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比一比》北师大2011版

时间:2019-05-12 17:0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比一比》北师大2011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比一比》北师大2011版》。

第一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比一比》北师大2011版

教学能手赛教活动参赛教案

《比一比》教学设计

年级科目:三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比一比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9页——72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意义

1、投篮热身赛(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喜欢投篮吗?就在昨天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正式比赛前,有三位同学找到我说,想先比一比,看谁的个人水平高。想看看他们的比赛结果吗?(课件出示)小明:5个、5个、5个 小华:3个、4个、5个 小雨:2个、3个、7个

讨论:用哪个数字来表示他们一分钟投篮的水平最合适呢?为什

么?(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和用它来表示个人成绩的优越性。)

2、分组投篮赛(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正式比赛开始了,裁判一声令下,运动员都已就位,可是女生队的一名队员小红由于参加别的项目只能暂时缺席投篮比赛,下边是两个队的投篮成绩统计图:课件出示男生队(5人)、女生队(4人)的投篮成绩统计图(见教科书69页)。

现在,请大家做一个公平的裁判,你觉得哪一队的实力强?(1)大家先认真观察这两份统计图,独立思考等有了想法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3)以男生组的平均数为例提问:“5”代表什么?你怎么认识理解5这个数?

(4)“5”是不是代表男生组每个人都投中了5个球呢?那“5”是谁投中的数量呢?

二、深化理解,延伸思维

3、投篮决胜局(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了解平均数的特征)就在裁判准备宣布比赛结果的时候,刚刚缺席的女生小红终于赶了过来,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她的投篮成绩吧。(1个)

(1)估计一下:女生队现在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几个?(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2)试想一下:如果小红投中6个或者9个,比赛结果又会如何呢?(3)对比一下:课件出示小红的实际成绩和试想的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

图。(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数据中只要有一个数据发生变化,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

三、大显身手、亲自演练

1、踢毽子比赛

下边是我们班其他同学参加的踢毽子比赛,我将四个小组的比赛成绩绘制成了统计图(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算出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且用彩笔在统计图中标出来。

(2)观察标出的平均数,比较一下超过的部分与不到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教科书71页“练一练”第2题。(将原题中第二天的直条抹掉,告诉学生王叔叔平均每天跑4千米,让学生猜一猜第二天跑步的路程是多少。)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1)

5、7;

13、5;

12、8。

(2)7、8、9;1、17、6;8、8、8。(3)3、7、10、4;7、11、14、8。

2、完成教科书71页“练一练”第1题。

3、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举例说说看。(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书设计:

比一比

——平均数 同样多、整体水平移多补少 先合后分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面积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3)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4)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单元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1课时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1课时 面积计算 1课时 面积计算练习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课时 公顷和平方千米 1课时 练习二十 1课时

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71-7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单位面积观念。教具、学具准备: 面积单位学具及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长度单位有多长。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教师指名回答。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

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④数学书与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重叠比较)⑤比较不规则物体表面面积的比较。(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几组封闭的规则和不规则图形问: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2.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

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纸剪一剪,建立表象)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1.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2.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四、板书设计

面积平面封闭图形 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第二课时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P74-7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2.通过比较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区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教具、学具准备:线和图形及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比划一下。2.说说你知道的面积单位?比划一下。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二、学习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不同。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①比划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②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③哪里要用到厘米?哪里要用到平方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①学生同桌研究讨论。②汇报交流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3.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①你能比划出1米吗?

