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总结(精)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17:3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总结(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总结(精)》。

第一篇:《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总结(精)

《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总结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课题组

2003年1月

本学期在《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2002年6月,课题组全体成员重新学习课题论证,进行分工协作,责任落实到人,并由课题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实施,对本学期课题研究进行更详细周密的部署。

1、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材料,根据自身情况自愿申报为原则,最后确定课题组成员。本课题成员主要由地理教师组成。

2、定期组织安排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思想上发动并落实到行动,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准备。大约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理论学习。

3、组织成员进行网络课件制作的技术学习,同时进行校际间的信息交流,拓宽视野。

4、搜集整理网络教学资料,丰富媒体的数量,同时研究网络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衔接转化,做好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工作。

5、通过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实施与反思,以改进实际工作;积极撰写关于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论文。

6、《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为常州市“青年教师教科研专项招标课题”,课题负责人为庄晓蓉,成员为孔建华、邱效琴、陈国祥、徐兆海、方训、宋占波、杨庆春。

二、2002年6月—2003年1月,除假期外,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共同学习课题论证材料,相互探讨近期研究效果,取长补短,并下发相关学习材料:

1、学习材料之一:课题《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的论证材料

2、学习材料之二:《教育研究方法》

3、学习材料之三:“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

4、学习材料之四:“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络课程的设计研究”

5、学习材料之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6、学习材料之六:“对当前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对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三、积极参加武进区网络教学设计评比、常州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评比和江苏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评比

四、2002年12月,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其中一项重要议程是课题《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研究交流,主题是研究新形势下地理课程改革方向,结合网络环境精心设计课件和教学过程,积极开展网络环境条件下的教学应用研究。精益求精,深入思考和改进网络环境下地理研究性学习各个环节的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撰写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论文。

五、本阶段研究的主要成果:

1、论文《全新理念,贵在实践》作者:庄晓蓉

2002年4月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

2、论文《构建新型的地理教学课堂》作者:庄晓蓉

2002年5月发表于《地理教学》

3、论文《网络环境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作者:庄晓蓉、徐兆海

2002年8月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

4、论文《大气环境保护》教案作者:庄晓蓉

2002年11月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5、论文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亚洲旅游》作者:庄晓蓉、徐兆海

2003年1月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6、论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作者:庄晓蓉

2002年10月在2002年度武进区电教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7、论文《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创新》作者:庄晓蓉

2002年12月在武进区教育学会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8、论文《网络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作者:徐兆海

2002年5月在江苏省第七届“五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中获三等奖

9、论文《网络化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新型整合模式初探》作者:方训

2002年11月在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 10、2002年10月庄晓蓉执教的《大气环境保护》在200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优秀录像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11、2002年10月庄晓蓉执教的《大气环境》录像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中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02年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 12、2002年10月庄晓蓉为武进区2002年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班上示范课 13、2002年11月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与前黄高级中学合作举办教学观摩

方训执教《气候资源》 14、2002年12徐兆海执教《亚洲旅游》在前黄中学开设校内公开课

15、说课《中国人口迁移与户籍制度的改革》执教者陈国祥

2001年12月在全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说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16、《长江》教学设计方案作者:庄晓蓉

在2002年武进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17、《长江》教学设计方案作者:庄晓蓉

在2002年常州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三等奖

18、《亚洲旅游》教学设计方案作者:徐兆海

在2002年武进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19、2002年12月《长江、黄河》研究指导方案及学习成果获武进区二等奖指导教师:庄晓蓉 20、2002年12月《大气环境保护》研究指导方案及学习成果获武进区一等奖

指导教师:庄晓蓉 21、2002年12月《大气环境保护》研究指导方案及学习成果获常州市一等奖

指导教师:庄晓蓉

第二篇: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

[摘 要]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开发日趋深入,网络对教学的作用与潜能愈加显现出来。本文论述了网络教学及其优势,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环境

地理课堂

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教学模式的开发已日趋深入,网络教学的作用与潜能愈加显现出来,尤其在主体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策略方法与学科整合中体现得更加充分。本文以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大气环境保护》一课为例,来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势及教学设计。

一、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地理教学,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组织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集音、文、图乃至触觉和嗅觉信号于一体,以动静结合和可触可感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的外部刺激,控制性好,交互性强。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广度和深度也大大增加。

