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解读
反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教科书中,1.4反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应该用2课时完成,本文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等六个方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理解分析数学能力、解题能力的好素材。本章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内容。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实际应用,同时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因而学好函数将会对整个高中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反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内容之一,这一节课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在“对应”“映射”“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个对立又统一变量之间的辨证关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本节内容是对“函数”“映射”内容的延伸,又为今后学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以及“反三角函数”的教学奠定基础。学习本节课,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反函数的概念及反函数的求法。理解反函数概念并求出函数的反函数是高一代数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建立在对函数概念的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必须使学生对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清醒的认识。难点是反函数概念的接受与理解。学生对于反函数的来历、反函数与原函数间的关系都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必须使学生认清反函数的实质就是函数这一本质问题,才能使学生接受概念并对反函数的存在有正确的认识。教学中复习函数概念,进而引出反函数概念,就是为突破难点做准备。2.教学目标分析 2.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1)能从函数的三要素角度去分析认识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关系,加深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
(2)能在给定函数yf(x)解析式及反函数存在条件下求其反函数yf1(x)的 解析式。
2.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反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并能在反函数的求解过程中把握函数方程思想。2.3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3.学情分析
3.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知识以及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及其函数的表示方法,因而在“对应”“映射”“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个对立又统一变量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与大多数已经理解“函数”与“映射”的学生来说,学习与理解本节内容并不算太难。3.2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集合及函数的学习,初步具备了对数学问题的探究精神,并且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创新精神较强,但在认知水平以及基础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对本课内容学习所表示出的状态会存在一定的差异。3.3学法分析
依照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及高一学生的具体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自我发现的学习能力,在抽象问题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会遵循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抽象概括出反函数的概念;在概念的引出后,注意运用启发设问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中,教师创设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在积极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找到了解决疑难的方法。整个过程贯穿“怀疑”——“思索”——“发现”——“解惑”四个环节,学生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思想上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又从否定到肯定的辨证思维过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培养了学习能力。4.教学过程设计 4.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以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设置两个小问题(1)若v=10千米/小时,经过时间t时,路程s怎么用t表示?(2)若v=10千米/小时,经过路程s时,所用的时间怎么用s表示?然后分析两个函数关系及变量、自变量。这样可以让学生可以减少字母较多的烦恼,并且明确本节的内容是函数内容的延伸,同时研究这个具有实际意义,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4.2 分析研究,导入概念
对于实际问题再进行一般化,举出其他函数如y=3x+6,通过求x再导出一个函数,用函数的概念分析导出的函数x,y的关系式满足是x是y的函数,引出反函数,然后通过对更一般的函数,然后通过对更一般的函数y=f(x)抽象概括出反函数的概念。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函数概念,加深对反函数的理解。4.3 深入研究,揭示实质
对概念再进行分析与一般函数进行对照,按照习惯自变量与变量的表示方法进行x,y互换,并同时指出一般所说的反函数是互换以后的;然后在从函数三要素分析反函数之所以是“反”函数的实质,加深概念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4.4 应用举例,巩固概念
例1是求y2x1(xR,且x1)与yx3(xR)的反函数。通过举例概括出概x1反解1念所给出的基本步骤,并用关系式yf(x)xf后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y)改写yf1(x)最例2是对函数yx进行用概念讨论分析是否具有反函数,然后通过探讨得出何时存在反函数,并给出具体的条件,进而求解其反函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数形结合去分析学生所找出的条件的特点,总结归纳单调函数有反函数的结论(不作证明)。4.5 课堂练习,强化难点
适当练习求反函数的方法及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反函数,巩固反函数的求法,同时可以展示学生中的问题和要注意的地方,以便得到及时解决。这个过程与过程4是交叉进行。4.6 课堂小结,反馈概念
通过小结反函数的概念和反函数的求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补充讲解。4.7 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适当布置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并能进行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8小结归纳
通过对反函数概念和性质的小结,使学生理清这节课的重难点,并使终结阶段的教学更
2为完整,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5.教学设计说明
高中数学教学的新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的“主体”作用做文章,不浪费任何一个促使学生“自省”的机会,以积极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结果、发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的全面性。具体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去讨论分析、探究发现,以符合学生思维的形式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整个教学。
第二篇:反函数教案第三课时
高中数学教案
第二章 函数(第10课时)
王新敞
课
题:2.4.3 反函数
(三)教学目的:
1.在掌握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初步会求非单调函数在各不同单调区间上的反函数,会利用反函数解决相关综合问题。
2.培养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化归转化能力;
3.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较复杂的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较复杂的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及其应用.。授课类型:练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分:一解、二换、三注明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有什么关系:
函数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反函数的定义域由原函数的值域得到,而不能由反函数的解析式得到 2.函数yf(x)、yf1(x)、xf(y)、xf1(y)间的关系:
yf(x)与yf1(x)、xf(y)与xf1(y)互为反函数; yf(x)与xf1(y)、xf(y)与yf1(x)为同一函数。
二、讲解例题:
例1 求函数y=1x1x
(x≥0,x≠1)的反函数.解:⑴由原函数变形为y-y∵
x=1+x,即x=(y-1)/(y+1)--①, x≥0,∴(y-1)/(y+1)≥0,解得y<-1或y≥1,2⑵由①两边平方得x=[(y-1)/(y+1)], 新疆奎屯市一中
第 1页(共4页)高中数学教案
第二章 函数(第10课时)
王新敞
⑶∴原函数的反函数是f1;(x)= [(x-1)/(x+1)]2(x<-1或x≥1)说明:原函数的值域是借助于变形中的①式:x≥0而得到的,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函数,求它的值域时要注意题目中的现有条件.x(x0)例2 设函数y=f(x)=2,求它的反函数.x(x0)分析:这里给出了分段函数,即在不同的x范围内有不同的表达式,因此,也应在不同的x范围内求其反函数.解:⑴当x<0时,y=x,其反函数仍是y=x(x<0);⑵当x≥0时,y=x,由y=x(x≥0)得x=为y≥0,∴y=x(x≥0)的反函数是y=⑶由⑴⑵可得f1222y,又y=x2(x≥0)的值域
x(x≥0).x(x0).(x)=x(x0)axb3x1的反函数是y(x∈R,x≠2),求a,b,cxcx2例3 已知函数y的值.解:⑴由y3x12y1(x≠2)解出x=,x2y3∵原函数的值域是y≠3, 3x12x1(x≠2)的反函数是y(x≠3,x∈R).x2x3axb2x1⑵由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关系知,y与y是同一函数,x3xc∴y∴a=2,b=1,c=-3.例4 若点A(1,2)既在函数f(x)=axb的图象上,又在f(x)的反函数的图象上,求a,b的值.分析:求a,b,就要有两个关于a,b的方程,如何寻求?
①A(1,2)在f(x)图象上,这是很容易看出来的.②如何用它也在f(x)的反函数的图象上呢?
新疆奎屯市一中
第 2页(共4页)高中数学教案
第二章 函数(第10课时)
王新敞
其一,真求反函数,再把A(1,2)代入.能不能不求反函数?
其二,A(1,2)在反函数图象上,则A'(2,1)就应在原函数的图象上,即(a,b)满足y=f(x),则(b,a)应满足y=f1(x),反之亦然.解:由A(1,2)在f(x)=axb上,则有ab2--①;
由A(1,2)在其反函数图象上,可知A'(2,1)也在函数f(x)=axb图象上,∴又有2ab1--②,解联立①②的方程组得a=-3,b=7.例5.若f(x1)x2x(x0),试求反函数yf1(x).
分析:当已知函数是一个复合函数时,要求它的反函数,首先要求原来函数解析表达式.
解:令x1t,则xt1,x(t1)2,代入所给表达式,得f(t)(t1)2+2(t1)2=t1,2x0,∴x1t1,即原来函数是f(x)x21(x1).
易求函数f(x)x1(x1)的反函数是
2yf1(x)x1(x0).
注:在利用换元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新元(中间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练习:
x21(x0)1.求函数y=的反函数.x1(x0)解:当x≥0时,y≥1,由y=x2+1得x=
y1(y≥1);当x<0时,1y<1,由y=x+1得x=y-1(y<1).将x,y对换得y=fx1(x1).(x)=x1(x1)说明:求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应分别求出各段的反函数,再合成.的值域而得反函数的定义域,这一点绝不能混淆.2. 已知函数f(x)=1+2x3有反函数,且点(a,b)在函数f(x)的图象上,新疆奎屯市一中
第 3页(共4页)高中数学教案
第二章 函数(第10课时)
王新敞
又在其反函数的图象上,求a,b的值.解:∵点(a,b)在函数f(x)的图象上,∴b=1+2a3---①, 又点(a,b)在其反函数的图象上,∴点(b,a)在原函数f(x)的图象上,∴有a=1+2b3---②,联立①②解得a=b=2.四、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分段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及含有字母的函数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
1.课本P64习题2.4:3,4.答案:3.⑴y=f1(x)=x/2,y2x(x[0,)它的定义域为[0,+∞);⑵y2x(x[0,)及其反函数
1yx(x0)2的图象如右图所示.y1x(x0)2第3(2)题4.∵y=x/5+b的反函数为y=5x-5b,由已知y=ax+3是y=x/5+b的反函数,∴函数y=x/5+b与函数y=ax+3为同一个函数,由此得a=5且-5b=3.∴a=5,b=-3/5.2.求函数f(x)=x|x|+2x的反函数.(提示:讨论x≥0和x<0两种情况,写成分段函数,分别在两部分内求反函数)答案:f111x(x0)(x)=11x(x0)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后记:
新疆奎屯市一中
第 4页(共4页)
第三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设计人:岳志芳
学校:东营区一中
使用人: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作交流、语言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3、进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点教学重点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掌握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体验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晶莹、美丽的雪花吗?(生:喜欢)提到雪花你能联系到什么?(鼓励学生尽情地表述心中对“雪”的感受。)是啊!神奇的大自然造就美丽的雪花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美丽的享受和快乐。师:(出示 “冰天雪地”情境图)看的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你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决吗?(学生观察图后教师指名口答,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明确图中有3个活动区及每个活动区的人数,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可予以鼓励,有创意的发现教师可给予表扬。)
师:刚才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你们是爱学习的好学生,现在我们把目光集中的在滑冰场上。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新课作了较好的铺垫。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根据情境,探究新知。教学例1。
师(出示放大的滑冰场区情境图,同时出示例1。)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滑冰场上的数学问题(指名读题,再说说题中告诉什么,求什么)。师:请同学们试一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把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为什么这样解答的理由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再把学生的不同解法写在黑板上。重点让学生指出解题思路和每步算式的意义,估计学生会出现分步列式和列综合算式两种情况)师:(指着综合算式)先让学生读题,再根据这道算式,同学们想一想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教学例2。
师:根据“冰天雪地”活动中心的统计,三天能接待987人,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下面一个问题。
(教师随机出示例2,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重点说明“照这样计算”的意义。)师:同学们能用线段图表示出这道题的意思吗?试一试,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试画,然后指名在黑板上演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明确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度应该是表示3天接待人数的线段长度的2倍。)
