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

时间:2019-05-12 17:2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例谈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例谈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

第一篇:例谈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

例谈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

摘 要:就语文课堂而言,应该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主体定位、课堂互动方式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让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发展革新,达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观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教学课本当作工具,用课本来引发对语文知识的探究,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上有转变。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设计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改的核心思想,因此课改中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古诗词的赏析课程设计就可以先由学生来讲述自己的理解。在把握诗词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可以对诗词的大意、写作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做深入的介绍,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理解去更清晰地领会诗词的意境。

二、课堂问答方式转向由学生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一切思维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例如,在《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讨论过程中,很多学生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有的学生会问:“乌鸦为什么不用吸管来喝水?”有的学生会问:“乌鸦总是上狐狸的当,乌鸦聪明吗?”这些问题或许和课文没有太大联系,但都是经过学生思考而得出的,于是我在课堂上会和学生进一步讨论吸管从哪里能得到,甚至热饮不能用吸管这样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教学《爱如茉莉》时,我把它作文一篇习作例文来讲。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也就是说,不但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辅导下读懂课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指导阅读后,我会向学生布置一篇作文。题为《我赞美××》《我爱××》《我爱学校的××》等,这样做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兴趣,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总之,语文课业是一门发放性的学科,所涉及的领域最为宽广。课改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探索和研究新教学方案的机会,语文课堂教学也会在其引导下变成学生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王东生,浦国亚.新课标:语文教学观念的革命[J].综合天地,2004(07).[2]马庆湖.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3(05):29.[3]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编辑 韩 晓

第二篇: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姓名:温廷光

单位及地址:丘北县曰者镇新沟小学 邮编:663205联系电话:***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不拘一格,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总结出针对性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阅读能力,合作展示教学模式能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兴趣,写作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全力参与。

关键字 小学语文 问题引导

自主探索

教学模式

小组展示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分支,因为其学科的综合性、文化性、基础性,语文的教学本身就显示比较复杂的特点,既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又要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还要重视品质和情操的养成,所以语文教学作为一项基础教学,更显得重要,也显得复杂。基于语文教学的目标的复杂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就要避免流于单一。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还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群体,是语文教师要总结和探究的重要方面。

一、问题引导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培养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把握阅读教学呢?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教师要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总结出一套适用范围广泛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模式核心在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培养。

问题引导阅读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有方向性、目的性地阅读。如我们在上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时,问题一: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圈出生字生词,很快学生把生词圈出来了,大家一起学习生字,阅读肯定要在字词障碍扫清或基本扫清的前提下进行。其次问题创设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创设问题二:作者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很快会发现“我刚满十一岁那年,在禁捕开放日的前一天晚上”然后一系列问题在阅读中解决了。创设问题三:在钓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问题的进一步深入,使学生更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在经历每件事的喜怒哀乐,走进作者心里,与作者发生思想碰撞,产生共鸣。创设问题三:“我”把鱼放回湖里以后我后悔吗?这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此引入道德是非的两难抉择,再创设问题四:三十四年过去了,每次我遇到这样的“鱼”我怎么抉择?正式因为有了这次钓鱼经历,父亲那句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事件起来却很难。要从小养成正确的抉择习惯。”的启示,每次遇到这样的“鱼”才会获得勇气和力量。这样的教学模式,阅读目的直截了当,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层层深入,认识步步为营,容易让学生首先对于阅读产生兴趣,也引发学生的重视。其次可以将经典课本文章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让学生在欣赏文章的同时,提升学生文章鉴赏能力,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模式。再比如,教学《趵突泉》一文,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解读文章的结构,在结构清楚的基础上,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心意,然后引导学生解读段落、篇章之间主旨上的联系,这样的训练就是以阅读为主的教学。

二、自主探索、集中展示教学模式的探究

自主探索、集中展示的教学理念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一脉相承,目前大多教师都用学案导学来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和开展范围是有限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因为小学学生在纪律、合作、团结以及共享等理念方面的认识,还处于起始阶段,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而不能作为主导模式。小组展示就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常用。小组展示的而核心是小组合作的过程,但是展示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这一模式的基础。没有小组展示,就没有彻底贯彻这一教学模式,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事倍功半的。例如在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一节课文时,角色扮演就是很好的小组合作方式,学生在自行组成合作小组、或者根据教师安排组成小组后,进行短暂的分工和训练,最后在课堂上进性集中展示,这就是该模式的基本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和任务分工之后,苗苗从爷爷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每一次对话苗苗的认识都会有加深。如:讨论看闲书—多读课外书,谈学习偏科--提倡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谈论学外语—鼓励早学早好,谈古诗文—要求加大积累量。在角色扮演中还须提醒学生注意各自说话的的态度和语气,从中感受爷爷的平易近人、关爱少年。这样教师在集中展示的时候,就要充分发挥这一模式的教学优势,每一小组的展示,都是对于文章内容、文章中心思想、相关字词知识以及写作背景的学习,教师要充分把握这样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模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三、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作文教学不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也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助益。要让学生写出有内容有思想的文章,那就靠生活知识和书本知识的大量积累。