2.改革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提高

多媒体网络教学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因此知识重组、意义建构、资源整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对多媒体信息的发现、搜索、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成为真正用心于钻研教学的专家,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

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所具有的一切本领。经过这一准备过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受益无穷,得到充分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3.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利用网络组织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以及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顾及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利用Internet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优势便是交互性,它使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同时还是发送者、说话者,不仅是事后的说话者,还是适时的说话者,从而适应了现代人崇尚自由、渴望参与的心理要求。传统地理教学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抓两头,带中间”,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建立在上述优势上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则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能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就克服了传统课堂无法兼顾每个学习者兴趣和能力而形成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二、教学设计原则

1.课题选择必要性原则

从地理学科发展、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选择的内容要具有时代的特征。随着地理学科、社会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原有学科知识和社会理念在新的条件下,也许已经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选择这些知识进行教学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大气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海洋国土开发”等知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选择这些内容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从学生认知角度考虑,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感兴趣的,有利于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因学习而获得的技能或观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强一些。如果某项知识内容学习者没有想了解的欲望,自然就没有继续往下学习的可能,甚至课程内容连呈现的机会也没有;如果该内容是学习者已经在实践中体验过的或以后明显有可能体验到的,那么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是对其需要的一种满足,其学习将会是积极的。

此外,还应该考虑不同层次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所选的内容与学习对象之间应该有一个对应的关系,否则学习者可能会因缺乏必要的知识铺垫而遭受挫折,最终导致丧失学习的兴趣。

2.优化网络信息资源原则

网络学习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往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有时为了得到一条有用的信息,常常要以游览大量无关的信息为代价。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上学生需要的、主要的Internet信息资源进行认真筛选、下载、整理,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存放网络课件里,学生通过鼠标点击直接进入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少量需要加以拓展的信息资源,教师也应该设计导航图,并设置好学生机游览器的安全设置和分级审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减少网络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影响。例如:在专题学习网站《大气环境保护》中,我们整理的“电子教材”、“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相关网站导航”等信息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交互性原则

在网络环境下,每一个学习者都是通过人机或与他人之间的对话,来构建自己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这种对话是否有效,将直接关系到其对意义的建构,这就要求网络课件必须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功能。在《大气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中,我们采用超级链接形式将所需信息与主页面连接,界面友好,操作简捷;使用Javascript制作了“讨论区”,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就某个专题或问题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而“巩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通过多媒体监控系统,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在线交流或在线检测情况进行监控,以加强对教学的调控和引导。

4.目标性原则

确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提供分析教材及设计学生行为的依据,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们预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和修正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通过准确、详细的语言,将学生学习后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个性品质,作为确定的、可检验的要求提出来。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上讨论→反馈评析→巩固练习→思维拓展。教师设计网页,采用目标式教学,把本节课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成思考题,作为学习任务上传到网页上。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索和学习,利用电脑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建构。然后在网上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围绕课堂内容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充分利用网页、网站及网络课件,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回答,学生自主进入学习自测,检测自己是否真正达到了意义建构,是否真正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打开网络课件,观察课件中的三幅漫画:“沙漠中的企鹅”、“伞破难遮阳”、“雨中垂钓”,提出问题:这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个人学习,自主探究 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大气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容易造成什么危害?应该怎样防治?同时指出注意事项,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然后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制作成文档。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相关网页、站点、链接进行访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3.协作学习,意义建构

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生生协作、师生协作等,通过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酸雨的危害与防治进行分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总结各自解决的办法,然后进入“讨论区”进行交流,讨论其可行性,以达到意义建构。

4.网上交流,展示作品

学生把自己的或小组制作的文档作品保存好以后,上传到网站的作品展示区,教师要求学生就其中任意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提出建议;同时也可以对照其他同学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加以改进。最后,教师略加点评并小结本课。

5.反馈讲评,巩固加深

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网络反馈给师生。教师通过远志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监控。根据计算机反馈的情况,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评。

6.思维拓展,课题延伸

布置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与大气环境保护有关的网站,阅读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留言等方式进行交流。