师: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把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小组内同学交流,比一比哪组同学能想出不同的解法。
(学生独立做后小组内交流,要求学生把不同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针对黑板上出现的不同解法在组内交流评析,最后集体订正,评析时让学生
说出解题思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3×987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想出这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6天里有几个3天?接待人数还应该是几个987人?)师:(指着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像这样只有乘除法的算式,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每个综合算式有什么特点?(生:算式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它们的运算顺序怎样呢?(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加减法混合运算和乘除法混合运算。)教师出示第5页方框内的总结语,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四则运算,并且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及时进行总结,在自己总结作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感受,从而加深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巩固新知,反馈练习。练习一第1、4题。
第1题学生独立将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些题目的运算顺序是是什么?
第4题先估算,在笔算,集体订正,评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梳理、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检测 见课件。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2、3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四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会认10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能用钢笔正确美观书写“裕”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找出文章时间、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形式理解词语“如愿以偿、沉默不语”。
4.抓住“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她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
教师准备:前置学习单,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说过春节的快乐。(压岁钱,新衣服,放鞭炮……)2.在西方有一个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是什么?(圣诞节)。出示西方圣诞节图片(配乐)欣赏,看完你有什么感想?
3.生交流对圣诞节的了解。(补充资料:接助中心、给予树)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故事,板题(强调“给予”的读音,“予”的书写)指名读,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测词语: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1)出示带拼音词语,同桌互读,纠正字音。(2)出示去拼音词语,开火车读。(3)齐读词语。
(4)理解“如愿以偿”:愿望实现,找近义词(梦想成真)(5)出示“裕”的大篆和小篆体,师讲解:左衣右食,丰衣足食(会意字)。指导书写。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思考:故事里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交流,板书: 圣诞 棒棒糖(家人)金吉娅
前夕 洋娃娃(陌生女孩)
请学生看着板书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三.精读感悟,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师:圣诞节前夕,妈妈给每个孩子发了20美元后,孩子们买完礼物,回家途中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2.出示句子“回家途中……沉默不语”。(1)理解“沉默不语”。
(2)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难过,自责,害怕……)(3)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对比着读一读,读出其他孩子的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复杂心情。
3.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给那个陌生小女孩买洋娃娃呢?请大家从第4自然段,找找原因。4.出示句子:“可是妈妈……什么都没有。”(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想象说话)(3)指导朗读:读出那个小女孩的可怜。5.孩子们,这就是给予树上那个小女孩的卡片。(出示卡片内容,师配乐读)
你就是金吉娅,站在给予树旁读着这张卡片,你心里想什么?(想象说话)
师:金吉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她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有爱心、同情、善良、体贴……)板书:同情,善良,体贴…… 6.升华情感,引读最后一段话。
师:面对金吉娅的做法,如果我是金吉娅的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现在,我会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范读)
你们是金吉亚的哥哥姐姐,你们会(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读)
四.总结:这个小女孩收到礼物是多么开心呀!下节课我们来替她写写感谢的话。
板书:
31给予树
时间 人物 事件 圣诞 棒棒糖(家人)金吉娅
前夕(善良,同情,体贴)洋娃娃(陌生女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小练笔:替那个陌生女孩写感谢的话。
三、寻找文中几处不易发现的爱,如母子之爱、手足之爱,引导学生发现母亲心情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的难能可贵。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易错字:糖、即
稀土高新区黄河路小学
贾妍
第五篇:《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团电力希望小学 罗蔚萍
【教学背景】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教学课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良”等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认识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材分析】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这首诗共有4节。前3节每节内容相近,结构相似,写法相仿。每一节都由三部分组成,先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开始,再说用它于什么,最后说为什么这样做。第4节只有一句诗“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使本课内容意味悠长,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整首诗内容浅显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浓郁动人,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好教材。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依托文本,拓展延伸;仿照课文,创作儿童诗。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看《神笔马良》的故事,交流。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播放动画片)看完动画片,我们知道了马良有一支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非常神奇。有一个小女孩呀,也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她想用神笔画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假如》。(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边读边想:小女孩用神笔都画了些什么?