首先要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也就是说写作内容源自学生生活,经常留心生活,写作才能言之有物。

其次要养成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从阅读中学会积累,这些积累将会成为作文材料的宝库。

三是说实话,吐真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大胆地讲出来。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众多语文老师感到头疼的事,那么见效最快的算数仿写了,写作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写作更以模仿开始,如何模仿,模仿什么,模仿效果如何,这都是写作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如何模仿是引导学生正确模仿作者的行文构思、谋篇布局,模仿作者词句运用能力,模仿作者情感升华和主旨提炼的方法,教会学生模仿不是抄袭。模仿什么就要靠教师的把关作用,什么样的文章是学生应该效仿的,什么问题可能是共性的,需要学生力图避免的,学生模仿写作效果如何,也需要教师能做出及时公正的测评。

例如:我们在上五年级语文上册生活的启示这个单元,每上完一篇我们都会要求学生仿照作者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在《钓鱼的启示》中,我们试问学生作者写钓鱼这件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当然知道了,那么反过来想要你讲“道德只是一个是与非的简单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样一个道理,你会找哪些事情来写呢?立意定了,学生就会仿照作者开始从生活经验中搜寻切合题意的材料来。再如:《落花生》主旨是“做人要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不图虚名、无私奉献,而不做只讲体面却对别人没有什么用处的人”,作者借花生喻人,那么你还想到什么像花生一样吗?接着提示像“蜡烛”、“铅笔”这些事物,让学生从各自生活中与这些事物接触经历去构思《落花生》一样的文章。

最后,写作模式教学需要教师及时的批改和修正。学生的作品是最好的教学素材,所以学生的文章或者片段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尽量保证在详细了解和批注学生的作文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指导,甚至个性化的指导。事实证明,学生在教师批改意见之后的重新的写作,一般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这既得益于教师的针对性修改,也得益于教师对学生作文、思想、观点的进一步思考,能走进学生的思维,然后据此进行辅导,收获明显更大。

总之,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还是归宗于让学生学到知识练出能力,课改不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吗?做到“因人制宜”,选择哪种教学模式都要紧扣教学大纲、啃透教材、备课备好学生、“量体裁衣”才能发挥所选教学模式在教学上的极致作用。以上三个语文教学模式都属于自主探索教学模式,其关键还是教师的科学引导,教师丧失了教学主导作用,自主学习也无从谈起。

(注:本文字数 2936)

参考文献

[1]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93-94.[2]边会艳.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3.[3]王静,杨红伟,任建华.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例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97-98.[4]刘焕新,《如何赏识和激励学生》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5] 云南省教育厅主办《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2(1-12刊)2013(1-12刊)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中期报告

迎园小学

章晓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新教材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听了许多课,本人发现我们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

(1)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3)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4)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却只留于形式。(5)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削弱了学科特点。

我想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内容与步骤

(一)研究目标

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有效提问(2)有效训练

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8年3月)(1)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2)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

2、操作阶段(2008年3月——2008年11月)(1)学习并吸取名师的宝贵经验,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2)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3、反思调整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6月)(1)继续加强学习,了解国内外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对研究过程进行动态调整,使之更趋合理。

(2)验证各策略的有效性,总结出最佳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3)将有效的教学策略加以推广,全面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4、成果总结阶段(2009年6月——2009年9月)(1)汇编研究中的优秀教案,成功个案等。(2)撰写论文,进行结题论证。

三、研究进展

(一)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二是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是抓住 “点”“线”“面”,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教师还应从课程标准的宏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作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这样才能理清语文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才能从宏观、微观层面上审视教材,既有全盘考虑又有具体目标,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才能既有整体设计又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遵循课程所反映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

(二)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的策略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2、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3、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4、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5、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三)有效提问的策略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۰G۰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是有效的教学呢?经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有效提问有这样几个特点:

1、覆盖面大,往往是牵一发可动全身的“主问题”,问域宽阔,可作多角度思考。需要综合处理全文的主要信息方能解决问题。

2、穿透力强,问题所向直取课文的主旨,往往是解读全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制高点。

3、探究性高,其问题的解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指向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1、新奇性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故意用偏、难、怪的题目使他们感到难堪。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让学生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2、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教师要学会“曲问”。“曲”是指问题答案不能浅显直露,而应该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才能发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曲问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思辨性

