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及把握环节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及把握环节
一、教师备课要做到八备
1、备课标。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中去。
2、备教材。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三点(重点、难点、疑点)。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
3、备教具。上课需要教具的,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需要利用微机室、班班通、多媒体上课的,要提前作好硬件准备。
4、备学生。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
5、备教法。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种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6、备板书。要深入分析教材,理清脉络、抓住中心,用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把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展现于黑板上,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7、备作业。备课时应设计好要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合理安排课后作业的质和量。
8、备资源。教学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每节课所涉及的现实生活资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教师备课要把握如下环节
1、熟悉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
2、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3、了解分析学生: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学习,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5、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眼界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学生有哪些活动,教师如何协助或指导这些活动,如课件、实验、实践、练习,如何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延伸。
6、课堂练习设计:有的放矢。围绕目标、重难点,可能有哪些问题。
7、作业准备:精心挑选,难度适宜。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围绕差异教育,分层次布置作业。
8、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调试准备: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调试工作,确保上课时能顺利操作。
三、对不同教龄教师备课的要求
1、共同:能按上级文件的要求备课,制定计划(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班级情况分析、教学进度、教学措施),语文要有作文计划;课时目标、课时重难点、教学准备等。
2、不同:教龄在1—20年的新教师一律采用手写式备课,并要求有40%的手写式详案;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采用手写式备课方式,允许写简案,但要求每单元必须备一个精品教案。提倡全体教师及时认真地撰写教学反思。
3、奖罚:质量优者得满分或加分。若发现有漏备、少备的,则每一节扣0.5分,备课简单、草率了事的扣2—5分(以校长室、教务处检查为准)。
第二篇: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实现教师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质量,结合新课程改革,特制定教师备课要求。
一、备课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二、备课中把握如下环节:
1、熟悉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
2、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3、了解分析学生: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学习,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5、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眼界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学生有哪些活动,教师如何协助或指导这些活动,如课件,实验,实践,练习,如何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延伸。
6、课堂练习设计:有的放矢。围绕目标、重难点,可能有哪些问题。
7、作业准备:精心挑选,难度适宜。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围绕差异教育,分层布置作业。
三、备课格式内容
内容包括:(1)课题;
(2)课型(综合课,实践课、互动课、开放课、创新课、探究课);
(3)教学目标及任务;(4)教学中的重难点;
(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教具准备;
(6)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围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学生活动内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如何指导、协助学生活动,体现学法指导);
(7)设计板书和作业(板书可用红笔在过程设计内划勾划;作业,根据学生情况实行分层布置);(8)写好教后信息反馈。
备注:教师备课可以有特色,但必须体现备课思想,具备上述基本步骤,否则一律按缺教案处理。
四、备课步骤
1、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阅读和深究教材;
3、翻看相关材料,同时了解学生;
4、确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
5、编写课时教案。
五、备课内容
1、备课标。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次课中去。
2、备教材。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三点(重点、难点、疑点).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
3、备教具。上课需要教具的,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需要在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要提前做好课前硬件准备。
4、备学生。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
5、备教法。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种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6、备板书。要深入分析教材,理清脉络、抓住中心,用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把每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展现于黑板上,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7、备作业。备课时应设计并试做要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合理安排课后作业的质和量。
8、备资源。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密切联系,本节课所涉及的现实生活资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六、教案的构成要素;
1、清楚而单一的课题;
2、正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3、准确而恰当的重点难点;
4、规范而适用的板书设计;
5、有效而多样的教学方法;
6、组织相宜的教学步骤;
7、体会深刻的教学反思。
七、课堂结构的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知识点);
2、教师教学的行为结构(教师活动);
3、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行为结构(学生活动);
4、教学时间的设计(时间设计)
5、教学活动的各个步骤(教学环节)。
第三篇: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中学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实现教师有效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质量,结合新课程改革,特制定教师备课要求。
一、备课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二、备课中把握如下环节:
1、熟悉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备课时做到上承下接。
2、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3、了解分析学生: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优秀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好。注重双基与知识拓展。
