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物理教案温度的测量教学案
初二物理教案温度的测量教学案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温度的测量教学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温度的测量教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自界的物质以三种状态存在,以及他们的不同特征。
2、学会使用酒精灯。
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温度计的测量。
重点难点: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目标,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学情况。
1、自然界的物质的三种状态为:、、2、物质处于固态时,有一定的 和;
处于液态时,有一定的
没有一定的;处于气态时,没有固定的和。
3、酒精灯使用:
(1)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应该用 加热;
(2)绝对 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应该用 去点燃;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盖灭,不能;
(4)万一洒出的酒精 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 扑盖。
4、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那么物质处
于那种状态与 有关。
5、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 的性质 制成的。
6、温度计上的标度常采用 温标,该温标是由 国物理学家 首先规定,标度的单位是,符号是。7、0度的规定:。8、100度的规定:。
三、探究新知:
1、云、雨、雾、露、霜、雪都是水的化身,其中只含固态成分的有,只含液态成分的有,含固态、液态等多种成分的是。
2、一块冰的温度有-15℃升高到-5℃,其温度升高了,另一块冰原来的温度为-2℃,降低了10℃后,冰的温度变为。
3、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表示,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是,它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
4、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种类有:、、。
5、-20℃的正确读法是()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20摄氏度 D、零下20摄氏度 6、0℃的冰河0℃的水,两者温度相比较()
A、0℃的水的温度低一些 B、相同 C、0℃的冰的温度低一些 D、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
7、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但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示数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高的多,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高的高,示数也大
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热胀冷缩 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填左或右)(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0C;
(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答.(填会或不会)
第二篇:测量电功率教学案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课时安排:1课时
城郊二中
王申
张凌
张淑铮
教学目标
1.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意义。
重点: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实际功率的方法,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电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学:
1.小活动:请每一位同学拿出准备好的小灯泡上的数据进行观察,说明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为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打下基础)。教师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 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时,它的功率是否改变?如果我们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哪种方法呢?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一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根据公式()测出灯炮两端的()和通过灯泡的(),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电路]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如下电路,请画出.
[实验器材]:1.小灯泡:额定电压________,4.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___________,允许通过最大电流
___________A.
5.电源___________V;6.开关;7.导线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并做
记录.
5.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数
据
(记
录)
表
格
:
[实验结论]
(1)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
功率().
(2)小灯泡的亮度由()决定,()越大,小灯泡
越亮.
[评估]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互相交流,谈谈你在设计实验及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新的感想,发现了什么问题?
引探: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连接过程中开关应始终处于()状态.
2.合上开关前,应检查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在()的位置上,3.电路中要接入滑动变阻器,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
4.不是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用电器的功率不是额定功率,该叫什么呢?
5.今天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装置与上一章测“小灯泡电阻”时的装置一模一样.测量的内容也一样,都是灯泡两端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实验过程中要求和注意的问题也基本一样.有不一样的吗?电阻可以求平均值,今天测的功率能求平均值吗?
说明:
1.小组内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一些问题。2.小组间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再共同解决一些问题。3.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引导,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引练:运用知识,训练技能
1.学生完成课本127-128面作业题,然后小组内交流,小组间展示、评价,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2.教师围绕学习目标有选择地展示或补充。然后学生练习,师生共同评价。
引展:归纳总结,拓展升华 1.学生总结后教师概括归纳:
(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和方法?(2)测“小灯泡功率和测“小灯泡电阻”的不同点
2.拓展延伸:要想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现有如下器材:小灯泡(额定电压2.5 V,允许通过最大电流0.4 A),电流表(量程为0~0.6 A和0~3 A),电压表(量程为0~3 V和0~15 V),蓄电池两个(每个2 V,两个串联),滑动变阻器(0~10 、1.5 A),导线数条,开关一个.
(1)电流表的量程应选___________A,电压表的量程为
___________V.
(2)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验器材连成实物电路(导线不要交叉).
(3)根据你所连电路,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___________端.
(4)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时,调节滑动变阻器应使电压表示数指到___________V.若此时电流表示数如下图,则小灯泡额定功率是
___________W.
五、板书设计
[测量原理]P=IU
[结论]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来决定,在额定电压
下,小灯泡才能正常发光.
