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命题作文教学设计《征文选登》_语文论文(共5则)

时间:2019-05-12 17:4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命题作文教学设计《征文选登》_语文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命题作文教学设计《征文选登》_语文论文》。

第一篇: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命题作文教学设计《征文选登》_语文论文

一、训练目的 这篇习作的训练,目的是要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训练要求 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出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口头表达清晰明了,文章流畅自如。

三、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1.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每天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有时也难免有点烦。如果碰巧有一天他们同时都不在家,你们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说)2.那你们告诉我,是爸爸妈妈在家好?还是不在家好?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认为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好的,请先说说理由。生甲:因为爸爸妈妈在家时,很少有玩的时间,好不容易写完了学校的作业,还没喘口气,妈妈就又布置一大堆的家庭作业。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轻松地玩会儿了。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时不自由。比如我特喜欢画一些小人,让它们打仗,可有意思了,可妈妈不让画,说是浪费时间。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生丙:妈妈太爱唠叨了,麻烦得很,经常一句话要说好几遍,我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她们不在家,我也就能做点我喜欢干的事了。师: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深有感触。一方面,老师同情你们的境遇;另一方面,又为爸妈对你们所付出的爱而感动,他们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当然,如果他们能再考虑一下方法,与你们多交流交流,那就好了。3.现在,认为爸妈在家好的同学来发言,说说为什么爸爸妈妈在家好?生甲:爸爸妈妈在家,他们做好了所有的事,什么也不用我操心。他们不在家,我自己什么也干不了,所以还是爸爸妈妈在家好。师:以后要多锻炼自己才行啊,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对吗?(学生点头)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既热闹又有趣,剩下自己一个可就孤独了,尤其是晚上,一个人在家呆着,特害怕。我也认为爸爸妈妈在家好。师:看来,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你们有的人很轻松、自由。也有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比如自己不会做饭吃、胆小害怕等等。现在,请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把你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写下来,让老师看看。没有这样经历的同学可以想一想,如果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你会怎样做?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写一篇想象作文,给老师看一看,好吗?

四、学生习作成文 附:学生优秀习作 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爸!妈!”“爸──妈──”傍晚我放学回到家里,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发现爸爸妈妈的影子。“噢!老爸老妈不在家,我自由啦,没有人管我喽!咚咚其锵其,„„” 我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了作业,又煮了一包方便面当晚饭吃。吃完晚饭,又玩玩具,几个拼装玩具被我拆了装,装了拆,折腾了两个小时。没意思了,一看表,都快九点钟了,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我顺手抽了本作文书瞎翻。突然间,一个题目印入眼帘──《我的恶作剧》。对呀,我灵机一动,也来搞个恶作剧,算是对老爸老妈晚回家的惩罚。说干就干。我先找了一袋茶叶,剪开口,小心地放在虚掩着的门沿上。安顿好茶叶,我又在门沿上轻轻地摆了四个玻璃球。门上布置好了,该地下了。我接了一点水在盆里,为了保证滑度,又滴了几滴润滑油,然后均匀地抹在地上。用手试试,嗯,够滑。搞定了门厅,该来点身体上的了。我在喝水的杯子里倒上了捣碎的“抗菌优”粉末。干完这些,我长出了一口气,刚坐到沙发上就跳了起来,心想,不行,还要带点味觉的。我又煮了两包方便面,不过,里面倒了大量的胡椒粉和芥茉油。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我便躺在沙发上等着看好戏。大约半小时的光景,门缝里传来爸爸妈妈的说话声。“吱”一声,爸爸妈妈推门而入,茶叶“哗”地撒了俩人一脸,玻璃球紧随其后,砸在老爸老妈的头上脚上。他俩一愣,被这从天而降的“灾祸”吓了一跳。“好小子,你等„„”他俩一边换拖鞋一边训我,滑腻的地板又让他们打了两个趔趄,险些摔倒。我赶紧装出一副孝敬的样子:“爸爸妈妈,锅里有饭。”俩人喜出望外,急忙去品尝我的“佳肴”,可是吃了一口,就又呛了出来。我及时递上水杯,爸爸妈妈疑惑地看看我,还是喝了一大口,太辣了,急忙去漱口。我早已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爸爸妈妈忍无可忍,我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下次,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该干些什么呢?(王 旭)评语: 这篇习作风趣,令人忍俊不禁,把一个调皮淘气的男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语句流畅,生动形象。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命题作文教学设计《征文选登》

第二篇:作文教学设计:××不在家

作文教学设计:××不在家 作者:义蓬二小陈林军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凸显学生作文的“真情”和“立意”

二、设计目的:

是准对学生作文中叙事虚假,感情勉强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习作定势,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想象、分析、思考,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使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在“立意”这一层面上一个台阶。

三、所用时间:本人公开课中用了一教时,(实际可用二教时)

四、所教年级:三年级

五、过程策划:

(一)忆——经历再现,引发真情

1、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有的与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有的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谁来说说你和谁生活在一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上、下式板书: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师:与他们在一起,有时也难免有点烦。如果碰巧有一天他们都不在家(在前一组词的左侧板书:不在家)你们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说),(估计会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爸爸妈妈在家好,一种是爸爸妈妈不在家好)

2、实话实说:

(1)师:谁能从一件具体的事例,说明是爸爸妈妈在家好?还是不在家好?(学生各抒己见)认为爸爸妈妈不在家好的同学,请先用具体的事例说说理由。

学生可能只会说一些比较笼统的原因,而少有具体的事例,如:a因为爸爸妈妈在家时,很少有玩的时间;b爸爸妈妈在家时不自由;c妈妈太爱唠叨了,麻烦得很等等。

此时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要求把具体的某一件事例有序地说清楚,如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以及你想些什么,相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等等。(板书:事情起因—发展—结果,你所想的,你想说的)

(2)师:现在,认为爸妈在家好的同学来发言,请先用具体的事例,说说为什么爸爸妈妈在家好?

