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四物理欧姆定律教学案
初四物理欧姆定律教学案
实验中学王学文
教学要求: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1. 2. 3. 1. 2. 3. 明确定律中的三个量I、U、R是对同一电路而言
能够说清三个量中任意一个量改变时,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的 借助实验探索获得结论
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多外变量之间关系时通常选用的物借助实验探索获得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素质教育要点:
理研究方法
重点:不完全统计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获得自己的欧姆定律,注重欧姆定律得出的过程研究
难点:培养学生的物理研究方法(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探索能力(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教学过程: 1. 引入:
通过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引出三者间的关系。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用幻灯显示)2. 新课教学:
(1)如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关系,叫学生回顾以前遇到过的三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如何研究的(以压强P与压力F和受力面积S间的关系为例,利用幻灯出示情境,引导学生找出方法):先使其中的一个量(例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例如电流和电压)间的变化关系;再使另外两个量中的一个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另两个量(例如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变化关系;最后综合起来就可得出三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2)按教材“实验一”,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研究电阻固定(5欧)不变,导体中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为了给数据分析带来方便,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固定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1V、2V、3V,读取对应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的三个示数,并将结果依次记录在黑板上
分析实验数据时,首先应引导学生得出定性结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而增大。其次,再做定量分析(允许猜测),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结论。
(板书)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3)“实验二”的教学处理与“实验1”相仿。在实验2中更换电阻R的阻值(5欧,10欧,15欧),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目的在于保持相应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例如3伏)――边调节边观察电压表,直到达到要求。观察对应每次连入的电阻值,电流表所指示的通过导体的电流值,并随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分析实验数据时,同样应首先引导学生得出定性结论:在电压保持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随着导体的电阻增大而减小。其次,再进行定量分析(允许猜测),在误差范围内得出二者成反比的实验结论。
(板书)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以上活动,教师不可代庖。问题可由教师提出,结论应由学生讨论而得。
(4)得出两条特殊结论之后,应引导学生将两个关系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出来。然后教师复述并板书欧姆定律的内容。
(板书)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为了使学生搞清电压、电流、电阻三者的对应关系,弄清研究对象教师要在板书上的欧姆定律内容中三次出现的“导体”下边打上着重号,强调指出:这在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而且是对同一个时刻而言的。(一一对应)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同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教师应强调欧姆定律所表述的因果关系:电压和电阻是因,电流是果。
此后,应启发学生:为了便于应用,能否用一个公式来把欧姆定律表示出来?待学生得出数学表达式I=U/R之后,教师应适时追问:为什么I=U/R能反映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回答的线索应是:公式正确反映出实验1和实验2所得结论。
针对公式I=U/R重述电压、电阻是因,电流是果,即电流是由电压、电阻决定的。
强调各物理量的单位:电流:安培(A),电压:伏特(V),电阻:欧姆(Ω)
强调成正比、反比的条件。(用幻灯设置陷阱,使学生加深对成正比、反比条件的理解)
强调电阻是由导体自身性质决定的,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引导学生“想一想”P135 1 2 3 学生在上述三个练习中,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欧姆定律的内涵,要求学生直接根据正比或反比关系求解。
第二篇: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案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及电路的特点,导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过程方法:通过计算,学会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在导体的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难点: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综合作用。
三、教学过程
1、欧姆定律
复习“探究电阻上电流两端电压的关系”。
老师指出:历史上,欧姆经过长达十年的探索才发现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数量上的关系,这就是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规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U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是I。
R也即是说: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
注意:
I是电流的符号,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U是电压的符号,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R是电阻的符号,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2、欧姆定律的应用
利用欧姆的计算公式,变形可得到和,可知只要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中的任意两个值,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未知值。
在公式变形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计算电阻或电压的练习题,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例题:P26例题
我们已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过程(略)
3、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计算公式:R=R1+R2
(串联时可理解成大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电阻的长度增长了,从而电阻变大)
同样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计算公式:11
1RR1R2(并联时可理解成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电阻的横载面积增大了,从而电阻变小)
四、随堂练习
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________成________。
2.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伏特,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是1安培,若导体两端电压是2伏特,则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是________安培。
3.某电路两端电压一定,电路两端接入10欧姆的电阻时,通过这导体的电流强度是1.2安培,若改接24欧姆电阻时,则通过电路的电流强度是________安培。
4.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________跟_______。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的符号:________表示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
5..装有4节干电池的手电筒,小灯泡灯丝电阻是10欧姆,求:手电筒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安培?
