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信息窗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的
1.用数方格和转化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及关键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
剪刀、直尺、方格纸、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问题。玻璃的形状是什么形? 要求玻璃的面积,就是求谁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该这样计算呢?请大家先猜测一下。
2、学生思考,交流自己的猜测方法。
3、师:大家提出了各自的猜想,那么你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请大家想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组内先商讨验证猜想的办法,再一起验证。比一比,哪组的办法最合理,最简单。
4、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先讨论方法,再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5、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来验证的,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想到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到底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我们用剪拼的方法来研究一下。
师:交流一下,你们小组怎样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师:虽然大家剪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有共同点,谁来说一说? 师:观察思考,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s=ah
6、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玻璃的面积。
独立完成,再交流。注意单位。
三、自主练习:
第一题: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四: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五、布置作业 : 自主练习2 教学反思
信息窗1 自主练习
教学目的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及关键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第2 题是一个带有例题功能的习题,主要探索平行四边形特性。练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使学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性。
第3、4题是一个画图的题目。练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独立画出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算出所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明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注意数准平行四边形的高。
第5、6题是一道图形面积的计算题。练习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计算,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面积,也应该给予肯定。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应的。
第7题一道图形面积的计算题。练习时,先要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平行四边形,找到其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明确这几个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相等,再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出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一规律。
信息窗2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来源。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
重点、难点及关键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每人准备底8厘米,高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平行四边形
问: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后把图贴在黑板上,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学生操作引入(1)提问:你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底是8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40平方厘米)
(2)质疑:如果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钝角顶点划一对角线,再沿对角线剪开会怎样?(教师示范作对角线)
(3)学生实践:作对角线然后沿对角线剪开。(4)提问:①剪开后得到什么图形?(两个三角形)
②请同学们比一比两个三角形的大小怎样?(板书:完全一样)
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0平方厘米)
刚才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三角形的面积又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刚才我们通过剪、猜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其实三角形面积是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的。
1、提问:
(1)才剪出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2)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板书: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三角形的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关系?
(4)锐角三角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什么关系?(在刚才的扳书的前面加上“等底等高”)
结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设疑:是不是所有的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都有是平行四边行的面积的一半呢?
2、操作验证。
学生操作(1)拿两个直角三角形比一比大小(完全相等)(2)学生把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3)电脑演示: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形状不同的三个平行四边形。
同桌讨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关系?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讨论后指名回答)
结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学生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讨论: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关系。
结论: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3、面积公式(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乘以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为什么?
(2)教师扳书:平形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h÷2
4、面积公式的应用
(1)提问: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那两个条件?
(2)出示标示牌的信息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列式解答,并说出根据。集体订正。
(3)课后1。
三、作业
自主练习课后2、3题。
四、课堂小结
你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教学反思
信息窗2 自主练习
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来源。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重点、难点及关键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第2题通过图形面积的计算找规律的题目。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通过交流,要学生明确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时,底和高一定要对应。
二、第3、4题均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懂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三、第五题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变式题。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弄清题意,再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
四、第六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练习题。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求“一共需要多少钱”,先要知道“这块地能种多少棵花”就是用种花的土地面积除以每棵花的占地面积。
五、第8题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1、先确定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底为3,高为5 底为5,高为3 底为3,高为3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相等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3、归纳: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与它的形状没有关系。
信息窗3 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验证、实践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通过探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精神,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梯形学具、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猜想”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
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电脑演示)
师:同学们,工人叔叔想做一个梯形的椅子面,上底32厘米,下底36厘米,高32厘米,做这样一个椅子面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木材?也就是求什么(学生会异口同声说出“梯形的面积”,教师同步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梯形图。)
(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
2、提出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梯形需要我们计算它们的面积,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师:同学们都有了推导公式的初步想法,不管你转化成什么图形,总的思路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找到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是否正确。那你想不想马上动手试一试呢?