学生也可能只会说说一些比较笼统的原因,而少有具体的事例,如:a爸爸妈妈在家,他们做好了所有的事,什么也不用我操心;b爸爸妈妈在家既热闹又有趣;c爸爸妈妈在家我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此时教师仍需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要求把具体的某一件事例有序地说清楚(方法同上)。师:看来,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你们有的人很轻松、自由,也有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事,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深有感触。一方面,老师同情你们的境遇;另一方面,又为爸妈对你们所付出的爱而感动,他们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当然,如果他们能再考虑一下方法,与你们多交流交流,那就好了。

3、闭目回忆

师:每一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让我们回忆爸爸妈妈或其他你最亲近的人,不在家时的经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把你最亲近的人不在家的那种感受回忆一遍;把你最亲近的人不在家,发生的一件记忆犹新的事回忆一遍。(播放一段轻音乐——《母亲的爱》。)

(二)说——开拓思路,吐露真情 1.小组交流。

师:把刚才回忆中感受,真实、具体地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就怎么说;把最亲近的人不在家发生的事情,在小组里说说,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做到说真话,吐真情。(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2.集体交流。

师:好,接下来,同学们把你的感受和发生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听。其他同学可以围绕他是否把某一次经历较深的事例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①谁愿意讲讲让你感受最深的人是谁?他(她)为什么令你感受最深?(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②谁愿意讲讲他们不在家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③谁愿意讲讲他们不在家时,发生的一件与你有关的事?说说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怎么样?(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④谁愿意讲讲当时你心里怎么想的,想说些什么?或是其他方面的内容?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能把感受最深的情节,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令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写——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由于时间关系,这样吧,请你提起笔,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他们不在家时,发生的影响最深的事和你的感受,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把真实的事写具体,把心里的感受写下来,把你相对他们的说的话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师读例文。(下附:“爸爸妈妈不在家”范文)

2、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事情表达具体,有没有抒发你的真实感情。

3、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4、小结延伸。同学们,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小朋友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自己改一改,抄一抄,贴在教室的习作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六、特色提示

1.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教者一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习作要求和文体结构→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方法→模仿范文进行习作),打破框框,淡化文体意识,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作后点评之中,学生在自然而然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过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

2.诱发兴趣,引导真情表达。习作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教者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谈话引发→闭目回忆→互谈感受(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3.题目半成,留有余地。题目没有规定写“爸爸妈妈不在家”而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是为了给一些单亲家庭或没有爹娘的孩子留有余地,给他们多一些选择,多一些人文关怀。

作文教学设计:礼物

作者:河庄镇小鲁小霞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本课教学选择的话题“礼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使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二、设计目标

1、能回忆生活,从亲身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

2、能以“礼物”为话题写一件事,写出真情实感。

三、所用时间

本课教学共计60分钟,大致分为三个时段:指导选材30分钟,学生写作20分,讲评10分钟。

四、所教年级

五年级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出来了真让人高兴,老师想为大家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师生互赠礼物。

(1)教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后,学生鼓掌。

(2)引题:谢谢大家的掌声,你们的掌声鼓励了我,使我充满了信心,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合作得非常愉快。同学们,刚才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大家送给我热烈的掌声,其实我们已经交换了一份礼物。(板书:礼物)

(二)指导选材

1、理解“礼物”的内涵。

(1)同学们,你觉得“礼物”代表什么?

(指四———五名学生说说)

(2)过渡:对,礼物能传递人间的亲情、友情,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更加深厚。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都藏着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聊聊礼物的故事吧!

2、说说礼物的故事

(1)同桌交流

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你曾经收到过什么礼物?或者送出过什么礼物?把你经历的事和同桌交流一下。

(2)说说收到的礼物

①我们先来聊聊收到的礼物。(板书:收到)谁来说说你的故事?

(引导学生从收礼的时间、对象、内容上多角度说,说清一件事的主要内容。)

时间:生日、节日、其他(生病、离别、做客……)

礼物对象:同学、朋友、长辈、亲戚、父母……

内容:吃的、穿的、用的、玩的……

②层层拓展:

a、你收到过自己非常喜爱的礼物吗?(板书:非常喜爱)

b、你是否收到过意想不到的礼物?(板书:意想不到)

c、你收到过梦寐以求的礼物吗?(板书:梦寐以求)

d、教师补充事例:《教师节的礼物》

每年的教师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总会收到学生的礼物,今年也不例外。我收到了许多礼物,最多的还是贺卡。这些贺卡有的是学生精心选购的,有的是亲手制作的,每张贺卡上都写满了对我的祝福,这些贺卡我一张也舍不得丢掉,我把它们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空闲时翻一翻,看一看,心里总觉得美滋滋的。这时候,我就会想:做老师真好,做老师真幸福。

e、在你收到的礼物中,有没有什么礼物被你好好保存着?(板书:精心保存)

(以上a、b、c、e环节,教师随机追问,重点从礼物蕴含的情意及喜爱的理由、表现上进行挖掘。)

(3)说送出的礼物

①拥有是快乐的,付出也是美好的,下面我们来聊聊送出的礼物,谁来说说你的故事?(板书:送出)

(教师点评,随机引导学生说出如何精心准备礼物,怎样送出礼物,送出后对方和自己的表现、心情)

②拓展礼物的范围:你觉得礼物必须是一件东西吗?说说你的见解。

③对,礼物并不一定是一件实实在在东西。比如刚才老师送给大家的歌声,你们送给我的掌声,甚至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个电话都能作为礼物。这样的礼物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你们送过这样的礼物吗?