五、注意的问题

把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1.片面追求课堂气氛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地理教学过程,已从教师的逻辑分析过程转变学生自己上网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过程。课堂内大部分的时间,学生以进行网上探究、在线交流为主,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反而较少,所以课堂气氛往往不如传统教学模式活跃。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作了有益的尝试,设计了诸如动手操作、口头讨论、分组抢答、地理游戏的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也有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动过多、过频;还有的教师按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组内协作学习,这样课堂气氛似乎活跃了,但由于每个小组只学习了其中一部分内容,结果反而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这显然已经背离教学改革的初衷。

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若想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明确: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

3.否定传统教学手段

有的教师在尝到网络教学的甜头之后,对其它教学方法不屑一顾,不论何种教学内容、课型,一概使用网络教学,全然不管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教无定法”,网络教学固然有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地理挂图、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地理模型的直观空间结构功能,录像机、影碟机的操作简单、快捷实用等,是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

4.疏于平时教学运用

目前,在许多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应付一堂公开课、比赛课,好几名教师齐心协力、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终于磨出一个课件;平时的教学中,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则敬而远之,将其束之高阁。这显然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诸多裨益,也不利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有74.5%的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94.5%的教师担心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与素质教育更紧密集合起来,因此,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建成,农村小学也已具备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条件。下面,我就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猎奇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一方面就具有其它方式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小数》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小朋友测量身高和体重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读出图中身高和体重数据,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实际上就是来源于生活,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讲解重难点时,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师精讲,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把四条腿的椅子,让一个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形了。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接着课件继续出示用两根木条与原来的椅撑组成一个三角形固定在椅子下面,再让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得牢固了,同学们看到这是三角形起得作用,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该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用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12等份,24等份,48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操作,学生亲自经历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就突破了本节课知识的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体现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我在教《三角形的分类》时,先用课件出示各种类型的角,并提问下列各是哪一种角?导入新课后,学生很自然地明白这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和范围。紧接着教师投影出示多个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然后分组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数一数每个三角形中锐角、直角、钝角的个数,并填入老师下发的表中,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具。小组通过集体讨论、操作后,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老师又引导“你能把这些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分类吗?”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投入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之中,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多媒体优化组合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层练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利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多媒体技术在分层教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制作了分层练习。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练习课的课件中,把习题划分为容易、较难、难三个层次。学生从容易入手,每做一题都可以立刻得到评分,并及时的得到鼓励。在完成了基础题后就可以向较难、难这两个层次挑战,这样不仅能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容易的题目,得到成功的喜悦,恢复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增强了探索钻研的精神,使每个学生学有所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在思维困惑处得到点拨、疏导。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理解有关几何形体的组合图形是比较困难的。在他们思维困惑处适时介入多媒体,呈现“切割”、“旋转”、“平移”、“提取”等动态过程,有利于及时点拨疏导,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产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两者的区别。此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通过了多媒体的操作演示并稍加提示,使学生明白“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对此解法突破了思维困惑,从而化难为易,化隐为明。

总之,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通过带娱乐性的操作演示,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之目的。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大花崖小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因特网的出现而诞生的网络教学,为当今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且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本文结合我校几何画板网络化培训的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

网络化培训 教学设计

[正文]

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正在快速地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互联网正以它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交互和定制化特色,迅速改变着传统。而以往对教师的培训,采用的是以教为中心的集中授课的方式,不仅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忽视了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忽视了培训的延续性,忽视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培训完就ok了,总感觉是种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

所谓网络化培训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组织学生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组织学员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教学软件、论坛、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共享资源库。而且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

教师角色将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获得技能,他们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的环境和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地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正因为如此,我校这次对教师的几何画板培训采用网络化的培训模式。而且我校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这样具备了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但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的搬家,在网络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大量的材料,然后就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或进行考试,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网络技术也仅仅是课本的代言人,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文正是针对这种现状,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做出探讨。

首先,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本次培训的目标明确,使被培训者掌握几何画板的使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能将这种网络化培训模式推广开来,顺应当今终身学习和学习生活化的需要。其次,转变被培训者的培训观。

如何使学习者接受这一模式的培训?不仅要从观念上转变,要意识到如何去做,还要从态度和情感上积极投入,从心理上做好准备。首先声明与以往的培训模式不同,新颖而且实用,并选择学生机房作为集中授课的地点,集中授课将重点解决:几何画板最基本的知识;如何在网上进行自主和交互学习。从集中授课逐步引导到网上学习的模式。可以将教案放在网上资源库,让学生预习,在论坛设计几个问题如对本次培训的看法,让学生来回答,慢慢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还有声明在几何画板学习过程中碰到了问题,原来需要通过电话求助,现在可以直接利用论坛,逐步提升论坛的人气,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第三、学习环境的设计。

由于设计的目标符合数学、物理教师的需要,符合当今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很强。但是,怎样来创设教学的环境呢?