第三篇:初二物理教案封面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学讲计划”导学单设计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共计6课时)
邳州市邹庄中学 孟庆金
2016.2.20
第四篇:长度的测量教学案
长度的测量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用具
示教刻度尺、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趣味活动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一条竖直一条水平但长度相同。让学生目测比较这两条直线的哪条长哪条短。结果: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结果。
(有学生可能会认为目测不准的原因与直线一直一横有关,这时可以让两个差不多高的同学一个站在教室前面,一个站在教室后面,再让学生们来目测谁更高些。)目的:让学生知道单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的。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只有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准确的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测量的仪器有许多种: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等。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度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1、长度的测量方法
1)学生回忆、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长度方法。
常见的方法举例:学生用三角板测量直线长,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90o角;体育课跳远时用皮尺测量距离;用卷尺量桌子的高度等;还有,刨木头时用木尺测量木条是否刨直、砌墙时用的角尺测量墙角是否垂直成九十度、装修时利用软管中装水来检查两点是否在同一高度;有时还能看到有人利用自己的大姆指和食指尖距离来测量长度;跨步方法测量长度……等。
讨论:这些测量长度的方法中,哪些较准确?为什么?(测量工具上标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长度值。)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出示常见的刻度尺:三角板、钢卷尺、软皮尺、学生用塑料套尺等;向学生介绍精确度更高的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长度的单位 活动一:观察①学生数学课用的三角板上的单位②体育课用的软皮尺上的单位③钢卷尺上的单位等。
结论:长度的单位:米、厘米、毫米、分米、千米等。(为了使我国生产和贸易的流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我国采取国际单位制,从而渗透《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举例说明: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取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活动二: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科学书本的宽度并记录测量结果。要求:[1]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2]把三角板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要观察学生测量的姿势,及时发现学生测量时的不足之处,如身体向左偏、向右偏、斜视、没对准零刻度、忘写单位等。
结果汇报: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如果在测量误差范围内的,要给予肯定。那些斜视、身体偏着或没对准零刻度的学生测出来的值肯定是错误的。问题讨论: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 通过讨论、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①注意零刻度线和测量范围(量程);
②弄清每一大格的数值、单位及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向学生说明:刻度尺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不同的测量要选择不同的刻度尺。)③刻度尺应放在被测物体面上,不能歪斜; ④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并正对观测点; ⑤读数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这一点学生尤其不注意,因为小学中是不要求的。)
⑥记录时书写要正确,别忘了单位。(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活动三:分组正确测量相同的铁圆柱体的长度。(注意使全体学生都用正确方法测量,得到较准确的测量值)从学生的测量结果中引出误差的相关内容。
4、误差
1)概念: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2)误差跟错误不同。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3)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4)造成误差的原因: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5)减小误差的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三、课堂小结(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
(一)、长度单位:
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纳米nm等。
(二)、长度的测量
1、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②使用时,尺要沿所测直线,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三)、误差及处理:
1、概念:正确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
2、注意点:误差一定存在,不能避免或消除只能减小。
3、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作业设置:
1、选择下面几个题进行课外探究:
1、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如何测量一个自行车轮胎的周长;
3、如何纸上画着的一条弯曲的曲线的长度。
4、如何用一把刻度尺和二块三角板测量一元硬币直径。
2、同学间相互配合,测量出每个同学的身高和胸围,并记录。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内容。
第五篇:力的测量物理教案
力的测量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对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可作简单的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几倍,伸长也增大几倍.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还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按实验步骤去做.2、3、4、5步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使用几次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读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做第3、第4步时,要向学生说明匀速的要求.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第3、第4步两次拉力大小不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测出的自己头发拉断时的力跟课本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头发的数据比较,以提高兴趣.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测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弹簧伸长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教学设计示例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由为什么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单位
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说明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普通鸡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2.弹簧测力计
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可准备一个弹簧,找学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弹簧.
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弹簧秤的构造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三)总结,扩展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的生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测力计的发展
【课
题】 测力计的发展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总结测力计的发展概况.
【备
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体验力的大小
【课
题】 体验力不同大小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用测力计等工具体验不同力的大小的感觉;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
【备
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