④小结:听了那么多礼物的故事,让人觉得礼物真是件好东西。的确,有位诗人就曾这样说过:“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礼物更是一杯芬芳的美酒,陶醉了我们的生活。”

(4)说其他的礼物

①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非常希望拥有但还没有得到的礼物?(板书:期盼)

(教师了解为什么想得到这样的礼物?打算怎样得到它?如何对待它?)

②同学们有没有打算送但还没有送出的礼物?(板书:未送)

(教师了解原因,鼓励学生大胆送出礼物,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意。)

(三)学生写作

1、提出写作要求:

礼物的故事多得说也说不完,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关于礼物的事,请写出礼物的由来,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家可以以“礼物”为题,也可以另起一个漂亮的题目,希望大家的题目和文章能像大家的故事一样丰富多彩,精彩生动,给大家20分钟时间。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评议习作

请三至四名学生读习作,其余学生担任评委,说说同学写的作文有什么成功之处,你想给他什么建议。(引导学生从选材是否新颖独特,构思是否巧妙,表达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点评。)

附:学生作文题目《特别的礼物》、《珍贵的礼物》、《惊喜》、《昂贵的礼物》、《一颗钻石》、《一副手套》、《一个甜蜜的吻》、《这样的礼物我喜欢》、《礼物,我想对你说》。

(五)欣赏教师下水文:《一份珍藏的礼物》

六、预设效果

能以“礼物”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捕捉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材料,使人人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七、特色提示

1、选题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收到许多礼物,或是节日礼物、生日礼物,或是某种特定情况下赠送的礼物,“礼物”这个话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关于礼物的亲身感受,都经历过礼物带来的喜悦,感受过礼物的传递的情意。因此,这样的话题使学生有亲切感,大脑中有储存,容易激发写作的兴趣和愿望。

2、教学过程安排富有层次性、逻辑性,层层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捕捉到大量富有个性,独特的材料。本课教学分四个板块:收到的礼物、送出的礼物、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这四个板决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其中“收到的礼物”中分为非常喜爱、意想不到、梦寐以求、精心保存的礼物。学生能想到的礼物往往是实实在在的“物”,因此在“送出的礼物”中又拓展了礼物的范围,礼物有虚实之分,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以是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首歌等等。这个环节更深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能力。“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又从新的角度使学生挖掘出更加新颖、更具个性的材料,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本课曾在萧山区级教研活动中经过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广开思路,当堂从头脑中提取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素材。

3、选材指导,表达指导各有侧重,点到为止。本课是作文选材指导课,重点落在选材上,在学生捕捉到各种材料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追问、点评,使学生能从礼物的由来,收到或送出后自己及对方的表现、心情这几方面进行描述,其实是在写作之前安排一个思考、口述的过程,巧妙地为下面的写作作了辅垫,从而能使学生当堂构想作文内容,完成从说到写的过渡。

4、引题、导语设计富有诗意。

叙事不是这堂课的最终目的,文章要写的饱满、强烈,必须以一种感情为线索串连全文,本课教学也是如此。开篇师生互赠礼物,巧妙地引出话题。每个环节的过渡,小结语以诗一般的语言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自然融入礼物蕴含的情感之中,从而能活跃思维,说真话,抒真情,写出动情的故事来。作文教学设计:礼物

作者:河庄镇小鲁小霞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本课教学选择的话题“礼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使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二、设计目标

1、能回忆生活,从亲身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

2、能以“礼物”为话题写一件事,写出真情实感。

三、所用时间

本课教学共计60分钟,大致分为三个时段:指导选材30分钟,学生写作20分,讲评10分钟。

四、所教年级

五年级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出来了真让人高兴,老师想为大家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师生互赠礼物。

(1)教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后,学生鼓掌。

(2)引题:谢谢大家的掌声,你们的掌声鼓励了我,使我充满了信心,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合作得非常愉快。同学们,刚才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大家送给我热烈的掌声,其实我们已经交换了一份礼物。(板书:礼物)

(二)指导选材

1、理解“礼物”的内涵。

(1)同学们,你觉得“礼物”代表什么?

(指四———五名学生说说)

(2)过渡:对,礼物能传递人间的亲情、友情,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更加深厚。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都藏着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聊聊礼物的故事吧!

2、说说礼物的故事

(1)同桌交流

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你曾经收到过什么礼物?或者送出过什么礼物?把你经历的事和同桌交流一下。

(2)说说收到的礼物

①我们先来聊聊收到的礼物。(板书:收到)谁来说说你的故事?

(引导学生从收礼的时间、对象、内容上多角度说,说清一件事的主要内容。)

时间:生日、节日、其他(生病、离别、做客……)

礼物对象:同学、朋友、长辈、亲戚、父母……

内容:吃的、穿的、用的、玩的……

②层层拓展:

a、你收到过自己非常喜爱的礼物吗?(板书:非常喜爱)

b、你是否收到过意想不到的礼物?(板书:意想不到)

c、你收到过梦寐以求的礼物吗?(板书:梦寐以求)

d、教师补充事例:《教师节的礼物》

每年的教师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总会收到学生的礼物,今年也不例外。我收到了许多礼物,最多的还是贺卡。这些贺卡有的是学生精心选购的,有的是亲手制作的,每张贺卡上都写满了对我的祝福,这些贺卡我一张也舍不得丢掉,我把它们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空闲时翻一翻,看一看,心里总觉得美滋滋的。这时候,我就会想:做老师真好,做老师真幸福。

e、在你收到的礼物中,有没有什么礼物被你好好保存着?(板书:精心保存)

(以上a、b、c、e环节,教师随机追问,重点从礼物蕴含的情意及喜爱的理由、表现上进行挖掘。)

(3)说送出的礼物

①拥有是快乐的,付出也是美好的,下面我们来聊聊送出的礼物,谁来说说你的故事?(板书:送出)

(教师点评,随机引导学生说出如何精心准备礼物,怎样送出礼物,送出后对方和自己的表现、心情)

②拓展礼物的范围:你觉得礼物必须是一件东西吗?说说你的见解。

③对,礼物并不一定是一件实实在在东西。比如刚才老师送给大家的歌声,你们送给我的掌声,甚至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个电话都能作为礼物。这样的礼物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你们送过这样的礼物吗?