②你能比划出1平方米吗? 4.小结

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疑惑?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巩固练习1.P75做一做2、3 2.P76—3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3.P76—4明确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面积单位?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第三课时 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77-78 教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获得新知的学习过程;

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正)方形面积,能较正确地估出给定的长(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并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正)方形面积。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及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复习引入

1.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吗?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能说一说并比画一下多大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吗? 2.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处?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出示一张报纸)想办法测量长方形报纸的面积。①这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能估计一下吗? ②选哪个面积单位最合适?你有办法吗? ③同桌合作,动手测量。④展示交流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1.测量课桌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巩固知新 1.P78做一做

学生练习后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解决实际问题

教室内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再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

3.帮老师解决问题

老师的办公桌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多大的玻璃呢?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第四课时 面积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1.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正)方形面积,能较正确地估出给定的长(正)方形的面积;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计算面积。教具、学具准备:尺子、剪刀等。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练习P79—2 ①学生独立解决。

②说说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公式。③说说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知道什么? 2.P 80—5 ①学生估计,说理由。②学生计算面积。③小结。3.P80—8

学生先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动手画线后解答,交流。

二、解决问题 1.P79—3 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交流,解释“半场”。2.P80—7 3.P80—6 体会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三、拓展练习1.P80—9 说说要算面积,应该知道什么?怎么来算边长? 2.发现规律: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方形的周长最短。3.剪一剪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教材82—8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单位面积学具及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猜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师: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 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题的要求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四、反馈练习:

(1)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83页做一做题目。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五、全课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第六课时 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教材84-85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地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公顷、平方千米和平方米间的进率。3.能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估测能力。教具、学具准备:皮尺及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实际大小,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插图,想象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的场地面积用平方米做单位太小了,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教师指名回答。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

二、联系生活,体会感知

1.认识公顷

①在生活中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②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1公顷=10000平方米,你能算出是一个多大的正方形吗?

③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的1公顷吗?

④1公顷到底有多大?我们的操场就是一个边长约100米的正方形,这么大就是1公顷。

2.认识平方千米

①你能从字面上猜想1平方千米是多大的一个正方形吗? ②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③举例说说用平方千米作单位的地方。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巩固练习

1.改写练习:书第85页第1题,2.简单介绍北京和上海,再填空,(书第85页第2题)3.混合练习:书第86页第4题。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公顷和平方千米 1.认识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2.认识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第七课时 练习二十

教学内容:教材86-8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一、基础复习

1.什么是面积?我们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判断

1.学生独立判断86—8 2.交流汇报。3.小结。

三、解决问题 1.86—5 ①学生独立计算面积?

②说说四周围上花边的长度指什么? ③学生独立计算。

④小结: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2.86-6 粉刷的面积指哪部分?学生理解后独立解决。3.86-7 说说要算6分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应该先算什么?

四、动手操作

1.学生动手操作87-9,可以同桌合作。2.汇报交流。

3.小结 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

《比一比》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但学生要把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进行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三、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动脑、动手,交流比较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数学学习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因此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你们看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你们愿意吗?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比一比】(板书),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本环节主要通过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来完成学生对新知的自主探索。(1)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课件出示小老虎和小狐狸翻牌(1084,982),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分别翻开的卡片,并小声地读一读这两个数,再想一想它们俩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为什么?

一般来说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还没有满一千,而1084已经超过了;也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也认为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因为982只有三个数字,而1084有四个数字。

接下来是小组交流,资源共享。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完善学法,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对于学生出现的两种比较方法,首先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在引导学生对于这些比较方法进行对比优化,通过小组汇报,得出982是三位数而1084 1

是四位数更能简单明了的看出这两个数字的大小。也就是: 数位不同,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简单的说就是数位相同,直接比 突出了重点。课件演示小狐狸垂头丧气的样子。然后会鼓励小狐狸别灰心,还有机会呢。

(2)两个四位数的比较

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场比赛[3756,4184]。问:仔细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怎么比较这两个数呢?这里又出示一组数据,并不是在玩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让学生探索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数的数位一样多了,用刚才的比较方法肯定是不行了。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结果。虽然都能比出大小,但比的方法却不相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的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数位相同,比首位。突出重点。

接下来会说小狐狸和小老虎各赢了一局,比不出输赢来,所以第三局比赛是关键的一局,从而引出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