“浅”是提问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地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怎么也动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争辩找到答案。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

4、开放性

一方面教师要增加课堂问题的多元性和非确定性,使问题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网状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拓展提问。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有效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训练”是落实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构建科学的语言训练新机制。

首先,要确定训练目标。应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时候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每一课的训练目标要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和达成度的检测。目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忌面面俱到。另外,确定课时训练目标时,必须把文本的语言特点与学生的语文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要设置语言载体。我们要经常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这三个“点”是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并不孤立存在,只是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方式因训练目标和语言载体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譬如,从训练对象的多少看,有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全班集体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又有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讨论、回答、对话等形式,书面语言训练主要有默写、连线、填空、写词、练句、仿写片断等形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训练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和语言训练的时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新的内涵。比如,把机械的、重复的语言文字训练变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把静态的语言文字练习变成动态的语文实践。训练如果进行得好,就能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四、今后打算

1、丰富借鉴视野

不但要借鉴国内的语文课堂教学经验,而且要开阔眼界,放眼世界,研究世界各**语教学的经验,从中外母语的比较研究中获得可借鉴之处。

2、加强实践,提炼方法

立足课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积累有效教学的经验,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具体的方法,是课题组今后的一个重要工作。

3、总结研究成果

把整个课题研究加以归纳、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参考文献

《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设计 有效的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高永娟)任志刚)黄逸君)李明新)

(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江都市仙女镇中心小学

(广西教育学院

(北京小学

第四篇: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调研报告

嘉定区迎园小学 章晓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它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随着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立场来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二、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在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四、新的教学评价理念得到较为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于教学实践中,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五、《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也在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

可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加以改进,固做了如下调查,现将调研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调研对象】本区部分教师、学生 【调研方法】听课、访谈法、分析法

【问题一】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

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语文课承担的功能越来越多,因此方方面面的内容被带入课文中。一些老师面对课文,认为都是文质兼美的,什么都应该教,什么都应该学,结果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以致目标不清或者是目标混杂,搞不清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多目标的理念,同时做到目标清晰,一些老师便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使其各自为政。例如把情感目标单列出来,以示重视、清楚,殊不知情感的教育本应融入在其他目标的教学中。

再有就是目标的可实施性存在着问题。教学目标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或流于肤浅,或过于繁难。目标太低,学生不用努力就能达到,没有意义;目标太高,学生达不到,也没有意义。我想这是课堂教学低效的主因。

【对策】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一、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二、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三、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四、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五、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问题二】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教学中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敲碎打,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所忽视。课堂上,教师常让学生找喜欢的地方,选择喜爱的句段,喜欢的内容来读,这虽然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但脱离大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情景的词句、语段还会有多大魅力?脱离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粗浅的,甚至是偏颇的,对于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也是不利的。

【对策】 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整体把握教材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写作思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串联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二是分析结构布局,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三是抓住 “点”“线”“面”,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词语、警句、过渡段等等。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把握”。

教师还应从课程标准的宏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作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这样才能理清语文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明确教材的整体框架,明确教材的知识序列;才能从宏观、微观层面上审视教材,既有全盘考虑又有具体目标,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才能既有整体设计又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遵循课程所反映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

【问题三】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部分老师没有准确把握阅读教学中的个性理解、情感体验的要义,片面地认为“朗读感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从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通过文本阅读来丰富学生的积累,积淀语感,而比较忽视通过练习来运用语感,以为语感积淀好了就自然能运用了。其实积淀和运用是两回事,积淀是运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积淀转化为运用必须有条件,那就是语文实践。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知识要在训练中获得,情感要在训练中体验。

【对策】

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训练”是落实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构建科学的语言训练新机制。

首先,要确定训练目标。应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时候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每一课的训练目标要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和达成度的检测。目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忌面面俱到。另外,确定课时训练目标时,必须把文本的语言特点与学生的语文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要设置语言载体。我们要经常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这三个“点”是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并不孤立存在,只是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方式因训练目标和语言载体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譬如,从训练对象的多少看,有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全班集体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又有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讨论、回答、对话等形式,书面语言训练主要有默写、连线、填空、写词、练句、仿写片断等形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训练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和语言训练的时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新的内涵。比如,把机械的、重复的语言文字训练变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把静态的语言文字练习变成动态的语文实践。训练如果进行得好,就能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问题四】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却只留于形式。比如,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应运而生。但部分教师片面理解,使自主异化为自流。老师动不动就让学生三四成堆坐在一起讨论。且不说讨论的内容怎样,仅讨论的过程就令人担忧。不是一个人(优秀生)说,另外几个人听,就是大家叽叽喳喳,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全班交流时,发言者所说内容仍是个人见解,并没有概括大家的意见。讨论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收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再比如,多媒体进课堂本来是好事,但由于老师使用的目的不明确,安排的环节不恰当,结果一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占了不少时间,但到下课的时候,学生课文还没来得及读两遍。