④小结:听了那么多礼物的故事,让人觉得礼物真是件好东西。的确,有位诗人就曾这样说过:“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礼物更是一杯芬芳的美酒,陶醉了我们的生活。”

(4)说其他的礼物

①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非常希望拥有但还没有得到的礼物?(板书:期盼)

(教师了解为什么想得到这样的礼物?打算怎样得到它?如何对待它?)

②同学们有没有打算送但还没有送出的礼物?(板书:未送)

(教师了解原因,鼓励学生大胆送出礼物,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意。)

(三)学生写作

1、提出写作要求:

礼物的故事多得说也说不完,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关于礼物的事,请写出礼物的由来,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家可以以“礼物”为题,也可以另起一个漂亮的题目,希望大家的题目和文章能像大家的故事一样丰富多彩,精彩生动,给大家20分钟时间。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评议习作

请三至四名学生读习作,其余学生担任评委,说说同学写的作文有什么成功之处,你想给他什么建议。(引导学生从选材是否新颖独特,构思是否巧妙,表达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点评。)

附:学生作文题目《特别的礼物》、《珍贵的礼物》、《惊喜》、《昂贵的礼物》、《一颗钻石》、《一副手套》、《一个甜蜜的吻》、《这样的礼物我喜欢》、《礼物,我想对你说》。

(五)欣赏教师下水文:《一份珍藏的礼物》

六、预设效果

能以“礼物”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捕捉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材料,使人人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七、特色提示

1、选题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收到许多礼物,或是节日礼物、生日礼物,或是某种特定情况下赠送的礼物,“礼物”这个话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关于礼物的亲身感受,都经历过礼物带来的喜悦,感受过礼物的传递的情意。因此,这样的话题使学生有亲切感,大脑中有储存,容易激发写作的兴趣和愿望。

2、教学过程安排富有层次性、逻辑性,层层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捕捉到大量富有个性,独特的材料。本课教学分四个板块:收到的礼物、送出的礼物、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这四个板决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其中“收到的礼物”中分为非常喜爱、意想不到、梦寐以求、精心保存的礼物。学生能想到的礼物往往是实实在在的“物”,因此在“送出的礼物”中又拓展了礼物的范围,礼物有虚实之分,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以是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首歌等等。这个环节更深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能力。“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又从新的角度使学生挖掘出更加新颖、更具个性的材料,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本课曾在萧山区级教研活动中经过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广开思路,当堂从头脑中提取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素材。

3、选材指导,表达指导各有侧重,点到为止。本课是作文选材指导课,重点落在选材上,在学生捕捉到各种材料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追问、点评,使学生能从礼物的由来,收到或送出后自己及对方的表现、心情这几方面进行描述,其实是在写作之前安排一个思考、口述的过程,巧妙地为下面的写作作了辅垫,从而能使学生当堂构想作文内容,完成从说到写的过渡。

4、引题、导语设计富有诗意。

叙事不是这堂课的最终目的,文章要写的饱满、强烈,必须以一种感情为线索串连全文,本课教学也是如此。开篇师生互赠礼物,巧妙地引出话题。每个环节的过渡,小结语以诗一般的语言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自然融入礼物蕴含的情感之中,从而能活跃思维,说真话,抒真情,写出动情的故事来。作文教学设计:发现

作者:城西小学王绿明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去发现丰富而精彩的素材。

2.懂得作文是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别人最想知道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材料选择空间的拓展。

2.写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什么”

1.从动物身上发现。

1)出现图片:小猫上树(画面取名:小猫的勇气)

A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小猫很有勇气,小猫敢爬树等)

B等爬完树,你会发现小猫的肉垫、爪子、毛等等都有了变化,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

2)出现不起名组图:小猫斗大猫小猫洗爪子猫睡觉大猫妈妈的母爱

A现在你又从猫的身上发现了什么?

由学生任意挑选说自己的发现,并简单地进行叙述。

1)导入身边动物。

A猫的身上的发现是这样的多,其实狗的身上的发现更多,我们同学家里养过狗吗?你亲戚家里有人养过狗吗?你曾经发现过狗的什么?

(估计学生有:狗会摇尾巴;狗会看门等)

B还有别的动物吗?

2.从身边发现。

1)出现图片:一个躲在门里的小女孩

A这个人是谁啊?会不会是你?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向来以为自己胆子大,却发现自己胆小如鼠;看见老鼠害怕了等)

2)出现图片:妈妈和爸爸在地里割稻(起名:我发现变了)

你发现什么变了?

(估计学生有:妈妈的手变粗糙了;爸爸的脸更黑了;我变得更爱妈妈了等)

3)导入生活。

啊,像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出现游泳三阶段:不会、会、熟练的图片),你瞧,就算是一个事情我们就有三个发现,你们看,发现什么?