4、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学习,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5、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眼界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学生有哪些活动,教师如何协助或指导这些活动,如课件、实验、实践、练习,如何利用教材内容拓展、延伸。
6、课堂练习设计:有的放矢。围绕目标、重难点,可能有哪些问题。
7、目标检测:有针对性、全面性。
8、作业准备:精心挑选,难度适宜。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围绕差异教育,分层次布置作业
三、具体要求:
1、每学期教学计划在熟悉课标、通读教材、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个人特点、学校课程安排及现有条件制定。包括:
(1)教材分析(版本、体系结构)。(2)学情分析
(3)教学内容(全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学时分配。
(4)教学总目标及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5)教材的重难点。
2、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根据莱西教体局的要求,备课组统一制定)。
3、每单元或每课教案要求:(1)课题
(2)课型(综合课、实践课、互动课、开放课、创新课、探究课)
(3)教学目标及任务(4)教学中的重难点
(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教具准备
(6)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围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学生活动内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如何指导、协助学生活动,体现学法指导)
(7)设计板书和作业(板书可用红笔在过程设计内勾划;作业,根据学生情况实行分层次布置。)
(8)写好教学反思
备注:教师备课可以有特色,但必须体现备课思想,具备上述基本步骤,否则一律按缺教案处理。教案可以手写,亦可利用电子教案(不允许直接下载,一旦出现直接下载不适合教学要求的一律判为0分)。
第四篇: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1、教师对待备课的态度以及所花的功夫,是检验教师工作责任心的重要内容之一。杜绝不备课就上课或备课不充分就仓促上课的现象发生。
2、备课应在明确课标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情和考情、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
3、备课应至少超前一周,课时量充足且分课时撰写教学设计。
4、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设计明确得当,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
5、既备教法,又备学法,能较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三维”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合理得当,达到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和培养学习能力。
6、教学环节完整,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或学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回忆和教后反思等。
7、要特别注意课后回忆和教后反思的撰写。课后回忆是对某一教学环节或片段的回忆、反思、改进等。教后反思是对一堂课整体上和重要环节的反思、总结、回味等。教后反思应不少于教案总课时数的百分之五十。反思真实、具体、针对性强,能体现“回顾情境——分析得失——找出原因——寻求对策——明确努力方向”的反思过程。
8、尝试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优化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
9、教案中,应有新授课、习题课、小结课、复习课、评卷课等,语文要有作文指导或评讲课,理科要有实验课等。
10、教学设计过程完整、环节齐全、格式正确、层次清晰、详略得当,书写认真整洁、规范美观,课型齐全且能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11、备教一致,不照抄照搬他人教案、教参或下载等。
12、具有精品意识,能精心设计出富有特色或亮点的教学方案。
祁县中学教导处
二〇一二年二月三日
第五篇: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确立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只有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教学环节才是有效环节。所有教学内容的确立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是有效备课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该达到怎样的“度”,需要教师的明确了解,否则在课堂的预设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形成无效备课或低效备课。要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我认为首先应整体把握教学的总目标和每一学期的目标,这样备课才能有的放矢。
(二)教师备课备什么
备课是一项充满个人创造性的活动,但不乏共性:如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法的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甚至连教师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知识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也都成为备课的范畴。
1.备教材——解读并超越教材
解读教材: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充分地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跳出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用的预习,例如,高一学完氧化还原的知识,为了巩固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教材设计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这一部分内容,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预习实验:给出一些常见的试剂如:铁粉、稀硫酸、氯化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氯水、稀硝酸、硫氰酸钾、锌片、铜片等常见的试剂自己设计合理的实验,推测铁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以及它们的氧化还原性。
超越教材: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2.备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切记“备学生永远是关键”,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指导方案,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
备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课既要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要针对全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分析他们学习这部分知识时的有利条件和障碍所在,还要了解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的思维特点,学生会怎么想,出现问题教师怎么处理,这些都要细致地考虑到。备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有效互动、有效设问、有效训练等环节。例如讲解“钠“这一部分知识可以创设实验情景,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情景,导入新课。通过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并要求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演示实验:“滴水点灯”(课前在酒精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一滴水)。果然是水能生火。最后让学生通过做一个兴趣实验——水上芭蕾,加深对钠与水反应的理解与记忆。
【实验】取一试管,装入等量的煤油和加入酚酞试剂的水,放入一小块钠。观察实验现象:
钠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下跳动,下面的水慢慢变红;气体托着钠浮到液面上方后,气体释放出来,钠下沉到界面处,继续上浮,直到消失。学生被实验现象吸引了,欲知其所以然。
学生借此现象会提出许多问题例如:水和煤油谁重谁轻?钠的密度又如何?水为什么变红了?证明有何产物生成?钠和煤油反应吗?钠如何保存?等等问题。
3.备教法
我们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选择和动用教学方法要有艺术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只有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另外教师要探索和创新“我的方法”。我国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白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认真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勇于研究和实践教学方法,通过不断追求,构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创造教学上独有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