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 连减教案 北京版
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找准整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连减:小鱼图,初步感受连减
1.课件:你们观察,发现了什么?(一共有6条小鱼)你们刚才看到什么了?(游走了1条),再看,又发现什么了?(又游走了3条)你能连起来说三句话再提个问题吗?(6-1-3=2)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谁列式?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叫 什么吗?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算式,叫连减。(出示课题)
3.你会读算式吗?谁能像他那样读?
4.6表示什么呀?(河里一共有6条鱼)游走的1条是从几里面去掉?3表示什么?游走的3条是从几里面去掉?5在哪儿呢?(记在我们的脑子里)。
二、小鸭图,加深连减意义
1.连续播放画面,细心观察,你会讲故事吗? 2.你能列个连减算式吗?(汇报图意,列出连减算式)3.齐读算式
三、小兔情境,清晰部分与整体关系
1.你们看,这里住着小兔,你们知道住着几只小兔吗?为什么?你们看,先跑出来几只?又跑出来几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会列式?10-4-2,这里的4表示哪部分?2呢?剩下的4呢?(指名到前面为大家指出)(分别说说每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3.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连减,我们要会读、会算。下面我们来动手做。
四、巩固练习
1.小松鼠
一共10只松鼠,地上有几只?树上有几只?问题是树洞里有几只? 你能列出连减算式吗? 2.读读算算
8-5-3= 5-2-1= 9-5-4= 10-2-7= 3.逆向思维训练
(1)月亮说:“我可以表示一个数吗?” 7-2-3=月亮,月亮代表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可以代表一个数吗?小猫-4-2=1,小猫代表几呢?(3)大树可以代表一个数,9-大树-3=2(4)7-()-()=1 你是怎么想的?
4.你能举例说生活中的连减的例子吗? 5.渗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你猜想各部分可能会是几?如果整体是10,求各部分应该怎么做呢。6.我们带10元钱,可以买什么?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减,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两个数的运算叫做连减。连减就是从第一个数里减去第二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减第三个数,就是最后的得数。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连减》教案
第十六课时 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连减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把第一步减得的结果记在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次运算。教具准备:
例题图片,10个三角形片,复习用连加口算卡片。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10个三角形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4+2+4 3+3+l 5+0+3 2+7+l 2+4+3 3+7+0(指定两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2)10以内的减法。10-3 8-6 9-2 4-4 7-4 9-0 6-3 10-7 8-4 10-6 7-6 3-1
二、新授。
1、师: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2、学习连减 出示挂图。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问:又去掉几只?还剩下几只?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④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⑤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⑥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 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⑦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⑧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第65页“做一做”。
2、练习十四的第4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四的第5题。
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四第6题。板书设计: 连减 8-2-2=4
六、课后反思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篇:《连加连减》一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连加 连减》教案
一(1)班 授课老师 :吴妹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3、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4、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题:
8+1= 8-7= 2+5= 0+9= 4+3= 7+1=
二、教授新知:
1、教学连加:
(1)出示P65页主题图:
请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生:5只小鸡在吃食。师:看,从后面跑来了几只? 生:2只。
师:你们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怎么列式呢? 生:5+2(板书)继续出示小鸡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后面又跑来了几只? 生:1只。板书:5+2+1=8(2)5、2、1、8分别表示什么?5+2+1=8表示什么意思呢?(3)5+2+1=8怎样进行计算呢?(4)如何读算式?
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5)小结。
2、教学连减: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2)演示走了2只,怎么列式。(板书:8-2)
演示又走了2只,怎么列式。(板书:8-2-2)(3)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8-2-2=4表示什么意思呢?(4)怎样进行计算呢?
(5)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3、小结。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第65页做一做。
2、完成计算题。
四、总结:
你这一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4题。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学生经历10以内连加连减的算法过程,会计算连加连减算式。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新的朋友,你们想知道吗? 借此导入主题,并板书:连加连减
二、创设情境(1)学习连加
课件演示:先是5只小鸡,接着来了2只,又来了1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画面的意思,并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5+2+1=8。教读算式,学生跟读:1加5再加2等于8。
师:算式里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指名答。
学生先讨论如何计算。教师再小结。及时练习(2)学习连减
课件演示:一共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学生说出图中含义并列出算式。教师讲解连减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65页例题、第66页的第2、第4小题。联系实际说一说
五、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六、我爱做作业
七、板书 连加连减
5+2+1=8 8-2-2=4 7 6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一、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出自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教学理念、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的一开始,我就利用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六、反思、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3、在上完新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得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