童进行数思维的自然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数概念,这就是说,日常生活情景为儿童建构数概念提供了机会,当儿童处于自主和主动的状态,知识的建构才有可能。

(三)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

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旨在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容易。他强调数学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儿童应从现实经验中抽象出概念和结构,儿童就按一种固定的自然过程进行学习,即先进行游戏或实验,获得经验,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上升为概念和结构,这便是顿悟和理解,最后利用重组起来的概念、结构进行练习应用。

(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如果使教学符合儿童的水平,仅仅归结为符合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说,这种教学是无效的,因为这种教学不是引导发展,而是追随发展。他指出:“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即适当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经过 努力能达到的区域。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儿童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儿童努力追求的积极性,因此是最有吸引力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寓数学教学于情景化、活动化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模式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使教学内容的选择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教学方法的运用能调动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数学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情景中逐步领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大小、多少、相邻数高矮等)并通过分类、排序、比较、推理等智力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联系生活实际原则。

幼儿的一切学习均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引起幼儿的兴趣。

2、重视和理解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

数学活动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中小班幼儿则有大幅的提高,他们对事物已有了较强的认识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注重大班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自己建构。教师在活动中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3、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大班幼儿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由于各个幼儿所出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幼儿所得智力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也不同。所以我们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的时候必须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并针对幼儿不同表现施以适当的教育。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4、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主导性与幼儿主体性同时存在、相互依附,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游戏中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及时地为幼儿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的提出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同时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敢于乐于尝试,对幼儿活动中所处的问题作“画龙点睛”的讲解、演示、点拨并帮助幼儿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并引导幼儿作为探索过程的一分子参与其中。与幼儿平等自由的交流,发挥教师、幼儿的双方面的潜力效能。

五、研究的内容

(一)合理投放动态性的材料

1、投放动态性的材料

2、投放有美感的材料

3、投放多元化的材料

(二)数学教育情景化、生活化的指导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园中四班43名幼儿。

(二)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为主。

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者,幼儿为研究对象,家长辅助为参与者,以教育的相关活动为研究题材,以日常的教育情境为研究情境,以改进教育活动为研究目地的研究。

案例研究法: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观察研究法: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的自然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人的感觉或借助科学仪器和各种视听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并作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最终形成文字成果。

七、研究的措施及方案

(一)合理设置数学活动的情景

情景的设置要适合不同年龄班和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情景 要有多功能,使每个幼儿能在不同水平上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活动;情景设置要便于幼儿从多种角度探索、实践,并不只让幼儿获得知识,更应探求如何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开发幼儿的智慧潜能。

1、设置动态性的情景

①、因材施教设置不同情景;

②、依据目标及时调整情景;

③、鼓励儿童参与设置情景;

④、依据儿童兴趣设置新的情景;

2、设置有美感的情景

3、设置多元化的情景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使用教材教学时,避免死搬硬套,创设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更新了原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源于幼儿生活,源于幼儿好奇之事,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我们让教材走近幼儿,而不是把幼儿拉向教材。

(1)寻找幼儿生活中具有启蒙性、实用性的数学教育现象,作为数学教育的题材。

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选择实用性强的内容。如在“排序”活动中,幼儿发现了有些老师、小朋友条纹衣服上的颜色间隔;楼梯栏杆的排列等都是有规律的。又如在“生活中的数字“的活动中,幼儿寻找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以及超市、表格、纸币、菜单等里面的数字,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常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2)从幼儿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既能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教学中,要创设与幼儿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情景。努力使数学教学更多的联系实际,更贴近生活,做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促使幼儿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能够主动运用数学的思 想方法解决问题。

2、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学期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再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然后设计出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内容。

(三)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环境

1、操作材料生活化。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我们做教师还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秋天的树叶、各种各样的豆豆等)、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吸管、铅笔等)。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数数、分类、自然测量等数学方面的学习。

2、问题语言情景化。

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问题情景是开展数学的主线。能否创设对大班幼儿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景是幼儿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应该创设适合幼儿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从中找到必要的数学信息,去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3、主体互动生活化。