一、检查生字词
1.读了课文,你知道小女孩用神笔画了些什么?(板书:太阳、谷粒、好腿)2.生字会读了吗?开火车读、指导读、齐读
3.生字没难住大家,这些词语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4.指导:同学们,其实,词语也是有感情的,齐读红色的词语,你感到心情——(生说:高兴、开心)。齐读蓝色的词语,你的心情变得——(生说:伤心、难过)
男女生分别读不同颜色的词语。
二、品读感悟
1.你们不仅读对了生字的音,而且读出了词语中的情,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小女孩的心。
2.品读感悟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节。(教师评价:你读的正确、流利)(2)指导读:寒冷的冬天到了,你听——(课件播放北风声)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树被刮的摇摇晃晃,冻的瑟瑟发抖。(指名读)
请同学们起立做着动作读一读(表演读)
(3)师生情境对话: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脖子?(„.)小树,你怎样叹息?(„)小树,你现在最需要什么?(„)
(4)瞧,小女孩用神笔送来了——(教师课件显示太阳图片)(5)小树,让我们快活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感悟第二节(1)看图饥饿的小鸟: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读读这句话(指名读,教师评价:听出来了,你实在是太饿了!/你等的真苦啊!)
(2)同学们,你们有饿哭了的经历吗?(学生交流)背景音乐起,教师渲染气氛:没有饥饿的你们是幸福的,而小鸟却是可怜的,每天,鸟妈妈要去寻食,她飞呀飞,飞过(„),飞过(„),飞过(„),飞到遥远的地方。一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在远方寻食,(女生读句子),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孩子遥远的地方寻食(男生读句子)。天黑了,小鸟饿了,但是还没盼到妈妈回来(全班读句子)
(3)、此时,神笔就在你手中,你最想干什么?
小女孩也是这么想的。(指名读并评价:你读出了谷粒的香甜/小鸟吃饱了好开心啊。齐读)
4、品读第三节
(1)有了谷粒,小鸟是快乐的,有了游戏,你们也是快乐的,看,你们在玩什么?(课件出示:课间游戏图片)
(2)你们玩的多开心啊,当你们在操场上尽情游戏的时候,有一个叫西西的男孩,只能坐在轮椅上,(看图)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西西的生活会有什么不方便?(学生想象说话)
(3)是呀,西西多想有一双好腿啊,来,把你们的祝福送给他,指名读课文,教师评价:谢谢你的祝福。/西西一定会开心的。
(4)让我们一起祝福西西早日站起来,齐读。
5、主题升华
多动情的朗读啊,多美好的祝愿啊!从小女孩的三个愿望中,你读懂了小女孩的心了吗?(板画:爱心)小女孩对小树、小鸟、朋友充满了深切的同情和关爱,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五、拓展创作
1、亲爱的孩子们,假如你也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送给谁呢?课件出示,仿照诗歌练习说话。
2、你们有着小女孩一样闪亮的爱心,但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地方还有一些这样的孩子,(课件出示:
一、山区的孩子
二、饥饿的孩
三、失明的孩子)你想为他们画些什么?
3、孩子们,你们真让我感动,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上,还有一些这样的地方——河流污染严重,小鱼纷纷死亡;树木严重破坏,沙尘暴正吞并更多的城市和村庄;还有可怕的地震和战争,孩子们,写下你最想说的话,做成一首最动人的诗。(学生仿写诗)
4、我是小诗人,课堂展风采。与大家分享你的精彩诗句。(学生配乐朗诵创作的诗歌)
5、孩子们,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那句话—— 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播放《爱的奉献》)
【教学反思】
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提供不同层次的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得到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