三、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1、介绍学具。
师:老师为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个一般梯形、一个直角梯形、一个等腰梯形。想一想,用这些梯形能完成验证任务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办?
2、研究建议
师:在你们动手操作之前,老师要提出这样三点建议:
(1)选择你们喜欢的梯形,先独立思考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再按照“转化—找联系—推导公共公式”的思路来研究;
(2)把你的方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共同验证;
(3)选择合适的方法交流汇报。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动作快。
3、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了解情况。
4、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是了不起!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每个小组的成果。
有意识地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一一展示。(1)展台展示“拼组”的方法。
学生一边展示拼过程,一边介绍方法步骤。
方法一: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相同,运用“拼”的方法,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得出: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课件演示变化过程。
师:这个方法很好!老师还发现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又是怎么拼的?
方法二: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
师:这样拼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把拼组的思路叙述出来。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2
=长×宽÷2
=(上底+下底)×高÷2 师;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特别强,公式的推导过程也叙述得特别条理、清晰。那么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呢?同学们试着想象一下。
师:对!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刚才展示的两种方法都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梯形经过“拼组”之后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还有哪些同学的方法更有意思呢?快来展示吧。
(2)展台展示“割补”的方法。
(3)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只用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成果吧!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割两个三角形(演示)
师:以上的方法不错,还能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了乘法分配率,非常巧妙很独特!
师:现在请同学看屏幕老师还发现有的同学也只用自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但方法又与上面的不同,现在请他们出来展示一下。
方法四: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能够设法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来解决,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善于观察,勇于实践,才能给大家带来如此多的发现。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教师大屏幕呈现学生喜欢的方法)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整理公式。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非常欣赏你们的创新能力。这些方法虽然操作过程不同,但是同学们一定感觉到它们之间是有共同点的,谁来说一说共同点是什么呢?
这个共同点就是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请同学们把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读一读。
2、字母公式。
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表示梯形的上底、用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s=(a+b)×h÷2。
五、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一)基础练习: 口答:求下面梯形的面积
(二)解决问题
师:梯形的面积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经常会看到梯形。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出示展示栏,请同学们算一算做这样一个展示栏要用多大的卡纸?(2)出示汽车的侧门窗户,要制作这扇车门的窗户分别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有机玻璃?
4、(出示图)师:这是学校靠墙的一个花坛,周围篱笆的长度是46m,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解决问题的本领最高。
六、反思收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同学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多种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而且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反思:
信息窗3
自主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会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及关键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第1题基本练习题,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学生明确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时,无论梯形的位置如何,都必须认清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二、第2题,求水渠横截面积。
先引导学生弄懂什么是水渠的横截面,想象出渠池底宽、口宽、渠深分别于体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的关系。然后利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
三、第5题,让学生根据题中的计算公式计算木料根数,然后引导学生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释算法。
四、第6题,运用梯形面积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窗4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能正确将一个组合图形进行割补。教学准备:组合图形纸片,直尺,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回忆呈现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能说一说你知道的面积公式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一起去养殖场参观一下虾池。出示水产养殖场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虾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谈话:虾池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怎么计算虾池的面积。(要求说出方法,不用计算,可以借助手中工具)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出示研究结果(实物投影出示)
2、谈话:刚才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在思考过程中,在图上添加了一些线。请通过“线”这个工具来帮助解题的同学举手。谁说一说你为什么要添加这些线呢? 学生交流
谈话:这个图形是由我们熟悉的图形组合而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图形称之为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使用画线工具解题的人,不但我们小学生在使用,大学生,数学家也在使用。人们把这样的线叫做辅助线。(板书:辅助线),需要注意它一般用虚线表示。
谈话:请同学好好想想,刚才的几种辅助线的功能是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能不能给他们分类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A、一种功能是将大图形分割成小图形的,然后将所有的小图形加起来得整个面积。(板书:割)B、另一种功能是将大图形补成一个更大的图形,然后用大图形的面积减去补的图形面积,得所求面积。(板书:补)
谈话:同学们,回答地很好。现在如果让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你可能使用什么工具?(辅助线)它有什么功能(割,补)。谈话:现在你能不能计算出甲鱼池的面积?