在活动中各个主体之间是相互帮助且又相对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在愉快的、自然情 绪下参与到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讨论等都是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而活动中的分组学习也更加舒适、自由,教师在活动中是幼儿的合作伙伴,给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一日生活数学化

1、幼儿园生活“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活动室的灯笼、彩旗等按照大小、颜色等特征有 规律地排列悬挂;盥洗室的毛巾按照学号的单双数分别排列;孩子整理玩具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

2、家庭生活“数学化”。

孩子来自各个家庭,其所处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但家庭中却蕴藏着大量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引导孩子去发现、去交流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四)数学教育情景化的指导策略

1、以计算情景化教学活动取代计算课

2、以教师设计情景、准备材料取代备课

3、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刺激者、协调者取代传递者

4、以个体充分的时间取代集体限时的时间

八、成果形式

1、阶段成果形式:

①、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的阶段研究论文或案例。②、家长在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③、影像、照片资料的整理、收集。

2、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①、最终完成时间:2012.6 ②、最终成果形式:结题报告

九、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11--2011.12)1.成立课题组 负责人:曹卫芬

成员:王春央、陈彬彬、2.制订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3.收集有关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生活化”的各种资料。4.课题负责人学习有关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材料。(二)实施阶段(2011.12--2011.5)1.课题组成员学习。

2、每周安排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的活动内容,一星期进行一次的活动。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比如个案研究、论文研讨,以及其它研究交流活动等。定期进行检测和阶段性小结。

4.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5.拍摄活动的过程及照片。(三)总结阶段(2011.5--2011.6)1.整理有关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2.举行总结会议,修改结题报告。

参考文献

= 1.《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7—8期周粮平《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解》

2.《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0期钱芬《数学教育要重视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探索实践》

3.《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6期周利文《浅谈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学习》

4、《幼儿教育》2002年第12期《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观刍议》

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林嘉缨著

2001年版

6、《学前教育方法论》

楼化生主编

1996年版

第二篇:数学课堂情景创设课题研究小结

《数学课堂情景创设有效性》课题研究小结

情景创设的有效性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现将小结如下

1、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情境的兴趣指向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情景。

【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

1、出示图片:

2、师:小狗和小兔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他们绕上图中两个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最后两人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线。小猪裁判也说不出谁最先冲过了终点,就判定两人并列第一名。可是小狗和小兔都认为虽然同时到达终点,但自己跑的路程要远些,自己才是第一名,于是他们就争吵了起来。这可让小猪裁判为难了。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猪裁判吗?

【案例】《圆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生1:听过。

生2:都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还讲这个故事。(悄悄地)

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这一次比赛是在一个圆形的场地跑进行的„„(引出圆的周长)。(虽然教师讲的有声有色,学生却没有多大的兴趣,整堂课效果不佳。)

【分析】:合理、适度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是三年级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赛跑的情景,富有童趣,比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小狗和小兔吵架的原因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可[案例2]中“童话情境”却为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我认为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位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认识到: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之类的情境,而高段的学生更喜欢直观性,探究性的情境。

【思考】: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心理年龄特点等原因,的确需要生动、有趣的情境。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能否激发学习的欲望,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2、情境创设要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案例】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在教完“圆、角、分的认识”之后,创设了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小物品的买卖。

【分析】:在教学中,该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我想,通过该活动,能使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思考】:有时,学生由于经历有限,缺少某些生活的经验,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及时进行补充,以亲历生活体验为出发点,以回归生活应用为着陆点,这样的数学情境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3、情境创设要力求真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案例】有位年轻老师。上完平均数的意义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大家想去春游吗?