(估计学生有:我发现游泳真难啊;我发现我也会游泳;我发现游泳很简单)

4)小结:发现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充满浓郁乡村气息的地方,啊,抬头就有发现,低头也有发现,回到家里,妈妈的眼神,爸爸的问候都是发现,发现太多了,把你所能发现的填在纸上: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3.交流发现的材料。

1)把你的发现与小组的同学分享。

2)挑你最能说的一个告诉同桌。

二.指导“怎么写”

1.提问指导法。

1)学生上讲台回答同学提问。

谁愿意到讲台前来跟大伙交流交流吗?(请2位)

A(第一位)朗读题目后学生提问,讲台上的学生回答。

引导:你觉得他回答得不够清楚,你可以要求他说得更清楚。

B(第二位)朗读题目后,猜同学会提问些什么,并把自己猜的问题回答。

(这个猜问题不难,一般都能猜到,特别鼓励猜问题的学生)

2.范文指导法。

同学们有很多发现,这里也有四位同学有自己的发现:

出现范文题目:《我发现“牛皮癣”的来历》《我发现当家的权力变了》《我发现妹妹咬人的秘密》《我发现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按学生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爱看的作文来看。

1)向范文提问。

选择范文后,教师要求,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教师注意提问质量)

引导:如果你们想知道问题,作者能在作文总告诉你们,那么作者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2)朗读范文,并让提问的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作者有没有告诉你。

3)猜范文的内容。

选择第二则范文,教师要求学生猜作者写了什么?(学生猜)

4)范文朗读,并让学生自己回答猜中了没有。

5)小结提问:为什么作者写的,你们都猜得到,而你们想知道的内容,作者也似乎心有灵犀一般都写了,你们写作有什么秘诀没有?

导出作文秘诀:作文就是写你自己想写的,写别人想知道的。

三.学生写作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写作。

2.部分有问题的学生教师个别指导。

指导方法A:看了你这个题目,老师很想知道1……?2……?3……?

指导方法B:你猜猜,老师看了你这个题目最想知道什么?

3.学生习作,音乐。

四.评价及欣赏

1.引导评价的方法。

1)既然写作文有秘诀,那么我们评价作文是不是也有秘诀?

2)评价秘诀:看作文中是不是解决了我们想知道的,看是不是作者有必要写的。

2.学生上讲台读作文。

1)评价优点:哪些问题解决了?

2)还存在什么问题?

3)有什么建议?

3.欣赏。

1)学生中的优秀作文。

2)配乐朗读范文《我发现爸爸其实很爱我》。

4.总结。

发现无处不在,生活中有写发现叫我们落泪。

(课件图片:风雪中送报纸;爸爸背起我看戏;姐姐的两种妈妈……)

发现其实不难,记住两句话: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本方案设计有两大特点:

1.从学生情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搜索材料的欲望,从而入手身边的人事,选材水到渠成。

2.指导学生写作返朴归真,“给题目提问题”——最简单的指导方法往往最有效,因为它给学生的指导方向性很明确,没有因为添加了很多的人为因素而使指导变得扑簌迷离。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作文的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别人最想知道的。(限小学生)作文教学设计——观察 表达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四小学张秀娥

设计理念:

如今的孩子,有丰富的生活,广阔的视野。他们能快乐地游戏,能看到多彩的世界,然而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述某些内容的时候,却往往语不达意,显得苍白、干瘪,甚至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文章来。这种现象的成因之一是学生不会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表达。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体能测试”这个游戏,力求让学生至身于游戏中,细细体察,把观察、感受、表达三者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并适时引导,提高他们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致,引发矛盾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做游戏,谁能说说你印象最深、玩得最快乐的一次游戏?(指一名学生讲述)

(说明: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印像最深,玩得最快乐”这一话题会激发他们的兴趣,有表达和倾听的欲望。)

师: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生自由说)

师:听了他的叙述,你感受到和他做游戏时一样的快乐了吗?

(说明:可能有学生表达能力强,但大部分学生很难用语言把自己经历的事准确地表述出来,达到情景再现的效果。这样就引发了经历的快乐与表达的效果不一致的矛盾,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探究。)

师:是啊,很多时候,我们能很投入地游戏,却没有用心地去观察、体会,不能用语言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像刚才这位同学,虽然他这次游戏玩得很快乐,可我们却不能通过他的叙述完全感受到他当时的快乐。这就是因为我们还不会细致地观察,不能准确地表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怎样细致地观察,怎样准确地表达。

(板书——观察表达)

二、唤醒注意,细致观察

师:同学们不用把这件事想得很难,我们可以一边做游戏,一边学习。

(接着讲明游戏规则,并进行一次选拔,挑选平时转圈数量最多的学生来做这个游戏。)

师:看看这位未来的小空军,猜猜他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并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揣测人物心理活动。因为学生置身其中,所以揣测会容易些,也能够合情合理。)

师:马上就要进行测试了,在他进行测试的时候,大家应该做什么?

(说明:这一次要进一步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并加入自己的感受,并相机板书:观察——动作表情揣测心理)

师:请记住我们的任务。

(接着请这位“小空军”给自己选一位保护员和一位教官,然后开始活动。)

三、锤炼语言,准确表达

师:说说你刚才观察到了什么?(指2 生说)

师:我们认真观察了,可有些地方还是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老师这有一段文字,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他的描写是否能给你一些启发?

(说明:在此时插入一段文字,用来指导学生怎样把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地表述出来很有必要,也很有实效。当学生想表达又苦于不会表达的时候,学习一段例文,会让他们明确方向,并积极地进行思考,不断锤炼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师:像这样,我们细致地观察他的表情、动作,并通过动作表情揣测他的心理,还可以加上你自己的想法,在表达时,做到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就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得很精彩。现在,你能不能把刚才观察到的,也试着这样说一说?