第三篇:中考物理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二)学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中学2012-2013学年中考物理学案之欧姆定律欧姆定律(二)(新人教版)(无答案)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课前导学:
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两个变形式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 ; 2)电压: ; 3)电阻: ; 4)分压规律:。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 ; 2)电压: ; 3)电阻: ; 4)分流规律:。典例分析
例:如图所示,R1=12 Ω,将它与R2串联后接到8 V的电压上,已知R2两端的电压是2 V,求R2的阻值。
针对训练
练习
1、一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8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现将该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应如何连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练习
2、有一个灯泡,它的电阻是15Ω,把灯泡两端加6V电压时,灯泡能正常工作。如果把灯泡接在7.5V的电源上,仍使灯泡正常发光,应给灯泡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练习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0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O.5A和6V。求:(1)通过R1的电流I1是多少?(2)求R2的电阻值。
典例分析
例2:在图7-23电路中,R1=10Ω,R2=2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A。(1)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2)通过R2的电流是多少?
针对训练 练习
1、将两个电阻R1、R2并联后,再与电池组和开关串联成回路,所示。已知干路电流为I=2 A,通过R1的电流为I1=1.2 A,图7-23 电压为U=24 V,求:R1和R2的阻值是多少?
求:(1)通过R1的电流;(2)通过R2的电流;(3)R2的阻值。
如图电池练习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是5Ω,干路中的电流I是0.5A,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2V。
第四篇:欧姆定律教案+学案+习题
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从功能角度理解电源电动势的含义,学会分析电路各部分电势的升降. 2.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了解它们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处理各种电路问题.如:复杂电路的简化、含电容的电路问题、考虑电表内阻时的电路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对非静电力做功和电动势的理解. 2.对各种电路问题的分析、简化、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电动势与电势差
这是两个我们学过的物理量.请同学们回忆它们的定义式和单位,比较它们的异同. 学生活动
U=W/q单位:V
发现学生对二者如此相似产生疑惑,教师应进一步引导:
我们知道,在电源外部的电路中,电流由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而在电源内部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沿电流电势升高.电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流向呢?
答:电源外部的电路中,是静电力对自由电荷做正功,所以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而电源内部是电荷受的非静电力克服静电力做功,所以沿电流方向电势升高.
U=W/q中的W表示静电力做功W电.
教师总结:电动势与电势差两个概念表面上很相似,但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讲它们是正好相反,电动势表征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即其它形式的能向电能转化的本领;而电势差是电路中静电力做功的本领的量度,即电能向其它能转化的情况.我们应注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二、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解决电路问题的基本依据.它的地位与牛顿定律在力学中的地位相似.针对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由学生回答)注意所谓部分电路指不含电源的电路.
答:通过部分电路的电流跟该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该部分电路电阻成反比.表达式为:
I=U/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源内部时也会消耗一部分电能,使电源内部发热,即电源部分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电源还有另外一个参量内电阻r.
如图3-3-1所示.
电势降落U′间的关系并由此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因为电源提供的电能由内、外电阻所消耗,所以
又因为U=IR,U′=Ir
及: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中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3.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如图3-3-2所示.
电路由电源和电动机组成,电动机绕线电阻为R,则此电路中的电
(U为电动机两端的电压)
回答可能各种各样,应提醒学生注意电动机的特点:为非纯电阻用电器,引导学生做出否定回答,及
三、电路分析和计算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在初中时就已比较熟悉,因此没有必要过多的练习.而全电路欧姆定律的不同之处关键在于需要考虑内电阻,也就是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再恒定.只要我们认清这个区别,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是并不困难的.下面就电路分析中的几个难点和同学一起讨论一下.
1.电路的结构分析
搞清电路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画出结构清晰的等效电路,是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的重要前提.我们通常采用节点跨接法来分析电路结构.