生: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师: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只同意我们在江郎山、仙霞关、浮盖山、月亮湖四个景点作一选择。老师考虑了一下,决定选择游客最少的一处作为我们春游的景点。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老师出示了各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各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较好的学校效果。但在下课之后,当学生知道刚才老师说的都不是真的,大家都表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案例】同样也是“平均数的意义”的教学,某教师在本节课的前一周有意的安排了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歌咏比赛。在教学中,他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周歌咏比赛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请同学们来看看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出示:

组别评委1评委2评委3评委4

第一组9694979

4第二组95969692

第三组94959794

第四组9694969

3【分析】:情境[4]编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春游,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设计意图分析,是好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假情境”,可以想象,以后学生面对这种人为编造的“假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是不可充满激情的。而在情境[5]中,教师创设的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过的生活情境,他们一定急于知道比赛结果,这就能很好的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思考】: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

由上而知,创设有效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要遵循这样三个原则:

一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二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数学活动的学习。

第三篇:初中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基础,数学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便利,而且数学还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所以社会发展就离不开数学。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习数学。而数学的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我们的生活中切入,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实用性,也有助与他们学好数学。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意识,在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参与数学活动的丰富经验和快乐感受。

2、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的研究,让数学学习变的有用武之地,使学生构建起“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体系,从探索到学习再到利用。

3、研究和形成初中数学课堂生活教学情境创设的操作模式,做到体会生活,创造生活。

4、通过本课题研究,为教师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方面提供丰富的借鉴材料。探索出培养学生善于学习数学,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处不在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2、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研究。

3、帮助学生建构生活化数学体系的研究,指导学生收集与处理数学信息的研究,指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4、让学生学有所用,在遇见事情时能用数学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问卷法、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游戏互动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初步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思路

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的有关理论,并做学习摘记。把优秀文章和教学方法、案例等推荐给其他教师,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实行资源共享。掌握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和统一教育教学观念;借鉴他人的教学实践,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初步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思路。

2、对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前测 全面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有关资料并编制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让学生完成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数学生活化的意识,以及在这方面已具备的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调查资料,建立档案,以便与后测作比较,针对实际情况,完善和修订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坚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平时在备课时尽量体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的思想,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从中不断积累活动的经验。如在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案》时,先布置让学生去找一找身边的中心对称图案。可以是校园里的建筑,可以是一些商标、店标等等;既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去找,也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街道,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丽的中心对称图案。学生在找的同时自然的就会去辨别哪些是中心对称图案,哪些不是中心对称图案,对中心对称图案的定义与性质会有更好的认识,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时把大家收集来的图案逐一展示,并说说它们都代表怎样的含义。学生在这动手与动口的活动过程中表现的很积极,真正的是全员参与。经历了上面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自己设计图案也就自然的过渡来了。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利用中心对称去设计班徽、路标等等。在教学时可以用生活化的数学激趣;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为例题,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可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里的数学。

2、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设计教学内容和作业时,教师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解决问题根据具体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于课前准备、课堂探索和课后作业之中,为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必要的指导。

在教学新知识之前,经常安排学生调查、上网或通过书籍查找资料、收集资料、为新课准备学习素材、小制作、参观等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之前,学生先去在生活中收集常见的图形,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事先去做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等立体图形,然后在课堂上去把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在课堂探索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以生活化的例子学习新知。如在教学《生活中的不等式》时,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情境来导入新课。例如,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大家乘坐的客车在宁六公路上的行驶速度是a km/h,已知宁六公路对客车的限速是80km/h,那么我们用什么式子来表示a ?如在教学《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时,以中国地图为例,让学生通过测量图上距离和已知的比例尺来求得南京距离其他一些城市的实际距离,或者告诉学生一个城市与南京的实际距离,让学生通过计算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城市。也可以开展小组学习,一个同学给出实际距离,另一个同学来找城市。这样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了,给距离的同学和找城市的同学都需要计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容易掌握有关比例尺的计算。

课后作业也可以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用途。如在学习《黄金分割》后,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的黄金分割,体会数学美;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去测量学校的旗杆的高度;如在学习《位置的确定》后,让学生把班级的每个同学的位置确定一下。

(三)成果评价阶段

编制问卷并组织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后测,对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来自多方面的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四、结论与反思

