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春九下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运用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提出本节任务,由此导入课题.2.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2)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3.学习重、难点
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综合问题.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7例3.(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结合自学参考提纲自学.(4)自学参考提纲:
①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一点的坐标,怎样判断其图象位于哪些象限?
②若点(a,b)在y=的图象上,则ab=k.③怎样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④练习:已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4).a.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增大.b.点B(-3,4),C(-2,6),D(3,4)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点B、C在这个函数图象上,点D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会通过观察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
kx 质.②差异指导:关注学困生和中间层的学生对性质的认识.(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4.强化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一点的坐标判断其图象所在的象限根据图象说性质.(2)若点(a,b)满足解析式y=(即ab=k),则点(a,b)在此函数的图象上.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7例4.(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方法:先学习例题中的方法,然后模仿例题解答自学参考提纲中的问题.(4)自学参考提纲:
①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原点,又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直线y=x和y=-x ②怎样比较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横坐标已知的两点的纵坐标的大小?举例说明.③右图是反比例函数y问题:
n7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xkxkxkx
a.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n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图象的另一支位于第四象限,n<-7.b.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a,b)和点B(a′,b′).如果a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会顺利进行图象的位置、k的符号和函数的增减性之间的转换.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分类指导.(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4.强化 (1)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的积与k的关系;比较两个点的纵坐标的大小的方法.(2)练习:已知点A(x1,y1),B(x2,y2)在反比例函数y1的图x象上,如果x1 答案:y1>y2.因为函数y1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所以x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因为x1 1.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2)纸笔评价(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反比例函数的教学重点,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应引导学生类比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进行学习,课堂上多一些比较,多一些交流,让学生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已知反比例函数y k2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x则k的取值范围是(A) A.k>2 B.k≥2 C.k≤2 D.k<2 2.(10分)如果点(3,-4)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那么下列各点中,在此图象上的是(C) A.(3,4)B.(-2,-6)C.(-2,6)D.(-3,-4)3.(10分)关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经过点(-1,-2)B.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当x<0时,图象在第二象限 D.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10分)已知函数y3(x>0),那么(A)x2xkxA.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 B.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内,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 D.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内,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 5.(10分)(多选)函数ykx和y=(k≠0)的图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大致是(BD) kx 2k36.(10分)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 x大而增大,则k<. 7.(10分)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纵坐标是2,求: (1)当x=-3时,反比例函数y的值; (2)当-3<x<-1时,反比例函数y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知: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个交点是(2,2),则k=2×2=4,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y44.3332kx4.当x=-3时,x(2)当-3<x<-1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当x=-1时,y=-4, ∴-4<y<.二、综合应用(20分)8.(20分)已知反比例函数yw2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一象x43限.(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w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a,b)和点B(a′,b′).如果b>b′,那么a和a′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解:(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第三象限,w>2.(2)a<a′.三、拓展延伸(10分)9.(10分)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A) A.y1<0<y2 B.y2<0<y1 C.y1<y2<0 D.y2<y1<0 kx 河南省 许斌 5.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焦作市道清中学 许斌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过程,掌握函数作图的方法、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了解、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和主要性质,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互相转换。对函数的概念进行认识上的提升、整合。3.经历观察、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与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作图及性质的探究。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粉笔。 四、学情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学生中学阶段首次遇到的非线性函数的图象,而且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还是不连续的断开的两支曲线(即:双曲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仅有正比例、一次函数即所谓的线性函数的作图经验,因此二者作图的难易差别很大。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1)回忆我们所学过得一次函数y=kx+b(k≠0),同学们还记得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吗?(2)对照图象回忆一次函数的性质。 2.