具体方法为:首先标明电路中各节点名称,经过电源和用电器的节点名称应不同,而一段导线两端的节点名称不变.理想的电压表可视为断路.理想的电流表可视为导线.考虑电表内阻时,就应把它们当作用电器对待.接着,定性判断电路中各节点电势高低(没有标明的可假设).最后将各电器填在对应的节点间以判明彼此间的串、并联关系.
[例1]如图3-3-3所示,设R1=R2=R3=R4=R,求:开关S闭合和开启时的AB两端的电阻比.
解:利用节点法,开关闭合时,电路中各节点标称如图3-3-4所示.
其中R1、R2、R3都接在AB两点间,而R4两端都为B,即R4被短路,所以其等效电路如图3-3-5所示,易得RAB=R/3.
当开关开启时,电路中各节点标称如图3-3-6所示,其对应等效电路为图3-3-7所示,易得RAB′=2R/5.所以两次电阻比为5/6.
2.含电容电路的分析
让学生按图3-3-8所示连好电路.
观察分别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b、C两边时产生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学生看到:当ab相接时,灯L1、L2都不亮,说明电容阻断了电流;当ac相接时,灯L2闪亮一下,说明电容刚才被充电,现在向L2放电.
教师总结:电容器是一个储能元件,在直流电路中,它对电流起到阻止作用,相当于断路.同时电容器又可被充电,电量的大小取决与电容和它两端对应的电路的电压.因此,在分析含电容电路时,可先把电容去掉后画出等效电路,求出各用电器的电压、电流,再看电容与哪部分电路并联,而求出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量.
电阻R1=3Ω,R2=2Ω,R3=5Ω,电容器的电容C1=4μF,C2=1μF,求C1、C2所带电量.
解:C1、C2看成短路后,外电路相当于R1、R2串联,R3中无电流,可视为短路,即UCD=UCB,UAD=UAB,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
所以C1、C2所带电量Q1、Q2分别为: Q1=C1UCB=1.6×10-5C Q2=C2UAB=1×10-5C
3.电路中电势升降的分析
如图所示,让学生按电流方向分析整个回路的电势升降,并找出升降值之间的关系式.
答: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经过电阻R时,电势降落IR,而到电源负极,在电流流向正极时,在内阻上电势降落Ir.但同时非静电
即U升=U降
教师总结:沿电流方向经过电阻类用电器(含内阻)时,电势降低;
[例3]如图3-3-10所示,三个完全一样的电源串联成闭合回路,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
解:电路中电流为逆时针方向,由A出发逆电流向右观察,经电源
4.电路中的电表
我们接触比较多的电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理想情况下电流表可以看成导线,电压表可以看成无穷大的电阻而忽略它们的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可在某些实际问题中,这种影响很大,根本不可能忽略不计.这时就要把电表看成一个可以读数的特殊电阻,放在电路中,与其它用电器一起分析.
[例4]如图3-3-11所示,R1=2kΩ,R2=3kΩ,电源内阻可忽略.现用一电压表测电路端电压,示数为6V;用这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示数为2V.那么
[
]
A.R1两端实际电压是2V B.电压表内阻为6kΩ C.R2两端实际电压是3.6V D.用这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示数是3V 解:本题中电阻R1、R2的阻值较大,电压表与之相比不能看成电阻为无穷大的断路.因此要把它当成一个特殊电阻来处理.
由于不计电源内阻,电压表测得的电压6V就是电源电动势,所以R1两端实际电压为 U1=6V×2kΩ/(2kΩ+3kΩ)同理,U2=3.6V.
当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时,显示的是它 与R1并联后所分得的电压,即
所以 RV=6kΩ.