(说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就是思维的成熟过程。说得顺了,写时就容易多了。)

师:大家的观察细致入微,说的也很具体、生动。现在能不能选取你印象最深,能说得最精彩的一段写下来。

(说明:学生对经历过的事能说得很多,但写下来往往又是另一种效果,这里让学生选取印象最深的一处来写,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容易写得生动,具体。)

(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一读,进行修改,再请好朋友读,互相评改,最后由大家推荐几篇好文章全班共享。)

(说明:这三个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读自己的作文,如果能找出少写的字、错字或病句并能进行修改,本身就是一次提高。与好朋友的交流,更容易沟通,他们会积极帮助好朋友修改作文,同时也乐于接受朋友的修改建议。如果自己的文章被朋友推荐到了全班,那更是一种自豪。)

四、拓宽思路,拟题成文

师:这么短时间大家就能写出这和精彩的一段,以它为重点如果给你充足的时间,你能把它写成一篇完整、优秀的作文吗?想一想,给你的作文拟一个什么题目?

(说明:大家都经历了同一个游戏,然而,因为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感受不同,因此作文的内容和立意也会截然不同,此时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拟题,是又一次思维训练。)

师:今天回家就写好这篇作文,老师看看哪些同学的作文能被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播出。

第三篇:最新《爸爸妈妈》教学设计-语文教案

《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爸、妈、好、我、爱”个生字,认识“父字头”和“女字旁”两个偏旁和笔画“”(斜钩),知道“妈、好”是左右结构的字;掌握“爸爸”“妈妈”等词语;初步认识句子和句号。

2、能正确朗读文,词语连读,句子之间有停顿。会用“我爱……”说话。

3、懂得要爱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

时安排:3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初读文。

2、学习文的第一、二句话,学习3个生字、2个词语及新偏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笔画:

2、指名认读熟字:父、女、子、马。

二、看图引入新。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

2、揭示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叫“文”。文是由一句一句的话组成的。

三、初读文。

1、教师范读文。

2、学生轻声朗读,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齐读文,学习题中的字词。

“爸”教学新偏旁“父”,书空“巴”的笔顺。“爸爸”也叫“父亲”,所以“爸”要用父字头。“爸爸”是一个词,后一个“爸”读轻声。

“妈”是由哪两个字合起来的?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马”合成,这叫左右结构的字。“女”字做偏旁有什么变化?(最后一笔横改提)教学新偏旁。想一想,“妈”为什么用女字旁?注意:“妈妈”也是一个词,后一个“妈”念轻声。

4、齐读。

四、看图说话,学习文第一、二句话。

1、看图说说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2、指导读句:爸爸妈妈白天上班,回家忙完了家务还给我2 们小朋友讲故事,织毛衣,爸爸妈妈多好啊!出示句子领读“爸爸好。”“妈妈好。”

你能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有多好吗?

教学生字“好”。这字什么结构?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认识句子。“爸爸好。”这儿写谁呢?怎么样?像这样告诉了我们谁怎么样,我们就叫它句子,一句话写完了,后面还有个小圆圈,叫句号。同样道理,“妈妈好。”也是一个句子。

(2)朗读训练。读句子时要词儿连读,词与词之间要稍做停顿。

爸爸/好。妈妈/好。

五、指导书写。

爸:“父”字头略为扁宽些。

妈:“女”的一横改做提,比“马”写的窄些。

好:“子”比“女”写得略低一些。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的第三、四句话,学习2个生字及新的笔画。

2、朗读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和偏旁。

2、指名板书“爸、妈、好”(边板书边说笔画和笔顺)

3、指名朗读第一、二句话。

二、看图说话,学习文的三、四句话。

1、看图说话。爸爸妈妈白天要工作,回家要做家务,还给我们讲故事,织毛衣。爸爸妈妈多辛苦啊!看图说说,图上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2、学习生字。出示句子领读“我爱爸爸。”“我爱妈妈。”认读生字“我”、“爱”。

“我”:教学新笔画“”—斜钩。然后,让学生看书上“我”的笔顺,边书空边说笔画。(教师放大范写。)

“爱”:教学新笔画“”—横钩。学生书空,教师范写。

3、指导读句。这是几句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出句子中的停顿和重音:我/爱/爸爸。我/爱/妈妈。

4、练习说话:平常你还用什么方式爱你的父母?

提出行为要求:每个小朋友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一自己能做的事,请爸爸妈妈在作业本上写上意见,并准备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

三、朗读文。

齐读,注意句与句之间停顿应略长一些。

四、指导书写。

我:“斜钩”要略为伸长一些,最后一点别忘。

爱:“冖”要写得宽一些,“友”的一横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

第三时

教学目标:

总结,巩固练习,进行爱爸爸、妈妈的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词和新偏旁与笔画。

2、听写:我、爱、爸爸、妈妈、好。

二、朗读与背诵文。

1、文有几句话?谁来读1、2句?

3、4句?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

指导背诵。先自由准备,然后指名试背,同桌互背,最后齐背。

三、句式训练。

书上写“爸爸好。”“妈妈好。”你还可以说说谁好?(句式:××好。)

“我爱爸爸。”“我爱妈妈。”你还爱什么?(句式:我爱××。)

四、行为指导。

1、指导看堂作业本上的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

2、你怎样爱爸爸、妈妈,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请你用一句话(句式:我帮。)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汇报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可选几位爸爸妈妈的话读一读,使孩子感到我做的虽然是小事,可也体现了我爱父母,父母会很高兴的。)

五、抄写句子。

注意:

句子一定要有标点符号,抄写时别忘了加句号。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能力较强的可看一句写一句。)

..