多媒体演示第三次翻开的卡片为【5102,5184】

你们已经知道谁赢了吗? 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一次它们都是四位数,而且它们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也相同。怎么办呢?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5102和5184的千位和百位都相同,在对下一位进行比较,得出5184大于5102.根据学生的这一发现,引导总结:首位相同,依次比。突出重点,难点。

小狐狸成为今天的大赢家!在得出了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之后,为了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设计了猜数游戏。

(三)猜数游戏,应用新知。

两人一组,一人想数,一人猜。想数的人只能说“大”或“小”,猜数的人提问,直到把数猜中,猜的次数尽可能少。

通过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这样的活动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然后汇报交流,体现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呢?举例说明,并比较。

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帮助学生认识自,建立自信。

五、板书设计

小老虎 小狐狸

1084 982 数位不同,直接比 3756 4184 数位相同,比首位 5102 5184 首位相同,依次比

第四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游戏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整数的大小比较,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些分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比较简单的分数的大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1)质疑: 1/4和3/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小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1个1/4大,所以3/4﹥1/4。

(板书: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2、教学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1)质疑:

1/2和1/4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呢 ?请用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比一比。

小组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2)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1份比2份中的1份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板书: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就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4页“练一练”的第1、2、3、4、5题。

2、完成“1课3练”中的“突破知识点”。

四、拓展练习。

在一个长方形上表示出四分之一,只要能准确地表示出分数就可以了,形式可以多样化。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板书设计

比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就小。

第五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10分)

一、填空题。

(19分)

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1份是()(),读作();这样的4份是()()。

2.58

表示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4.57

里面有()个17;()个

56。

5.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东吃了3块,丁丁吃了4块。东东吃了这个西瓜的()(),丁丁吃了这个西瓜的()(),丁丁比东东多吃了这个西瓜的()()。

6.在○里填上“>”“<”或“=”。

+

7.按规律写分数:

13,15,17,()。

8.把一根绳子对折3次后,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二、判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8分)

1.14+24

=

1+24+4

=

()

2.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2。

()

3.因为3<4,所以

44。

()

4.在12、13

这三个分数中,12

最大。

()

三、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能用表示的是()。

2.与

相等的分数有()。

A.2个

B.3个

C.无数个

3.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

A.110

B.710

C.17

4.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相同的零件,甲用了

时,乙用了

时,他们俩速度相比,()。

A.甲做得快

B.乙做得快

C.一样快

5.一杯水,明明喝了它的13,妈妈喝了这杯水剩下的13,()。

A.妈妈喝得多

B.明明喝得多

C.两人喝得一样多

四、操作题。

(14分)

1.按分数给下列图形涂上颜色。(6分)

2.涂一涂,比一比。(8分)

五、计算题。

(16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

=

=

+

=

+

210

=

=

+

=

=

=

2.看图列式计算。(8分)

六、解决问题。

(33分)

1.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合称亚欧大陆,其中亚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58

。欧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8

。(8分)

(1)亚欧大陆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

(2)亚洲人口比欧洲人口多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

2.一瓶饮料,淘气喝了它的27,笑笑喝了它的37

。(8分)

(1)两人一共喝了这瓶饮料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这瓶饮料的几分之几没有喝?

3.漫画书和故事书一共占这些书的几分之几?(5分)

4.小明有9颗糖果,他第一天吃了3颗,第二天吃了2颗,第三天又吃了2颗。(12分)

(1)小明第一天吃了全部糖果的()(),第二天吃了全部糖果的()(),第三天吃

了全部糖果的()()。

(2)一共吃了全部糖果的几分之几?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附加题。(10分)

想一想,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下载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比一比》北师大2011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比一比》北师大2011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016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1《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3、了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子长县马家砭镇中心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案稿 时间:备课:高小玲执教:年级: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学习过程及引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现在,我们......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五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师:钟秀花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

    三年级下册《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

    三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张彩霞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面 积 教材简介: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

    比一比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合集5篇]

    《比一比》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 甘井子宋家小学 毛黎黎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比一比》。 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