【对策】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由于我们的认识偏差或一时还达不到应有的认识深度,从理想主义或经验主义出发,有意无意地给语文蒙上了一层炫目的铅华,遮蔽了它的自然本色。近来,“本色语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样的语文是本色语文?开宗明义,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语文就是本色语文,辨证地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就是本色语文。科学地把握本色语文并使之得到落实,就体现了语文的本色,也体现了语文的本体、本貌、本质、本真,褪尽修饰,删繁就简,回归常态,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一、摈弃功利。功利,会让教师走向自我展示,走向哗众取宠;让教学走向飘摇肤浅,走向华而不实;让语文迷失本貌,消融本体,丧失本真。

二、删繁就简。崔峦先生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学内容要精”“教学环节要简”“教学方法要活”的教学主张。张庆生先生也倡导“简法”,他认为语文教学因追寻新课程的本质而“简”,因削枝强干、集中目标而“简”,因三维目标的整合而“简”,因突出基本教学手段而“简”。

三、强化训练。训练要铆定学生母语的发展;训练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训练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问题五】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削弱了学科特点。

在听课中,我们常发现有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偏于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现象。虽然教师的本意在于提高学生素质,体现人文性、开放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但结果却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大量的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涌进课堂: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只要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可扯进去,语文教师俨然是博学多才的学者,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语文课不像语文课,语文味缺失了。

【对策】

语文姓“语”名“文”。《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教材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中,首先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要防止忽略教材内容、要求,忽视对课文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安排与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其次,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引进相关资源,如,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以增加对作品、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若教师们都能做到“教学目标体现三个维度,教学内容盘活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加强语文实践,教学策略注重启发、引导”,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遍地生花!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关于本课题的有关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1.问题的提出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新教材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听了许多课,本人发现我们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

(1)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3)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4)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却只留于形式。(5)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削弱了学科特点。

我想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

据此,本人确立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此外,还有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论都是本课题立项的理论依据。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与方法

【研究目标】

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有效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凸显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2)有效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

(3)有效方法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教师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4)有效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选用恰当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拓展学习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有效反馈 有效的教学依托有效的反馈。反馈的适时性,反馈内容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3、有效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即研究怎样评价我们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由浅入难,慢慢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个案研究,及时了解整个班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情况,不断总结和评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二、本课题目前研究状态

(一)所做工作

1、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保证课题有条不紊、顺利开展。章晓颖:课题全程策划方案制定与结题报告 刘琴: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法的研究 黄菊英:小学语文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 黄秀娟: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的研究 张辉:激活课堂教学活力有效方法的研究

姚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制定有效性的研究 张燕:反思教学在实践中有效性应用的研究

杨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法的研究 陈佩芳:小学语文教材解读有效性的研究

2、搜集资料,开拓思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有效教学研究目前倍受关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除此之外,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也是独树一帜的。她经过十年不懈研究撰写了《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这些都有利于本课题的研究。

3、有计划地组织课题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有效教学策略研讨与展示活动。3月,我校与安亭、远东学校开展了三校联动教学研讨活动,本人执教了三年级《南极风光》一课。

4月,区级研讨活动中,张燕老师执教的《含羞草》和姚平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获得了一致好评。

(二)目前遇到的问题

1、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课题所面对的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在面对的问题,怎样能比一般的教师做得更为切实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教学的评价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有了比较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才能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因此,怎么评价教学效果更有说服力也是我们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摸索的一个方面。

嘉定区迎园小学 章晓颖

下载例谈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例谈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以来,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已经陆续在全国各地展开,课程改革的中心环......

    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静 听 花 开 的 声 音 ——民和县川垣学校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2002年秋季,川垣学校根据教育局的安排也拉开了课程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山西省神池县八角小学 李红芳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告......

    建构主义观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观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2010-03-11 14:10:46| 分类: 教研工作|字号 订阅 建构主义观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 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内容提要】 “理想课堂”是一种能激发孩子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理想课堂”创设......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语文论文[5篇材料]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语文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5篇

    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许风春 目前,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说实话,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了的我,的确有点不适应。我要提高,怎么提高。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课......

    小班化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浅谈小班化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金坛市河头中学 汤荣良 我市于今年秋学期正式启动为期五年的试点实验工作。我校成为全市首批小班化教育的试点学校。小班化的教学已成为我......