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延清

时间:2019-05-12 17:0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延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延清》。

第一篇: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延清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 延 清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必备的内在条件。

关键词:感悟

体会

角色表演

开展活动

促进

倡导

塑造

宣泄

挖掘

渗透

课堂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交流学习的平台。尤其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少年儿童期是心理变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单单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所能完成的。身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它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语文教材,对培养其健康心理也有裨益。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借助教材内容,培养对生活的感悟

我们知道,与思想品德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直接教育不同,小学语文教材是间接地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它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的课文组成,所选篇目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之美,以及众多的群体人物画廊中具有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等众多优良品格,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美学家孔阳先生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痛苦,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和发明。”所以我们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就必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力,使他们感受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小学语文教材有几百篇课文,不仅每篇课文都可以有侧重地进行认知心理教育,而且许多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这些因素并不单一,而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教师可有所侧重地进行非认知心理教育。

例如在讲授《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并让多媒体介入课堂,在舒缓﹑优雅的音乐声中重现庐山云雾的奇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奇光异彩和无穷魅力,体会生活的美好﹑温馨,并让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敏锐地蒱捉到了生活的这些稍纵即逝的镜头,是因为他具有丰富细腻的感情,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挚爱。当学生具备了对生活的感悟力后,就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自然美、生活美就象空气一样包裹着他们,使他们“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体会,吸进自己的肺腑,渗入自己的血液,”从而使学生心灵净化、情趣高尚。

二、通过角色表演,体会人物的品质

体会文中情境要使学生进一步走近教材,走近人物的心理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依靠形象化的形体动作来组织儿童的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趣变化,是一个直观而又收效良好的方法。例如,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自行阅读、思考、讨论来理解课文,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排演课本剧,进行角色表演。对于这样的形式,学生是十分乐意参加的。他们积极地排演,踊跃地上台表演,尽情地表达剧中动物的性格特点。狼的凶恶和不讲道理,小羊的善良和聪明,学生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表演得声情并茂。笔者知道,这堂课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人性的真善美、假丑恶,相信学生们在表演中已有所体会,而课文所要阐述的深刻道理,相信学生们在笑声中亦有所领悟。这样,比起那些在学完课文后打补丁”式的或附加式的说教,谈感想等,教学教育效果不是更显著么?又如:《军神》一文,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生动,通过朗读,学生的认识还是浅层次的,没有受到心灵的震撼。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军神”,我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仔细揣摩刘伯承的语言和行为,了解刘伯承疗伤的过程。整个过程充分表现了刘伯承勇敢、机敏、坚毅、自制,弄清楚这些后,我让学生两人一组,按照课文自己表演,体会刘伯承的毅志,体会沃克医生由震惊到敬慕的情感变化,然后进行上台表演。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感悟,不仅对刘伯承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敬仰和爱戴。而且受到了感染和鼓舞。这对他们今后投身社会生活大有益处。

三、开展语文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还应开展适当的语文活动,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语文活动,可以进一步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教育收到良好的益智活动占据学生的生活空间,使小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校还可以根据各年级不同特点,结合不同的德育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系列,创设多元化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由于学生程度不同,对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就有悬殊。利用语文活动课,对课文知识进行巩固和发展,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因此,我精心设计语文活动课,使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扩展,能力得到升华。如《陈毅探母》一课是关于陈毅帮母亲洗衣服的小故事,同学们颇有启发。为此,我设计了“名人轶事”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讲述收集到的名人小故事,情形十分踊跃。最有趣的一次语文活动课莫过于学完《狐假虎威》一文后的故事叙说了。记得课文讲完后,有个学生问我:“老师,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了骗,再次遇见狐狸会怎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何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故事叙说下去?“老虎受骗后„„”的活动课便由此产生。学生想象力的丰富令人难忘。事实证明,语文活动课成了学生们的最爱。让他们变得自信。

四、倡导课外阅读,重视人格的塑造

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生的起点。广泛阅读,对塑造他们的人格也起着重要作用。一本本优秀的书籍给孩子的心灵涂上了最初的底色,那是留在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东西。萨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我深知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因此,每接手一个班,我都精心挑选图书,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高尚的人,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把他们带到美丽的世界,领悟人世间的真、善、美,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启迪他们稚嫩的心灵„„通过阅读他们认识了安徒生爷爷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旧社会到处流浪的无家可归的三毛,忠诚勇敢的夏洛„„