3、出示课件:
谈话: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合作完成甲鱼池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注意对学困生的指导。全班汇报计算情况。教师出示课件
谈话: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了甲鱼池的面积,那么2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只甲鱼苗?生说,教师出示课件。谈话:你喜欢那种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在计算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已经学会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完成课题的板书。(的面积计算)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己探究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发现了“割、补”的好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谈话:刚才同学们解决问题的速度真快,这不?老师这儿又接到几封求助的信件,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们吗?(出示课件小红家、农民伯伯、工人阿姨)谈话:我们打开看一看,里面有些什么内容?(电脑出示三个信件的内容)①来自小红家的求助:(求不规则车库的面积)
②来自农民伯伯的求助:(求不规则土地的面积)
③来自工人阿姨的求助:(求不规则布料的面积)
谈话:看完了三封求助的信件,你有办法帮他们解决吗?好的,这可是一次乐于助人的好机会啊,现在我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帮助的人最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多。
小组分任务完成后交流,集体反馈
2,出示自主练习8 学生分析数据独立解答交流思路及方法。第二个图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方法计算,如分割成9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用2×2×9的方法计算。
3,出示自主练习9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4,出示自主练习11,运用梯形面积公式灵活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中给出的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及隐含条件再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助人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已学知识,进一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应用价值。
五、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对组合图形面积的学习,今后在解这样的题目时,你有什么心得或对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第二篇:《多边形面积单元》教学反思
《多边形面积单元》教学反思
《多边形面积单元》教学反思
《多边形的面积》这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部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思索、剪、拼、摆的操作活动。在思维训练上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引领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通过对比探究图形与转化后图形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同时也要注重同一个图形不同的推导方法,像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除了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我引导学生思索另外的推导方法。有的学生想出了可以沿对角线连接,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还有的同学想出了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这样多种方法的推导,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巩固了“转化”的思想。
对于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我则渗透了两种思维:一是分割法,将组合图形分成若干个已会计算面积的单一图形,这几个单一图形面积总和便是这个组合图形面积;二是添补法,根据图形特征将这个组合图形补成已学过的一个单一大图形,用这个大图形面积减去补充部分的图形面积便是原组合图形面积。
第三篇:《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王润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回忆、交流,将“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结合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系统复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逐步形成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把通过归纳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正确应用这些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把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教法学法: 本课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
(一)、回忆公式,夯实基础。小组合作交流。(思路提示)
1、本单元学过哪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他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看图计算图形面积时,特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全班交流,形成知识体系。
1、学生回答问题1,老师同步板书。
2、学生回答问题2,老师同步课件展示。(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3、学生回答问题3。学生先回答但不一定完整,再通过一些具体练习把答案补充更加完整。得到结论: 计算图形的面积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计算三角形、梯形面积时一定不要忘记除以2。
(2)看图列式时,一定要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
(3)单位不统一时,一定不要忘记单位转化。
(4)需要的条件不足时,用分步先算出来。
(三)、多样练习,促进理解。
1、重视利用填空、判断、选择题,巩固本单元概念。比如:填空题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判断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形四边形的一半。(×);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在选择题部分,强化了多边形面积计算时要注意底与高的“对应”。
2、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部分,我则补充了下列对比练习:
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50米,高12米。
(1)如果每平方米施化肥0.5千克,那么这块地共需施化肥多少千克?
(2)如果在这块地里种玫瑰,每棵玫瑰占地0.5平方米,这块地能种玫瑰多少棵?