此次培训采用eclass(北京某公司的产品)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应用情况如下:

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后,可根据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可获得个人的笔记本、电子信箱、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网上作业与测验。其中笔记本和网上作业与测验充分体现了个别化自主学习情境:笔记本--是辅助学习工具,具有随时在线存储、提交信息的强大功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课程内容上加注,记录下学习的心得、疑难问题和重点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另外,通过笔记本可以设定标签以标记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资源搜索,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式学习。共享资源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可以是文档、软件、网站的链接等)的上载,当然也包含教师推荐的一些资料。网上作业与测验--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验,及时知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提供协作化学习的环境。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协商与对话(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进入虚拟社区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协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不是纯粹在向计算机学习,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学生在共同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交流,弥补单独学习的缺憾。定期布置学习任务,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去完成,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针对重点、难题开展辅导课堂教学。

第四、学习效果评价。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发展,因此,网络教学应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给予提示

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又包括以下几项:

1、交互程度

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乃至网络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交互程度是学习效果评价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具体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帖子(发言)数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供他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态度的参数。

2、答疑情况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主题,可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问题的数量及难易程度、浏览问题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3、资源利用情况

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评价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利用共享资源库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在讨论区的发表情况以及在共享资源库上载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

以上三者的具体评价方式皆根据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态度转为本人积分(用于激励本人,而非与他人比较)

4、作业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息。学习者上载一完成的作业,评价的方式有:给评语(跟贴)、打星(记分)、推荐为精品、转为本人积分等。

5、测验

测验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网络学习来说,测验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出改进意见。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的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由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事实上,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

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手段的最终效果只是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总之,评价要有利于每一学习者的学习进取,而不是仅用来区分能力的差别。

第五篇: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发已日趋深入,网络教学的作用和潜能日益显现出来,尤其在主体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策略方法与学科整合中体现得更加充分。本文以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大气环境保护》一课为例,来探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及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一、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地理课堂教学,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组织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集音、文、图乃至触觉和嗅觉信号于一体,以动静结合和可触可感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的外部刺激,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广度和深度也大大增加。

2、改革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提高

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因此知识重组、意义建构、资源整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对多媒体信息的发现、搜索、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成为真正用心于钻研教学的专家,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

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所具有的一切本领。经过这一准备过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受益无穷,得到充分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3、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利用网络组织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这就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培养了他们运用网络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4、顾及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利用Internet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优势便是交互性,它使用户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同时还是发送者、说话者,不仅是事后的说话者,还是适时的说话者,从而适应了现代人崇尚自由、渴望参与的心理要求。

传统地理教学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抓两头,带中间”,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建立在上述优势上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则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就克服了传统课堂无法兼顾每个学习者兴趣和能力而形成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二、教学设计原则

1.题选择必要性原则

从地理学科发展、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选择的内容要具有时代的特征。随着地理学科、社会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原有学科知识和社会理念在新的条件下,也许已经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选择这些知识进行教学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大气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海洋国土开发”等知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选择这些内容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从学生认知角度考虑,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感兴趣的,有利于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因学习而获得的技能或观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强一些。如果某项知识内容学习者自己没有想了解的欲望,自然就没有继续往下学习的可能,甚至课程内容连呈现的机会也没有;如果该内容是学习者已经在实践中体验过的或以后明显有可能体验到的,那么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是对其需要的一种满足,其学习将会是积极的。

此外,还应该考虑不同层次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所选的内容与学习对象之间应该有一个对应的关系,否则学习者可能会因缺乏必要的知识铺垫而遭受挫折,最终导致丧失学习的兴趣。