引入新课: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知道它们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那么反比例y=k(k≠0)的图象又会是什么形状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反比例yx=k(k≠0)的图象吧! x【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此环节意在唤醒学生知识储存中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研究的方法、步骤,激发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的热情。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读一读,画一画 请学生阅读教材147页反比例函数y = 4的图象的作图方法、步骤,结合课本在练习本上画一x画,并思考下列问题: (1)填写书中函数的对应值表,注意其自变量x的取值特点。(2)如果在列表时取的值不同,是否会影响函数图象的形状。(3)为什么必须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能否连成折线? (4)曲线的发展趋势如何?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5)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内? 【师生活动】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动手画一画,相互看一看,力求图象漂亮、准确,结合图 象思考老师提出的五个问题。学生合作交流,踊跃发言。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用实物投影仪反映一些学生在函数图象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学生一起找出错误的地方,分析原因。 【设计意图】 学生初次作非线性函数的图象,缺乏必要的知识上的直观,因此在作图过程中应先给学生安排足够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以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而解决“为什么”的问题。2.做一做,想一想 (1)按学习小组分别选派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反比例函数y = 26,y =的图象,并简述其xx共同特性和个性差异,同组同学可以补充、优化,之后不同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 (2)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在同一坐标系内上面三个函数图象,比较各学生小组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三个图象,发现图象的区别和联系。如果学生的回答是以上问题的相关解释,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行适时小结。对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老师可给以适当点拨,直至得到比较完备的结论。 86y(x)= 42x2y(x)= 54x10105y(x)= 6x246【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完善图象。观察、评判其他学习小组做的图象。 【设计意图】 前面有了作反比例函数y4图象的感性知识,此环节是要学生进一步熟悉、辨析反比x例函数图象的作图的方法和图象特征,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形式最好,此处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作图、辨析时间,以达成固化知识的目的,切不要急于求成。3.比一比 请同学们画出y=的依存关系)4.议一议 用多媒体展示当k=-2,-4,-6时,反比例函数y=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反比例函数y= 8644的图象,比较它和y=的图象二者有哪些异同。(注意数量和图形 xxk在同一象限内的图象并提出问题:xk中的参数k是如何影响函数图象的? x y(x)= 2x5y(x)= 6x4y(x)= 1054x21024 62 8 (鼓励学生尝试对函数的性质进行描述。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修正和补充,最终获得完整而规范的结论。)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在K<0时的相关性质,从而归纳出唯一影响反比例函数y=形状、位置的参数k的几何意义。 (三)当堂检测 (教师限定时间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请学生反馈答案.)1.下列函数中,其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有___________。(1)y = kx10.3107;(2)y =;(3)y =;(4)y = 2x100xxx2.已知点A(-2,y1),B(-1,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计算或x通过图象比较y1,y2 与y3的大小。 3.想一想: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绕原点旋转180°后,能与原来的图象重合吗? (四)归纳小结 收获新知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反比例函数有了那些新认识? 2.画反比例函数图像时要注意哪几点?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 【学生活动】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认真思考,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习题5.2的第2题。 选做题: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x=4时y的值。备选题: 1.若m1,则下列函数①ymx,x1,③ym④ym1xx0,②ym中,xD.4个 答案:B 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的函数共有()A.1个 B.2个 C.3个 2.已知反比例函数ym5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xA.m≥ 5B.m5 C.m≤5 D.m5 答案:D,4),在第一象限内正比例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3.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都经过点(1图象上方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x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l.直线l与反比k3),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a,x9答案: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x例函数y 3 5.在函数y答案:最大的数8,最小的数-8。8中,x取任意整数,求y能取得的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x★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先学后教”的模式为基本框架建构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求知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 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直观、易画、易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学习是不能通过简单的类比得到的,可先让学生结合教材通过简单的列表、取对应值、描点自主探索图象的特征,获得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感性认识,随后再研究“为什么”的问题。在此也切忌以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演示取代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感悟。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课是在介绍了反函数的概念后的一节,是进一步对反函数的图象性质的探索和认识。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对函数的变化关系有了较为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也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和归纳能力。 3、教学目的分析 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3)经历观察、归纳、交流的过程,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及其图像形状。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 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函数刻画现实生活问题的作用,通过参与数学活动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探索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主要性质及其图像形状。 三、教学难点 1、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准确掌握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1、教法:师生互动,引导发现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思路 复习引入――――引发认知冲突探究新知(认识反比例函数图像)――――探索图象性质――――应用提高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1、提问:让学生回忆我们所学过得一次函数y=kx+b(k≠0),说出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对照图象回忆一次函数的性质。