小组合作完成,议一议、比一比第(1)和(2)问题的解题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需要注意:(1)、弄清楚图形,选择公式。
(2)、注意:条件要相对应,单位要统一,别忘了除以2(三角形、梯形)(3)、根据题意,弄清面积与其它数量间的关系.(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多边形的面积,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教学反思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64~66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照课本第64页的方格纸上画着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插图制成演示教具。有投影片设备的也可制成投影片。
2.剪两个底40厘米、高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供教师演示用。有投影设备的也可按照上述底和高的比例制成推拉投影片。
3.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用课本第137页的图剪下来贴在厚纸上。)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方格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
2.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再指出它的高来。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上画高。(教师巡视,注意画得是否正确。)
二、新课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我们学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曾经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面积的大小,现在我们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也先在方格图上数一数它的面积是多少?请打开书看第64页左边的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一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2)出示方格纸上画的长方形,要求直接计算出它的面积。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结果。
(3)比较。提问:它们的面积怎么样?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怎么样?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呢? 启发学生把比较的结果重复说一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4)小结。从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往往不能算得精确。特别是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如像教室这么大就不好数了。想一想,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面积那样,也找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通过操作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从上面的比较中,你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想一想,该怎么做?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学生剪拼时,教师巡视。)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2)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比较。(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上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4)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6)看课本中讲解的相应的内容,并完成第65页中间的“填空”。3.应用总结出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课本第66页例题,指名读题后,引导学生想,根据什么列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然后在本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共同订正,指名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2)完成课本第66页“做一做”第1、2题。共同订正。(3)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底、高各是多少厘米?再求出面积。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六第1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2、3题。
教材先给出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从数图形中的方格数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面积仍然是一种计量面积的方法。遇到图形中的边与边之间有不成直角的情况时,该怎样计算面积,学生还没有学过。教材通过实际数方格的个数让学生学会这种计算面积的方法。教材中左右两个方格图上,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暗含着两种图形的联系。长方形画在方格纸上,实际是给出了它的长和宽。通过数和算,使学生知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再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出左右两个图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从而初步看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和它们的边长和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探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做了准备。接着教材再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能不能转化为长方形来算。转化的方法是一种数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使新问题得到解决。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已经用到了转化方法。即根据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相同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在这里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利用转化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从而把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材改变了过去简单的割补方法,在引导学生操作时渗透了平移思想。教材用图说明平移的方法,把从左面剪下的直角三角形,底边沿着原来的底边向右平着移动,直到直角三角形的左下角的顶点和原平行四边形右下角的顶点重合,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原平行四边形的右边重合为止。通过这样操作,学生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同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通过例题和“做一做”巩固新学的计算公式。“做一做”中第1题图形的底和高的数值都很简单,但图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第2题出现一个接近平行四边形的地面图,让学生计算它的面积,以便加强与实际的联系。练习题由浅入深,而且不全是按照所给的数据直接计算面积的,也有运用图形知识的题目。还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测量的能力。如第3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会找出哪是底,哪是高,然后才能量出相应的底和高。第6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与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度大小无关。第8题和第9题是联系实际的题目,需要先计算土地的面积,再根据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第11题渗透函数思想,通过木条围成的图形的变化,以及面积、周长的变化,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理解,使学生知道4根木条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左右两边的木条斜度越大,围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越小,从而面积也越小。
第五篇:《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引入课题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 2”?
3.教师出示场景图: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这辆小轿车的车窗是梯形的,仔细观察梯形有什么特点?(教师首先指出梯形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问题:下面这个梯形你能指出它们的上底、下底和高吗?。
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
二、学生自己尝试并归纳和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8页书空,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4.汇报结果。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④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 2”?
⑤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口述,教师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5.引导学生知道: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S=(a+b)h÷2
问题: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 2”?
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应用
1.出示例题: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①首先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分析已知条件以及求解内容。(生画出示意,教师给予引导,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②问题:根据分析,你能算出大坝的横截面积吗?(生试做,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③选代表板演,集体纠错。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在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除以2”?
2.完成做一做。
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的,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①学生试做。
②订正。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判断。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总结归纳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