当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时,易得电压表示数为3V. 所以选项B、C、D正确.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3-3-12所示,电路中两节电池电动势相同,而内电阻不同,即r1≠r2,为使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则电阻器R的阻值应为
[
] A.r1+r2
B.(r1+r2)/2 C.r1-R2
D.r2-r1
2.如图3-3-13所示电路中,电流表A1和A2均为相同的毫安表,当电路两端接入某一恒定电压的电源时,A1的示数为3mA,A2的示数为2mA.现将A2改接在R2所在支路上,如图中虚线所示,再接入原来的恒定电压电源,那么,关于A1与A2示数情况,正确的是
[
] A.电流表A1示数必增大,电流表A2示数必增大 B.电流表A1示数必增大,电流表A2示数必减小 C.电流表A1示数必增大,电流表A2示数不一定减小 D.电流表A1示数不一定增大,电流表A2示数也不一定减小
3.如图3-3-14所示电路,开关S1、S2均处于闭合状态.在分别断开S1、S2后的短暂过程中,关于流过电阻P1、R2的电流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只断开S1,流过R1的电流方向为自左向右 B.若只断开S1,流过R1的电流方向为自右向左 C.若只断开S2,流过R2的电流方向为自左向右 D.若只断开S2,流过R2的电流方向为自右向左 4.如图3-3-15所示,R1=3Ω,R2=2Ω,R=5Ω,电源电动势=6.3V,内阻r=0.5Ω.当滑动变阻器活动触点在a、b之间活动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4.8V B.电压表的示数最小为4.8V C.电流表的示数最大为3A D.电流表的示数最小为2.1A 5.如图3-5-16所示电路,开关S1、S2原来都是闭合的,当滑动变阻器R1、R2、R3的滑片都刚好处于各自中点位置时,悬在平行板电容器中间的带电尘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尘埃向下运动,可用的方法是
[
]
A.把R1的滑片位置向上移动 B.把R2的滑片位置向上移动 C.把R3的滑片位置向上移动 D.把开关S2打开
二、非选择题
每个电池的内阻r=0.5Ω,两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3Ω,R2=6Ω,D点接地,则图中A、B、C、D各点的电势分别为UA=______ V,UB=______V,UC=______V,UD=______V.
7.一复杂的直流电路的局部情况如图3-3-18所示,已知R1=5Ω,R2=1Ω,R3=3Ω;I1=1mA,I2=2mA,则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mA,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是由______到______.(用字母表示)
两电容器C1=C2=30μF,电阻R1=4.0Ω,R2=6.0Ω,开关S是闭合的,断开S以后,通过R1的电量是______C.
9.如图3-3-20所示的直流电路中,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3/5A;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2/15A.若S1、S2都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10.如图3-3-21所示直流电路中,A1、A2两只电流表完全相同,内阻均为r,A2的示数恰好是A1示数的1/n,已知A、B两点右侧的总电阻(将电路以虚线处断开测量A、B间的电阻)恰与电流表内阻r相等,试求R1、R2的阻值.
参考答案
1.C 2.B 3.B、D 4.B、C、D 5.A、B、C、D 6.2.4V,0.6V,1.8V, 0 7.2mA,c、b 8.4.2×10-4 9.4/15A 10.R1=(n-1)r/n、R2=r/(n-1).
第五篇:初四语文导学案
初四语文导学案:《西湖游记两则》教案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执笔:张莹审核: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
2.理解准确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
4.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前置自学
1、作者简介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2、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突兀()棹()颊()目酣()神醉东阿()王夕岚()石篑()罗纨()夕舂()
3、朗读课文。要求: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读出感情。
4、注意下面加横线的字的含义。①保叔塔突兀层崖中②即棹小舟入湖③目酣神醉④花光如颊
⑤波纹如绫⑥余游西湖始此⑦艳冶之极⑧粉汗如雨
⑨梅花为寒所勒⑩山峦设色之妙
5、重点句子翻译
①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②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③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④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展示交流
合作探究
《西湖一》
1.作者初游西湖时的心情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西湖一》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3.《西湖一》哪句话是对西湖作作全景的描写?试品味这句优美的语言。《西湖二》 1.《西湖二》哪句能统领全文?哪些句子作了具体描写2.你最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几句话,请你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并点评一下。3.比较:《西湖一》与《西湖二》在写景上有何异同?方法链接: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西湖景物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进行对比,进行体会,然后概括。写景,要注意从自己的“此情”出发来写景摹物,把自己对景物的独特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拓展延伸1.读下列句子,区别加横线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①竟不忍去湖上古:今:②安可为俗士道哉古:今:2.描写西湖的优美诗词很多,请你找出来,写在下面。(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