五、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六、尽情宣泄,保持心境

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我最渴望一件事》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宣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七、深入挖掘资源,开展渗透教育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即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把思想教育不知不觉地寓于艺术美感之中。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心理素质的角度去加以引导,将会使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思想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心理素质逐步趋向完善。

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心教育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然态度。责任心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本前提,而责任心中的自我责任心又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一个对自身都不负责任的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就无从谈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联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跨世纪人才需要博学多才,有快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有自我发展精神,有与人协作能力等,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培养学生自我责任心能时时处处驱动着自我学习、自我保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自我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责任心的培养途径有多种,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各种意识渗透,完善和调控,是培养责任心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第四册《不是为了分数》,通过记叙雷锋小时候读书时,正确对待学习,自觉订正错题的事例,赞扬了他强烈的自我责任心。我们可以借助生动的课文,使学生对“责任心”有较为正确和全面的认识,从而明白怎样做是有责任心,再针对从平时学习生活中搜集到的生活中似曾相遇的一件件有趣的小事,展开讨论,接受教育。从而领悟在今后日常学习生活中,在一言一行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我责任心的重要性。

2.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合作性教育

当前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交流合作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化,将使世界变成地球村,人际和国际之间的合作将日益频繁。美国的阿莫纳什维利先提出了合作教学模式,新近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内,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主义,增强团体意识,并由此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合作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小组合作的形式还具有感染性和暗示性。在练习中,我看到有一个小组当别人快要完成练习时,他们还在争论不休,后来他们合作没有成功,但同样也感觉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受挫力教育

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不能克服或是从事有目标的活动时,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要经受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挫折。面对相同的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有的一蹶不振,甚至轻生。所以要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必须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逆境中学会保护自己,在顺境中挖掘潜力完善自我。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许多培养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教育资源。如三册中《蜘蛛织网》,蜘蛛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课文描写了一只蜘蛛织网时遭受大风、大雨、冰雹的挫折,它不气馁,坚持从头开始,终于织成了一张又大又结实的网。最后一段“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央”,充分体现了通过千辛万苦,它总算换来了成功的喜悦。“捕捉飞来的小虫”,暗示出“织网”的目的——生存的需要。让学生“学文明理”,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榜样作用,从课本到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地谈谈自己的亲身体验或名人事迹,也就是“深化扩展”,用榜样的模范行为和高尚风格去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别人行,我也行”的内驱力。让学生在谈话中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在挫折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培养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

总之,小学生年龄小,谈意志品格、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还为时过早,但教育、熏陶他们养成好品质、好作风还是必要的。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读出人间的美好,去解读自己,解读他人,解读世界,在不断的教学诱导中,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品格。同时,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人格教育资源,这些人格范型在不同方面,从各个角度,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可以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时时处处做有心人,抓住契机,善于挖掘,及时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另外语文教材的丰富性,教学过程的动态化,学生的群体性和差异性,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效果。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是我们这些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教学中的应用

张 延 清

东昌府区沙镇联合校0 0 8 年 4 月

第二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这里所指的健康应包括心理、生理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及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地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在人生的各个时期,从呱呱坠地婴儿,到含饴弄孙的老人,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独特的心理冲突。婴幼儿要有健全的人格,青少年会遇到青春风暴,中年要度过更年春秋,老年要防止精神变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才能减轻心理负担,享受美好人生。

关于心理健康,我国的心理学家认为应具有以下特征:心理健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自尊自信;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胸开阔,善与人处;热爱生活,乐于工作;精力充沛,情绪乐观;平衡发展,人格健全。

目前,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已成为判定一个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这一点不能不引起家长、老师及社会的重视,如何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相当于童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入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从这个时期起,学习取代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成为他们必须完成的一种社会义务。主导活动的变化,给儿童心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开始参加学校集体生活,成为班集体的一员,并要求他们服从和执行学校集体生活所必须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儿童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承受环境压力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一切都将促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质的飞跃。在这个飞跃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都负有此项任务,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