(一)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数学历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乏味,不是计算就是证明,这些都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摆脱枯燥与乏味就需要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以学生身边的事和物来引入新知,然后在生活问题中体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对在生活情境中接受知识更感兴趣,数学知识用于生活,能让学生清楚数学的生活化,数学的实际用途。这样他才能有动力去学习数学,因为他能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感到最头疼的可能就是数学的应用题了,为什么学生怕应用题?我想可能还是和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有关,如果你平时不把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来教学的话,学生对数学知识只能停留在表层,还不能达到应用的层次,所以学生一遇到应用的问题就没有解决的策略。而当我们实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这个问题自然就可以解决了,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带着学生去学数学、用数学。教育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注意把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逐步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应自觉地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好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走向市场。而单

一、机械的知识训练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提供给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乐于参与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创造性地设计、语言文字的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实践能力,自觉思考现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综合地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并逐步养成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态度、精神、价值观。

数学教学生活化,还应重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这两者关系的深入分析,包括清楚地认识各自的特征性质及其固有的局限性,并切实做好两者的转化,既要生活化又要数学化。我们不能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数学课应具有的“数学味”。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教学的策略。由于我们实践时间较短,还需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因此还需专家的指点和呵护。

第四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对小学生活数学资源的挖掘与运用研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对传统教学作出理性思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近年来,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它要求尊重儿童经验,把儿童从大小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儿童的教育交到儿童手中。

把生活数学资源加以运用也源于我校多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是我们对教育发展认识的提炼。儿童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数学课堂的生长点,《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标、现实意义

该课题实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合理挖掘与运用小学生活数学资源,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挖掘与运用。我们审视了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能从中获益的各种资源,发现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数学资源最感兴趣,能在学习生活数学中获得积极的独特情感体验。

“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强调了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望,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研究的基本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6、实践性原则: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动口,深刻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认知结构。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直是我国确定教育基本原则和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任何教育都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只有适应时代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才能加以利用,才能符合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当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理论,它的理论对于研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

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研究的指导意义体现在(1)完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目标完成。(2)掌握学习应用策略,强调了应用意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5.优化教学理论

优化教学理论即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就是指所选择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就是从小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

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挖掘和运用生活中数学资源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课程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趣味性、现实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2.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活动性、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3.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人文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想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尝试: I、立足现实,挖掘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料

①教材中生活化学习资料的挖掘与运用

②实际生活中学习资源的挖掘与运用 a、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b、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c、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II、立足生活,让学生经历生活化的数学学习历程

①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a、创设直观性情境 b、创设描述性情境 c、创设欣赏性情境 d、创设体验性情境

②探究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a、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b、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设计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应用数学 a、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b、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全部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具体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现代化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偏重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并注意五个环节(指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3.自然实验法:通过研究课教学,探讨生活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4.对比研究法:明确研究目的,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收集有关信息数据,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研究结果、以验证假设。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

阶段性成果:实验总结、科研论文、课堂教学;