第四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

2、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领会其蕴含的深义。情感目标

感悟作品中人物对悲惨的历史悲剧的感悟与思考,认识战争到战争的残酷,激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教学难点】

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领会其蕴含的深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学法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选择专题进行探究。

2、文本学习过程重视对立比较法的使用。整个学习过程以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学具准备】

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 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想一想: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种称呼一般是出现在哪里呢? 的确,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样一声亲切的呼唤一般是出现在温暖的书信中,美好的诗歌中。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声稚嫩的呼唤,也有可能是孩子们与爸爸妈妈最后的告别,是孩子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行文字,是孩子们的一句——遗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发生在70年前真实的历史事件。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6年10月21日,丧心病狂的德国纳粹对南斯拉夫一个温和的小城展开了毁灭性的屠杀。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有7000多名普通市民被活活杀死,而这其中还有300多位毫无反抗之力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发出的最后一声呼唤就是——亲爱的爸爸妈妈。(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引文导读,积蓄情感。

1、引导学生明白引文的作用:点明文章的主旨。

2、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引文。

3、要求学生感情投入,齐读引文。

4、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句话,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明确】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关键词:沉重;美丽

(板书:沉重 美丽)

三、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课文中“沉重的记忆”。

(一)学生安静地快速浏览课文,在初步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 【PPT明确问题】

1、本文中哪些是“沉重的记忆”?

2、为什么会让你感到沉重?请试着读出这种沉重。

(二)学生回答问题:说出“沉重的记忆”并体会这种沉重。

(三)学生回答的同时读出自己感受到的沉重,并且带领全班学生齐读每一处“沉重的记忆”。【参考答案】

1、P.35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a、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四个句号的特殊表达效果。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此段不仅是描写天气,更是在渲染气氛。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显得很重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每个字的表意功能。

b、朗读指导:句号使读者读的时候不自觉放慢语速,想象这凄苦的场面,感受“天地亦与人同哀”。c、个别学生读;全班齐读。

2、P.35 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 ??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a、感受沉重:“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包含了作者对被杀害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罪行的控诉。这是杀戮的沉重。板书:杀戮

b、朗读指导:重读“全是”,读出作者的心痛。c、个别学生读;全班齐读。

3、P.37 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

a、感受沉重:他们本应相聚在同学聚会上,回忆哪些青葱岁月,但却是阴阳两隔,以生者对逝者的悼念缅怀这样的方式在一起了。这是悼念缅怀的沉重。(板书:缅怀)

b、朗读指导:重读“已”、“仍是”、“又”,读出生者的悲痛。

4、P.37 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a、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明确:感受这些孩子在生命的最后,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这是诗文的沉重。(板书:诗文)

b、朗读指导:读出这些天真可爱的生命对未来憧憬的美好感情,读出“任务了结时”的沉痛。c、学生齐读。

5、P.40 第四部分的遗言

请学生读最让自己感到沉重的一句。体会逝者在写下遗言时的悲壮与悲痛。(板书:遗言)

【总结】以上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种种的沉重:杀戮的沉重,诗文的沉重,遗言的沉重,缅怀的沉重,而这种种的沉重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所以他们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沉重”。(板书:生命)

【过渡语】老师发现,还有很多同学有一些沉重的感情急于抒发。是啊,7000多条生命啊,如此沉重的记忆,岂是我们十分钟八分钟能说完的呢?然而,逝者已逝,生者缅怀;逝者已逝,生者如斯;逝者已逝,生者坚强!孩子们,就让我们从这种“沉重的记忆”中去探寻一些“美丽的记忆”吧!

四、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寻“美丽的记忆”。【PPT明确问题】

1、哪些地方体现了“美丽的记忆”?

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3、试着读出这种“美丽”。请小组代表发言。【参考答案】

1、P.36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a、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这位老师的英勇不屈,表现了塞尔维亚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一种“英勇的美”。(板书:英勇美。)b、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一课”的含义:老师要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上最后一节爱国主义的课!c、朗读指导:“开枪吧!”读出轻蔑;“最后一课”要重读。充分展示出老师的无所畏惧。

2、P.38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a、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没有仇恨,没有愤怒”?这是不是意味着要忘记历史?怎么理解“只有记忆,只有警告”?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仇恨、愤怒意味着要复仇,战争,更多的无辜生命惨遭杀害。他们深知战乱之苦,所以他们不仇恨,不愤怒。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忘记历史,他们记忆历史,悼

念逝者,只为警告世人:时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是痛定思痛后的呐喊,是塞尔维亚民族为了世界人民的安宁而表现出的一种理性宽容。是一种宽容的美。(板书:宽容美)b、朗读指导:读出对这个民族的敬仰,让“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呼喊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学生齐读。

3、P.39 西德作家明赫白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部分。

a、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西德作家是真诚的忏悔,充满负罪感。这是面对自己民族所犯下的罪行真诚忏悔的良知的美。(板书:良知美)b、朗诵指导:注意感叹号,以及动作描写“缓缓地站起来”、“说不下去了”、“掩面哭泣”,读出西德作家的认识深刻,态度诚恳。

4、P.40 第四部分遗言部分

a、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这是一种亲情牵挂的美。(板书:亲情美)b、学生齐读。

【总结】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读书了,这篇课文在同学们的解读下,变得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深刻了。以上我们探寻到了种种的美,有英勇的美、宽容的美、良知的美、亲情的美,而这种种的美都是最美好人性光辉的显现,所以它们共同构成了什么美?——人性的美。(板书:人性美)【过渡语】只不过这份美来得太过于沉重了!下面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PPT播放图片和背景音乐《天之大》,教师深情述说二战故事: ——《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

六、体验情感,升华主题。

请几名学生说出此时此刻最想要发出的声音,最抑制不住的呐喊。

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老师感到很欣慰,因为同学们都已经领悟到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真谛。那就是:(PPT展示)

孩子们,让我们发出生命的最强音,齐读:

——珍爱生命,远离战争,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七、作业

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写个小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杀戮

沉重 诗文 生命

遗言 维护和平远离战争 英勇美 美丽 宽容美 人性美 良知美 亲情美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用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如何欣赏句子、词语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记住历史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点拨法、自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有人知道“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吗?