(要求完整地表达出性质) 2、让学生仿照画一次函数的方法画反比例函数y=学生活动:三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画。的图像并观察图像的特点 教师活动:在作此步骤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画成直线、折线、单曲线.....等情形,这时正好针对问题鼓励学生间互相讨论相互比较,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做强调,最终给出正确的图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黑板上画图,教师纠正出现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印象。(以下是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第二环节:探索性质 1、观察我们所画出的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内? (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三种方式来说明:①通过图像观察,②也可采用数据代入求值得到函数的增减性,③可通过对式子的分析。尽量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能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所体现的特点。)(3)反比 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给出的图像分组讨论并完成问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从特殊例子入手让学生容易找出它的性质,再把知识一般化。 2、做一做:观察反比例函数y=,y=,y=的图象(如图5-3),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吗?(从解析式和图象两个方面来说明) 图5-3 师生互动:给出图象后,鼓励学生观察图象,同桌交流,归纳总结图象的共同特征。如果学生的回答是以上问题的相关解释,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行适时小结。对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老师可以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展分析能力和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议一议:画出y=的图象,比较它和y=的图象,二者有哪些异同.考察当k=-2,-4,-6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如图5-4),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图5-4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象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四人小组间交流讨论。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反比例函数图象在K〈 0时的相关性质。 2.小结: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思考:将性质表达中的“在每一象限内”去掉可以吗? (补充数学符号表达:当k>0时,若X1>X2, 则 y1 1. 下列函数中,其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有___________;在其图象所在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有___________.(1)y=;(2)y=;(3)y=;(4)y=.2.已知点A(-2,y1),B(-1,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y2 与y3的大小; 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自己讲解。 的图象上,比较y1,教师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分析其结果的正确性并说明需注意的问题。设计意图:对反函数图象性质认识的及时应用和巩固。 3.想一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能与原来的图象重合吗?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再全班交流。第四环节:知识总结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 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并且第一象限内的y值大于第三象限内的y值; 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并且第二象限内的y值大于第四象限内的y值.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图形。 教师活动: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反比例函数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吗?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思考,然后举手总结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加深了“反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实质把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1、随堂练习第2题 2、习题5.3第1、2题 (其中第2题的(2)题已作课堂练习,不做)第六环节:板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2、学生画图 二、探索性质 结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三、知识应用 练习1 练习2 练习3 第七环节: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展分析能力和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加深了“反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实质把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1 在本节授课过程中,教学环节展开是顺畅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说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并通过类比一次函数的研究方法,按照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通过观察所画出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得出该图象的“特征”和函数的“性质”。 但因为学生刚接触反比例函数图象,图象外在形式(双曲线)与一次函数图象(直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还缺乏对反比例函数图象“整体形象”的把握。一方面,当反比例系数的绝对值较大时,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不能完整地反映其图象“渐近”的特征;另一方面,在应用反比例函数(增或减)的性质,比较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函数值大小时,学生不能有意识地从“自变量的正负”来考虑问题,这导致学生课后“目标检测”时,对部分问题的解决出现偏差。 此外,展开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类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极力引导学生“类比一次函数学习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合情推理”因素,以确保学习知识的“正迁移”效应,实际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学生往往对属于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共性”的结论印象比较深刻,而对于反比例函数“个性”的结论,理解上反而会受到一些干扰。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反比例函数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为此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对比。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两种函数的关系式有何不同?两种函数的图像的特征有何区别? (2)在常数相同的情况下,当自变量变化时,两种函数的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区别? (3)两种函数的取值范围有什么不同,常数的符号的改变对两种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影响? 从这些方面去比较理解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此外,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k大于0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在一、三象限,k小于0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在二、四象限)时,学生由画法观察图象可知;而增减性由解析式y等于k比x(k不等于0),学生也容易理解,但从图象观察增减性较难,借助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就容易多了。运用多媒体比较两函数图像,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看清两函数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两函数性质的理解。