2、优化网络信息资源原则

网络学习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往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有时为了得到一条有用的信息,常常要以游览大量无关的信息为代价。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上学生需要的、主要的Internet信息资源进行认真筛选、下载、整理,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存放网络课件里,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进入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少量需要加以拓展的信息资源教师也应该设计导航图,并设置好学生机游览器的安全设置和分级审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减少网络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影响。例如:专题学习网站《大气环境保护》中的“电子教材”、“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相关网站导航”等信息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交互性原则

在网络环境下,每一个学习者都是通过人机或与他人之间的对话,来构建自己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这种对话是否有效,将直接关系到其对意义的建构,这就要求网络课件必须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功能。在《大气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中,我们采用超级链接形式将所需信息与主页面连接,界面友好,操作简捷;使用Javascript制作了“讨论区”,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就某个专题或问题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而“巩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通过多媒体监控系统,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在线交流或在线检测情况进行监控,以加强对教学的调控和引导。

4、目标性原则

确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学目标可以提供教师分析教材及设计学生行为的依据,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们预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和修正教学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应该通过准确、详细的语言,将学生学习后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个性品质,作为确定的、可检验的要求提出来。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重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信息工具的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上讨论→反馈评析→巩固练习→思维拓展。教师设计网页,采用目标式教学,把本节课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成思考题,作为学习任务上传到网页上。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索和学习,利用电脑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建构。然后在网上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围绕课堂内容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充分利用网页、网站及网络课件,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回答,学生自主进入学习自测,检测自己是否真正达到了意义建构,真正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打开网络课件,观察课件中的漫画,提出问题:这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个人学习,自主探究

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大气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容易造成什么危害?应该怎样防治?同时指出注意事项,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并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制作成Word文档。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相关网页、站点、链接进行访问。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3、协作学习,意义建构

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教师的协作等;还可以通过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酸雨的危害与防治进行分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总结各自解决的办法,然后进入“讨论区”进行交流,讨论其可行性,以达到意义建构。

4、网上交流,展示作品

学生把自己的或小组制作的Word文档作品保存好以后,上传到网站的作品展示区,教师要求学生就其中任意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提出建议;同时,也可以根据其他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作品再加以改进。最后,教师略加点评并小结本课。

5、反馈讲评,巩固加深

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反馈给师生。教师通过远志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监控,根据计算机反馈的情况,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评。

6、思维拓展,课堂延伸

课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与大气环境保护有关的网站,阅读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五、注意的问题

把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1、片面追求课堂气氛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地理教学,教学过程已从教师的逻辑分析过程转变学生自己上网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过程。课堂内大部分的时间,学生以进行网上探究、在线交流为主,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反而较少,所以课堂气氛往往不如传统教学模式活跃。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特意设计了不少活动如动手操作、口头讨论、分组抢答、地理游戏等等,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把课堂搞得热闹非凡、异常火爆,就完全没有必要了;还有的老师按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进行组内协作学习,这样课堂气氛似乎活跃了,但由于每个小组只掌握了其中一部分内容,反而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这显然已经背离教学改革的初衷了。

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因此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不能忽视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若想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明确: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

3、否定传统教学手段

有的教师在尝到网络教学的甜头之后,对其它教学方法不屑一顾,不论何种教学内容、课型,一概使用网络教学,还因为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颇为自得,全然不管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教无定法”,网络教学固然有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地理挂图、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地理模型的直观空间结构功能,录像机、影碟机的操作简单、快捷实用等,是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

4、疏于平时教学运用

目前,在许多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堂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磨出一个课件;平时的教学中,则对多媒体网络教学敬而远之,将其束之高阁。这显然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诸多裨益,也不利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一份“调查报告” 中显示:有74.5%的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94.5%的教师担心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下载《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总结(精)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总结(精)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的数学新课堂 一、教案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搭配知识,着重让学生学会用连线的方法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案,能够列出乘法算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

    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

    网络环境下的《枣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作者:訾斐) 2009-12-27 9:22:22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

    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浅析

    浅析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石嘴山职业教育中心 张艳 摘要:通过参加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结合各类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授课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究论文

    内容提要: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长处和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对网络......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课件设计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课件设计 棘洪滩教委办 王珂 联系电话:87801494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课件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理念、网络教学课件的特点与要求、制作网......

    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石首市小河口镇小学教师 徐孝银 网络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来学习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如果学校中有便捷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