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

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笔者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量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H·J·柯赖齐亚和W·M·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第三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的青少年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来渗透心理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座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宝库。无数的名篇佳作无不凝聚着作者的智慧才华,积淀了他们珍贵的人生经验,闪耀着他们的高尚情操。这些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在此基础上,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语文活动更是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这又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样化、民主化和艺术化的渠道。因此,在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就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道新的风景线。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思想观念,尊重理解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给“问题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上课时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因而产生激励的作用,不仅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

演出或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引起“从小应该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情感体验的共鸣,感受学习的乐趣。

3、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找新我。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使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如:在三年级《给予树》一课的最后,我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我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不尊重别人的事,仍让你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你深深的歉意”。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4、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在一次以“学会倾听”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上,我播放了《找骆驼》的动画片,然后提问:“那位商人一开始为什么会认为是老人偷了他的骆驼?后来又为什么会找到骆驼的?”此文中,教师要

第四篇:情景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随之,情境教学不断被应用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程度的同时,利于培养其多方面素养。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情境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用的作用以及具体路径。

关键词:情景教学 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应用

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是其特别重要的时期,这是他们开始集体生活的初始阶段,也是他们更好地进入下阶段学习的首要前提。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变化,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厌学。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随时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无形中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解决其学习课程知识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课程知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教学方法不断被应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逐渐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课程知识。同时,情景教学的应用利于活跃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其在良好的教学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心理体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此外,在情景教学作用下,利于培养小学生多方面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够在学习课程知识中获得快乐感、成就感,促进其“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一、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展开情景教学

在新课标背景下,图文并茂是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显著特征,而这正好符合小学生各方面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在描述插图、问答过程中,巧妙利用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氛围,顺利导出新课题内容,便于学生对新课题知识留下初步印象,激起探索欲望、求知欲望,积极融入到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有序进行提供重要的保障。以“看一看、听一听”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教学,在“听、看”训练中培养学生如何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根据不同类型的插图,为学生模拟真实化的情景,模拟化的动物园,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插图内容,理解相关心理健康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表现,在无形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多方面素养。

二、借助表演感悟情景,展开情景教学

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尤为重要,想要充分发挥情景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各方面情况,结合他们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构建合理化的表演感悟情景,引导他们参与其中,进行角色扮演,来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谢谢你对我的关心”为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各方面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老师、父母,在角色扮演中获取情感体验,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借助角色表现其喜怒哀乐,确保其更好地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根据该章节内容,以“谢谢你对我的关心”为主题,充分发挥自身各方面潜力,相互探讨、交流,小组长要根据组员各方面能力,明确分工,编排相关的表演节目,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表演最佳小组将会获得一定奖励,促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融入到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有效转变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角色”,扮演“主动角色”,强化其主动意识,使其无形中进入对应的角色,在角色情景中,深刻体会老师乃至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关爱,学会尊重、理解老师以及父母,在情景教学作用下,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恩教育,培养学会感恩的好品质。在角色扮演情景中,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确保教学各环节有序进行,而不要过分干预学生,要根据各小组学生表演情况,加以总结,优化完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利用游戏情景,展开情景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深受他们喜爱,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巧妙抓住这点,多层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游戏,将其巧妙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氛围,构建高效课堂,使其在玩中愉快地学习,培养其多方面能力。以“做情绪的主人”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该章节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知识,巧妙设计符合小学生各方面特征的体验游戏,使其在“玩中学、玩中知、玩中用”等,促使在游戏情景中全面、准确理解课程知识,并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其多方面素养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在“认识情绪”章节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绪”这一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围绕课程内容,巧妙设计相关的游戏,比如,情绪模仿秀、情绪万花筒,从不同角度入手引导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使其在关于“情绪”游戏中对“情绪”有正确的认识,全方位准确了解自身情绪动态变化,为“情绪”后续相关章节的学习提供有利的保障。在学习“体验情绪”章节知识中,教师可以设计关于“积极、消极”情绪的游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对应对应的游戏情绪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情绪游戏中情绪变化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地心理辅导,使其在“体验情绪”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控制自身情绪的重要性。进而,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控制自身情绪的小技巧等,学会借助多方力量来控制自身情绪,比如,朋友。对于这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巧设相关游戏,比如,握手游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朋友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可以“陪伴、倾诉”等,学会和朋友分享,注重友谊的基础上,学会在朋友的帮助下有效控制自身不良情绪,相互帮助,共同成长,逐渐培养其良好控制自身情绪的好品质,为拥有健康的心理埋下伏笔。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情景教学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到各阶段课程教学中。在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集“图片、文字、动画”等于一身的特点,促使抽象、复杂的心理健康课程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做情绪的主人”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观看关于“情绪”的搞笑图片、短片等,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进而,教师可以围绕章节内容,巧设问题情景,让班级学生相互探讨、交流,不断探寻问题的答案,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更好地展开情景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高兴、恐惧、紧张”等情绪,学会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有效控制自身情绪,不被情绪左右,避免出现心理问题,学习课程知识以及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必须全方位客观认识情景教学,将其巧妙融入到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各方面情况,创设不同类型的情景,游戏情景、角色扮演情景等,优化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展开情景教学。以此,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他们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知识的同时,在无形中对其进行必要地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将所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老师、父母等帮助下,有效解决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理念有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付亚婷.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思索[J].才智,2014,32:8-9.[2]张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6).[3]应振彪.“同在蓝天下”——互动式教学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教育(上),2015,09:47-48.[4]王丽新.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2:34-36.[5]李绪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教育教学论坛,2012,S4:277-278.[6]沈丽军.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242.[7]孙桂香.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10,05:227-228.