终结性成果:研究报告、科研论文、教案论文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课堂教学。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创新的时代,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同样被关注着。幼儿园数学教育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为让数学应用于幼儿的生活,不断的进行着探索与改革。《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数学纳入了科学的领域,并用一句话概括了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目标提出后,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幼教界的一个关键词。其实,数学教育在我们的生活和游戏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问、好强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将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中,过去教师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多地满足于幼儿记住了一些数字、能准确计算几道题,却忽视了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容易造成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儿童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在欢愉、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了《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尝试并寻找出幼儿数学学习与幼儿生活的连结点,使它们以有意义的问题的方式来呈现,从而引发幼儿对数学活动游戏化解决的方式,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有效的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设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推进了一步。国内外研究者在探索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历程中,按情景在教学的成分及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曾走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辅助期。在这一阶段,情景活动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所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第二阶段为组合期。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情景活动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第三阶段为融合期。情景活动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和恰当的运用,教师把数学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或几个情景活动之中。当活动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第四阶段为整合期。情景化活动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情景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教学情景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继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情景化的实践研究,体现了尊重幼儿学习的特点,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化”模式是幼儿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它是儿童自发的、自愿的活动,没有任何社会功利目的,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并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幼儿的需求,最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情境教学强调以特定的氛围,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鼓励孩子“观察”“操作”“发现”,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情景中,并通过合作交流,自动操作数学材料,主动探索,让孩子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促使孩子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与获得数学经验。有效地提高幼儿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幼儿素质教育改革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游戏化:是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体现童趣化的活动特征,以吸引幼儿的参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解释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由自我建构的,“教”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与发展,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如何帮助幼儿自我建构。对于数概念的获得,皮亚杰指出,“假定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对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小的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儿童的真正生活情景应是儿童重新发明算术的背景。日常生活情景中儿童所遇到的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刺激了儿童进行数思维的自然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数概念,这就是说,日常生活情景为儿童建构数概念提供了机会,当儿童处于自主和主动的状态,知识的建构才有可能。

(三)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

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旨在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容易。他强调数学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儿童应从现实经验中抽象出概念和结构,儿童就按一种固定的自然过程进行学习,即先进行游戏或实验,获得经验,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上升为概念和结构,这便是顿悟和理解,最后利用重组起来的概念、结构进行练习应用。

(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如果使教学符合儿童的水平,仅仅归结为符合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说,这种教学是无效的,因为这种教学不是引导发展,而是追随发展。他指出:“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即适当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区域。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儿童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儿童努力追求的积极性,因此是最有吸引力的。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游戏活动相结合的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创设的研究,充分发挥情景在幼儿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诱导、启示作用,有效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定的教育机制,敢于接受新理念,挑战新方法。

2、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挖掘生活中有价值的、适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发展水平的数学素材。(2)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引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3)借助故事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学习,让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3、研究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查阅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关注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动向,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进行课题研究必备的知识和素质学习;制定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9月)

(1)明确研究目标、主要内容,为课题研究做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2)选择、制定适合大班年龄段幼儿数学游戏活化活动的内容。

(3)收集在教学活动中大班年龄段具有典型行为习惯特点的案列,并进行分析、解读、研究、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和侧重点。3.总结阶段(2017年 10月)

公开发表的论文、活动设计、研究活动音像资料等,进行资料分类归档,分析研究数据,总结研究方案,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六、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和学习国内外有关幼儿数学教育、情境的创设和运用等方面的理论,为梳理课题研究的教学理念提供借鉴,一直到课题研究实践。(2)个案分析法:

对活动设计及实施完善过程做案例分析,总结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经验。(3)行动研究法:

结合开展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教学实践,研究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形成经验性的理性认识提供实证。

(4)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现状,为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基础性材料,将采用问卷调查法举行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幼儿园大班课程游戏化研究调查问卷 2.幼儿在数学活动游戏化的观察记录 3.论文《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4.研究报告《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下载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情景化”的实践与研究[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情景化 李静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情景化 瓜州县第二幼儿园 李 静 [摘 要] 歌曲、舞蹈、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打击乐等音乐活动,让幼儿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音乐与人、环境、材料的......

    数学教学课题研究心得

    数学教学课题研究心得 教师:杨木 当今社会,既是竞争时代,又是合作时代,具备协作精神是现代大生产的必然产生和客观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环境,让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方案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方案_..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县已进行近八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幼儿园教学是幼儿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考虑到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提倡在幼儿园教学中大力开展游戏化教学。这是一种......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小课题研究总结5篇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小课题研究总结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所在,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对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产生不利影响。以往初中英语教学过分强......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 中 期 报 告 龙门中心小学 数学教研组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

    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践体会

    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践体会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它不仅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使幼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不仅使幼儿学......

    《一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研究》课题方案执笔人:蔡薇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1.目前,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刚从幼儿园进入正规的课堂教学,对学习数学不太感兴趣,表现在上课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