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直观性。虽然制作起来比较麻烦,但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教学效率也明显提高。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关注以下几个过程: 1、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 教师应以学段教学目标为背景,以本章教学目标为标准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学活动中情感与智力的参与程度和目标达到的水平,及时进行归因分析,不断积极引导和激励。同时利用诊断结果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2、知识技能的评价,注重学生对函数概念及反比例函数的理解水平。 本部分内容中,对知识技能的评价包括: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及其图象的主要性质;能否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对这些知识技能的评价,应当更多的关注其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意义理解。如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关键是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只要学生能在具体情境应用它们解决问题即可,而不要过于关注其具体运用的熟练程度,如可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等。 3、发展性评价,关注数学活动引起人的变化 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获取函数相关性质的信息有较大空间,考察学生能否对信息作出灵敏反应,应用时,能否善于分析和决策,灵活支配运用知识有效的解决问题。关注并追踪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的持久变化。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3 这一课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研究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面积问题。 课堂设计程序是:例题1研究从双曲线上任意一点P作坐标轴的垂线,围成的长方形PQOR的面积与k的关系,进而进行题目的变化,得到从双曲线上任意一点P作x、y轴的垂线三角形PQO的面积与k的关系,得到从双曲线上任意一个动点P作坐标轴的垂线,围成的`长方形S1、S2、S3的面积总有S1=S2=S3;例题2揭示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两个交点的关系(关于原点对称),过两个交点并且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围成的矩形的面积(等于k的绝对值的4倍),进而进行题目的变化,得到几种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学生及时进行相应的练习;例题3把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相结合,进行了比较简单的综合应用,让学生进行面积的和差组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进行到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时,数形结合的思想就能够应用自如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回想起来,还是结合个方面的知识内容,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的题目类型学生的达成率不够好,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4 这一课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研究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面积问题。 课堂设计程序是: 例题1研究从双曲线上任意一点P作坐标轴的垂线,围成的长方形PQOR的面积与k的关系,进而进行题目的变化,得到从双曲线上任意一点P作x、y轴的垂线三角形PQO的面积与k的关系,得到从双曲线上任意一个动点P作坐标轴的垂线,围成的长方形S1、S2、S3的面积总有S1=S2=S3; 例题2揭示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两个交点的关系(关于原点对称),过两个交点并且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围成的矩形的面积(等于k的绝对值的`4倍),进而进行题目的变化,得到几种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学生及时进行相应的练习; 例题3把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相结合,进行了比较简单的综合应用,让学生进行面积的和差组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进行到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时,数形结合的思想就能够应用自如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回想起来,还是结合个方面的知识内容,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的题目类型学生的达成率不够好,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学生必会内容,本课教学有一次函数的基础,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并不感到有多困难的。因此,本课在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的前面安排函数性质的复习,学习和巩固“在每个象限内”的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情况的有关应用问题,例如第4小题,A(a,b),B(a-1,c)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探究a的各种不同的取值情况下,b与c的大小关系。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安排了两个例题两个练习,题量不多重在使学生自主学习,这里着重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通过图形研究问题的习惯,另外,例题2需要学生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几何知识解决点的坐标的探究,去年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道试题也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几何问题的研究,学生不是很熟悉的,因此,培养学生各种背景下数学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由于在上面两块内容上用了很多时间,本课对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没有作研究,安排在下一课再作学习。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一、教学任务分析 1.进一步巩固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3.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图象,归纳概括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共同特征,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4.教学难点: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中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二、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 新课讲解 活动过程 1.做—做 246要求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y=x,y=x,y=x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对于问题(3),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图象在逐渐接近x轴,y轴,所以当自变量取很小或很大的数时,图象能与x轴y轴相交.可以从函数式的定义域、函数与方程等角度进行解释。 总结:当k>0时,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1 y随x的增大而减小.2.议一议 用类推的方法来研究y=- 246,y=-,y=-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 xxx 通过讨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反比例函数y=k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x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第三环节 探求新知 活动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其他性质,体会代数推理的意义.第四环节 归纳与概括 k1.反比例函数y=x的图象,当k0时,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 随堂练习1,2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习题5.3 1,2第二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第三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第四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
第五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