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1观察物体·2012数学苏教版四上-步步为营
观 察 物 体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在下面的括号里分别填上“正面”“侧面”或“上面”。
(1)
(2)
2.先摆一摆,再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小正方体?填在括号里。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3.补充一个正方体,使得从侧面看是
4.补充一个正方体,使得从上面看是
。5.想一想,连一连。
6.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使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放方法?
7.从侧面看下面的三个物体,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8.动手操作。
从不同的方向看下面的物体,分别看到了怎样的形状?在相应的框里画出来。
9.请你试一试在下面摆成的图形中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使得从左右面看到的图形都
不变。一共有几种添法? 观 察 物 体
第1课时
1.(1)上面 正面 侧面(2)正面 侧面 上面 2.8 8 13 12 3.略 4.略 5.略 6、4种 7.略 8.略 9.5种
第二篇:观察物体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辨认,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不一样。
2、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辨认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玩中学
1、出示教材。
2、谈一谈观察后的体会。
3、动手操作。
1、亲自按书中的图摆放好物体,并按书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操作,二、学中做
1、完成说一说
2、完成试一试
三、做中得
1、学生独自思考:四个问题
2、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操作并交流
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辨认
1、先交流,再汇报
2、动手画一画。
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1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评析: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1、给小熊拍照。(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2)实地拍照: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2)核对结果。[评析:有了上面给小熊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3、观察茶壶。(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评析: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观察茶壶和茶杯(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评析: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评析: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评析:让学生根据大楼的照片想象大楼前、后、左、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这对一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里向学生提出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各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总评:本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设计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作了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教后反思观察物体
教后反思:
1、本堂课教学实物与电教化的手段使用是必备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的两项的应用,使我的教学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2、在书中13页,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分不清楚哪个图片是哪道题目的。这需要教师的个别的辅导和课件的展示来解决的问题。
3、通过学生信息的反馈,我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很薄弱,新鲜的事物让他们正确快速的说出正面、侧面存在着问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作业批改:
在练习中,学生能认真的观察实物进行填写。在侧面观察中,有的时候学生忽视了面对面相反性的特点,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跟踪记录:
对空间观念不够理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练习。
第五篇:苏教四上期末试卷2
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水平测试卷
小学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识字写字(16分)
1. 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注意写得正确、工整。(4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拼音,填写字词。(12分)
封面tí()字 zânɡ()送礼物 yǐn yǐn()约约 千里江dī()zēnɡ()加信心 wěn wěn()当当 zhuó zhuànɡ()成长 不辞xīnláo()行动mǐn jiã()xiǎo()行夜sù()kāi()天pì()地 洁白jīnɡ yínɡ()
二、积累与运用(24分)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4分)
悄悄 轻轻 慢慢 渐渐
春风()地吹着,天气()变暖了。小草()地探出脑袋,远远看去,好像铺上了一层浅绿的地毯。几只鸭子正在池塘里()地游着,偶尔划一下水,显得很悠闲。
2.语言实践。(6分)
(1)读了《诚实与信任》、《九色鹿》等课文,我想起反映诚信可贵的名言警句:(2)李敏准备在书房里挂一则勉励自己勤奋读书的名言,我给她推荐一句:
(3)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我准备用一副对联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 的琼枝玉树,便 会情不自禁
地赞叹:这真是“,”呀!(《雾凇》)(4分)
(2)“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这句话把 比作“春蚕”,用“茁壮的新苗”来比喻。(《老师,您好!》)(4分)
(3)“,潭面无风镜未磨。”让我们领略到秋夜的和谐;“千山鸟飞绝。”让我们感受到冬日的沉寂。(2分)
(4)“雪峰插云,,”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句话在全文起到的作用是。《九寨沟》(4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0分)短文1(10分)
珍珠鸟(节选)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 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信赖 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案”在字典中有这些解释:(1)一种旧式的长桌子;(2)案卷,记录;(3)提出计划方法的文件。“伏案写作”中的“案”应选第 种解释。(2分)
2.给第二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3.短文中的“小家伙”指的是。从这个称呼可以看出。(3分)
4.“美好的境界”在文中指的是。(3分)
短文2(20分)
跨越障碍
患有癫痫的人是不适合做体育运动的,但是派蒂.威尔森的父亲不这样认为。
一天,当派蒂对父亲说“我能不能像你一样每天清晨进行长距离晨跑”时,父亲在经过短暂犹豫后说:“可以呀,欢迎你陪着爸爸一起跑。”派蒂说:“可是 我有癫痫,中途发作怎么办?”父亲说:“不要怕,我知道如何处理,何况它并不会发生。”
派蒂第二天就开始和父亲一起晨跑。幸运的是,她真的没有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癫痫。派蒂很快乐。在此之前,医生曾告诉她不能下水,不能打球,不能参 加任何具有攻击性和体力消耗大的活动。现在看来,医生的话并不是十分正确。
几个星期后。派蒂突然对父亲说:“我想打破女子长距离跑步的世界纪录。”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对于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又患有癫痫的女孩来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派蒂看出了父亲的疑虑,她说不是现在,而是等三年后,或者更长的时间。
三年后,派蒂认为自己可以冲击世界纪录了。她为自己订了一个计划,先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跑到旧金山,然后到达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最后向白宫进发,距离约3000公里。
她从自己的家出发,从西岸到达东岸,一路上遇到重重困难,但她毫不气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四个月,她终于到达了华盛顿,并接受了总统的召见。她对总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想让其他人知道,癫痫患者与一般人无异,也能过正常的生活。”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成语。(4分)
(1)不可能实现的想法。()(2)一点儿也不妥协放弃。()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4分)
(1)“派蒂看出了父亲的疑虑”。父亲的疑虑是。
(2)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理解。
3.短文主要写了患有癫痫病的派蒂坚持,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4分)
4.请写出你对题目“跨越障碍”的理解。(4分)
5.派蒂的故事令我们感动,请你写几个成语来赞美这个小姑娘吧!(4分)
四、习作(30分)两题任选一题。
题目1:读了《跨越障碍》,我们被派蒂的精神感动了。学习和生活中的你 一定也有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事情。请以“功夫不负有心人”为题,写一件自己的事。
题目2: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不说话的“朋友”。院子里的花草呀,书包里 的文具呀,卧室里的玩具呀,还有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呀,等等。它们默默陪伴着我们的童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请从中选择一样,以“不说话的朋友”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