1942年6月 ,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侩子手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从这段资料里,我们知道了这个令当今儿童欢欣鼓舞的一个节日,居然是来源于二战期间,成千上万无辜儿童的被毒害这么一个悲惨的事实。

在南斯拉夫,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会来到一个叫做克拉库耶伐次的地方举行这么一个悼念活动——悼念半个世纪前,被德国法西斯在一天之内残杀的300个孩子。这个悼念活动的场面如何?那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是怎样的?我们将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文章

1、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一段文字。也就是文章开头的这段引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留意下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

两种记忆是否矛盾?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感受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2、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复述重点,把握文本情感。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

悼念活动的气氛怎样?如何理解文中开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明确: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涌向屠杀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的开头,让读者感受到现实中的空气,弥漫着无尽的悲哀,而一切皆源于历史。

这部分写悼念活动的所见多闻,那么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明确:回顾历史,现实中的悼念场面,两位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老人。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在开头,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怎样理解这句话?

(强调要记住历史,不能忘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

西德和日本两位作家对法西斯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历史,各自的态度如何?在文中找找他们的语言。

从他们的语言可以看出: 西德——自责 日本——辩解

从两人不同的态度,你了解到了什么? 西德——得到人们的原谅(握手)

日本——忘记给别人带来痛苦的历史,自私,令人鄙视人,要正视历史 第四是摘录遗言。

作者为什么要摘录遗言,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遗言,你读出了什么?)

1、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牵挂亲人的。这令人感动。

2、孩子们是勇敢的

3、谴责屠杀者的罪行

4、屠杀、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巩固练习

一、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杀戮()纳粹()蜿蜒()()屹立()恍惚()()荒谬()憧憬()()云霄()赤裸()

二、你一定能准确地解释下列词语的!(相信你!)①杀戮: ②荒谬:

③憧憬:

三、知识迁移(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什么吧!)

奥斯威辛,波兰最著名的城市之一。距华沙约171千米,坐落在莫拉维亚关卡东端的一片沼泽地上。它与波兰的另一座城市布热津卡共同构成了一座周密组织起来的大型杀人工厂的一部分,被纳粹称为奥斯威辛集中营。

从最后一批战俘脱光了衣服在狗和卫兵的驱赶下走进毒气室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4年,奥斯威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许多次了。在集中营呆过的一些人曾写过许多回忆录,回忆录中提到的事是一般正常的人难以想像的。集中营总监鲁道夫·弗朗茨·费迪南德·豪斯在被处死前曾写下一部回忆录,叙述了大规模杀人以及在活人身上做试验的情况。据波兰人说,有400万人死在这里。

对于每个参观者来说,都有某些他认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特别恐怖之处。有的人在奥斯威辛感受最深的是重新修复的毒气室,据说这还是“小的”。而对另一些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布热津卡,德国人撤退时破坏了的毒气室和焚尸炉的废墟上已长满了雏菊。

许多参观者目瞪口呆地盯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因为他们觉得这一切都不可思议。当他们看到玻璃窗后堆积得像小山似的头发,看到一堆堆婴孩的小鞋,看到一排排堆放着被窒息而死的人的尸体的砖房时,不禁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一位参观者突然张开大口,差不多叫出声来。他看到好多木箱,一排排地放在牢房里。每只木箱都有三层,宽6英尺,高3英尺。每只箱子晚上都要塞进5至10名女囚,她们就在里面过夜。

一条长廊,一排排面孔从墙上死盯着你。成千上万张照片,囚徒的照片,他们都离开人世了。这些曾经站在照相机前的男人和女人都清楚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目光呆滞。但是,中间一排有一张照片却使人们回顾良久,思绪万千。一个年轻姑娘,大约只有22岁,丰满可爱,满头金发。她温柔地微笑着,好像想起了什么甜蜜美妙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念头在这个姑娘的脑海中闪过呢?

人们又被带进地下窒息室呆了一会儿,喉咙就像被人扼住了一样。参观者恳求似的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然后对导游讲道:“够了。”

1.通读这篇文章之后,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2.文章倒数第二段提到那个“温柔地微笑着”的照片,作用是什么?

3.留言簿: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四、总结

整体感知全文后,有谁能告诉我,前面我们提到的“沉重的记忆”与“美丽的记忆”是否矛盾呢?或者说,为什么屠杀给人们留下的是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生答)

沉重:屠杀中,全是普通市民。另外,那场屠杀中有300个孩子遇难,孩子们临死前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多么撕心裂肺。

美丽: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结束语: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并且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五、作业

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孩子们被屠杀前的场面。要着力刻画孩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抓住细节表现他们对和平、对自由的热爱和呼唤。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1.坟地所见所闻

2.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3.记录作家座谈会

下载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命题作文教学设计《征文选登》_语文论文(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命题作文教学设计《征文选登》_语文论文(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篇)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对立探究 创意说明: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设计(共5篇)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许小焕 一、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 2、快速阅读把握文章要点,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片段朗读。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深入......

    《丰碑》教学设计语文论文

    《丰碑》教学设计 重庆万州区河口小学 张华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抓住第 7 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今天你安全吗》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今天,你安全吗》教学设计 合肥市卫岗小学 窦海山 教材分析: 《今天,你安全吗》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本课紧......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征文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征文 朋 友 ——话题作文课 萧山区新围小学 黄 芳 【整体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有以下描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

    八年级语文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教材分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主题是“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作者记叙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

    四年级语文创新教学设计论文

    作文教学感悟 乐治镇第一小学:史洪益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引发我对作文教学的深思,现就四年级作文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与阅读教学相比,四年级作文教学是......

    四年级语文创新教学设计论文

    四年级语文创新教学设计论文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四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本着爱学生的心;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较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