第五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许昌市襄城县库庄二中 田变

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人才得培养不仅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化注入新的活力,也是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寻找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它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上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怎样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于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呢?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响内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了解学生心理加强心灵沟通

1.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2.坚持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学生,搞一刀切和平均教育是不可取的。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3.实施情感教育,埋藏爱的种子。

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另外,作文是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作文,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精神状态,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作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心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三、结合教学内容,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各种丰富的心理教育素材零星地潜隐在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之中,犹如珍珠镶嵌在课本中熠熠生辉。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凭借点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接触最多的便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他的每个文字里无不发散着爱国的气息了,老师应结合此类文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前辈的伟大爱国精神及积极向上的爱国热忱,并将此发扬光大。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语文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一方面可以获得审美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心理及其需要。一个因矮小而自卑的同学,如果他看了《拿破仑传》,他就有可能变得自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结合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语文教学。

五、结合学生心理,组织语文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前提下进行教育,如名言敬语收集、演讲、辩论等。

如语文活动“名言敬语的收集和整理”,我不仅让学生收集,让他们就某一条名言讲它的含义与喜爱的理由,更让学生背诵其中一些。每一条名言警句对学生的思想都是一次震动,学生在品味、诵读中自然会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演讲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此外,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如三分钟自我介绍,在同学演讲后,再组织4 小组里的同学剖析讨论,就可让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对自己的个性做出客观理性的评判,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完善自己的性格。开展辩论赛,可以收到演讲的效果,但是它对语言的准确性、推理性、逻辑性要求更高,更能考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如现在的中学生多半比较早熟,异性之间的交往是一个较敏感的问题。针对学生之间的早恋现象,我们可以举行以“青苹果该不该摘”为主题的辩论赛,在肯定高尚健康的爱情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到学习上,而不应该过早涉足爱情;针对部分学生不思进取,不愿努力,对什么事情都抱着侥幸心理的情况,我们可以举办“运气和努力,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教育学生要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去谱写生命的新乐章。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喜欢娱乐,喜欢玩,甚至贪玩,因而在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课堂氛围中,他们的兴趣更大,积极性也更高,当然教学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师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中去。可以肯定,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将提高,其语文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对中学其它各科教育产生良好影响,给学校素质教育带来巨大促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5 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

下载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延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延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不良思潮影响着在校的小学生,再加上现在大多数是独身子女,诸多的心理问题困扰着学生。学生中常出现嫉妒、自私、自......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得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梨树中心校 刘 成 明 2010.1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活动的场所,他们在学校活动的时间远远......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5篇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加和教育上的失误,现在许多青少年都有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自私、唯我独尊、从来不会为别人考虑,在教育方......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

    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33

    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摘要: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体......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含五篇)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 精彩,在不断地思索中生成 2009-05-20 15:40:11| 分类: 教学随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给予是快——乐的》的三次“旅途” 10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